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106题(六大板块、海底地形、洋流流向)

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106题(六大板块、海底地形、洋流流向)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地理试卷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106题(六大板块、海底地形、洋流流向)和高中地理题目,求解析。关于洋流的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106题(六大板块、海底地形、洋流流向)
  • 高中地理题目,求解析。关于洋流的
  • 高中海洋地理人教版的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 地理高二知识点人教版选修二
  • 一、高中地理-试题解析第106题(六大板块、海底地形、洋流流向)

    知识点六大板块

    地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相邻两个板块之间,形成了两种边界

    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相互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下图中的红色边界)。

    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下图中的绿色边界)。

    图1 六大板块的分布

    例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海底地形分别是( )

    A.生长边界、洋脊

    B.生长边界、海沟

    C.消亡边界、洋脊

    D.消亡边界、海沟

    2、若此时为7月,则印度洋北部海域( )

    A.昼长夜短,洋流顺时针流动

    B.昼长夜短,洋流逆时针流动

    C.昼短夜长,洋流顺时针流动

    D.昼短夜长,洋流逆时针流动

    答案:A、A

    精讲精析:(1)分析该海域的板块边界及海底地形。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部地区,即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处,该边界为生长边界(例如红海,面积正越来越大);②生长边界的海底地形主要为洋脊、断层、裂谷等,而海沟为消亡边界的地形,因此选项A正确。

    (2)分析印度洋北部海域的昼夜长短和洋流流向。①此时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②此时为夏季,印度洋北部为西南季风(大陆受热后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为低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即由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为顺时针(风海流),选项A正确。

    思路梳理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该海域的地理位置,分析所处的板块边界(生长边界),进而分析海底地形;②根据此时的季节,分析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分析该海域的昼夜长短;③根据此时的季节,分析盛行风的方向(西南季风),进而分析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顺时针)。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一、高中地理题目,求解析。关于洋流的

    第一题,A 首先根据温度的递增方向判断出这是南半球,然后根据相反方向法,凸低为高,因为是向温度低的方向突出,所以说经过的地方应该是高温,所以为暖流。所以选A。 B的成因中特鄙人一点的就是寒流的影响;C的成因是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
    第二题,将18°C的线补完整,立体一点想,甲和甲所在的那个圈是在18°C到19°C之间,那么这个圈的温度值有两种情况,18°C或19°C,又因为这是暖流经过的地区,所以温度会高一些,所以那个圈就是19°C。因为这个圈是在18°C到19°C之间的,所以它的温度就比同一平面上的温度要高,所以根据“比大的大,比小的小”的规律,并且,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是1°C,所以就知道甲是比19°C高的,且范围是19°C到20°C。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二、高中海洋地理人教版的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 海岸
    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作用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其范围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潮间带是海岸带的主体,每天受潮汐涨落影响,是海陆相互转换的地带。海岸带还是地球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最频繁、最活跃的地带,兼有海、陆两种不同属性的独特的环境特性。
    海岸的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浪、潮汐、洋流、流水以及生物不断地塑造并改变着海岸地形。
    二.不同类型的海岸
    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等。
    (一)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称岩岸。他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断,海岸线十分曲折。
    基岩海岸独特的岬湾地形,加之沿岸有众多的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浪的天然良港。基岩海岸在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二)砂质海岸
    砂质海岸通常为堆积性海岸,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堆积物颗粒通长较粗,经海水冲刷和搬运,形成向海洋缓缓倾斜的沙滩。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三)淤泥质海岸
    淤泥海岸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区。由于平原和流流速较缓,只能携带颗粒较细的物质,故海岸物质的组成以淤泥为主。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大多数淤泥质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养殖,但是缺乏建造海港与浴场的条件。
    (四)生物海岸
    生物海岸主要包括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等。
    红树林海岸是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又是鸟类及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珊瑚礁海岸是生物堆积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海岸。珊瑚礁是由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珊瑚虫生长在温暖、清洁、光线充足的热带浅海环境中,多依托岩石生长,因此,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珊瑚礁对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起到良好作用。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一.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一)大陆架和大陆坡
    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在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大陆架接受来自大陆的河流沉积物和营养盐,阳光可透射至海底,海洋生物繁盛。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约为2700多万平方千米,平均宽度约为75千米,占海地总面积的8%。
    (二)岛弧和海沟
    岛弧和海沟分布在大陆边缘于洋盆的过渡地带。岛弧是指在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岛弧分布在大陆坡的前缘,以太平洋西部海域最为典型。
    岛弧的外缘常常伴生着狭长而深凹的海沟。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在西太平洋岛弧的东侧外缘,分布着海沟,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最深处超过11000米。
    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三)洋盆和洋中脊
    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样地的主体,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面积的一半。洋盆水深在4000~6000米,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但其内部还分布着一些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
    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洋中脊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都有分布,并且相互连通,全长超过80000千米。太平洋中脊位于大洋偏东位置。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分布。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 。洋中脊中轴为裂谷,裂谷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蔚为壮观。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比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板块构造学说对于海沟、岛弧等海底地形成因的解释,是目前最令人信服的。

