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10个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请家长教会孩子

10个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请家长教会孩子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过年的风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10个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请家长教会孩子和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10个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请家长教会孩子
  •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 有关春节的知识?
  • 关于春节的习俗
  • 一、10个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请家长教会孩子

    春节

    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辞旧迎新,纳福祈年

    小编整理了

    10个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

    请家长教会孩子

    在生活实践中收获知识

    过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小小传承者

    一、办年货

    过年前

    家家户户都要采购很多东西

    吃喝、穿戴、器具、年红等

    这些统称为“年货”

    办年货是过春节的重要活动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

    先列好采购清单

    然后商量购买方式和地点

    最后和孩子一起进行采购

    通过置办年货

    让孩子学习食物知识

    了解饮食文化

    让孩子对过年充满期待

    体会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二、祭灶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

    灶神掌管着

    人间衣食与祸福大权

    灶神信仰

    体现百姓对“衣食有余”

    梦想的追求

    寄托一种辟邪除灾

    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节这一天

    人们张贴新的灶神画像

    祭灶仪式结束后

    食用灶糖等祭灶食品

    三、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家家户户都要年终大扫除

    干干净净迎新年

    体现中国人民爱清洁

    讲卫生的传统习惯

    孩子作为家庭成员

    父母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感受对家庭的归属感

    四、贴年红

    贴年红

    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

    腊月廿八、廿九或三十日

    家家户户“贴年红”

    粘贴春联、门神、年画等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寄予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父母和孩子一起写春联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特有的文学形式

    教孩子巧手画“福”字

    带着孩子一起剪窗花

    体验亲子创作的快乐

    让孩子参与贴年红

    福字倒着贴

    表示“福气已到”

    让孩子感受春节气息

    传承春节民俗文化精神

    五、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

    阖家团圆围坐桌旁

    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

    鸡寓意大吉大利

    鱼寓意年年有余

    肉寓意生活富足

    饺子寓意吉祥如意

    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

    家长让孩子一起参与做饭

    如简单的摘菜、洗菜、摆盘

    和孩子说说食物的寓意

    讲解膳食的营养价值

    教育孩子不挑食

    爱惜粮食不浪费

    品尝年夜饭的美味

    感受饭菜里的情感

    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

    全家团聚

    美酒佳肴、互诉衷肠

    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味道

    六、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

    除夕之夜

    全家团聚在一起

    灯烛通宵不灭

    象征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

    一起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

    父母可以允许孩子在除夕夜

    晚一点再睡觉

    让孩子和家人一起守岁

    领悟辞旧迎新的寓意

    新的一年里

    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七、压岁钱

    年夜饭后

    长辈要将压岁钱给晚辈

    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保佑晚辈

    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表达出长辈对晚辈

    关切爱护之情

    还有晚辈给家里老人压岁钱

    这时候的“岁”是指年岁

    晚辈期盼老人健康长寿

    家长可以通过压岁钱

    对孩子进行钱财教育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

    理财观和金钱观

    八、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

    是新年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的祝愿

    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

    家长教孩子学会尊老爱幼

    拜年的时候

    要说一些吉祥话:

    新年大吉、恭喜发财

    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九、燃放炮竹

    爆竹声声,除旧迎新

    燃放炮竹以驱逐瘟神

    体现古代人民渴求安泰

    每到新春佳节

    鞭炮声此起彼伏

    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

    家长要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教育孩子不要燃放

    观看时要有家长在场

    安全燃放、快乐万家

    十、庙会

    逛庙会

    集吃喝玩乐于一体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有各种民俗表演

    如舞龙舞狮、杂技、花会等

    庙会具有祈福:

    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百姓安康的美好寓意

    敲黑板啦!

    这10个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

    你记住了吗?

    春节期间记得教给孩子哦!

    新春来临,喜气盈门!

    小编祝大家:

    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阖家幸福,虎年大吉!

    *声明:本文大部分图片及文字内容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整理编辑,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一、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春节 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因为这个节日,许多常年在外拼搏的游子们,都会回到自己最原始的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春节的 传统 文化 知识,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春节去哪里旅游年味浓

    日本人春节吃什么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贴春联

    春联,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 对联 的又叫春联。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但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贴。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但不是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剪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

    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

    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办年货

    年货是过年前买一些好的物品,而采购过程则称为办年货,采购好所需要的东西庆祝新年的来临。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的年货放在全盒里,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和瓜子等。另外办的年货就是拜年时送的礼物,城市地区流行送巧克力、曲奇饼等,这是因为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传统习俗是要带一些礼物。

    <<<

    春节去哪里旅游年味浓

    成都:

    成都武侯祠一直是成都的文化地标,春节到武侯祠感受“游喜神方”是老成都人的习俗之一。今年,成都大庙会迎来在武侯祠举办十周年,春节活动更精彩纷呈。

    要说“正宗”腊肉,只有在春节、在四川才能吃到最正宗的腊肉香肠,当地人在腊月就开始杀猪、自制调料,熏制年味腊肉香肠,用湿的松柏树枝、桔皮、柚子壳等物燃烧所散发的烟来熏制,以此熏入特殊香味口感,味道美极了。当然,作为舌尖上的美食之地,地道的火锅、串串、烧烤等各种特色成都小吃,也能满足您的味蕾!感受浓郁的巴蜀节庆文化。

