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明史杨廷和传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夏言倒霉,根本原因在嘉靖和曾是明朝最有权势的他,为何会沦落到坟地偷吃贡品的惨境?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夏言倒霉,根本原因在嘉靖
夏言倒霉,根本原因在嘉靖。
嘉靖跟他的堂兄兼前任武宗一样,也是十五岁的时候当皇帝的。这种民间叫作“半大小子”现在称为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男孩子,如果居然安安静静不闹出点是非来,似乎有点天理不容。只不过,后者喜欢舞枪弄棒和床上运动,前者则更热衷于做神仙梦并且梦游,尽管他们都离不开女人。
所以,武宗有豹房,而嘉靖有神坛。
神仙梦是一个名叫崔文的太监忽悠起来的,时间在嘉靖二年四月。当时皇帝十七岁,正是富于幻想之时。崔文大约演出了些装神弄鬼的玄幻剧,立即就让嘉靖欲罢不能。其实这类魔术古已有之。想当年,外来和尚佛图澄就靠它征服了后赵皇帝石勒。那么,和尚玩得,道士玩不得?[47]
何况道教远比佛教有用,尤其是对嘉靖个人。因为道教讲法也讲术,包括养生术和房中术,而长生不老和性欲旺盛都是陛下想要的。由于正史讳莫如深,我们没有证据来判断嘉靖的性能力之有无和强弱。但他十六岁大婚,到二十七岁才有儿子,其中恐怕未必就没有什么难言之隐。[48]
而且不幸的是,他的第一个儿子还只活了两个月。
但是陛下显然将他的能够生育归功于道教,以及道士们的虔诚和努力。嘉靖十五年十二月,他甚至授予一位道长以礼部尚书的头衔,还有一品大员的服饰和俸禄。因为皇帝在神坛祈祷时有祥云环绕,三天之后新皇子便呱呱落地。[49]
大明后继有人,普天同庆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陛下多子多孙不但是皇家而且更是帝国之福。事实上正因为武宗皇帝没有儿子,才有了嘉靖这害人不浅的,因此他的设坛斋醮(读如叫)也就具备正当理由。醮是一种祷神的祭礼,后来多为道教专用。尊崇道教的宋徽宗就曾经在宫中设醮,嘉靖不过步其后尘罢了。
臣僚们除了增砖添瓦,其实别无选择。
当然,在太监崔文妖言惑众的嘉靖初年,大学士杨廷和等人对此是极力反对的,新皇帝也缩了回去。但是到嘉靖七年六月,再无忌惮的独裁者秋后算账,竟将已退休的杨廷和削职为民,罪名是: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50]
这句话非常严重。我们知道,由于科举考试中设有殿试环节,被录取的人也就成为天子的门生。反过来,视天子为门生,可就是把自己看作录取皇帝的主考官了。晚唐时拥立了唐昭宗的宦官杨复恭,便曾经在被冷落后这样说:有如此负心门生天子,既得尊位,乃废定策国老![51]
因此,嘉靖引用这个典故为杨廷和定罪,就是把他看作了宦官杨复恭。杨复恭后来可是不得好死的,杨廷和只不过削职为民,按照嘉靖的逻辑还真要算宽大处理。
哼哼,谁让他反对朕尊奉父王,尊崇道教!
