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杜牧不愧是多情的才子,在送别心上人之时,写了一首情意绵绵的诗

杜牧不愧是多情的才子,在送别心上人之时,写了一首情意绵绵的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赠别其二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杜牧不愧是多情的才子,在送别心上人之时,写了一首情意绵绵的诗和急求送别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杜牧不愧是多情的才子,在送别心上人之时,写了一首情意绵绵的诗
  • 急求送别诗!
  • 杜牧写的诗
  • 杜牧关于写赤壁的诗句
  • 一、杜牧不愧是多情的才子,在送别心上人之时,写了一首情意绵绵的诗

    杜牧的爱情诗最能够体现出他的一片深情,其中的名篇《赠别二首》,把男女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还有离别之时的无奈,写得情意绵绵,读后让人肝肠寸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里扬州路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她。然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多情的人却总是好像无情的人一样冰冷,只是在离别之时,在酒宴上彼此都笑不出声。

    《赠别二首》正是杜牧写给恋人的爱情经典,当年杜牧在扬州遇到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少女,两个人一见钟情,彼此都深爱着对方。可是爱情虽然很美好,然而有的时候又让人伤感,特别是在离别之时,那种失落,还有依依不舍之情,让杜牧一度悲痛万分,从而才写了如此令人伤感的凄美之作;让世人见识到了杜牧的才华,还有他对于爱情的执着。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杜牧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杜牧在那收获了爱情,同时也在爱情中感受到了离别之苦。《赠别二首》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也正是杜牧诗歌的风格。由于明明彼此很相爱,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从此劳燕分飞,再也不可能相见,这也使得诗人感慨万千,为此那些离别诗才写得如此的感人。

    杜牧在扬州写过很多这种离别之作,除了《赠别二首》之外,还有这首《送人》同样意境极悲,整首诗也是道尽了离别之苦,以及对于恋人的怀念。虽然还没有分别,可是马上彼此就要分开,我将要送你远行,从此你去了另一个地方,我们或许此生都不可能再相见,正是想到了这些,杜牧伤心已,只能用文字去排解胸中的苦闷,使得这首诗一样句句感人至深。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那鸳鸯帐里缱绻,彼此都难解难分,缱绻的意思是指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也指男女之间的恋情。想到心上人这一去,山长路远,万里迢迢,让人潸然泪下。正是由于马上就要分开,杜牧很失落,可是又无能为力,那种感觉让他很难受,然而在离别之时,又不得不做些什么,只能是对着心上人说一些情话,告诉对方彼此即使是分开了,也依旧还在一起,那是由于我很爱你。

    心上人也安慰杜牧,只是那种安慰显得苍白无力,毕竟在离别之时,即使是说再多的情话,那也是无济于事。杜牧这个时候就希望送一件礼物给心上人,“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将半边明镜,还有一股钗子交给心上人,只要人生还在,即使是天涯海角,我们依旧还会再度重逢。说得很深情,可见杜牧是最爱对方的,然而终究还是要分别。

    年轻的恋人哭哭啼啼,彼此依偎在一起,诉说着离别之情,杜牧赠送对方礼物,无非就是希望,只要人生还在,也就是说,我们还生活在这个人世的话,那就不要太过于悲伤,等过一段时间,我们或许还会重逢,这当然只是安慰的话,说给对方听听,在现实中,彼此离别了,那是再也不可能相见。

    杜牧的一片深情,在这首《送人》一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句都情意绵绵,道出了离别之苦,还有对于心上人的一片真诚。爱情就是如此的伤感,杜牧作为一位才子,一位极为深情的男子,情感要比别人更加的细腻,从而在离别之时表现得尤为深沉,这一点从这首诗中就可以明显感受到。

