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原创」刘茂子诗歌:七绝•长城怀古(三首)

「原创」刘茂子诗歌:七绝•长城怀古(三首)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赞美长城的句子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原创」刘茂子诗歌:七绝•长城怀古(三首)和关于历史演化的诗句(写历史变迁的诗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原创」刘茂子诗歌:七绝•长城怀古(三首)
  • 关于历史演化的诗句(写历史变迁的诗有哪些)
  • 哪里有关于黄河的诗句
  • 形容一统江山的诗句
  • 一、「原创」刘茂子诗歌:七绝•长城怀古(三首)

    七绝•长城怀古

    诗/刘茂子

    九眼泉

    嘉峪关涌九间泉,

    湖湛天蓝鲤自涟,

    景苑林深流碧水,

    金戈铁马入云烟。

    悬臂长城

    悬臂峻峰碧霄入,

    关城轩逸气枭雄,

    沙场将勇情豪壮,

    大好河山梦泰隆。

    长城第一墩

    河岸悬墩千尺矗,

    涧流深邃万年情,

    祁连仰眺云端里,

    天上生桥觅古筝。

    黑山石刻

    龙吟虎啸关山远,

    上古峪岩刻纪年,

    纵揽沧桑痕迹在,

    历尽风雨洗狼烟。

    一、关于历史演化的诗句(写历史变迁的诗有哪些)

    1.写历史变迁的诗有哪些

    1、唐·崔颢《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唐·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3、唐·崔涂《过洛阳故城》 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

    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

    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 4、北宋·司马光《过洛阳故城》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5、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为什么古人喜欢以历史变迁为主题写诗呢? 一方面既可表达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伤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思想。

    2.李商隐关于历史的诗有哪些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 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 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遇南薰曲, 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怀州河内人。在朋党倾轧的夹缝中,他仕途失意,潦倒终身,45岁抑郁而死。

    在诗歌艺术上卓有成效,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对宋初西昆体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说明:这首诗深刻总结了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道出了“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警句,很值得人们深思。

    果能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则廉洁之风必兴,国必强、家必盛。 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的咏史七绝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这些通过独特的艺术技巧,以暗喻寄托的方式表达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了李商隐咏史的独特风格。 李商隐咏史七绝艺术技巧主要是:1、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叙议结合,以古鉴今;2、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在深婉含蓄的笔法中透露出辛辣的嘲讽;3、自出机杼,公故为新;4、借历史兴衰的变化,喻示历史演变的规律及教训,抒发沉重的历史感慨;5、精心选材,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窥全豹;6、善用、巧用典故。

    关键词:诗歌 晚唐 咏史七绝 李商隐 艺术技巧 在晚唐诗坛上,能够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又能以细腻的情感方式,独辟诗歌艺术的蹊径者,李商隐是首屈一指的人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唐后期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代王朝,目睹了曾经繁荣强大的唐帝国无可挽回地没落和衰颓。

    李商隐出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最高统治者荒淫无度,小人专权,国家社稷日趋衰落等忧心忡忡,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痛心,尤以咏史七绝最为突出。这些诗往往以暗喻寄托的方式写出,形成了李商隐咏史诗的独特风格。

    一、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叙议结合,以古鉴今。 面对着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一心沉醉于酒色,不务朝政,国势日趋衰落,江山社稷飘摇欲坠。

    李商隐内心充满失望和痛心,对统治者十分痛恨,在当时,这种情感不便明言又不能不说,因此,李商隐只有追述历史往事。以此影射时事,以古鉴今。

    如《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其一)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其二) 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而淫亡国的历史事实,予当权者以一定的讽刺。《北齐书》记载: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然后向齐都邺城进军,北齐后主高纬被周师所虏,北齐于是灭亡。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在叙述史实中生发议论,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中表现了深刻的寓意,以古鉴今。 二、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在深婉含蓄的笔法中透露出辛辣的嘲讽。

    在道教的传说中,西王母和周穆王、汉武帝和西王母都有爱情故事。周穆王和汉武帝都是神仙之道的迷信者,他们服食仙丹,祈求长生,传说周穆王还吃了西王母送给他的蟠桃和琼浆玉液,但最终谁也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在西王母与周穆王、汉武帝的爱情中,和求仙是分不开的。李商隐的《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就是依据关于他们爱情的传说,讽刺了他们求仙的虚亡与荒唐。在巧妙的构思中,诗歌的主旨完全融化在西王母的形象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揣摩中。

