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及考点清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及考点清单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监的多音字组词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及考点清单和五年级第五单元的资料谁知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及考点清单
  • 五年级第五单元的资料谁知道?
  •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总结(2)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附答案
  • 一、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及考点清单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参考答案

    13.人物描写一组

    一、给我会写的字组词。

    跤(摔跤)(跌跤)搂(搂抱)(抖搂)仗(倚仗)(打仗)

    鞭(皮鞭)(马鞭)欺(欺负)(欺压)挠(抓挠)(阻挠)

    扳(扳倒)(扳手)腕(手腕)(腕子)剃(剃头)(剃光)

    腮(腮帮)(腮颊)疤(疮疤)(伤疤)监(太监)(监生)

    侄(侄子)(侄儿)喉(喉咙)(咽喉)咙(喉咙)

    二、给形近字组词

    搂(搂抱)楼(楼梯) 欺(欺骗)期(日期)

    挠(阻挠)浇(浇水)

    三、多音字组词。

    系:jì(系鞋带)xì(关系)监:jiàn(监生)jiān(监督)

    四、近义词。

    欺负—(欺凌)破绽—(漏洞)结实—(坚实)慌忙—(急忙)

    五、反义词。

    结实—(柔弱)慌忙—(从容)

    手疾眼快—(笨手笨脚)精神抖擞—(无精打采)

    六、按要求填写词语。

    形容人精神很好的四字词语:

    精神抖擞 神采奕奕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炯炯有神 满面红光

    生龙活虎 威风凛凛 意气风发

    七、根据意思补全词语。

    门墩:托住门扇转轴的墩子用木头或石头做成。

    监生:指明清时期国子监的学生。

    鹤架:禽类特别是鸡用嘴去啄同类或敌人,以及彼此打斗。

    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挺脱:强劲;结实。

    身量:人的身材:个子。

    筋肉:肌肉;

    格局:结构和格式

    登时:立刻。

    红扑:形容脸色红。

    冷绊子:指乘人不备时,暗中耍弄手段陷害别人的行为。

    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公鸡鹐架: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

    精神抖擞:指精神十分振作。抖擞:振作。

    傻大黑粗:形容人长得粗笨、黝黑且呆板不灵活。

    膀大腰粗:形容人的身体高大粗壮。

    杀进他的腰: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

    诸亲六眷:指所有的亲戚。六眷:六种亲属,说法不一,一般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属。

    八、中心思想。

    《摔跤》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现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主要写了祥子初入城市时的外貌特点和他成为一个出色的车夫的梦想。体现了他健壮结实、精气神十足的特点,表现了祥子乐观坚定的精神。

    《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记叙了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的故事。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14.刷子李

    一、给我会写的字组词。

    浆(泥浆)(粉浆)傅(师傅)(傅粉)袱(包袱)(腰袱)

    桶(水桶)(铁桶)障(屏障)(风障)芝(芝麻)(灵芝)

    圣(神圣)(圣明)犯(侵犯)(进犯)馅(露馅)(肉馅)

    轰(轰鸣)(轰动)堪(难堪)(堪称)诈(欺诈)(诈骗)

    傻(傻子)(发傻)捏(捏紧)(拿捏)怔(发怔)(魔怔)

    二、给形近字组词

    浆(豆浆)奖(奖状) 傅(师傅)搏(搏斗)

    桶(木桶)诵(背诵) 犯(犯法)范(范围)

    诈(欺诈)炸(炸弹) 怔(发怔)证(证明)

    三、多音字组词。

    屏:píng(屏幕) bǐng(屏息)

    扎:zhā (扎针) zā(包扎 zhá(挣扎)

    缝:fèng(裂缝) féng(缝补)

    模:mó(模仿) mú(模样)

    四、近义词。

    清脆—(清亮) 衔接—(连接) 规矩—(规则) 

    搜索—(搜寻) 神圣—(庄严) 绝活—(绝招)

    威严—(威风) 难堪—(尴尬) 包袱—(包裹)