好在嘉靖并不糊涂。很多年后,他向内阁大学士李时问起国库存粮,李时回答非常充盈,还说这是陛下淘汰冗员的结果。嘉靖却马上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功不可没![52]
但,尊崇道教则不会变。
事实上在皇帝十八岁的嘉靖三年,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就到了宫中。他的名字叫邵元节,江西贵溪人,本是龙虎山上清宫的道士。进宫以后,这位道长似乎很让皇帝见证了些奇迹,于是被封为道教领袖,身上挂着各种印章。而且理所当然地,又受命为祈祷陛下多子多孙而建设醮坛。
结果,三年之后皇子们竟是接二连三地生了出来。于是如前所述,道长有了礼部尚书和一品大员的头衔服禄,有了由国家财政拨款修建的道观,以及各种荣誉和实惠。[53]
与此同时,夏言入阁。[54]
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里面的关联和微妙之处,因为在嘉靖十四年十月费宏去世后,内阁就只剩下嘉靖十年入阁的李时一人,填补空白很有必要。但是,新的任命与邵元节加礼部尚书衔几乎同时却并非没有来由,因为受命担任“祈嗣醮坛”监礼使的,正是时任礼部尚书的夏言。[55]
看来,他的工作得到了肯定。
实际上夏言对于嘉靖的宗教事业贡献不小,尤其是非常会写青词。青词就是道教设坛祭祷供斋醮神时,向皇天上帝表示诚意的祝文奏章,通常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然后再在醮坛上焚烧,化为一缕青烟,因此从唐代起就叫青词。
青词多半是四六骈文,也可以是诗词歌赋,但无不要求典雅华丽,悦耳动听,这样才能让神注意和满意。夏言原本文笔极好,又善于揣摩圣意,因此长袖善舞得心应手。正史的说法是:言(夏言)撰青词及他文,最当帝意。[56]
这就堪称“人才难得”了,应该入阁。
入阁并不奇怪。事实上尽管在民间,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然而按照制度设计却只是皇帝的秘书,起草文件也正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嘉靖的荒唐在于他居然把斋醮祷祝看作国家大事,撰写青词作为选择阁臣的标准,许多人仅仅因此而入阁,以至于当时就有“青词宰相”的讥讽。[57]
公平地说,或者按照现代观念,嘉靖当然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青词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他路过镇江时,替道士撰写的青词。问题在于,嘉靖尊崇道教并非由于信仰,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因此他让阁臣撰写青词,便是不折不扣的以权谋私。某些“青词宰相”也恬不知耻,比如大学士袁炜为嘉靖的宠物猫祝祷,竟写出了“化狮作龙”之句。[58]
好在,夏言还不至于如此下作。
没有证据可以表明,入阁前后夏言撰写的青词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有什么变化,但他并未被归为袁炜之流,却多少能够说明问题。也许,夏言就像写过“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李白,并不愿意把自己定位为御用文人,当然更不愿意定位为穿着官服的道士,反倒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可惜嘉靖不是唐玄宗,明代也不是唐代。唐代的君臣是主辅关系,明代却是主仆,皇帝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让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臣僚们岂能自我定位?
结果,夏言成为首辅才四个月,就挨了当头一棒。
事情说来也简单。之前,皇帝为了表示宠信,也像对待张璁那样,赐给夏言刻有“学博才优”字样的银章,夏言入阁后却不太使用。也许在他看来,作为阁臣可以光明正大地直抒己见,犯不着鬼鬼祟祟地密奏吧!
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代皇帝常用诏和敕两种公文,重大而需百姓周知之事用诏,较为私密之事常用敕,其中敕命实物保存最多,一般以“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起首(据陈时龙《明代的敕和敕谕》)。
当然,也可能是他真把自己当成了古代的名相。
这就让嘉靖非常不爽。毕竟,历史上从来只见过滥用职权的,没见过拒绝特权的,何况那特权还是皇帝所赐。如此给脸不要脸必须严惩,嘉靖也突然发难说:夏言以蕞尔小吏而位极人臣,不知感恩反倒得意忘形怠慢不恭,视朕所赐为无物,着即将银章连同朕历年所降手敕一并上缴。
意思是:你既然看不上银章,那就还给朕!
