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到底是啥?杭州良渚文化村有人拍到一只“奇怪小动物”,真相让人意外

到底是啥?杭州良渚文化村有人拍到一只“奇怪小动物”,真相让人意外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奇怪的动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到底是啥?杭州良渚文化村有人拍到一只“奇怪小动物”,真相让人意外和最近网上有一只很奇怪的动物被人关在笼子里,究竟是什么动物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到底是啥?杭州良渚文化村有人拍到一只“奇怪小动物”,真相让人意外
  • 最近网上有一只很奇怪的动物被人关在笼子里,究竟是什么动物
  • 对于良渚文化的理解
  • 良渚文化村的规划情况,谢谢各位指教哦
  • 一、到底是啥?杭州良渚文化村有人拍到一只“奇怪小动物”,真相让人意外

    来源:钱江晚报

    11月25日一早,

    家住杭州良渚文化村的

    许先生在自家附近山坡上

    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动物。

    随后,

    他把自己拍到的一段小视频发到朋友圈里。

    “看体型,这应该不是猫…

    …所以是

    什么?”

    随后,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许先生。

    他说自己住在良渚文化村竹径茶语附近。“早上8点50分左右,我发现家里后院的山坡竹林边,出现了这么一只小动物,样子看着很像猫,但是它的花纹看着像豹纹,而且体型看起来比一般的猫大,尾巴比较长,跟普通的家养猫有区别,就在想会不会是豹猫。我发了朋友圈以后,有朋友给我发来豹猫的视频,我比较了下,发现和豹猫是很像。”

    许先生还给小时新闻记者发来了几张他拍下的照片,由于拍摄时距离较远,所以相对模糊。

    这只小动物到底是家养的猫还是豹猫?

    经专家鉴定:

    不是豹猫,是“串串”流浪猫

    杭州余杭区林水局工作人员回复小时新闻:“经动物专家鉴定,这只猫是普通家猫,不是豹猫;豹猫是夜行动物,而且胆子小,和家猫一样,一般不会伤害人。

    豹猫在我省野外有自然分布,杭州野外也有过发现记录。

    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了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根据专家鉴定后初步判断:良渚文化村游走的这只猫应该是只“串串”,虽然看视频雌雄难辨,但它应该是由孟加拉豹猫(具有八分之一豹猫血统的一类宠物猫)和普通流浪猫生出来的“串串”。

    专家表示,豹猫体型与一般家猫相当,特点是胆子小怕人,偶尔斗胆出现在村庄等人类活动的范围内,有可能是林子里缺乏食物,它肚子饿了来地里捉只鸡吃吃。

    一、最近网上有一只很奇怪的动物被人关在笼子里,究竟是什么动物

    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的油棕园日前闯入了一只毛发稀疏瘦骨嶙峋的“怪物”,活像电影《魔戒三部曲》和《哈比人》中的“咕噜”(Gollum)。野生动物专家认为,这只怪物其实是只严重脱毛的马来熊。
      砂拉越林业机构野生动物组表示,一只瘦骨嶙峋且严重脱毛的马来熊,日前闯入诗巫一座油棕园而被误以为是“怪物”。油棕园员工将“怪物”的照片和视频,上载到社交网站并广为流传。
      视频显示这只毛发稀疏且瘦得皮包骨的四脚动物虽有利瓜,但它步履蹒跚。它看起来似熊似狗,外型怪异。
     消息传开后,砂拉越林业机构野生动物组发表声明指出,构机人员在观察图片和视频后,认为这只动物的黑鼻子与长爪子,很像马来熊。声明还说,它的毛发严重脱落,看来病得不轻

    二、对于良渚文化的理解

    良渚文化简述:

    一 惊人的成就

    1. 世界同一时期规模最为庞大、最为先进的都市防洪系统

    在良渚遗古城西北部,先民构筑起了一道长达6.5公里的大型堤坝,用以防范天目山余脉的洪水。浙江余杭地区是整个浙江省最大的暴雨中心区,经常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良渚人为了保护国都——良渚古城而修建了这个堤坝。当地人称它为“塘山土垣”,它除了6.5公里的长度之外,平均至少4米高,30米宽,在它的外围形成蓄洪的水库,至今能够行船。

