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一个也不能少!《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拉近中华经典与残障人士之间的距离

一个也不能少!《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拉近中华经典与残障人士之间的距离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一个也不能少!《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拉近中华经典与残障人士之间的距离和能介绍几部超级经典的日剧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一个也不能少!《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拉近中华经典与残障人士之间的距离
  • 能介绍几部超级经典的日剧吗
  • 请问中国拼音的来源?
  • 如何做好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各自的侧重点)
  • 一、一个也不能少!《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拉近中华经典与残障人士之间的距离

    记者今天(6月17日)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了解到,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研究制定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保障残疾人士平等享用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发展红利,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委托,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编写的《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第一期),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书发布会上,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军伟,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马文莉,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杜晓镇分别致辞。

    黄军伟校长表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是以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国内第一套集国家通用盲文翻译和明盲文左右对照排版为一体、可供明盲人员共读的文学欣赏读本,该书的研制与出版填补了一项重要空白。是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的一项创新举措,为广大视障人群阅读优秀经典、领悟民族精神、享受发展权利、增进残健沟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应用平台。

    马文莉副总编辑指出,《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的出版,是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全国视障人士奉上的一道丰盛精神食粮。

    这套书切实考虑视障人士身心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采用盲文增效排版、数字印刷、融合出版等特别出版方式,充分满足盲生、低视力、明眼家长、明眼教师共学习、同诵读的需求,使读者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之情,厚植民族之根,塑牢中华之魂。

    杜晓镇副理事长指出,《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的出版是丰富我们视障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切实的举措,对语言文字的发展,对残疾人文化的繁荣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年近九旬的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著名播音艺术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葛兰为《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录制了朗读音频,在新书发布仪式上与盲人大学生同台诵读经典《登鹳雀楼》,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实施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之一,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国家级工程,在读本编撰等系统建设工作中,充分保障残障群体平等享用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发展红利权益,提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旨在通过同诵中华经典,拉近中华经典与残障人士之间的距离,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一个特殊的展示平台。

    期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和中国盲文出版社作为主办方,专门向南京市盲人学校、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五所盲校捐赠了《读本》。

    《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第一期共4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成果《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国家统编语文教材配套同步诵读材料)为参考,精选出适合低龄视障学生诵读的20首诗词。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蓓琴和中国盲文出版社编译部主任刘爱姝分别从内容到形式,解读读本的研制。本套读本研制编写过程中遵循相适性、规范性、拓展性和独特性等原则,从盲文数字印制技术的排版、印制材料、质量标准、装订等方面探索并制作盲文数字印刷图书,力求以科技创新吸引盲人读者,不断满足盲人阅读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记者了解到,《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还将开展二至四期读本的编制与出版工作,与之相关的古诗文盲文翻译研究工作也将同步深入进行,重点将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法句式上的差异、古文同音词辨识、古文分词连写、哑音定字原则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

    编写组将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系列讲话精神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重大意义,以本次发布与研讨会为契机,不断使读本更加适合残障人士文化生活和精神成长的需要,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通讯员/陈蓓琴 编辑/高若婷)

    一、能介绍几部超级经典的日剧吗

    十大经典日剧逐个数

    日剧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细腻的影像、表演、剧情,对人性感情的精心描绘,细腻的内在感情,更彰显日剧的唯美与时尚。曾经,他是流行时尚的象征,是日常生活里的现象,更多的,是年轻人心目中的“理想和神话”。
    而近几年,日剧的优势已逐渐被韩剧所取代,如何再闯辉煌,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就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些经典日剧,岁月流逝,感怀却永存……

