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高中数学复习冲刺:三年必记公式大全(含解析)有它高考就够了

高中数学复习冲刺:三年必记公式大全(含解析)有它高考就够了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数学复习冲刺:三年必记公式大全(含解析)有它高考就够了和求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中数学复习冲刺:三年必记公式大全(含解析)有它高考就够了
  • 求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一定要全面!函数和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向量、数列等
  • 求高中数学全部数学公式
  • 一、高中数学复习冲刺:三年必记公式大全(含解析)有它高考就够了

    大家好,我是小宋老师。今天来说一下高中数学。

    数学,不仅是高中的三大主科之一,更是很多同学最头疼的一门课程。感觉平时听老师讲课很明白,很清晰,但是一考试就手忙脚乱。有的时候不仅拿不到高分,甚至有的同学答题时间都不够。

    其实数学的每一章、每一个公式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尤其是公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如果同学们能把公式记住,那么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利用公式之间的转化,就能省不少的时间,能拿更多的分数。

    所以今天小宋老师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数学必记公式大全,整个高中三年的公式都在这里,同学们吃透能更灵活的答题,赶紧看起来吧。家长也可以转发给孩子,或者给孩子打印一份。

    接下来进入正题。

    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安徒生

    想要资料的同学或者家长,点击小宋老师头像--发送神秘咒语【数学公式】给小宋,小宋把资料无偿分享给你,方便同学们打印学习。

    小宋老师专注有温度,有态度的高中学习资料分享~

    一、求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2.德摩根公式
    .
    3.包含关系

    4.容斥原理

    .
    5.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零点式 .
    7.解连不等式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8.方程 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内,等价于 ,或 且 ,或 且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 在闭区间 上的最值只能在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 ,则 ;
    , , .
    (2)当a<0时,若 ,则 ,若 ,则 ,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 ,则方程 在区间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 ,则
    (1)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2)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或 或 ;
    (3)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 (形如 , , 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 (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2)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 (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或 .
    12.真值表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 个
    至多有( )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 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 ,
    成立 存在某 ,
    不成立




    对任何 ,
    不成立 存在某 ,
    成立




    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15.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
    (1)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则 为增函数;如果 ,则 为减函数.
    17.如果函数 和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和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 是增函数.
    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19.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
    20.对于函数 ( ), 恒成立,则函数 的对称轴是函数 ;两个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21.若 ,则函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若 ,则函数 为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
    22.多项式函数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 是奇函数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 是偶函数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
    (2)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3)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25.若将函数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若将曲线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曲线 的图象.
    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
    27.若函数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 ,并不是 ,而函数 是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 .
    (2)指数函数 , .
    (3)对数函数 , .
    (4)幂函数 , .
    (5)余弦函数 ,正弦函数 , ,
    .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 ,则 的周期T=a;
    (2) ,
    或 ,
    或 ,
    或 ,则 的周期T=2a;
    (3) ,则 的周期T=3a;
    (4) 且 ,则 的周期T=4a;
    (5)
    ,则 的周期T=5a;
    (6) ,则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
    (1) ( ,且 ).
    (2) ( ,且 ).
    31.根式的性质
    (1) .
    (2)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 .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2) .
    (3) .
    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34.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 ( ,且 , ,且 , ,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
    (1) ;
    (2) ;
    (3) .
    36.设函数 ,记 .若 的定义域为 ,则 ,且 ;若 的值域为 ,则 ,且 .对于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
    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 , , , ,则函数
    (1)当 时,在 和 上 为增函数.
    , (2)当 时,在 和 上 为减函数.
    推论:设 , , ,且 ,则
    (1) .
    (2)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则对于时间 的总产值 ,有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 的前n项的和为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
    42.等比差数列 : 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元(贷款 元,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 ,则 .
    (2) 若 ,则 .
    (3) .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 .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
    48.二倍角公式
    .
    .
    .
    49. 三倍角公式
    .
    . .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51.正弦定理
    .
    52.余弦定理
    ;
    ;
    .
    53.面积定理
    (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3) .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
    .
    特别地,有
    .
    .
    .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
    .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b= b•a (交换律);
    (2)( a)•b= (a•b)= a•b= a•( b);
    (3)(a+b)•c= a •c +b•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
    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 ,b= ,且b 0,则a b(b 0) .
    5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61. 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b= ,则a+b= .
    (2)设a= ,b= ,则a-b= .
    (3)设A ,B ,则 .
    (4)设a= ,则 a= .
    (5)设a= ,b= ,则a•b=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 ,b= ).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 ,且b 0,则
    A||b b=λa .
    a b(a 0) a•b=0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 , , 是线段 的分点, 是实数,且 ,则