    在委婉的语言表达中透露出尖刻的讽刺意味,特别是诗歌的结尾以诘问的形式作结,更发人深思,余味无穷。再如《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诗歌借汉武帝祈求长生不死而迷信求仙却不知爱惜贤才的历史故事,讽刺了汉武帝的昏庸。

    武宗在会昌五年,于南郊筑望仙台,并且服食求仙。而诗人渴求仕进,常以司马相如自况,却无所遇合,因此对唐武宗的昏庸不重贤才极为不满。

    在诗中,诗人将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巧妙地纺织在一起,委曲婉转地讽刺了唐武宗,将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的内容委婉地表达出来,在深婉含蓄的笔法中透露出辛辣的嘲讽。这种写法,正是李商隐“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诗风的具体表现。

    三、自出机杼,化故为新。 在李商隐的咏史七绝中,也不乏翻新历史题材、化故为新的作品。

    据史书记载:贾谊曾被汉文帝贬往长沙,做长沙王太傅,后被汉文帝召回,在宣室召开他。两人谈话到深夜,谈得很投机,以致汉文帝竟把座席靠近了贾谊。

    许多文人将此作为君臣遇合的盛事而大肆渲染,而李商隐却独辟蹊径,“宣室求贤访逐,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紧紧把住汉文帝与贾谊宣室对“不问苍生问鬼神”之事,翻出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的议论。从此讽刺了汉文帝所谓的“求贤”和“访逐”,同时也寓讽了当代的帝王,从而含蓄沉地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四、借历史兴衰的变化,喻示历史演变的规律及教训,抒发沉重的历史感慨。 李商隐的咏史诗,往往不同于前人的托古述怀,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着眼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时政,评击。

    3.诗歌的历史演化

    起源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发展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详情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

    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

    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

    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

    4.中国古代诗词的演变史

    先说诗:

    最早有记载的诗歌是《诗经》里面的内容,书成于春秋时期,接着一直到战国末期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到汉朝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以曹氏斧子为代表的建按诗派,诗歌盛行一时,再到魏晋时期诗歌流行为“玄言诗”,继而在南北朝出现了“山水诗”,随后是唐朝和五代达到了诗歌的全盛时期,大家云集。接着是 宋、元、明、清,这阶段是 诗歌的转型和衰落时期,已经没有多少传世绝唱出现了 。

    概括的说: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史就是:发端于春秋时期,滥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五代时期,衰落于宋元明清时期。

    再说词:词是诗歌的变体,发端于唐末五代时期,代表人物是李煜,全盛于宋元时期,大家辈出,有豪放派和婉约派最具代表,元后再无传世绝唱,走向衰落。

    概括的说中国古代词曲的演变史就是:发端于唐末五代时期,全盛于两宋时期,衰落于元明清时期。

    5.关于革命的诗句

    七律 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卜算子·咏梅》文/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七律·长征》文/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沁园春·雪》文/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长沙》文/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文/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清平乐·六盘山》文/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采桑子·重阳》文/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忆秦娥·娄山关》文/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文/毛泽东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浪淘沙·北戴河》文/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水调歌头·游泳》文/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孩儿立志出乡关》文/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绝·咏蛙》文/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6.诗句演变成成语

    [荆楚成语]满城风雨

    人们常常把某一件事传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说成是“闹得满城风雨”,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形容重阳渐近时城里到处刮风下雨的情景。成语“满城风雨”出自北宋黄州(今黄冈)诗人潘大临的《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宋代名士惠洪编撰的《冷斋夜话》卷四载:“潘大临,工诗,有佳句,东坡尤喜之。然贫甚。一日,友人以书问:‘近作新诗否?’潘答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昨日清卧,闻风雨声,遂题壁:满城风雨近重阳。忽闻催债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耳’。”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亦载此典。