    《东京爱情故事》:说一句再见,道一声珍重

    播映日期:1991年
    编剧:坂元裕二
    主演:铃木保奈美、织田裕二、江口洋介
    导演:永山耕三、本间欧彦

    无可否认,至今仍无一部日剧能撼动13年前诞生的这部经典之作的教父级地位。在从多Fans心中,“东京爱情故事”是最经典的爱情,赤名莉香在追求爱情道路上绽放的灿烂纯净笑靥、自由奔放个性足足影响了一代人。铃木保奈美以饱满充实的情绪精准的表现出了莉香渴望爱情和这一过程中时苦时甜、时悲时喜的情感。莉香拥有最坚强甜美的笑容,也有一转身却泪眼婆娑的伤感,她说:“我从来都没有让时间静止下来,从来都没有这么想过,即使知道明天会有悲伤的事,我也高兴的期待着明天的来临。但是,想到要和完治说再见的时候,我就好害怕听到时钟在走的声音。”“不论别人怎么说,即使和全世界为敌,只要有爱就能克服。” 莉香的爱太深太厚太浓太淳,象大海,澎湃奔流,平凡朴实的完治注定承载不了。莉香对爱贪心,但她最后还是成全了完治与里美,因为她的纯粹、激烈是不可能适应完治的细腻、优柔的。最后一幕刚毅坚强又绝美透顶的转身,华丽得让人心酸。归去来,对莉香所能做的,只是道一声珍重。

    《悠长假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播映日期:1996年
    编剧:北川悦吏子
    主演:木村拓哉、山口智子、竹野内丰、松隆子
    导演:永山耕三、铃木雅之、臼井裕词

    都市情感剧又一经典力作。以细腻、敏锐的镜头剖析出男女主人公真实内心世界,剥离出现代都市男女之间渴望真情却若即若离、相互试探的情感脉络。全剧讲述青涩年华、梦想暗涌的濑名和正值人生瓶颈阶段、备受挫折的小南偶然相遇所发生的关于人生、事业、爱情的故事。镜头如触角成功的探入到各人内心深处:游离的情感、无法确定的感受、一步一步陷入爱情的过程都以非凡的造谐水乳交融般展现在观者眼前。小南说:“在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就当是上天赐给的一个长假,不要勉强,不要焦躁,更不要无谓的努力,将身心付诸于自然,不久一定会好起来的,现在回想起来,和他度过的几个月,正是我疲惫于人生之时上天所赐给的,一段小小的闲暇吧。”这样的总结陈词适用于所有都市中身心疲惫、情感受挫的男女,励志积极又辩证哲学,让人受用一辈子。

    《恋爱世纪》:浮世绘

    编剧:浅野妙子、尾崎将也
    主演:木村拓哉、松隆子
    导演:永山耕三、二宫浩行、木村达昭

    普通人物的普通恋爱故事。“恋爱世纪”在Fans心中曾激起两股截然不同的浪花,爱之甚爱,恨之甚恨,但不可否认的,它依然制造了巨大的影响力。“恋爱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男主角哲平塑造成一个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缺点一大把的小人物。如此平凡鸡零狗碎的形象大大打破了观者对于主角应完美的概念,也或许就是一部分Fans不喜欢该剧的原因吧。而另一方面,正是这样一个“残缺”的角色才更真实的逼近于现实生活,喜欢无聊的斗嘴、热衷算计感情、偶尔还看黄色画刊、玩耍大都市中炼就的各式小聪明,难怪理子说:“能和你这种吊儿郎当的大色狼过一辈子的人也只有我了。”但谁又能否认,每一个存在的个体不都是有着这样、那样缺点的呢?即便如此,每个人还是完整的拥有属于自己如片中自始至终出现的象征爱情的那枚水晶苹果的权利。

    《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撑永爱为春,永爱为秋

    播映日期:1998年
    编剧:浅野妙子
    主演:金城武、深田恭子

    爱情既是宏观也是微观,它以千姿百态的具象出现在每个人身上。“神啊,请多给我一点时间”中的爱情就发生在一个身患艾滋病少女和一位音乐家之间。新锐、大胆的题材兼触及到日本社会敏感一面是它最大的特点,更引发当年日本社会不断争议。健康少女不惜卖身换钱以博取和心仪之人见面的机会,却因此而感染艾滋病,这样的行为是否值得全社会关注?但是还好,电视剧并不着重笔墨于沉重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而仍是把它定位在“爱是永恒”这样的主旨上。少女用执着的情感、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求生意志,折服了她身边所有的人。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却赢得了爱人、亲人、朋友最深沉的敬佩和尊重。爱情最终淡化了社会伦理道德在某一方面丧失的遗憾,并使少女的灵魂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救赎,而这一切,只能归功于爱情无穷的力量和其伟大的实质。

