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武昌起义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武昌起义老照片:清军炮轰村庄,纵火焚烧民宅商铺和求武昌起义中阳夏保卫战的详细资料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武昌起义老照片:清军炮轰村庄,纵火焚烧民宅商铺
1911年10月10日晚上,酝酿已久的武昌起义爆发。就让我们跟随目击者拍摄的老照片,共同感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现场细节,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武昌起义原定于10月11日发动,但9日下午革命党人在制造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湖广总督瑞澂察觉异常,下令武汉全城戒严,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尤为糟糕的是,一份革命党人名册落入官府之手。很快,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等数十位革命党人被捕。
彭、刘、杨三人于10日凌晨英勇就义,而瑞澂仍饬令军警搜捕革命党人。为了避免更多人被捕,新军第8镇工程第8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工程第8营的枪声惊动了周围的驻军,并给以热烈响应。11日清晨,革命军光复武昌。11日晚,汉阳、汉口的革命军相继发动起义。12日,汉阳、汉口先后光复。
起义初期,革命军如摧枯拉朽一般,节节胜利,而清军士气低落,不堪一击,每次接仗都是先逃为“敬”。
革命党人组建了湖北军政府,然而,要保住胜利果实是不容易的,清军开始调兵遣将组织反击,从水陆两方面对武汉形成夹击之势。10月18日以后,革命军在汉口刘家庙与清军展开拉锯战,但终因清军后援不断赶至,寡不敌众,不得不在11月2日放弃汉口,退守汉阳。
双方激战过程中,清军第1军统制冯国璋为了加快进攻的步伐,竟然下令焚烧民宅商铺,熊熊大火燃烧数日,使繁华的汉口城区变成一片废墟。
在汉口战事进行过程中,袁世凯正式出山,调整部署,并亲自到湖北孝感督阵。当时集结汉口的清军有1万多人,且装备机枪、大炮等精良武器。而革命军只有6000多人,武器装备也不尽如人意,在战场上面临较大压力。另外还有两点让革命军处于劣势:第一,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缺乏威信,不能指挥革命全局;第二,革命军临时招募了新兵,训练不足,没能增强战斗力。
11月16日,革命军组织力量反攻汉口,以失败告终。11月21日清军又大举进攻汉阳,革命军顽强抵抗,付出重大牺牲,仍然未能站稳脚跟。27日,汉阳失守。
武汉三镇,革命军失其二,仅剩武昌尚在控制之中。冯国璋率军夺取汉阳后,本欲乘胜进攻武昌,但是袁世凯给他打长途电话阻止了这一行动。老袁安排了和议,要玩两面手法。一方面使武昌处于清军威胁之下,迫使革命党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另一方面不想一举扑灭革命势力,借以施压清廷,以收进一步揽权之效。
武汉的战局虽然对革命军不利,但革命军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各省纷纷响应,汇聚成了辛亥革命的强大声势。两个月时间内,全国18个省中有14个先后宣告独立,建立革命政权,最终埋葬了清王朝。
思考题: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清军内部发生?
一、求武昌起义中阳夏保卫战的详细资料
1911年10月18日到11月27日,历时41天的“阳夏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牺牲成千上万人,为抗击清军、捍卫共和作出了很大贡献。阳夏保卫战系由汉阳战役和汉口战役组成,其中,汉阳古琴台和昭忠祠先后是革命军的司令部,归元寺是革命军的总粮台,汉阳三眼桥、米粮山、锅底山、仙女山、十里铺等地展开过激烈的争夺战。阳夏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然而他却将清军主力死死地拖在湖北,长达四十日之久,为其他各省的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黎元洪指挥炮兵作战
