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7个规律,你掌握了吗?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7个规律,你掌握了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鸿门宴词类活用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文言文词类活用的7个规律,你掌握了吗?和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类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7个规律,你掌握了吗?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类
  •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 归纳文言文中字词句式活用规律
  •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的7个规律,你掌握了吗?

    其实有时候做文言文翻译,可能我们自己本身都不知道这里考察的是什么规则,只是凭着直觉去作答,当然这也算是一种能力,只不过若是我们能够掌握住那些翻译规律的话,那做起题来是不是就可以更加轻松了?你们认为呢?

    一、

    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

    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④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里划线处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⑤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

    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

    如下面的例子:①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句中的“军”就属于因为带了补语而活用作动词的典型例子。“军”的本意是军队(在它的后面有一个介词“于”省略掉了),活用之后应译为“驻军”。

    ②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加线处的“吏”,原本也是一个名词,官吏的意思,可是在句子里,由于它带了补语“于土”,因此也活用为动词。在翻译的时候,应当按照动词来翻译,以为“在地方上做官”。

    ③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信陵均窃符救赵》)句中划线的部分“留军壁邺”,是一个动宾动补式的联合短语,,在这个动宾短语中,“留军”意思是叫军队停下来,而“壁邺”中的“壁”,原来本是名词,“营垒”的意思,在这个句子里,因为带了补语“(于)邺”(介词“于”在原句中省略了),所以也活用作了动词,译为“驻扎”。

    ④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三则》)句中的划线处“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就属于名词动用,那是因为它的后面带了补语“(于)其中”(“于”属于介词的省略),于是,“洞”应译为“打洞”。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归有光《项脊轩志》)句中划线处中的“垣墙”,原本是名词,意思是“墙”,在句子里由于带了补语“(于)周庭”(“于”也是属于省略了介词),于是,“垣墙”也就应该翻译成“砌上了一道墙”。

    ⑥忠牧公尝牧梁州,(何易于《书褒城驿壁》),句中划线处的“尝牧梁州”中的“牧”,原本也是名词,只因为带了补语“梁州”,活用成了动词,于是不能翻译成“州牧,只能译为“做州牧”了。

    四、

    名词与“所”组合,名词活用作动词

    众所周知,“所”字短语的构成是:“所”+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名词性短语。“所”的后面跟着的一定是一个动词,所以,它的后面跟着的如果不是动词,那么,不管是什么词性的词,一律活用作动词;名词也不例外。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句中划线处的“所罾”中的“罾”,它的愿意是“方形的鱼网”,由于与“所”组合了,因此,活用作了动词,应该翻译成“捕捞”。

    ②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记王忠肃公翱事》)句中划线处的“所货”中的“货”本来是名词,“财物”的意思,也是因为与“所”组合了,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应译为“买来”。

    ③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句中划线处的“先”,因为与“所”组合,所以也活用了,应译为“抢先。”

    ④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国语·楚语下》)句中划线处的中“宝”,愿意是“宝贝”,现在必须翻译成“当作宝贝的”,因为与“所”组合词性发生了变化,名词动用了。

    五、

    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般的说,“而”是不能连接名词的,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名词的前后如果有了连词“而”,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句中划线处中的“惑”就属于这种情况。“惑”原本是名词,意思是“疑惑”,活用之后,必须翻译成“有了疑惑。

    ②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晋灵公不君》)。加线的地方“过而能改”中的“过”,也要翻译成“有了过错”,因为在它的后面有“而”的连接。

    ③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庞涓列传》)句中划线处的“西,也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译为“向西挺进”。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去今之墓而葬焉”中的“墓”,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坟墓,由于句子里有了“而”这个连词的连接,所以也活用成了动词,应译为“修坟墓”。

    六、

    名词在句中处在谓语的地位上,名词活用成动词

    名词在句子里一般是不能充当谓语的,除了在判断句中,名词性短语可充当谓语外,其他情况下,名词在句子里一旦作了谓语,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活用成了动词。

    例如:①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句中划线处中的“花”就应该译为“开花”,因为它处在了谓语的地位上。

    ②原轸朝,问秦囚。(《崤之战》)句中划线的地方,“朝”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朝廷”,因为在句子里充当了谓语,所以也活用成了动词,得译成“上朝”。

    ③五步之内,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句中的“缟素”,原意是“白色的丧服”,在句中由于充当的是谓语,所以也活用为动词,必须译成“天下人穿起白色的丧服”。

    七、

    名词与“者”组合,名词活用成动词

    如下面的几个例子:①粪溉者先芽。(《采草药》)

    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增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韩非《说难》)

    ④如平地三月花者。(《采草药》)

