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另类的齐国为何就这么特别

另类的齐国为何就这么特别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齐国好厚葬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另类的齐国为何就这么特别和齐国霸业只有齐桓公一代是因为什么原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另类的齐国为何就这么特别
  • 齐国霸业只有齐桓公一代是因为什么原因?
  • 战国七雄,齐国占据各种优势,为何不能一统天下?
  • 齐湣王之后,齐国为何元气大伤、地位一落千丈?
  • 一、另类的齐国为何就这么特别

    齐国从建国伊始就是强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更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然而此后迅速沉沦,成为晋国的小弟。春秋末期公室被田氏取代后,齐国逐渐复苏,并一手击碎了魏国的霸权,和秦国并立为东西两大强权。然而齐国再次直线跌落,险些被战国七雄中最弱的燕国亡国。田单复齐后,齐国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奉行中立政策,坐视山东五国被灭。王贲灭掉燕国后,秦军兵锋转而向南,齐王建干脆放弃抵抗,直接投降,齐国亡国。对于秦军而言,这是真正的兵不血刃,灭齐之战也成为秦国统一战争中最轻松的战役。齐国大起大落,从始至终都是诸侯中最另类的一个。它的灭亡并不是其另类史的结束,在每一个历史单元,齐国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齐国故都遗址

    田氏三兄弟:齐人的幸福烦恼

    齐王建的直接投降,让齐地乃至华夏免受更多不必要的战争灾祸,这不但是底层民众的福祉,对于齐国的田氏宗族而言也是好事。韩赵魏楚燕五国在秦统一战争中都损失惨重,各国王室也都跌下神坛,像后来的楚义帝熊心贵为王室直系后裔,亡国沦落为牧羊人,甚至都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其他四国王室的遭遇也大同小异,燕国王室甚至都没后代留下来。而齐国则不同,因其干净利落的投降,秦国并没有过多难为齐人和田氏,只是拘走了齐王建本人。齐王建的弟弟田假、孙子田安等人都被留在了齐国,看样子也没有受到过多限制。除了齐王嫡系一脉,由于田氏在齐国繁衍了数百年,家族庞大,各地都有田氏宗族,而且大多都是当地豪强,威望甚高。秦国为了稳固地方,同样没有对这些人采取什么行动。齐国田氏成为山东六国王室中最独特的存在,势力最盛。这让他们在秦末的复国运动中赢得了先发优势。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并推动六国遗民复国。这些田姓人都跑了出来,但最早崛起的并不是齐王建一脉,而是远支田儋和他的两个堂弟田荣、田横。

    田儋原本并不显山露水,只是地方上的田氏小头目,但各地的复国运动极大地刺激了他的野心。当时齐地的秦军和义军势力都不强,这让田儋决心赌一把,依靠自己的亲族另起炉灶,自立为齐王,齐国就此复国。

    田儋的揭竿而起,极大地鼓舞了齐国旧地的民众,迅速向他汇聚。先前齐王建的不作为对山东五国而言是背叛,但让本国民众免遭战火,就齐人而言实在是个好国君。因此齐国遗民对田氏复国很是支持,田儋势力迅速壮大,很快光复了齐国全境。田儋虽不是直系王室,但坐拥先发优势,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大多田氏宗人都投到了他的门下。

    在秦末的这波复国运动中,旧六国都复国了,然而只有齐国王室后裔牢牢掌控了本国的政权,上至国君,下至将相,都由田氏人把控。而楚燕赵韩魏五国,燕国甚至没有找到王室后裔,立了一个赵人为燕王;赵楚的国君虽是王族,却形同傀儡;韩魏两国的国君虽握有一定的实权,奈何国力偏弱,存在感并不高。可以说六国旧贵族中只有齐国田氏在这股大潮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秦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章邯率领秦军最后的精锐,从关中一路向东碾压,击败了各路义军,田儋竟在同秦军的战斗中阵亡。田荣收拢残部仓皇东逃,在东阿城坚城自守。

    秦军在定陶之战中回光返照

    其他地方的齐人听说田儋战死,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恐惧,而是感觉机会来了。原因就是田姓人实在是太多了,光齐王建一脉就留下不少人,他们都有称王的法理基础。秦军退走后,田建之弟田假立马冒头,即位称王。相对王室后裔寥寥无几的三晋和楚燕,为找不到合适的复国主公而头疼,齐国陷入幸福的烦恼。