    《魔女的条件》:他们只是相爱

    播映日期:1999年
    编剧:游川和彦
    主演:松岛菜菜子、泷泽秀明
    导演:土井裕泰

    又一备受争议的话题:师生恋,自然而然吸引无数观众争相睹之。讲述女老师和高中男学生之间不被世人接受、四面楚歌、历经磨难的爱情故事。“你知道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吗?我所爱的人碰巧才17岁而已,就因为这样,我就要被当成罪犯对待吗?”如此勇敢的爱情宣言足以令许多人汗颜而自愧不如。正如勇敢的宣言一样,全剧也始终以勇敢、不屈服的气势坚定的向前走,即使可以那么明确的预知到两人之间的险壁峭涯、万丈深渊。但是他们只是相爱,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解释最终团聚的幸福了。“魔女的条件”吸引人的不仅是爱情,更是男女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

    《沉睡森林》: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播映日期:1998年
    编剧:野泽尚
    主演:中山美穗、木村拓哉、仲村亨
    导演:中江功、泽田镰作

    1998年的“沉睡森林”堪称悬疑剧之经典。无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节奏还是音乐制作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在当年的播映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观众所不满的可能是木村拓哉在此剧中颇具邪气的表演,这和当初野泽尚脚本中设计的男主角直季有着一定出入。但是现在再次回味,也许木村拓哉就是想籍另类、神秘的演绎来夸大男女主人公之间存在着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全剧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山美穗的演技当然是获得众多Fans的首肯,正统、细腻、无可挑剔。一片属于儿时的森林,一段注定决堤的感情,泛滥成灾,却渡不到爱人的彼岸,永远。直季和实那子只能着时间的河流相互守望。值得一提的是,“沉睡森林”的片头制作得独具匠心,剧中各主要人物的命运都巧妙得浓缩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

    《WithLove》:缘分的天空

    播映日期:1998年
    编剧:伴一彦
    主演:竹野内丰、田中美里

    “With Love”是有款有型的竹野内丰之巅峰之作。全剧籍虚拟网络展现一段真爱故事,剧情饱满又一波三折,新颖、别致、不流于俗,给人以无限憧憬和幻想。并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冷漠疏离一旦转入虚拟空间却能坦开心扉、以诚相待的奇妙关系做了深刻剖析。人与人之间从来不缺真爱,缺的,只是对真爱吝啬的播洒,因为人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人生方向。现实的无奈焦虑让人们混身长满刺,不可靠近。相互取暖的距离远了,心便也冷了。但是处于休眠的火山一旦被唤醒,便会爆发最壮观的景象,不信,请看长谷川天和村上雨音,他们就是最好的例子。

    《星之金币》:成人世界的经典童话物语

    播映日期:1995年
    编剧:龙居由佳里
    主演:酒井法子、大泽隆夫、竹野内丰
    导演:吉野洋、五木田亮一、猪股隆一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童话情结,在那片遥远的国度,天空湛蓝、湖水纯净、泥土芬芳,而人们都非常美丽。所以当“星之金币”以童话般的意境出现在观众眼前,我们注定会被吸引、着迷直至一发不可收拾。因它它满足了我们对于童话永远的追求:美丽的灰姑娘、完美的王子、多情的守望者,还有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纯真与世故的角逐、改变与被改变的奇妙过程,全剧时时刻刻迸发的闪光点把观众塞了个满怀,感动推都推不掉。美丽的哑女阿彩虽然身世贫穷、一无所有,却以单薄的身躯支撑起最深厚的人生信仰。那双纯真透明的眸子分明就是童话故事中正义的化身、完美的象征。