    从塘山土垣向西7公里,还有两条大堤——彭公堤防和奇坞山堤防,一个长5公里,另一个长6公里,其中一段山间隘口处,堤防高达20米,由不同的土壤层层夯筑而成,异常坚固。这两重防洪体系保证了良渚古城千年之间未曾为洪水毁灭。在良渚古城的南部,经航拍显示,也存在着绵长的土垣,很可能就是防洪工程的一部分。而对比同一时期印度的古城——号称“远古曼哈顿”的莫恒佐·达罗曾七次被洪水摧毁,最后不得不废弃。我们应叹服良渚人防洪能力的强大。

    2. 公元前2500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以及土建工程

    5000年前,良渚古城一带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沼泽地带。然而从4900年前开始,一批人突然来到此地,填平和沼泽,并且修建了大规模的都市。从考古学年代上说,这些人很可能来自天目山南麓,他们在古城建立之前就已经聚集在瑶山一带,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瑶山祭坛。

    很可能在离开天目山之后,他们立即开始起建良渚古城。最先完工的是巨型建筑基址“古上顶”,在考古学上,它也被称作“莫角山”——这个巨型的建筑台基高8-10米,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450米,面积30余万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土建工程。之后,良渚人又在莫角山周边修建了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的次级台基。之后,可能又顺次建立了反山和皇坟山。由于考古发掘工作尚未全面给予揭示,我们现在无法猜测这些巨大的工程到底耗费了多少土方量。

    大约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00年,良渚古城“城墙”修建完成,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所围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整个城墙的土方量当不亚于埃及金字塔。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古城形态来看,它们均有共同之处——城墙墙面平缓,内直外斜——极为注重防洪功能。因此,该“城墙”应该是水城墙,主要用作防洪。

    同一时期,在城墙外围,更大规模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如美人地、卞家山等长形土垣里三层外三层地将良渚古城包围起来,构成了它的“外城”,经过考古发掘,这些土垣实际上是当时制陶工匠和漆器工匠们工作和居住的社区——当然,可能还制作丝绸。这些社区有大规模的人工运河网络相连,并且均配有自己的码头。通过这些水路交通方式,将古城的产品输送到整个苏浙地区,形成一个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的大规模贸易网。

    良渚古城和其外城总体规模达到了30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市。

    3. 漆、丝、玉、珠宝、举世无双的黑陶工艺以及文字的萌芽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驰名天下,尤其是琮、璧、钺等重器,其雕刻和造型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网站上到处都有相关的资料,此处我不多说。良渚时期的漆器也异常发达,不但能够制造出多彩的漆器,还能够制造复杂的镶玉漆器。良渚时期,社会富足、文化昌明,漆器从贵重物品流入寻常百姓的家中。当时良渚人的墓葬中,棺椁均施以漆绘。甚至在农具犁的木质部件上以及箭簇的木杆上也有漆绘,可见漆器在当时不但不是奢侈品,而且还是相当常见的日用物资。

    在良渚古城北部的钱山漾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家蚕丝织品。丝线密度和现代的细亚麻布相当,体现出高超的纺织技术水平。良渚人的陶器工艺举世无双,不但造型雍容典雅、气象非凡,而且工艺复杂,令人惊叹。卞家山曾经出土过一件陶片,不到20平方厘米的陶片上刻着23个精致的鸟形纹。而在绰墩遗址出土的一个黑陶宽把杯,造型别致,通体刻满精心设计的神圣纹样,即便是当代的艺术家也对其叹为观止。

    良渚人还喜欢玛瑙、象牙等珍贵器物,并制成工艺品。其中,在福泉山出土过象牙权杖,雕刻工艺复杂,完全可以媲美良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而良渚人的航海能力也颇为强大,它们能够深入远海,捕获鲨鱼等深海鱼类。而当时收集鲨鱼的牙齿,是良渚贵族们的一种奢侈风尚。

    良渚人文化时期的陶文比中国同一时期任何地方的陶文都复杂得多,有些陶器上的记事符号可以连接成句。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良渚陶器的颈圈,上面刻有9-12字的成行规整的刻画符号,其行文风格比甲骨文还要美观。可以说,良渚时期就有了中国文字的萌芽——当然,还需要更多类似的考古发现确证它。