    坐信半疑—(将信将疑) 能耐—(本事)

    天衣无缝—(十全十美)

    五、反义词。

    清脆—(沙哑) 雪白—(乌黑) 明白—(糊涂)

    威严—(温和) 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天衣无缝—(漏洞百出) 稀溜溜—(干巴巴)

    平平整整—(坑坑洼洼)  

    六、根据意思补全词语。

    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扎眼:刺眼。

    派头:气派。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

    鼓点: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衔接:事物相连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诈:欺骗。

    难堪:难为情。

    发怔:发呆。

    轰然:形容声音大。

    匀匀实实:形容非常均匀。

    七、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以“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奇人“刷子李”的肯定和由衷的赞叹,告诉我们手艺人必须有真本事,真本事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只有有了真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的道理。

    第五单元核心考点清单

    一、五年级第五单元的资料谁知道?

    汉字:世界寿命最长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   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确实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约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一种文字体系。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编辑本段起源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两类符号: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类者。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对汉字的发扬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汉字也有可能是仓颉所造。是仓颉根据鸟,兽,虫的脚印所改编的。不过这只是传说的一种。
    编辑本段汉字的数量
      汉字是语素文字,总数非常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精确的数字。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万个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没人能够也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华字海》一类字书里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有人统计过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因此,实际上人们在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六七千而已。
    编辑本段汉字趋势
      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改革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治理汉字的过程,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指汉字自然的变化过程。汉字的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字义发生变化,导致了汉字不统一、不规范。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演变后,人们必须对汉字进行改革,使得汉字规范化、统一化。此外,汉字不可能一产生就很完美,就能满足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会主动地改革汉字,使得汉字满足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需要。而当改革的措施推广之后,汉字又开始新一轮的自然流变。 汉字演变
    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路走出来之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修缮之后,路又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宽、变直、损毁,或者出现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缮。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路渐渐不能满足时代 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当于汉字的改革,而路渐渐自然变宽、变直、损毁、分支等变化,相当于汉字的自然流变。这两种变化过程有着不同的性质、趋势、规律和作用,因此过去我们笼统地把这两种变化放在一起讨论汉字的历史演变,得出的一些结论,如“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难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编辑本段古字到小篆
      在这本书里,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体。 甲骨文
    甲骨文
      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划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金文
      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大篆
      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如果小篆的确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的,则在秦国国内必然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括大篆在内的古字的改革过程。
    六国文字
      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统称为“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属于古字范畴,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以识别。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破齐国首都临淄,齐亡。至此,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强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由于皇帝的高度重视以及皇权巨大的影响,小篆迅速在全国推行开来,而纷繁复杂的“六国文字”也随即退出历史的舞台。
    编辑本段小篆到隶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间又创造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的和不够规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规范的字体。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划,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 汉字演变
