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精彩备课:六年级下册数学和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精彩备课:六年级下册数学
《生活与百分数》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 题:生活与百分数
课 时:共6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 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 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广泛性应用的重要素材,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 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 意义。百分数的读写学生较容易掌握,但对于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课堂上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百 分数,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 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归 纳能力。评价任务
任务1:我能行, 任务2:我会填, 任务3:我会画, 教学过程:
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能正确描述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用画图的方法表示百分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照片和大家相比有什么特征?生:戴眼镜。 引出戴眼镜说明的问题?
师:近视的原因
师:是的,这个同学是近视眼。我看 我们学校有几个同学 和图片中的同学一样一样,也是近视眼。今天的探究之旅就从 近视问题开始。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究教材91页小红点的内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感知百分数在近视中的应用
师:老师带来了三所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情况。请看屏幕 三所小学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学校
近视 人数
希望小 学
36
光明小 学
27
向阳小 学
24
通过比较你能比出哪所学校的视力情况好一些?
(让学生认真思考之后做出回答,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教师需 要的满意答案,不要直接去否认,可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追问:是这样吗?再想想对吗?只通 过这三个数就能比较出近视情况吗?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调查人数不知道。
按照这位同学说的,需要知道每个学校的调查总人数才能判断。 好,老师把调查人数给你,能比了吗?
小组合作完成。
生:我觉得应该看看近视人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小结:正像这个同学所说,学校的近视情况是一种关系, 比较视力情况,要算算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比较这
几个分数,大家听明白了吗?
三所小学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学校
近视 人数
总人数
希望小 学
36
144
光明小 学
27
150
向阳小 24 120
学
2、 小组讨论。
计算,教师巡视,选1作品,实物投影
师:现在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吗? 生:看不出来。
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生1:化成小数比较。
生2:通分比。
师:两种方法,现在请选择1种方法比较大小,并确定哪所学 校视力情况好
生计算,教师巡视,选作品,实物投影 师:这是谁的作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是化成小数进行比较的,通过比较光明小学最小,所以 光明小学视力情况好一些。
师:这是谁的作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是先通分再进行比较的,通过比较光明小学最小,所以 光明小学视力情况好一些。
3、 揭示概念。
教师提示:这个同学把他们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比 较出了它们的大小。
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兰•表示什么意思?
100 生:希望小学六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竺■
100 师:业•呢?
100
生:光明小学六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翌■
100
师:这3个分数的分母都是几?生:100
师:它们表示的意思都是学校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 几。像这样分母是100,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在数学上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
25
在分子的后面加上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百分号,如——写成:
100
25%,(板书)读作:百分之二十五,表示的意思仍旧是希望小学 六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
竺用百分数怎样表示(生说师写)学生跟着书空写。夷■呢?
100 100
这三个百分数表示的意思都是每个学校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 几,表示两者的比率关系,因此百分数也叫百分率。
随堂练习:活动任务1 :
(1)读出下列各百分数
68% 78.2% 0.75%
125.6% 100%
340%
(2)写出下列各百分数
百分之六十二 写作:
百分之三十七点五
写作:
百分之零点五写作: 评价标准:
百分之一百五十点三
写作:
能正确读写各百分数。(加1分)
展台投放学生作品
师:我们认识了百分数,下面说一说你理解的百分数是什么? 4.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百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不仅在调查近视情况中用到百分数,生活中,还有非 常多的百分数的例子。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百分数的例子,谁愿意到前面用投影给 大家说一说你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板贴: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活动任务2:我会填
期中考试我们班及格人数站86%,表示( )占( )的 86%o
有杯糖水含糖75%,表示( )占()的()。评价标准:能正确描述各百分数的意义。(加2分) 三、通过生活实例,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 .饮料为例,研究百分数的意义
现在我们会读会写百分数了,还知道百分数和分数有很重要的 联系。并知道百分数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那么百分数在一个 具体的情境中究竟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今天带了大家非常喜欢喝的农夫果园,其中果蔬汁含量占 大约30%,看到这个百分数,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果蔬汁含量占总成分的30%
生:其他成分占总成分的70%。
思考交流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现在打开饮料,倒两杯,拿 着两杯,一杯少,一杯多。
问:这两杯中的果蔬汁含量是不是也是30%。剩下的瓶中的呢? 预设:生1:不是(教师做解释:照你这么说,我一倒出来,杯 子中的果蔬汁就没了)。
生2:还是30%。因为果蔬汁百分含量是不变的。
继续提问:这里的30%是指什么呢?(指着一小杯问) 生3:指的是这小杯的果蔬汁占这一小杯总量的30%
教师小结:同学们也就是说无论这瓶果蔬汁饮料,被分成几杯, 喝几口,甚至滴出一滴,它的果蔬汁含量是不变的。
2、如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果汁中果蔬汁的含量呢?能否用以 前学过的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生动手任务单三中画出。
活动任务3:
1 .在百格图中表示出30%0
2.用百分数、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评价标准:
能正确在百格图中画出30%0 (加1分)能正确的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加1分)生画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作品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个同学的作品! 学生解读作品。
师:这位同学用100个格子表示饮料总成分,果蔬汁占了其中 的30份。大家看可以吗?
