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初中文言」初一初二 重点篇目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

「初中文言」初一初二 重点篇目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无所适从是什么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中文言」初一初二 重点篇目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和初中文言文四大板块(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初中文言」初一初二 重点篇目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
  • 初中文言文四大板块(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初一 二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的一词多义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总结
  • 一、「初中文言」初一初二 重点篇目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

    01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一、通假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 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02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通假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

    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 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

    3、豆: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豆类名称

    三、重点实词

    1.欲:想要,喜欢 。所欲:喜爱的东西。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4.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7.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篮”

    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0. 蹴:用脚踢。

    1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却。 

    13. 何加:有什么益处。 加:好处。

    14.奉:侍奉。

    15. 本心:天性,天良。

    16.是故:因此。

    0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一、通假

    1、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3、衡于虑。 衡通横 梗塞。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二、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使--- ---痛苦;劳,使--- ---劳累;饿,使--- ---饥饿;空乏,使--- ---穷困;乱,使--- ---颠倒错乱,动,使--- ---惊动,忍,使--- ---坚韧,使动用法。

    2、人恒过。"过","犯过失"。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古今异义

    1、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2、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3、征:征于色。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4、喻:而后喻。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5、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6、入:入则无法家拂。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7、饿其体肤(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

    四、重点实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征验

    5、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8、国恒亡 恒:常

    9、生于忧患 生:生存发展。

    10、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11、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

    12、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13、百里奚举于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14、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方法。

    15、人恒过:常。//犯过失。

    16、衡于虑:思虑堵塞。

    17、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04

    曹刿论战 左传

    一、通假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古今异义

    1、狱:小大之狱。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忠: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4、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间: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情: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9、师: 十年春,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10、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11、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12、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3、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书信

    四、重点实词

    1、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原因,缘故。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 靡:倒下

    6、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9、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对曰:回答。

    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11、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2、虽不能察:弄清楚。

    13、齐师败绩:溃败。

    14、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5、遂逐齐师:就,于是。//追击。

    16、一鼓作气:振作。

    17、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8、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05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 词类活用

    1、吾妻之美我者。"美"是"以我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私我也∶私:偏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面刺∶面:当面,名词活用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使动用法

    5、朝服衣冠 ∶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服:穿戴,名词活用为动词

    6、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二、古今异义

    1、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左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明日,徐公来。古义:“旦日”的后一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谤: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5、窥: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寝:暮寝而思之。古义:躺着。今义:睡觉地方。

    三、重点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5、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7、能谤讥于市朝:公众场合。

    8、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偶然进谏。间,间或、偶尔。

    9、期年之后:满一年。

    06

    出师表 诸葛亮

    一、通假

    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二、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名词用作动词。

    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长庄稼(长草木),名词用作动词。

    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恢弘,发扬,形容词用作动词。

    4、亲贤臣,远小人。亲,和……亲近;远,和……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6、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三、古今异义

    1、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今义:四季中的秋季

    2、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3、涕: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5、奖:当奖率三军。奖: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

    6、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7、义:引喻失义。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

    8、异同:不宜异同。异同:古义,差异,偏义复词;今义,不同与相同。

    9、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0、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11、否: 陟罚臧否古义:恶,坏 。今义:表示否定

    12、猥: 猥自枉屈古义:辱,有降低身份之意。今义:卑鄙下流

    13、庶: 庶竭驽钝古义:希望,期望 。今义:众多

    14、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15、晓畅: 晓畅军事古义:精通,熟练 。今义:通顺

    16、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7、谨慎: 先帝知臣谨慎古义:严谨而慎重 。今义:小心慎重

    四、重点实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臣本布衣:平民 。

    4、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5、后值倾覆 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 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 义: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 刑:罚。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13、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 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18、以咨诹善道 咨诹:询问

    19、察纳雅言 雅言:正言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治。

    07

    桃花源记 陶潜

    一、通假

    1、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二、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异,以……为异或认为……奇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此中人语云。 语 :告诉,名作动

    三、古今异义

    1、此: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3、鲜美: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5、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6、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7、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四、重点实词

    1、缘溪行:沿着。

    2、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穷尽

    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6、土地平旷:空阔、宽阔

    7、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9、悉如外人: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乐:并:都。///喜悦的样子。

    12、问所从来:处所,地方。

    13、咸来问讯:都

    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同乡人。

    15、不复出焉:再。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17、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8、此中人语云:告诉(他)说。

