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国史上仅有的一品红顶商人,被慈禧诰封三代一品,富过半个中国

中国史上仅有的一品红顶商人,被慈禧诰封三代一品,富过半个中国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诚实的商人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史上仅有的一品红顶商人,被慈禧诰封三代一品,富过半个中国和历史里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是谁,比胡雪岩还要高一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国史上仅有的一品红顶商人,被慈禧诰封三代一品,富过半个中国
  • 历史里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是谁,比胡雪岩还要高一品?
  • 历史上的陕西女首富周莹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
  • 中国历史上的“红顶商人有没有哪个得到善终的
  • 一、中国史上仅有的一品红顶商人,被慈禧诰封三代一品,富过半个中国

    财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些掌握了大量财富的富豪们更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比如说,“赌王”何鸿燊去世了,有些人艳羡他好几房太太,有些人感叹他的传奇人生。

    98岁去世,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这个年龄段,你大概率已经没有了朋友,也熬死了所有敌人,何老爷子做到了一个人几乎能做的和想做的绝大多数事。

    他名为“赌王”,自己却不沾赌,并且不许子女沾赌;

    虽然他的财富毕竟饱含了几代人和众多家庭的血泪,是在“人性之恶”的基础上完成了财富积累,但是老爷子又热衷公益,还斥资把流落海外的文物买下,归还给了国家。

    仅仅用正面或者反面来定义他,不足以涵盖其一生的意义和全部。

    有故事的人,故事会传很久,也或许故事仍然在,故事中的人依稀或存。

    不由得想起了清末富可敌国,百余年后知者寥寥的一个富豪。

    大清“钱王”

    提到晚清的富豪,我们往往会想到胡雪岩与乔致庸

    但是在那时候,他们真不敢拍胸口说,自己是大清国的首富。

    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胡雪岩和乔致庸都未能上榜,这榜单中排名第四的是一个中国人,而且是唯一的中国人

    他有一个绰号,比“财神”还要霸气——“钱王”

    他就是王炽

    胡雪岩出自江浙沪,天然的商业氛围浓厚,而且他从小就在商行里做学徒工;乔致庸是一个“富二代”,出自山西晋商,有经商的传统。

    王炽可没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他的基本盘很差。

    王炽出生在西南边陲的云南,年幼时三名哥哥不幸夭折,父亲又在其十四岁的时候不幸离世,仅得母亲靠纺织挣取生活费用。

    然而,王炽的财富却远非他们二人能比。

    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狼狈地从北京逃到陕西西安。

    慈禧太后一行走得太匆忙,没有带够银两,显得很是尴尬。王炽吩咐慈禧太后所经之地的票号,只要慈禧太后有需要,必须全力资助,要钱给钱,要物给物。

    当慈禧太后一行从陕西西安返回北京后,面临着国库空虚的境地,王炽又发动海内外同行融资,充实国库。

    同年,陕西、山西两省发生罕见的旱灾,以至于黄河都断流,朝廷都自身难保了,更别指望组织救灾了。

    关键时刻,王炽再次出手,捐出数百万两白银给工部,作为兴修水利的费用。李鸿章感叹不已,说王炽“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以那么差的出身,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显然,王炽的人生比胡雪岩二人更值得大书特书。

    从20两纹银到富可敌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炽也不例外。

    十六岁那年, 王炽决定外出经商,年幼的他以家乡特产的土布以及母亲变卖首饰得来的20两银作为启动资金,走大理过红河,一路走南闯北,生意越发红火。

    咸丰年间,因为地方官处理民族矛盾不当,造成了云南各处起义,一时盗匪横行,道路断绝。

    老百姓要卖自己出产的东西,没人敢来买,要买急需的商品,没人敢来卖,各村各镇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王炽就在这样的危局中看到了商机。

    他组织了一伙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成立了“滇南王四”马帮,专门在各地做互通有无的生意,一下子赚了大钱。

    后来王炽回忆道:“予操之以敏捷,对其有无,朝发夕至,如米盐粮糖茶百货之属,皆利市十倍。”

    不过,这并不是一帆风顺。

    据说一次王炽的马帮满载川货从昭通南行到凹里时,遇到百余名劫匪,赶马人吓得四散逃命,但王炽却镇定自若,毫无惧色,指明要见匪首。

    匪首对王炽的勇敢机智大为赞赏,不但放走了王炽,还归还了一半货物与全部马帮。

    这让王炽名声大噪,到了20岁,他就滇南一带已经声望卓著,沿途各路山贼也对王炽马帮礼让三分,人称“滇南王四”