    《美丽人生》:勿忘我

    播映日期:2000年
    编剧:北川悦吏子
    主演:木村拓哉、常盘贵子
    导演:土井裕泰

    “美丽人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煽情、不哭天抢天,虽然剧中女主角杏子是残障人士,而最后香消玉殒,但她带给我们的仍然是笑对人生的洒脱和守望爱情的执着。所有这些都是在平静、平常、平凡的环境中进行着,没有海誓山盟的誓言,也没有海枯石烂的承诺,但是三个“平”字加起来的美丽却达到了让观者能细细咀嚼、静静回味的效果。朴实、无华,木村拓哉、常盘贵子成功演绎了又一经典爱情故事。杏子曾说:“我想到自己的梦想了,就是能和自己所爱的人并肩站在一起。”但好最后释然道:“佟二,这个世界从100公分的高度看过去真是美丽啊。”生命短暂又何妨,只要经历过一份真实的感情,就够了。

    《跟我说爱我》:此时无声胜有声

    播映日期:1995年
    编剧:北川悦吏子
    主演:丰川悦司、常盘贵子
    导演:生野慈朗、土井裕泰、福泽克雄

    淡淡的微笑、淡淡的白衣、淡淡的人物,晃次可以用淡雅来形容,但是跃然于他生命画布中的是广子浓烈奔放的自由之色,象彩虹,五彩斑斓。她为晃次注入活力,为他的生活加上一道道浓墨重彩的注解:有欢乐、有泪水,有幸福、有坎坷。“即使互相伤害,我们也不会分开,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尽管有时会受伤,伤口总会愈合,因为我听得见他心里的声音。”彼此间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灵犀相通,还有什么能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呢?

    二、请问中国拼音的来源?

    简单点说,社会发展使然。

    以前并没有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公布45年了,在这个纪念日子里,回顾一下我国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还是很有意义的。

    汉语拼音的古代史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汉语拼音的近代史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梁启超在《沈氏音书序》中指出,“国恶乎强?民智斯图强,民恶乎智?尽天下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沈学说:“欧洲列国之强,……有罗马之切音也。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强”。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王照说:“列位啊,咱们个人都要点儿强吧,瞧瞧咱们中国都成什么样儿啦?”“中国政府非注意下层教育不可,欲去下层教育的障碍,非制一种沟通语言的文字使言文合一不可”。

    卢戆章(1854-1928)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认为,汉字“或者是当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这样一来,“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卢戆章并不要求废除汉字,他主张“切音字与汉字并列”。后来,他又编写了《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用切音字来拼写官话。

    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如吴敬恒的《豆芽快字》,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等。这些切音字方案多数是声韵双拼式的汉字笔画式字母方案的,大多数只在小范围内传习,没有广泛推行,只有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推行较广。

    王照(1859-1933)曾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受日本假名的启发开始拟定汉语拼音字母,1900年秘密回国,以“芦中穷士”的笔名发表《官话合声字母》,采用汉字笔画作为字母基础,声韵双拼,并且主张以北京话为标准官话。他说:“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他并不主张废除汉字,他说:“有力读书,有暇读书者,仍以十年读汉文为佳”,“汉文俗话并行,互相补助,为益更多”。1903年,王照在北京设立“官话字母义塾”,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他自首入狱,得到释放后全力推行他的官话字母,“十年之中,坚忍进行,传习至十三省境”,其精神令人钦佩。

    劳乃宣(1842-1921)是音韵学家,他积极支持王照的方案,在官话字母的基础上补充方言字母,拟定了南京、苏州、福建、广东等访言的方案,统称“合声简字”。推广这种“合声简字”的成绩十分显著,“不识字之妇女村氓,一旦能阅读书报,能作函札,如盲者之忽而能视,其欣快几乎无可名状”。

    切音字创制者的目的,虽然不想用它来代替汉字,但是他们希望切音字能够成为一种拼音文字,与汉字分工,并行使用。然而,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会议对于注音字母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决定注音字母的作用是给汉字注音,不能与汉字并行使用。黎锦熙明确指出,注音字母的职能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北京还成立了注音字母书报社,印刷注音字母的普及读物,还办了《注音字母报》。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高度评价了注音字母的作用。他说:“辛亥革命之后产生了注音字母,这是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校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贡献。尽管今天看来,注音字母还有不少缺点(例如,作为各少数民族的共同基础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注音字母显然远不如拉丁字母),但是注音字母在历史上的功绩,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对于近四十年来的拼音字母运动,注音字母也起了开创的作用”。