夏言吓得魂飞魄散,再三恳求留下银章和手敕以为子孙万代的荣耀。嘉靖又怀疑这些东西已被毁坏,下令礼部日夜追索。事情到了这一步,矛盾和猜忌就已经很深。所以尽管此事以君臣二人的和解告终,嘉靖也归还了夏言交出的银章和手敕,但是他们的蜜月期却毋庸置疑地结束了。[59]
这是嘉靖十八年的事。皇帝刚刚册封了皇太子,又南下湖北拜谒了父亲的陵寝,心情总体上不错。夏言也继续留在首辅的位置上,只有目光敏锐的人才能看见暗流涌动。
一条毒蛇开始悄悄动作,因为他很想要夏言的命。
这个家伙就是严嵩。
[47]见《纪事本末》卷五十二嘉靖二年四月条,又请参看“易中天中华史”第12卷《南朝,北朝》。
[48]嘉靖生子见《明史·世宗本纪一》嘉靖十二年八月条。据《明史·诸王列传五》,此为嘉靖第一子,生二月而亡。
[49]见《纪事本末》卷五十二嘉靖十五年十二月条。据《明史·诸王列传五》,此为嘉靖第二子,名朱载壑,十八年立为太子,二十八年三月卒。
[50]见《纪事本末》卷五十嘉靖七年六月条。
[51]见《旧唐书·杨复恭传》。
[52]见《明史·杨廷和传》。
[53]见《明史·邵元节传》。
[54]据《纪事本末》卷五十二,邵元节加礼部尚书衔在嘉靖十五年十二月。据《明史》之《世宗本纪一》和《夏言传》,夏言入阁在该年闰十二月,可以说几乎同时。
[55]见《明史·宰辅年表二》,《纪事本末》卷五十二嘉靖十年十一月条。
[56]见《明史·夏言传》。
[57]嘉靖时期的“青词宰相”有李春芳、严讷、郭朴和袁炜四人,见《明史·袁炜传》。又《明史·顾鼎臣传》称“词臣以青词结主知”自顾鼎臣始。
[58]见《明史·袁炜传》。龚自珍诗是青词,见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
[59]以上见《明史·夏言传》。
一、曾是明朝最有权势的他,为何会沦落到坟地偷吃贡品的惨境?
这个曾经权势滔天、不可一世、被下岗后跑到坟地里偷吃贡品的就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权臣严嵩。严嵩在嘉靖朝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有其可怕的实力的。严嵩是一个读书天才,10岁就中秀才,19岁中举人,25岁就中进士。当他刚刚当上公务员,就累倒了,索性请假请了10年回去修身养性,迷上了道教,把道教修炼到了很高的一个阶位。
此时大宦官刘瑾已经倒台,严嵩为了能够进入权力中心,巴结上了当时首辅夏言,在夏言的提携下,严嵩可以说是平步青云。当嘉靖皇帝看到这位道友的时候,笑了,两人志趣相投。严嵩凭借着自己的笔杆子,擅长给皇帝写青词,向老天汇报工作,深得嘉靖欢心,成为了最重要的宠臣。严嵩很快忘恩负义,为了夺权,打小报告打击夏言,夏言第1次被下野。但由于夏言打败了鞑靼人的进攻,很快又被皇帝召进宫内做首辅。严嵩为了彻底搬到夏言,让仇鸾写黑材料,说炼丹的这些原料都被夏言给垄断了。这次嘉靖皇帝直接杀掉了夏言。严嵩成为首辅。
仇鸾过来问严嵩讨要回报,但被严嵩拒绝。仇鸾气不过,上书皇帝报告说严嵩、严世蕃父子巧取豪夺,滥用权力,贪污公款。严嵩暂时受挫,但是嘉靖皇帝始终忘怀不了严嵩那美妙的青词,又把严嵩给捧起来了。严嵩利用嘉靖不理朝政,整天修道炼丹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党羽,扩充自己的势力,对反对派大开杀戒,还派小宦官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白天撸钱,晚上数钱。严家的家产比大明国库还要丰厚。
徐阶在严嵩手下忍了那么多年,此时的严嵩已经垂垂老矣,年过85岁。此时的徐阶开始反击,一招儿整到严嵩。嘉靖皇帝的智商还是在线的,他知道严嵩父子在干什么,直接杀掉了严世蕃,开除了严嵩。严嵩回到老家之后,已经年老体衰,干不了活儿了,只能是跑道坟地里面偷一些贡品来果腹,两年之后凄惨的死去,没有棺木,没有人吊唁。
二、嘉靖帝为什么要杀夏言?你怎么看?