    眼看王家因为王炽的天赋以及勤奋逐渐步入轨道,但王炽由于为人暴躁,爱打抱不平(不然怎么能让匪徒对他毕恭毕敬),在二十岁那年由于与表兄姜庚发生争执,王炽竟然指使下人将其杀死,随后王炽逃命昆明,并应征入伍后随军入川。

    经历了逃亡生涯的他眼看四川商机勃勃,因而具有经商天赋的他决定留在四川,并继续他的从商之旅。

    然而,在蜀地人生路不熟的他并不知应该何去何从,更别说那虚无缥缈的经商梦,所以王炽只能找到一家商行,从最低级别的赶马运输工开始做起。

    在漫长的贩运岁月中,王炽在川人乐天、勤劳的本色中渐渐得到陶冶,他不复暴躁,凭借着自己惊人的天赋,不久他便成了商行里的一名小头目,负责组织马帮贩运货物。

    商号老板将王炽的勤奋聪颖看在眼中,便寻思着与王炽合作经商,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商号老板负责出资,而王炽则继续组织马帮的工作,为商号贩运物质。

    此时的王炽已不再是一名外来的运输工,靠着他勤奋聪颖的天赋,一跃成为商号中的一个小老板。

    换作常人估计对此已经满足,可是,王炽不一样,他深知自己的目标几何,他的目光又怎么会如此短浅呢?

    当时山西的票号闻名中外,在重庆也有晋商的足迹,王炽不耻下问,除了亲自向山西商人学习之外,还亲自到山西考察。

    准备充分后,王炽在重庆建立了“天顺祥”商号,主营银两转运承兑业务,这是第一个由云南人开设的商行,说王炽是云南金融业的鼻祖,丝毫不为过。

    随着“天顺祥”的招牌越来越大,王炽又另创“同庆丰”商号,后来又另设“兴文公当”并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弥勒、宜良等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余石,经过20余年经营“天顺祥”、“同庆丰”商号,使得他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堪称是富可敌国,号称“南邦之雄”

    忠君诚民,成就商道佳话

    随着“天顺祥”的急速发展,王炽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分号,其中就包括了他的故乡云南昆明。

    据传在清末年间,一名老妇人携着孩童走进昆明王炽的商号,当时接待的是一名小伙子,小伙子看老人年过花甲,衣衫褴褛,便冷眼相对。

    当小伙子得知老妇人欲在商号中存下一枚铜钱时,小伙子顿时对老妇人不予理会,引得老妇人不得不绝望离去。

    此事在次日化作谣言传播起来,大量商号的客户对此产生了信任危机,纷纷要求提现。

    王炽得知此事后,立马追办彻查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将该小伙子开除,号召商号全体人员寻得该老妇人,亲自在商号门前给老妇人道歉,以10倍的利息存入那枚铜钱,最终化解了此次信任危机。

    在当时法治尚未完善的社会中,王炽能够以一颗诚信的心对待底层群众,保护自己品牌的诚信口碑,可见其诚信之心。

    同时王炽乐善好施,致力于资助学子,兴建了无数公益性的学堂,他还开创昆明牛疫局,造福桑梓,使无数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加上数次援助危难中的清政府,还曾经资助清廷打赢了中法战争,清廷根据其种种义举,先后赐他四品道职衔,并赐其二品顶戴,诰封“三代一品”成为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一品红顶商人,要知道胡雪岩也不过是二品红顶。

    虽然王炽积累了不亚于胡雪岩与乔致庸的财富,生前也比其他两人更受尊崇,但为何到如今声名不彰呢?

    他也和胡雪岩一样,有所谓的政治靠山,都与官场保持着各种联系,那为何二人的命运反差很大呢?

