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 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 新时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 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 一、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作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颜晓峰

    科学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鲜明体现。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科学思维方法,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全党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战略思维是一种谋划全局、抓住根本、着眼长远、权衡利弊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宏观性、系统性、预见性、竞争性的思维活动。战略思维要求正确把握和处理全局与局部、主要与次要、当前与未来、目标与手段、愿望与可能、利益与代价等方面的关系。战略思维能力,是从全局的、长远的、宏观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未雨绸缪、运筹帷幄的能力;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驾驭变化局势、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战略问题层次高、区域广、矛盾多、变数大,由此决定了战略思维的视野一定要很宽。只有宽阔才能胸有全局、一览无余;才能洞察大势,“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区分远近高低、大小主次。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一项根本性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这对战略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都是极具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需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来认识和把握,是锤炼和深化战略思维的极好契机。这就要求在战略全局上准确判断,理清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关系机理,提供战略决策的科学依据;在战略全局上科学谋划,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出正确引导全局的战略和策略;善于在战略全局上赢得主动,战略赢则开局赢,历史主动首先是战略主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体现在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战略突破的典范。统筹重大实践的战略思维,表现在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充分利用百年大变局给民族复兴新征程带来的有利条件,谋势运势、占据先机、开创新局;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表现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用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用高水平安全确保高质量发展,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思维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思维就是尊重历史、思考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规律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正是对历史思维的生动表述。历史思维要求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确立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渐进性和跳跃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观念;要求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普遍和特殊,辨析其中的区别和联系,防止以偏概全、以末代本的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向历史学习,突出强调历史思维,要求坚定历史自信。新时代伟大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更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历史中特别是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才能经受长期执政考验,跳出历史周期率,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奋斗目标,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传承和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永葆赤子之心、永续优良传统。学史可以明理,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生动地显现着历史规律;学史能够增信,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夺取革命和战争胜利,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学史有益崇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党的历史上的英雄先烈,都立起了一座座人格的丰碑;学史促进力行,历史记载了开拓者、奋斗者留下的业绩,后人更要创造新的业绩。

    确立历史思维,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表现在对历史规律的自觉遵循上,依据唯物史观推动历史变革;表现在对历史大势的深刻洞察上,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表现在对历史机遇的准确把握上,认清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表现在对历史障碍的坚决破除上,真刀真枪推进改革。

    把握矛盾、促进转化的辩证思维

    唯物辩证法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就是辩证思维方式。辩证思维要求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用客观、发展、全面、系统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主观、静止、片面、极端、碎片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的实质是矛盾思维,核心要求是在各种事物的矛盾对立中把握矛盾的连接和统一、依存和转化。辩证思维要求准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在联系,看到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不把二者割裂开来,在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中走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康庄大道。辩证思维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并且及时掌握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着许多深刻复杂的矛盾,对坚持好运用好辩证思维提出了更为重要的要求。在经济建设领域,处理好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在政治建设领域,处理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民主形式和民主内容的有机统一。在文化建设领域,处理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在社会建设领域,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快速发展支持社会长期稳定,以社会长期稳定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辩证思维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智慧。比如,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要求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又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要正确处理活力和秩序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统筹活力和秩序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在管与放之间,因时因地、因事因势,收放自如、进退裕如。

