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作文教学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实践探究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实践探究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 关于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
  • 一、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实践探究

    原创 邓刚 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2022-09-22 09:07

    【作者简介】

    周静,执教于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现担任教科室副主任。长沙市优秀语文教师,长沙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湖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质课展评活动一等奖,长沙市录像课一等奖,长沙市片断教学一等奖,并在省、市、名师工作室多次上示范课、研究课;文章在《基础教育参考》《学生.家长.社会》等杂志发表;参与编写《阅读与写作》系列丛书,《向课文学作文》系列丛书;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并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正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读与写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从教学目的来看,读写结合应该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以读促写”,即从“如何写作”的角度来理解阅读材料,积累对好文章的感受,梳理写作思路,学习语言,建构写作图式,最终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另一种是“以写促读”,是以作者的写作思路为线索,去还原当时的写作情景,以便更准确地领会文章的意图。笔者所谈的“读写结合式”写作教学主要指前者,“读”是手段,是方式,是中介,“写”的能力提高是目的。

    好的阅读文章从哪来,教材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哪怕只发掘其中一小部分,也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们学会在课文中“淘宝”,学习写作的方法,找到写作的趣味呢?下面我就谈谈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心得。

    一、巧挖教材有效训练点

    课文可以源源不断为我们供应写作素材、写作技法,指点我们创意构思、创新表达,但是语文教材并没有明确地为我们指出读写结合的研究点,也没有为我们系统地设计读写结合的选练点。这就需要我们深思而慎取,面对一篇便于读写结合的课文,教师从哪些角度切入,更有利于教学。

    1.向课文学布局谋篇,得行文规律

    作文就像打仗,有了兵力和装备,还要懂得战术,会布兵摆阵,这样才能打漂亮仗。所谓布局,就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作者的观点,按照写作的意图,合理地排列、组合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整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布局谋篇”。布局的过程,便是组织安排材料和确立文章内部构造的过程,动笔之先,需要匠心独运;写作之中,需要细心经营。

    要善于选择教材中特色鲜明,便于拓展整合的构思方法,引领学生借鉴课文的构思方法,提升自我思维能力,学会快速结构文章。如《烛之武退秦师》围绕“退”字来结构全篇,可提炼训练点“一字立骨法”;《雷雨》中的“巧合”使戏剧的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可提炼训练点“巧合构思法”;《琵琶行》采用双线结构,两线既能平行展开,最后在契合点汇合成成一线,相互映衬,可提炼训练点“双线契合法”;《荆轲刺秦王》在描述刺秦的过程中,屡次设置困难,使全文的情节在跌宕起伏中进行,可提炼训练点“一波三折法”……

    2.向课文学用字遣词,得如珠妙语

    作文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课文范本,教会学生从范文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特别是学写那些准确恰当、表现力强、让人耳目一新的句段,学生的写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要善于选择教材中个性鲜明,便于揭示操作规律,便于仿写的部分句子或片段,利用这些资源去引领学生借鉴课文表述方式,依据语言环境,恰切运用语言。如《荷塘月色》中大量比喻句的巧妙运用,才使得月下荷塘美景形显神现,可提炼训练点“比喻使形象”;《雨霖铃》用点染手法,既点明情感的内涵,又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可提炼训练点“点染传情”;《蜀道难》运用夸张,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为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可提炼训练点“夸张使形象”;《琵琶行》运用比喻、通感、侧面烘托等手法彰显音乐的魅力,可提炼训练点“用多种手法描写音乐”……

    3.向课文学积理炼识,得理性思维

    清人魏禧说:“为文之首,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理而炼识。”所谓积理,就是积累关于社会人生的认识;所谓炼识,就是锤炼自己的思想,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深刻化、清晰化。二者并举,可以造就高远卓越的识见。高中作文训练中必须重视理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增强学生作文中思想的力量。

    要善于提炼或开掘教材中那些独到、深刻、富于教育意义的见解,提升学生识见,并借机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由此即彼,由表及里,使其文章准确、深刻、丰富、辩证些。如《师说》是韩愈为赞扬学生李蟠“不拘于时”的精神,而赠给他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和规则,但也有可能成为时代的桎梏,如何才能不被“流俗”轻易裹挟,拥有独立的思考与理智的判断?可提炼训练点“不拘于时”;《小狗包弟》可提炼训练点“自省”;《廉颇蔺相如列传》可提炼训练点“合作”;《定风波》可提炼训练点“豁达”……

    二、巧架“读—写”的桥梁

    从读到写,是有一个过程的。读,是吸收知识;写,是运用知识。从前者到后者,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不是突变,而是渐变。教师应擅长运用各种方法,架起从读到写的桥梁,其实就是架起理解与内化的桥梁,让学生的阅读顺利地生成文本。

    桥梁一:情感激活

    很多课文本身就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尤其当这种情感具有普适性,学生很容易与这种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文思如泉涌。如基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文教学片段:

    师:大堰河无疑是一位弱者,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是应该被关注和被关怀的对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悄然生活在我们身边,或卑微或坚强,当你走近他们,你也许会为他们悲惨的生活而震惊,也许会为他们惨淡的前景而忧虑,又或许为他们善良丰富的内心感动,为他们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折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那么几个让你难以忘怀的“弱者”呢?

