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公司评论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财富管理牵引“新零售”,拆解中信银行的特色路径和中信银行私人银行门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财富管理牵引“新零售”,拆解中信银行的特色路径
视频加载中...
导语:过去十年,中信银行零售贷款跃居股份行第二,零售贷款比重增加23%,如何做到?
研究员|胡昌伟
编辑|曹杰军
近些年,面向个人的零售业务成为银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麦肯锡认为,未来3到5年是中国零售银行进入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银行发展走向的关键分水岭。
在这场激烈的赛道的角逐中,中信银行提出了“让财富有温度”品牌主张。率先在业务整合全市场优质资源,向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服务,满足每一个客户对专业理财的进阶需求。
将“温度”与“财富”结合起来,成为打造零售银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利器。
零售业务居股份行第一梯队
在保持对公优势的前提下,过去十年,中信银行的零售业务早已步入增长的快车道。
通过全产品、全渠道发力,中信银行个人客户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总数达到1.23 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04%。其中富裕及贵宾客户384.0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48%。
不仅客户总量破亿,中信银行还构建了特殊的客户分层体系,在出国、养老、高净值客户、信用卡等细分客群市场上另辟蹊径,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了能够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生态圈。
中信银行深耕客户经营,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体验和财富管理服务,推动APP、人工智能和远程银行深度融合与赋能。随着对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零售战略初见成效,结构不断均衡。集团零售业务的占比也逐步提升。零售贷款占比从2011年的19%提升至2021年的42%。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贷款和零售存款居于股份行较高水平,个人贷款突破2万亿大关,零售存款居第三位。
具体而言,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资产占比25.4%,较2016年提升7.9个百分点;零售业务营收38.8%,较2016年提升12.7个百分点。
这充分证明了中信银行零售业务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取较多的收入,已然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中信银行的“特色路径”
近五年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取得高质量的发展,如何做到的呢?
这归功于打造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新零售体系,全面提高零售业务盈利贡献,开启中信新零售增长第二曲线。
2022年初,中信银行表示,要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牵引的“新零售”,要发挥好主体作用、引擎作用,形成三环的正向循环。
由于财富管理具备轻资本、弱周期的特性,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加码布局财富管理赛道。
中信银行的特色路径是从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出发,寻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继而通过资产管理有效衔接资金端与资产端,促进综合融资服务能力提升,形成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个齿轮的彼此推动、共荣共生。
在外部市场承压的大环境下,中信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牵引打造“新零售”构建起“三全、四环、两翼、五主”的战略体系,截至2022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客户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3.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9%。
此外,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加速融入“新零售”战略,全力构建信用卡“轻型化、数字化、生态化”新模式。中信银行累计发卡10341.79万张,较上年末增长2.07%。位居国内股份制发卡行第二位。
通过持续打造“有温度的信用卡”,对细分人群需求挖掘,围绕产品、场景、合作单位开展精细化、多维度经营,获得增量用户。
例如,持续拓展“商旅+”生态体系,上半年商旅客群有效客户数达1620.95万户。首发“中信银行万豪旅享家联名信用卡”,提供高品质旅行体验,夯实业内商旅客群体系领先地位;构建“金融+汽车”生态,推出首款新能源车主专属信用卡“中信银行i车信用卡”,一站式满足车主客户的用车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
银行内各板块推进融合发展,启动零售客户综合经营,推进借记卡、信用卡“双卡融合”。其中,以“钻石卡”和“无限卡”为代表,在服务、资源、团队方面充分协同融合,完善服务体系。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交易量达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20%,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95.73亿元,同比增长3.90%;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不良贷款余额99.06亿元,较上年末上升2.56亿元;不良率1.92%,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战略赋能强化运营水平
决策,尤其是战略决策,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管理大师赫伯特·西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决策的成功;任何企业的失败,都是决策的失败。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当前取得成就,与“发展零售业务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第一战略”密不可分。
