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李商隐《圣女祠》三首,梁启超都不能理解,如何用道家智慧来解读

李商隐《圣女祠》三首,梁启超都不能理解,如何用道家智慧来解读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晋书文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李商隐《圣女祠》三首,梁启超都不能理解,如何用道家智慧来解读和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李商隐《圣女祠》三首,梁启超都不能理解,如何用道家智慧来解读
  •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
  • ☆求助★请问那位有李商隐《锦瑟》的资料及评论?
  • 李商隐<无题四首>逐句翻译
  • 一、李商隐《圣女祠》三首,梁启超都不能理解,如何用道家智慧来解读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在《唐诗三百首》和《全唐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李商隐的诗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如著名的《锦瑟》、《无题》,以及这三首《圣女祠》,都曾引起了后人的诸多争议,元好问“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就是指李商隐的诗很优美,但也很晦涩难懂,真可惜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注解古书一样地作出完美的解释。

    正如近代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中说:“如义山集中近体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篇,古体的《燕台》、《河内》等篇••••••这些诗,他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李商隐的三首《圣女祠》呢?是不是梁启超所说的这几首诗词,我们都永远无法理解了呢?

    其实,无论是读解唐诗宋词还是佛道经典,只要能够抛开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千万不要每看到一个词,就去猜测这个词的喻意,再用自己的主观猜想去套文中的意思,而是要严格按照文字来解意,再把一首诗中的众多词意进行归纳总结抽象综合,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本意。

    这种抛开所有的主观成见和先入之见,严格按文字来理解意思,再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来读书的方法,就是中国道家智慧的读书方法。

    《圣女祠》(五言排律)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这首《圣女祠》中,用到了青雀、鹄、凰、紫姑、星娥、月姊等仙鸟仙女,还用到了楚国梦、汉宫巫、裁寒竹、荫白榆、碧桃方朔这样的典故。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这四句诗中,诗人虽然没有写明谁“逢仙迹”?谁“归碧落”?但通过诗的题目《圣女祠》,就可以确定,是诗人在云雾飘缈的地方,遇到了神仙的踪迹,也就是圣女祠,又由于圣女祠周围的环境幽深苍茫,也就阻碍了诗人的旅途,“何年归碧落”就是问圣女何时回归天上,与之相对仗的“此路向皇都”,无疑就是指地上这条通向皇都的路。

    诗的开头就是说,诗人遇到了圣女祠,就问圣女什么时候回到天上,又由于四周很荒凉,就感慨通向皇都的路不好走。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青雀就是伴随着神仙的仙鸟,人们看到了青鸟,就知道神仙到了,紫姑就是能够迎合人们心愿的仙女。

    根据上一句“何年归碧落”可以知道,在诗人的想像中,圣女在期待仙鸟带给他回归天上的消息,若能回归天上,就会遇见前来迎接的紫姑。

    这两句诗,表示圣女曾经在圣女祠,等待着回归天上的消息,后来青鸟带着消息来了,圣女也就回归天上了,上天的途中还遇到了迎接她的紫姑。

    可见,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圣女已经回归天上了,地上只留下了圣女祠。

    楚国梦,根据《高唐赋序》,是指仙女来人间与凡人相会的故事;汉宫巫,根据《汉书·郊祀志》,是指人和神之间的中间联系人。

    “肠回楚国梦”,表示仙女不再与凡人相会,要相会也只有梦回了;“心断汉宫巫”,表示神与巫之间的关系已经断了,人与神也就没法再联系了。

    综合这四句,就是指圣女已经回到天上了,圣女跟凡人之间也就不再有联系了。

    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从骑裁寒竹”,根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表示神仙不用骑马,只要骑一根竹杖,就可以凌空飞行;“行车荫白榆”,根据《古乐府•陇西行》,表示天上的路旁种满了白榆桂树,神仙的车就走在这样的路上。