    相传,有一位名叫程邈的犯人,在狱中把民间流行的隶书整理出三千个字,传给秦始皇。秦始皇大为赏识,并破格提拔程邈为御史,并准许其字用于皂隶小民之间。此后,隶书不仅仅在秦朝民间广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隶书书写,但重要的诏书仍用小篆书写,所以隶书在秦代又称“佐书”。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划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随着秦王朝的覆灭,小篆也就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隶书成为社会首要书写方式和书法的典范。其后不久,出现了更为规范的楷书字体。汉朝以后楷书占据正统地位。
    编辑本段繁体字到简化字
      下面详细说一下在这个阶段的汉字结构上的改革过程。   汉字中许多字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有多种写法,有的写法笔划多,有的写法笔划少。笔划多的叫做繁体字,笔划少的叫做简体字。   隶书和楷书走上历史舞台之时,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种繁体字和简体字,但是针对隶书和楷书形式的一些汉字,人们又渐渐创造出的新的书写形式,有的写法笔划多,有的写法笔划少。一般笔划少的占多数。这些笔划少的书写形式叫做简体字,笔划多的叫做繁体字。简体字一般不被官方认可,只流行于民间,因此又叫俗体字。顺便说一下,上个世纪,我们实行简化字运动后,有些简体字或俗体字取代占正统地位的繁体字,成为占正统地位的文字,这些简体字叫做简化字。可见“简化字”和“简体字”是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   1909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并且说明简体字并非本身不雅观。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   1922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划委员会成立了汉字省体委员会,正式进行汉字简体字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并通过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划案》,此案首先说明了减省汉字笔划的重要性,指出虽然改用拼音是治本的办法,而减省汉字的笔划是治标的办法,但是当时汉字的弊病已日益明显,而治本的方法又一时拿不出来,所以减省笔划的治标方法是当时唯一的选择。此案还讲述了减省笔划的几种方式,而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民间使用的历史。   1935年,经过了十几年的学术讨论和准备,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1936年,教育部奉行政院的命令,正式下达了“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训令,标志着民国时期的简化字运动的夭折。   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它们出现在人们手写的稿子和各种印刷品上,人们称之为“解放字”。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解放字”也普及全国,在群众中为新中国汉字简化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汉字简化工作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并选举吴玉章为主席。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是马叙伦,下设拼音方案组、汉字整理组、教学试验组、编辑出版组、秘书处。1954年10月,这个委员会将多方研究讨论并经过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上报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并下达地方进行进一步审阅,并开展初步试验。同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隶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甲骨文
    根据国务院的决议,《汉字简化方案》分四批进行。1956年2月推行第一批简化字260个,包括230个简化字和方案之外的30个偏旁类推字;1956年6月推行第二批简化字95个;1958年推行第三批简化字70个;1959年推行第四批简化字92个,另外附录了54个简化偏旁。四批合计517个简化字,其中有30个是《汉字简化方案》之外的偏旁类推字,而《汉字简化方案》中还有28个没有推行。1964年,文改委编印了《简化字总表》,此表分为3个表。第一表收录了352个不作偏旁的简化字,第二表收录了132个可作偏旁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收录了1754个简化字,是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对基本上以《新华字典》收录的8000个汉字进行类推简化。总表外还有两个重要的附录:一个是被看作简化字的异体字表,一个是国务院批准的生僻地名用字表。《简化字总表》的编印表明中国第一次简化字运动最终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简化字运动的效果突出:①它把2235个汉字从平均16.03个笔划减省到10.3个笔划,学习起来和书写起来都方便了许多;②消除了一批异体字;③构造更为合理,比如“偿”容易读成“shǎng”,变成简体字“偿”后就不会误读了;④在结构上更为美观,字形之间的差异也更为突出。笔者曾经把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汉语报纸给不认识汉字的德国人和泰国人看,让他们比较那种形式的汉字更美观,结果他们大多数认为简化字美观。   在扫盲试验中,简化字扫盲的效率比繁体字扫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第一次简化字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①有些字简化不合理;②有些繁体字该简化的没有简化。这些问题,相对于其上述有益的效果而言,是次要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惯性,简化字运动也不例外。第一次简体字成功之后,有些人又在思索着如何进一步简化汉字,于是开始了第二次简化字运动。其大致过程如下:   1966年到1971年,汉字简化工作处于停滞状态。1972年3月,中国科学院下设文字改革办公室,文字改革工作开始恢复。当年7月,文字改革办公室开始拟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广泛征集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1973年国务院同意恢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名称,归国务院科教组管。1975年文改委拟定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以下称《二简》。1977年文改委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修订稿,收录了简化字853个。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加快文字改革的步伐》,并于次日开始试用《二简》中第一表中248个简化字。1978年3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国统编教材一律试用《二简》中第一表字,开始推行《二简》。   但是《二简》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①没有规律地简化了一些字;②不合理的兼并了一些汉字,如把“雕”和“刁”并为一个字。此外,汉字的整体局面被“一简”深刻地冲击后,刚刚恢复平静,又受到“二简”的冲击,弄得有些混乱。因此,从1978年开始人们反对《二简》的呼声越来越高。1978年8月,全国报刊都停止了试用《二简》中第一表中的简化字。 汉字演变