制定战略后需要适配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
早在2021年11月,中信银行零售金融板块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原零售银行部、数字金融部的部分团队和职能被并入新设的财富管理部,融合产品、渠道、客户管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此番调整原因是将零售金融的客户经营、渠道管理、产品管理等职能进行整合,打造“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的一体化体系,为下一步构建财富管理大平台、大生态打下基础。
同时,科技持续赋能经营管理。零售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其中M+平台建设与运营进一步优化,助力实现零售战略落地穿透管理、零售板块组织及队伍有效管理、零售板块资源配置的科学管理。
面向零售业务,基于微服务、中台化、分布式及容器云技术建设,顺利投产企业级理财综合销售平台犇腾(一期),平台7*24 小时全天候交易能力显著提升,整体性能提升5倍以上。零售经营平台(M+)二期开始启动建设。
组织架构调整和科技赋能是“新零售”发展的关键步骤,也体现了中信银行推动财富管理战略的决心。
在经济高速增长推动下,我国社会财富20年翻15倍,占全球18%,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有机构预计到 2025年,中国将成为“高财富”国家。大财富的浪潮之下,中信银行必将乘风破浪。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
一、中信银行私人银行门槛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门槛高。一、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是高端金融机构或服务机构,是面向高净值人群,为其提供财产投资与管理等服务的金融机构。
二、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是提供对财产的投资和管理等服务。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从金融和非金融两个层面,通过专家咨询、增值服务和市场活动为民营银行的顾客建立了差别化服务平台。
三、私人银行服务的最主要的是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根据顾客需要提供特别的服务。比如:设立海外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可以节约顾客的税务和金融交易的成本。
四、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为顾客定制了一系列的财富管理系统,如货币产品、债券产品、股票、基金、信托贷款等。几乎覆盖了国内金融产品的各门类。中信银行为民间银行的客户建立投资家、健康养生、未来的领导人、悦动人生、旅行家五个俱乐部。
【拓展资料】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门槛很高的,按照银监会的规定,我国民营银行的客户标准是600多万元,而各大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标准有一定的差异,有的银行600万元即可,有的银行会要求1000万以上。
私人银行是为高净值人士提供资产投资和管理,并不局限于个人服务的金融机构。私营银行业务主要是进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特别服务,还可以为顾客节约税收和财务交易费用,如建立海外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
对于私人银行的概念,很多中国人甚至银行业内人士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并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
其一,私人银行并非由私人经营,它只是银行中的一条业务线或者一种银行服务类别,与银行所有制的性质无关。
其二,私人银行不是零售银行,尽管私人银行从表现形式上看,都是以与有钱人直接交往为起点,但是私人银行的服务也可以覆盖这个自然人拥有企业的全部财务需求。
其三,私人银行不是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曾经是私人银行服务的核心部分,但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客户需求的多元化,财富管理在私人银行业务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小。
二、中信银行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信银行(601998)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为业务特色鲜明、盈利能力突出、资产质量较好、重点区域领跑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企业。
治理经营科学高效。本行始终坚持市场化运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业务运营机制,形成了管理高效、分工专业的组织架构体系。参照现代银行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党建工作要求,本行搭建了健全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规范运作,有效履职。按照前台、中台、后台相分离的原则,本行建立了涵盖总行部门条线和分支行板块的矩阵式管理模式。
业务全面均衡发展。本行秉承传统优势和基因,形成以公司银行为主体、零售银行和金融市场为两翼的业务结构,并逐步向“三驾并驱”方向发展。本行公司银行业务围绕“坚持稳中求进,强力推进转型”的总体要求,在促转型、拓市场、夯基础、调结构、强特色等方面主动作为,务实进取,经营转型取得成效;零售银行业务系统提出2020-2023年中信银行零售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16条意见,以客户服务为导向,打造客户首选财富管理主办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推动零售经营管理体系迭代升级,以提高价值贡献为标准,优化商业模式和增长
