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思维逻辑能力测试,答出来智商超过180(一)

思维逻辑能力测试,答出来智商超过180(一)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国际iq测试题答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思维逻辑能力测试,答出来智商超过180(一)和爱因斯坦智商180这样的传言可信吗?智商真的能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思维逻辑能力测试,答出来智商超过180(一)
  • 爱因斯坦智商180这样的传言可信吗?智商真的能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吗?
  • 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 高IQ的请:最不简单的逻辑思维题——能做出来的就是智力高的,越快你IQ越高!
  • 一、思维逻辑能力测试,答出来智商超过180(一)

    题目1:

    三个孩子在花园玩,困倦后躺在一棵树下休息。

    在他们睡觉的时候,另一个小孩用炭涂花了他们的脸。

    三人醒来后,看到其他两人脸上的涂鸦觉得好笑,都笑出声来。但三人都认为其他两人是在互相取笑,并且不认为自己的脸也被涂花了

    突然,其中一个孩子不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脸也被涂了。

    他是如何察觉到的?

    题目2:

    有两位面貌相似,出生年月日相同,父母名字也一样的小男孩。

    当有人问他们是不是双胞胎时,他们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

    请问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题目3:

    有一位非常擅长处理离婚诉讼的律师,在打官司时总是站在妻子的一边,因免费帮她们争取高额的赡养费而名声大噪。

    没想到有一天,这位律师自己也面临离婚问题。但这位律师的原则没有因此改变,仍然站在妻子一边。可奇怪的是,律师一毛钱也没有损失,也没有从别处收到资金。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见图后

    男人们喜欢的微胖

    男生才懂男生

    半泽直树要植树

    答案1:

    假设三个孩子为甲乙丙,发现问题的孩子是甲。

    甲假设自己脸上没有涂鸦,并代入乙的视角思考

    如果乙看到的是有涂鸦的丙和没涂鸦的甲,并且认为自己脸上没有涂鸦,那么他就会对丙的发笑感到疑惑,因为这种情况下丙看到的是两个正常的脸。

    所以,乙和丙都没有疑问的情况下,甲自己的脸上也一定有涂鸦。

    答案2:

    他们确实不是双胞胎,是三胞胎中的两个。

    答案3:

    律师是女性,她为自己辩护取得了胜利。

    关注一下,给点支持!谢谢您~

    一、爱因斯坦智商180这样的传言可信吗?智商真的能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吗?

    我认为智商高低是不可以来评价一个人的天赋多少。可是,人和人的智商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我们要来承认的,有些孩子在3岁那年认识的字就需要比6岁孩子认识多,这一我们可以说成6岁的小孩太笨了吗,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只是这3岁的小孩有一点点的聪慧,能接受到较高端的基础知识。请问什么取决于孩子的智商呢?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全部父母都会去真正意义上的搞清楚的一件事,这一并不是什么所谓智力区别甚至遗传基因区别,其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方式,每一位父母培养孩子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家长的言谈举止,言谈举止间气质都要在小朋友的的身上产生一中固定思维,这类固定思维让一个儿童在念书前就具有了一种逻辑思维比较丰富的一个人的大脑,从拥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再从拥有极强的阅读能力,这将会取决于之后她在大学里的学习状况是怎样的,及其学习成绩是怎么样的。

    还有一点,是我们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个教师,爸妈的情况,会让孩子效仿,而这也不是说大家在物质上需花多少多少,去载一个特别好学校周边买学区房,及其花高价钱去上补习班,这种都比不过我们自己的以身作则。我们要做的是将你需要买学区房的那一种思想和资金分配到自己身上,我们要去改造自己,将自己的思维贮备健全,少花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使我们自身多阅读一些书,这比任何物质上的物品的要更划算一些。

    因此智力高低真的不能去鉴定一个孩子的好坏,大家先天发育不足,可是后天性能够填补,哪一个孩子刚生出来就是奇才的,主要是靠大家中后期周边环境要素的更改而改变的。

    二、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当今时代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 逻辑思维 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呢?不知道?那我们做个测试,通过一张图检验一下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此我为大家推荐逻辑 思维训练 题及答案_测测你的逻辑思维水平,欢迎大家参阅。

    目录

    逻辑思维训练题

    逻辑思维训练题答案

    小学趣味数学逻辑思维题

    逻辑思维训练题

    1.如何问问题?