    从1980年起,有关机构开始修订《二简》,一直持续到1985年。但是在似乎修订完善的时候,被政府废止了:1985年12月,文改委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二简》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并在通知中明确指出“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这个通知宣告了第二次简化字运动的失败。   第二次简化字运动为什么失败了?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第二次简化字运动的效益非常有限。第一次简化字运动对汉字的结构改动得那么大,而产生的效果在扫盲试验中,简化字扫盲的效率比繁体字扫盲的效率只提高了20%左右。第二次简化字运动的规模远不及第一次简化字运动,群众基础也赶不上第一次简化运动,合理性也不如第一次简化字运动,因而其产生的效益不会有多大。   第二次简化字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和很多值得吸取的教训。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不熟不做”。因此,1992年11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今后对汉字简化应持慎重态度,使汉字保持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编辑本段自然流变
    汉字结构的自然流变
      汉字结构上的自然流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异体字越来越多,也就是 汉字演变
    说同一个字不同的书写形式越来越多;②笔划的模式越来越多;③书写方式越来越多。   汉字在起源之时,实际上是一幅幅逼真的图画,各个部落甚至各个人在写这些字,或者说画这些画时,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字的写法有很多种。这种现象在商代甲骨文中仍然非常明显。例如,甲骨文中“尊”字的写法至少有20种,“羊”字写法至少有45种。一个字多种写法相互之间称为异体字。   在汉字结构变革过程中,新的字体取代了旧的字体,旧的字体中各种写法往往同时也被废止了,即消除了许多异体字。但是对于新的字体而言,通过自然演变,在民间又有简化、草化、快写、随便写的现象、要求和趋势,由于各地、各时、各人在简化、草化、快写、随便写时没有统一的规矩,国家又一直没有制定汉字书写的标准,所以一个汉字又产生多种写法,出现了新的异体字。   此外,由于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不断增长,现有的字往往不够。因此,就会另造一些字来,由于各个时期各个人造的字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的机构进行审查就流传开来了,有些字实际上是表示同一个意思,这就又增加了异体字出现的机会。   在字体方面,汉字也发生过较大的流变。例如,隶书走上历史舞台不久,其笔划经过自然流变,形成了楷书。宋朝发明了印刷术,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笔划发生进一步的自然流变,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随看文化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西方文字字体的影响下,汉字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仿宋、扁宋等。这些字体一般用电脑而不是手来“书写”,所以现在又可统称为“电脑字体”。   此外,为手写之便捷以及书法艺术的开拓,人们还创造出行书和草书等多种书写方式。行书的结构和楷书基本相似。草书的结构虽然和楷书差别较远,但是草书一般只作为一种书法,或者作为一种速记方式,在信息交流中应用较少并常遭排斥。
    汉字数量的自然流变
      在自然流变过程中,汉字的数量是逐渐增多的,这是因为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字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此外,异体字的自然增多也是汉字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汉字读音的自然流变
      从远古时期到现在,汉字的读音发生过一定的自然流变,如上古时期,有一些复辅音,现在都从汉语中消失了。此外,在音调方面,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长期以来,汉字一直没有一个规范的注音工具,是其读音自然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字字义的自然流变
      从远古时期到现在,有些汉字的字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汉朝以前,“低”只表示“头向下垂”;汉朝以后,“低”才表示和“高”相反,包括“矮”、“地势低洼”、“声音细小”、“程度差”等意义。
    汉字的规范化问题
      上述汉字的自然流变如果不加以约束、规范和清理的话,将带来严重的混乱。 汉字演变
    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仓颉”可能是远古时期一个伟大的汉字整理者。周朝史官史籀可能也是一位杰出的汉字整理者。他撰写的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客观上起到了规范汉字的作用。上述秦朝以小篆统一中国汉字,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汉字整理规范运动。其后不久,隶书的出现,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汉字。此后,汉代的许慎、唐代的颜元孙、宋代的郭忠恕和张有等都对字形混乱的局面做了一些拨乱反正的工作。此外,始于汉末的反切汉字注音方法和魏晋的韵书,为汉字读音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汉字而言,也是一场大规模的整理和规范过程。在字义方面,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的推进,即提倡用口语书写文章,反对用文言文书写文章,废弃了许多汉字在文言文中特有的意义,也使得常用汉字的数量至少减少了很多。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简化字运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运动,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清理和废除异体字;②统一和规范汉字的字形、笔划、笔顺;③统一和规范汉字的读音。关于这个方面的历史,读者可以参考高更生先生所著的《现行汉字规范问题》一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人口的流动急剧增长,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人民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很快,很多偏远乡村的老人虽然不会说普通话,但是能听懂普通话。这说明现在中国人民在汉字的发音问题上统一和规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发展历史的启示
      从上述汉字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启示:   (1)汉字的结构可以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体现在大篆向小篆的变革之中、小篆向隶书变革之中、繁体字向简化字的变革之中。   (2)汉字的改革是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相互对应着。   这体现在汉字两大改革活跃时期(秦朝和20世纪)都是发生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时期。这种现象可以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汉字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大发展为生产工具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和人文基础,而生产工具的革新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又满足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此外,生产力大发展和汉字改革都需要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这也是其原因之一。