    五四运动之后,于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他说:“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甚至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他提出:“废汉文之后”,“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这显然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言论,而且把汉语和汉字混为一谈,分不清语言和文字的区别,在学术上是错误的,因而受到了陈独秀的批评。陈独秀指出,语言和文字“此二者关系密切,而性质不同之问题”绝不能混淆,所以,是“仅废中国文字乎?抑并废中国语言乎”还值得研究,因此他提出了“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书之”的意见。

    这个意见得到了《新青年》同人的支持。钱玄同也接受陈独秀的意见,一同倡导国语罗马字,开始了国语罗马字运动。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了《汉字改革专号》,采用罗马字的呼声达到高潮,国语罗马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钱玄同发表《汉字革命》的论文,否定汉字,说“处处都足以证明这为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所以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惟有响响亮亮的说汉字应该革命!如此,则汉字改革的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他不满足于注音字母,认为“汉字根本改革之根本改革”应该采用罗马字母。

    黎锦熙发表《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提出“词儿连书”的问题,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赵元任发表《国语罗马字的研究》,提出了“国语罗马字的草稿”,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用字母表示音节的声调,不造新字母,不加新符号,并提出了系统的词儿连写规则。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1928年9月,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用于给汉字注音和统一国语,“与注音字母两相对照,以为国音推行之助”。在国语罗马字运动中,出版了一些读物,如《国语留声片读本》等。

    1932年教育部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用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两式对照。但是,国语罗马字始终没有走出知识阶层的圈子,没有在社会上普遍推行,它的影响远不如注音字母。

    国语罗马字一直在台湾使用,1984年台湾发表国语罗马字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之后,于

    1986年1月28日正式公布,名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改用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的符号标调法来表示声调。

    新文化运动中的汉语拼音发展

    在国语罗马字运动稍后,我国还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今后在条件成熟时,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中扫除文盲也列为苏联本国的工作任务,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并批准了这个方案。

    1931年9月26日在苏联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书面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则(13条);2.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规则(包括:①字母,②拼写规则,③写法规则)。拉丁化新文字是在国语罗马字的基础上制定的,在标调方式上与国语罗马字不同,国语罗马字对于所有的音节都要标声调,而拉丁化新文字规定:原则上不标声调,只是在极有必要或极易混同的情况下才标声调。例如,“买”和“卖”容易混同,“买”写为maai,“卖”写为mai。于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正式开始,这个运动推动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拉丁化新文字的创制者和国语罗马字的创制者之间曾经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前者叫做“北拉派”,后者叫做“国罗派”。后来他们都发现,两派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个别枝节问题上有分歧。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说:“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中国人自己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在谈到现在的拼音方案的时候,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功劳”。

    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过后,首先在华工中推行,出版书籍47种,刊印10多万册,许多华工学会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读书写信。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接着,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成立了这样的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据统计,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多个。

    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还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热情赞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说:“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这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一份革命宣言。

    1936年9月22日,毛泽东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亲自写信给蔡元培说:“读《新文字意见书》,赫然列名于首位者,先生也。20年忽见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发表了崭然不同于一般新旧顽固党之簇新议论,先生当知见之而欢跃者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无数量人也!”毛泽东对于当时新文字运动给以极大的赞赏。毛泽东对于新文字运动是积极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在延安出版的《Sin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朱德也题了字:“大家把实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国去”。