师:用百格图表示的,很直观!
学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
(一)分数与百分数。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百分数是分母100的 特殊分数。那么,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借助一段资 料,继续研究。课件出示:
、百分如分数觸系和区别
近视眼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的最大威胁!
35 目前,近视小学生人数是全国小学生人数的 —
研究发现,近视眼最大的成因是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
正确的姿势: 如 点
眼与林S应保持而木左右旳噂
问题讨论。想一想,材料里出现的这两个分数都能改写成百分 数吗?为什么?(生思考并讨论)
生:都能改写。35/100改写成35%、30/100米改写成30%米。
师:这个同学认为都能改写,其他同学呢?
生:35/100能改写成35%, 30/100不能改写成30%。
师:为什么?
生:因为30/100米,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长度,是一个数量, 不能用百分数表示。百分数后面不能加单位。
小结: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分数即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如“30/100米";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比率关系,如“近视小 学生人数是全国小学生人数的35/100” o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 间的比率关系,只有表示两个数量之间比率关系的分数才能用百分 数表示。所以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加单位。大家明白了吗。
师:同学们,咱们班属于这35%里面的?举手看一下。
师:我戴着眼镜,也属于这35%里面的吗?
生:不属于,因为你是成年人。
小结过渡:同学们要注意正确的握笔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晴 哦。
(二)百分数的优越性。
(1)师:同学们,百分数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很多官方 的统计数据中也频繁出现它的身影。大家看,这是我在国家统计局 网站上下载的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
2013年我国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分行业看,纺织业增长6.3% ,汽车制造
增长20.8% ,电子设备制造增长11.8%,化学
原料制造增长12.6%。
师:快速判断:哪个行业增长最高?哪个行业增长最低? 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快速判断。
(2)师:如果把它们都替换成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 课件出示
2013年我国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63
分行业看,纺织业增长商,汽车制造增 长糸,电子设备制造增长為,化学原料制 造增长芸O
师:再次观察。你还能这么快发现哪个行业增长的最高吗?
(3)对比两种方式。课件出示:
2013年我国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分行业看,纺织业増K6.3%,汽车制造增 K20.8%,电『设备制造增K11.8%,化学原料 制造增长12.6%.
2013年我国「业生产缓中趋稳c
? 分行业看,纺织业增长总,汽年制造增
长糸,电子设备制造增长兰,化学原料制造 心13 500
增长铝•
师:对比这两种表达方式,你发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小结:由于百分数书写简洁美观,便于比较,所以应用十分广 泛,特别是在统计领域随处可见。
(三)百分数拓展。
课件:解决一个生活中问题
寒假即将来临,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冬令营。冬令营中女生人 数可能会是男生人数的()%?(举例解释理由)
80% 100% 200%
汇报交流
生:可能会是80%。如果男生是100人,女生有80人, 这时 女生人数就是男生人数的80%0
师:同意吗?还有不同的选择吗?