    勇于开拓、引领时代的创新思维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实践活动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实践的本质。创新思维就是追求创新、引导创新、促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在常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敢于超越常规、开辟新径,提出新的创造性思路。创新思维突破了一般的认识水平,发现了以往没有发现的事物联系,在习以为常的领域找到了创新的突破口。创新思维不仅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重要的是以思维的方式构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创新思维不是天马行空、毫无根据,而是在现实和不可能之间开辟可能的创造空间。创新起源于问题,创新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思维要求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摆脱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打破经验、本本、权威的束缚,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样的时代条件必然大力呼唤创新思维,也必然需要有力增强创新思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唯有以创新思维把握这一“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对象,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思想,才能引领新时代伟大实践,实现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和标准的创新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回答“世界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的创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这集中体现了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创新思维的精髓要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这一表述,既将新时代更加突出的守正创新精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融为一体,又形成了具有新时代底蕴的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要求守正创新,都要体现为守正创新;守正创新,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又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要在守正和创新之间保持相互贯通和相互转化,丰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相统一,体现了一种历史思维,这就是对传承和弘扬党的历史经验的坚守,并且要续写新的历史篇章,是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的反映;体现了一种辩证思维,这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尊重实际而不僵化,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守正和创新的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追求;体现了一种实践思维,这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矛盾;体现了一种创新思维,这就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依法治国、现代治理的法治思维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法治思维的根本,就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不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包含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思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工程就是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衰。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增强法治思维,最重要的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还要善于用法,自觉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防范风险、掌握主动的底线思维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忧患意识是底线思维的前提,底线思维以忧患对象为底线。“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底线思维掌握事物性质的边界,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发生变化,防止突破底线,全力守住底线。坚持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认识事物的界限,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地确定现实的界限;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趋利避害,牢牢把握主动权;以不失足、不失策、不失守为前提,重在创造更大发展空间、更快发展步伐、更多发展效益;懂得突破底线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备无患、防患未然,预先布局、处变不惊;掌握大势、驾驭风险、把握全局,做好应对最严峻局面的思想准备。

    新时代强调底线思维,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越向前推进,就越会出现“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就越要准备及时处置难以预料的风险和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挑战。因此,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如履薄冰,完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预案,“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决不能在重大问题上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有了高度自觉的底线思维和相应对策,即使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临,也能扛得住、过得去。底线思维是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必要条件,只有时时警惕、谨慎防范,才能在危机出现时有效应对。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正是由于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因症施策、有的放矢,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变劣势为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底线思维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要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又要稳住底线、守牢底线、强固底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来源:作者:人民论坛网

    一、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板书)
    (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教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
    (2)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师: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的逻辑工具,是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第93页中提到的“太冲穴”的发现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师: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只看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当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教师:辩证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辩证发展、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等方法。其中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所共有的方法,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则是辩证思维所特有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的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90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教师:华佗是受到什么启发编出了“五禽戏”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
    教师: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在思维的过程中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和推理合乎规则,不可自相矛盾、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教材中提到的“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的错误在于什么?
    学生: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中的“自相矛盾”,是逻辑矛盾,指思维中出现的一种错误,说明对同一事物或对象不能同时作出既肯定又否定的逻辑判断。

    (4)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思维创新。

    二、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板书)
    1.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板书)

    (多媒体展示) 没问题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想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
    教师:故事中发型师思维的高明之处在哪里?谈谈如何用科学思维解决人生中的疑难问题?

