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011江苏高考语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解读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和2019年重庆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解读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
解读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
杨忠平1 张悦群2
(1.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2.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江苏苏州 215600)
摘 要: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论述类文本阅读表现了两个测试取向,而论证分析颇有难度;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呈现三维结构,其中语文知识运用与图表解读为两大要点;文学类文本阅读表现出三个考查趋势,但设置双项选择题的可能性不大;文言文阅读呈现两个明显变化,所选文本基本是人物传记;语言文字运用的成语题、语病题与衔接题的命题方式非常灵活,而虚词修辞、句式依次设置为插写、续写与扩写等主观题;写作以国是主题为主,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仍是一个命题方向。
关键词:两个取向 三维结构 三个趋势 两个变化 命题多样化 国是主题
(本文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9年第2期)
虽然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总体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互调了一个位置;但我们仍然应当细读《考试说明》,了解各个部分的具体变化及其相关特点。在此,笔者把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及其“题型示例”的学习体会作一梳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两个测试取向,论证分析难度大
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题型示例”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选用的《历史视线中的诸子学》阅读测试中的第(2)题(以下考题均来自“题型示例”),是近两年才出现的论证分析题,题干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个部分的其他5题都是多年来论述类文本阅读测试的内容信息题。其内容信息题与论证分析题分别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测试取向,一是文本信息的核对取向,一是语文知识的运用——简称“语知运用”——取向。作为语知运用取向的论证分析题难度会大于内容信息题,为什么?内容信息题只考查内容信息的辨识,看题支(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相符;论证分析题不仅考查内容信息的核对,还要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看题支(选项)所述的论证方法与原文实际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否相符。
这道论证分析题A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考查论证方法中的“对比法”(详见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09页);B项“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考查论证结构中的“横向展开议论”(详见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102页);C项“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考查全文立论的逻辑基础,D项“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考查论证结构中的“纵向展开议论”(详见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102页)。
值得注意的是,论证分析题与传统试卷中语文知识的静态考查不同,它是对论证方法运用的动态考查。比如A项,原文到底是不是如题支所说“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不是。因为原文对“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只阐述了它们“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并没有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如此动态考查语文知识的运用,其难度要比文本内容信息的辨识与核对大得多,应当值得我们注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维结构题型,两大考查要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题型示例”中列出了五大题(计16题),比论述类文本的两大题(计6题)多出三大题(计10题)。这三大题都是非连续性材料的阅读测试,其中两大题还综合了几个文字材料与图表材料。综观这16题,可视为一个三维结构。一维是选择题与简答题,一维是内容信息题与语知运用题,一维是文本材料与非连续性材料。如此说来,就有8类具体的考题:
1.文本材料中内容信息选择题;2.文本材料中语知运用选择题;3.文本材料中内容信息简答题;4.文本材料中语知运用简答题;5.非连续性材料中内容信息选择题;6.非连续性材料中语知运用选择题;7.非连续性材料中内容信息简答题;8.非连续性材料中语知运用简答题。
语知运用题只在两种材料阅读测试的简答题中,即“4”“8”两类。前者如《叶圣陶在四川》阅读题第(2)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后一问的答案“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内容、形式同等重要的作文知识及其运用。后者如《“墨子号”……》等三个非连续性材料阅读题的第(3)题,“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要解答这个考题,需要运用新闻导语知识——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概括这三个新闻材料的侧重点。
另外,还有一个要点值得注意,即图表材料的解读。尽管读图时代早已到来,但高考语文阅读测试中的图表材料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考生解读概括性强、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图表材料仍有困难,所以,高考复习应当教给学生解读图表材料的相关策略,诸如“看标题”“知类型”“读栏目”“明内容”“找细节”“筛信息”之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个考查趋势,双项选择可能小
2017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取消选考后,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由以前的25分陡降到14分,2018年赋15分,2019年高考将保持这种“淡化文学”的趋向。除此之外,201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有什么考查趋势呢?详细情况请看下表:
从上表可知,有如下三个考查趋势:
一是小说考查趋势。五篇文学作品只有《岳桦》是散文,其他都是小说,可见小说阅读考查的可能性大一些。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四篇小说篇篇都考到人物性格分析;由此可知,人物性格分析是小说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二是“作用题”考查趋势。除了《战争》,其他四篇作品阅读都有“作用题”。如:“‘我’在小说(《玻璃》)中的主要作用”,是“真实可信”,“推进情节”,“衬托人物”;《岳桦》“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的“作用”,是“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为下文描写岳桦作铺垫”……“作用题”基本变成了一种常态化考题了。
三是“表态题”考查趋势。《玻璃》《战争》《孕妇和牛》的阅读测试都要求考生“表态”,比如“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表态题”实际上是一种选择题,一种辩论题,一种综合性探究题。
此外,文学作品阅读都设置一道选择题。根据近几年命题的惯例,这道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的可能性很小。
四、古代诗文阅读:两个明显变化,人物传记唱主角
文言文阅读的“题型示例”只选了《韩文传》(节选)与《韦凑传》(节选)两个文本及其测试题。见下表:
显然,每个文本所设置的四题与近几年全国卷中“断句”“文化”“内容”“翻译”的四题有区别,表现出两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恢复2014年之前的实词考查。全国卷2015年以来一直不单独考查实词,而改为断句选择题。2019年的《考试说明》把两个文本阅读的第(1)题都设置成实词单选题,表明将恢复实词考查。
二是断句与文化常识选择一题考查。根据两个文本的第(2)题分别是断句题与文化常识题,可以认为2019年文言文阅读测试的第(2)题将或是断句题,或是文化常识题。
两个文本都是人物传记(节选),可见文言文阅读考查基本会选择人物传记设题。古代诗歌阅读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故从略。
五、语言文字运用:三种考题多样化,三项语知主观化
“成语题”“语病题”“衔接题”都不只是一种固定的题型,而是多样化的题型。
“成语题”尽管都是单项选择,但有两种命题方式。一是单独设题,如第1题、第2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是根据文本阅读材料所设置的几道考题中的一道成语选择题,如第12题中的第(1)题与第17题中的第(3)题“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语病题”有三种命题方式。一是单独设题,如第3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二是根据文段中的语句修改所设置的单项选择题,如第12题的第(2)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三是让考生修改一个独立文本中的语病,如第11题“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与第14题“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衔接题”有两种命题方式,一是单独设题,如第4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是让考生根据情境写出衔接上下文的句子,如第9题的第(2)题“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此外,第7、8、10题依次要求考生扩写、续写与插写,其实是对虚词、修辞、句式等知识运用的考查,而且是主观题。所以,它们的命题方式可以概括为三项语知主观化。
六、写作:国是主题为主,任务驱动依然重要
“题型示例”中的六则作文材料,除了2018年全国Ⅱ卷的“战机防护”所表达的“抓住问题关键”意旨之外,其他作文材料的意旨都与国家大事相关。第(1)题“中国崛起的特点”是2011年全国Ⅱ卷的作文材料,《考试说明》不弃其旧而用之,主要是因为它表现了“中国崛起”的国是主题。第(4)题是“高考”话题,所纪念的高考40周年一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国家的高考政策。
此外,第(2)(5)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无论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还是向下一代18岁的青年介绍世纪宝宝们与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感受,都有着特殊读者对象的任务规定。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依然存在,应当引起大家关注。■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一、2019年重庆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特定语言环境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俗话说,宇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尤其是文言实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进行有效的复习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另外,还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高考题“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成语有“恪守不渝”。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常见成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区分文言虚词常见用法
复习虚词,要注意近几年考了哪些虚词,考的什么义项和用法,同时注意本年度要求掌握的虚词有哪些。近年的《考试说明》只要求掌握18个虚词,但虚词的范围虽小,变化很多。因此在复习中,要掌握这些虚词的词性和常见的用法,以及当它具有某种词性时可以翻译成什么。有了这种基础再去做题,一般题目都能解决。首先应明确虚词在不同词性时的特点。比如经常考试的、用法也比较复杂的虚词“以”,词性主要有介词和连词等。作为介词后面往往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
充当状语,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后跟名词性短语“一璧之故”作谓语“逆”的状语。而当它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或主谓短语,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后是“其无礼于晋”,是一个主谓短语,所以“以”只能是表原因的连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两个例句中,“以”都译为“因为”,但因为所连缀的词性不同,用法也明显不同。所以“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就须对它所连带的词语作具体分析。
