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年的由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汉字探源:年、岁、载、祀的异同和一年的别称是什么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汉字探源:年、岁、载、祀的异同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年、岁、载和祀都可以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或春夏秋冬一个周期,或十二个月。这四个字写法不同,来历不同,又是怎么“殊途同归”的呢?
年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肩扛着成熟的禾,本义是收获庄稼的意思。由于原始农业是一年一熟,一年四季就收获一次,因此,年字的引申义就成为春夏秋冬一个周期了。年字还有一个异体字秊。
岁字的繁体字写作歲,甲骨文字形是一个脚踏式舂米机的样子,有的加两个脚(止),本义是舂米。庄稼一年一熟,当然一年只有一次舂米。因此,歲字的引申义就成为春夏秋冬一个周期了。岁字是歲字草书楷化而来。
载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车厢里放置了东西的样子,本义把收获的庄稼从地里拉回来。也是因为庄稼一年一熟,一年也就用车拉一次成熟的庄稼。因此,载字的引申义就成为春夏秋冬一个周期了。
祀字,由示和巳构成,甲骨文字形就是一个祭台(示)和一条蛇(巳)。或许最初人们祭奠天地和祖先就是捉一条蛇摆到祭台上的。商代几乎是无日不祀,祭帝神、祭祖先,各种祭。所有的先公和先王,以及所有的女性祖先都要祭祀。这些先公、先王和女性祖先的祭祀顺序有祀谱,按照祀谱周而复始地轮换祭祀。四时祭祀轮替一遍,就叫作一祀,就是一年过去了。
古人早已发现,年、岁、载、祀是同义词。《说文解字》认为,“年,穀孰也。从禾千声。”《说文解字注》引用《尔雅》的解释说,“夏曰歲(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如果说法属实,那么夏朝就发明了脚踏式舂米机,唐虞时期就发明了车子。让我们后人不得不佩服华夏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一、一年的别称是什么呢?
一年的别称有:载、祀、岁、岁、春、秋、霜、稔。
载:载是非常古老表示时间的词,在远古的唐虞时代,便称年为载,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我们常使用的成语如一年半载、千载难逢等,都是表示年的意思。如书尧典:朕在位七十载。意思是我当皇帝七十年了。
祀:说起祀,大家比较熟知的祭祀,祀除了表示祭神的地方,在殷商时期也称年为祀。
岁:年的别称岁,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等。
春:春除了意为一年的第一季春季,也泛指年,如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一卧东山三十春。
秋:秋与春类似,指一年中的秋季,也泛指一年,比如我们常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百世千秋后,闻风亦遽回。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意思是上与梁王宴饮时曾从容地说:千秋万岁之后将传给王。
霜:霜也为年的别称,客舍并州己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等。
稔:稔意为庄稼成熟,古代谷一熟为年,所以稔也表示年,不稔于岁、凡周存亡,不三稔矣。
二、年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生活中人们常说“年年岁岁”、“三年五载”、“过了年,又长了一岁”,其中的“岁”、“载”和“年”的意思一样,都是“年”的别称。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年”的别称还有“祀”。据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1、唐虞时称载,或许因其万象更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载,才之假借也,才者,草木之初也。夏曰载,亦谓四时终始也。”唐代孔颖达疏《尧典》也说:“载,取万物终而更始。”
唐虞时代重视农事,把草木初生的春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叫做“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了下来了。
2、岁,原本是星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岁,木星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
先民很早就有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期”,音jī,就是指一年。历法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先民生产实践的产物,并为农业生产服务,成为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祀,就是祭祀。《说文解字·示部》:“祀,祭无已也,从示已声。”“无已”,即是不止,祭祀不止成为“祀”。就是说,殷商记年时以四时祭祀一周期为标准,商人敬事鬼神,不同节令,有着不同的祭祀活动,各种祭祀自始而终,恰为一年。
《尚书·尧典》说,“祀,取四时祭祀一讫也”。“一讫”,即为祭祀活动的结束,也是农时节令自始而终。由此可见商朝人对于祭祀活动的重视,人们用祭祀来消除自然和人为的各种灾害,用祭祀祈福,通过祭祀来感谢大自然和祖先的恩赐,以致到春秋时期的《左传》仍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记载。
4、甲骨文中的“年”字称为“稔熟”,指谷类成熟而言。《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年字的古体,上半是“禾”,下半为“千”。禾即是庄稼的象形,千为“人”字的变体,会人负禾之意,表示收获与年丰,所以,“年”的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
古时禾谷一年一熟,人们就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这是农耕民族先民生活的印迹。《谷梁传》曰:五谷皆孰(熟)为有年,五谷皆大孰(熟)为大有年。所谓有“年”,就是有了好收成。后将庆丰收之日为过“年”。
5、晋代郭璞曰:“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也,年取禾一熟也,载取物终岁更始者也。”在“年”的不同称谓中,积淀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历法文化以及中华先民崇敬自然、怀念先祖的思想,也反映出他们对于大自然运行规律的朴素认知,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古代周朝怎样称呼年?
比较多的就称年。“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上古"年"类时间词比较丰富,共有"年、岁、祀、载、稔、兹、秋"7个。它们在词义特点上存在细微差别,比如"年"表示阴历年,"岁"表示阳历年。从认知方式看,这7个词的词义都来自转喻,是通过农作物的收成、草木生长或者商王的祭祀来认知"一年时间"。从词汇的演变看,商代"年"类时间词只有3个,周代增加到7个,汉代又减少到5个。商代"祀"是主导词。从周代开始,"年"成为主导词,它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其他词。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尔雅·释天》(唐虞时代:传说中的远古时期。即唐尧、虞舜时代,是与苍梧古国同期的时代。)
载——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唐虞开始称年为“载”。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这一称法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中也常用。
岁——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如晁错《守边劝农疏》:“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岁即年。
祀——商代称年为“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如《书·洪范》:“惟十有三祀。”
兹——即年。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吕氏春秋》
稔——谷一熟为稔,故亦谓年为稔。《国语·郑语》:“凡周存亡,不三捻矣。”
春——泛指时为年。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
秋——李白《全陵砍送别范宣》诗:“四十佘帝三百秋”,秋即年。成语也有“千秋万代”。
霜——贾岛《渡桑干》诗:“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霜即年。
关于年的由来的问题,通过《年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在古代周朝怎样称呼年?》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年的由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