模式,促进全行市场价值提升;金融市场业务坚持轻型发展道路,积极开展集团内、板块间协同,提升客户整体经营水平,不断纵深推进各项业务创新,加快 探索 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本行盈利结构更趋均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风险防控科学有效。本行以建立“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落实经营主责任人制和专职审批人制,在推动一道防线风控履职的同时,激发基层经营活力。有序推动统一授信管理落地实施,强化一道防线风控履职,促进客户一体化经营。积极践行差异化发展战略,支持优质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把握新兴产业、新基建等领域业务机遇,优化授信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智能风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技术和方法,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金融 科技 促进创新。本行高度重视金融 科技 创新应用,针对数字化时代全数字化敏捷发展新趋势,在 科技 核心能力建设、 科技 抗“疫”、新技术应用、组织敏捷转型等各方面均实现快速发展, 科技 赋能红利加速释放。本行在渠道建设、智能化应用、场景拓展、支付创新及普惠金融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进金融 科技 赋能和数字化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
品牌影响持续提升。本行以“以信致远融智无限”品牌口号引领品牌推进,凭借全面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客户服务,在境内外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2020年,本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1位;本行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银行排名”中排名第24位。
三、资产规模超7万亿 中信银行“三驾并驱”均衡发展
作者:袁祎蔓
2020年8月27日晚间,中信银行(601998.SH)对外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中信银行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41亿元,营业收入实现了1020.13亿元,同比增长了9.51%,其中利息净收入649.35亿元,同比增长5.56%,占总营收比例63.6%,非利息净收入370.78亿元,同比大增了17.19%,占总营收比例36.4%,收入结构趋于均衡发展之势。
与此同时,报告显示,中信银行资产规模也呈现出较快增长,报告期末其资产规模已达70806.16亿,较上年末增长了4.89%,同比增长了10.66%,贷款规模达到了42145.23亿,比上年末增长了5.42%, 同比增长了9.87%,而存款规模更达到了44438.16亿,同比增长了11.06%,比上年末增长了10.03%,增量超过了4000亿元,创出了 历史 新高。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今年的“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中信银行位列第21位,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银行排名”中排名第24位,其品牌价值、综合实力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让利实体经济 普惠金融质效全面提升
2020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中信银行作为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银行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快速成长,现已成为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报告期内,中信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监管部门要求,在疫情期前后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并加大对制造业及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银保监会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18.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822.17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13.5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67万户,银保监会考核口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261.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8.58亿元,贷款增速10.7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约5个百分点。
对此,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吴军表示,2020年上半年普惠金融在规模增长、户数增加、成本下降、质量优良方面都呈现良好发展的局面。不仅如此,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中信银行还给予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并实施收费减免,从而尽力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年内还本付息的资金压力。
此外,中信银行还在20家重点分行专门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并设立及筹建了6家小微支行,同时在门户网站、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建立了超过1000人在线的普惠金融“云端营业厅”。而且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中信银行也明确了“线上化、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并持续优化“链金融”产品,开发“物流e贷、银税e贷、关税e贷”等全线上化信用类贷款产品,这使得中信银行移动式、开放式普惠服务能力有了全面提升。