    二、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总结(2)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篇四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 文化 药方。

      这个 句子 是比拟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 方法 来振兴我们这个衰微的民族。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这句话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人们常用“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来讽刺那些只说大话,不办实事、言行不一的人。因而“口的巨人”似乎只能是贬义了。但本文作者却把“说大话”和“办实事”统一起来,用“口的巨人”和“行动的高标”来称赞闻一多,称赞他那种既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又肯于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个题目中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也包含了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可福楼拜家里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呢?题目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悬念,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中四位作家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福楼拜: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屠格涅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都德: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明。

      15孙权劝学

      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 文章 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篇五
      16.社戏

      本文的标题“社戏”既是全文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是故事内容的概括。

      本文以到赵庄看社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 儿童 生活画卷,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重难点句子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的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舒展”两词用得非常精彩,与上文的沮丧、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神地表现出了“我”得以能去看戏时欢喜轻快的心情。“说不出的大”夸张地表现身体的轻松。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从修辞格的角度看,连山仿佛是兽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又是运用了拟人方法,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说,这是以坐船人的感觉来进行描写,连山的形状像兽脊,在朦胧的月光下颜色淡黑如铁,因为高低起伏,则像是踊跃飞跑,这句描写的精彩之处是用动词“踊跃”来写山,把静态的连山写活了。这种以动写静,衬托了船行之快,又衬出了想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再次以仙境比拟社戏,与来时呼应。这句充满了梦幻般色彩的描写,表达了儿时眼中社戏的美。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这一句用了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比喻,新奇而贴切,又有水乡特色,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愉快的心情。写老渔父的喝彩则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驾船技术的娴熟高超,从侧面描写归航之快。

      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的形象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刻画的。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他“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重点段落

      第10-13段(1)环境描写:具体描写的景物

      (2)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具体景物)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第11段)① 比喻、拟人;②写出了划船之快和“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4)“我”的心理变化:轻松 — 急切 — 陶醉

      人物性格:双喜(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六一公公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篇六
      17.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安塞腰鼓”赞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等等,语句激昂,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作者把黄土高原的元气和气魄,一下子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量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为了增强语势,强调感情,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这些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使课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这是值得我们揣摩借鉴的。

      重难点句子

      1.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以高粱地为背景,写出了极具陕北特色的风情。写他们朴实,写他们难以掩饰的生命的活力。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安塞腰鼓的奔放的力量在于打破了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之间,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放弃一切冗杂的思绪,与鼓声产生共鸣。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是艰苦的,条件是落后的,可是陕北人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琢的、没有半点污染,不含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的力量源泉。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多水的江南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养育了纤柔细腻的江南人,他们是打不出这样气势雄浑的腰鼓的。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