文言文除了考实词、虚词用法外,还考查句子翻译、信息把握、文义概括等内容。但相对而言,实词虚词是基础,是根本。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分析归纳概括题解题思路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作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分析是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针对某一点进行独立研究;综合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进行通盘思考。分析综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开的,分析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一般思维是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筛选出来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误的判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做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归纳概括”题常见出题方法。一是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义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二是采用对某一问题提问的方式出现。对第一种,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大致可归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但不论是什么类型,只要认真读懂原文,理清脉络,深入思考,仔细辨析,从句间关系,条件限制,原文有无表述、表述是否恰当以及词语解释等方面人手,对照选项逐一筛选,最终就会做到去伪存真。第二种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要有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这中间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的提问点,吃透选择项的内容含义,紧紧抓住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合理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归纳概括题常见错误选项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题,“归纳概括”题一般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义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可归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
(一)误用因果。这类错误是指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
(二)事件杂糅。这类错误是指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其他条件。
(三)无中生有。这是指原文无此意,而选项中虚添了内容。如高考题第19题C项中说“(狄仁杰在劝谏时)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狄仁杰的谏劝。”这里又有两处不符合原文,即“为难”和“不得不”,高宗“为难”原文并无表述,而“高宗意乃解”一句充分说明高宗在接受谏劝时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题的错误就属于无中生有。
(四)颠倒是非。这类错误是指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五)词语误解。这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词解错了,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
二、高考考试说明
语文 考生切忌套作作文解读人 沈阳二中高三语文教师 何姝丽
【变化】
今年语文《考试说明》和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上,相关词汇顺序发生了变化。
【复习攻略】
目前,语文的复习多半已进入“二轮复习”。何老师建议考生要做三方面的复习攻略。首先是基础方面,需要考生查找自己知识点的漏洞,可以通过限时做题来发现自己知识点上的漏洞。然后,针对漏洞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做一个弥补的复习措施。
在阅读部分,要注意答题技巧。可以从2009年的各个省市的题型出发,总结考题中的出题点,通过研究答案的设置来针对不同的题型,获得有效给分点。现代文阅读中,目前的考卷要求是“二选一”,有两个文本类型:第一个是文学作品阅读;第二个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侧重复习,从去年的考题经验来看,文学类作品相对较难,同时得分点也不容易把握,而实用类文本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题型的设置也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建议考生在训练中对此有所侧重。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分值所占比重很大。相对来说,得分也比较容易,但得高分就难了。对此,建议考生首先要做到书写工整,不要出现错别字,要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下功夫”,争取做到精彩。另外,从去年辽宁省的作文题来看,尤其注重审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特别要提醒考生的是,作文不要套作。
数学 文科生要重视新增选修内容
解读人 沈阳二中高级教师 高真东
【变化】
理科数学在题型、内容、要求上基本没变化。文科数学增加了选做题,这与国家大纲要求相一致。
【复习攻略】
首先要宏观把握复习内容。高三寒假后的复习为第二阶段复习(即专题复习)和第三阶段复习(即考前模拟试卷的测评)。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应注意集中精力听好专题课,记重点笔记,凡不懂之处应与同学讨论弄清楚,或请教老师。在第三阶段复习中,要认真做好每一套模拟题,答题要注意找到时间感觉,要注意解题规范训练。凡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或答错的每一道题目,都要在老师讲评时弄清楚,或与同学讨论解决问题。
其次,要按计划进行复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寒假后至高考前尚有4个月的时间,要制订一个与教师指导互补的复习计划。要规划出每个月、每周、每天要完成的查漏补缺任务,做到当日事当日了,每周事每周完成,每月事每月做好。
还有,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可能是教师平时教学的“弱点”。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例如,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数列;又如,三角函数与数列,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再如,平面向量与函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与物理等等。广大考生要注意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2010-2-15 15:33 回复
粮食与思想qq
0位粉丝
2楼
此外,文科生还要重视新增选修内容。新增选修内容属于基础内容,抓基础。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
英语 今年词汇量要求仍为3000个
解读人 沈阳二中高三英语组高级教师 孙新
【变化】
2010年辽宁省高考说明中,英语考试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仍为3000个左右,这与去年省考试说明要求相同,但比全国高考大纲3500个词汇量的要求有所下降。但是,去年省考试说明中“另外,为命题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今年被删掉了。
新课改考纲语言基础部分,语法项目范围新增了虚拟语气。原来的八大时态增加到十大时态。这些新增内容应引起学生重视。
从去年英语高考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特别是单选部分失分过多。而新增的七选五部分普遍答得不好,学生没有掌握答题技巧。
【复习攻略】
目前进入二轮复习,学生练习时应以试题结构设计专题,以便于掌握每个题型的命题特点。
针对词汇量的要求,学生应有一本与辽宁考试说明相配套的词汇本,词汇应以该书内容而不是教材为准。词汇本放在手边,便于随时翻看。考前,考试说明的词汇表要过三遍,常用词要掌握用法,尤其以动词为重点。