    在被誉为“成都版 清明 上河图”的锦里,鳞次栉比的茶坊、客栈、酒楼、戏台、民俗工艺店挂满了灯笼彩带,还有三国遗风民俗体验,让你仿佛回到古代新年。“国学小喜神”现场送祝福,三国主题嘉年华有三国名人大巡游,“英雄三国”主题灯展再现三国人物的英姿,大庙会书市和展览让人们了解到源远流长的古代历史。

    赏宫灯、逛庙会、看川剧等巴蜀民俗表演;品碗茶、打川麻,体验最原滋原味的成都市井风味;到武侯祠感受“游喜神方”,去锦里体验三国民俗。此外,传统舞龙、高跷、川剧、杂技等民间绝技表演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为游人带来欢乐吉祥的过年气氛,可以让你体验最原味最怀旧的成都市井风味。

    川菜,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着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 方法 和浓郁的地方风味,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成都着名小吃:双流老妈兔头、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三大炮、赖汤圆、军屯锅盔、九尺板鸭等。

    西安:

    春节前夕,兔子、鲤鱼、彩灯、财神等新春元素将大唐不夜城装扮一新,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大年初一至初七,戏曲巡游、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迎财神、民间绝技展示等精彩活动为当地人民和游客奉上最纯粹最热闹的文化体验。

    逛庙会品小吃看珍稀动物巡演;城隍庙:听长安古乐看特色“斗鼓”;西安城墙赏灯会,欣赏极具特色的 民俗文化 ,参与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吃饺子、蒸花馍,尽情品尝三秦美食。

    在西安,主要是逛这里的名胜古迹,当春节来临之时,登上古老而厚重的明城墙,租上一辆自行车,在城墙上飞驰,看城中无数的火红和热闹,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再不要提这里的大雁塔、法门寺、兵马俑、曲江寒窑了,个个有历史,个个有 故事 ,个个都是好玩的地方,去大雁塔拜一下玄奘,祈祷自己新的一生能够平和安康,到法门寺去聆听一下佛钟,到兵马俑去感受一下两千年的铁甲铮嵘,逛一逛曲江寒窑,缅怀一下王宝钏苦守寒窑,只为坚守一份爱情的执着和信念。

    而逛古逛累了,大家也可以赏今,室内、室外大型游乐场,滑沙场,都会让你尽情快乐。即使不去这些景点,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买几件手工帛品,老虎帽、虎头鞋、粗布小毛驴,带回家给朋友或孩子,也是一份很好的旅行纪念。西安,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将会为你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安昌:

    安昌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为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

    绿色河水上漂浮着有限的几条乌篷船,划船的多是些年龄大的爷爷。吆喝,发呆,努力地用脚划船,偶尔看到某条船上还坐着帮爷爷一起划船的小童孙,也许什么都是一种宿命,年年天天在宁静的水面划船,一代一代,一辈一辈,失去的是喧嚣与繁华;拥有的是宁静与泰然。

    如果说腊肉是四川的独特美食,那么,腊肠便是安昌特有的菜肴,极具地方特色,流传历史悠长。每到冬令季节,安昌民居廊沿窗前、沿街廊下挂满腊肠,为岁末“年夜饭”做准备。而到了春节,世界各地的美食 爱好 者便相继来到安昌寻找这最具年味儿的地道美食。

    小桥流水的景象多半离不开造型各异的‘桥’。安昌古镇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石桥,造型虽没有多大差异,但盘步在桥上的绿色帷幔植物,却姿态各异,招展在桥面,桥身,桥下,怕过客因为慵懒的气氛而忽视了他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就那么向上,向四周伸展着,带来眼前一片一片‘桥’装的绿色。

    安昌,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安昌镇,隶属浙江绍兴市,绍兴县。于是从绍兴市的汽车南站出发,乘坐公交118,花四块钱,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可安全舒适地到达这个美丽质朴的小镇。显然,这里还没有被商业完全开发。

    人文安昌,了解师爷故里的浓郁历史情结;坐乌篷船,游古镇,看各式石桥、青石小弄;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尝遍传统的江南美食。

    <<<

    日本人春节吃什么

    御节料理是供奉给神吃的料理,其实第二天就撤下来祭了人的五脏庙。日本人吃这个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从神那里得到吃的东西。明明是自己做的菜奉献给了神,自己吃的时候反倒是从神那里得到了恩赐。

    大晦日的食品有荞麦面,日本叫年越荞麦,有什么讲究我不是很懂,但是有一个过去的俗话却是听说过的。就是女儿好比 圣诞节 的 蛋糕 ,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荞麦麺,过了30没有娶也不要紧。

    新年的第一天要喝屠苏酒,一年内防病消灾的意思。屠苏是一种中药。配方内包括白术、桔梗、山椒、防风、肉桂、大黄、小豆等。喝屠苏酒起源于宫廷,后来传至民间。肯定有很多人会说,这个不用讲得太详细了,这个是我们中国传过去的习惯,哈哈,的确这样。