    看了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的人还看:

    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2. 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3.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

    4.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5.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经典期末复习资料

    6.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三、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附答案

    导语: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人教版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一、看拼音,写词语。 (4分)

    Yún nuò dù jì dǎn qiè jù jué

    ( ) ( ) ( ) ( )

    二、为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失:① 丢 ② 没有掌握住 ③ 错误;疏忽 ④ 改变常态新

    1、 他失足掉到了河里。 ( )

    2、 人们见了他都大惊失色。( )

    3、要是再不下去,你可要坐失良机了。( )

    4、 你不能把别人的功劳当过失。 ( )

    三、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8分)

    ( )机妙算 理直气( ) 战无不( ) 完( )归赵 无( )之宝 负( )请罪 同心( )力 疑( )不解

    四、选词填空。(5分)

    探望 眺望 渴望 期望 展望

    1、星期天,我和家人一起去乡下( )爷爷奶奶。

    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3、家里虽穷,但他非常( )读书。

    4、( )未来,我的心中满是喜悦。

    5、去左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的( )已久的一项活动。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 (9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鞠躬尽瘁 理直气壮 含辛茹苦 无价之宝

    B.肝胆相照 杯水车薪 疑惑不解 同心协力

    C.势不可当 一碧千里 废寝忘食 栩栩如生

    D.完壁归赵 冲锋陷阵 襟飘带舞 神机妙算

    2、对划线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负荆请罪(背) 神机妙算(机会) 疑惑不解(怀疑)

    B.素不相识(朴素) 危在旦夕(早晨) 理直气壮(正义的)

    C.势不可当(承受)攻无不克(克服) 完璧归赵( 归 )

    D.同心协力(共同)无价之宝( 的 )嫉恶如仇(痛恨)

    3、下列各组没有语病是一项是( )

    A.夜里,我经常听见屋外的树枝。

    B.榕树上停泊着不少小鸟。

    C.黄昏的时候,寒风整整刮了一个下午。

    D.站在山脚下,我仰望群山,景色可真美。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我怎能忘记那令人激动无比的升旗仪式?( 改为陈述句 )

    2、皎洁的月光把池塘照得通亮无比.(改为“被”字句 )

    3、孙悟空神通广大。小朋友都喜欢他。(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七、重排句子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6分)

    ( )老百姓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

    ( )商鞅做了秦孝公的丞相后,想立新变法。

    (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都城南门立“三丈之木”,告示人们,如有人将木头移到北门,奖金10金。

    ( )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发是可信的,从而新法得以推行。

    ( )后来,商鞅告示能移动者给予50金。

    ( )终于有个大胆的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

    八、课外阅读。(20分)

    (一)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在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雨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 给下列词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三顾茅庐(A、转过头看;B、注意,照管;C、拜访)

    (2)青翠欲滴(A、欲望;B、想要;C、将要)

    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用__比喻 (2分)

    3、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请写下来:(2分)

    4、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短文中的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3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______”上。(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4分)

    ① 。

    ② 。

    4、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3)

    九、习作。(35分)

    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字数不超过400字.

    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允诺 妒忌 胆怯 拒绝

    二、2 4 1 3

    三、神 壮 胜 璧 价 荆 协 惑

    四、探望 眺望 渴望 展望 期望

    五、1、D 2.D 3. D

    六、1.我不能忘记那令人激动无比的升旗仪式. 2.池塘被皎洁的月光照得通亮无比. 3.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所以小朋友都喜欢他.

    七、312645

    八、(一) 1. (1) C (2)C 2.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卧龙 山冈 3.恭恭敬敬 4.略

    (二)1.聪明的徐文长 2. 不仅 而且 3.(1)提两满桶水过既窄又软的竹桥 (2)在长竿顶上取礼物 4.略

    关于监的多音字组词的问题,通过《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总结(2)》、《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附答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监的多音字组词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