阳夏保卫战,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系列战事之一,而且是其中进行时间最长、牵涉地区最多,动员民众力量最大的一场战事。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推翻清廷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史称辛亥起义,随即在武昌阅马场红楼(湖北省谘议局大楼)建立湖北革命军政府,督请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向全国发布电报文告,一天之内,中国大地风雷震动,全国十四省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清王室统治,建立革命政权,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起义最初,战事发生在武昌城: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发难(武昌紫阳湖畔,现湖北省总工会院内)、攻克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梅亭山,起义门外200米),攻占武昌城中和门(今起义门,首义南路顶端)、攻占湖广总督府(10月10日当晚被毁,故址在武昌都司湖畔今武汉音乐学院校内)、占领蛇山奥略楼(已毁,故址在蛇山黄鹄矶今武汉长江一桥桥头堡桥基处),武昌全城光复。 随后几天黄兴检阅民军
,战火烧过长江,迅速蔓延至汉口然后是汉阳,革命军和清政府武装在这两大城镇市区及市郊的多处地点展开长达四十一天的战斗。“阳”:汉阳;“夏”:汉口古称夏口。“阳夏之战”因此得名。 湖广总督府被革命军攻陷之前,湖广总督瑞澄带着家人和亲兵从墙洞爬出府邸,逃到停泊在长江江边的楚瑜号军舰,下令起锚转舵到对岸汉口,紧贴着长江北岸江堤的英国军舰尾巴上停泊,派人上岸到英租界宝顺路(今汉口天津路)英国驻汉口领事馆(今天津路10号楼),给英驻汉总领事葛福(Herbert Goffe)送信,请他向北京英国公使馆(今北京东长安街14号公安部大院内)告之事变的发生,请求英政府的支持,希望驻汉口长江边的英国海军舰队参战,炮轰武昌起义军,挽回清王朝统治在湖北武昌的败局。 葛福当即电告北京英国公使朱尔典(John Newell Jordan),朱尔典指示英国在华海军“给以他(瑞徵)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几天之炮队交战
内,长江上聚集十六艘外国军舰。但是,聚集归聚集,不允许英国军舰开火,除非自身受到来自对方的武力威胁——这就是英公使电文中“力所能及”的意思:我能做到仅是如此,其他的,我“力不能及”。 尽管西方各国当时非常不喜欢革命发生,但是为了从长计议,选择了暂时性的观望姿态,具体策略是:旧政权我会保护,新政权我暂不出手,等到事态明朗,我好站出来说话——一切都是为了本国利益,这是国际外敢死队开往汉口刘家庙
交基本法则,不能指责谁对谁错。 就这样,从10月10日武昌举义开始,到第二年的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止,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武昌起义政权和占据汉口的清军一直隔江对峙。 西方各国海军“按兵不动”(当时汉口江边停泊英舰8艘、美舰3艘、德舰5艘,俄舰1艘后2艘、日舰1艘),瑞澄只能寄望于清王室,请求清廷火速派兵南下,强调此次武昌举事与前数次例如长沙、广州革命党人的举事有质的区别,训练有素军备充足的湖北新军成为辛亥革命中坚力量,武装起义在三镇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梁柱摧折,大厦倾倒,时间延误,将不止是湖北武昌一省一市的事变了。 接到瑞澄发来的十万火急的求教电报,满清王室执政者心如火焚面如死灰,慌忙寻求应对之策。 一个庞大的帝国,即便是腐朽之极,也不等于它衰弱得不堪一击,枪杆子从来都掌握在统治者手里,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战地救护队