    19、便扶向路:沿着。

    20、诣太守:晋谒,拜见。

    21、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

    22、无问津者:探访、访求。津:渡口。

    23、具答之 具:详尽

    08

    三峡 郦道元

    一、通假

    1、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二、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善跑的马,动词用作名词。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湍,急流,形容词用作名词。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4、每至晴初霜旦。霜,结霜,名词用作动词。

    三、重点实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在略无阙处: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同“缺”空缺。

    3、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

    5、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至于夏水襄陵:到//漫上山陵。襄,上。

    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8、或王命急宣:有时//宣布,传播。

    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指飞奔的马。//不如

    10、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的水//潭,深

    11、绝巘多生怪柏:巘山峰

    12、飞漱其间: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3、良:的确,实在。很

    14、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5、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16、清荣峻茂: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

    17、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

    18、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

    19、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

    四、一词多义

    1、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绝:久绝(消失)。

    绝巘(山峰):极

    阻绝:断

    3、自 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一、初中文言文四大板块(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古代诗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清单一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16.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古义】纵横驰骋。
      17.①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交通——【今义】①往来通达。②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①勾结,②交互相通。
      1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冯婉贞))
      结束——【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理好装束。
      19.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鞠躬——【今义】弯身行礼。【古义】恭敬谨慎地
      20.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今义】不抽象,不笼统。【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
      2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会计——【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23.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慷慨——【今义】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气,意气激昂。【古义】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24.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2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不闭塞,广泛。
      2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古义】年龄大。
      27.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
      南面——【今义】南方,表方位。【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
      2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29.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宫妃。
      30.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
      3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32.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33.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秋天;天,天空。
      3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今义】配偶(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35.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
      36.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指战国时秦国肴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
      3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束手——【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古义】投降。
      38.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
      虽然——【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
      3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4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
      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宣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4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
      4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4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因为——【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
      46.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有意——【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有某种想法、打算。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
      4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
      丈人——【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
      49.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丈夫——【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
      50.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
      51.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智力——【今义】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古义】智慧和力量。
      5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5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如,
      5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祖父——【今义】父之父。【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
      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56.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57.①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②时常,常常。
      5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59.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春秋——【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②一年。
      60.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61.①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②告别时的动作。
      6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63.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
      64.宁可致意耶?(《柳毅传》)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65.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②重念蒙君实现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反复——【今义】重复;【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6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古义】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67.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方便。
      68.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无赖——【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义】活泼好玩。
      69.吾祖死了早,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于是——【今义】承接连词;【古义】在此。
      70.吾状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
      7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以为——【今义】认为【古义】以,把;为,当做
      72.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作文——【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古义】写文章。

    九年级下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九下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
    徐公来,孰视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曾益其所不能(曾,)
    衡与虑(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指,)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
    甚矣,汝之不惠(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一厝朔东(厝,)
    无陇断焉(陇,)
    裨补阙漏(阙,)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
    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
    为天下唱(唱,)
    固以怪之矣(以,)
    身被坚执锐(被,)
    2、古今异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
    忠之属也(忠,)
    可以一战(可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窥镜而自视(窥,)
    暮寝而思之(寝,)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能谤讥市朝者(谤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征于色(征,)
    发于声(发,)
    而后喻(喻,)
    河阳之北(阳,)
    达于汉阴(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
    荷担者三夫(荷,)
    北山愚公长息(息,)
    虽我之死(虽,)
    惧其不已也(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由是感激(感激,)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临表涕零(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臣本布衣(布衣,)
    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3、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技巧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记忆。
    特别警示:在复习与解答此部分试题是一定不要鼓励地去死记硬背,要学会用练习的观点,将字词以及其他基础知识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放到具体的篇章中,放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与记忆,这样才不至于偏离具体的轨道。

    例句: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九年级下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2、古今异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
    忠之属也(忠,)
    可以一战(可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窥镜而自视(窥,)
    暮寝而思之(寝,)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能谤讥市朝者(谤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征于色(征,)
    发于声(发,)
    而后喻(喻,)
    河阳之北(阳,)
    达于汉阴(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
    荷担者三夫(荷,)
    北山愚公长息(息,)
    虽我之死(虽,)
    惧其不已也(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由是感激(感激,)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临表涕零(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臣本布衣(布衣,)
    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3、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技巧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记忆。
    特别警示:在复习与解答此部分试题是一定不要鼓励地去死记硬背,要学会用练习的观点,将字词以及其他基础知识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放到具体的篇章中,放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与记忆,这样才不至于偏离具体的轨道。