刀越磨越硬,越磨越快,并不是什么好事。
嘉靖朝的内阁首辅夏言就是这样一把刀,他是靠两点在大明朝堂上崛起的,一是与宠臣较量,二是揣摩嘉靖的心思。
嘉靖刚即位时,兵科给事中夏言就上疏,希望皇帝上朝以后在文华殿批阅奏疏的同时,能够召见阁臣当面作出决定,“不宜谋及亵近,径发中旨。”
这个建议得到了嘉靖的“嘉纳”。
一击即中后,夏言一发不可收拾,又连续七次上疏,建议嘉靖改革“后宫附郭庄田”,限制后宫及皇亲国戚的利益,奏疏写的掷地有声,朝野传颂一时。
由此引得嘉靖的欣赏与重视后,嘉靖九年,夏言抓住嘉靖的一个心理(由于“大礼议”而怨恨与他对着干的群臣,很想通过改革礼仪制度来彰显自己不容置疑的帝王权威),提出“祀典”建议——改变祖宗旧制,分别祭祀天、地、日、月。
对此,朝臣大多表示反对,此前靠“大礼仪”发迹的宠臣张璁(cong)也在反对者之列,但嘉靖却因此格外眷顾于他。
夏言的这一系列举动,是献媚迎合吗?
是。但与小人的献媚迎合不同。
这一点很重要。
小人献媚迎合往往是越献身段越软,越圆滑。而夏言觉得自己靠的是思辨才华,所以他越是得逞,骨子里越自负,越骄纵。
仗着嘉靖的眷顾,随后夏言便与宠臣张璁展开了较量。
因为张璁“自伐其能,恃宠不让”,嘉靖有意要制约他,加之张璁为朝中士大夫憎恶,几次较量下来,夏言大胜,声望与日俱增,官阶也由给事中升为少詹事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经筵讲官。
夏言这个人气度不凡,眉目疏朗,胸前美髯飘拂,嗓音洪亮,说话不带乡音。每次经筵开讲,嘉靖都全神贯注,异常欣赏,流露出“欲大用”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夏言明白,要想攀高楼,登顶峰,还必须不断地揣摩嘉靖的心理。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这一阶段的夏言很会拍马屁,嘉庆每次写诗,送给他看的时候,他都要写诗迎合,然后再把嘉靖的诗作制成碑刻送还回去。此外,他时时刻刻窥视帝旨,每次“奏对应制倚待立办”,一副忠心卖力能臣的架势。
这一套手段对嘉靖很管用,不久他即得到嘉靖赏赐的一枚银质印章,上刻“学博才优”四字,使用此印章,可以“密封言事”。
毫无疑问,这是嘉靖要大力提拔他的政治信号。
随着张璁、方献夫相继离开,皇子的诞生,嘉靖对夏言愈发倚重,很快就给了他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的荣誉头衔。
嘉靖十五年,夏言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此时,李时虽为首辅,但决策大权却操于夏言之手,此后入阁的顾鼎臣,又一向以“柔美”著称,不敢对夏言持异议,不过“充位”而已。
经过短暂的微妙过渡,嘉靖十七年十二月,夏言终于官场登顶,出任内阁首辅。
嘉靖用人有个标准——“不欲臣下党比”,夏言揣摩到这一点,时刻注意标榜自己“不党”的操守。
然而,先恃才敢为,后孤傲自负,极其高调嚣张的夏言忽略了一点,在官场,当一个人有致命缺点的时候,一定会有致命的敌人。
夏言的这个致命敌人就是严嵩。
严嵩虽然比夏言晚六年进入内阁,但却比夏言早十二年得中进士,官场资历实属深厚。但夏言却因为自负嚣张,从不把具有险恶野心的严嵩放在眼里,而严嵩在未寻到攻伐机会前,却是另一副模样,颇懂得忍辱负重,韬光养晦,面对夏言时,他事事保持恭敬的态度,阿谀奉承,唯唯诺诺。
对此,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如子之奉严君”,好像儿子对待严厉的父亲一样。
而夏言呢,丝毫没有察觉到隐藏在身边的致命危险,不仅如此,因为得势后的极度自负傲慢,夏言对嘉靖也不像先前那样恭顺,尤其对嘉靖沉迷道教玄修,他十分不满,并且有刚直不弯的对抗之举。
嘉靖喜欢穿道袍,戴香叶冠,善于阿谀奉承的严嵩之流会以同样的装扮来讨好皇帝,但夏言却直言“非人臣法服”,有失朝廷体统,拒不跟从,一如既往地身穿朝服。
嘉靖对此十分不满且有厌恶心理,认为这是夏言对他的“欺谤”。
嘉靖二十一年六月,嘉靖借口“天雨伤禾”,亲笔写了手敕,历数夏言“欺谤”、“舞弊”等罪状。严嵩乘机离间,在嘉靖面前,一面顿首,一面泪如雨下地控诉夏言欺辱属下的种种恶行。
嘉靖大怒,不久即将夏言罢官。
夏言罢官后,嘉靖开始把严嵩看作亲信,而严嵩迎合上旨更胜夏言一筹,因写得一手好青词,他越发地受到嘉靖青睐,并很快以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进而又成为内阁首辅。