生:可能是100%o如果男生、女生人数一样多,这时女生人 数就是男生人数的100%o
师:是的,当两个数量是1: 1的关系时,用百分数表示就是 100%o
师:200%会出现吗?
生:有可能,当女生是男生人数的2倍。用百分数表示就是
200%
(四) 生活中的百分数。
同学们,大多数百分数小于100%,比如大豆、花生的出油率
(课件出示图1),还比如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百分数(课件出 示图2);有时可以等于100%,比如产品的合格率(课件出示图 3),神州一号到十号的发射成功率等(课件出示图4);也有大于 100%的,比如汽车的超载(课件出示图5)、药品的利润率(课件 出示图6)等。课件依次出示以下图片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并用百分数评价本节课的表 现。课下大家把评价表交给小组长。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天才 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一、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班级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男生女生552827
二、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
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
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科任教师,也是压力比较大的一个学期,因为这个学期大家要毕业了,必须利用几个月时间巩固知识点,打下坚实基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现有学生25人,,学生成绩两级分化很严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消除焦虑心理,多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抓好学困生的辅差教学。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新课堂的理念,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课堂上继续落实“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并做到不搞形式化,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备出实效的教案,做好表率作用。
4、多听老师的课,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5、激发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本班的数学成绩。
6、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争取把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
7、多反思、勤总结,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制定每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6、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并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
7、做好后进生辅差工作,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8、制定好总复习计划,把复习工作做细,做实,争取提高六年级毕业成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
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
册教材的教学是让学生:
1.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量的值估计另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体会数据产生误导。
6.经历从生活中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负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和知识的与学习,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统计,本册教材安排了数据产生误导的内容。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表虽便于判断或预测,但如不分析也有不的信息错误判断或预测,对统计数据、客观、的分析的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材一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简单的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次系统的、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环节。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的基础;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大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还需端正;有学生自觉性,上课注意力不;作业等;还有学生(张宇豪。朱慧明)基础知识,学习数学有。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的,应培养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学习,使学生在中人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要求,不购买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课堂训练的多样化,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好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情境选择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同的学
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对家庭教育的。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学生对待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学习:
①预习教材,知识,是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课堂教学的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的学习,使学生在中人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本班情况灵活: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
二、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备课活动一直被看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在上负数的初步认识这课前,还没做好教案的话,那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2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7℃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像 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2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像+6,+4,+9 000,+600,+ 2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9,-2,-600,-4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三、运用检测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第1.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板书设计:
负数的认识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看了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的人还看:
1.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 六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及答案
3.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
4. 数学《负数》优秀教案设计
5.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 负数
三、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怎样备课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第二单元信息窗1
信息窗一 :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圆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
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预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导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
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自主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
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
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
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
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欲望。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指名学生说几个圆柱形物体。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茶筒,观察手中的圆柱形物体。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④最后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正确吗?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还有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质疑。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办法有:
①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
②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完全重合。
③侧圆的直径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个平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
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
出示圆柱实物,
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
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一下,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
谈话: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测量边上的高最方便,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板书:高 无数条
4、同桌相互交流对圆柱的认识。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你能发现什么?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随着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将实物图象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质疑: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顶点,只有一条高。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同桌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前面有了对圆柱的特点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课本自主练习17页第1题。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课本P17页第2题)
3、写出下面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4、课堂游戏,猜猜看,可以抢答。
我这儿有一个物体,它有两个完全相同圆形底面,一个侧面,有无数条高,它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顾、梳理所学新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后反思: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茶筒、牙签筒等实物,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动手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信息窗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第19—20页。
教材简析:
圆柱表面积包括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又制作过圆柱模型,所以对圆柱表面积理解并不困难。因此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对于表面积的计算,由于空间想像力有限,学生往往不能将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建立起联系。因此,教材加强了操作,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接着引导学生再借助表面展开图,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 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
第1课时
预习
1、说出圆柱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谈话: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多媒体播放纸筒的生产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圆柱体纸筒的基础上,明确圆柱体的组成部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欲望,明确探究目标。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谈话: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实际上是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圆柱体纸筒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明确问题的方向,在观察纸筒制作过程后,让学生对表面积有了初步的感受,对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动手操作
谈话: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剪一剪,一个圆柱的展开图,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3、总结概念
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剪法和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的面积叫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谈话:圆柱体的底面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底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得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4、归纳方法
谈话:圆柱体侧面展开的不论是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呢?