    值得一提的是,良渚人在中国古代最先采用了犁耕技术,以及大规模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见茅山良渚稻田遗址),使得粮食产量获得了质的提高。这也成了支撑良渚社会繁荣富强的根本因素。

    二、 良渚文化兴衰略说

    公元前3500年,年轻的华夏族突然在黄河中游崛起。 他们最初在公元前6000年时发源于陕甘一带,随后向中原腹地大举扩张,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

    不得不说,这是一支了不起的民族——他们打败东夷族的后岗文化,将势力深入陕甘、豫东、河北、辽西以及长江流域,形成了上古时代最为强大的族团。然而,就在他们的鼎盛时期,却遭到了一只神秘民族的迎头痛击。这支神密民族来自遥远、湿润的南方,他们横冲直撞,一直打到黄河南岸,之后又突然地从中原腹地消逝。

    这一民族来自长江下游的太湖一带,后来被考古学者称为“崧泽人”,也就是良渚文化的祖先。

    他们为什么要攻打千里之外的中原?为什么要和强大的华夏族火并?原因可能永远不可能探明。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北方的财富在吸引他们进行军事上的冒险。早在公元前3800年,崧泽人的社会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东山村遗址的发掘显示,崧泽文化的早期,已经形成了贵族和平民两大集团。贵族们开始用玉器来装点自己的生活,死后也要拿它们下葬。

    然而,当时中国境内最好的玉器生产基地却在淮河一带的凌家滩。凌家滩人的社会也非常崇尚玉器,他们的制玉技术发达,而且烧造技术和建筑技术也在当时首屈一指。崧泽人很显然异常垂涎他们的财富。公元前3600年,崧泽人武力夺取了凌家滩一带的统治权,之后又占据了整个淮河流域——这使得他们和中原的冲突不可避免。

    中原人打败后岗人之后,将同属于东夷民族的大汶口人压制在山东一隅,大有一统黄河之势。然而,经过崧泽文化的冲击,华夏族的扩张开始转向衰落。当时,崧泽人也许就是东夷人的一支盟军——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同盟关系很快就不复存在了。公元前3300年,太湖地区发生巨变,良渚文化取代了崧泽文化——这种巨变是怎样发生的,尚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良渚人很快就和东夷族反目,他们攻入苏北地区,将东夷族从其世代居住的苏北中心区赶了出去。在花厅遗址,考古学者们发现了良渚贵族的墓葬以及大汶口平民的墓葬共处同一个遗址的情况,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人殉坑。而考古调查显示,整个苏北地区的聚落数量急剧下降——东夷人不但被入侵的良渚人打败,还举族远迁。

    现在,华夏人反倒成了遥远民族的盟友,共同夹击东夷族。然而,东夷人在西部的扩张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们顺利地攻占了豫东和豫中。仰韶文化四分五裂,华夏集团不得不退回关中。

    东边日出西边雨,对于良渚人来说,和平的发展时期却开始了。良渚古城开始建立,并且取得了对整个太湖周边的支配权。根据玉器的形态以及制作特点的分析,学者们大致可以肯定,整个环太湖流域的玉器均由良渚古城所分配——这很可能体现了一种具有宗支特点的政治关系。良渚城很可能统领着一个疆域广大的古国。

    随着良渚古城的城市化进程,太湖流域又出现了几个不同的“都市”——福泉山遗址以及寺敦遗址。其中福泉山遗址面积达1平方公里,中心建有大型的祭坛和等级颇高的贵族墓地。寺敦遗址规模和福泉山遗址面积相当,它不但拥有中心祭坛,还拥有内圆外方的两重环濠——以寺敦为中心,他们还开凿了一个正十字形的运河工程,但是它到底通向什么地方,尚不得而知。

    不论如何,整个良渚文化6万平方公里的分布范围内,良渚古城的显赫地位从未被动摇过。良渚古国的疆域,北起苏北,南到浙中,西至安徽(这只是估计,其西部边界尚未确定),东至大海,而它的玉礼器远播至广西、陕北。可以说影响了大半个中国。