    二、新时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解决问题、务求实效,既要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又要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社会议论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注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密切关注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新动向、新问题,努力在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见成效、求突破,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大都能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仍然存在这样那样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出现“信念危机”;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跌入腐败的泥潭,等等。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漂浮,对群众利益和生命安全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最近个别地方发生的干部出访滞留不归等事件,以及一些单位出现的以各种“合理”名目将妻子儿女移民国(境)外、家庭资产转移出境,自己在国内当官的“裸体官员”现象,说明有些地方在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大量事实告诫我们,必须把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在干部管理上,对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着眼于从严教育和管理党员干部,着力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纪不严的问题,必须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性促政风带民风。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加强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以及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严格执行干部辞职和问责制度,将党员干部置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在搞好正面教育的同时,对那些党性不强、作风不好、律己不严、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坚决调整下来,对那些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积极投入到查找和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中来。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带头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特别是理想信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毫不含糊去改,努力使自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始终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走在前列、争当先锋。 一个先进的政党,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来武装;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政治路线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转移,政策的转变,都是以思想理论上的解放为根本前提的。科学理论的学习和贯彻,离不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前进的科学理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坚持并掌握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思想方法转变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一定要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追求的是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全面系统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避免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必须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努力掌握观察事物、判断形势、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将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威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全体党员一方面要联系思想实际,加强党性锻炼,使科学发展观进入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联系工作实际,使科学发展观进入工作并提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学归学、做归做的“两张皮”问题,潜心钻研其深刻内涵,努力通晓其精神实质,积极掌握其基本原理,同时必须把学习成果付诸实践,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唯实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唯实的思想方法,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一切。用唯实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上面的精神和下面的实情研究透、结合好,进而对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下功夫研究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根本依据、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思路、抓好工作落实的具体动力和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症结、拿出办法,使科学发展观“进入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准确领会中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  一、全面把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中央明确提出了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把握这一指导思想,一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要突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三要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要求。党员干部受教育,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有新的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进一步增强,真正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上水平,就是要在如何科学发展上形成新的共识,推动科学发展有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就是要切实办好几件老百姓迫切要求办好的实事。四要突出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五要抓好“三个着力”,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合理确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目标。中央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提出了“四句话”的目标要求,即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这是学习实践活动总的目标要求。各单位要围绕总的目标结合实际确定各自的活动目标,使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有具体的目标来指引。制订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确保在有限时间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确定后,要及早让广大党员群众知晓,以便群众在参加评议、进行测评时有所遵循。  三、深刻理解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四条主要原则。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党的执政规律,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要突出实践特色。这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工作实际、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把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体现自身特色的实践载体,通过搭建实践平台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热情激发出来、智慧凝聚起来。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努力做到谋划部署活动向群众问计、请群众参加,查找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分析检查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议,整改落实向群众承诺、让群众监督,活动成效请群众评判、让群众检验,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四要正面教育为主。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走过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查找存在问题,剖析典型案例,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要严格掌握政策,防止出偏差。坚持组织学习重在自我提高,查找问题重在总结经验,分析原因重在明确方向,不纠缠历史旧账,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和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四、牢牢把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方法步骤。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上而下分三批展开。第一批主要是省部级机关、中管金融机构,第二批主要是市县机关、中央企业、高等学校,第三批主要是乡镇、村和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每一批活动时间半年左右。在活动开始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搞好思想发动,按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要搞好总结和满意度测评。在学习调研阶段,要重点抓好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3个环节;在分析检查阶段,要重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3个环节;在整改落实阶段,要重点抓好制订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3个环节。概括起来就是着重抓好3个阶段、11个环节的工作。  ■ 切实加强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领导具体指导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寄予厚望,群众充满期待。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落实领导责任。落实领导责任,履行领导职责,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保证,也是突出抓好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的应有之义。党委(党组)要全面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全面负责、全程负责,特别是对活动的实际效果负责。要坚持书记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一把手”负责制,集中精力组织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参加所在支部的活动,带头学习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活动。  二、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分类指导,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有7400多万名党员参加,涉及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情况各不相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要针对不同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街道社区等不同类型,确定活动目标;区别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不同职责,提出具体要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岗位特点,设计活动载体;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的目标任务,提出指导意见。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组织好离退休党员、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  三、强化督促检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涉及范围较广,工作量较大,任务艰巨,加强督促检查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中央已经决定,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派出若干指导检查组分赴相关单位,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学习实践活动,及时了解和反映相关单位活动进展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各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分别派出若干指导检查组,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所属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根据自己分管的工作和联系的部门、单位建立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亲自参与联系点的主要阶段、主要环节的活动,努力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  四、鼓励探索创新。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遵循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定的阶段安排,做好“规定动作”。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倡导大胆探索,紧密结合实际做好“自选动作”,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创造好经验、好典型。要不断创新活动方法和载体,积极探索发挥广大党员作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五、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安排学习实践活动各个批次、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到有机衔接、前后呼应。统筹协调各个相关地方、行业、部门、企业、单位的活动安排,加强上下互动、左右联动,促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要增强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做好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六、发挥支部作用。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针对党员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形式和载体,确保广大党员全员参加、全程参加。  七、搞好舆论引导。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做法、经验和成效,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努力营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当前,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陆续启动。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担负着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些单位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水平如何、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此,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同时,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搞好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对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全党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深化对搞好学习实践活动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抓好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作出表率。