谈话: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根据学生讨论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师:应用我们的发现,你能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计算。)
(1) 底面周长100px,高125px。
(2) 底面直径50px,高250px。
口头列式并说说怎么想的。
谈话: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
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深化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师:请你先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回答、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解答。
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谈话:课下,请你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进一步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三是通过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外拓展
1、、把一张长8分米,宽5分米的白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围3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3、填表
半径
(米)
直径
(米)
周长
(米)
高
(米)
底面积
(平方米)
侧面积
(平方米)
表面积
(平方米)
0.2
0.8
3.2
1.5
6.28
2.5
3.14
12.56
课后反思
学生动手剪一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表面积的计算不仅仅是计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能在大脑中想象出需要计算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转化的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转化学生把圆柱体的表面积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面积的方法。
个别学生辅导:
陈龙波 王永乐 熊佑泉 陈天宇 吕朝阳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一个同学做的圆柱体的纸盒,要计算使用了多少纸板,应该怎么样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供数据,学生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
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3
学生读题,思考前轮压过一周的面积是指圆柱体的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并订正。
自主练习4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说明计算的理由。
2、综合练习(自主练习5、6、8、9、10)
自主练习5
选择哪些材料可以作成圆柱体的盒子,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拼一拼,试一试。
动手操作以后要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做底面的圆相符。
自主练习6
填表,注意找出已知数据与未知数据之间的关系。
自主练习8、9
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展练习
自主练习12
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演示(如:粉笔),明确截面的面积与底面积的关系,找出截的段数与增加的面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外延伸
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通过课外延伸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找到正方形边长与底面周长、正方形的面积与圆柱体的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练习设计要由浅入深,从基本的仿例练习到拓展练习,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机会赶上来,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练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单元信息窗3
信息窗3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8页。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冰淇淋盒,并分别标出了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探索和学习。“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圆柱的体积;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生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
(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学生的猜测为后面的实验验证做好了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一交流猜测
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
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
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
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
3.如果是橡皮泥那样的,可以把它重新捏成一个长方体,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谈话:请同学讨论和评价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呢?引导学生按照第二种方法进行验证。
二实验验证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谈话:请每个小组拿出学具,按照刚才第3小组的方法把它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合作操作,集体研究、讨论、记录。
四、分析关系,总结公式
1.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
转化后的形状变了,但是体积没有变,底面的面积没有变,高也没有变。
2.分析关系
引导说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积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3.总结公式。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课件分别演示将圆柱等分成16份、32份、64份的割拼过程,学生观察、思考。)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观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
谈话:其实大家刚才又采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了长方体。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V=Sh
五、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及时让学生利用结论解决问题,感受自己研究的重要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 操作,再次感受“化圆为方”的思想。动手操作,是学生发现规律和获取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教师给予适当的演示,沟通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共同点——转化法,便于学生顺利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
第二课时
一、串联情境 唤醒旧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冰淇淋盒的体积问题,学会了如何求圆柱的体积。你能说说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出的?
2.口答练习:
你能借助公式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吗?
(1)底面半径 15厘米,高8厘米。
(2)底面直径 6米,高18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公式,唤起学生的回忆,为下面利用公式解决打下基础。
二、巧用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了一棵高达142米的巨衫。它的树干上下几乎一样粗,横截面周长约是38米。
师谈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树干的体积会是多大呢?
师:知道了树干横截面的周长,该如何求体积呢?
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算法。
4.师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
(1)根据周长求出底面的半径。
(2)根据半径求出底面的面积。
(3)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树干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已知圆柱底面周长,求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统一公式。
1.出示课后练习第10题: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2.交流算法。
3.师谈话:你能把上面三种图形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吗?
引导发现:体积=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成一个,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问题,通过《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怎样备课》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