阅读理解的第二节,在一段约为300词的短文中留出5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7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这类题型第二次出现在高考英语考试中,主要考查学生掌握文章主旨要义和结构的能力。但从去年情况看,学生看题不适应,失分较多。
做阅读理解文章要限时阅读,提高效率。每篇文章从阅读到完成答案要控制在八分钟之内。高考作文多为开放性作文,让学生有话说。但高考中,字迹和语法错误仍是学生主要丢分点。平时训练时,学生要注重单句中的语法错误。作文还要分清体裁,去年高考作文是要求发通知的应用文,但不少学生按议论文体裁书写,导致得分不高。
2010-2-15 15:33 回复
粮食与思想qq
0位粉丝
3楼
注:2010年高考语文取消推断题,整体难度比去年有所提升。
2010-2-15 16:08 回复
粮食与思想qq
0位粉丝
4楼
今年体现稳中求变;考试内容和考查难度变化不大;文科数学将增加选考内容;语文今年不考推断题
今年6月,我省第二批接受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将迎来高考。
昨日,全国高考大纲公布,与去年的第一份课改后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高考大纲体现了稳中求变,考试内容和考查难度变化不大,文科数学将增加选考内容,语文今年不考推断题等变化对考生备考影响不大。
辽宁省2010年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理综合”。“3”指语文、数学、外语,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考试内容含地理、历史、政治三个科目,理科综合考试内容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今年的高考大纲有怎样的变化,考生又该如何应对。昨日,记者邀请辽宁省实验中学的9位名师对高考大纲进行了解读,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地理 增加选考题部分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地理组教师隋欣
大纲精解:考生可“三选一”
去年地理考题中没有选考题,今年的考试大纲新增加了选考题,考题会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部分各出一道题,考生任选其一作答。
命题预测:着力“图文并茂”
地理学科的图形是一个重点,考题多是图文并茂,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了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如“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 ”
备考提示:避免马虎注意审题
第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出现了审题马虎、表达不全面、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考生在这个阶段复习要注意表达能力提升和良好的答题习惯培养,通过做题,考生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回归教材来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在审题中,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历史 重视材料分析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组教师 董野
大纲精解: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
历史大纲今年相对于去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有细微调整。历史学科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此外,也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预测:围绕材料做文章
材料是历史学习和考试题目中的重要元素。在做每道材料题时,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这些能力考生必须具备。
备考提示:注重“线”的联系
历史复习已经基本完成了知识点的积累,下一个阶段考生即将进入“线”的联系,因此还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的考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了。
练习材料大题的时候,考生要先看一遍材料,然后再看问题,最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一遍材料,只有这样反复练习,考生才能练成全面掌握材料信息的能力。
政治 把知识点“拉成网”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政治组高级教师 耿云凤
大纲精解:心中牢记每件大事
政治知识点每年变化都不大,主要是根据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侧重点不同有所调整。往年政治客观题都很简单,但是去年高考政治客观题有点难,今年是课改第二年,预计难度不会降低。
政治科目仍然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命题预测:紧跟时事热点
近年来政治命题很灵活,贴近现实,比如去年考的“资源与废物”的问题,就需要考生把教材上的主干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热点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比如今年的热点问题海地地震,就需要考生从“国际关系、中国对外政策,共同利益”等知识点进行解答。
备考提示:不要盲目搞“题海战术”
大量做题并不是政治复习的好方法。因为政治考试得分主要靠知识点,如果基本知识掌握不牢,说不出重点,根本得不了高分。必须要以政治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抓住考点,牢牢记住。
第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老师带领学生打通每一个知识点。政治要求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每一个点都不能落下。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成一个知识网。
生物 注意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鞠文艳
大纲精解:注意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从生物高考大纲来看,考试范围和要求变化不大。生物学科命题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测量。
命题预测:注意表格、曲线、图形等要素
将表格、曲线、图形等形式融入高考试卷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面对这些试题要素,学生应注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而是要综合分析,否则解答这类问题就不会顺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练习。
备考提示:一轮复习主要是对整体知识点的把握,二轮复习则要将点穿成线,构建起知识体系。始终不能放弃的是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
英语慎重对待每一道阅读选择题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组英语特级教师 杨福云
大纲精解:对基础词汇进行“深加工”
词汇是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大纲要求的3500个词汇,24个语法重点必须全部掌握。对基础词汇要做到会认、会读、会应用。要对常用词汇深入挖掘,了解掌握它更深层的用法。每年考试都会出现2%左右的超纲词汇,一般都出现在阅读题中,所以必须对历年考题牢牢把握。