    在抗日战争的最紧急年代里,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形成一个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文化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不但没有被战争的炮火摧毁,反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花结果。新文字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效果很好。据吴玉章说,“延安县市冬学中,不到三个月,就扫除了1500余文盲,他们学会新文字,能写信、读书、看报,收到了很大的成绩”。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出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国当时采用了斯拉夫字母,我们今天使用计算机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中国政府当时在字母选择上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他说,“吴玉章同志的发言讲的很好。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吴玉章同志在这方面说得很有理由。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但是,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的事情是早已有之的。例如阿拉伯数字,我们不是久已通用了吗?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们用一下,是否就大有卖国的嫌疑呢?我看不见得。凡是外国好的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就是这么做的,唐朝也是这么做的。汉朝和唐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很强盛的朝代。他们不怕吸收外国的东西,有好的东西就欢迎。只要态度和方法正确,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此期间,群众中也创制了不少的文字方案,寄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统计资料,从1950年到1955年8月31日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为止,寄来的方案有655个,从1955年8月31日到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为止,寄来的方案有1000多个,从1958年2月到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寄来的方案有1667个。群众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文字方案总共有3300多个。这种创制造文字方案的积极性,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充分说明了语言规划的社会性。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无点的i;长脚的n;带尾的z,c,s),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变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四个双字母zh, ch, sh, ng;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现在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从采用拉丁字母来说,它的历史渊源远则可以一直追溯到350多年以前,近则可以说是总结了60年来我国人民创制汉语拼音方案的经验。这个方案,比起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目前还在沿用的各种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来,确实更加完善。”

    《汉语拼音方案》自制订以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人民日报》等用汉语拼音字母给难字注音。1958年10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种商标图样和商品包装上加注汉语拼音字母。邮电局名、铁路站名、气象站名、城市街道名也都使用汉语拼音标注。1982年6月19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写法》,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在封面、或首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②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③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僳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⑤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为盲文的点字和聋哑人的手语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汉语拼音还可用于手旗通讯、灯光通信中,用同汉语拼音字母对应的手旗讯号或灯光符号来传递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方面,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输入方法。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三、如何做好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各自的侧重点)