    然而,不久以后,外部的情况开始变化。从公元前2600年开始,中原龙山文化崛起。其中一支叫做“造律台文化”,从公元前2400年开始,他们逐渐向东南方扩张。良渚社会受到了剧烈的影响,良渚文化也转变为钱山漾文化。不过这一时期,良渚古城的建造仍在持续,这似乎说明他们仍然保持着政治上的独立。

    约公元前2200年,造律台人对良渚地区的扩张加剧,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广富林文化出现在环太湖地区,同一时期,良渚古城遭到废弃。良渚古国可能在此时遭到了亡国的命运。即便如此,有些证据显示环太湖地区的文化依然繁荣,外来的统治者好像并没有完全破坏太湖地区原住民的生活秩序。

    到了公元前200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政治形势出现剧烈的动荡。中原地区繁盛一时的陶寺古城被毁,惨遭屠城(见陶寺“大扰坑”);鄂尔多斯地区的鬲文化人群渗透到中原的大部分地区;山东龙山文化大范围衰败,蛋壳陶工艺、制玉工艺失传,人口数量锐减;长江中游的石家河古城被摧毁,来自中原的一支力量占据了该地区;四川的宝墩古城遭到废弃,城市化进程中止。

    也就是同一时期,来自浙南的一支野蛮民族再次洗劫了太湖地区,将造律台人赶出了苏南、浙北一带。此后,太湖地区陷入了长时间的文化空白和衰落——城市不复存在、玉器不再制作、贵族们的生活方式也被摒弃。太湖地区重新回归到质朴的乡村生活和原始的等级秩序。曾经昌盛一时的良渚古国,被永久地遗忘了。直到20世纪,通过考古学家们的努力,先民们的伟大业绩才再次为子孙们所知晓。