清王权靠什么支撑近三百年? 10月12日,清廷下达命令,陆军大臣廕昌率领北洋军两个军,从北向南乘火车沿京汉线风驰电掣而来,海军统制(总司令)萨镇冰率领“楚有号”“海容号”等15艘军舰,从上海出发,溯长江破浪而上直驱汉口。陆军和海军两路夹攻,清朝廷调遣了最强悍的兵力来对付湖北的革命党人,试图扼杀武昌起义于襁褓之中。 10月10日当晚,被革命军攻占之后,曾经在湖北省督府与革命军顽抗的湖北提督张彪,随总督瑞澄乘军舰逃往汉口。收到北京清王室的电文指示,10月13日,张彪带领部分清兵占据汉口刘家庙车站,准备和南下的北洋军会合,保住汉口,反攻武昌。 消息飞快传到武昌阅马场湖北省军政府(红楼,今辛亥革命纪念馆,当时湖北省谘议局),都督黎元洪下令革命军渡江到汉口,前往刘家庙阻击清军集结反攻。这是阳夏保卫战的开始,第一场战斗发生地点就在汉口刘家庙车站,刘家庙因此载入中国近代史史册。
刘家庙之战
刘作战情景
家庙车站,即今天的江岸车站,当年京汉铁路进入汉口城区的第一个车站,顺铁路线往东北走,经三道桥到黄陂滠口车站。 刘家庙本来是一个地名,今汉口黄埔路到丹水池一大片地区,据说清代这一带曾经有过一座庙,名刘家庙,后来庙毁,留下这个地名。1898年,京汉铁路铺到汉口,在刘家庙地片建站,名江岸火车站,但民间坚称刘家庙车站,1953年定名江岸车站,至今。 当年(1911年)汉口市区建有三个车站,从北向南数:刘家庙车站、大智门车站、玉带门车站。 阳夏之战为什么从刘家庙开始?因为这里是清政府南下援军乘火车到达武汉三镇的第一站。 湖北提督张彪,张之洞亲手培养的湖北新军主帅,清廷忠臣,一员悍将,作战风格凶狠强悍,湖北新军尽人皆知,湖广总督府保卫战吃了败仗,让他恼羞成怒,来到汉口刘家庙,三天之内(10月13日到10月15日),会合了从湖南和河南两省赶来的清军援军,包括炮兵、步兵、骑兵一共两千人,跃跃欲试,准备和革命军决战。 此时,海军总司令(革命军渡江汉口
统制)萨镇冰率领清水师舰队溯长江而上到汉口,立刻投入对刘家庙战事的支援。 革命军这边的力量是,渡江到汉口的湖北新军部分官兵,湖北军政府征蓦汉口市民参军。 10月17日,廕昌在河南信阳指挥清军入湖北作战。 10月17日,黎元洪正式担当起湖北军政府都督的职责,下达命令坚决阻挡南下清军的攻势,为保卫武昌起义胜利成果起到了他能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辛亥革命,黎元洪功不可没,没有他,没有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汤化龙,没有武昌起义的中坚人物吴兆麟、蒋翔武、刘公、孙武、熊秉坤、蔡济民、李翊东、詹大悲等人,也就不会有辛亥革命的成功。 民军占领刘家庙
因为英租界(今汉口江汉路至合作路一片)江面成为战争前沿,湖广总督瑞澄将楚瑜号移往下游德租界(今汉口一元路至六合路一片),停靠在德国军舰朝岸一侧。17日这天,德舰朝武昌增援汉口的革命军轮渡开火,这是辛亥革命史唯一一次外国海军公开介入的记录。 10月18日,革命军向刘家庙踞守清军先后发起两次进攻,战斗进行得非常艰苦,双方拼死相持,由于萨镇冰指挥的清军舰从江上炮轰支持,增添张彪等步兵军团的强大火力,革命军受创严重,一度沿铁路线退到大智门车站,退入汉口市区。 10月19日,天还未亮,革命军从刘氏花园(刘歆生别墅,毁于清末,遗址在今京汉大道与江汉路交会点即循礼门以北地片),从西商跑马场(遗址及残存老建筑在汉口解放公园、武汉话剧院及解放军通讯兵学校内),从大智门火车站,向东推进,再次向刘家庙发起攻击。前来参战的有京汉铁路江岸机务段的工人,铁路沿线棚户区的贫苦市民等。清军被击溃,躲进铁路沿线棚户区,革命军及当地市民火烧棚屋,清军慌乱溃逃。此时,长江江边,清军舰艇暂时停火,炮弹供给不上来,乘此间隙,革命军一鼓作气攻占刘家庙,清军退到三道桥,至滠口待命。 汉口市民欢欣鼓舞,放鞭敲锣击鼓,欢呼革命军打败清军。汉口市民踊跃参军,由旁观者变成战斗者,由市民变成革命者,具体原因今后专文讨论,这里以一句话来分析概括:腐朽的专制王朝不得人心,摧枯拉朽平民有责。 1910年10月,汉口市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支持的是商人,送茶送饭的是平民,直接参与战斗的以无业游民为多数——底层无产者是城邦暴动的骨干力量,只有他们才能“敢死”,有产有业的百姓敢吗? 湖广总督瑞澄从江面看到清军的溃退,感觉大势已去,下令楚瑜号军舰起驳驶往上海。 10月19夜,湖北军政府决定乘胜前进,向滠口发起攻击,任命黎元洪旧部属张景良为汉口前线总指挥。 北方清军援兵不断向湖北集结,人员、武器和装备,湖北革命军无法与之相比。 革命成功,不在于当时振臂一呼,而在于,面对旧体制全力反扑,新生政权能否坚持下去? 严酷的现实考验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被迫从旧政府变更到新政府的一班清廷官吏,三百年皇权思想深入人心,三百年满清奴才做得驯服,对他们来,举义造反,杀头的大罪,诛灭九族,怎能要求惶惶不可终日的他们和立志改换中国的革命党人同心同德? 