但嘉靖是个很会操控朝臣的帝王,隐约发觉严嵩过于专横后,他又以一封亲笔信将夏言召了回来,对严嵩加以制衡。
遗憾的是,夏言官复原职后,依然固我,不仅锋芒俱在,而且不拘小节。
举两个例子。
当时阁臣照例有“上官供”,也就是皇帝赏赐的工作餐,严嵩是恭恭敬敬地吃“上官供”,夏言却从来不吃,而去独自享用府中送来的奢侈美食。
内阁加班,嘉庆经常派太监去夜探阁臣动静,夏言全然不顾这些,只要手头事毕,他便从容酣睡,而严嵩却每每挑灯苦干,为嘉靖写青词。
《名山藏》中提及的一个细节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嘉靖派太监来见夏言,夏言以首辅自居,从来将太监视同奴仆。严嵩则不然,见到太监,不仅亲切握手,款款请坐,而且还要把黄金塞进太监的衣袖里。
人有时候是被环境杀死的。
见夏言在朝中越来越势孤,严嵩索性勾结锦衣卫头目陆炳,公然陷害陕西三边总督曾铣,并借此诬称夏言收受曾铣贿赂。
嘉靖闻讯大怒,立刻削夺夏言官职。
起先,嘉靖对夏言并没有萌生杀意,但严嵩却在这时添了两把向夏言索命的暗火。
他暗中派人在京城散布流言,说夏言“心怀怨望”,一向不戴香叶冠是“为朝廷计”,不是为自家计。
完了,他给嘉靖写了封秘密奏疏,用汉朝皇帝杀翟方进的旧事来影射现实,促嘉靖下定处死夏言的决心。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夏言正在回乡途中,见到嘉靖派来的锦衣卫,他惊慌失措地从车上跌下,长叹一声:“吾死矣!”
这一叹,十分地苍凉!
四月,夏言被关入锦衣卫镇抚司诏狱,他向嘉靖伸冤,但结果换来的却是绑赴西市斩首,妻子苏氏流放广西。
堂堂内阁首辅,未有谋反大罪,亦不是贪官奸臣,最后竟然遭到“弃市”。
可见嘉靖之昏恶,严嵩之阴毒。
当然,这一官场悲剧也有夏言自身的问题,自造险境,不懂如履薄冰。
又或者说,性格决定命运,尤其环境不善不智的时候,更是如此。
三、明朝的那个夏言,怎么死的?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个人么?
夏言是明朝内阁首府,后因为为人正直,被严嵩和严世蕃害死了。历史上确有其人。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上清桂洲村)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
嘉靖七年(1528),夏言调吏部, 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嘉靖十年(1531)三月,夏言被提升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院士,随之升为礼部左侍郎,仍掌翰林院。
一个月后代李时为礼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擢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为首辅。嘉靖十八年(1539)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
扩展资料:
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3万骑兵进犯三原、泾阳等地,陕西总督曾铣上疏请收复河套,夏言大力支持。
严嵩馋于世宗,谓其不可轻开边事,又贿赂边将仇鸾,让他上书诬告夏言受曾铣的勾结,嘉靖遣锦衣卫将曾铣逮捕入狱。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因为夏言违背了嘉靖皇帝本意,不尊重皇帝修道,又因为这时俺答率军南下,侵扰宣化,严嵩乘机谗言,。
夏言在通州(今北京通州区)时,听说曾铣以结交宫里的太监的罪名被杀,从车上堕落,痛哭流涕。
参考资料:
关于明史杨廷和传的问题,通过《嘉靖帝为什么要杀夏言?你怎么看?》、《明朝的那个夏言,怎么死的?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个人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明史杨廷和传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