    新齐王田假并没高兴多久,很快田荣稳定了后方,重新站稳了脚跟。章邯北上离开齐地后,田荣立即向田假发难,顺利将他赶出了齐国。

    楚国出面调停此事,田荣置之不理,并拥立田儋之子田市为王,堂弟田横为大将,自己出任丞相。后来项梁再次出面邀请田荣北上抗击秦军,田荣要挟楚国必须交出田假,齐国才会出兵。田荣此举很不地道,现在正是山东诸国联合反秦的关键时刻,还想着国内的权力之争,的确很不合时宜。楚国自然不愿答应,田荣索性闭关锁国,不再参与反秦事宜。但齐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齐王建的孙子田安就不愿意再在田荣的船上呆了,联合另一田氏将领田都反出齐国,后来跟随项羽北上攻秦,参加了决定天下走势的巨鹿之战。

    项羽在巨鹿大战全歼秦军主力,随后西进入关灭秦。跟随项羽西进的将领都得到了封赏,其中田都和田安分别被封齐王和济北王,原齐王田市则改封胶东王。原本都在田荣叔侄掌控之中的齐地就这样被三分,而且项羽还故意恶心人,不但自作主张瓜分齐地,还把齐国旧都临淄划给离田氏正统最远的原副将田都。田荣对项羽的分封自然不服,执意要求侄子田市待在临淄,坚决不交出地盘。田市胆小,畏惧正如日中天的项羽,于是撇下田荣,悄悄跑去了胶东。田荣大怒,发兵追杀田市,随后转身攻杀田安,驱赶田都,自立为新齐王,领有全部齐地。随后田荣还联络对项羽分封同样不满的赵将陈馀,派兵协助他反楚。

    项羽的分封引来很多人不满

    田荣的敌对行动引来了项羽的亲征讨伐,田荣正在兴头,立即和楚军正面硬刚,结果一败涂地。田荣仅以身免,逃到平原县时被当地人杀死

    项羽原以为如此就平定了齐地,结果各地齐人不服,楚军陷入旷日持久的治安战。田横出面收拢了散兵,拥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继续同楚军对峙。不久刘邦发动诸侯联盟攻楚,项羽只得退兵对付刘邦,田横趁机收复了所有失地,项羽分身乏术,默认了田横叔侄对齐地的统治。

    在田横执政期间,齐国重新恢复中立政策。既不向楚报仇,因为打不过,也不反对刘邦,因为担心惹祸上身。如此在楚汉之争进行的最激烈的三年,齐国再次独善其身,成为天下最富庶稳定的地区。

    直到韩信扫荡北方诸国,兵临齐国,齐人知道到了必须站队的时刻了。田横叔侄选择附汉,毕竟此时汉国势大,与楚又是敌国,没理由帮楚国挡枪。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田广和田横本与刘邦的使者郦食其谈妥了投降方案,韩信却执意通过战争征服齐地。齐国时隔三年,继楚军之后被汉军蹂躏了一遍。齐人恼羞成怒,烹杀了郦食其,和项羽紧急媾和,项羽在兵力本就紧张的情况分兵救援齐国,抵抗汉军,却还是被汉军全部歼灭。田广身死,田横则投奔彭越而去,齐地纳入汉国的版图。

    田横五百士

    刘邦击灭项羽后,彭越成为汉帝国治下的诸侯国,田横不想拖累彭越,带着手下五百余门客逃到了即墨附近的海岛上。刘邦仰慕田氏三兄弟的忠义,召田横入朝为官,否则大军围剿。田横无奈上岸,走到半路,越想越恼,他和刘邦本同是诸侯王,现在却要下跪为臣,作为齐王后裔的骄傲让他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更何况之前烹杀的郦食其之弟郦商官居大将,难免要为难与他。田横干脆在见刘邦前就自杀了,刘邦知道了事情原委,唏嘘不已,以诸侯王之礼厚葬了他。田横留在岛上的五百门客纷纷自杀,以死明节。至此齐国田氏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田氏三兄弟

    田氏三兄弟想来也是悲壮,老大田儋被秦军章邯斩杀,老二田荣败于楚军项羽之手,老三田横则亡于韩信和刘邦。齐人和当时中原最强大的三股力量相继交手,这事可以说是倒霉,也可以说是不负强齐之名。

    从假齐王到刘姓齐王:刘邦的谋算

    韩信消灭田齐后,奏请刘邦封他为假齐王,镇抚齐地。韩信扫平了整个北方,最后独独看上了齐地,甚至不惜僭越臣子身份,迫不及待地要求刘邦将齐地给他。此时的齐地究竟有何特别,以致于如此吸引韩信?