    (看看新人教版的拼音教学,可以借鉴一些。)
    一年级拼音教学金点子
    汉字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而能真正引领、通识汉字的钥匙——则是汉语拼音。只有掌握了汉语拼音,有了这把钥匙,才能开启广博的汉字大门。
    新的《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提出了教学要求: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节。对汉语拼音要求一步步的提高,这也显示了小学汉语拼音极其重要。为了适应教学,我潜心研究,由于曾多次教一年级,每一次对汉语拼音的教学,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更会有不同的收获。故此,我向扎根于拼音教学的同仁们献出我的金点子,供老师们参考。
    一、以实物来学拼音
    实物,即实际应用的真实的东西。学生从认识的实物中来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不适为一举两得的做法。如,在初学单韵母i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身穿的是什么─衣服 ,再看看自己的衣服的样子,然后描绘一下是什么:有的说是钮扣衣,钮扣代表i的那一点 ,钮扣与钮扣之间的距离代表那一竖,而且读音也读“衣”;还有的是拉丝衣,长长的拉丝就是“∣”那拉头就是“˙”学生自己学会了“i”还认识了不同的衣服。教师再适时点拨学习i的四个声调。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既认识了实物━衣服,又学会了拼音,在认识拼音教学中,用实物学会拼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 ɑ、о、е、ü等等。
    二、用卡片来识拼音
    卡片是一种常用的识拼音方法,并且卡片也很灵活。可以教师制作,学生制作,也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行。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教师教会了学生学拼音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学拼音。比如,学完了6个单韵母后,让学生自己回家制作卡片,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制作。这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复习了6个单韵母a 、o、 e、 i、u 、ü,又让学生掌握了写法、读法,还让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更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做好卡片的技巧。
    三、利用生动的插图来识拼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版本新颖,色彩明快,清新。所以,学生一拿上教材,就觉得爱不释手,他们最喜欢漂亮的画面、插图。在学习拼音第一课a、o、 e第二课i、u、ü,各创设了一幅情景图,而每一幅情景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讲这些生动的画面时会发a、o、e、i、u、ü 的音。这样,把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趣易学,不枯燥,不单调。
    四、利用儿歌来学拼音
    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穿插了很多的儿歌来学习拼音。这也是适应了儿童的特点,儿童很容易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些有着优美韵律的儿歌中,学生学起来感觉特别轻松。可以先学儿歌,在儿歌中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也可以先学拼音的读法,写法,再在儿歌中巩固。如,教学j、q、x和ü相拼时,可利用ü的礼貌来学习它们的拼读。如:小ü是个好孩子,懂事听话有礼貌,见了好友j、q、x,忙摘帽子牵手笑。这样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拼读方法和拼写方法。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了那两点(就是那小帽子),还进行了待人要有礼貌的人文教育。
    五、在游戏中掌握拼音
    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拼音,掌握拼音。如击鼓传花、传卡片用备好的小鼓一边敲一边传卡片,鼓停了传到谁,谁就一口读出来,读错了,让大家教他;他对了,让他教教大家,让大家跟着学会,大家还会举起小手说:“嗨,嗨,你真棒!” 找朋友 ,如在教学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时,可把声母与韵母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扮演角色,唱着《找朋友》的歌曲,让学生自由组合,看谁找得又快又好,读得又准又响。此外,还有很多的游戏,摘星星(苹果)、开火车、用儿歌猜音节或声、韵母、送拼音宝宝回家、配对子等等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运用了拼音。
    六、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
    大家都知道只有学会了拼音,才能去认识汉字。怎么可能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呢?这也得融会贯通,互相信赖,互相学习。在学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触的多是汉字。人们的说话,动物的声音,各种车子的声音及各种实物等等。利用日常生活中听见的、看到的来学习拼音,学生更能学得快,记得牢,能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能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巧妙地学习拼音。如学习ü时,听到人们说吃鱼,会想到河里的鱼,还会吐泡泡。这样,让学生既看到了,想到了鱼儿跳舞时的样子是ü,又听人们说“吃鱼”的声音。有了声、像的结合,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七、用肢体语言来学拼音
    这一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也有好多地方可以采用的,还能让学生倍增记忆,以至于终身难忘。比如,学习b和d及p与q的比较课时,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小拳头,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来比划它们,让他们找出b、d、p、q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同桌的和两个小朋友上台来表演身体游戏:“做望远镜游戏”,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弯着靠拢,其余仨手指伸直,然后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顶着,放在眼睛边上向外望,嘴里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会记心中。在比较p与q时,让俩学生头碰头,向对方鞠躬,配一定的乐曲,同时嘴里唱啊:p啊p啊,有礼貌,q啊q啊有礼貌。见了面啊点点头,点点头啊乐呵呵。除了这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如:m n u等等。这些能随时随地的使用,没有时间、地方的限制,难度不大,每一个人都能欣喜地、怀揣激情地感兴趣地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学中乐,乐中学啊。
    八、让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拼音。
    这种方法得在学生掌握了前面的一些拼音的拼读方法后方可实施。如,学习了ba的读法后,学生会灵活读它的四个声调。再学习bo、bi、bu时,就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先试拼,再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同学的领悟力要快些,能自己把它们顺顺利利的拼出来。这时学生有的能拼,有的拼出来一些,有的少数差一点的,还拼不出来。这时,教师在适当的点拨,教一教 ,纠正一些错的读法。再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好的帮助差的,差的跟着好的,学生互助合作,你追我走赶,整个教室里一片琅琅的读书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愉快,教师教起来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九、让学生当“小老师”来学习拼音
    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每个学生在班上表现的欲望都很强烈。运用他们的这一点来学习拼音,快捷又准确。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非常认真,当起“小老师”还像那么一回事。在学习三拼音节gua时,我让学生先复习ga读法,再让学生试着拼读,教师从旁引导
    ,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拼读,再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监督拼读,他们生怕自己不会,怕在台上出丑,就在小组内读得津津有味。然后再请小老师上台教,这些小老师啊,还挺着胸脯,拿着教棍,非常的认真,教得清清楚楚。还会变着方法让学生学会。采用小组读啊,抽一个人读啊,分组读啊,直到大家读得喜笑颜开为止。这种方法,既煅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了要共同学习,才能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教无定法,只有充分地、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拼音教学的这些金点子,针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地学会汉语拼音,从而掌握这把金钥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扎扎实实地把汉语拼音教学领进一个既实用,又崭新的境界。

    关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的问题,通过《请问中国拼音的来源?》、《如何做好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各自的侧重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