    星娥、月姊都是仙女,星娥已经去了,月姊也没有再来,表示圣女回归了天上,就没有再来。

    综合这四句,就是诗人在想像,圣女在回归天上时,也许是骑着竹杖,也许是坐车行在仙花仙树的道路上;而且,圣女一去之后,再没有回到圣女祠。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鹄、凰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凤凰仙鸟;碧桃、方朔,根据《博物志》,表示东方朔连西王母的蟠桃都敢偷吃,的确是个狂夫。

    凤凰是仙鸟,怎么会迷茫和抱怨呢?那是因为凤凰本来有圣女为陪,如今圣女回到天上去了,独把凤凰留在了苍凉的壑谷和人间的梧桐树上,怎么会不迷茫和抱怨呢。

    读诗至此,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凤凰就是指李商隐自己,圣女把凤凰遗留在人间成了“寡鹄羁凰”,也就是圣女把充满了迷茫和抱怨的李商隐,遗留在没有了圣女的圣女祠中,这也对应了开头的“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李商隐自比凤凰,说明了诗人对自己的志向和才华是颇为自负的。

    综合这四句,表示处于迷茫和抱怨之中的诗人,如果也能够像东方朔一样,到神仙那里偷点东西吃吃,或者能够跟神仙有所来往,那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了。

    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一类的神仙幻想还是蛮多的,在《无题》中就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与中晚唐时期的游仙诗很有关系。

    再看整首诗就可以知道,圣女回归天上时,走得仙姿绰约洒脱无比,让人仰慕不已,圣女一走之后,就没有再来人间,而没有了圣女相助的李商隐,虽犹人中龙凤,却连人间的路都走不通,只能幻想着学习东方朔去偷桃,所以才会迷茫和抱怨,这才是李商隐写这首诗的真正内心。

    《圣女祠》七言律诗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这首七律《圣女祠》中,用到了三里雾、崔罗什、刘武威、钗头双白燕等人物典故。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开头的这两句诗,是对圣女祠优美景象的描写。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三里雾,根据《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表示有人学了道术就能用法术作雾,圣女也是神灵,当然也能作雾。

    这两句诗表示,圣女是无形无质的神灵,能作起大雾,圣女的神像穿着很轻的衣服,这是诗人对圣女神灵的敬仰。

    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崔罗什,根据《酉阳杂俎冥迹》,崔罗什曾与女鬼相恋,还互赠了礼品;刘武威:根据《太平广记》引《神仙感遇传》,刘武威曾得到过仙药。

    这两句诗表示,崔罗什和刘武威都曾经跟神鬼有过来往,作为神灵的圣女,也应该跟凡人有所来往才是。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双白燕,形似双燕又有生命的白色钗子,根据《洞冥记》,这也是一个神仙与人来往的故事,所以诗人才会假装问钗子,圣女朝见天宫之后,什么时候回来?

    因为诗人在圣女祠,见到了圣女的神像,自然就想到了圣女的神灵,又想到了传说中神仙与人来往的故事,诗人当然希望圣女也能够跟自己有所交往,在诗人的想像中,圣女是去了天宫还没有回来,才没有跟诗人沟通交流,如果圣女就在圣女祠中的话,是一定会跟诗人有所来往的,所以诗人才问双白燕钗子“每朝珠馆几时归”?只要等圣女回来,就可以跟诗人交往了,如果能够像崔罗什、刘武威一样,跟圣女有了关系,那就可以解决一切的烦恼忧愁了。

    很显然,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也希望跟圣女来往的心愿,更希望能够与圣女相见,最好还能相恋,如果能够被圣女所青睐,那不是就拥有一切了吗?