    一、急求送别诗!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 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 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二、杜牧写的诗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编辑本段]杜牧诗集
    汴河阻冻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编辑本段]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编辑本段]杜牧生平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据《唐才子传》载,“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编辑本段]杜牧小传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他的《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也和这诗后两句具有同样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仙掌”、“长门”,并非泛泛的修词设色,“岂逐春风”也不仅仅是写鸿雁秋来春返的自然现象。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缚戎人》、《西凉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
    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他这种论史绝句的形式,后来颇为许多文人所仿效。
    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这些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可以看出他才气的俊爽与思致的活泼。前两首在写景中还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但他的诗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怀》、《赠别》、《叹花》等诗,更是专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饮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风气,杜牧的这类诗更为后代无行的文人们所称道。这些作品无疑是他诗中的糟粕。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编辑本段]代表作《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1〕,四海一。蜀山兀〔2〕,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3〕,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4〕,直走咸阳〔5〕。二川溶溶〔6〕,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7〕,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8〕,囷囷焉〔9〕,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0〕。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11〕,不霁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1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15〕;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9〕,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2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21〕,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22〕,金块珠砾。弃掷逦迤〔2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24〕,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25〕,多于南亩之农夫〔26〕;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2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9〕;管弦呕哑〔30〕,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31〕,日益骄固。戍卒叫〔32〕,函谷举〔33〕,楚人一炬〔34〕,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5〕,谁得而族灭也〔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
    【注释】
    〔1〕六王: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君。
    〔2〕兀(wù雾):突兀,指山上树林砍尽,只剩下光秃的山顶。
    〔3〕覆压:覆盖。三百余里:指宫殿占地面积大。《三辅皇图》载:阿房宫“规恢三百余里”。
    〔4〕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构:建筑。
    〔5〕走:趋向。咸阳:秦朝的国都。
    〔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肃,流经陕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陕西省。
    〔7〕廊腰:走廊中间的转折处。缦,无花纹的丝绸。
    〔8〕盘盘:盘旋。焉,犹“然”。
    〔9〕囷囷(qūn):曲折。
    〔10〕矗:高耸。落:座、所,建筑物的单位量词。一说指院落、院子。
    〔11〕复道:宫中楼阁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称复道。因筑在山上,故称行空。
    〔12〕霁(jì寄):雨止云开。
    〔13〕妃:帝王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贫):宫中女官。媵(yìng映):后妃陪嫁的女子。嫱(qiáng强)宫中女官。
    〔14〕辇(niǎn碾):古代贵族乘坐的人力车。此用作动词,乘车。
    〔15〕脂水:洗胭脂的水。
    〔16〕椒、兰:两种芳香植物。
    〔19〕望幸:盼望皇帝到来。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为幸。
    〔20〕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246—前210),在兼并六国前自不能罗致诸侯子女,这里是夸张。
    〔21〕其人:其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
    〔22〕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贵重器物。铛( chēng称):铁锅,三足。
    〔23〕逦迤(lǐ yǐ里以):接连不断。这里是说到处都是。
    〔24〕锱铢(zī zhū资朱):古时的重量单位。《说文》:六铢为锱。此极言微小。
    〔25〕负栋:支撑栋梁的柱子。
    〔26〕南亩:泛指农田。
    〔27〕庾:粮仓。
    〔28〕帛缕:丝绸衣服上的纱线。
    〔29〕九土:九州,指全国。郭:外城。
    〔30〕管弦:指箫笙、琴瑟等乐器。呕哑:乐器发出的声音。
    〔31〕独夫:丧尽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
    〔32〕戍卒叫:指陈胜、吴广在谪戍渔阳途中,于大泽乡振臂一呼,率众起义。
    〔33〕函谷举:指刘邦攻破函谷关。举,攻破,拔取。 被动句。
    〔34〕楚人一炬:公元前二0六年,项羽入咸阳,杀秦将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楚人,指项羽。项羽是楚将项燕的后代,故称楚人。
    〔35〕递三世:传至第三代。
    〔36〕族灭:即灭族。古有灭三族、九族、十族的酷刑。此指秦朝彻底覆灭。 族:灭族,名词作动词。
    阿房宫,秦宫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统一中国,认为首都咸阳的宫殿太小,便大兴土木,于公元前二一二年,发徒卒七十余万人,在渭水南面营造阿房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建成,秦国灭亡。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犹言近旁。“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汉书·贾山传》颜师古注)。也有说因其形“四阿房广”(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樊川文集》卷十六[1])可见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敬宗李湛引为鉴戒: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
    这篇赋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即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面极力铺叙渲染宫殿歌舞之盛,宫女珍宝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颖。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一扫汉赋那种平板单调的弊病,成为古代赋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杜牧关于写赤壁的诗句

    1.关于描写赤壁的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拜风台

    —— 明·任乔年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怀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2.关于杜牧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

    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

    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

    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

    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

    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3.杜牧有首写赤壁的诗 问写作背景

    、《赤壁》

    1、关于本文的作者。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诗人。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2、关于本文的主题。

    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4.写赤壁的诗词5首

    1.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大江东去(金.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

    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

    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

    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

    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千古梦?

    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

    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4.赤壁歌送别(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5.赤壁词/念奴娇(宋.陆游)

    禁门锺晓,忆君来朝路,初翔鸾鹄。西府中台推独步,行对金莲宫烛。蹙绣华鞯,仙葩宝带,看即飞腾速。人生难料,一尊此地相属。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岁月惊心,功名看镜,短鬓无多绿。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

    6.水调歌头(宋.辛弃疾)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麟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娟娟。

    7.远游(宋.陆游 )

    壮年不作故山归,老去方知浪走非。

    挂日片帆吴赤壁,嘶风疋马蜀青衣。

    交游虽广知心少,香火徒勤愿力微。

    堪笑只今成底事,青灯无恙且相依。

    8.唐多令(唐.刘辰翁 )

    日落紫霞洲。兰舟稳放流。玉虹仙、如在黄楼。何必锦袍吹玉笛,听唉乃、数声秋。赤壁舞涛头。周郎还到不。倚西风、袅袅余愁。唤起横江飞道士,来伴我、月中游。

    9.酹江月/念奴娇(宋.林正大)

    泛舟赤壁,正风徐波静,举尊属客。渺渺予怀天一望,万顷凭虚独立。桂桨空明,洞箫声彻,怨慕还凄恻。星稀月淡,江山依旧陈迹。因念酾酒临江,赋诗横槊,好在今安适。谩寄蜉蝣天地尔,瞬目盈虚消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子欢无极。翻然一笑,不知东方既白。

    10.夕次旧吴(唐.骆宾王)

    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地古烟尘暗,年深馆宇稀。

    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郑风遥可托,关月眇难依。西北云逾滞,东南气转微。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唯有荒台露,薄暮湿征衣。

    5.杜牧在赤壁上写的什么诗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关于赠别其二的问题,通过《杜牧写的诗》、《杜牧关于写赤壁的诗句》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赠别其二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赠别其二(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