    韩信的官方理由很充分:齐地初定,民心不附,需要一位诸侯王镇抚,而他正是最好的人选。之所以叫假齐王,搁现在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暂时替刘邦统治齐国,等天下安定了再让贤。总之,一切都是为刘邦着想。

    韩信的奏疏写的很客气,但这事一点儿也不客气。臣子不但挟功邀赏,还把赏赐的东西提前安排好了,这事搁在哪位主君身上都受不了,更何况刘邦的好友郦食其被韩信间接害死,这口气无论如何都咽不下。然而形势比人强,现在楚汉之争进行到关键时刻,万一惹恼了韩信,他就算不公开叛变,只要动作拖沓点,就可能令胜利天平倒向项羽。刘邦现在必须好好哄韩信。

    刘邦回信封韩信为齐王,直接跳过了所谓的假齐王。韩信甘之如饴,因为他觉得他很对得起刘邦。韩信占领齐地后,声势大盛,成为左右天下局势的关键力量。不少人都来劝韩信自立,坐观刘邦项羽争斗,最后收渔翁之利。这些人中有项羽的使者,有自己的幕僚,韩信最后都否了。韩信始终觉得就凭他没反,刘邦就得对得起他,值得一个齐国

    韩信虽然最后决定继续跟从刘邦,但始终有所犹疑。刘邦召集韩信南下合围项羽时,一向兵贯神速的韩信行动突然迟钝了起来,迟迟到不了汇合地点,韩信的拖沓被另一诸侯彭越效仿,导致刘邦被迫独力对抗楚军,结果又是一场大败。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向韩信承诺给齐国增加封地,日后陈县以东都归齐国。这样的话,韩信的齐国疆域甚至到超过极盛时期的田齐,所占领地又尽是膏腴之地,韩信不能不心动。

    韩信收到刘邦的承诺后,进兵立即迅速起来,终于将项羽和最后的楚军精锐歼灭。然而韩信还没有等到刘邦兑现承诺,就被刘邦剥了兵权。刘邦的夺权方式简单粗暴,他趁韩信身在前线,悄悄跑到他在后方的大本营,以齐王主公的身份接掌了齐军,韩信立马成了光杆司令。

    刘邦的做法虽不合情,但很合法,而且也没有做的那么绝,他没有削去韩信的王号,而是从齐王改封楚王。之前答应给他的陈县以东的土地,也予以兑现,并入新楚国。韩信没做什么挣扎就同意了,毕竟他是楚人,荣归故里也不错。齐王没了,齐国也就没了,齐地成为汉朝的中央直辖地

    刘邦冒着逼反韩信的风险,也要给韩信挪窝,原因和韩信执意要当齐王的原因差不多:齐国实在是太重要了。

    山东六国燕赵韩梁楚,此时唯独没有齐国

    齐地背靠东海,只需一面应敌。这种地方交给庸人,那就是无处可逃的死敌,但是交给强人,那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宝地,韩信无疑属于后者。齐地北接赵,南连楚,正东是彭越的梁国,这些地方都不是诸侯领地,韩信一旦拉拢三国起事,关东立刻就丢了,刘邦就会陷入秦帝国的处境。而如果把韩信赶到楚地,和其他诸侯的联系就会被汉朝辖地切断,侧后还有和韩信并无交情的另一强藩英布。韩信万一起事,刘邦应对起来就要从容多了。

    齐地此时周围一圈都是异姓王,齐地成为所有诸侯在侧翼的威胁。为了增强齐地的力量,强化它的牵制作用,刘邦后来取缔了韩信的楚王,紧接着便封自己的庶长子刘肥为齐王。齐地时隔两年又迎来了新齐王。

    刘肥虽不是第一位刘姓王,但是诸子中第一个受封的,也是年纪最长、最值得依托的儿子,可见刘邦对齐地的重视。为了加强新齐国的实力,刘邦规定但凡讲齐国话的地方都纳入齐国的版图,这是所有旧六国都没有的待遇。其他旧六国的领地全部被分割,如赵地被分成赵国和代国,楚地被肢解为淮阳国、淮南国、吴国和楚国,韩国被搬到塞北,魏国则不复存在了。

    五年间,诸侯大变样

    在刘邦心目中,同姓王自然要比异姓王可靠,而且还是自己的儿子,保证齐地会一直和中央一心。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刘邦的一厢情愿。他在世时,皇帝和齐国等同姓王是父子,他们就算有实力也没胆量造老子的反,然而等到了下一代双方就是叔伯兄弟了,到第三代关系就更加疏远了,同姓王逐渐就和异姓王无异了,造反就不是不可能了。

