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30个考点,编制成答案技巧,家长参考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30个考点,编制成答案技巧,家长参考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30个考点,编制成答案技巧,家长参考下和一年级数学小窍门知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30个考点,编制成答案技巧,家长参考下
  • 一年级数学小窍门知识
  • 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
  •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30个考点,编制成答案技巧,家长参考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30个考点,编制成答案技巧,家长参考下

    一、一年级数学小窍门知识

    破十法:

    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见五

    数字拆分法

    9+6=9+(1+5)=(9+1)+5=15

    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

    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

    二加八,十只花老鸭,

    三加七,十只老母鸡,

    四加六,十只金丝猴,

    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例如1:加法8+5 看到8就想到2,因此5可以分成2和3,8和2组成10,10+3=13,所以8+5=13。

    例如2:减法15-9

    第一种:15可以分成10和5,10-9=1,再用1+5=6,所以15-9=6;

    第二种:9可以分成5和4,15-5=10,10-4=6,所以15-9=6。

    运用凑十法与破十法解答下列各题

    7+8= 6+9= 9+4= 11-4= 6+7= 7+4=

    12-9= 14-8= 2+9= 13-6= 14-5= 8+8=

    4+9= 5+7= 14-6= 15-7= 8+4= 14-7=

    5+8= 6+8= 7+4= 14-7= 12-8=

    13-9= 12-8= 3+9= 4+9= 12-9=

    5+6= 2+9= 12-9= 14-7= 13-8=

    2+9= 4+7= 6+4= 3+7= 13-7=

    ( )+5=10 ( )+4=7 ( )-3=3 ( )-6=2 9-( )=2

    3+( )=10 6-( )=1 ( )-7=3 ( )+2=5

    0+( )=4

    ( )-0=6 10-( )=8 4+( )=9 7-( )=6 ( )-3=0

    ( )+7=8 5-( )=2 ( )-5=5 ( )+6=9 1+( )=8

    7-( )=7 6+( )=10 ( )+2=8 ( )-3=4 3+( )=4

    9-( )=0 ( )+6=7 4+( )=8 ( )-9=1 ( )-3=5

    ( )+1=4 ( )-7=4 ( )+8=10 9-( )=4 ( )-5=1

    4+( )=10 ( )+5=5 ( )-2=5 10-( )=2 ( )-6=4

    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的方法

    一、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

    二、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 之后得出结果6-3=3

    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孩子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20以内加减法窍门

    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

    1、11-20的数可以和孩子玩猜数游戏。用3种方式描述数:

    ① 个位是2,十位是1 。

    ② 1个十,5个一。

    ③ 比11大,比13小。

    用这些方式描述数,让孩子猜,或者反过来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练。

    2、用计数器拨数。

    家长说数,孩子拨数。边拨边说数的组成。如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般的孩子在学前班时就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进入小学后,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稍加练习也能熟练掌握。但是,孩子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大下滑,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两极分化初露端倪。有的学生由于计算速度跟不上,开始拖拉作业,成为数学学习困难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的困难呢?小编认为,这和我们运用的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有关。算法不外乎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包括借助实物数数和单纯数数两种。数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凑十法、拆分法等的运用数字进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数字推理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需要的思维步骤也多,并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最终到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以运用最为广泛的凑十法为例,求9加6等于几,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需要这几个思考过程:一、判定该题是不是进位加法;二、如果是进位加法,怎样才能凑成10。这样确定方法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运算:

    9+6=9+(1+5)=(9+1)+5=10+5=15

    从上面的运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过程,而且属于不能直接运用题中数据,需要拆分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类。所以,看似简单的凑十法,其思维是不简单的,包含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它的认知基础与一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计算的困难。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呢?其实只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减法就行了,归纳下来口诀是:“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怎样用口诀,以“加九减一”为例,“加九减一”是指一个数与9相加,将这个数减去1作为它们和的个位。

    例如:8+9=( )就拿 8减去1结果7,用7来作和的个位,即8+9=17, 5+9=( )就拿5减去1等于4,用4来作和的个位,即5+9=14。

    “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内退位减法转化为10以内加法。口诀是:“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一个数减去9,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

    例如:17-9=( )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即13-9=4

    例如:17-2=( )分清哪个是个位,哪个是十位,先看个位数能不能减,7-2如果够减,就用十以为的减法,7记在心里,然后倒数6,5,得5,然后十位的1不变,就得了15.