时代局限,张景良临阵叛变,完全可以理解,失误应该由黎元洪等新政权领导人来承担,虽然于他们而言,也是无可奈何。武昌起义,举事仓促,湖北革命党人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如何应付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军事指挥人才缺乏,战事准备不足,文人造反天真幼稚,所以,才会由袁世凯出来收拾乱局。 刘家庙战斗进入第二阶段,10月20日,张景良过江来到汉口前沿阵地,不作任何战斗布署,四处看了一番,人就不见影子了。当天,湖北军政府听说汉口前线总指挥失踪,直接下达进攻命令。 10月21日清晨,革命军兵分几路进攻滠口,作战部队以湖北新军正规军队为主,此时汉口民军还未参入到阳夏战役中来,即使有,也是少数。 三道桥:刘家庙到滠口的必经之道,大片湖泊沼泽上建筑三道铁桥铺设京汉铁路铁轨,所以得名。 集结得越来越多的清兵武装在三道桥顽强阻击,压制革命军数次冲锋,大片湖泊泥沼,湖北军政府从江南派来的援军根本无法立足。进攻滠口失败,革命军伤亡很大,向后退却,在三道桥和刘家庙之间修筑工事,防止清军入城。 战事进入胶作状态,清兵大批南下,踞伏祁家湾和滠口(两地都属黄陂),另在孝感设司令部,等待信阳廕昌下达进攻汉口的命令。 湖北军政府领导黎元洪,原本武行出身,革命前湖北新军高级将领,凭直觉就能猜到前路凶险大战在即,派出步兵军官张廷辅、熊秉坤,炮兵军官蔡德懋,敢死队长方兴、马荣,率领部队过江支援,沿着汉口城市圈,沿汉口东北郊外的张公堤(东起堤角西至舵落口)加强巡防守卫。
大智门之战
袁世凯
就在刘家庙战斗的进退攻守的之间,交战阵营的双方各自发生一些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 北洋军统帅走马换将,因和清廷执政者意见不合赌气离开北京的袁世凯,取代陆军大臣廕昌,行使对北洋军的指挥权。 廕昌出身满族贵族之家,德国军事学校受训,后来任清廷驻德国公使,中西文化教育良好,属风流倜傥贵公子之流,不能真正统兵打仗,况且他也别想调遣得顺趟北洋军,因为本不是他的军队。北洋军第二军统领冯国璋,受袁世凯指示到汉口而按兵不动,使坐镇信阳的廕昌对湖北战局无力控制。 此时此刻,西方各国公使喧哗京城,软硬兼施,胁迫清廷允许退隐归乡的袁世凯复返政坛,寄希望于他出山收拾天下颠覆的危局。 一代枭雄袁世凯,出生官宦之家,文武兼修,年轻时弃文从武,从基层军官做起,依靠能力及关系升任驻朝鲜总理大臣,1895年归国受西式军事训练,1898年变法维新失败后放弃帝党依附后党,官运亨通直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和西方各国使臣关系密切,当时被西方国认为是“挽救中国政局之第一人”。 10月27日,袁世凯端起架子走马上任来到信阳,以钦差大臣身份换掉徒劳无功的廕昌,统领北洋军及湖北清军以及长江清兵水师,全盘掌控兵权。当即下令整编“旧部”北洋军,任命原第二军统领冯国璋为第一军总统官,段祺瑞为第二军总统官。廕昌并未返回北京,以普通军官身份参加清军部队南下湖北作战。 整编停当,袁世凯踌躇满志,调令北洋军水陆两路大军,气势汹汹扑向汉口。 10月26日,清军分水陆两路向刘家庙发起反攻,声势猛烈非同往常,是否与袁世凯即将出山有关?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就在袁世凯正式上任的前一天,阳夏保卫战进入危局。海军统制萨镇冰亲自把舵,引导四搜巡洋舰乘夜由阳逻驶入滠河(汉口东北郊长江支流),从谌家矶(今汉口江岸区东北角)帅伦造纸厂(属清财政部1912年停产)重炮轰击埋伏在三道桥一带的革命军。清军步兵则从滠口沿铁路强火力正面进攻,另一支清军从岱家山(今汉口中环线岱家山科技创业园一带)、姑嫂树(汉口东北片今汉口三环线东段)向刘家庙、三道桥侧面进攻,革命军伤亡惨重,情况万分危急。当时,缺乏有威望前线指挥,受创部队陷入混乱,但其中敢于献身的革命军人为多数,坚持战斗不下火线,但是也在考虑是否向刘家庙撤退?守住刘家庙,也是一个阵地堡垒。 没有料想的事发生了,失踪数日的张景良突然如鬼影一般出现在刘家庙,乘着前线吃紧此地空虚的当口,指示跟随叛军放火烧毁刘家庙车站内的军火弹药及装备。前方将士回头,远远看见后方大火黑烟冲天,以为刘家庙车站已经被清军占领,绝望之下退出三道桥前沿阵地,不敢沿铁路返回刘家庙,在汉口东城圈往北绕一个弯,从西商跑马场侧边进入汉口市内,以大智门车站为第二道防御堡垒。 大智门:汉口北城圈八大城堡之一,1906年京汉铁路修通,城堡拆毁改建火车站,即大智门火车站。 