    在荆楚民间也流传着潘大临写作“满城风雨近重阳”的故事:某年快到重阳节的一个晚上,诗人家中断炊,只好饥肠辘辘地卧在床上。这时屋外风雨大作,落叶纷纷,击门敲窗。见此情景,诗人忘了饥饿,诗兴大发,奋笔一挥:满城风雨近重阳。正要往下写,这时有人敲门了,原来是债主上门讨债来了。诗人只好赔笑脸说好话,好不容易将债主打发走,可浓浓的诗意也随之而去。这次创作有始无终,留下遗憾,但也许正是这“遗憾”,而使这句诗名扬天下,也使“满城风雨”逐渐衍化为一则人们使用十分普遍的成语,往往用来比喻某一件事传播得很广,到处议论纷纷。潘大临(?-1106)字邠老,黄州(今黄冈)人。善书法,爱读书,工诗文。曾应试不第,家甚贫,然不以为虑。与黄庭坚、苏轼、张耒诸人交往。其作品多佚,今存《潘邠老小集》一卷,收诗十四首;另有《柯山集》两卷传世。《宋文鉴》等书尚有其诗十首及断句若干。潘大临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江西派”诗人,苏轼盛赞其诗“清润潘郎”(《能改斋漫录》卷十六),黄庭坚赞扬他“蚤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潘大临诗风受苏、黄影响颇深,诗境开阔,情感深蕴,陆游称其“诗妙绝世”。因贫病交加,1106年,诗人客死蕲州。

    “满城风雨”这一句成语,古往今来使用得十分广泛,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鲁迅在《花边文学·零食》一文中引用到此成语:“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满城风雨的呢?”

    二、哪里有关于黄河的诗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河远上百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黄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摘自《黄河颂》

    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君之意。

    西湖:
    咏西湖诗句: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吹来忽不见,望湖楼下水如天(苏东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

    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王瀛)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王瀛)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张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
    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潘阆)

    平 湖 秋 月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
    一色湖光万顷秋。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西湖柳枝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院 风 荷
    [清] 许承祖
    绿盖红妆锦绣乡,
    虚亭面面纳湖光。
    白云一片忽酿雨,
    泻入波心水亦香。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寄杭州友人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史鉴
    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
    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

    西湖柳枝词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湖心亭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饮龙井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咏西湖的诗句作者: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杭州楼外楼菜馆“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孟浩然有 《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 一首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 《 恩波桥诗 》 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广东籍革命老前辈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宋代杨万里的那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动人的诗句,真可谓西湖咏荷诗中的千古绝唱了!古时的白乐天守杭时有:“绕郭荷花三十里”之句。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称之:“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唐朝诗人张 á 的 《 孤山诗 》 ,由于诗中有“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等诗句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淮于今判伪真 ] ; [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公元 825 年,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任期满后,离别杭州时在西湖边写下这样的诗句。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诗人苏东坡常品茗吟诗于此,曾有“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苦蛟龙潭”的诗句赞美。诗人白居易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白居易的诗句是:“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浙大博士生论坛 博士之声
    西湖诗稿(选) 西湖诗稿(选)
    1 、 游船如梭烟里行,垂柳远堤脚步轻。春未到来人先闹,只等桃花放暖晴。
    2 、 宋都往事可追忆,最堪感慨诗句里。而今忽然九百年,湖水仍似旧时平。
    3 、 环湖笙灯不夜景,暮色西子更奢淫。自古英雄甘迷醉,帝王焉鼓向北心。
    4、 苍穹如海高楼低,华灯十里绕湖碧。湖中不见小瀛洲,寒风吹颈略凄迷。
    5 、 车马流光人匆忙,庄严保俶观衰替。美景只是虚幻象,谁于苦海攒欢喜。

    洞庭湖:
    临洞庭上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庐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州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鸟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白居易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龚自珍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赞美苏州园林

    杭州: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李白 将近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勇淙赵病?
    ====================================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三、形容一统江山的诗句

    1. 关于秦始皇一统江山的诗句
    关于秦始皇一统江山的诗句 1. 关于秦始皇,项羽的诗句
    秦始皇:

    千古江山,凭祖龙,谈笑指点。秦桥在,雪浪裂岸,刻石依然。天有尽头谬传世,海无神仙水连天。惟江山一统说伟业,雄名传。

    车骑奔,豪情现。旌旗猎,龙气还。有世代传人,国泰民安。风流论兴观日出,巨轮乘风领千帆。看碧波万顷旭日照,换人间。——林均建《满江红.成山头怀古》

    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李白

    项羽:

