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020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顾诵芬王大中获202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都有谁和顾诵芬简介哪里人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顾诵芬王大中获202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都有谁
据新华社11月3日消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殊荣。
近日,电视剧《功勋》热播,引发观众强烈反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被搬上屏幕的屠呦呦与袁隆平、孙家栋、于敏、黄旭华都曾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截至今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简称“最高奖”)已经走过了20年,35位获奖者站上了最高奖的领奖台。据数据统计,35位最高奖领奖时的平均年龄为84.3岁。其中,80—89岁人数最多,共20人,占比57%;超过90岁的8人;70—79岁6人。
顾诵芬。资料图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
“歼8之父”顾诵芬:“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公开简历显示,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顾诵芬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全面进攻华北。“当年 7月28 日那天,日军轰炸二十九军营地,轰炸机就从我们家上空飞过,连投下的炸弹都看得一清二楚。”那年他只有7岁。2017年7月15日,顾诵芬在央视《开讲啦》中回忆称,当时自己就暗暗下定决心,“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在报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等三个大学的航空系,结果全被录取。1951年 8 月,顾诵芬从上海交大毕业,被分配到国家新组建的航空工业局,跟随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飞机设计专家徐舜寿和黄志千工作。
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建立,顾诵芬担任气动组组长。当时他们面临的首项任务就是要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定名“歼教 -1”,顾诵芬负责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由于国内没有先例,他就回到北京去查找有关资料。顾诵芬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北航当时还是在建校时期,图书馆白天都被学生占用,我只能晚上去。每天晚上跑北航,查找并抄录资料。当时没有其他手段,只能买硫酸纸,把有用的图描下来。那时到北航的路还没有修好,只能从黄亭子绕过去,晚上也没有路灯,就这样跑了一个星期。”
他和全体参研人员历经两年探索,终于令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飞机——歼教1在1958年7月26日试飞成功。
提起顾诵芬,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歼8之父”的身份。20世纪60年代,我国决定自主研发一款速度快、航程远的飞机。由于原总设计师黄志千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顾诵芬与其他几位专家一道组成技术办公室,承担起总设计师的重任。
歼8飞机在1969年7月首飞成功,但这只是研制工作新的开始。在后来的试飞中,顾诵芬发现歼8飞行时会出现跨音速的抖振问题。
“我们没有摄像机,所以只能是人上去看。”顾诵芬说。怎么看呢?就是在飞机的尾巴上都贴毛线条。同事拿出自己家里的毛线票,买了一磅红毛线,剪成一段段,每段150毫米,贴到后机身上。
在顾诵芬的主动提议下,他带着望远镜和照相机登上试飞员驾驶的歼教6飞机。为了观察清楚毛线条的扰动,两机的距离和间隔都在5米左右。经过三次上天近距离观测,他找到了症结所在,并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谈及对自己的评价,他总结了四点:一、搞科技的人必须首先想到的是国家;二、好多事情你要做,那就不能凭空想,否则就是空话;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团结大家一起做事;最后,干任何事不能把自己的名利放在第一位。
王大中。资料图 据清华新闻网
王大中:既是核能科学家也是教育家
另一位获得最高奖殊荣的是核能领域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王大中。
他1935年2月出生于河北昌黎。中学时代,王大中就读于著名的南开中学——周恩来的母校。王大中曾深情回忆:“我在南开中学度过了人生最难忘、最珍贵的时光。母校严谨的学风、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导,让我受到严格训练,明确了人生志向,选择了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道路。”1953年,他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系。
195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为国家培养原子能科学技术人才的核工程系——工程物理系。这年,王大中读完机械系大二课程后,转入了工程物理系的核反应堆专业第一个班。1958年王大中毕业留校,参加了我国第一座2兆瓦屏蔽试验反应堆和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
20世纪60年代,王大中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基地及屏蔽实验反应堆的研究与建设。80年代,主持领导建成世界首座一体化壳式核供热堆——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新领域。近20年来,积极倡导并主持领导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发展,并于2000年建成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身份——清华大学校长。1994年,王大中履新清华校长,开始了十年的清华大学治校征程。他花了大半年时间调研各院系情况,组团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明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方向、总部署。他秉持着“发展工科优势,加速理科、人文社会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力争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方面有所突破”的办学思路,调整了全校的学科结构,重点发展了信息、生命科学、能源等一批新型学科群。 他还邀请了杨振宁等学术大师来到清华任教,开阔了清华的国际化视野,带动了优秀学术的凝聚力。
1994年至2003年,十年的清华大学校长生涯,使王大中成了一位教育家,并著有《王大中教育文集》。可以说,他一辈子为中国教育和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 新华社发
“最高奖”历届都有谁?