    有甲、乙两人,其中,甲只说假话,而不说真话;乙则是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但是,他们两个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只通过点头与摇头来表示,不讲话。有一天,一个人面对两条路:A与B,其中一条路是通向京城的,而另一条路是通向一个小村庄的。这时,他面前站着甲与乙两人,但他不知道此人是甲还是乙,也不知道“点头”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现在,他必须问一个问题,才可能断定出哪条路通向京城。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问?

    2.他们的职业是分别什么?

    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请推出这三个人中谁是商人?谁是大学生?谁是士兵?

    3.谁做对了?

    甲、乙、丙三个人在一起做作业,有一道数学题比较难,当他们三个人都把自己的解法说出来以后,甲说:“我做错了。”乙说:“甲做对了。”丙说:“我做错了。”在一旁的丁看到他们的答案并听了她们的意见后说:“你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做对了,有一个人说对了。”请问,他们三人中到底谁做对了?

    4.鞋子的颜色

    小丽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子,她的同学都没有见过这双鞋了,于是大家就猜,小红说:“你买的鞋不会是红色的。”小彩说:“你买的鞋子不是黄的就是黑的。”小玲说:“你买的鞋子一定是黑色的。”这三个人的看法至少有一种是正确的,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请问,小丽的鞋子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5.谁偷吃了水果和小食品?

    赵女士买了一些水果和小食品准备去看望一个朋友,谁知,这些水果和小食品被他的儿子们偷吃了,但她不知道是哪个儿子。,为此,赵女士非常生气,就盘问4个儿子谁偷吃了水果和小食品。老大说道:“是老二吃的。”老二说道:“是老四偷吃的。”老三说道:“反正我没有偷吃。”老四说道:“老二在说谎。”这4个儿子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其他的3个都在撒谎。那么,到底是谁偷吃了这些水果和小食品?

    6.谁在说谎,谁拿走了零钱?

    姐姐上街买菜回来后,就随手把手里的一些零钱放在了抽屉里,可是,等姐姐下午再去拿钱买菜的时候发现抽屉里的零钱没有了,于是,她就把三个妹妹叫来,问她们是不是拿了抽屉里的零钱,甲说:“我拿了,中午去买零食了。”乙说:“我看到甲拿了。”丙说:“总之,我与乙都没有拿。”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在说谎,那么到底谁在说谎?谁把零钱拿走了?

    7.夜明珠在哪里?

    一个人的夜明珠丢了,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有一天,他来到了山上,看到有三个小屋,分别为1号、2号、3号。从这三个小屋里分别走出来一个女子,1号屋的女子说:“夜明珠不在此屋里。”2号屋的女子说:“夜明珠在1号屋内。”3号屋的女子说:“夜明珠不在此屋里。”这三个女子,其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谁说了真话?夜明珠到底在哪个屋里面?

    8.谁的成绩好

    玲玲和芳芳经常在一起玩,有一次,有人问她们:“你们俩经常在一起玩,这次期末考试你们谁的成绩好呀?”玲玲说:“我的成绩比较好一点。”小红说芳芳说:“我的成绩比较差一些。”她们这两个人之中至少有一个人没有说实话。那么,到底她们谁的考试成绩好?

    9.她们分别买了什么

    小丽、小玲、小娟三个人一起去商场里买东西。她们都买了各自需要的东西,有帽子,发夹,裙子,手套等,而且每个人买的东西还不同。有一个人问她们三个都买了什么,小丽说:“小玲买的不是手套,小娟买的不是发夹。”小玲说:“小丽买的不是发夹,小娟买的不是裙子。”小娟说:“小丽买的不是帽子,小娟买的是裙子。”她们三个人,每个人说的话都是有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那么,她们分别买了什么东西?