    1 四面楚歌已响起,

    有多少人为你而泣。

    即便身陷十面埋伏,

    你也可以乘舟东去。

    但你漫拭英雄泪,

    温语与姬别。

    挥剑自刎乌江岸,

    空留千古后人叹。

    可敬豪气比天,

    可赞柔情胜水。

    2

    楚歌难掩霸王气

    乌江之畔魂何依

    且化奔腾东流水

    年年月月待虞姬

    3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乌江岸

    魂犹望江东

    4

    【诗歌·唐风宋韵】沁园春·思项羽【编辑推荐】

    遥忆当年,秦室身微,天下怒兴。

    有沛中高祖,斩蛇义起;霸王项羽,巨鹿鏖兵。

    逐鹿中原,咸阳约定,证取豪中世上英。

    鸿门宴,一时千古恨,分划沟鸿。

    风烟楚汉相争。

    历五载、双军垓下逢。

    叹乌骓已逝,十方汉帜;虞姬犹伴,四面楚声。

    义气悲歌,宁求身死,不与江东父老重。

    乌江畔,水流融碧血,一世英雄。

    5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 赞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诗歌有哪些
    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3. 关于秦始皇的诗句 要快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

    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六合已横扫,何须地下军?干戈区宇息,图匕梦魂惊。

    嗣子鹿迷马,遗尸臭杂腥。徒凭黔首力,奇迹世无伦。

    这首题作《咏秦始皇兵马俑》的五律,是我于1982年参观兵马俑时的即景之作。我不大做旧体诗,那阵子因为读聂绀驽的《三草》受了传染而效颦。

    我曾将此诗抄示绀驽,承他谬赏,说咏史诗写到这样也很够味了。不瞒读者说,我自己也认为写得还不错。

    瞧,我这人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假谦虚。 在这之前,1979年我还作了一首七律《咏秦史》,那是因为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职,审读一部评论秦史的书稿,此稿可用可不用,当时稿挤,就割爱退还给了作者;似乎对作者有那么一点歉意吧,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退稿信,附去了这首诗。

    以后又写了一篇《咏史三首并跋》的短文,《咏秦史》便是三首中之一。短文收在拙集《画虎十年》里,那诗道: 鲍鱼臭乱祖龙尸,巧设机关鞠李斯。

    驯致嗣君迷鹿马,遑论黔首竭膏脂!防微杜渐真难事,吹齑惩羹莫笑痴。勘破因缘寻响应,不忘前事即先知。

    这诗是应和着那部书稿的内容而发的,开头两联和《咏秦始皇兵马俑》的颈联意思相同,“防微杜渐”以下指赵高渐次窃权,使秦朝局面不可收拾,隐指当时刚过去的“四人帮”弄权。咏史大抵要关合现实,这也是老套。

    秦始皇是很惹得后人议论纷纷的历史人物,历来毁多而誉少。咏史诗中,有名的如李白这样的旷达之士,在《古风·三》“秦王扫六合”一首中,前半首盛赞其雄武,后半首也谴责其暴虐和求仙的荒愚,更不说许多正统文人的议论一味归罪了。

    可是也颇有些对历史有卓识的学者对秦始皇做了相当肯定的评价,甚至颂之为“千古一帝”。近代学者如章太炎,就作过《秦献记》、《秦政记》等篇,对秦始皇做了正面的论断,说秦政功大于过。

    但综观之,在秦派毕竟不是主流舆论。 使秦始皇负千古暴君恶名的是儒家,儒家又恰是汉代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统治性的学派,儒门子弟几乎是全体知识分子的代称;而儒家在秦始皇统治下最为倒霉。

    讲秦始皇的暴政,首举的是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儒家经籍;坑儒,坑的是六国儒生。

    这口气憋了几千年,使成了知识分子主流的儒家永远记恨,咒骂秦始皇是千古第一暴君就势所必至了。 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起,历代论秦史咏秦史的诗文,总是坏话多好话少。

    大抵愈是正统亦即愈是迂腐的儒生,对秦始皇的谴责便愈发苛厉。刚才看到一条河北正在修缮长城的消息,就顺便来谈历来关于秦始皇修长城一事吧,便有不少颇背公允的评价。

    最普通的是发些“在德不在险”一类的空论,讥斥秦始皇造长城之徒劳,而不顾当时抵御匈奴入侵的实际战争需要。须知在古代冷兵器对垒的战争条件下,城崭防御是管用的,对付惯用骑兵驰的胡人入寇尤其有效。

    中土主要战力是步兵。如无城垣设防便不得了。

    这本是常识范围内的事,可是为了要苛责秦始皇,常识也顾不得了。古代通信落后,不像今天一个电话或发个手机短信就可联系,城堞上举烽火示警或发号令也是当时条件下的必需,除非你不要保境安民,听任人民生命财产遭外敌损害。

    否则,筑长城何罪之有? 长城还有另一种良性效应恐怕不大为人所注意,这是我上世纪50年代后期被遣发到宁夏时亲历目见的。在甘肃、宁夏一带边塞,长城已经塌圮,留下了一段一段的断垣。