    三、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主观体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但是,长期以来,大中专学校教育中较多地强调知识教育,而相应地忽视了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培养,这显然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谈谈电大政治学科教学对打造学生科学精神的几点认识。

    一、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打造,必须以对科学精神的理性认识为前提。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其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3、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4、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

    二、需打造的科学精神内容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失的。针对现在大中专学生科学精神相对缺乏的现状,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而政治课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因为,科学精神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且也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政治科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通过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怀疑批判、创新和协作的科学精神,对于改变目前学生科学精神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政治科教学需打造哪些科学精神呢?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有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它要求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要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即便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严格地以遵照客观规律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求真务实需要正确的认识思维的方法,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能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品德。求真务实精神凝聚着崇尚科学、光明磊落的修身特质,是人品和人格的高风亮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要注意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把科学的真实与人品的真实统一起来。否则,缺乏健康的素质,品德低下,必然背离科学精神的境界,乃至走向科学精神的反面。
    实事求是不仅是认识、思维方法问题,也是科学问题。政治课教材中的《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政治学原理》等从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到语言选择都比较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使学生在掌握政治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体味其科学合理的内容、逻辑严密的知识结构、精到准确的教材语言,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学科和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是人们严谨求实、不断探索的结晶,学习政治学科知识和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样,都要弄懂真实的学问,需要有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从而使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精神。
    (二)让学生有创新精神。如果说求真务实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从政治课教学实际情况看,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仍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无知到有知、由不完全知到完全知的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无疑,这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下功夫。冯友兰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普通人的哲学观点是跳进去的,而哲学家的观点是走进去的,我们不妨借用一下,在政治课教学中也有两种模式,好教师领学生走进去。差教师推学生跳进去。这种跳进去的模式缺少的就是知识的获得过程。而知识的产生过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形成,思维推理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际教学中有时学生参与是徒具形式、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让学生回答或讨论不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缺少实际意义的结论等。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审查分析;引导学生大胆判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检验。这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的过程。经常如此,自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让学生有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没有怀疑的批判精神,把现有一切认识尊为绝对,那就阻塞了科学前进、超越、开拓、创新的道路。怀疑批判精神有两种,一种是科学怀疑批判精神,一种是非科学、反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前者建立在实践源泉和检验的基础之上,后者则脱离实践的检验,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之上,从认识论上说就是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马克思在其女儿要求他填写的一份调查表中,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这种怀疑,绝不是怀疑主义意义上的怀疑,而是对掩盖事物真相的假象的怀疑。要让学生懂得,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教师在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的缺陷并尝试解决教材中存在的不足,这对于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材的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无疑是有益的。
    (四)让学生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尤其体现在哲学、宗教、教育和艺术中。人文精神主要通过主体的生活价值选择和生活实践来体现,以意识的角度去探寻和追求人类生活的真善美;人文精神存在的目的主要在于探寻和建构合乎人生、人格的生活价值,它是追求人生权利、正义、情趣、和谐及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生活方式的一种精神,是追求人本、人道、人格与弘扬人性的一种精神,是关怀他人乃至人类未来的精神,是高扬人生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其中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其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文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它是人类历史实践的产物,是在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产生、形成并逐渐得以实现的,并给予伟大作用和影响于这一时代。
    2、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它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凝结为人的价值、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道德等并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
    3、人文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它不仅是人运用智力去理解和应付现实的能力,而且更是人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以及对人和自由与解放的高度关注。在文化上则表现为一种主体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
    4、人文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实践作为主体的存在方式,是人的存在根本方式。人与其它一切存在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
    我们要结合政治科教学内容,随机渗透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学生既学到政治知识又具有人文精神。譬如,教学《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可渗透伟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一些哲学家的生平与人生态度、政治主张和对社会的贡献等。
    (五)让学生有协作精神。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相尊重、虚心谦让的协作精神已成为现代科学精神不可缺失的构成要素。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协作学习来打造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是因为协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这样的活动,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力配合、相互交流、有效调节和分工等才能有效完成任务。可见,对政治科教学的每节内容,如“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等,均可采用“自主、协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打造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找些有用的抄下来吧!!!

    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通过《新时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