    三、地理高二知识点人教版选修二

    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但你如果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了解许多所不知道的道理。知识的力量让你沉醉,甘愿深陷其中并发现宝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二知识点人教版选修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高二知识点人教版1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 洋 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 89% 11%

    水深 一般在3000米以上 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 影响较小 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 不大 比较大

    海流系统 有独立的系统 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 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 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 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 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 黑海---地中海

    (2) 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一)海岸

    1.海岸线

    (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2.海岸的类型

    (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二)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

    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

    (三)海底地形的形成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地理高二知识点人教版2

    第二课时

    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海水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

    [经典例题1]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解析】(1)海洋热量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热量收入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图可知热量收入最多在赤道以北10°N附近,从全球海洋看热量收支平衡,而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不一定平衡,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A、D。

    (2)洋流通过对高、低纬度热量输送、交换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的水温差异,且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由于近岸洋流影响导致水温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故正确选项为B、D。

    【答案】(1)AD (2)BD

    (二)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2.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 方法 :

    ①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不超过1%

    3.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如下图)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二、海水的运动

    (一)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二)洋流

    (1)洋流分类

    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2)洋流的分布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地理高二知识点人教版3

    第三课时

    一、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①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②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③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是平衡CO2的主要途径。

    ④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的两叶肺。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

    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2)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1、沃克环流

    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下形成的。如图所示:

    2.厄尔尼诺现象

    (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

    ①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

    ②南方涛动(南方涛动(SO),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

    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

    ③沃克环流异常偏弱;

    ④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

    ⑤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

    (3)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

    ①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③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3.拉尼娜现象

    (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

    (2)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

    ①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温度的深厚冷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低1—2℃,次表层水温偏低2—4℃;

    ②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比正常浅,深度仅达50~100m;

    ③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

    ④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增强;

    (3)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三、海岸带的开发

    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定义:

    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

    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滩涂养殖

    (2)港口建设

    ①定义:港口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

    ②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

    港口选址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先决条件。港口选址不仅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还要考虑腹地、交通等陆域条件。

    ③一个优良港址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能满足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用以布置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此外,港口选址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并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④港口规划中,通常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疏集运条件,以充分发挥港口的区域服务功能。

    (3)海洋旅游

    ①按照其空间范围,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

    ②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

    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水资源利用

    ①海水直接利用

    ②海水淡化利用

    2.化学资源:

    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是我国最大盐场

    3.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万种鱼类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捞,也可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

    (2)渔业资源分布: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渔场。

    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

    ②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

    ③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4.海底矿产资源

    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始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

    五、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1.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

    2.海洋能特点:

    ①总量大、密度小;

    ②可再生

    ③污染小,属清洁能源;

    ④时空分布不均

    3.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六、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1)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2)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

    (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1)海洋交通与通讯

    世界主要航线有:①北大西洋航线:由美国,加拿大东海岸,横跨北大西洋至英国,然后分南北两线。南线沟通西欧或入地中海到达南欧、北非各国;北线入波罗地海,连接中欧和北欧诸国。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运在这条航线上。

    ②亚欧航线也称苏伊士运河航线:由亚洲各个港口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至欧洲。波斯湾所产石油经这条航线,向东去日本,向西去欧洲各国,因此该航线是西方国家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但受苏伊士运河航道限制,超过25万吨的特大船只仍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③南北美航线,也称巴拿马运河航线: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和运送阿拉斯加的石油具有特殊的意义。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等国的农矿产品也多由此转运输出。

    ④北太平洋航线: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航线。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逐年增加。

    ⑤非洲航线,也称好望角航线:苏伊士运河凿通之前,它是从欧洲到东南亚、东亚的唯一海上通道。目前,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大型油轮散装船舶仍要利用这一航线。它对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国也利益攸关。除此以外,还有南大西洋航线、南太平洋航线等。

    (2)围海填海造陆


    地理高二知识点人教版选修二相关 文章 :

    ★ 地理高中选修1知识点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2

    ★ 高二英语人教版选修8知识点大全(2)

    ★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

    ★ 地理选修五知识点

    ★ 高二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 高二英语人教版选修8知识点大全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第二章

    ★ 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整理分类

    关于高中地理试卷的问题,通过《高中海洋地理人教版的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地理高二知识点人教版选修二》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地理试卷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高中地理试卷(5)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