大智门车站曾经是京汉铁路线南段最大的一座车站,法国工程师设计,1906年4月4日,直隶总督袁世凯受慈禧派遣,专程从北京赶来,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一道,在这里举行了铁路通车剪彩仪式。目前是武汉市优秀文物保护建筑之一,具体地址在汉口车站路的起始端。阳夏之战曾经在大智车站内以及车站周边(主要是铁轨沿线)展开,所以,这里也是辛亥革命重要遗址之一。 没有人指挥的革命军溃退到大智门,安定之下渐渐才获得准确战报:刘家庙并没有被清军占领,兵行诡道,自己这方出了奸细,白白放弃汉口军民流血牺牲占住的营垒。 几天后,张景良被革命军就地处决,他与清军的勾结内幕至今还是个谜。 湖北新军标统谢元凯站出来对众位兵士说:“我们被人算计了,现在多说也没用了,战机失误,失不再来,没有总指挥,我们自己指挥自己,不怕死的兄弟跟我来,杀回去,夺回刘家庙!” 众人奋勇响应,当下组织起一支军队,谢元凯担任指挥,从大智门火车站出发沿铁路线向东直奔刘家庙车站,与刚刚赶到这里的清兵展开近距离战斗,长枪和大刀,近身肉博,血肉横飞,近乎拼命的攻击令清军士兵胆怯,不想也不敢与之硬抗,逃出车站站房,向三道桥方向退去。刘家庙再次被革命军占领。 1911年10月和11月,汉口战事瞬息万变,每一天,每一小时,胜败输赢,进攻退守,都在转换,每一个阶段的胜利都不敢指望保持长久,胜战只是战斗的间隙,血雨腥风的鏖战还在后头。 袁世凯介入湖北战局,分兵两路而行:一面摇控冯国璋由汉口东北郊向汉口市区沿铁路推进,一面亲自率领北洋军自河南信阳入境湖北,直奔孝感(位于汉口以北,东面与黄陂紧邻),准备从蔡甸(汉阳以西的城镇)进入汉阳,东西夹击,攻占汉阳和汉口,然后威慑武昌。 收复三镇,镇压武民军开枪激战
昌起义,并不是袁世凯的最终目标,更大的谋画还在后头,对湖北革命军的武力打击,只是他获取更高权力至关重要的一着棋。 10月27日,对袁世凯绝对效忠的冯国璋,指挥北洋军从滠口经三道桥强攻刘家庙,守在这里的革命军人数本来不多,经历之前数场战斗已经体力衰竭,武器装备更不能和装备精良的北洋军相比,刘家庙再次失守,革命军退到大智门。 10月28日,清军强攻大智门,炮火掀天,步兵突进。 谢元凯和马荣率领部下前后两次冲出车站,逼近清军,近距离肉博,迫使敌方前锋部队胆怯后退,但,这也只是片刻间的喘息,少数人的慷慨献身阻不住大部队的军事行动,近代战争不再是中世纪骑士时代。 国民党高官徐源泉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大智门战斗:1911年10月(28日或27日),汉口战况于革命军极为不利,清廷军队倾巢南下,以图挽回颓势。湖北军政府决定招募新兵,扩充起义军力量。黎元洪派人到客栈向外省返乡的军校学生发出邀请。当晚,徐源泉作为代表列席武昌都督府(即红楼)召开的军政会议,慷慨发言愿为革命效力。会后,号召学生军三百余人,自任为队长,连夜渡江到汉口,于大智门火车站与清军展开激烈交战。 数天以来,汉口民众自发组成武装,称为“民军”,一支特殊的之前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战斗团体,随着阳夏之战的持续,逐渐形成为革命军中坚力量——市民参战,与朝廷公开为敌,这样的故事,中外历史时有发生。但是,我认为,不能把阳夏之战中的参战人员统称为“民军”,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湖北新军正规军人,另外还有一部分军校学生,如上述。 大智门争夺战前后三天,清军采取扇面攻势,从刘家庙沿铁路线向西,向大智门车站进攻;从姑嫂树、岱家山、西商跑马场(汉口解放公园一带)往西南行动,向汉口市区中心进兵。冯国璋命令炮兵避开租界,大炮向华人居住区猛轰,革命军及市民死伤惨重,大智门车站被炸成废墟(1913年原样重建,保存至今)。
汉口街市巷战
10月28日,清军占领大智门,革命军退到循礼门再退到歆生路(今江汉路中山大道以北,江汉路步行街与京汉大道相交一段),借街边商店民居为屏障,和清军开始街巷争夺战, 循礼门,清代汉口北部八大城堡之一,1916年修筑循礼门车站,2010年拆毁。京汉铁路从这里经过到玉带门车站调头,歆生路在这里和京汉线十字相交,从歆生路南去是汉口闹市区,跨过后城马路(即中山大道),向南是长江江边商业区,向西是六渡桥华人居住区也是商业区。所以,当年的循礼门是重要的军事据点,汉口城圈的北门户。 但是,革命军(包括民军,下同)已经没有群体参战的实力了,自大智门之后,汉口保卫战,革命军没有总指挥,将近三千官兵阵亡,渡江到汉口的湖北新军正规军人所剩不多,湖南援军撤走,剩下的汉口守军队伍溃散,装备丢失,来不及整编,武昌政府派来炮队增援,但也是杯水车薪,北洋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强了。 