近日,电视剧《功勋》热播,引发观众强烈反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被搬上屏幕的屠呦呦与袁隆平、孙家栋、于敏、黄旭华都是最高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简称“最高奖”)是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五个奖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进行了调整。其中,最高奖奖金额调整为800万元/人,奖金分配结构调整,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
截至今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已经走过了20年,35位获奖者站上了最高奖的领奖台。
据数据统计,35位最高奖领奖时的平均年龄为84.3岁。其中,80—89岁人数最多,共20人,占比57%;超过90岁的8人;70—79岁6人。
历年获奖者中,领奖时最年轻的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65岁,也是60-69岁区间段内的唯一获奖者。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都是在96岁拿到这一殊荣,也是历年来最年长的获奖者。
此外,35位获奖者中,有7位“双料院士”——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王选、闵恩泽、师昌绪、吴良镛、郑哲敏、刘永坦、顾诵芬。
屠呦呦是目前唯一一位女性获奖者,也是唯一的非两院院士获奖者。她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曾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部分资料参考新华社、《科学中国人》杂志)
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一、顾诵芬简介哪里人
顾诵芬简介哪里人
顾诵芬简介哪里人,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被誉为“歼8之父”。今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简介哪里人。
顾诵芬简介哪里人1
顾诵芬,1930年2月4日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宇航学会会员,被誉为“歼8之父”。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
顾诵芬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
2021年11月3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经历
1935年,顾诵芬5岁,父亲顾廷龙应邀去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当时的北平。
1937年7月28日,“七七事变”爆发,顾诵芬一家人当时住在成府蒋家胡同。
高中毕业后,立志航空报国的顾诵芬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大学的'航空系,结果全都录取了。但当时,他那17岁的哥哥因得了伤寒去世,母亲舍不得顾诵芬远离,顾诵芬最终选择留在上海,入读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 [1] 。
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1954年起,顾诵芬先后承担歼教1型和歼教6型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
19 64年,他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并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
1976年,他开始参与歼8Ⅰ型飞机的设计工作,1985年正式定型。
1981年,他又任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1984年6月,歼8Ⅱ飞机试飞成功,不久投入生产。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
1987年,被任命为首届“863”计划航天高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8年起,他领导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不稳定飞机的飞行。
1990年起,领导高性能远景飞机的概念研究。
1990年8月,代表航空研究院与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探讨两国在先进飞机的概念研究中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1991年3月签定了协议,开始了中俄在航空科技领域的合作。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简介哪里人2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经网络评审组、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评审,科技部审核,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有8位外国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大中,男,1935年2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是国际核能领域的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致力于发展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先进核能系统。他带领产学研联合团队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整体发展过程,为我国在先进核能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沿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二、顾诵芬和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获得此奖是实至名归吗?
获得这个奖是实至名归的,因为他们真的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尤其是在技术研究方面,就应该赢得这个奖项。三、王大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目前有多少人获得过这个奖项?
目前我国已经有35人获得了这个奖项了,说明这35个人对我们国家做出了非常高的贡献,所以才能获得这样的奖项。关于2020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问题,通过《顾诵芬和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获得此奖是实至名归吗?》、《王大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目前有多少人获得过这个奖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20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