    ( ).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
    68.点的平移公式
    .
    注: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 上的对应点为 ,且 的坐标为 .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1)点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点 .
    (2) 函数 的图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则 的函数解析式为 .
    (3) 图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若 的解析式 ,则 的函数解析式为 .
    (4)曲线 :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则 的方程为 .
    (5) 向量m=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 为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所对边长分别为 ,则
    (1) 为 的外心 .
    (2) 为 的重心 .
    (3) 为 的垂心 .
    (4) 为 的内心 .
    (5) 为 的 的旁心 .
    71.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柯西不等式

    (5) .
    72.极值定理
    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 是定值 ,则当 时和 有最小值 ;
    (2)若和 是定值 ,则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推广 已知 ,则有
    (1)若积 是定值,则当 最大时, 最大;
    当 最小时, 最小.
    (2)若和 是定值,则当 最大时, 最小;
    当 最小时, 最大.
    73.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 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
    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或 .
    75.无理不等式
    (1) .
    (2) .
    (3) .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 时,
    ;
    .
    (2)当 时,
    ;

    77.斜率公式
    ( 、 ).
    7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b为直线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 ( )).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① ;
    ② .
    (2)若 , ,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 ;
    ② ;
    80.夹角公式
    (1) .
    ( , , )
    (2) .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81. 到 的角公式
    (1) .
    ( , , )
    (2) .
    ( , , ).
    直线 时,直线l1到l2的角是 .
    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 的直线系方程为 (除直线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 的直线系方程为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 ,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除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 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 ),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λ是参变量.
    83.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
    84.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 ,则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上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右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85.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 ( ),则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 ).
    87. 圆系方程
    (1)过点 , 的圆系方程是

    ,其中 是直线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
    (2)过直线 : 与圆 :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数.
    (3) 过圆 : 与圆 :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数.
    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 ,则
    点 在圆外; 点 在圆上; 点 在圆内.
    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
    其中 .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
    ;
    ;
    .
    91.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
    ①若已知切点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
    当 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
    ①过圆上的 点的切线方程为 ;
    ②斜率为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
    92.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93.椭圆 焦半径公式
    , .
    94.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 在椭圆 的内部 .
    (2)点 在椭圆 的外部 .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椭圆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椭圆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96.双曲线 的焦半径公式
    , .
    97.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 在双曲线 的内部 .
    (2)点 在双曲线 的外部 .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 .
    (2)若渐近线方程为 双曲线可设为 .
    (3)若双曲线与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双曲线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双曲线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100. 抛物线 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 焦半径 .
    过焦点弦长 .
    101.抛物线 上的动点可设为P 或 P ,其中 .
    102.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
    103.抛物线的内外部
    (1)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2)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3)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4) 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抛物线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抛物线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抛物线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
    (1)过曲线 ,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
    ( 为参数).
    (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 ,其中 .当 时,表示椭圆; 当 时,表示双曲线.
    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
    (1)曲线 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 .
    (2)曲线 关于直线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
    .
    108.“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即得方程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
    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
    117.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 存在实数λ使a=λb.
    三点共线 .
    、 共线且 不共线 且 不共线.
    118.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共面的 存在实数对 ,使 .
    推论 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 存在有序实数对 ,使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 ,使 .
    119.对空间任一点 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 ( ),则当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 ,总有P、A、B、C四点共面;当 时,若 平面ABC,则P、A、B、C四点共面;若 平面ABC,则P、A、B、C四点不共面.
    四点共面 与 、 共面
    (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
    推论 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 .
    121.射影公式
    已知向量 =a和轴 ,e是 上与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点在 上的射影 ,作B点在 上的射影 ,则
    〈a,e〉=a•e
    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 ,b= 则
    (1)a+b= ;
    (2)a-b= ;
    (3)λa= (λ∈R);
    (4)a•b= ;
    123.设A ,B ,则
    = .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
    设 , ,则

    .
    125.夹角公式
    设a= ,b= ,则
    cos〈a,b〉= .
    推论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
    四面体 中, 与 所成的角为 ,则
    .
    127.异面直线所成角