    刘姓诸齐:削藩的试验场

    齐国之重,不仅仅重在地缘位置,还在于它的富庶。《战国策·齐策一》中,苏秦游说齐宣王时,曾言齐都临淄“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形容临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临淄直到西汉后期,还是一线城市,和邯郸、洛阳、南阳、成都并列为五都。对于国都远在关中的汉帝国而言,如何切实有效的在纳税大户齐地进行统治,是一个必须重视的专项课题。

    出于制衡异姓诸侯王的考虑,刘邦先是把齐地收归中央,之后又封给了长子刘肥。是时齐国有四郡七十余座城池,都是人口大城,疆域虽不是诸侯王中最大的,但实力确是最强的。异姓王被清除后,很快制约同姓王成为汉朝统治者的新课题,首当其中的就是最强的齐国

    刘邦死后,汉朝的实际统治者是大名鼎鼎的吕后,当时中央政府仍旧保持着对地方的绝对优势,各诸侯王无不畏惧这位阴晴不定的主母。吕后为了巩固权势,对内压制军功阶层,对外着手对付诸侯王,刘肥作为长子,又坐拥最富庶的齐国,成为吕后的第一个目标。刘肥主动退让,献出城阳郡给吕后亲女鲁元公主为汤沐邑,吕后见他识相,就保留了他的王位,但想高枕无忧那就不可能了。刘肥后来又先后被迫割了济南郡、琅琊郡给吕后之侄吕台、吕后姻亲刘泽。吕后后期,齐国仅剩临淄一郡,虽然很惨,但好歹保住了精华地区,在诸侯王中算是运气不错的了。

    和齐国相邻的赵国要更加悲惨,历任赵王分别是刘邦的三子刘如意、五子刘恢、六子刘友,全部被吕后诛杀。诸赵王常常都被幽禁在长安,赵国空有名头,实际和汉朝直辖地无异

    吕后去世后,齐国迎来复苏。此时齐王是刘肥嫡长子刘襄,二子刘章、三子刘兴居则在长安任职。刘襄兄弟联合周勃、陈平等老臣发动政变,诛杀了诸吕和惠帝诸子,朝权重新回到刘氏手中。在这场决定汉室命运的决战中,齐王一系是宗亲中出力最大,刘襄又是长子长孙,按理说皇位该给刘襄。然而军功阶层并不喜欢过于强势的新皇帝,生怕日后被清算,故迎立向来性格温和的代王刘恒,这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周勃是军功阶层代表之一

    汉文帝自知理亏,作为补偿,将前几年从齐国割走的土地如数还给了齐国,齐国又恢复到了最初的模样。然而相比差一步做了天子,此等境遇自是天差地别,刘襄兄弟始终难以服气。汉文帝也意识到齐国是个隐患,很快走上了吕后的老路,着手削弱齐国。

    刘襄争位不成,转过年来就郁郁而终,嫡子刘则继位。汉文帝顺势封刘章、刘兴居为新的诸侯王,其他七个兄弟则为侯,他们各有领地,但都是从齐国中出的。此举意图很明显,分化削弱齐王一系,这也是后世推恩令的源头,第一次就被用在了齐国身上。

    齐王系的人本想抵制,可惜主心骨刘章、刘兴居先后死去,刘兴居还因罪被废除了国号,剩下的兄弟立时就散了。可悲的是齐王刘则还没留下子嗣就英年早逝了,汉文帝短暂废除了齐国,旋即封刘肥在世子嗣中最年长的八子刘将闾为齐王。文帝意在证明自己的无私,毫无褫夺大哥刘肥财产的意思。但是除了封刘将闾为齐王,他还封了刘肥其他几个儿子为诸侯王,分别是济南王刘辟光、济北王刘志、胶西王刘卬、葘川王刘贤和胶东王刘雄渠。加上刘章系的城阳国,至此齐国被七分,再不复过去盛景。