    “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与“减九加一”的方法一样。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的进行抽象思维,采用以上方法,能使习惯依赖摆实物来计算的学生脱离实物也能快速准确的算出结果,避免了死记硬背,盲目多练,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出错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么学好数学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以供大家阅读。

       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一)

      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基本元素和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因此,重点是兴趣培养。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那孩子就有了“最好的老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省力不少。

      但是,虽然培养兴趣为主,但是,适当的掌握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那么,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呢? 一、认识数 (一)有趣的“0”

      “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

      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 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数一数

      (一)数简单图形

      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

      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

      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三、比一比

      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动手做

      (一)摆一摆

      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

      五、找规律

      (一)图形变化的规律

      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二)数列的规律

      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

      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六、填一填 (一)填数字

      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在做这些题时,不要为只填出一个答案而满足,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时,应给以说明,这才是完整、正确的解答。 (二)填符号

      比较2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较2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其次,当2个数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2个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时,这2个数相等。

      比较2个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个数分别加上(或减去)1个相等的数,所得的结果相等;

      (2)同一个数分别加上2个不同的数,所加的哪个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3)同一个数分别减去2个不同的数,所减的哪个数小,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4)2个不同的数减去同一个数,哪个被减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七、说道理

      做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说出来。

      八、应用题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成的。一般先说题意,再列算式。

      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二)

      对孩子来说,一年级数学是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和孩子家长,一定要帮助他们学好数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孩子刚入一年级,就要抓紧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1.培养独立学习数学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就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特别是独立写作业的习惯。比如,家长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学习环境,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家长只看书,孩子做数学作业时,家长可收走课本,像对考试一样对待作业。检查作业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允许孩子翻书,查漏补缺。

      2.培养有效学习数学的习惯

      作业磨蹭是刚入一年级孩子的毛病。对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家长有必要制定一些强硬政策,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做作业,否则会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等。

      3.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如今的家长热衷于为孩子安排学习生活,如放学回家后、节假日怎么过,学习计划怎么制定等,很容易造成孩子反感,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参与到学习计划中来,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如果学习计划在两周内执行不力,家长再站出来提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尽量避免用实物奖励的方式刺激孩子学习,这样容易养成坏习惯,不利于主动学习。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让孩子学习,任何别的事全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孩子学习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入游戏,增添兴趣

      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会像磁铁般把孩子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例如:辅导学习“8的分与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这样给孩子讲:“妈妈这里有个袋子,袋子里有一些画片。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从袋子里拿出的画片数。然后告诉妈妈你拿出的画片数,妈妈很快就能知道袋子里还有几个画片,相信吗?想不想来试一试?”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连续做两次。然后妈妈对孩子说:“妈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你能猜出其中的秘密吗?”(袋子里一共有8个画片)最后,妈妈告诉孩子:“因为妈妈知道袋子里一共有8个画片,是根据8的组成想出还有几个画片的。”这种游戏可以增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的辅导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一棵树上有3只乌,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鸟呀?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2个,还剩几个呀?等等,当孩子说出几加几或者几减几时马上肯定表扬,并问她是怎么知道该用加法或者用减法算的,让学生首先知道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就用加法算。求还剩几个,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算。这样经常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感到困难,有得心应手之感。

      5.走进生活,巩固兴趣

      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时,对于自然数的基数意义,我们可以启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数物体的经验;至于序数含义,则可以让学生排排队,数一数自己排在第几;也可数一数自己的家住在第几层楼,在同一层楼中从左往右是第几户,从右往左又是第几户……

      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

      给孩子辅导数学,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是动笔计算,还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1.问题灵活,激发孩子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对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哪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l+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 7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 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2.动手操作,让孩子去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当孩子沿着对角线剪得3个角时,这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5.借助儿歌,帮助记忆

      儿歌浅近形象,有节奏感,易记忆,深受儿童喜爱,是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法则让学生感到“厌学”时,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编成儿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数字1一l 0时,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 9像勺子来盛饭,l 0像火腿加鸡蛋。

      在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时,认识了“>”“<”“=”号,学生对“>”“<”容易混淆,就借助儿歌“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来记忆,突破了难点。饶有趣味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记忆起来容易、深刻,既有助于提高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独立审题,善于思考

      作为家长要正确认识审题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将注意点放在孩子作业的结果上,对于出错的结果只归结为“不会”、“不认真”,这样势必将孩子引向一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上。一年级是起始年级,是孩子系统学习数学的起点,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审题,就会加速学生在审题中思考。

      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错失了审题的机会。要把孩子每次的作业当成是他又一次新的挑战,遇到困难时,耐心地听他说,帮助寻找原因。当孩子审题困难的时候,你不妨告诉孩子,“我也不明白题目叫我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将题目要求叙述给你听,在叙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让他有机会进一步审视题意。作为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地围绕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向孩子发问促其思考,这样变孩子“等”答案为孩子“解”问题,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孩子养成审题的习惯。