    据说,虽然王炽乐善好施,但他本人一直保持着勤俭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这个人比较低调。

    正是这一份低调,恐怕才是他名气较低的原因,同样也是他能够善终的助力。

    至于乔致庸,则得益于整个晋商的名气。

    一来王炽虽然财富雄厚,但在与整个晋商团体比,不能说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二来晋商的“票号”等业务,是属于创新行为,王炽是属于萧规曹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后来吃螃蟹的人名气大是很正常的。

    然而,这并不能影响王炽的伟大,早在春秋时期,子贡因为经商而一时富甲天下,他乐善好施,行礼践仁,堪儒商典范,对后世影响至深。

    王炽作为一代巨贾,虽说只是粗通文墨,但也秉承着儒商为富且仁的原则,也因为如此,值得被后人称道和铭记。

    一、历史里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是谁,比胡雪岩还要高一品?

    历史里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是王炽,他虽然比胡雪岩还要高一品,但是知道他的人却少之又少。王炽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因为他的父亲和兄弟都早早的去世了,年幼的他不得不辍学谋生,这点和胡雪岩十分相似。


    但是这么小的孩子,是很难在社会上找份工作来做的。对于他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学徒做生意。于是,他的母亲便拿出了她所有的珠宝和衣服,交给王炽让他去当掉。王炽看着它,当时他心如刀割,泪水顺着他的眼睛流了下来,他便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王炽拿着这些东西换成了20两银子,作为自己创业的资本。


    王炽是一个思维活跃、商业意识很强的孩子。他从家乡买了廉价的土布,然后在别处高价出售。当王炽20岁的时候,他已经在滇南出名了。后来,因为和他的表弟吵架,他不小心杀了他,不得不逃到了四川重庆避难。流亡期间,他将重庆视为一个商业大都市,因为那里拥有便利的水路和繁荣的商业。因此,他想到了一个主意,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后,王炽就租一家店,正式挂上了“天顺祥”的牌子。后来,王炽在川、黔、滇之间往返,成功地开辟了这条贸易路线。此后,这一贸易路线的商品交流和商业贸易都极为繁荣。



    “天顺祥”的生意眼看着越做越红火,王炽便决定设立另一个“同庆丰”商号,在我国西南和东南主要港口设立分号,专门经营外汇业务。经过20多年的经营,王炽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当时,他在全国闻名,自称“南邦之雄”。由于其庞大的银行业务和财富,他甚至被人们称为“钱王”。

    二、历史上的陕西女首富周莹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

    周莹,字竹君,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周家原是陕西富商大户,后逐渐败落,周莹自幼便父母双亡,无依无靠。

    光绪十一年,即公元1885年,在兄嫂的安排下,年仅17岁的周莹嫁给了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的吴聘,要给这个重病缠身的男人“冲喜”。此时的吴家是如日中天,吴聘的父亲吴蔚文出任朝廷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曾任湖北后补道台、山西宁武知府等职。同时,他还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的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同时代的“红顶商人”。当年,他凭借办理淮盐盐务掌握数百盐引之便,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在各地设立分号,一年就有数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是远近闻名的大盐商。

    周莹嫁到吴家3年后,吴聘不幸病逝,撒手人寰。这3年中,周莹和吴聘曾有一个女儿,可惜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吴聘在世时,周莹便过继了中院两岁的侄儿吴玉成做儿子,改名叫怀先,寓意就是要怀念先人。因为思女心切,在吴怀先10岁时,周莹还收养了一个女儿,起名叫秀翘。

    丈夫不幸离世,年纪轻轻的周莹便成为寡妇,虽然备感悲痛和无助,但是却没有犹豫、退缩。由于吴家东院再无其他成年男丁,发展家族产业的重担便全部落在了周莹这个20岁的小女子身上。周莹临危受命,先是十分冷静地处理了丈夫的丧事,然后以振兴东院产业的满腔热忱和坚定信念赢得了吴家东院管家、账房、武师等人的支持,接管了吴氏家族的商号、店铺、土地、房产等所有产业,正式成为吴家东院的掌门人,人称“安吴寡妇”。

    诚信经营铸帝国

    周莹临危受命,全盘接管了吴氏家族的产业。在经商过程中,她开始意识到经营土地发展农业经济只能够养家糊口,只有发展商业经济才能扭转家族产业的衰落,再创秦商的辉煌。

    知人善用,管理有方

    周莹经商的成功之道,主要在于她知人善用的智慧与管理有方的能力。周莹成为吴家东院的掌门人之后,发现手下许多商号的掌柜、账房和伙计都是经商能人,尤其是四大总管罗天增、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于是,她就想方设法调动起手下这些经商能人的积极性。她依靠这些经商能人走出泾阳,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等地设淮盐总号分店,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经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很快便使衰败的吴家东院的商号重新兴旺了起来。