两军交战,第一是实力,第二是指挥,兵无将不行,将无令不行,凭热血精神人自为战,牺牲自然很惨烈。 10月28日,黄兴由香港经上海乘船来武昌。 听说湖北武昌举事成功,海外革命党人一个个心潮翻滚,恨不得插翅飞回国,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况且,他们自认为是革命起义的倡导者和发起者,如今眼看中国革命行将成功,怎能没有我等的亲身参与?这一天的来临,是海外热血志士多年梦寐以求。 黄兴,湖南人,孙中山组建同盟会重要领导者之一,武装起义的狂热推行者,从1907年到1909年,在湖南、广东、云南等地,先后多次举行武装起义,均遭失败,1909年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负伤后逃往香港。这次归国,期望与湖北革命者合作,彻底推翻腐朽清王朝,建立理想中华共和国。一个革命理想主义者,但,书生意气并不等于他的统军作战的能力。纵观中国今古历史,文人出身的军事实战家原本就不太多。 黄兴在武昌码头下船,来到湖北省谘议局大楼。正愁没有得力军事指挥人才的黎元洪大喜过往,当即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全权指挥阳夏之战。 汉口战役,袁世凯授令冯国璋全权指挥。 北洋军从东面和北面向汉口市中心压过来,除了一支武装沿歆生路尾随溃退革命武装追击之外,另有一支大部队合围汉口北郊,从姑嫂树向西,经华商跑马场(今同济医科大学校园内),然后向南,以玉带门车站为堡垒,向汉口旧城区向长江和汉水交汇区呈片状推进,企图堵死汉口军民的最后的逃生之路。 玉带门(今汉口硚口路至崇仁路之间),和大智门、偱礼门一样,也是清末汉口北郊八大城堡之一。1898年,京汉铁路在南端玉带门和北端芦沟桥同时动工修建,1906年,玉带门车站(今不存)和大智门车站同年建成,是京汉铁路南段终端站,周边为汉口茶叶集散市场。
二、黄兴是如何保卫武昌起义的胜利果实?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黄兴接到宋教仁请他北上的电报,十分高兴,立即启程去上海。10月25日就从上海动身赴武昌前线。他换装混在到前线的医生当中,躲过了沿江各口清军的严密稽查,顺利到达武昌。当时,袁世凯集结了北洋精锐部队猛攻汉口,形势十分危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得知黄兴在人民中享有盛望,即派人举着写有“黄兴到”的大旗,骑马在武昌城内和汉口占领区跑了一圈,当地人心果然稳定下来了。
黄兴到了武昌后,毅然挑起了指挥全军的重担。听说汉口战事最激烈,立即赴汉口督战。义军听说黄兴来到前线,军心大振。这时,革命军和清军交战了10余日。黄兴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发动反攻,夺回了几处阵地。清军见汉口一时攻不下,竟纵火焚烧街市,以致全城四处起火,革命军无法立足,不得不移师武昌。黄兴召开军事会议,分析了当前局势,决定先撤出汉口,固守汉阳,待湖南援军一到,再行反攻。在这次会议上,黄兴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
黄兴紧接着就亲临前线,把司令部设在汉阳昭忠祠。随后发动士兵利用汉阳兵工厂的材料,日夜构筑防御工事,固守汉阳。不久,湖南援军陆续抵达,16日兵分3路进攻汉口,当晚他率领部队发动进攻。由于清军火力强大,加之黄兴统率的各路军缺乏训练,配合不好,没能打败清军。
黄兴只得带领部队回守汉阳,他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在火线上督战。清军炮弹一个接一个落在他身边,随从强拽硬拉,才把他拖下前线。
尽管黄兴率部拼死奋战,但在清军不断增援的情况下,汉阳还是失陷了。黄兴不得已乘船退回武昌。从10月28日到11月27日,黄兴在武昌前线奋战了整整1个月。汉阳虽然失守,但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战绩,不仅保卫了湖北军政府,并且有力的阻击了清军,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急剧发展,最终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迎来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
三、黄兴推翻清王朝的过程是怎样的?