    10.谁偷了奶酪

    有四只小老鼠一块出去偷食物(它们都偷食物了),回来时族长问它们都偷了什么食物。老鼠A说:我们每个人都偷了奶酪。老鼠B说:我只偷了一颗樱桃。老鼠C说:我没偷奶酪。老鼠D说:有些人没偷奶酪。族长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它们当中只有一只老鼠说了实话。那么下列的评论正确的是:

    a.所有老鼠都偷了奶酪;

    b.所有的老鼠都没有偷奶酪;

    c.有些老鼠没偷奶酪;

    d.老鼠B偷了一颗樱桃。

    11.一句问路的话

    一个人站在岔道口,分别通向A国和B国,这两个国家的人非常奇怪,A国的人总是说实话,B国的人总是说谎话。路口站着一个A国人和一个B国人:甲和乙,但是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份,现在那个人要去B国,但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只许问一句。他是怎么判断该走那条路的?

    <<<

    逻辑思维训练题答案

    1.这个人只要站在A与B任何一条路上,然后,对着其中的一个人问:“如果我问他(甲、乙中的另外一个人)这条路通不通向京城,他会怎么回答?”

    如果甲与乙两个人都摇头的话,就往这条路向前走去,如果都点头,就往另一外一条走去。

    2.小张是商人,小赵是大学生,小王是士兵。假设小赵是士兵,那么就与题目中“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赵不是士兵;假设小张是大学生,那就与题目中“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矛盾了,因此,小张不是大学生;假设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目中“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王也不是大学生。所以,小赵是大学生。由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得出小王是士兵,小张是商人。

    3.假设丙做对了,那么甲、乙都做错了,这样,甲说的是正确的,乙、丙都说错了,符合条件,因此,丙做对了。

    4.假设小丽的鞋子是黑色的,那么三种看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假设是黄色的,前两种看法是正确的,第三种看法是错误的;假设是红色的,那么三句话都是错误的。因此,小丽的裙子是黄色的。

    5.是老三偷吃了水果和小食品,只有老四说了实话。用假设法分别假设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说了实话,看是否与题意矛盾,就可以得出答案。

    6.丙说谎,甲和丙都拿了一部分。假设甲说谎的话,那么乙也说谎,与题意不符;假设乙说谎,那么甲也说谎,与题意不符。那么,说谎的肯定是丙了,只有甲和丙都拿零钱了才符合题意。

    7.1号屋的女子说的是真话,夜明珠在3号屋子内。假设夜明珠在1号屋内,那么2号屋和3号屋的女子说的都是真话,因此不在1号屋内;假设夜明珠在2号屋内,那么1号屋和3号屋的女子说的都是真话,因此不在2号屋内;假设夜明珠在3号屋内,那么只有1号屋的女子说的是真话,因此,夜明珠在3号屋里内。

    8.芳芳。假设玲玲说的是实话,那么,芳芳说的也是实话了,与题意不符;假设芳芳说的是实话,那么玲玲说的也是实话了,与题意不符。因此,两个人都没有说实话,把她们两个人说的话反过来就会发现,芳芳的成绩好。

    9.小丽买了帽子,小玲买了手套,小娟买了裙子。

    10.假设老鼠A说的是真话,那么其他三只老鼠说的都是假话,这符合题中仅一只老鼠说实话的前提;假设老鼠B说的是真话,那么老鼠A说的就是假话,因为它们都偷食物了;假设老鼠C或D说的是实话,这两种假设只能推出老鼠A说假话,与前提不符。所以a选项正确,所有的老鼠都偷了奶酪。

    11.如果甲是A国人,说的是真话,问甲:“如果我问乙哪条路是安全之路,他会指哪条路?”他指出的乙说的路就是错误的,另一条路就是正确的。

    如果甲是B国人,说的是假话同样的问题问甲,因为乙说真话,甲会和乙的答案相反,那么另一条路就是正确的。

    <<<

    小学趣味数学逻辑思维题

    题目:王医生刚刚申请开了一家小药店,手头只有一架天平,一只5克和一只30克的砝码。一天,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购买100克某贵重药粉。如果用30克砝码称三次,再用5克砝码称两次,共五次称出100克药粉。可是,药店生意繁忙,顾客又希望越快越好。称一次无论如何也无法称出100克。那么,你能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吗?