    周莹对身边的管家、伙计也给予充分信任,而且还思想超前、有胆有识,对吴家东院产业进行“改制”,让家里的管家、伙计参股经营,分享红利。比如小伙计一年的工钱20两银子,可以从柜上支10两银子用于生活,剩下的10两银子可以入股分红。这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家族企业了。同时,周莹还建立了退休金制度,逐步完善吴氏家族产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以提高属下所有人员商业经营的积极性。

    周莹将追随自己的人视为兄弟姐妹,把管事伙计视为手足,对长期跟随自己左右的丫环佣人更是照顾有加,不但为他们成家立业,而且还帮他们教育子女。几年下来,长江南北各大商埠、码头都有了吴家的生意。在泾阳、三原、高陵有吴家的当铺、药铺,在淳化、口镇等地有吴家的油坊、酒坊、粮店、米号。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吴氏家族的商号作坊分布之广,资本财力积累之快,令人惊叹!

    诚信为本,苦心经营

    周莹认为,只有坚守住秦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传统和信誉,才能让吴氏家族的生意兴隆。因此,周莹对每一笔生意都坚持亲力亲为。卖粮食时,她要亲自检查质量,亲自动手拣杂挑沙过土;卖布匹时,她要亲自复尺,唯恐缺尺少寸;卖茶叶时,她要亲自品尝,以辨新陈。

    可以说,周莹从经商那天开始就对秦商的信誉视为生命。当时正处于清朝晚期,社会动乱,匪盗丛生,民不聊生。在如此动荡的时局下,坚守商誉的商家逐渐减少,部分商家甚至干起了缺斤少两、哄抬物价的勾当。然而,周莹对此却不以为然。她千里贩粮从不加价,获得了民众的一致赞扬。但此举却引起一些粮商的痛恨,骂她砸了他们的饭碗。周莹听到后却笑道:“民以食为天,你若为牟取暴利无所顾忌,真正砸破碗的人就是自己了。”

    光绪29年,即公元1903年,一位画商怀抱着几幅据说是宋徽宗的花鸟图来到安吴堡,高价卖给了周莹收藏,但是经过一位知名画家鉴定后认为是赝品。周莹找来画商说:“你不应该靠欺骗捞银子,往后谁还敢与你做买卖?你记住,砸招牌的事,是商家最可耻的愚蠢行为!”然而,在这件事后不久,吴家的高陵南塘商号食盐专卖店误将海盐当作晋大青盐卖了出去。有一老者发现后,便找到商号的掌柜提出质疑。周莹知道后,立即命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以三倍的价格赔偿给这位老者,受到了高陵县人的一致好评。就这样,吴家的盐店销售额几乎在一夜之间提高了四倍,占到全县盐销售量的七成多。后来,周莹命人在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写有“诚实无诈,自律自戒”八个大字的木匾以作警示。据说,这是中国古代商业史上仅有的两块“诫欺匾”之一,显得弥足珍贵,而另外一块匾则源自“红顶商人”胡雪岩。

    把握规律,顺应变化

    经过多年在风云变幻的商海里的摸爬滚打,周莹深谙经商之道,熟练把握市场规律,能够顺应市场的变化,并且对市场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她在多年的商品经营中,一直都主打本地叫得响推得开的土特产品,如关中棉花织的土布、泾阳的砖茯茶和三原的蓼花糖都成为周莹打天下的利器,不仅振兴了吴氏的家族产业,而且也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民众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一年秋天,棉花喜获丰收。一些不良商家联合起来趁机杀价,压低棉花价格,一时间引起了棉农的强烈不满。但是周莹却不受其影响,坚持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格收购棉花,这样一来棉农的棉花都卖给了她。结果让她垄断了棉花行业,致使西安地区棉花业的龙头老大因无法向客户供货而不得不求助于周莹,只能高价从周莹手中买棉花了。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一年棉花尚有库存,周莹成了棉花购销市场上最大的赢家。在7年时间里,她由每年进出 3000 多担棉花到一年购进 11 万多担棉花,由小打小闹而最终成为关中地区的棉花营销大户。