    三、良渚文化村的规划情况,谢谢各位指教哦

    修建意义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从杭州市中心向西北约13公里便是余杭区良渚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却拥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良渚:美丽的水中小洲,“美丽洲”。 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先生的一个发现,让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 良渚文化博物馆
      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熟知,良渚亦从此声名远播。   施昕更先生的这个发现,就是最终被考古学家以最早发现地“良渚”命名的“良渚文化”。   施昕更先生在良渚最早考古发掘良渚遗址以来,后继的考古工作者用手中的手铲不断地揭开了良渚文化那尘封已久的历史面貌,一个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距今5300——4200年左右,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广袤土地上,良渚文化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了一千余年。在充分汲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养分后,良渚文化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绚丽篇章,迎来了堪称核巨变的文明初创时代:犁耕的稻作农业,分工精细而发达的手工业,大规模的营建工程,复杂的社会结构,完备的礼仪制度,以玉器、漆器、黑陶为代表的卓越的艺术成就……虽然至今良渚文化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数千年前良渚古国的神魂魅力一直令学者专家们如痴如醉,他们称赞:中华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编辑本段设计特点
      1.内外空间和功能设计   博物馆依山面水,在建筑样式上,既体现了当代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又体现出良渚文化内在精神在时空上的延续;既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又完全融入自然山水之中,与周边环境得体地对话,成为一道“自然的”风景。在内部单元的组成上,充分考虑当代先进博物馆在教育普及、学术研究和收集保管三个方面的要求,设有基本陈列室、临时展室、影视报告厅、学术会议室、观众服务设施和休息区域、贵宾接待室、阅览室、技术用房、行政用房等。同时,通过恰当的造园手段,使内外空间自然过渡,内景、外;景互相呼应。在展示手段上,采用考古文物陈列、多媒体演示、场景仿真模拟、专题片放映、面和立体图表的示意等多种手法,配合现代的声光系统,以求给观众清晰的印象和直观的感受。   2.多方位、多角度的内容表现   3.用文化时空坐标(联系到中外的同期文明和文化,也涉略到与良渚文化有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阐明良渚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无法取代的崇高地位,以及良渚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探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4.尽可能多地运用考古实证的陈列,辅以生良渚文化博物馆要让参观者在近距离的接触中,真切感受那温和圃泅中蕴涵的大气和刚性,品味那掩藏在东万式神秘和浪漫中的天地自然观念 良渚文化博物馆
      。并告诉他们·对精神和文化的不懈追求以及在这种追求中所表现的非凡的厚创精神和原创能力,正是造就良渚文化1300年辉煌的根本动曰。它既呈一个庄严的当代文化祭坛,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让公众感觉到亲切的场所。活、生产场景仿真模拟,集中展现良渚文化时代,先人们在大规模农业生产、工程建设、水上交通、玉石器制作、制陶业和纺织业的发展、市井的形成等诸多博大精深的创造性成就。   5.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手法,表现独立于物质文化±外的形态完整的良文化礼制及其对后代中曰社会意识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发掘良渚文化的精神内校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   6.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展示良渚文化与玛雅文化、美洲文化及环大洋文化的(相互关系,核理出良渚女化向海外传播的文化脉络。   7.叙述良渚文化的发现和发掘过程,展示良渚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尚未解决的相关课题,激发参观者的探究热情。
      编辑本段大记事
      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遗址,良渚遗址的地位价值早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公认。早在1994年,良渚遗址就因其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无与伦比的重要价值和保存的完整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预备清单,评价说:“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沐浴着新中国的旭日,良渚考古进入了黄金时代
      l936年
      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在他的家乡——余杭良渚一带发掘了良渚棋盘坟、荀山周围以及长命桥钟家村等遗址,他在调查中还获知类似的遗址有10余处之多,都出土了大量的黑陶与石器,施昕更先生据此撰写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这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发端。   然而,战争连绵,刚刚起步的良渚考古也因此陷于停滞状态。直至20世纪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我国的考古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良渚考古开始了大量积累材料的阶段。