    生1:小时候,院子里有一个傻子,大家都不和他玩,嫌弃他;甚至欺负他,骂他。后面长大了才知道,他的命很惨,妈妈出了车祸,小时候发高烧就把脑子烧坏了,其实他没什么坏心的,现在想想挺后悔的。

    生2:我想起了初中学过的一篇文章《老王》,还想了新闻报道过的那位资助贫困学子的拾荒老人,他们都是弱者,但在同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还有着金子般的心,我敬佩这样的弱者。

    ……

    师:滚滚红尘中,是否有个孱弱的身影,曾让你长久地凝眸?你是否默默地关注过风雨里在街边匍匐乞讨的人群?是否有些人的悲惨命运让你恒久地难以释怀?你是否曾经向求助的人果敢地伸出援助的双手?你又是否曾为了某些人不公平的命运而愤怒地呐喊?请写一篇关怀弱者的饱含真挚感情的作文。

    学生惯于写假话、写套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感未投入,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情感因素。

    桥梁二:方法指引

    写作肯定是需要训练的。我们有时在心中感慨万端,落笔一写,却是干瘪乏味,与心中的感受相差甚远,因此懊恼不已。朱光潜在《谈文学》中说过:“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纯正的趣味。”这个对作品的“玩索”,肯定包括写法技巧上的揣摩,玩索后再“多练习写作”。作为教师,在为学生架设桥梁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方法指引,而且一定要是操作性强,简单可行的方法。

    如作文教学《巧用反问使议论生出锐气》片段:

    师:下面这些文段在使用反问时?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有的标题就使用了反问,如《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有的置于段首或篇首,如《敬畏自然》;有的置于段末或篇末,如《动物游戏之谜》

    师:很好,刚才这位同学是从反问在文中所处的位置点明了使用反问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有的课文文段反问只有一句,像《烛之武退秦师》;有的文段连续反问,气势强烈,如《祭十二郎文》《敬畏自然》。

    如果只说在作文中使用反问能加强语势,估计学生还是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但是当教师把方法细化为使用反问的位置(标题,段首或篇首,段末或篇末),反问方法(单一反问法,连续反问法),学生自然就能模仿写法,举一反三,快速提升作文水平。

    桥梁三:多媒体辅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和写作方式都在发生着变革。目前,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已成为普遍的事实,自然也可以给读写结合课型带来新的内容和新的做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读写更好地结合呢?以《向<琵琶行>学习如何描写音乐》为例:

    利用信息技术的存储型和呈现性,为大量的“读”提供了可能。

    所谓存储性,指的是大量资源提供和积累;呈现性指的是多媒体表现。学生手上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以课文《琵琶行》为触发点,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三个文章片段,微课展示了三个文章片段。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既有句子,也有语段。如果不是信息技术的介入,恐怕一堂课难有这么大的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性,为情感激活创设了情境。

    所谓模拟性,指的是情景再现,增强体验。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可以弥补学生平时生活的局限,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一旦情感被激活,学生的“写”也就自然水到渠成,手到擒来了。首先用音频《琵琶语》带入音乐与文字结合地美的氛围,用视频韩红的《天亮了》激活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深深触动下,自然有文字诉诸于笔端。

    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为“写”之后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增强了实效性。

    所谓交互性,指的是人机互动和空间跨越。一堂作文课,如果没有作品的交流与展示,无疑效果会大打折扣。信息技术下的课内交流与课外延伸更便利,也更具实效性。可以当堂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片段,当堂讨论;也可以课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qq群,大家集体点评;甚至可以设计网页,发起主题式作品交流。

    三、巧设练笔点.巧用练笔方式

    “读写结合式”的作文课是“为写而读”,终极目的是“写”。“读”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的,然后分析概括出“怎样写”的表达特点;“写”主要是让学生仿照“怎样写”的表达特点,进行“写”的表达练习。在学生的习作实践中,知道“写什么”并不意味着懂得“怎样写”,“写什么”最终还要由“怎样写”来落实。