    其实,不止是李商隐,哪一个男人不想得到如此的奇遇呢?这也正是《白蛇传》、《宝莲灯》和《聊斋》故事在中国民间大为流行的原因。

    《重过圣女祠》(七言律诗)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诗人在这首诗中,用到了萼绿华、杜兰香、玉郎这三个神仙的故事。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这两句诗,写了圣女祠白色的石头门上滋长着碧绿的苔藓,圣女从最高的上清仙界被贬谪沦落,又迟迟得不到回归。

    祠庙的石门上都长满苔藓了,表示圣女祠已经建成了很长时间了,也表示圣女遭贬谪后一直没有回归仙界。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这两句诗,表示整个春天的濛濛细雨常飘落在瓦片上,整天的风都没能把祠庙中的旗子吹得全部展开。

    神仙的地方总有云雾缭绕,圣女祠在濛濛雨丝中,也仿佛仙境似的,吹过祠庙的风不是很大,所以没把旗子吹得迎风招展。

    在诗人眼里,圣女祠的微风细雨,表示圣女是温雅慈爱的,非常符合圣女的身份,这样的景象也表示圣女还在圣女祠中。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根据南梁陶弘景《真诰运象》和《零陵县志》,萼绿华是一位来过人间,并赠送仙物仙药的漂亮仙女。

    杜兰香,根据《搜神记》、《艺文类聚•杜兰香别传》、《晋书文苑列传(曹毗)》、曹毗所作《神女杜兰香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及《太平御览•杜兰香别传》,杜兰香也是一位能够来到人间,还能与凡人产生爱情的漂亮仙女,只是到了该走的时候还是走了。

    这两句诗,表示仙女下降人间是居无定所的,当然也可以在圣女祠,仙女回归仙界的时间是不会改变的,时间到了就要回去,圣女祠的圣女也是一样,虽然现在还在圣女祠中,但只要时间到了,终究要回归仙界的。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玉郎:根据道家经书《金根经》、《登真隐诀》,玉郎是仙界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

    这两句诗,表示凡间的仙女在回归仙界时,玉郎就会在神仙名册上记上仙女的名字,只要在玉郎的仙籍上有了名字,就表示已经位列仙班了,只要能够位列仙班,就可以参见玉帝并吃到紫芝仙草了。

    综合全诗,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思路是这样的:

    一,圣女被贬谪到人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二,圣女的神灵就在圣女祠中。

    三,圣女总有一天要回归仙界的。

    四,回归仙界之后,就可以享受到仙界的待遇了。

    诗人在这首诗中,通篇都在讲这位圣女,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谪人间很多年,然后被谪期满之后,还是要回归仙界的,回归了仙界就又能恢复原来的待遇了。

    说白了,诗人正是以圣女的故事来告慰自己,只要咬紧牙关熬过了眼前最困难的时光,等到时机一到,总会有时来运转的一天,这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真正内心思想。

    诗人李商隐共写了三篇圣女祠的诗,而每一篇的主题思想都各不相同,《圣女祠》(五言排律)中圣女,早已经回归天上了,而把诗人留在了凡间,诗人既对圣女有着无限的仰慕,又对自己有着无尽的哀叹,哀叹自己得不到圣女的相助,是多么的无奈和迷茫;《圣女祠》(七律)中的圣女,也已经回到了天上,并不能对诗人有什么帮助,而诗人是多么希望得到圣女的青睐啊;《重过圣女祠》中的圣女,虽然还在圣女祠中,但迟早要回归天上的,诗人以此安慰自己,只要耐心等待,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运用道家的智慧,来理解这三首《圣女祠》所得出的答案。

    如果把这些诗理解是为了女道士而作,或者理解是为了护送令狐楚灵枢回长安,把“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理解为“家属们手执竹杖,送丧赶路,丧车停放在白榆下面”,那绝对是错误的!

