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首先:标题 第四课 手足
一、经典课文
心手相应,至巧至灵。
闲习屈伸,五脏咸宁。
暖日除履,信步于庭。
接纳地气,肾精由兴。
(一)字词注释
咸:都
履:鞋子
肾精:肾之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来源于先天之精,又依赖于后天之精的滋润。
(二)课文解读
手足不止于是四肢的末端,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8更是阴阳经脉交合联络的部位,经络系统中十二正经(手 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四阳经)分别起止于手足,这些经脉与全身的脏腑相通。所以,闲暇之时我们经常做做手指脚趾屈伸运动,使经脉畅通,五脏得到充足的气血,正如一个城市不堵车了,所以物资都能及时到达,城市也会欣欣向荣。
二、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认识手足的作用
(二)使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手足保护和保健方法。
三、活动准备
(一)教学DVD:音乐《小手拍拍,小脚踩踩》、视频《手部穴位保健操》、《课文诵读》。
(二)教具图片:《手部穴位分布图》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让全体幼儿起立,播放音乐《小手拍拍,小脚踩踩》,并带领幼儿跟音乐简单活动手脚。
(二)活动展开
1.操作活动:认识手脚
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手脚各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小朋友,既然我们的手和脚有那么多本领,对我们生活多么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它们,你们知道怎样保护它们吗?
2.健康指导:保护手脚
教师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讲解保护手脚的基本方法。
A.不吸手指头,不啃手指头。
B.勤洗手,勤剪手指甲,保护手指甲干净和美观。
C.天冷时给小手抹上护手油,戴上手套。
D.不拿锋利或烫热的危险物品,保证安全。
E.穿鞋、穿袜子、勤洗脚、勤剪脚趾甲。
F.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预防疾病。
5
(三)活动结束
1.教师朗读本课课文,请有耳聆听。
2.教师结合“课文解读”对课文的大意进行解释。
3.教师领读,幼儿跟读2~3遍。
没有
主要还是看你面对的学员copy的年龄段,讲课的内容是什么?例如只讲《三字经》,你就可以真对学员、课程的资料去准备,但是我建议讲课一定不要只讲书本上的知识,其实更多的是百来自课堂以外的知识,今年我去上海学习,有一位老师讲的特别好,他今年60多岁了,每天讲课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度幽默风趣问,没有稿子,但是他的课程非常的受欢迎,他讲完后,学员们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上课多讲故事,少说道理,让学员的思答路跟着你走,你负责把握全局,这样大家才喜欢你的课程!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
【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0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1.3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5、【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汉代以后逐渐将“忠”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五、经典背诵
学生背诵,小组检查,教师抽背。
六、经典应用
说说学习体会,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