黄兴,中国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又字克强,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1902年赴日本留学,和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次年参加拒俄运动及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和刘揆一、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未成。次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1907年起,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11年与赵声领导广州起义,率领敢死队进攻督署。武昌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对清军作战。沪、苏、杭等地相继光复后到上海,被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先后举为大元帅和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均未赴任。参与南北议和的谈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廉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1913年7月由上海至南京任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他未参加,旋赴美,但仍积极策动讨袁,与孙呼应。1916年袁世凯死后回上海,不久病逝。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黄兴与孙中山先生并称于世,被尊为革命党两大伟人。他为推翻帝制,创建民国,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黄兴是很有才华的,在24岁那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在这里他受到了革命的启迪,确立了反清革命的大志。
两湖书院是张之洞督鄂期间针对清代学风不务实而建立的,学堂实行中西学并重,同时,在舆论上还有《湖北官报》、上海《时务报》、湖南《湘学报》等宣传变法、宣传西方思想的报刊支持。黄兴进入两湖学院后,接触到这些西学书刊,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对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深为关心。特别是戊戌变法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事相继失败后使他受到强烈震动。他清醒地看到,改良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弄不好还会被砍头,只有推翻清朝中国才会有希望。
1902年的春夏之交,黄兴被派往日本东京宏文学院留学,黄兴推崇实干,刻苦学习,很快成为留日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平时他留心观察日本的社会现象,课余常常参加各种军事训练,努力学习射击,练就一手好枪法。同时,他与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
1933年4月,沙俄违反协议,拒绝从中国东北撤兵。这件事在留日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黄兴得知消息组织留日学生500余人集会,声讨沙俄无赖行为,并组成拒俄义勇队。这年冬天,他由东京回国,在家乡湖南进行反清活动,坚定地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1904年9月,黄兴和他的战友们借祝寿为名,在长沙西区保甲巷的一所住宅里举行秘密集会,决定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会上一致推选黄兴为会长。为了躲开清政府爪牙的耳目,对外用办矿的名义,成立“华兴公司”。会上根据黄兴的建议,还确定了华兴会斗争的方针和策略,准备以由湖南为根据地发动起义,然后联络各省响应,以达到“推翻满清”的目的。并决定以联络会党为要务,立刻策动武装反清。
会后,又专门成立了两个秘密外围组织,一个名“同仇会”,负责联络会党;一个名“黄汉会”,负责联络新军。为了开展工作,黄兴变卖了所有家产,充当活动经费。
黄兴和刘揆为了发展力量,决定团结势力较大的哥老会,这天他们一身着短衣,足登钉鞋,头顶斗笠,步行15公里去见哥老会的首领马福益。在一个隐蔽得很好的岩洞里,见到了马福益,宾主双方,各倾肝胆,共商光复大计。马福益的会众在雪地上挖坑,埋鸡烤煨。他们开怀畅饮,直到天亮。归途中,黄兴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吟出“结义凭杯酒,驱胡等割鸡”的诗句,庆祝革命的力量得以迅速壮大。
黄兴等经过充分的准备,决定于11月16日“万寿节”起义。因为这一天慈禧太后要办70寿宴。后来由于起义日期临近,会党首领经常出来活动,泄漏了风声,引起湖南官府的察觉。接着马福益的一个部下在醴陵车站被捕,忍受不了酷刑的折磨,招出了机密。长沙地方当局立刻出动警力,四处悬赏缉拿黄兴等人。农历10月24日早晨,黄兴坐轿刚出家门,就碰上前来捉拿他的差役。差役劈头便问:“你是黄兴吗?”黄兴见势不对,机智地回答道:“我是来找黄兴的,他家里人说他到明德学堂去了,我到那边再去找找他。”幸好差役不认识黄兴,听了这话,也跟着到明德学堂。黄兴下轿后,假装去喊黄兴出来,叫差役们在门口等着。一进学堂,黄兴马上从后门逃到上海去了。
黄兴领导的这次起义,就这样失败了,但黄兴并不气馁。1905年,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介绍,黄兴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他们志趣相投,很谈得来。他对孙中山提出的联合各派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主张,深表赞同。经孙中山提议兴中会和华兴会合并的主张,黄兴也同意了。
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的积极筹备,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如期在东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科学实习所赴日成员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田桐、吴春肠等,以及其他留日学生共70余人。日本志士宫崎寅藏等与会。会议确定会名为“中国同盟会”。确定了同盟会的纲领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举行宣誓,公推黄兴、陈天华、宋教仁、马君武、汪兆铭等8人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相当于同盟会第2领袖。
同盟会成立以后,黄兴积极奔走,履险蹈危,身先士卒,为武装起义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他在组织领导了钦州、防城起义和镇南关起义。
1908年,黄兴、梁仲实等人在河内组织同盟会员200余人,成立“中华国民军南军”,于3月27日向广西钦州进发,并约请清军协统郭人漳响应。4月2日,起义军在马笃山击败清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郭人漳不仅不出兵响应,还率众围攻起义军。黄兴在敌众我寡的形式面前,招募敢死队,乘夜间突袭敌营。清军乱作一团,不战而溃。于是起义军在广西钦州、廉州及上思一带,建立了根据地,后因弹药不济,被迫退回河内。这次起义,使清廷大为震动,黄兴的威名,也由此传开了。