    杂煮则是一种放年糕的汤。前面讲过年糕在日本是很贵重的东西,古代还被当作压岁钱用呢。不赏钱赏年糕吃。在关东用,用清水煮。关西用白味噌煮,年糕是圆形的。吃杂煮就是把头天供给神吃的东西,撤下来加上山珍海味一起煮,表示得到了神的恩惠。

    喝七草粥,让正月里吃了太多好东西的胃得到休息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吧。 传说 一月七日的早上吃七草粥可以在新的一年中无病息灾。最初的七草粥是由七种谷物煮成的粥,鎌仓时代以后慢慢地变成了现在的芹菜、荠菜、繁缕、菘菜、萝卜菜、御形、佛座等七种绿色植物。

    过去的镜饼,是不可以用刀之类的东西切开的,要用手或者槌来掰开,砸开。这天一般的家里,一边祈祷一家的圆圆满满,讲用炭火烤熟的年糕放在热腾腾的红豆汤里吃。

    <<<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关 文章 :

    ★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汇总

    ★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有哪些呢

    ★ 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知识汇总

    ★ 春节有哪些传统文化知识

    ★ 春节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相关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知识

    ★ 春节传统文化习俗来历作文

    ★ 春节的传统文化故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二、有关春节的知识?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沐浴换新衣
      大多中国人在年前得洗个澡,在年三十换下旧衣服穿上新衣服,欢欢喜喜干干净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吃饺子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才将桃符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世家大族用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看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习俗,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每年有超过10亿人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收看春晚!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算盘声和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之类的口彩。另外有一种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等一大堆讨吉利的话,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的家去了。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春节的常见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 欢度春节一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与夕的动漫标准像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所包含的内容在变,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在变,但春节在中国人生活和意识当中的地位仍无可替代。
    中国人的春节,据说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不过起初不叫春节,也没有固定的日子。到了公元前两千一百多年,当时的人们以木星运动一周的时间为一岁,就将春节叫作“岁”。公元前一千年前,人们以“年”来表示春节。“年”在当时的含义是五谷丰登的意思,获得丰收叫“有年”,获得大丰收被称为“大有年”。
    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广义的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号开始,一直延续到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前后大约三周。这期间以十二月三十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夜最隆重,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
    为迎接春节,从城市到农村,人们进行各种准备活动。在农村,节日的准备工作一进入十二月就开始了,许许多多的农民家庭要清扫房屋、洗衣拆被,以示除污去垢,气象一新。家人还要不断地从市场上买回丰富的年货,如:糖果、糕点、肉类、水果等食品,以备节日期间的食用、待客。在大城市,节日的准备工作也在很早就拉开了帷幕,文化部门、艺术团体要准备丰富的文艺节目,电视台排演各类型晚会,各大公园开办传统的“庙会”,为游客提供比往常多得多的娱乐项目,百货商店更是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调配商品以满足节日市民的需求,曾有一项统计说,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消费占全年消费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在中国各地,人们过春节有着许多不同的传统习惯,但是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不管是北方、南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园形的薄面皮里,用开水煮熟,加上调料,全家人坐在餐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
    除夕要守岁,在这一夜人们是在欢乐中送旧岁迎新年的。过去,在新年到来时,人们燃放爆竹,以示庆祝。这种源于驱邪的习俗,由于安全和污染的原因,在北京和一些大城市的市区已禁止了。到了初一,全家老小换上节日盛装,开始迎接客人来访或外出拜年。见面时,相互以“新年好”、“春节好”等吉祥之词相敬,然后请回家中,吃些糖果、喝些茶水,谈谈家常。如果在过去一年里,亲友之间曾发生过什么纠纷,只要春节去拜年,那就是彼此谅解了。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地方演戏,放电影,有的地方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赶庙会,到处是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当然人们更多的是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各电视台在节日期间安排了大量的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观看的精彩节目。
    贴春联、年画、点花灯,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活动。节日期间,市场上摆出很多反映人民幸福生活、愉快劳动和各式各样花卉山水的年画、春联,供人们挑选。春节期间的灯会也是一项十分热闹的活动,花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品,历代制灯工艺也很兴盛,花灯上印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风景、英雄人物等内容,而且灯的造型多种多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外出旅游正成为中国人的过春节的一种新时尚。

    三、关于春节的习俗

    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扩展资料:

    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关于过年的风俗的问题,通过《有关春节的知识?》、《关于春节的习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过年的风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过年的风俗(2)

    相关阅读

    • 「春节文化」春节习俗完整版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过年的风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春节文化」春节习俗完整版和春节有哪些传统文化风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
    • 写《过年》的作文。

    • 158文章网作文欣赏
    • 过年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zhidao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在买灯笼,还有的人
    • 过年的习俗作文快啊

    • 158文章网作文欣赏
    •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 400字作文:阜阳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 158文章网作文写作
    •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进入年关,除了祭灶外,各家还要备酒做饭,放鞭炮,民间又称“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扫尘  这天要年终大扫除,民间俗称“扫尘”,寄托着
    • 作文《过年的习俗》

    • 158文章网作文写作
    •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