    答案:将5克和30克砝码放在天平一端,先称出35克药粉,再将这35克药粉和30克砝码同放在天平一端,又可称出65克药粉,这样就总共称出药粉:35+65=100(克)

    题目: 父子赛跑:老王带着儿子小王沿着直径100码的圆形跑道背向行走进行比赛。它们从同一地点出发,但起先老王根本不动,直至小王完成了全程的八分之一以后才开始。老王低估了儿子的竞走能力,因此它慢吞吞地闲庭信步,慢慢走着,直至它在途中碰到了迎面而来的小王,这时老王已走完全程的六分之一。

    请问: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老王必须把它的速度提高到以前速度的多少倍?

    答案:圆形跑道的直径同问题无关。当它们相遇时,老王已走完全程的1∕6,而在老王行走的这段时间内,小王走了全程的16∕4,因此小王的行走速度是老王速度的17∕4倍。老王还有5∕6的路程要跑,而小王只有1∕6的路程了。所以老王的速度必须至少是小王的5倍。

    题目:快乐的夫妻:甲同乙两夫妻到市里买东西。甲买了一套衣服、一顶帽子,用去了15美元。乙买了顶帽子,她所花的钱同甲买衣服的钱一样多。然后她买了一件新衣,把他们的余钱统统用光了。

    回家途中,乙提醒甲注意,他的帽子要比她的衣服贵1美元。然后她说道:“如果我们把买帽子的钱另作安排,去买进另外的帽子,使我的帽子钱是你买帽子钱的1.5倍,那么,我们两人所花的钱就一样多了。”

    甲说:“在那种情况下,我的帽子要值多少钱呢?”

    你能回答甲的问题吗?这对快乐的夫妻一共花了多少钱?

    答案:设X表示甲实际所买帽子的价钱,Y表示他的衣服的价钱,则乙所买帽子的价钱也是Y,而其衣服的价钱为Y-1。我们知道,X+Y等于15 美元,所以如果将他们所花费的15 美元分作两份,而其中一份是另一份的一倍半的话,则一份必然是6美元,另一份必然是9美元。利用这些数据即可列出下列方程:9+X—1=6+15—X。由此可求出X 为6.50美元,即甲买帽子所花的钱。从而他买衣服所花的钱为8.50 美元。于是得知:乙买帽子用去8.50 美元,买衣服用去5.50美元,全部消费金额为29 美元。

    七、一个小镇上有一位神医,他专门帮人戒烟。一天又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来找他帮忙,于是他对那个人说:"一包烟有20根,请你点燃第一根香烟,抽完后,过1秒点燃第二根香烟;抽完第二根后,过2秒再点燃第三根;抽完第三根后,等4秒后点燃第四根;之后等8秒……这么下去,每次等待的时间加倍就行。只要你遵守规则,我保证,抽不完两包烟,你就能戒掉烟。"你觉得如果按照神医说的话去做,那个人真的能戒掉烟吗?

    答案:有可能。只需要算一算第39根香烟后要等多久才能抽第40根香烟,即可知晓。要等的时间为:5368709十二秒=149130.8小时=6213.8天,快10年了。能在这么长的时间不抽烟,想不戒烟也难。

    六只梨子,用一根五米长的棉线,每隔一米拴一只。现在吃掉了一只梨子,要求还用这根棉线,仍然是每隔一米拴一只梨子,棉线不剩,应该如何拴?

    答案:根据题意:六只梨子,棉线的两头各拴一只,中间四只。一头的梨子吃掉了,不能把这一米棉线剪掉,也不能把中间四只梨子拉开距离,可是,并没有规定棉线一定要直的呀。把绳的一头拴在另一头的梨子上,就成了一个圈。有些时候,人在头脑中印刻的事物的形象越丰富, 想象力 就越开阔,越深刻。

    白鹤写数字:白鹤每写一个数字符号(0、1、2、3、4、5、6、7、8、9 ,共10个)需要蘸一次墨水,要把0 ~12 的数字连续写出,共需要蘸多少次墨水?

    答案:从0~9 共有10个数字符号,而10、11、12 三个数中则有6个数字符号。也就是说,从0~12总共有16个数字符号。所以白鹤写完0 ~12的数,需要蘸16次墨水。

    老李有一片长势不错的牧场,如果他去放牧21只羊,那么,12个星期就可以把这个牧场上的草吃完;如果放牧23只羊,那么9个星期就可以把草吃完。现在老李有了27只羊,那么,这些羊几个星期可以把草吃完呢?