    同样,茶叶市场上变幻莫测的行情也考验着周莹的胆略与智慧。有一年茶叶行情大跌,茶叶滞销。周莹经过市场情势分析后,邀请曾经在西部茶叶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邓监堂出山指导营销业务。在邓监堂的指导下,周莹把握“贵极反贱,贱极反贵”的价格反弹规律,顶住行情下滑的压力,坚持囤库待机出售。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果然茶价突然上涨,茶叶一下子由滞销品变成了畅销品。周莹将囤积的茶叶迅速出手,一次就赚了上万两银子,使吴家的“裕兴重”一跃而成为泾阳最大的茶号。

    由于善于行商,经营有方,周莹被人誉为陕西的“女商圣”。

    大义当先写传奇

    在周莹的一生中,善于经营、诚信经营常常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她与慈禧的关系。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来到西安避难。身处商海风口浪尖之上的周莹慷慨解囊,向慈禧太后捐献了10万两白银,让这位手握最高权力的皇太后深受感动,立即将周莹认作干女儿,并亲书“护国夫人”金匾相赐。周莹也成为慈禧太后唯一的汉人义女。不久后,周莹又向慈禧太后进贡白银,表示愿意共赴国难,被慈禧太后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周莹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活菩萨”。当时,由于战乱与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了灾民大潮。周莹一边广设粥场,一边开仓放粮,赈济四面八方涌来的灾民。她先后在高陵、三原、泾阳、淳化、斗鸡台、口镇设有吴氏商号的地方开设粥场,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吴氏旗下的粮店开仓放粮,同时在安吴堡外开辟出5亩地设立日夜粥场,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泾阳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周莹的这些善举载入了史册。

    在赈济灾民的同时,周莹还捐出银子,在泾阳县地面上打了几十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口人、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随后又把原郑白渠引进高陵县和泾阳接壤的地方,在泽泊处挖出排水渠,引地下盐碱积水入渭河,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少了盐碱浸蚀。周莹不仅赈济灾民、大兴水利,还创办教育,修建文庙,捐助军饷,义举善事不胜枚举。这让周边百姓对她肃然起敬,感恩戴德,因此,有关周莹的佳话美谈流传至今。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在经历了20多年的商海拼搏与沉浮之后,一生致力于振兴吴氏产业、造福桑梓的周莹在42岁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把巨额财产分给了所有的丫环佣人,土地也归了乡亲们共有。当地人说,在她出殡的当天,自发前来送葬的四邻乡亲就有8万人之多。

    周莹散尽家财、造福乡里,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与敬佩,然而,她的离世如同其婚姻一样不幸。纵然当时占地50亩的吴氏陵园尽显大户人家气势,但却容不下周莹这样一个没有子嗣的寡妇。据说,她最后被埋在了距离吴家祖坟200米处东北方向的地下,如今她的坟墓已了无踪迹。留给后世的,只是《泾阳县志》上的一段记载及乡邻的传说。(王中亚)

    三、中国历史上的“红顶商人有没有哪个得到善终的

    王炽(1836~1903),字兴斋,男,汉族,弥勒县虹溪人。 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
    王炽青年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
    王炽“幼而颖异”,但由于父兄早逝,家计甚窘,少年的王炽不得不放弃读书,拿着母亲变卖首饰和衣物凑得的20两银子,出门学做生意。他从家乡弥勒虹溪购土布挑到竹园、盘溪贩卖,又把那里的红糖购回销售。凭着勤劳和机敏,王炽不久就积攒得百多两银子。于是,他扩大经营范围,组织马帮,往返贩运土杂百货于临安(今建水)府属各县和泸西、师宗、丘北之间。及至王炽20岁时,他已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
    清同治初,王炽避祸重庆。见重庆商业繁盛,又居水陆交通要冲,宜在此设庄贸易,于是,租得临街房屋一间,正式挂出“天顺祥”商号。王炽成为清末巨商的历程,有着无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勇于拼搏创新,是王炽能够在众多经商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炽死后归葬故里,墓地选在连绵千里的乌蒙山这条巨龙的上嘴唇上,气势超过昆明园通山上的云南都督唐继尧墓。

    关于诚实的商人的问题,通过《历史上的陕西女首富周莹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中国历史上的“红顶商人有没有哪个得到善终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诚实的商人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诚实的商人(3)

    相关阅读

    • 诚实的商人与贪心的商人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诚实的商人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诚实的商人与贪心的商人和《三十六计》的哪一计在商场上运用最多?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