      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三)

      要了解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学期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王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2.帮助孩子掌握数的概念。

      孩子在入学前,可能会数会认20以内的数,但不等于了解这些数的实际意义。家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1)认识一个数的数值,建立基数的概念。如“5”是一个抽象的数值,要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说明“5”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如“国旗上面有五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又有五个角”,“一只手有5个指头,家里有5口人,5个苹果„„。”还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连续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量一根长5尺的麻绳,时钟敲了五下„„。从而使孩子知道一个抽象的数可能表示的实际数量是很丰富的。

      (2)认识一个数的序数,建立序数的概念。就是要认识一个数或一个物体在一个自然数列或一组物体中的位置和次序。如:应知道“7”在“6”和“8”中间;7大于6,但7小于8,训练孩子用多种方式练习计数。首先,按自然数数列逐个出现以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利于对数序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儿童生活实际中的数字材料让儿童顺数、倒数或嵌数。教孩子知道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叫做基数。如1个、2个、3求书、4辆车、5个茶杯„„用来表示次序的数叫做序数。如第一、第二、第三本、第四辆、第五个座位„„。

      (3)认识数位,掌握十进制的概念。知道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的。认识20以内的数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进一的情况,要求孩子认识满了十就要有一个大的新计数单位出现,即,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掌握数位的顺序和进率,这是读数和写数的基础。

      (4)正确的读数和写数。孩子第一次学习读数和写数,可将数字形象化,并编成儿歌:1象小棒,2象小鸭,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称钩。6象电灯泡。7象镰刀,8象把子。9象哨子,指导孩子写数要求严格掌握每个数字笔 2

      顺和结构,写得正确、匀称、规范、迅速,不能乱画或倒笔,区别易混的6和9、9和7,着重练习难写的数字8和0。

      (5)正确认识“0”的意义。家长如果问孩子“0”表示什么?孩子会说。“0”表示一个也没有。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全面的。“0”还可以表示温度,摄氏0度时,水就结冰了,能说没有温度吗?“0”还可以表示起点,如:数轴和米尺的起点就用0来表示。0在1的前面。“0”还可以占住数位,少了0或多了0,数就会发生变化。

      3.让孩子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加、减运算的基础。 掌握数的组成、建立数群的概念。数的组成就是说一个数由哪几个数组成的,或一个数有几种分法。数的组成知识是计算加、减法的基础,儿童掌握数的组成越多,越牢固,计算的方法就越灵活,越快。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是2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20以内数的计算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说指导孩子学好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很重要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熟练掌握,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学生对10以内的组成与分解的熟练程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数的组成与分解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4.加强口算训练,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能够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这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口算训练是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对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通过训练要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其口算标高应在1分钟内,一般要求能口答30道题,优秀者能口答40~50道题,希望家长能用口算卡片对照时间训练自己的小孩。

      5.帮助孩子提高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意义解答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能够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初步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根据这个要求,家长们可看教材,要明确应用题的计算是从学生开始认数和计数时就开始了,如数学课本第一册第6面上方的图就是一个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意说出条件和问题:其意思是2个小朋友在扫地,又跑来一个小朋友参加扫地。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扫地?前面是条件,后面是问题。因此希望家长配合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逐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头发表能力。

      6.辅导中、高年级数学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如果说简单应用题(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那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则是教学的关键。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是:只有应用题所要求的问题,而解题需要的两个条件,往往是一个已知,一个未知,也就是把解题必须具备的这个条件隐藏起来,在题目里没有出现,而这个条件属于第一步计算解答的问题,必须由解题者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叫做中间过渡问题。这个中间问题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关键。因而,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就必须指导孩子把脑筋用到想中间问题上去。下面,就上述这个问题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①分解成两个简单应用题,指导学生探求中间问题。

      教学例题“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先把这道题分解成两道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

      “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女运动员有多少名?”

      “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 )名,一共有多少名?”(把上题的答案填入本题的括号里,作为已知条件。)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再同例题比较,启发学生说出解答例题必须先求出女运动员多少名。这样就会使学生清楚看到,要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定要先想出中间问题。

      ②变换简单应用题的条件,导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指导孩子探求中间问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组成起来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上述例题时,先指导学生练习一道简单应用题:“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43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然后把“女运动员437名”改成“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变成例题,再指导学生解答,最后家长引导学生就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使学生看到提中间问题的必要性。