    答案:需要6个星期就可以把草吃完。

    <<<


    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及答案(5)

    ★ 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及答案

    ★ 小学生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 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 逻辑思维题训练逻辑题目大全附答案

    ★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及答案(2)

    ★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及答案(3)

    ★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25题带答案

    ★ 高智商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三、高IQ的请:最不简单的逻辑思维题——能做出来的就是智力高的,越快你IQ越高!

    确实可以三次完成。

    羽扇仙的答案(不管是自己写的还是从哪里抄的)的确是对的。我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树形图从头到尾仔细分析了过了。

    要我在半小时之内验证一个答案是否正确这没什么问题。但是要我自己想出这样一个解答,我自认为在一个小时内难以完成。至于要想出一个比之更好的解答,我对此不作奢望。

    所以我只是谈谈感想,简单评论一下。

    最初一秒钟确实会想把12分成两个6,但是马上就意识到是不行的(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提交了这种答案,有点小小的吃惊);然后就想按照分3组的方式进行下去,仔细一做才发现三次不行;接着猛然想到虽然一开始不知道这个次品的轻重,但是可以记录每一次的结果,利用这个,说不定就可以控制正在三次以内呢?做了一下,做成了,高兴了不到一分钟,发现弄错了——我做成的其实是9个砖头的情况。(回想一下,大概是受到了简单的迭代递归的思维习惯的影响)

    于是又要重新做,发现按照通常的做法,12个砖头,第一称如果相等,接下来的各种分支都很容易,而且也都在3次以内;但是倘若第一称不相等,就不好办了。头脑清楚,并且说必须要四次才行的人,估计都是在这里卡住了。但是许多时候,即使我们至今为止没有找到任何可行的方法,也并不就因此证明了不存在任何可行的方法。关于一件事的可行性或者不可行性的证明当然也是有的;但是可惜的是,在这里那些说三次不可行的人并没有真的证明不存在任何可行的方法。

    于是我把羽扇仙的答案认真地看了一下,我想既然写得这么详细(虽然繁琐),此人肯定是花费了一番心思验证过的,不要无视人家的劳动成果(我看的时候并不清楚这是不是抄的)。确实,这个答案比较繁琐,但是比起那些只有一两句没头没脑的答案来说,这实在好得太多了。对那些自己随随便便就写出一个想当然的答案、也没有耐心看完其他解答的人,我想说的是:这种工作是来不得半点浮夸的;真要是能证明,就应该能够把详细过程写出来,同时也要有耐心看这样的详细工作。(当然,如果不在乎这些,没有耐心也没关系,那就把这些当过眼烟云吧,以玩票的态度来对待吧,反正也不是自己本职工作,也不是当什么论文审核人。)

    再回到羽扇仙的答案。一批人望而却步是因为没有耐心。另一些人可能看到了中间就看不下去,大概由于排版上的某些问题影响了阅读吧。而且通篇这种刻板的“如果...则...否则...”的方式看起来恐怕也相当倒胃口(对这些东西已经习以为常到麻木的程序员们就不会觉得倒胃口,这也许是因为有更深层次的审美,也许是因为已经没有胃口可倒了)。题目本身的难度和解答本身的繁琐也许是更大的原因:在第一称不相等的这个分支,其解法固然是对的,但是很不直观,需要看的人自己去慢慢理顺(最好是画个树形图来分析)。这里我就不写出来了。既然楼主已经知道三次是可能的,必定是验证过的,我也不用多费笔墨唇舌。对于其他看官来说,我要是写得不够详细,那还不如看原来的解答;写得太详细又嫌罗嗦。正确答案其实早就在那里。要是有心的话,与其花时间看我写的,不如自己去花时间理顺一遍,这并不需要什么过人的创造力,需要只是细致和耐心(我相信能从开头看到这里的人已经非常有耐心了)。