    1.练笔点的设置要注意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指的是必须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然后依据训练点制定读写迁移的练笔内容,力图让学生一课一得。这里的练笔点指的是从课文挖掘出的训练点,也就是学生的读写结合点。能否相得益彰,全在这个点上。

    如依据《雨霖铃》,挖掘出训练点“点染传情”,从而设置练笔点“自拟题目,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文章要运用点染手法(先点后染或先染后点),以传情达意”。这个练笔点确定必须使用点染手法,明确了点染的位置,而且只要求片段练习,目标明确,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下面选取学生片段:

    我爱它的那种“黑”,这种“黑”是特有的,使用再美的语言都无法将它描述的淋漓尽致的。或许它是位美丽的少女,那种“黑”也许是她不愿摘下来的面纱而已;那种“黑”也许是她穿着的那深黑色的晚礼服;那种“黑”也许是她乌黑发亮及腰的柔发。它“黑”的美丽;“黑”得让人置身于其中;“黑”得别有特色。

    我爱它将临时那一朵连着一朵的美丽的彩色的祥云;我爱它如“斑点”般的无数颗闪亮的星星,其中还夹杂着让人充满希望的流星;我爱它有着那银色般的明月;我爱它为我们带来的那个只有大自然原始声音的静静的世界;我更爱它那宽阔的黑黑的天空•••••••

    我爱它静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它有一种默默无闻的精神,将那音乐般的蛙鸣、琴声般的知了声、白玉磐般的月光、棉被般柔软的雪花带给了我们,它将自己拥有的都倾其所有,换来的却是人们“夜晚太长”的数落,可是它毫不在意这些,还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无怨无悔。《悄悄爱上夜》

    2.练笔方式的设置要注意多样性

    一堂作文课,如果没有当堂练习,课堂的实效性会大大降低;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练笔往往需要一个内化思考的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内短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一篇像样的练笔有时不太现实,甚至会导致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敷衍了事,所以教师可以设置多样的练笔方式。

    有些训练点可以采用课堂微写作的形式,“微练笔”立足“微”字,它较“小练笔”而言,切入点更小,小到“微乎其微”;篇幅更短,三言两语即可;覆盖面更广,可谓无“微”不至;言语特点更鲜明,追求“积微成著”。比如基于《六国论》的作文教学,就要求学生仿照着写一个议论文开头,要求运用“有反对者意识,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有一分为二因果推论”的“开门见山法”,不超过100个字。

    有些训练点可以采用课后作文的形式,精益求精地练。如基于《烛之武退秦师》的“一字立骨法”训练点,可以设置练笔点“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这样的练笔点课堂内完成难度太大,只能课后完成,老师还需精心点评。

    有些训练点可以反复地练,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特别的训练点。如基于《鸿门宴》的“摇摆延宕法”结构训练点,学生练了一篇记叙文后,再勾连《清兵卫与葫芦》时,又可以将这种方法加以训练,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创造一篇小小说。

    读写结合犹如水乳交融,相信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潜心研究,巧妙地利用教材,并善于捕捉机会,把握好读写结合的时机,讲究策略,设计好并指导好练笔,让学生“我手写我心”,那么我们的作文课堂就能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邓志刚语文工作室《阅读与写作》系列丛书

    邓志刚语文工作室《向课文学作文》系列丛书

    (本文发表于《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第10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多多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美丽的家乡》等为题,选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及优美的词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会仿写 掌握技能 学会仿写,掌握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多多练笔 获得提升 多读多练,获得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比如每周一篇的作文,可以改为两篇。这第二篇作文学生自由来命题,写对一件事的感受、看法均可,均要求当堂完成。同时要求每天一篇日记;每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片段小练笔等等。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仿写结合,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关于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刘勰《文心雕龙》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提出:积累知识,存贮材料的珍宝;分析事理,丰富思考的能力;研究生活经历,洞察客观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情态,培养语言运用的技巧。学生阅读精美的文章,阅读者古今中外不朽的名篇巨著,阅读的课外美文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都是学储宝、“驯致以绎辞”的体现。教材的存在就是提供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凭借”功能和“例子”功能,指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的四个支点:生活、思想、语言、技巧涵盖的面实在大而深,让人无从下手。阅读讲解归阅读讲解,作文归作文。作文训练时在作题库中顺手拈来,随便找个题目训练。阅读教学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教学生品味理解文中句子,却没有让学生来模仿写超越,也让学生写出这样甚至更好的句子;在阅读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讲解布局谋篇的妙处,却不教学生在习作中如何筹划,不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跟着课文学作文”可以把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谋篇布局的基本章法,传情达意等基本技等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教材为依托,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苏教版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2、从省略号处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莫高窟》中描写壁画中飞天的样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个排比句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其他飞天的样子,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如此精美的壁画还会有些什么样子呢?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大胆想象写出了他们心中的壁画的样子,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黄山奇松》第二自然段。这段共八句话,先总写最好的观松处是玉屏楼,楼前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然后具体介绍这三种松树。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种身边的植物。抓住植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进行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外出的不多,但对校园很熟悉: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4、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嫦娥奔月》一课让学生根据嫦娥经常接济老百姓,深得百姓的喜爱,想象嫦娥奔月之后又是怎样帮助老百姓的。以《好心的嫦娥》为题展开想象。又如,《林冲棒打洪教头》结尾: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想象一下当时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都会说些什么。5、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学习了《艾滋病小斗士》课终老师总结谈话:12岁的恩科西面对巨大的不幸,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是名真正的"艾滋病小斗士"。你们和恩科西同龄,我们也会面临挫折与失败,天灾与人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青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谈礼貌》是供孩子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再阅读有限的课外读物时,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作好摘录或写体会、读后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三、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