      1955年
      浙江对余杭长坟遗址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良渚遗址范围内的第一次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不断揭开良渚荒草萋萋的历史尘封,使它曾经沧海桑田的面庞逐渐变得亲切。经历了旧石器时代的筚路蓝缕以及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的风风雨雨,复杂的社会结构、完备的礼仪制度,以玉器、漆器、黑陶为代表的卓越的艺术成就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良渚遗址的重大价值层层揭示
      20世纪80年代初
      以吴家埠发掘为标志,这一区域的考古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神秘的良渚文化也揭开层层面纱。   反山、瑶山发掘引起巨大轰动,并迅速掀起一股良渚文化和良渚玉器研究的热潮。不久,汇观山、莫角山等重要遗址被揭示,良渚文化的研究又被推向新的高潮。   “良渚遗址”作为大遗址的特指概念逐渐形成,大型礼制性建筑、高等级祭坛、显贵墓地集聚一地,大量不同类型的遗址被不断发现,良渚遗址作为良渚时期的一个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的观念,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完整而庞大的考古遗址之一,是人类创造性天才杰作的代表和早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范例,是一种消逝的文化的独特见证,又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及艺术有较大关联,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
      1996年
      良渚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称: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我国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我国文明史的认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千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今后应成为人们纪念、教育、观光的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
      2000年
      余杭区和南都集团合作引进了良渚文化村项目。8年来,通过市场化运作,该项目已筹措到2.5亿元资金用于良渚遗址保护
      2002年3月25日
      近万名杭州市民签名,支持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4月
      遗址区内一村民建房发现玉器后,立即主动向文物管理部门上缴,并协助配合后续考古发掘工作,使200多件珍贵文物免受流失和破坏。
      2007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带领的考古队发掘的“良渚古城”, 其以 良渚文化博物馆
      宏大规制,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第一城”,是良渚文化的国都所在,同时将杭州的建城史提前了整整3000多年。   “良渚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在首届“良渚论坛2008中华文化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到: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恒星。它最明显的特征是首创、独创、原创,也就是它独特的文化创造性。   良渚遗址也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典型范例。   早在1961年,良渚遗址便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十五”期间大遗址保护展示专项计划》中,将良渚遗址列为第一类第一号项目。2007年它又入选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录。   回头看良渚遗址多年来的发掘和保护,能读到很多感人的故事。走进新世纪的春天,良渚大遗址保护更是渐入佳境。
      2008年
      又有3位遗址区周边群众主动向良渚博物院捐献玉器、石器等良渚文化文物10件。   随着干部群众理解、支持、参与遗址保护氛围的日益浓厚,企业也显示出积极参与良渚遗址保护的趋向。
      编辑本段馆内布局
      从序厅右转便进入第一展厅,这里概貌地介绍了良渚文化的内涵、分布范围。整个第一展厅,在以良渚文化时期古老的原始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大幅背景壁画场景中,
      复原了当时的快轮制陶和先民纺织的生动场面。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良渚文化时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包括石犁、石铲、石刀、破土器、石镰以及当时用来狩猎的石镞和捕鱼的网坠,其成套而制作精良的生产工具在同期的考古文化中是最复杂的,并处于领先地位。从中我们不难想象,良渚先民的生活是相当滋润的,他们饭稻羹鱼、渔猎采集而怡然自得。高度发达的农业为分工明确、专门化的手工业部门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生了诸多的手工业生产门类,并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展览中那典雅的黑陶、充满经纬之美的织物、神圣而精致的玉器、珍贵而艳丽的漆器以及发达的竹木器,都将让你领略良渚先民的独创性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第二展厅设于博物馆主楼二层东侧,用6组展柜展示着良渚文化部分精品器物,有雕琢精美的玉器、磨制精细的石器及制作规整的陶器。每两组展柜之间都有一组灯箱图片相连,选择的是一些不收藏在我馆的精美玉器、陶器照片。在展厅中央又立着四组与展厅同高的玻璃屏风来象征性地阻挡视线,每组玻璃屏风由两片玻璃夹着一张双面精美器物图片,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些灯箱片和屏风一方面给整个展览营造了一个适合精品展厅的较好氛围,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展示的容量,丰富了展览的信息。   玉器共分二部分,一部分是重型礼器,有玉琮、玉璧和玉钺;另 良渚文化博物馆