    以上四句,“粪溉者”、“冠者”“历山之农者”,其中的“粪”、“冠”“农”“花”,均属于与“者”组合而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分别译成“施肥”、“行过加冠礼”、“务农”、“开花”。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固有词性,进而表达新的意义的语言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能力。下面按照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分类将初中语文16册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归纳。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46)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

      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12、乃丹书帛(用朱砂)

       二、动词活用

      (一)动词作状语

      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16)

      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42)

      3、跳往助之(跳,跳着)

      (二)动词作名词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49)

      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

      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

      (三)使动用法

      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

      2、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

      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

      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

      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

      9、忿恚尉(使尉愤怒)

      10、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四)意动用法

      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

      3、闻寡人之耳者(闻)

      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

      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

      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

      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

      (五)为动用法

      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

      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

      3、既泣之三日(泣)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

      5、念悲其远也(悲)

      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

       三、形容词活用

      (一)作名词

      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49)

      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6)

      3、披坚执锐(坚、锐)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

      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

      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

      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

      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9、心乐之(以之为乐)

      (二)作状语

      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36)

      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75)

      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

      (三)作动词

      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36)

      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21)

      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42)

      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42)

      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66)

      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

      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

      9、心乐之(乐,喜欢)

      10、凄神寒骨(凄、寒)

      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

      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

      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

      15、毕力平险(毕,用尽)

      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

      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

      18、楼渐低(低,降低)

      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

      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

      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

      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

      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

      24、香远益清(远播)

      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四、数量词活用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二、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2017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一般来说,只要一个初中生好好去学习,物理虽然不一定考满分,但是也足以考高分,在中考语文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固有词性,进而表达新的意义的语言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能力。为帮助同学们系统复习,我为大家分享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如下,一起来学习吧!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 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 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 天雨墙坏(雨,下雨)

      4、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 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6、 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 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 愿为市鞍马(市,买)

      9、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 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 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 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 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 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

      6、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 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

      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12、乃丹书帛(用朱砂)

      二、动词活用

      (一)动词作状语

      1、 几处早莺争暖树(争)

      2、 忽啼而求之(啼,哭着)

      3、跳往助之(跳,跳着)

      (二)动词作名词

      1、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

      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

      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

      (三)使动用法

      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

      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

      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

      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

      9、忿恚尉(使尉愤怒)

      (四)意动用法

      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

      3、闻寡人之耳者(闻)

      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

      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

      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

      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

      (五)为动用法

      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

      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

      3、既泣之三日(泣)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

      5、念悲其远也(悲)

      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

      三、形容词活用

      (一)作名词

      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

      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

      3、披坚执锐(坚、锐)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

      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

      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

      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

      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9、心乐之(以之为乐)

      (二)作状语

      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

      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

      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

      (三)作动词

      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

      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

      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

      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

      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

      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

      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

      9、心乐之(乐,喜欢)

      10、凄神寒骨(凄、寒)

      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

      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

      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

      15、毕力平险(毕,用尽)

      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

      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

      18、楼渐低(低,降低)

      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

      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

      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

      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

      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

      24、香远益清(远播)

      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四、数量词活用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

    三、归纳文言文中字词句式活用规律

    掌握词类的活用现象。
    1,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但这种情况较少。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在中古以后就改变了读音,例如:“晋侯饮(yìn)赵盾酒”,这就与及物动词的其他用法区别开来了,但并不能一概而论。
    2,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3,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鸿门宴》)。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属于名词用如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使动、意动的较少,但用着一般动词的则相当普遍。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
    4, 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

    1,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表示判断,而文言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且往往借助某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语气。主要形式有:
    ⑴,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
    ⑵,只在主语后面用“者”表示提顿。
    ⑶,只在谓语后面用“也”煞尾。
    ⑷,“者”、“也”都不用。
    ⑸,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语气。
    ⑹,用“为”表示肯定判断。
    ⑺,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定。
    ⑻,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
    2, 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发出者,而是行为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助词来表示被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⑵,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⑶,用助词“见”表示被动。
    ⑷,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⑸,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⑹,用“见……于……”的格式表示被动。
    3, 省略句。
    文言句子中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省略主语。包括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省。
    ②, 省略谓语动词。例如:“一股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 省略宾语。
    ④, 省略介词“于、“以”。
    4, 疑问句。
    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⑴, 用疑问代词提出问题。
    ⑵, 用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
    5, 变式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对应的句式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况: ⑴,主谓倒装句。
    ⑵,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凝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⑶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置于中心语之后。
    ⑷,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关于鸿门宴词类活用的问题,通过《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归纳文言文中字词句式活用规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鸿门宴词类活用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