    十分显眼的是,凡有城墙存在之处,墙内畦町成行的绿色可耕地,墙外则是荒砂乱石,寸草不生。可证这是不起眼的城墙挡住了塞外的风沙,给居民造成了生息养殖的环境,原来这长城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功劳。

    咏秦史的诗涉及长城者很多,有一联句意颇“光新”的诗常在我脑中闪过,那是我少年时读袁枚《随园诗话》留下的记忆。诗为袁枚同时人所作,诗人的名字忘了,袁枚是欣赏诗句的誓跋而录入诗话的。

    那两句是:“项刘生长长城里,枉用民膏筑万里。”乍一读,这两句确很俏皮:您陛下是为了保卫秦王朝的万世基业修筑长城的,可是灭您江山的项羽、刘邦却偏是长城内生长的人,陛下您白费劲了!(袁枚录在《随园诗话》里的,我还记得另一联,调门和提到长城的一联相同:“诗书何苦遭焚劫,刘项都非识字人。”

    )但仔细一推敲,却是没话找话的东拉西扯,或四文不对题。造长城是为了御外侮,原意就不是对付境内的造反。

    造长城和防内患是根本不搭界的两码事,一个政权垮台,原因多多,该垮的不造长城也要垮,唐亡宋灭,这两朝何曾造过长城来? 再一深探,则人们之所以忽然要议论起某件史事来,大抵是由于现实的刺激,选择的历史人物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召唤亡灵”,是为现实的需要找对象。袁枚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慑于和愤慨于雍乾两个暴君的虐政,特别是频兴的糟践知识分子的文字狱,于是选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来指桑骂槐地作曲折发泄的对象。

    诗人们这样干或许是自觉的,也或许是并不自觉。这事有点微妙,只有写诗的人自己心里有数。

    谈历史总是为现实刺激而发,鲁迅《准风月谈》中有《华德焚书异同论》一篇,也因纳粹头子希特勒的焚书。
    4. 秦始皇生平及有关诗句
    诗句: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朝的官写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

    千古江山,凭祖龙,谈笑指点。秦桥在,雪浪裂岸,刻石依然。天有尽头谬传世,海无神仙水连天。惟江山一统说伟业,雄名传。

    车骑奔,豪情现。旌旗猎,龙气还。有世代传人,国泰民安。风流论兴观日出,巨轮乘风领千帆。看碧波万顷旭日照,换人间。--林均建《满江红.成山头怀古》

    生平:

    秦始皇

    (前259~前210)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5. 关于秦始皇的诗词
    途经秦始皇墓

    作者:【许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注释】: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6. 秦始皇是怎样统一江山的
    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至十八年(前229年),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秦灭六国之战发动之后,秦国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具体过程如下:

    最先被灭掉的是韩国,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3年后,十七年(前230年),秦国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韩国的领土也成为秦国的颍川郡。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起,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但受阻于赵国名将李牧。十八年(前229年),秦国使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处死李牧。三个月后,赵军大败于秦军。次年,赵王迁被俘,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称代王,联结燕国、魏国共同抗秦。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二十二年(前225年),魏国都城被秦军攻破,魏国灭亡。二十三年(前224年)秦老将王翦和蒙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败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燕王杀太子丹以求和,退守辽东。二十五年(前222年),燕王喜被俘获,燕国被彻底消灭。同年,代王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将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为楚国大将军项燕所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以60万重兵,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楚王被俘。次年(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全歼项燕残部,楚国灭亡。

    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其余五国已灭,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同年,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燕国后,领兵南下,齐王建听从秦使的话,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历时十年,秦王政扫灭六国,基本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500多年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秦帝国。
    7. 关于秦始皇的诗词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宋)王安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3233363533e4b893e5b19e335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唐)李白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青琴醉眼泪泓泓。

    (唐)李贺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翰

    还有其他几首:

    与秦始皇 唐 元稹

    《人道短》

    宜哉秦始皇 唐 宋齐丘

    《陪游凤凰台献诗》

    爰及秦始皇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翰

    《诫子弟》

    秦帝始皇太暴虐 宋陈普

    《历代传授歌》

    狙击秦始皇 宋 郑獬

    《留侯庙》

    关于赞美长城的句子的问题,通过《哪里有关于黄河的诗句》、《形容一统江山的诗句》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赞美长城的句子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