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海韵教育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分析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海韵教育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分析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有哪些
《名师课堂 北师大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杨娜【全17讲】(917MB)》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
提取码:011d
名师课堂 北师大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杨娜【全17讲】(917MB)|名师课堂 北师大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杨娜【全17讲】(917MB).rar
二、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已经认识了分数,已经具备了有知识和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代表月饼,通过学生分月饼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下一步教学做了铺垫。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首先让学生猜测如果每个同学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是否相同。肯定会有两种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先叫全班学生拿出所带笔的偶数支。
再是让学生数出偶数支的1/2。
最后全班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2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2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使学生认识到:
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使认识进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在处理具体练习中,我觉得应该指出的是。
1、画一画中,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的使用。
3、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4、练一练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还要比较这三个图形的1/2
是否相同。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巩固和强化。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数教师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分数的再认识 》(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 分数的再认识 》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 五 )年(上 )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在(“拿铅笔”、“看书”等 )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五 )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认识了单位”1”但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还存在问题,这些都将作为我教学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我设计了如下的学法。在自主探究、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采用分层练习法,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索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 开课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做一个小游戏:看成语说分数:投影成语,请同学来说分数。如十室九空,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并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即复习了旧知,奠定了知识的学习基础,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两个活动
(一)活动1(我拿一盒同样多的铅笔)
先后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请同学们来猜猜看,他们拿出来的数目相同么?然后向同学展示,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一样多,两位学生都拿出的是4枝。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感知整体“1”相同时,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
(二)活动2(我拿出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
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再请同学猜,他们拿出的数目相同么?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同学拿出的是3枝。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取出1/2,数目却不相同?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根据学生汇报,我板书。
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让学生看看他们两人看的书页数一样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在教学画一画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画法,并引导学生汇报总结一
个图形的1/4有多种画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总结规律。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我设计了不同层次(梯度)的练习。
1.基础性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练一练的1—3题,主要是通过写一写,涂一涂、画一画、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出示捐零花钱的情境,以及选一选和分数墙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探究性练习
最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分数引导学生探究,那个分数接近1,那个分数接近0?
这样有层次的作业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近的原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学习这节课的感受。组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让学生谈谈收获体验。同时我会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这样我把学数学的平台从课堂内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
最后说下板书设计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说一说、画一画、和“你知道吗”来呈现教学内容。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了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从而安排合理有趣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学具准备:彩色笔等。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2、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创设“拿铅笔”活动情境: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并提出问题: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了解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之后,
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是分这样三大块进行设计的:从实际情境引入课题、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
1、创设了“拿铅笔”的教学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2、创设了利用实物让学生“说一说”的情境活动,联系厚薄不同的“两本书的1/3”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3、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在每一个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这种“动”,不只是学生自己单向的学习,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5、回到生活,用“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学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去了解分数产生的漫长过程,了解分数的各种记载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7、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 (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4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也就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正方形,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教学目标定为: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32支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4个完全一样的基本图形、长方形纸条一张
教学流程: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呢?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拿铅笔”“猜大小”这两个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多少和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相同)。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具体关系,也就是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多(大),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多(大),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少(小),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少(小),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一样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首先为学生准备了四盒铅笔,分别是8支、8支、6只和10支,与教材不同的是我多准备一盒,其原因是想让学生体会到得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是偶然的。在活动的开始,我请上四个同学上台来分别拿出所有铅笔的1/2,这时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都是拿出所有铅笔的1/2,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支数相同,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支数不同呢?”从而诱发他们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再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的分数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确指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两次观察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分数在不同情况下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在“猜大小”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同一个圆变大和缩小,让学生猜猜这时它的14有多大,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整体的变化对部分的变化的影响。
在巩固阶段,我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选一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我把书上的“画一画”改为“摆一摆”,其目的是这样安排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弥补学生因为画的不准确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吃月饼”一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对“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这个问题的讨论,深化本节课的知识点。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
(34~36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的个数不同,由学生揭出问题,进行本课的设疑,“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从而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分两次拿铅笔,
首先叫全班学生拿出同样总数6支的1/2是几支?这个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整体6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3支,6支是整体,3枝是部分,二是让学生感悟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出是相同的。
然后叫三个学生到讲台前拿铅笔。从拿出的铅笔数结果,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三人拿出来的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然后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接下来是利用对分数的新认识,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笑笑一次能吃完一块蛋糕的1/4吗?