    齐地诸侯尤其多

    刘肥的这几个儿子当然不乐意被自己的皇叔随意拿捏,但最终坦然接受了这一切,毕竟按照原来的章程,他们都当不了王,对于他们个人而言,这个结果还不赖。

    齐地七国中,刘将闾年纪最长,封地也在齐国旧都临淄,所以算是七齐的老大,但相对其他六国优势并不明显,这几个兄弟互相之间也不是很买账。

    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联合诸侯王,发起“清君侧”运动,齐王刘将闾表示反对,而济南王刘辟光、胶西王刘卬、葘川王刘贤和胶东王刘雄渠却都加入了吴王的队伍。刘濞起兵后,四齐随后发兵,但他们没有西进中原,或者南下汇合吴楚联军,而是合围临淄,逼迫刘将闾一起下水。刘将闾坚城自守,虽然中间有过媾和的举动,但成功拖住了四齐的兵力,为汉朝中央军击败吴楚主力赢得了时间。

    七齐有四国参与叛乱,两国中立,一国支持朝廷。诸齐的内斗是汉文帝分齐政策的必然结果,这是诸齐无法破解的阳谋,汉景帝能平灭七国之乱,也要有父亲的一份功劳。

    叛乱平定后,四齐的领地或被收回,或被封与他人。如没有参与叛乱的济北王葘川刘志移镇葘川,济南国、胶东国、胶西国则被除名,收归中央直辖。

    齐国本是汉初最强大的诸侯,先是被吕后压制,后被文帝削弱分化,最后在景帝一朝彻底失去了对中央的威胁能力,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诸侯。

    结语

    齐国之富,甲于天下,文化之盛,亦是令孔子艳羡。临淄的稷下学宫一度成为华夏世界的文化中心,从孟子到荀子,从邹衍到鲁仲连,齐国汇聚了当时世界的顶尖学士。受这些学问大家的熏陶,齐人也有重学重礼的传统,文化素养普遍高于他地民众,加上经济环境优渥,许多齐人自视甚高,自认处于地域鄙视链的最顶端。这一切导致的后果就是,这里确实不大好统治,齐人瞧不上外来的统治者,离心倾向很强,总想独立于外。无论是战国后期,还是秦末战争;无论是楚汉之争,还是七国之乱,齐国的故事总像一个独立的篇章。但这种特立独行注定不会长久,齐地身上的独特秉性在西汉后期逐渐消失,和关东诸地深度融合,很少再作为独立势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齐国霸业只有齐桓公一代是因为什么原因?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位霸主,虽然“春秋五霸”版本不一样,但齐桓公都是排在春秋五霸之首的。那么齐国霸业为什么只存在了一代呢?

    齐桓公九合诸侯,但是看看会盟的诸侯,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也就是除了鲁、宋、郑稍大一点外,后来的大国晋、秦、楚都没有参与,他们都在干啥呢?他们都在玩“贪吃蛇”,周王室微弱以后,秦国拿着周平王的“空头支票”疯狂的开疆破土,楚国忙着吞并江汉诸国,晋国在晋献公时期领土扩大一倍,不是不想凑热闹,而是大家都很忙。没有秦、晋、楚参与,齐桓公的霸主有点钻空子的感觉。

    齐桓公任用管仲最先完成变法,但没有了管仲,齐国就走下坡路,以至于齐桓公本人居然是被饿死的,尸体存放了67天。而从齐桓公病重开始,五公子各率党羽大打出手,齐桓公被易牙、开方、竖貂软禁,直到新君继位才安葬齐桓公。齐国经过一阵混乱时期,国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秦、楚、晋基本都完成了自己领土的扩张,尤其是重耳继位以后,直接开展会盟与楚国争霸,齐国只能做个小弟。

    从地缘上来说,齐国确实也不具备世代霸主的环境,齐国背靠大海,使齐桓公可以无后顾之忧率先称霸,但也着实限制了齐国疆域的扩张。秦国可以向戎族、巴蜀扩展,楚国可以进军三苗、百越,晋国可以向北开疆破土,连燕国都可以击败东胡、林胡,经略辽东。而齐国东到大海,西有晋国,南部的鲁国虽不强,赖着曹刿、柳下惠、孔子等人的努力,齐国最终没有灭掉鲁国,鲁国最终还是被楚国灭掉的。而齐国自消灭东夷各部落以后,领土变化基本不大,相比于玩“贪吃蛇”长大的秦、楚、晋,齐国算是个“好孩子”。

    从经济文化上来说,齐国又是一个另类,其他诸国基本都是农业国家,齐国是个商业国家,自建国开始就鼓励商业的发展,注定了齐国经济领跑八百年。其他国家因为生活艰难不得不对外寻求发展,只有齐国生活相对较好悠哉悠哉不思进取。当秦、楚各国都在敲着瓶瓶罐罐、锅碗瓢盆当作音乐的时候,齐国早就有了盛大的音乐会。此外,齐国濒临大海,又有“蓬莱仙境”,齐国成了离神仙最近的地方,更是增加了齐国奇幻的色彩,形成了一堆齐国独有的大忽悠——方士。因此齐国人的性格是比较夸张浪漫的,工商文明和滨海文化组成的齐国文化,追求物质文明,注定齐国不会在霸业上有更多建树。

