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赏读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我言秋日胜春朝和我言秋日胜春朝,全诗的意思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赏读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树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
初衣解诗:人生不要看他得意之时,要看他失意之时。所谓享的就是荣华,耐得住寂寥。
唐朝有一位诗人刘禹锡,21岁就登了进士。为人实在慷慨,有既是报国之心。而且他的游历有相当的广泛,在30岁之前,他是在淮南节度史的幕府里做副职,掌管军中的文案和事物。这给了他很大的历练。34岁的时候,正是他想有所作为之时,他被唐顺宗重用,参与国家财政的管理。青年高位,真是一展襟怀的大好时机。
可是命运真的是翻云覆雨,皇帝忽然退位。受牵连的这些雄心勃勃的臣子,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刘禹锡获得了一个由中枢高级官员,贬放到一个小城市朗州做司马的命运。而且对于因为政治而倒台的官员,基本都不会给予正当的职位和职务,就是在各样的打压和监控下,让你吃口饭,但并不会太爽。
此时的刘禹锡正当盛年,一般这样的打击,都很容易磨灭人的意志。因为在这次政治倒台当中,已经有人死亡。但是刘禹锡与众不同的就是他的乐观。在离京师几千里的朗州,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地区,山水秀丽民风淳朴。刘禹锡得以饱览湖南山水,政治的失意,年轻的热情,却激发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回归了他性格爽朗明快。
于是有了这两首著名《秋词》的诞生。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许多人都感叹凄凉寂寥,
我却说这秋天胜过了春天最美的日子。
你看了晴天上,一只鹤迎风而上
就把那无限的诗情,从人间,飞上了天霄。
山水是这样的明丽,承受着夜晚的风霜。
那风霜染红了树叶,你看那几树红叶中间,还有耀眼的浅黄!
在这个时候登上高楼,清爽之气,荡涤身心,深入骨头。
这哪里是繁乱的春天,那春天只会让人心神不宁,行事张狂。
湖南朗州秋天的山水,让诗人刘禹锡沉浸下来。远离了官场,他更加客观地看待人生的起伏。如果说他的失败,是因为误认为春天已到,想拼命地有所作为,那么此时已经有了挫折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做官为民,不以己悲。
许多悲秋的人都是因为对前途悲观,看到的是寒风萧瑟,自我凋零。但是刘禹锡却从秋天的清气里,看到的是作为是希望。是的不可以像身处春天那样到处呈现上升趋势,更能有所作为,但是只要志气不灭,人心沉静,想做的事情更加扎实而有分量吧。第一首诗里,用鹤上晴空,来表达自己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磨砺得更加尖锐,更加明朗。那么在第二首诗里,就是写的经过秋天的风霜,人和风景更加的老练沉静。
这是一首有着多重寓意的秋天的诗,给人昂藏的斗志与阔大的胸襟。
当然命运最终也没有辜负刘禹锡。晚年的刘禹锡经过长达20多年的流放贬谪,以其胸襟傲骨,最终赢得了政治生涯的转机和声望。晚年加校检礼部尚书,死后追封户部尚书。所谓礼部尚书相当于当今的文化部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部长。而户部尚书则相当于财政部民政部部长。
这是一个仅低于丞相的官职。被加封或者被追封的,都是对当时卓有贡献的德高望众的官员。
所以我们在刘禹锡的诗里,不但要能读出哪些与众不同的别致美,还要学习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那一种精神和胸怀。那是我们对待人生挫折的法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树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一、我言秋日胜春朝,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诗意思是: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此诗出自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全文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大意是: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人们自古以来就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自己倒觉得秋天和万物丛生的春天相比更胜一筹。
此句出自刘禹锡的《春词》,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扩展资料:
《秋词其一》全文及赏析
全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哪首诗,全文是什么?
《秋词二首》这是其中一首中的诗句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另外一首为: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这两首的白话译文分别为:
其一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二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创作为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作者背景: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关于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问题,通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什么意思》、《“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哪首诗,全文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