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两次数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已经认识了分数,已经具备了有知识和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代表月饼,通过学生分月饼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下一步教学做了铺垫。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首先让学生猜测如果每个同学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是否相同。肯定会有两种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先叫全班学生拿出所带笔的偶数支。
再是让学生数出偶数支的1/2。
最后全班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2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2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使学生认识到:
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使认识进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在处理具体练习中,我觉得应该指出的是。
1、画一画中,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
2、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的使用。
3、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4、练一练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还要比较这三个图形的1/2是否相同。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巩固和强化。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数教师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分数的再认识 》(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 分数的再认识 》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 五 )年(上 )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在(“拿铅笔”、“看书”等 )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五 )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认识了单位”1”但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还存在问题,这些都将作为我教学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我设计了如下的学法。在自主探究、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采用分层练习法,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索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 开课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做一个小游戏:看成语说分数:投影成语,请同学来说分数。如十室九空,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并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即复习了旧知,奠定了知识的学习基础,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两个活动
(一)活动1(我拿一盒同样多的铅笔)
先后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请同学们来猜猜看,他们拿出来的数目相同么?然后向同学展示,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一样多,两位学生都拿出的是4枝。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感知整体“1”相同时,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
(二)活动2(我拿出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
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再请同学猜,他们拿出的数目相同么?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同学拿出的是3枝。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取出1/2,数目却不相同?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根据学生汇报,我板书。
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让学生看看他们两人看的书页数一样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在教学画一画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画法,并引导学生汇报总结一个图形的1/4有多种画法。
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总结规律。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我设计了不同层次(梯度)的练习。
1、基础性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练一练的1—3题,主要是通过写一写,涂一涂、画一画、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出示捐零花钱的情境,以及选一选和分数墙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探究性练习
最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分数引导学生探究,那个分数接近1,那个分数接近0?
这样有层次的作业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近的原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学习这节课的感受。组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让学生谈谈收获体验。同时我会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这样我把数学的学习那平台从课堂内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
最后说下板书设计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说一说、画一画、和“你知道吗”来呈现教学内容。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了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从而安排合理有趣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学具准备:彩色笔等。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2、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创设“拿铅笔”活动情境: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并提出问题: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了解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之后,
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是分这样三大块进行设计的:从实际情境引入课题、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
1、创设了“拿铅笔”的教学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2、创设了利用实物让学生“说一说”的情境活动,联系厚薄不同的“两本书的1/3”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3、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在每一个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这种“动”,不只是学生自己单向的学习,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5、回到生活,用“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学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去了解分数产生的漫长过程,了解分数的各种记载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7、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教材(34~35页)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铅笔若干
五、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由于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就先让学生写一个分数,并说说它表示的意思。(通过让学生写分数、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问题情景:
课前准备了不同数量的4盒铅笔,上课时请4位同学到台前,分别从盒子里拿出铅笔枝数的1/2。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能发现什么问题?通过怎么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要把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而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呢?”
(三)建立模型:
通过刚才的质疑:“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呢?”经过学生讨论交流,请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通过验证,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一个整体(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几支;二是让学生感悟到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量是相同的。学生也就清楚的感悟到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1/2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整体不同时,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四)解释应用:
1、“说一说”:先是利用学生对分数的新认识,来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通过比较知道两个小朋友虽然都看了自己手中书的1/3,但他们手中书的总页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同,所以,他们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使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有了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2、“画一画”:先判断1/4的意义,再由1/4判断整体“1”的具体数量是多少,最后画出图形,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即可。通过画图,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就可以求出整体“1”。(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练一练”: 第1题重点是利用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来看图写分数,通过看图,思考:都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总份中的几份?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重点理解“平均分”。这题其实是对:“整体不同,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这句话的加深理解。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的巩固和强化。第4题是结合“云南昭通彝良5、7级地震”和“捐零花钱”的实际活动,体验分数的对应性,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有爱心等。
(五)回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自由说出来。)
(六)板书:板书与步骤同步,学生通过活动说出来的,我就把它写了下来。
课后反思:
整节课下来,感觉教师引导得过多,不敢大胆放手,学生的参与面不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办法让学生大面积的参与学习;没有注意细节的处理,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对“平均分”的理解不透彻;没有掌握好时间和教学节奏,以至于有点拖堂。还希望各位老师不要保守,毫无保留的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谢谢!
关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问题,通过《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