    真正有些原创性的可能还是xiaozhu36955的解答。虽然我第一眼也对其不屑一顾,第二眼就知道其解答不符合“题意”,就像pjw258所说,对跷跷板的次数进行了“非法”的使用(如果按照“正确”的使用方式,也就是我们解这道题时所默认的那种使用方式,xiaozhu36955的解答当然是无法保证在3次以内的,只能保证在6次以内(运气好的话只要2次,运气差就要6次))。然而这个解答成功地跳出了我们默认的框框,进行了创造性地发挥。虽然要想到羽扇仙那个答案也需要突破许多束缚,但是二者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突破。其实如果真要在现实场景中去找那块重量异常的砖头,我还宁愿用xiaozhu36955的方法,简单易行;而羽扇仙的方法固然称的次数少,但是在称之前和称之后脑子里都要绕好多弯弯,还要记录称的结果,不断回顾与比较,有这闲工夫,早就用xiaozhu36955的方法(或者其他笨办法)找到那块砖头了。(但是假如任务不是称砖头,而是称成吨的钢材,花点时间思考怎样尽量减少称的次数以降低成本还是很有实际用途的;又比如还是称砖头,但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一批货都要检查重量异常的砖头,那么第一次花点时间想出最少称重次数的方法,将之程序化,以后就方便了。)

    给我两天时间,我会给出解答。如果两天后我没有提供任何解答,或者给出的解答是错误的,那就把分数给pjw258吧。

    在给出我的解答之前,先简要评论一下这些天来新出现的四种解答。

    新出现的解答有:

    1、QQ850912617(以下简称QQ同学)——第一次5:5

    2、姜胖大人——第一次4:4;不相等的话,第二次称就把其中一边的4个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跷跷板两边,另一边的4个取两个分别放在跷跷板两边

    3、278102649(以下简称27同学)——第一次4:4;不相等的话,第二次称就把左右各拿走一个,并把左右各取一个对调

    4、1645425——力矩平衡大法

    最后这一种虽不是标准解法,但是正因如此,才显得很有意思。我忍不住要把1645425称作物理小王子了,希望你再接再厉,发明出更多更新奇的物理称法。

    第一种和第三种称法都是称不出来的。实际上,在掌握了下面我给出的一般方法之后(是的,我给出的是一般方法,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使用天平在n个砖头中找出唯一那个次品的问题),就很容易看出,在12个砖头中寻找1个次品,如果限定三次之内完成,那么第一次称只能是4:4,每一边的个数既不能大于4,也不能小于4。所以QQ同学在第一次称重的时候就注定了不可能三次完成。而27同学的失误则发生在第二次称重,不是“好像还差一点”的问题,如果你不改变第二次称重方案的话,永远也不可能在三次以内完成。这些都可以按照我给出的方法得到证明。

    姜胖大人的方法是可以做出来的,不过存在细节上失误。大人原话是这样说的:“假设第一次左边,即1234重,那么第二次称127和348。如果平衡,那么异常球在56里且轻;如果还是左边重,那么异常球在128里且为重;如果右边重,那么异常球在347里且为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如果左边(或右边)重,那么只能说异常球在128里(或在347里);加上“且为重(且为轻)”不仅是画蛇添足,而且是错的。(当然,平衡的情况下说“异常球在56里且轻”是正确的。)如果抛开这些失误,那么姜胖大人的方法是唯一一种这样的方法,即:在第一次称重不平衡的情况下,第二次称重不需要借助这8个砖头之外的任何砖头(即第一次称之后已被证明为正常的那4个砖头)。

    当然,楼主见过的2种不同方法,其中一种大概是和姜胖大人一样的。

    以下是我的解答:

    先别急着动手。在做之前,先分析一下称重的作用。每一次称重的作用无非是令我们排除一些可能,缩小搜索范围,判断出重量异常的那个次品在哪个范围内,并确定下一步该如何称。而做到这一点,仅仅是通过观察称重的结果。每一次称重的结果最多有三种可能:左>右;左=右;左<右。可是,由于不知道次品和正品孰轻孰重,因此左和右孰轻孰重对于我们下判断做决定便不能构成任何区分,我们只能说两边相等或者不相等。但是,倘若之前有一次称重的结果也是不相等,那么本次称重的结果相对于之前那一次称重的结果就可以区分出三种可能了,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左大于右还是右大于左,在之前那一次不相等的称重背景下就有了区分的意义。

