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笔记,轻松玩转文言文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笔记,轻松玩转文言文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青山不老课堂笔记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笔记,轻松玩转文言文和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下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笔记,轻松玩转文言文
  •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下册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一张文言文两则第二则怎样预习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
  • 一、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笔记,轻松玩转文言文

    一、生字预习

    【哉】zāi(善哉)(美哉)(妙哉)字义:文言助词,①表感叹语气。②表疑问或反问语气。

    【巍】wēi(巍巍)(巍峨)(颤颤巍巍)字义:高大(叠)

    【弦】xián(琴弦)(三弦)(扣人心弦)字义:①乐器上发声的线。②弓上发箭的绳状物。③月亮半圆。

    【轴】zhóu(画轴)(车轴)(中轴线)字义:①用来缠绕东西的像车轴的器物。②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③把平面或立体分成对称部分的直线。

    【锦】jǐn(锦囊)(云锦)(锦上添花)字义:①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②鲜明美丽。

    【曝】pù(曝晒)(曝露)(一曝十寒)字义:晒。

    【矣】yǐ(谬矣)(悔之晚矣)(由来久矣)字义:文言助词,直陈语气,与“了”相当。

    二、多音字汇总

    曝:①bào(曝光)②pù(曝晒)

    轴:①zhóu(画轴)②zhòu(压轴)

    汤:①tāng(喝汤)②shāng(汤汤)

    处:①chǔ(处理)②chù(到处)

    三、生词解释

    《伯牙鼓琴》1、鼓:弹

    2、志:心志,情志

    3、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4、善哉:好啊。

    5、巍巍:高大的样子。

    6、若:像

    7、少选:一会儿,不久。

    8、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9、足:值得。

    《书戴嵩画牛》1、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2、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3、《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4、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5、拊掌:拍手。

    6、搐:抽缩。

    7、股:大腿。

    8、乃:却。

    9、掉:摆动,摇。

    10、谬:错误。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1、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四、课文内容导读

    一、《伯牙鼓琴》内容导读

    1、《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伯牙刚开始弹琴时,心志在高山,锺子期说:“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的心志又在流水,锺子期再一次说:“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善哉乎鼓琴”锺子期发出了两次感慨,可以看出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

    3、“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听到琴声引发的联想,既表现了伯牙的琴艺高超,又表现了锺子期的欣赏水平之高。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和心声,从伯牙的音乐中不仅听懂了音乐本身,也听懂了他这个人,体现出了两人的心意相通。

    4、“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锺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破琴绝弦”来表达心中的悲伤和对锺子期深深的思念之情。

    5、主题思想:《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书戴嵩画牛》内容导读

    1、《书戴嵩画牛》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戴嵩,唐代画家。【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轴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两牛相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抽缩在两条大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啊!”杜处士笑了笑,认为他说得对。古语说:“耕种的是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是不可改变的啊。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杜处士和他的爱好——喜欢书画,为下文写杜处士尤其喜爱《斗牛图》做铺垫。

    3、“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突出了《斗牛图》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

    4、“拊掌大笑”是对牧童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可爱的特点。

    5、“笑而然之”表明杜处士认可牧童的观点。一名清高、有才华的处士,面对一个牧童的嘲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坦然接受,可见杜处士是一个豁达、大度的人。

    6、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最后一句引用古语,总结上文,点明主旨,表明了摇尊重常识和经验,遇事要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7、主题思想:《书戴嵩画牛》讲述了杜处士晒著名画家戴嵩的画时遭到牧童指出画中错误的故事,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迷信权威。

    六年级第六单元《古诗三首》《青山不老》等笔记及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下册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语文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知识点

    1.专有名词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2.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 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

    3.基础知识

    清脆 拦截 玻璃 恶意 恐怖

    蟋蟀 柔和 可怜 生物 恐惧

    饰(饰品)悉(悉心)波(波浪)脆(清脆)拦(拦截)

    怖(恐怖)蟀(蟋蟀)玻(玻璃)桅(桅杆)烂(灿烂)

    zhē 蜇伤

    zhé 海蜇

    洪亮—(响亮)和谐—(和睦)神秘—(神奇)拒绝—(谢绝)

    丑恶—(丑陋)恐怖—(恐惧)请求—(恳求)轻易—(容易)

    洪亮—(沙哑)坚硬—(柔软)单调—(丰富)拒绝—(接受)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体裁:文言文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

    孟子,我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 家。

    《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说明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孔子实事求是。告诉我们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重难点

    重点:朗读和背诵

    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三、重点词句

    (1)对 句子 的理解。

    ①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 方法 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⑤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语文学习 方法技巧

    1、找准薄弱。复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在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这样的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个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把它作为复习重点,与教材重难点结合起来复习,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2、善于归类。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习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

    3、注重运用。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复习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六年级 语文知识 点 总结 下册相关文章: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下册2021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重点资料总结

    ★ 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要点总结大全

    ★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汇总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重点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一张文言文两则第二则怎样预习

    .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打开练习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口头完成各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
    正式学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 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yú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 (2)怎么学下棋 (3)学得结果怎么样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不能照读译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老师指导学生标出停顿的符号.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文后注释,标出重点的部分要求学生记忆.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 谁是老师 ――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 后一个三心二意.)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
    (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同学是相同的老师教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而有些同学成绩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每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的,学习成绩优秀;上课时三心二意的,学习就落后.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技艺技能也好,都要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yù御kòu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4. 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们为什么争辩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里的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补充孔子的资料:孔子 名丘,字仲尼.鲁国zōu陬yì邑(今山东曲fù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
    (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2)孔子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文言文两则
    一人 专心致志 (成功)
    学奕
    一人 三心二意 (失败)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近——大如车盖
    一儿 日中时远——小如盘盂 (大则近,小则远) 孔子不能决也
    日初出远——沧沧凉凉
    一儿 日中时近——热如探汤 (凉则远,热则近)

    参考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三、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关于青山不老课堂笔记的问题,通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一张文言文两则第二则怎样预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青山不老课堂笔记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