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齐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齐全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数学常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齐全和数学初中知识点整理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齐全
  • 数学初中知识点整理总结
  •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提纲
  • 数学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一、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齐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齐全!

    更多初中、高中知识,可以在物理大师app中查看,获取哦~

    数学大师

    一、数学初中知识点整理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总结归纳了中考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有理数

    1.定义: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2.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减法

    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6.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例:0×1=0。

    7.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

    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8.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ⁿ看作a的n次乘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一元一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性质

    性质一: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性质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等。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性质2。

    ⑶注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

    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

    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

    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

    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

    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整式

    1.整式: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2.乘法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为1。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

    (3)全变号;(4)换元;(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二、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提纲

    初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因为初中正是往高中时期过渡的阶段,很多人都抱怨从中数学难,初中生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为大家收集了中考数学知识点 总结 最全提纲_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供大家参考学习,感谢你的阅读!

    ▼ 目 录 ▼

    ★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提纲 ★

    ★ 初中数学的 学习 方法 ★

    ★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的四大技巧 ★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提纲

    初中几何公式:线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初中几何公式:角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中几何公式:矩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初中几何公式:菱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初中几何公式:正方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梯形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中几何公式:等分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初中几何公式:圆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π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く く く

    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1、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初中数学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2、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初中数学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预习的习惯。预习就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预习,查出障碍;它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4、认真听"讲"的习惯。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初中 数学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数学课的听讲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く く く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的四大技巧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试想一下,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要不是背熟了“乘法九九表”,你能顺利地进行运算吗?尽管你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你在做9 _ 9时用九个9去相加得出81就太不合算了。而用“九九八十一”得出就方便多了。同样,是运用大家熟记的法则做出来的。同时,数学中还有大量的规定需要记忆,比如规定(a≠0)等等。因此,我觉得数学更像游戏,它有许多游戏规则(即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谁记住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能顺利地做游戏;谁违反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被判错,罚下。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 _ 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初一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初二、初三我们还将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简单的三角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 其它 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枣-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初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 思维训练 ,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得上一点边,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容易找出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慢慢会养成一种“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对应a,y对应b,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即。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初二、初三我们还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我去佛山一中开家长会时,一中校长的一番话使我感触良多。他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当然,校长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四、自信才能自强

    在考试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为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你都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你。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向你讲授。不敢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题只不过是叙述多一点),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的题目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它的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干瞪眼,无从下手。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则绝对没错。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从中选择与其它条件有关的、或与结论有关的、或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关的,进行推理或演算。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条条大路通北京。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

    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时间有限时显得很重要;一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

    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く く 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提纲

    ★ 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归纳

    ★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点总结

    ★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提纲

    ★ 初中数学三年的知识点归纳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提纲

    ★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点提纲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三、数学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有理数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实数

    1.平方根

    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表示为〔±√ ̄〕,其中属于非负数的平方根称之为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实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2.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a的立方根,也称为三次方根。

    立方根性质

    ①在实数范围内,任何实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②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平方,但可以开立方。

    ③0的立方根是0

    3.实数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实数具有封闭性、有序性、传递性、稠密性、完备性等。

    分式方程的解法

    1.一般解法:去分母法,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2.特殊解法:换元法。

    3.验根:由于在去分母过程中,当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而有可能产生增根.因此,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把整式方程的根的值代人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说明:解分式方程,一般先考虑换元法,再考虑去分母法。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图形的初步认识

    1.几何图形:即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

    2.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几何图形的一种,指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等。

    3.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有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②去括号

    ③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关于数学常识的问题,通过《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提纲》、《数学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数学常识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数学常识(3)

    相关阅读

    •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齐全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数学常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齐全和数学初中知识点整理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来啦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数学常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来啦和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
    • 初中数学: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全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数学常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中数学: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超全和数学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