    所以每一次称重,也许能区分出三种可能,也许能区分出两种可能。能够区分出多少种可能,接下来就会有多少个分支。当然仅有一种可能结果的称重也是有的:所谓只有一种可能结果的称重,就是说,我们在这次称重之前就能推断出是哪一种结果。这样的称重当然是毫无作用的,所以不要把称重次数浪费在只有一种可能结果的称重上。

    排除了这种无用的称重,那么每一次称重接下来的分支可能有两条或三条。更准确的说,如果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不相等的称重,那么当前这次称重最多只能有两条分支——相等或者不相等;如果之前出现过不相等的称重,那么此次称重最多可以有三条分支——相等、和前面那次不相等的称重方向一致或者相反。

    现在要确定一下使用的记号。A和B是两个集合,其元素都是砖头,A:B表示把A中所有砖头放在跷跷板左边,B中所有砖头放在跷跷板右边,来称重。我们用g(A)表示A的重量,g(A)=g(B)表示跷跷板平衡。现在我们要考虑:不平衡的时候采用什么记号?我们可以用g(A)≠g(B)表示跷跷板不平衡,但是为了和以后称重中可能出现的不平衡相比较(方向一致或者不一致),我们采用这种记法:A∧B,表示g(A)>g(B)(或g(A)<g(B));相应的我们引入A∨B,表示g(A)<g(B)(或g(A)>g(B))。也就是说∧表示大于或者小于,但究竟是大于还是小于并不确定,也不重要。关键是,当∧表示“大于”的时候,∨表示“小于”;当∧表示“小于”的时候,∨表示“大于”。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记法:

    1、直接在每次不平衡的时候说“大于(或者小于)”以及“小于(或者大于)”;

    2、用类似∧∨这样一对符号来表示1中的意思;

    3、只使用一个符号(比如∧),但是在说A和B不平衡的时候,详细说出究竟是A∧B,还是B∧A,以示区别。

    要注意两点:

    第一,以上2和3中的符号都应该表示反对称关系。([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对于任何xy,若xRy为真则yRx为假]),上面出现的<>∧∨都是这样的关系。而=和≠都是对称关系([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对于任何xy,若xRy则yRx]。)

    第二,2中的两个记号所表示的两个反对称关系应该互为镜像。(设S和R都是反对称关系。[S和R互为镜像]当且仅当[对于所有xy,xSy当且仅当yRx]。)

    当使用表示一对互为镜像关系的符号,并且在比较的双方已知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下面的简写:在比较A:B的时候,“A∧B”简写为“∧”,“A∨B”简写为“∨”(同时,“A=B”也简写为“=”)。我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记号,只要不引起歧义就行。比如我最初在草稿纸上写的时候就只用一个向上的箭头↑,写的时候就“A↑B”“B↑A”这样写;后来也上下两种箭头一起用(↑↓),写的时候就只写“↑”或“↓”。或者,用0代替=,1代替∧,-1代替∨,也是可以的。

    下面我要引入树形图来帮助解题,它将贯穿下面所有的证明。

    一个树形图由有限个点和有限条线构成,每条线都自上而下联结两个点,其中上面的点称为下面的点的父结点,下面的点称为上面的点的子结点。一个点如果没有任何父结点,就称之为根。一个树有且仅有一个根结点。除了根结点,其他每个点都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每个点都可以有若干个子结点,子结点之间没有线相连。一个点如果没有任何子结点,就称之为叶子。如果从根节点出发到达某个结点需要经过n条线,那么这个结点就在第n层(注意:根结点在第0层)。组成这棵树各个结点的最大层次就是这棵树的深度。