命题预测:注重语言运用
近几年辽宁省高考英语命题注重基础阅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阅读题分值很大,所以考生要慎重对待每一道阅读选项。
备考提示:和北京、广东等省相比,辽宁省的英语考题相对简单,难度偏于中等。英语高考大纲的条框限制比较多,所以题目难度并不大,因此对于一般考生来说达到及格分数都没有问题。
2010-2-17 15:07 回复
粮食与思想qq
0位粉丝
5楼
物理 注意两个定律增强运算能力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主管高三教学工作)、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刘生波
大纲精解:“两个定律”发生变化
今年物理考试知识点没有变化,大纲出现的15道例题和去年都一样。但对“库仑定律”、“楞次定律”两个知识点能力要求发生变化。去年这两大定律要求考生只要了解并掌握,今年大纲要求考生除了了解掌握还要会运用,因此针对这两大知识点出现运算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命题预测:考生注意新的考查内容
今年物理高考大纲中,去掉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题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这句话,说明今年可能会出现其他三角形的问题,希望考生注意。
备考提示:基本知识点要牢牢掌握,仔细研究发生变化的两大定律,自己可以假设几道计算题,增强物理运算题的能力,学会巧用、活用知识点。
化学 稳中求变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长 丛丽萍
大纲精解:考试说明有变化
2010年的考试大纲中考试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与内容部分没有任何变化。但考试说明部分有几处明显变化。如:必考部分概念与理论当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关于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今年的考试说明就做了相对详细的说明:“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等。
命题预测:知识难度稳中有变
2010年的考纲及考试说明已经下达,虽然考试说明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的趋向离不开:知识难度逐年稳中有降,能力考查比重逐年增加,稳中求变。
备考提示: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三考”——即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考题及题型示例和高考考点。要有系统的计划和准确的定位,抓好二轮构建知识网络的复习。第二轮的复习主要以对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 文科数学增加选考内容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数学高级教师 郭秀玲
大纲精解:打牢基础关注变化
今年理科数学高考大纲的变化不大,但文科学生需要注意了,今年高考文科数学将增加“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3个专题,这3个专题是否选考及选考专题的内容和数量由各省自行决定。
从考纲看考试内容和考查深度变化不大,学生复习时要注意稳中求变,重视基础知识的回归。
命题预测:应用题莫忽视现代背景
一般考纲中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应引起注意,比如今年文科数学中增加的选考内容。此外,学生还要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不要忽视结合现代现实背景的应用题的自我训练。
高考数学命题主要有两类:知识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综合性试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达到一定的深度,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数学思想又是数学知识运用的高层次的体现。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是走出思维困境的武器与指南。
备考提示:学生们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是二轮复习,二轮复习实质上是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综合复习,两个专题应紧密结合进行同步复习。其中,知识专题要抓住主干知识及综合专题的复习,加强各板块知识的综合。
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系统化是高效完成二轮复习的关键。在知识专题的复习上,应明确“主体”,突出重点;在方法专题的复习上,要注重串联考点,掌握通法,强化数学思想的运用。
此外,学生要注意,对数学问题在多种解法的基础上,重视基本能力和创新方法的培养,重视知识新旧交汇处的命题,不要过分追求难题。
语文 今年不考推断题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组语文教师 董维
大纲精解:客观阅读复习分清主次
就全国考试大纲来看,今年语文科目命题范围变化不大。全国大纲要求的客观阅读推断题、标点符号题,并未出现在去年辽宁省的考卷中,今年应该也不会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会延续主考小说文体,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传记文体。董老师提醒考生,客观阅读题的训练要以社科类文章为主。
命题预测:作文命题关注现实
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灵活,常常考查考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比如对闯红灯、明星代言等问题的理解与态度,主要引导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备考提示:建议考生做到三点:把握答题要点,理清文章思路,正确掌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对一个事件作出正确、理性的判断,调整好心态,积极查缺补漏
三、怎样看天津高考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天津卷考试说明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2019年高考天津卷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语文.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英语.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物理.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思想政治.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数学(文史类).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数学(理工类).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生物.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历史.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化学.pdf 2019年高考天津卷说明-地理.pdf
关于2011江苏高考语文的问题,通过《高考考试说明》、《怎样看天津高考考试说明》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11江苏高考语文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