    例句: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

    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

    此皆良实(良实:)

    优劣得所(优劣:)

    攘除奸凶(攘除:)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

    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

    此皆良实(良实:)

    优劣得所(优劣:)

    攘除奸凶(攘除:)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

    (七—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表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僵硬《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愉快。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你。《〈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智慧、聪明。《〈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出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pān) 通“攀” ,牵、引。《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才能。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粘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语气词 《孙权劝学》
    13、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口技》
    14、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智慧、聪明。《两小儿辩日》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邀请。《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弯曲。《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男子美称《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挑选《核舟记》

    22、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与”(jǔ) 通“举”, 举荐。《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 “矜”(guān) 通“鳏” 。老而无妻之人。《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缺口。 《三峡》
    26、焜(kūn)黄华叶衰 华,通“花”。《长歌行•汉乐府》
    八年级(下册)
    27、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8、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返回。《与朱元思书》
    2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饲养,喂养。《马说》
    30、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出现,表现。《马说》
    31、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才能。《马说》
    32、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33、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四肢。 《送东阳马生序》
    34、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此处是穿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
    3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全,皆。《岳阳楼记》
    36、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美味的食物。《行路难》
    38、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价值。《行路难》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通“揽”,摘取。《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九年级(上册)
    40、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 适”(zhé) 通“谪” ,此处是发配。《陈涉世家》
    41、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首发、倡导。《陈涉世家》
    42、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已经。《陈涉世家》
    43、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此处是穿的意思。《陈涉世家》
    44、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 ,置。《唐睢不辱使命》
    45、仓鹰击于地上 “仓”(cāng) 通“苍” ,灰色。《唐睢不辱使命》
    4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shēn) 通“伸” ,伸张。 《隆中对》
    47、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
    48、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挑选。《出师表》
    49、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缺漏。《出师表》
    50、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陇同“垄”。《观刈麦》
    5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著,同“着”。《卜算子 咏梅》

    九年级(下册)
    52、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高兴。《公输》
    53、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抗拒、抵抗。《公输》
    5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抵挡。《公输》
    55、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意思是理屈。 《公输》
    56、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背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7、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8、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 ,梗塞,不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9、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辅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60、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
    6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辨别。《鱼我所欲也》
    6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dé) 通“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6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6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从前。《鱼我所欲也》
    65、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66、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返回。《愚公移山》
    67、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聪明。 《愚公移山》
    6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ú) 通“无” ,没有。《愚公移山》
    69、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放置。 《愚公移山》
    70、匪报也 匪,通“非”。

    二、初一 二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的一词多义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岳》
    删啦就好了吗
    伤仲永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完全)
    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10.木兰诗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旦辞爷娘去(早晨)
    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
    万里赴戎机(战争)
    策勋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强(有余)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出郭相扶将(扶持)
    雄兔脚扑朔(动弹)
    双兔傍地走(并排跑)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15.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卿今当涂掌事(通“途”,道路)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20.口技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通“座”,座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者,……的人)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
    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众宾团坐(围绕而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其夫呓语(说梦话)
    妇抚儿乳(喂奶)
    众妙毕备(全、都)
    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
    变色离席(色,脸色。座,座位)
    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
    曳屋许许声(拉)
    ②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
    ④一词多义
    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秒: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
    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
    是: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
    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
    ⑤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
    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
    25.短文两篇
    一、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聪明)。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饮于河、渭(黄河、渭水)
    北饮大泽(大湖)
    化为邓林(桃邻)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见两小儿辩斗(争辩,争论)
    问其故(缘故,原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
    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日中,正午)
    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的意思)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两小儿笑曰:“孰为人多知乎?”(讥笑)
    ②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中“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去北方”的意思。
    “道渴而死”中“道”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的意思。
    “孔子东游”中“东”是名词,在这里作壮语,“到东方”的意思。
    “而日中时远也”中“远”是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离人远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为:1.化为邓林(动词,成为)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判断动词,是)
    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
    2. 孰为汝多知乎(动词,说)
    其:1. 问其故(代词,那)
    2. 及其日中如探汤(代词,它)
    3. 弃其杖(代词,他的或是他们的)
    ④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走路。)
    河、渭不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孰为知多乎(古义:代词“你”。今义: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0.狼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缀行甚远(紧跟)
    屠惧,投以骨(惧,害怕。以,用)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困窘,处境危急)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场主积薪其中(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靠。弛,卸下)
    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一狼径去(离开)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目似瞑,意暇甚(瞑,闭眼。暇,空间)
    屠暴起(突然)
    又数刀毙之(杀死)
    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
    止露尻尾(屁股)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
    狼亦黠矣(狡猾)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作假,睡觉)
    只增笑耳(罢了)
    ②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
    2.“一屠晚归”中“屠”是动词,这里作名词,“屠户”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
    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词,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上前”的意思。
    动词作使动动词:
    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
    ③一词多义
    止:1. 止有剩骨(副词,只有)
    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敌: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之:1.久之(补充音节,无义)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
    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
    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恐: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
    2.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
    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
    2.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
    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
    以: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2.盖以诱敌(介词,用)
    ④古今异义
    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三、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总结