对此,中信银行表示,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部署,积极落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政策要求,秉承“有情怀、有使命、有温度、有仁爱”的发展理念,聚焦“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发挥“党建+普惠”特色优势,全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风险防控,倾力打造“价值普惠”体系,通过一系列“有温度”的金融支持,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增厚“安全垫”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8月14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专访中指出“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并要求金融机构提前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信银行积极配合国家及监管部门政策落实,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和拨备提取力度,使得自身未来应对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垫”增厚,据中信银行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其不良贷款余额为772.87亿元,不良贷款率1.83%,拨备覆盖率175.72%,较上年末上升了0.4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22%,较上年末上升了0.32个百分点。对此,中信银行副行长兼风险总监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对我行的资产质量的影响还是有的,不良率出现了上升,但幅度有限,问题贷款虽有所上升,但较一季度呈现回落态势,而且我们上半年公司贷款的新发生不良跟去年同比还有30%的降幅,因此我行整体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资产质量相对比较稳定。”
不仅如此,胡罡还表示,对公贷款方面,中信银行主要向风险收益较好的行业和区域倾斜,把客户集中度的风险下降,而且上半年主要是投向了风险收益较好的水利、环境等方面,还有租赁及商务服务业。据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贷款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总量居前两位,贷款余额分别为3966.98亿元和3293.75亿元,合计占公司贷款的34.76%,较上年末上升了2.97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余额为3004.67亿元,较上年末上升了1.20个百分点,从增速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2.47%、16.61%、12.46%、11.28%,均高于公司贷款平均增长率。与此同时,据了解,中信银行零售贷款方面近一半都是住房按揭贷款,整体资产质量表现不错,即使信用卡业务受到影响,但较第一季度也已有所好转。另外,从区域角度来看,众所周知湖北地区的住宿餐饮、 旅游 娱乐 、交通运输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比较严重,但报告显示,中信银行这三大行业贷款余额在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的占比并不高,其中优质客户却占比达76%,大型企业占比达50%,因此总体受影响较小。而随着信贷结构的持续优化,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了保障。
金融 科技 综合赋能 三大业务呈现“并驾齐驱”之势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因素影响,中信银行一方面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也在积极通过数字化转型抢抓各业务发展机遇。据了解,中信银行在 科技 核心能力建设、 科技 抗“疫”、新技术应用、组织敏捷转型等各方面均实现快速发展,不仅成功投产了国内首个基于全自主分布式数据库的核心业务系统,还依托“中信大脑”打造了人工智能模型中心与人工智能效率中心,快速推出近200个AI应用模型,数量较2019年全年翻一番,当前其AI技术已成功走出实验室,成为中信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不仅如此,中信银行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也继续保持着同业领先水平,当前已形成区块链应用雄安新模式,并在多个场景实现多点突破和应用。此外,中信银行的 科技 敏捷组织转型也初见成效,当前总行33个研发领域直接对口业务的运作流程、机制和工作模型初步成型,面向一线的分支行营销客户响应支持率、增值服务产品预约响应率均达到了100%。
基于此,中信银行在渠道建设、智能化应用、场景拓展、支付创新及普惠金融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数字渠道方面,中信银行疫情期加快推广“零接触”业务模式,推动零售银行业务向线上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并相继发布私行产品线上双录销售、手机银行信聊等多项在线服务;在智能化应用方面,中信银行也加大了对长尾客户数字经营力度,建设长尾客户标签工厂,当前上线客户标签达1000余个,同时其还运用新型智能触客手段提升了客户触达和转化效率,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智能推荐触客1.42亿余次,线上营销客群理财销售规模达1550.97亿元;在生态场景拓展方面,中信银行利用开放银行技术拓宽服务边界,现已具备电子账户、薪金煲、党费通等24项产品和服务对外输出能力,并与百余家外部头部平台共建了 健康 、出国、党建等诸多场景生态,实现了向客户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化服务;在支付创新方面,中信银行更持续创新了e管家、信银致汇、全付通、云点单等产品功能,极大地拉动了存款量和客户量的增长。
而借助数字化转型新模式以及金融 科技 的综合赋能,中信银行各项业务也得到了强大助力,并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中信银行2020年上半年营收实现了441.93亿元,占营业净收入的45.2%;在零售业务方面,该行重点推动资产、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三大业务,借助大数据和精准营销技术,积极创新移动渠道和平台获客模式,不断提升客户经营和服务体验,实现了业绩持续较快增长,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为376.49亿元,同比增长了15.94%,占营业净收入的38.51%;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中信银行实现了良好的开局,不断提升盈利水平、轻型化发展能力和差异化竞争实力,报告显示,其金融市场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9.43亿元,同比大增了44.77%,占营业净收入的14.26%,可以看到,当前中信银行已形成以公司银行为主体、零售银行和金融市场为两翼的业务结构,且正逐步向“三驾并驱”方向均衡发展。
关于公司评论的问题,通过《中信银行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资产规模超7万亿 中信银行“三驾并驱”均衡发展》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公司评论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