    =
    (其中 ( )为异面直线 所成角,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 的方向向量)
    128.直线 与平面所成角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129.若 所在平面若 与过若 的平面 成的角 ,另两边 , 与平面 成的角分别是 、 , 为 的两个内角,则
    .
    特别地,当 时,有
    .
    130.若 所在平面若 与过若 的平面 成的角 ,另两边 , 与平面 成的角分别是 、 , 为 的两个内角,则
    .
    特别地,当 时,有
    .
    131.二面角 的平面角
    或 ( , 为平面 , 的法向量).
    132.三余弦定理
    设AC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 ,AB与AC所成的角为 ,AO与AC所成的角为 .则 .
    133. 三射线定理
    若夹在平面角为 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 , ,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B ,则
    = .
    135.点 到直线 距离
    (点 在直线 上,直线 的方向向量a= ,向量b= ).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 , 分别是 上任一点, 为 间的距离).
    137.点 到平面 的距离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是经过面 的一条斜线, ).
    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
    .
    ( ).
    (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 的长度为h.在直线a、b上分别取两点E、F, , , ).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

    140. 长度为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 ,夹角分别为 ,则有
    .
    (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141. 面积射影定理
    .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 、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 ).
    142. 斜棱柱的直截面
    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 和 ,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 和 ,则
    ① .
    ② .
    143.作截面的依据
    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
    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
    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
    (1)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 的多边形,则面数F与棱数E的关系: ;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 ,则顶点数V与棱数E的关系: .
    146.球的半径是R,则
    其体积 ,
    其表面积 .
    147.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
    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 ,外接球的半径为 .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
    ( 是柱体的底面积、 是柱体的高).
    ( 是锥体的底面积、 是锥体的高).
    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
    151.排列数公式
    = = .( , ∈N*,且 ).
    注:规定 .
    152.排列恒等式
    (1) ;
    (2) ;
    (3) ;
    (4) ;
    (5) .
    (6) .
    153.组合数公式
    = = = ( ∈N*, ,且 ).
    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 = ;
    (2) + = .
    注:规定 .
    155.组合恒等式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
    .
    157.单条件排列
    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 个元素中取 个元素的排列.
    (1)“在位”与“不在位”
    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 (补集思想) (着眼位置) (着眼元素)种.
    (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
    ①定位紧贴: 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 种.
    ②浮动紧贴: 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个元排在一起的排法有 种.注:此类问题常用捆绑法;
    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h个( ),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作全排列,k个的一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 种.
    (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
    个大球 个小球排成一列,小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
    当 时,无解;当 时,有 种排法.
    (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个和n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 .
    158.分配问题
    (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 个物件等分给 个人,各得 件,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
    (2)(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 个物体等分为无记号或无顺序的 堆,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
    (3)(非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个物体分给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 , ,…, 件,且 , ,…, 这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
    (4)(非完全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个物体分给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 , ,…, 件,且 , ,…, 这 个数中分别有a、b、c、…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 .
    (5)(非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 , ,…, 件无记号的 堆,且 , ,…, 这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 .
    (6)(非完全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 , ,…, 件无记号的 堆,且 , ,…, 这 个数中分别有a、b、c、…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 .
    (7)(限定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 )个物体分给甲、乙、丙,……等 个人,物体必须被分完,如果指定甲得 件,乙得 件,丙得 件,…时,则无论 , ,…, 等 个数是否全相异或不全相异其分配方法数恒有
    .
    159.“错位问题”及其推广
    贝努利装错笺问题:信 封信与 个信封全部错位的组合数为
    .
    推广: 个元素与 个位置,其中至少有 个元素错位的不同组合总数为

    .
    160.不定方程 的解的个数
    (1)方程 ( )的正整数解有 个.
    (2) 方程 ( )的非负整数解有 个.
    (3) 方程 ( )满足条件 ( , )的非负整数解有 个.
    (4) 方程 ( )满足条件 ( , )的正整数解有 个.
    161.二项式定理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
    16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
    163.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B)=P(A)+P(B).
    164.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1+A2+…+An)=P(A1)+P(A2)+…+P(An).
    165.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
    P(A•B)= P(A)•P(B).
    166.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1• A2•…• An)=P(A1)• P(A2)•…• P(An).
    167.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二、高中数学公式总结一定要全面!函数和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向量、数列等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定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作者:尘世的Angel 2008-11-22 22:48 回复此发言

    --------------------------------------------------------------------------------

    2 高中数学公式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作者:尘世的Angel 2008-11-22 22:48 回复此发言

    --------------------------------------------------------------------------------

    3 高中数学公式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 ?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三、求高中数学全部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关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的问题,通过《高中数学公式总结一定要全面!函数和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向量、数列等》、《求高中数学全部数学公式》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高中数学这些公式,你还记得多少?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数学这些公式,你还记得多少?和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具体是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