    从《道德经》看老子的智慧

    从老子《道德经》领悟传统文化的智慧

    智慧到底是如何得到的?请务必要看《道德经》第十五章

    智慧到底是如何得到的?请务必要看《道德经》第十五章

    一、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

    第1种理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晚年的这首《锦瑟》是一个谜。历来,注家对诗旨的解释纷纭复杂,莫衷一是。不管诗旨如何,我们且来享受这件艺术品的唯美与瑰丽。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为何物?《史书·封禅书》载:“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原来锦瑟也解悲欢。物尤悲凄。人何以堪!当路近夕阳之时,义山内心的琴弦被这袅袅悲音撩动了,无由无踪的愁绪到处弥漫;流年似水,一弦一柱记着我们的岁月,当我们用苍颜面对夕阳时,会否发出这年华之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将世界纠缠于半梦半醒之间。洞达着亦不知所之。望帝愧德让贤,开隐西山,魂化为鸟,名为杜宇。适时二月,子规啼血,其鸣也哀。淡出者亦不免悲怀红尘。这是人性深处的矛盾,是理性与情感的撞击。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前者的凄冷与后者的温暖以及深藏于其中的无限怨恨将我们浸润,缱绻、缠绵。月明宵静,蚌向月张开胸怀,以月之精华蓄养其珠,始得晶莹,而珠却落泪。“月晦则蚌蛤虚”,尽管做着“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努力,终究逃不过生命的轮回,个体对生命的留恋是何等疯狂!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除了惘然还是惘然,除了伤感还是伤感。梁启超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有神秘性的。”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使我们彻痛彻爽。  锦瑟无端,情也无端。佳句流传,我们还会轻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彼时的感动却将是另一番滋味了。  第2种理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第3种理解:   朦胧痴情的李商隐,擅长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更喜欢跟随着思绪,牵引着情调,弹唱出一首首涩美悲辛的无题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回味无穷……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一声叹息吗?是一生的遗憾吗?他在诉说些什么呢?哀伤的让人无从思索,悲痛的让人难以释怀;它是若即若离的伤感吗?还是望穿秋水的等待?或者是曲折幽微的自怨自怜……   人们还来不及读懂,他又诵出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的诗句,怎么看都是疑惑和费解,但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同感和震撼,交织着诗人黯然销魂的真情,也许不仅仅是爱的绝唱和讴歌,似乎超越了所有的生死、得失、真假,留下了一段似水柔情的深刻和言之不尽的故事,飘散在岁月的流逝中……   我的理解:   我 认为大概楼主的某个朋友打算暂时的离开你,想寄情于诗吧~~~ 这首诗本来就是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很多人都无法揣测到其中的真实的意思,不过大体的意思就大概是一种想离开你又不想离开你~~ 或许是她心中对你还依依不舍的感觉~~ 当然了,具体真实的表达还是要请教你朋友的,我只能给你种大概的思路~~

    二、☆求助★请问那位有李商隐《锦瑟》的资料及评论?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器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亦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器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豁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周汝昌)

      [注]①一般说法,古瑟是五十条弦,后来的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②柱,是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它把弦“架”住,却是可以移动的“活”柱,把它都用胶粘住了,瑟也就“死”了。有人把“柱”注成“系弦”的柱,误。“思”字应变读去声。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锦瑟--赏析- -

      摘自汪龙麟《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迷离,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中心意义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准,故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对这首诗的解释,历来各家无定论。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对令狐家的侍儿锦瑟的思念之情,但以为悼亡诗者为最多。

      这首诗的每一联都是朦胧的。自联两句,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庄周在虚缈的梦境中,忽而梦为蝴蝶,栩栩然自己就是一只蝴蝶。忽而又醒来,发现又是自己又是庄周了。于是他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了?这是朦胧的意境。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这里写的是空灵虚幻的人魂化鸟。诗人写梦迷,写冤禽,所要表达的,仍然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

      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溶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胧景象。纵观全联,写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异,而怅恨则一。朦胧的自然 景象 所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感情世界。

      尾联两句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怀,今朝已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当初是何等的使人怅惘迷恋呵!