    一、阅读教学为写作服务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联系写作,为写作教学做好铺垫。从本质上来看,读写不分家,学生学习写作本来就要做大量的阅读,进行必要的知识积累,以及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在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也该如此,不忘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写作的知识,时刻不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平时在上课的时候,在课文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并写一些批注。在课后,学生可以经常拿出来读一读,培养一下语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文中有很多出色的语句,反复阅读可以给学生很多启发。比如《半截蜡烛》、《一面》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文章中出彩的描写比比皆是,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学生要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知识。在学生自己阅读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做一些读书笔记,将遇到的对写作有帮助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是一些好词好句,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一段文字的感想。带着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去进行阅读,认真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语言,进行描写的。阅读优质书籍,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学生完全可以将每一次阅读都作为写作的积累。书籍中有写作需要的素材、技巧、思想等写作必需的各个部分,所以不要轻易浪费阅读的机会。在阅读中发掘写作的助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修课,高年级是学生迈出这一步的时候了。否则学生的阅读只能作为一种消遣,缺乏意义。
    二、写作的时候反思阅读
    学生在自己进行写作的时候,要学会反思阅读。写作的时候,就是学生将阅读的收获付诸实践的时候,同样可以产生很多感悟。反思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学了一些知识后需要检验,然后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改正。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学会反思。写作的时候,学生经常会遇到难以下笔的情况,这时候就要想一想在自己读过的作品中,有没有相似的题材,别人又是怎么写的。写作的起步是模仿,学生先要通过模仿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在自己实践的时候遇到问题,都可以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反思。比如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总是卡顿,思维不连贯,或者文章的表述非常散乱,读起来很乏味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下一次进行阅读的时候多加注意,学习一些专业作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于阅读的反思不一定要在写作的时候进行,只是在写作的时候会集中出现很多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闲暇之余,学生完全可以对阅读和写作做一些思考,不要总是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再寻找解决的办法。写作和阅读是语文的两个模块,但是平时做阅读练习的时候都会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出来。写作时想一想平时的练习,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灵感,让写作更加流畅。
    三、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不仅是在课堂上,在学生自习的时候也该如此。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延续到课堂之外,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课后写作的次数可能很少,但阅读还是常有的事。读书时要备一本笔记本,拿一支笔在手里,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在课堂上不断地强化这种习惯,讲课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做好课堂笔记。主要是一些关于课文分析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记录。比如《狼与鹿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将文章的段落大意展示出来。要理解课文首先要进行分段,并归纳大意。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整逐层深化主旨。这样下去,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对文章进行分段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理解文章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受益。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些方法就能自然地被运用于阅读,为写作做好积累。
    写作非常依赖学生平时的积累,学生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成熟的思想、独到的见解。而这些都可以在书籍中获得,多读书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快速提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的一种暗示,让学生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正是利用两者之间的这种联系,让教学的效果大幅提升。
    结语: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节省不少教学的时间,还能相互促进。阅读为写作提供基础,写作让阅读具有明确的方向,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通过《关于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高中作文教学(2)

    相关阅读

    • 如何走出高三作文教学的困境

    • 158文章网作文欣赏
    • 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来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源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逐年攀升,对于作文的质量,相应的对于学生百
    • 如何将高中整体写作教学目标进行

    • 158文章网作文写作
    • 1全面规划,有“”有“”,形成整体序点达能力,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向家长讲述老师当天讲过的在开学之初,教师就应把整个学期、整个学年乃至故事,然后家长用笔记下来并交给教师。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