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2022高中数学必背: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大汇总

2022高中数学必背: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大汇总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2022高中数学必背: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大汇总和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2022高中数学必背: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大汇总
  •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
  •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2022
  • 一、2022高中数学必背: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大汇总

    向学霸进军特意整理出2022高中数学必背之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希望能够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帮助。

    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全梳理

    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的应用

    空间几何体

    点、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直线与方程

    圆与方程

    圆锥曲线与方程

    统计

    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角恒等变换

    解三角形

    平面向量

    数列

    不等式

    常用逻辑用语

    导数及其应用

    复数

    计数原理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本文由公众号《向学霸进军》整理编辑于网络

    一、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备考,定会考入理想院校。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一

      复合函数如何求导f[g(x)]中,设g(x)=u,则f[g(x)]=f(u),

      从而(公式):f'[g(x)]=f'(u)_'(x)

      呵呵,我们的老师写在黑板上时我一开始也看不懂,那就举个例子吧,耐心看哦!

      f[g(x)]=sin(2x),则设g(x)=2x,令g(x)=2x=u,则f(u)=sin(u)

      所以f'[g(x)]=[sin(u)]'_2x)'=2cos(u),再用2x代替u,得f'[g(x)]=2cos(2x).

      以此类推y'=[cos(3x)]'=-3sin(x)

      y'={sin(3-x)]'=-cos(x)

      一开始会做不好,老是要对照公式和例子,

      但只要多练练,并且熟记公式,最重要的是记住一两个例子,多练习就会了。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证法一:先证明个引理

      f(x)在点x0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在x0的某邻域U(x0)内,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的函数H(x),使f(x)-f(x0)=H(x)(x-x0)从而f'(x0)=H(x0)

      证明:设f(x)在x0可导,令 H(x)=[f(x)-f(x0)]/(x-x0),x∈U'(x0)(x0去心邻域);H(x)=f'(x0),x=x0

      因lim(x->x0)H(x)=lim(x->x0)[f(x)-f(x0)]/(x-x0)=f'(x0)=H(x0)

      所以H(x)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

      反之,设存在H(x),x∈U(x0),它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

      因存在极限lim(x->x0)H(x)=lim(x->x0)[f(x)-f(x0)]/(x-x0)=lim(x->x0)f'(x)=H(x0)

      所以f(x)在点x0可导,且f'(x0)=H(x0)

      引理证毕。

      设u=φ(x)在点u0可导,y=f(u)在点u0=φ(x0)可导,则复合函数F(x)=f(φ(x))在x0可导,且F'(x0)=f'(u0)φ'(x0)=f'(φ(x0))φ'(x0)

      证明:由f(u)在u0可导,由引理必要性,存在一个在点u0连续的函数H(u),使f'(u0)=H(u0),且f(u)-f(u0)=H(u)(u-u0)

      又由u=φ(x)在x0可导,同理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函数G(x),使φ'(x0)=G(x0),且φ(x)-φ(x0)=G(x)(x-x0)

      于是就有,f(φ(x))-f(φ(x0))=H(φ(x))(φ(x)-φ(x0))=H(φ(x))G(x)(x-x0)

      因为φ,G在x0连续,H在u0=φ(x0)连续,因此H(φ(x))G(x)在x0连续,再由引理的充分性可知F(x)在x0可导,且

      F'(x0)=f'(u0)φ'(x0)=f'(φ(x0))φ'(x0)

      证法二:y=f(u)在点u可导,u=g(x)在点x可导,则复合函数y=f(g(x))在点x0可导,且dy/dx=(dy/du)_du/dx)

      证明:因为y=f(u)在u可导,则lim(Δu->0)Δy/Δu=f'(u)或Δy/Δu=f'(u)+α(lim(Δu->0)α=0)

      当Δu≠0,用Δu乘等式两边得,Δy=f'(u)Δu+αΔu

      但当Δu=0时,Δy=f(u+Δu)-f(u)=0,故上等式还是成立。

      又因为Δx≠0,用Δx除以等式两边,且求Δx->0的极限,得

      dy/dx=lim(Δx->0)Δy/Δx=lim(Δx->0)[f'(u)Δu+αΔu]/Δx=f'(u)lim(Δx->0)Δu/Δx+lim(Δx->0)αΔu/Δx

      又g(x)在x处连续(因为它可导),故当Δx->0时,有Δu=g(x+Δx)-g(x)->0

      则lim(Δx->0)α=0

      最终有dy/dx=(dy/du)_du/dx)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二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三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 总结 ※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π/2_±α(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π-α)=sin(4·π/2-α),k=4为偶数,所以取sinα。

      当α是锐角时,2π-α∈(270°,360°),sin(2π-α)<0,符号为“-”。

      所以sin(2π-α)=-sinα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α视为锐角时,角k·360°+α(k∈Z),-α、180°±α,360°-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述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内切,四余弦

      #

      还有一种按照函数类型分象限定正负:

      函数类型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参看图片或参考资料链接)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四

      1、直线

      两点距离、定比分点 直线方程

      |AB|=| |

      |P1P2|=

      y-y1=k(x-x1)

      y=kx+b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夹角和距离

      或k1=k2,且b1≠b2

      l1与l2重合

      或k1=k2且b1=b2

      l1与l2相交

      或k1≠k2

      l2⊥l2

      或k1k2=-1 l1到l2的角

      l1与l2的夹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圆锥曲线

      圆 椭圆

      标准方程(x-a)2+(y-b)2=r2

      圆心为(a,b),半径为R

      一般方程x2+y2+Dx+Ey+F=0

      其中圆心为( ),

      半径r

      (1)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判断或用判别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两圆的位置关系用圆心距d与半径和与差判断 椭圆

      焦点F1(-c,0),F2(c,0)

      (b2=a2-c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焦半径|MF1|=a+ex0,|MF2|=a-ex0

      双曲线 抛物线

      双曲线

      焦点F1(-c,0),F2(c,0)

      (a,b>0,b2=c2-a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焦半径|MF1|=ex0+a,|MF2|=ex0-a抛物线y2=2px(p>0)

      焦点F

      准线方程

      坐标轴的平移

      这里(h,k)是新坐标系的原点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一数学必背公式及知识汇总

    2. 高中数学公式大汇总

    3.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4.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5.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6. 高中数学的阶乘公式大全

    7.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8. 高中数学必修三公式汇总

    9. 高中的全部数学公式

    10.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


    二、高中数学必背公式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2022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在高考上出错可就不好了.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2022,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一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二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三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四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一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逻辑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 方法 ;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

    1.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3.数列的极限;4.函数的极限;5.极限的四则运算;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

    1.导数的概念;2.导数的几何意义;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5.复合函数的导数;6.基本导数公式;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8.函数的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

    1.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4.复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

    〈〈〈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二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

    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三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四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3.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2022相关 文章 :

    ★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策略2022

    ★ 高三上册数学教学总结2022最新

    ★ 2022年期末考试反思总结十篇

    ★ 高三数学期末知识点

    ★ 2022年安徽高考时间最新

    ★ 2022湖北高考时间安排

    ★ 2022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2022

    ★ 2022年天津高考具体时间

    ★ 湖南高考时间2022具体时间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关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的问题,通过《高中数学必背公式》、《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2022》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高中数学这些公式,你还记得多少?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数学这些公式,你还记得多少?和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具体是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