    齐桓公称霸主要靠的还是管仲的经营管理,管仲这种大才不是年年都有的。虽然齐国没有世代称霸,也没什么可惜的,齐桓公称霸的档次比后世都要高。各国称霸基本都是为了本国的利益,而齐桓公很少获取利益,更多的是帮诸侯解决问题,自己没事装个逼,而且齐桓公打跑了欺负燕国的山戎,打败了跑到中原腹地的狄人,重建了刑国、卫国,是后世各国霸主难以超越的!

    二、战国七雄,齐国占据各种优势,为何不能一统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当时是属于很强大的国家,但齐国却一直不能统一天下,主要也是没有特别大的雄心壮志,而且在军事方面的战略不是很好,燕国之前一直挑衅齐国,齐国有很好的开战借口,结果却听信了苏秦的忽悠,去打宋国的主意,宋国虽说是富得流油,但是齐国选择去灭宋,会直接威胁赵魏楚三大国的利益了,再则齐国本身与燕国就有旧仇,只会招来围殴。

    齐国是东方大国,地理位置优越,农民安居乐业,自然条件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就是因为这种安逸的生活让齐国产生了安逸的想法,没有统一六国的远大志向,当时的秦国,一直被压制在函谷关以西,所以秦国一直想要变得更好,才会有了秦国统一了天下,而不是当时富到流油的齐国。

    再则说了,齐国只是富有,百姓过得日子比较好,在军队方面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而且没有什么很著名的战役,《孙子兵法》本身是齐国人孙武写出来的,但是他在齐国得不到重用,然后他跑到吴国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和鲁国打仗的时候,频频战败,从这点就能看出来,齐国就是个富裕的商人罢了。

    还有就是齐国君主太过于骄傲自大了,虽说齐国先辈打下来的江山,但是后世不好好管理的话,还是会慢慢别其他国家吞噬的,而且当时的齐国败光了人品,导致其他国家对齐国针锋相对,也难怪不能统一六国。

    三、齐湣王之后,齐国为何元气大伤、地位一落千丈?

    因为齐湣王刚愎自用,跟大臣关系不和,齐国被齐湣王带得国力日渐衰退,与秦国的外交也没搞好,被齐国羞辱过的燕国也有谋略的来报复,齐军的士气被这些方方面面削弱。战国时期,由于先人的得力统治,使形势转变为了秦齐东西两强并立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却被齐湣王败得干干净净。

    五国伐齐,其中领头的燕国曾经被齐军羞辱过,为了复仇,燕国好好的整顿了国力。齐湣王并不是很信任朝中大臣和那些宗室王族,当时孟尝君的巨大名望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于是对孟尝君发难,孟尝君为了避祸,就去了魏国,还成为了燕国的朋友,齐国因此外交能力直线下滑。

    秦齐两强当时约定联盟,让其他国家觉得非常有压力,就想拆除这个联盟。齐国想吞并富饶的宋国,然而其他国家都反对,害怕齐国因此更强大,这时候燕昭王派人游说齐王一起联盟打秦国,齐王就与秦国翻了脸。而燕昭王忍辱负重,一步一步将齐湣王带入圈套。后来五国反齐联盟形成,齐湣王气急败坏,还威胁齐军主将必须打胜仗,使得齐军崩溃。

    五国伐齐之战中,五国联军的超高协同作战使得进展顺利。本来其中难免有矛盾,乐毅却完美协调好了各国的利益,并且乐毅还争取了齐国贵族的支持,使这场战争更加势在必得。最终齐国落到如此地步,还是因为这方方面面的因素。

    关于齐国好厚葬的问题,通过《战国七雄,齐国占据各种优势,为何不能一统天下?》、《齐湣王之后,齐国为何元气大伤、地位一落千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齐国好厚葬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齐国好厚葬(6)

    相关阅读

    • 另类的齐国为何就这么特别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齐国好厚葬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另类的齐国为何就这么特别和齐国霸业只有齐桓公一代是因为什么原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 宋朝以前“被子”考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齐国好厚葬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宋朝以前“被子”考和宋朝以前没棉被,古人冬天如何睡觉?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