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和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
  •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 一、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这节课,咱们来学习“却”在文言文中不同的意思。

    这是“却”的篆文字形,左边的部分是“去”表示“离开”的意思。右边是“人”,合起来表示“在某人面前后退”。

    所以“却”的本义就是“向后撤,退步”。这个本义现在还是很常见的。比如说成语“望而却步”,这个“却”用的就是它的本义,意思是说“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不敢前行”。

    再来看这一句“相如因持璧却立”,这个情节,我们也非常熟悉。你秦王不是喜欢和氏璧吗?哼,我老蔺偏要摔碎了他。

    这句话里的“却”,就是本义“退步”的意思。句子是说“蔺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后退几步站着”。

    现在你知道了“却”的本义,而“却”的本义使动以后就变成了“使……退,击退”的意思。

    比如这一句“李牧连却之”,这个“却”就是“击退”的意思。句子可以解释为“李牧连续击退了他们”。

    “却”还有“回头,回头看”的意思。例如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一句,讲的就是“回头看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这里的“却”就是“回头看”的意思。

    由本义继续引申,那如果是遇到事情往后退,“却”就是“拒绝”的意思了,所以“却”还有“拒绝,推却,排斥”的意思。

    咱们现在常用的“却之不恭”、“盛情难却”都使用的是“却”的这个引申义,“却之不恭”是说“对于别人的邀请或赠与,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是一个敬辞。而“盛情难却”是说“浓厚的情谊难以推却”。

    那以上就是“却”的所有实词用法。下面咱们来说说“却”的虚词义。“却”可以作连词,表转折,比如李清照《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中的“却”,就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句子的意思是“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却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到此“却”的意思就学完了,让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却”的本义是“向后撤,退步”;

    使动之后就变“使……退,击退”的意思;

    “却”还有“回头,回头看”的意思;

    如果是遇到事情往后退,那就是“拒绝,推却,排斥”的意思;

    最后“却”还可以作副词,表转折。

    怎么样,你都掌握了吗,下节课再见。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2)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3)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4)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5)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6)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中考时很常见的考点,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 中考家长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通假字

    .棹数小舟,曳铁钯(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

    2.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4.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

    5.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通"座",座位)

    7.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8.荡胸生曾云(通"层",重叠)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10.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

    1.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仁道)

    ③策之不以其道(正确方法)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⑤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理)

    2.居:①不可久居(停留)

    ②面山而居(居住)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④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在,坐)

    3.毕:①吾与汝毕力平险(竭尽)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部,完全)

    4.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死亡)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④亡羊补牢(失去,丢失)

    5.绝:①以为妙绝(极点)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③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极)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

    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活用的文言词

    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

    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

    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

    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

    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

    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

    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

    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

    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

    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

    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中考家长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

    二、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九年级语文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语文五单元重要知识点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二、注释

    (1)伐:攻打(2)间(jiàn):参与。(3)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6)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8)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9)加:虚报。(10)信:实情。

    (11)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1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3)狱:案件。(14)察:明察(15)情:实情。

    (1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7)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1)驰:追赶。(22)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2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24)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25)盈:满,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26)测:估计,预料。(27)靡(mǐ):倒下。(28)虽:即使。

    (2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

    (30)遂:于是,就。(31)败绩:大败(32)属:类

    三、课文理解

    1、 文章 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

    (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2)曹刿的答话是全文的总纲,下文就是围绕“鄙”来写鲁庄公,围绕“远谋”为刻画曹刿的(为下文作铺垫)。

    2、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基础是什么?

    (1)战前鲁国政治上取信于民,有广大人民作后盾;(2)在作战中曹刿避敌锋芒,养我军锐气;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有军事指挥才能,克敌制胜的本领。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战争之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使鲁庄公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争于进攻和追击,避敌锋芒,养我锐气,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大败齐师;战后 总结 条分缕析,入情入理表现了他在战略上远谋。

    4、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本文一大“特征,请你谈谈作者塑人物使用了哪些 方法 ?使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一方面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另一方面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把乡人对国事的冷漠,不愿与统治者为谋和曹刿的主动请见对比,突出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把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庄公浅陋;曹刿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6、如何评价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昏庸。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手艺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和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7、依据文章内容,分析曹刿在这次战役中所起的作用。

    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依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了有利战机。也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

    8、一介草民的曹刿,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指挥打胜了一场决定国家生死的战役,曹刿的这一行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我们应当学习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国家有难,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参考答案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 爱好 学习的?

    (三)仁爱

    初三上册 语文学习 方法及技巧

    (一)听。

    一是要认真听,二是要会听,这是听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抓住中心内容,也就是老师讲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听每一堂课之前,一定要弄明白这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意识地去听课,久而久之,听的能力提高了,你的语文成绩能不提高吗?

    (二)说

    怎样训练说话能力呢?

    (1)主动找机会训练说话能力。上课时,要主动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多次训练,就不会胆怯了。平时,要多和同学、老师交谈,可以就你关心的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敢于争论。争论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和思维能力。

    (2)多找一些优美的文章来朗诵,培养自己的语感。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诵的磁带来听一听。要是能参加一些朗诵会,听专家的朗诵,有意识地去模仿,日积月累,也会受益无穷的。

    很多同学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

    (三)读

    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不读不得,还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最后是写的问题。写比什么都重要。一上初中,就要把写放在语文学习的首位。写什么?怎样写?写周记,写你想写下来的所有事情。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情,这样有真情实感,容易上手,自己也有兴趣。另外,写作,尤其是写周记,和老师还有一种很强的沟通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你的周记了解你的所思所想,便于师生交流,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不要害怕老师知道你的内心世界。老师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我长期要求学生写周记,只要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的 作文 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个别同学的一些作品甚至已经能够发表,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不信,你试一试。千万记住——学好语文,写好作文!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相关文章:

    ★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

    ★ 初三期末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

    ★ 初三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点

    ★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 语文九年级上册古文知识点

    ★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知识点复习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

    三、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在语文备考中,背诵一些重要的古文知识,对中考语文的考试是有帮助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

    三峡南北朝: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左山右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

    黔之驴唐代: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3

    马说唐代: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马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代: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大雪 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5

    陋室铭唐代: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6

    陈涉世家(节选)两汉: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7

    桃花源记魏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 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8

    与朱元思书南北朝: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相关 文章 :

    ★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梳理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梳理

    ★ 2020中考语文必考50篇古诗文默写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编

    ★ 初三复习语文古诗默写大全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常用实词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大全

    ★ 初中语文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的问题,通过《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和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
    • 张贵栓‖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策略运用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张贵栓‖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策略运用和张贵栓‖小学多文本阅读策略运用(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