1910年11月,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在南洋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胡汉民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以及南洋、国内东南各省代表秘密会议,分析了以前各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力量分散、组织不严密、准备不充分等教训,决定集中力量,在广州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并具体布置了起义工作。受孙中山委托,由黄兴具体负责领导大兴起义。
黄兴担负起领导这次起义的重担后,立刻开始筹措经费。1911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统筹部,负责具体的准备工作。4月8日,黄兴主持了统筹部的动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写下了绝笔书: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当以绝笔。
随后黄兴混入广州,当晚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了临时指挥部。
这时,清政府广州当局已风闻革命党人要起义的消息,陆续增加广州城的兵力,并且控制了城内制高点越秀山。不久,已经联络好响应起义的一部分新军士兵的枪械,也被当局提前收缴。在这种种不利的情况下,有人主张缓期进行,但是任何推迟起事的行动,都可能意味着前功尽弃。再说,军火弹药已经运入,万一起义推迟进行,必然会被资金的主要资助者海外侨胞们误解,这会对革命事业产生严重影响。他思虑再三,最后决定自己召集几十个同志去杀掉清朝的当地官员,以谢国人让剩下的同志撤退,以保存实力。
第2天,黄兴又得知广州新调来的士兵们大多都很同情革命,于是由于计划一再变化,人员撤离了一部分,军火也有一批尚未运到,这些都打乱了起义的原计划,坚持到最后真正发动起义的,只有黄兴率领的分队。
4月27日,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了。下午4点多种,黄兴在总指挥部集合起义队伍,下了总动员令,慷慨激昂的出发了。
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130人冲向两广总督衙门。刚走出东辕门,就与清军遭遇。黄兴的右手中指和食指第一节被枪弹打断,但他强忍剧痛用手指第二节扣枪射击。和敌人展开了激战。黄兴见清军越来越多,命令起义者分为三路突围,他自带一队冲出南大门,边战边撤退。他用肩头撞开街旁一家已关门的小店,从店内伸出两支枪,左右开弓,击毙清兵七八人。等到夜色将近,清兵退却,枪声沉寂时,他用凉水冲洗了伤口,简单的包扎一下,乘艇逃出了清军的包围圈。
第2天,黄兴见到了赶来参加起义的领导人赵声,两人痛哭失声。黄兴打算,单枪匹马去为战死的同志报仇,被赵声等拉住。4月29日,黄兴由一位同志护送潜回香港就医。孙中山听到黄兴安全抵港后,高兴地说:“革命有希望了。”
广州起义失败后。收殓殉难者,找到72具遗体,合葬在城东黄花岗,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黄兴为烈士们写了挽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此次起义失败后,黄兴等决定改变起义战略,把革命阵地由南方转到长江沿岸,并以武汉为革命中心地区。
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黄兴接到宋教仁请他北上的电报,十分高兴,立即启程去上海。10月25日就从上海动身赴武昌前线。他换装混在到前线的医生当中,躲过了沿江各口清军的严密稽查,顺利到达武昌。当时,袁世凯集结了北洋精锐部队猛攻汉口,形势十分危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得知黄兴在人民中享有盛望,即派人举着写有“黄兴到”的大旗,骑马在武昌城内和汉口占领区跑了一圈,当地人心果然稳定下来了。
黄兴到了武昌后,毅然挑起了指挥全军的重担。听说汉口战事最激烈,立即赴汉口督战。义军听说黄兴来到前线,军心大振。这时,革命军和清军交战了10余日。黄兴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发动反攻,夺回了几处阵地。清军见汉口一时攻不下,竟纵火焚烧街市,以致全城四处起火,革命军无法立足,不得不移师武昌。黄兴召开军事会议,分析了当前局势,决定先撤出汉口,固守汉阳,待湖南援军一到,再行反攻。在这次会议上,黄兴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
黄兴紧接着就亲临前线,把司令部设在汉阳昭忠祠。随后发动士兵利用汉阳兵工厂的材料,日夜构筑防御工事,固守汉阳。不久,湖南援军陆续抵达,16日兵分3路进攻汉口,当晚他率领部队发动进攻。由于清军火力强大,加之黄兴统率的各路军缺乏训练,配合不好,没能打败清军。
黄兴只得带领部队回守汉阳,他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在火线上督战。清军炮弹一个接一个落在他身边,随从强拽硬拉,才把他拖下前线。
尽管黄兴率部拼死奋战,但在清军不断增援的情况下,汉阳还是失陷了。黄兴不得已乘船退回武昌。从10月28日到11月27日,黄兴在武昌前线奋战了整整1个月。汉阳虽然失守,但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战绩,不仅保卫了湖北军政府,并且有力的阻击了清军,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急剧发展,最终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迎来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
1912年元旦,黄兴高兴的出席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并被委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负责指挥全军作战。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黄兴仍被任为南京留守府留守。后在袁世凯的高压下,黄兴将南方军队裁减了一部分,为了“破除猜疑”,又于6月正式辞去了南京留守职务。10月,黄兴辞去了所有职务。
就在黄兴以为革命成功时,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国民党重要领导人宋教仁,接着又派兵南下,企图一举扑灭南方革命力量。革命党人毫无准备,连吃败仗。黄兴对袁世凯的幻想破灭。7月12日,原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14日,黄兴到了南京,召集军事会议,决定出兵讨袁。但因种种原因,“二次革命”也失败了。黄兴先后流亡日本、美国。袁世凯死后,1916年7月8日,黄兴由日本回到上海。他和孙中山合作,共商建国大计。不久,因操劳过度,旧病复发,于10月31日去世,时年42岁。1917年春安葬湖南长沙岳麓山。
关于武昌起义简介的问题,通过《黄兴是如何保卫武昌起义的胜利果实?》、《黄兴推翻清王朝的过程是怎样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武昌起义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