      通读全诗,我们便会发现:诗人托物传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对象,究竟是一位情人呢,还是某种令其神往、促其献身的政治目标?诗中没有明说,也未曾暗示。诗人反这最大的“一团模糊不清”交给了读者。总起来看,《锦瑟》不可能不是一首“自道平生之诗也”。

      据胡仔的《苕溪渔隐从话》转述,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大抵李商隐拟想着自己手抚素女所鼓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听到了瑟的曲调 。音乐语言与往事的回忆相融合,遂形成了颔腹二联的种种意象。如“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

      不过,作为表现一般的“适、怨、清、和”情致的四句诗,对于李商隐来说,又当有它特定的含义。所谓“庄生晓梦迷蝴蝶”,在“适”中又蕴含了“迷惘”的成分,这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所特限了的;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在“和”中又孕育着“可望 而不可及”和短暂希望和最终破灭,这同样是被“当时已惘然”所限制了的。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李商隐这首《锦瑟》诗的中间两联四句中,似乎还存在偶然随机 的痕迹 。唐宋人作诗每有先得佳句而后成篇的。这自然就增加了索解的困难。金代元好问对《锦瑟》早有论定:“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他的见解,应当是颇有见地的。总起来说,《锦与》的主旨是“怅触 人生,情怀历乱”,有着高远深沉的意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 “自伤”。而对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的。正因如此,《锦瑟》才会历久常新,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李商隐<无题四首>逐句翻译

    《无题四首》含七律二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以第三首为例。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的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这二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次章(飒飒东风细雨来)写深锁幽闺的女子对爱情的炽烈追求和失望时的痛苦。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首联初看似是平淡的写景,实则是寓情于景。细雨轻雷,将凄迷之景和惆怅之情融为一体,纪晓岚评价此句为“妙有远神,不可理解而可以意喻”。颔联写女子所处隔绝寂寞之境。颈联承前而起兴,引用韩寿、曹植的典故。尾联则是写寸心灰尽,徒思无益,两个一寸更是把不能量度的相思和失望写得真真切切,让人读了很受振动。诗中百转千回的失望和难以泯灭的春心感人至深。

    《无题》(照梁初有情)是一篇清新自然的描写爱情相思的五言律诗。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首句写所恋女子之美如巫山神女、出水芙蓉,颔联进而描写女子的娇艳动人的外貌,通过衣着服饰的清新可人而衬托女子之美。颈联写盼归的情态,给人人物以生命和灵性,使所咏之人真的活了起来。如果把末联理解为时局不平,犹如棋局,则显得有些牵强,与整首诗的意趣也不相合。而参照《柳枝五首》其二“玉作谈棋局,中心亦不平”,解释为如柳枝一样的女子荡漾难平暗自嗟怨的心态则更适合些。

    另一首五律的主旨则更难解些。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写得是少女之事,所以自然可以解作恋情诗。而有人以李商隐少年的经历进行比照,认为诗中女子为作者自况,从而推断为有寄托之意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同一首诗,表面看和解开看就是完全相异的两个内容,这在李商隐的其他无题诗中还有不少例证,甚至但凡写爱情愁苦的诗,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和作者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李商隐身处晚唐,又陷于牛李党争中,抱负难酬,才华不得施展,郁郁不得志。他的身世和际遇,以及人生的感悟,也自然会渗透到他的感情中去。他的无题诗多以恋情为主题,又多是朦胧婉曲的,从知人论事的角度来看,将其中的一些理解为所寄寓也是可以的。

    纵观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是朦胧的印象,贯穿其中的是缠绵的情感,不同的人读了,所能理解的程度有差别,所能感受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其中的隐篇还是秀句,都带给我们美的体验,这也正是值得我们玩味和借鉴的地方。正如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中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对于一般读诗的人而言,这样已经足够了。相对于前人繁多的评论和解释,诗所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和共鸣。

    关于晋书文苑的问题,通过《☆求助★请问那位有李商隐《锦瑟》的资料及评论?》、《李商隐<无题四首>逐句翻译》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晋书文苑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晋书文苑(2)

    相关阅读

    • 史部目录源流考略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晋书文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史部目录源流考略和资料 |《四库全书》书目(之一)——史部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