      ③利用数量关系,指导学生寻求中间问题。 教学上述问题时,先让学生练习一道简单应用题:“某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43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练习后,家长可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学生口答,家长作相应指出:“男运动员人数+女运动员人数=运动员的一共人数”,并对照题目填上相应的数字。再把第二条件换上“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成为例题,相应把“女运动员437名”用问号代替,在问号下面写上“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最后根据数量关系式总结出寻求中间问题的方法。

      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以培养孩子们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辅导中要加强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以利于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当孩子们较熟练地掌握了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同时,就要配合教材内容,对一些常见的,且具有较为稳定和一些特殊数量关系的典型应用题(如水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行程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等)也要着眼于对这些典型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切不能让孩子们死记公式去套题。

      (2)对小学生来讲,有两组数量关系是他们最容易混淆不清的,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做好这方面的辅导工作。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几种较难理解的数量关系,都是在小学生学习整数内容时出现的。为了巩固和加深对些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当孩子们学习小数和分数内容时,望家长们能配合学校做好巩固工作,以期帮助孩子们能达到扩大理解范围、提高理解水平之目的。

      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要注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和发展思维能力,加强运算训练,达到熟能生巧。

    三、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如何教,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这是每个教小学数学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使学生爱上数学课,爱专研数学问题,这也是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一年级数学 教学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第一:以编 故事 、讲故事的方式,把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可以拿吹气球来编一个加法或减法题,注意:里面可以适当添加“一不小心气球爆炸,吓了某人一大跳”等类似绘声绘色的叙述内容,来吸引学生注意。

      第二:还可以采用夸张或搞笑的鼓励法。例如,有个孩子回答对了问题,我偶尔这样鼓励他:“你真棒,你真牛,你是牛牛!”结果,答题的孩子开心地笑了,其他孩子也开心地笑了。

      第三:可以把班级内的学生添加到故事中,引起全班同学注意。我曾经多次试过此种方法,深得孩子们喜爱。

      第四:可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数学,比如利用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通过手的操作、脚的运动或游戏方式;各个学科相溶的方式来组织生动有趣的课堂。

       2、教学方法一

      1.利用数字图书馆,精心备好课:老师可查阅数字图书馆,将下节课要上的内容精心设计好导入这一环节,导入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2.课堂巧设教学情境:老师在课堂上巧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一起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动等待结果,在一起探索中步步前进,激发学习热情。

      3.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中的实践,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们感觉学了数学很有用,体会到学好数学的价值。

      4.课堂语言生动、风趣和幽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要生动、风趣和幽默,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其乐无穷。

       3、教学方法二

      1. 让孩子习惯数学的存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教学龄前孩子学好数学,并且对学数学感兴趣,是每位家长必须好好规划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家长从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

      2.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对数学基础有了广泛的应用,数学就不要再老是背加法表、减法表、乘法表,而是学习一些可以实际应用的。家长可以培养小孩子有数学的思维能力。

      3.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孩子有了学数学的兴趣,家长就要调动这兴趣,不时的拿生活常见的问题来询问小孩子,让孩子自己发挥主见,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在超市购物,孩子看见很好的玩的玩具,家长可问他想买几个,或是想喝酸奶则问他想买几盒。与数量有关的都可以问小孩子,让他对数有个概念。

      4.平时多些技巧性的练习。小孩平时在家中,家长可以教孩子把数字1至10写好,数数和认写数字。提高对数的反应能力,家长还可让孩子在白纸上练习,家长报听写数字,让孩子在白纸上根据听到的数字写出来,这个练习好后,家长还可以教些图形的数学概念。

       4、教学方法三

      一、家长应当转变自己的 教育 观念,孩子在初学习的时候,会有学习困难,特别是上学期离开了家不习惯。所以孩子刚入学的两个月,家长应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氛围,不能过分看重成绩。

      二、孩子在学校中也有一些表现好的时候,家长一个方面要告诉孩子不能骄傲。另一个方面在取得好成绩时,家长也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当然赞美也是点到为止,别把自己孩子夸得天下无敌了,往往会起反效果,使得孩子虚荣心膨胀。

      三、家长教育孩子的日常习惯时,不能总说孩子笨,淘气。他心里会抵抗。聪明的家长应该是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哪里做得不好,怎样做才能更好。让孩子自己从心里认识到错误,而不是家长骂一骂他被迫接受了,要让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

      四、现在学校有很多作业是要求亲子共读或者亲子共作的。那是为了拉近亲子关系而设立的。家长总是说忙,孩子往往内心需要陪伴。家长不妨下班回家陪伴孩子画一幅画或者亲子制作,其实也花不了家长多少时间,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慢慢地听你的话了。

    相关 文章 :

    1.

    2.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方法

    3.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4. 小学语文和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5. 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问题,通过《如何学好一年级数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