    一、古今异义[1]   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如人、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   (1)变词。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叫“冠”,现在叫“帽子”;古时叫“牖”,现在叫“窗”。   (2)半变词。这类词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词义不同或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另一种情况是单音词变成了双音词。   ①古今词义不同的。如“走”“劝”等。   ②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的。如“购”“沐”“ 浴”等。   ③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如“克——克服”“固——坚固”“衣——衣服”等。   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如“兵”的本意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再引申为“军队”,又引申为“兵权”,进一步引申为“战争”,还引申为“战略战术”。有时一个词的几个意思并存于一篇文章中,给我们阅读造成了困难。   三、假借义(通假字)。   1、音同形似。如“直→值”“禽→擒”等。   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如“内→纳”“见→现”等。   3、音同形不同。如“要→邀”“裁→才”“有→又”等。   注意:通假字是单向通,不是双向通。如“要通邀,邀不通要”。   四、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先轸朝”中的“朝”,“师劳力竭”的“竭”等。   2、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以闲敝邑”的“闲”等。   3、意动用法。如“秦不哀吾丧”的“哀”等。   4、名词作状语。如“且使遽告于郑”的“遽”等。   5、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的“说”等。   6、其它。“用心一也”的“一”用作形容词“专一”,“以乘为先”的“乘”用作数词“四”,“驽马十驾”的“驾”用作量词等。   虚词   一、分清虚实。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某个词既可以是虚词,又可以是实词。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是动词“探望”的意思,是实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顾”是“难道”的意思,是虚词中的副词。   二、辨明词义。虚词很多是多义的,要看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确定它的词义。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代苏迈。“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是介词“给”“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出”“作”的意思。   三、通晓古今词义变化。   1、有些文言词语已经完全消失。如“夫” 盖”等。   2、有的意义和用法发成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里表示原因,现在表示结果了。   3、有些改用了别的词。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种介绍作用,现在分别用“在”“向”“到”“对”“从”“同”“给”“比”“被”等介词代替了;结构助词“之”,改用“的”等。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文言文主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   1、……者,……也。如“亚父者,范增也。”   2、……,……也。如“我,子瑜友也。”   3、……者,……。如“博鸡者,袁人。”   4、……,……者也。如“牡丹,花之高贵者也。”   5、主语,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乃”“即”“为”“皆”“则”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我为赵将。” “环村居民皆猎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如“斯是陋室。”   二、省略句。文言文有些句子往往省略某些成分。   1、省略主语。“(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3、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省略介词。“亮躬耕(于)陇亩。”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如“大王来何操”的“何”。   (2)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时作宾语的代词要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的“余”。   “臣未之闻也”的“之”。   2、定语后置。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人马烧死者甚众。”   四、被动句。   1、形式上有表被动的标志(介词“于”,动词前用“受”“见”“被”“为”“为……所”)。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受制于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等。   2、形式上没有被动的标志,只能从意念上去理解。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以被镂刻空。)“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兵受挫,地被削。)   这就是你所说的“文言现象”,这些知识是要记忆、积累的。每学一篇文言文,就把这篇文章的上述“文言现象”整理出来,进行记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积累,你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关于无所适从是什么意思的问题,通过《初一 二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的一词多义》、《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总结》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无所适从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