    我们要用到的树就是这样,但是为了满足这道题的具体需要,还需做一些细化。

    假设我们要从砖头集合U中找出那个异常元素。我们让一棵树除了叶结点以外的每个结点都对应一个二元组。其中X是U的子集,表示经由前面所有步骤判断出那个异常元素所属的范围;Y则表示A:B这样一个称重操作,其中A、B都是U的子集,且A与B没有交集,而且A和B的元素个数要相等(我们不知道正常与异常砖块的重量比,也不使用力矩称法,所以只能在跷跷板两边放置同等数量的砖块)。而每个叶结点对应U的一个子集,并且是单元集(即只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叶结点上不再需要称重操作,因为已经确定异常元素是哪一个了。以后,在不会引起歧义的地方,我们直接把某个结点对应的判断和操作简称为判断和操作。我们还要给每条线都标上=∧∨这些记号。它们表示这条线上端那次操作的结果,如果上端那个操作是A:B,那么=∧∨分别表示g(A)=g(B),A∧B,A∨B。标注着不同记号的线导向相应的下端判断或操作。从现在起,我们有时也称一棵树为一个策略。

    我们在前面说过,如果一次称重之前不存在至少一次不相等的称重结果,那么此次称重最多只能分出两种可能;否则,最多能分出三种可能。也就说,如果在一个结点之前,还不曾有过某条线(这条线不一定是紧接着这个结点的,但是必须能够经由这个结点向上通达到)被标记为∧或∨,那么这个结点的分支数最多两条;否则分支数最多三条。现在我们按照这一规则,从一个根结点开始向下分叉,并且使得深度不超过3。将每个结点下面的分支数目以及树的深度最大化,就得到下面的树形图。

    这棵树的叶结点一共14个,但是从14个砖头里找到一个重量异常砖头的任务是不可能确保在三次内完成的,因为还需考虑以下限制。

    如果只关注每个结点处的判断集合,即判断异常砖块所属的那个集合,那么下面几项条件限制着每个结点上集合(但没有穷尽所有限制)。

    首先,一个策略的叶结点必须都是单元集,否则这个策略还是未完成的;

    其次,一个结点上的集合恰好分割成它的子结点上的集合,即:一个结点的子结点上的集合互不相交,并且这些子结点对应集合的并集就等于该结点上的集合;

    第三,一个结点下方所有叶结点的个数必须等于该结点对应集合的基数(即它的元素个数)。

    (第三点可由前两点推出)

    我们看到图中这棵树的根结点向下分为两棵子树,左边的子树有5个叶结点,右边的子树有9个叶结点。根结点上的集合就是U(就是任务开始时所给砖头的集合),而根结点上的操作则是A:B,其中A和B都是U的子集,且互不相交。根结点向下分出两支,分别对应着A=B时的操作和A∧B时的操作。若A=B,则异常砖块一定不在A或B当中;因此,在A=B这一分支下的子结点上的集合等于U-(A∪B)。若A∧B,则异常砖块一定在A或B当中;因此,在A∧B这一分支下的子结点上的集合等于A∪B。由于A和B的基数相等,假设A的基数为a(a为正整数),则A∪B的基数就等于2a。因此,右边子树下的叶结点数目必须是偶数。有了这个限制条件,且又知道深度为3的树的右边子树的叶结点最多有9个,于是我们知道右边子树的叶结点最多有8个。8和左边子树的叶结点数目5相加就是13。这就证明了不存在三步以内的策略,能够将大于等于14个砖块中的异常砖块找出来。

    由上面的设定还可以知道,若U的基数为w,则U-(A∪B)的基数为(w-2a)(因A的基数是a,且A和B基数相同),也就是左侧子树的叶结点数要等于w-2a,且由于深度不大于3的树左侧叶结点数最多是5,于是w-2a≤5;类似的,右侧子树的叶结点数要等于2a,且由于深度不大于3的树左侧叶结点数最多是9,于是2a≤9。解出来就是(w-5)/2≤a≤9/2。若w=12,则a只能为4(若w=13,a也只能为4)。

    (未完待续。抱歉,今天拉肚子,不然现在就写完了。上面已经证明的结论:在n块砖里找出一块异常砖头,且能够保证在三次以内完成的,n不能大于13;当n=12,第一次称重必须为4:4。明天将证明:n=12时,有10种方案可以3次完成;n=13时,有12种方案可以3次完成。我相信根据我上面给出的线索,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该怎么做了。)

    关于国际iq测试题答案的问题,通过《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高IQ的请:最不简单的逻辑思维题——能做出来的就是智力高的,越快你IQ越高!》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国际iq测试题答案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