      一部分则主要为装饰用玉,有三叉形器、冠形器、璜、锥形器、带钩、镯、匙、匕、项饰及鸟、龟、鱼、蝉等动物饰件。陶器部分,除展出各种类型的陶器外,还展示了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如单把杯、椭圆形豆、罐等,尤以一件刻划着8个符号的刻文黑陶罐为最,被称为“前所未见的珍品。”在展厅的末端还介绍了良渚遗址最早考古发掘者施昕更和良渚文化研究的先驱者何天行两位先生的简要事迹,以及历年来专家学者研究良渚文化成果的部分资料。   第三展厅设于博物馆主楼二层西侧,复原展示了一座良渚文化时期的“玉敛葬”大墓,具有很强的视觉震撼,同时在四周墙面展示了不同等级的墓葬出土照片,通过丰富的墓葬资料的对比展示来揭示良渚文化社会等级的分化和阶级的形成,把良渚文化的诠释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整个展览达到了高潮。   三个展厅内容相互映照,各有侧重,充分展示了良渚先民所创造出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说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   2006年,为纪念良渚文化发现70周年,二三展厅特别举办了反山瑶山玉器精品展,共展出玉器600余件(组)。这是反山、瑶山遗址考古发掘20年来,大量精美玉器在博物馆的首次展出。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良渚玉器的独特内涵和功能。   第二展厅,在灯光的映射下,良渚文化玉器散发出独有的“鸡骨白”和“南瓜黄”色,触目所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蔚为壮观。第一部分介绍的是良渚社会藏礼于玉的礼制。良渚时期,玉被赋予神圣的品格,展柜中良渚时期三大礼仪重器:玉琮、玉璧、玉钺尽显高贵与神圣,它们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灵物,是神圣的法器,也是维系社会等级与秩序的重要礼器,更是世俗权力的象征。第二部分表现的是良
      渚人的精工琢玉。良渚先民善于琢玉,从原料选择、设计定样、磋切成坯、纹饰雕刻到抛光成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序。在反山、瑶山遗址中,出土了160余件表现手法多样、制琢精致的刻纹玉器,其合理的布局、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无不反映出良渚时期精湛的琢玉技术和独特匠心。在一件件珍贵文物面前,无不令人驻足停留,以期看清其中的奥秘。那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连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们都自叹不如。第三部分是种类别玉,良渚社会用玉的普遍性和等级化造成了玉器功能的复杂化,目前已知的种类有40多种。为便于区分,在展览中,我们按照出土情形和器物形制两方面的差异,从使用方法上将良渚玉器分为单体件与复合件两类,其中复合件又再分为组装件、组佩件、穿缀件和镶嵌件四类,整个展示图版、文物相互对应,带你感受先民的精致生活。   第四部分的内容设在第三展厅,以复原陈列的方式再现了良渚文化反山遗址23号墓。此显贵者大墓出土遗物包括玉器、嵌玉漆器和陶器,以单件计共467件。其中出土玉璧54件,为良渚文化遗址中随葬玉璧最丰富的墓葬。展览还通过大小墓葬在墓制规模、随葬品多寡、类别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生动揭示了良渚文化时期贫富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的分层。
      编辑本段流传的神话
      大禹杀防风——“大禹杀防风”的神话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距今约4100年了,其传说的防风国即今日良渚文化发祥地的近旁,距安溪仅数里的德清县封隅二山之间。这个神话在史籍上早有记载,如《鲁语》《淮南子》《史记》《山海经》《搜神记》等,近年我省民间文学家们又搜集到不少资料,是十分有价值的。   ①   很久很久以前,尧王和舜王都十分重视治水,因为洪水一发,老百姓就会丧失生命,五谷食粮也会被水冲走,连砂子泥土都会被冲得所剩无几。舜王便派鲧治水,鲧用堵挡法,把水挡在一片片低洼地里。但是大雨一淋,大风一吹,水就又越过堤岸流淌出去了。鲧用这个方法治了三年,不见成效。于是舜王一怒之下把鲧斩首了,并继续在全天下招募治水英雄,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又过了好多好多年,出来了一个禹,他是鲧的儿子,是鲧死后三年才出生的。禹生下来时像条虫,但是长得飞快,不久就变成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了。他听说父亲是治水英雄,但因为治水不得法被舜王杀了,所以他也立志要治水。他想既然堵挡不成功,就要找别的办法。他巡视大江南北,总结出风水的特性:水往低处流,随风势汹涌成洪,即使有千钧之力,也是没法阻挡它们的来势的。因此,就必须用疏导的办法,帮助湖港的雨水顺着江河流淌到大江大海中去,不让它在陆地上聚积起来。   禹跨五岳,走三江,在途中结识了一个朋友叫萧伍,两人时常谈天说地,结伴而行。当他们遇到洪水阻隔,就合力没日没夜地挖掉老堤,搬了座小山,有时还用开山斧劈开一座大山。来到了东海之滨的太湖,禹就和萧伍在钱塘江边一处叫涂山的地方暂时安顿下来。   禹和萧伍到涂山以前就发现钱塘江的北面有一片土地特别丰沃,后来打听到那里有一位和鲧同时代的,被舜王封为“治水英雄”的防风,据说治水很有一套。禹就让萧伍去实地察看察看,究竟防风是个什么样的人。 良渚文化博物馆馆内藏品
      萧伍是个精细人物,他听从禹的调遣立即动身,走了五五二十五天,来到了防风王的属地。只见那里不少老百姓都在磨石头,萧伍就问道:“这是做什么的?”大家齐声说:“石犁。”这时,一只玄龟伸出头来补充说:“防风王到太湖治水去了,你是哪里来的?”萧伍循声看去,心想,还说治水呢,这么只乌龟能出什么力气啊?玄龟早就测出萧伍的心思了,蓦然变成了一个身形比萧伍高大得多的人,这把萧伍吓了一跳,他吸了口气说:“我是禹王的军师萧伍,奉命前来向防风取经学习的。”玄龟就客气地说:“身胚变大变小是我们治水的手段,我们防风王的本领更大了,他的架胚更粗呢。”   萧伍回涂山向禹王报告了在防风国的所见所闻,特别提到防风的偌大的身胚。这让禹觉得不可理解,就自言自语地说:“他治水的办法一定很了得,我要去拜访他,向他请教。”   ②   过了两天,防风从太湖治水回来了。这次他们把太湖里的西山重新打造了一番,把山头垒高,把洞穴挖通,把盆地里的水沟填平,让“金、银、龙、虎”四弟相公轮流到这里把守,教那里的百姓耕地种田。防风在回来的途中把苕溪的狂暴大雨顺势整理了一下,还在一些小高地上安排了一些百姓居住下来(这些小高地就在防风国的四周,就是大冠山、反山,汇观山、瑶山、灯笼山,玉架山、横山等地方。)防风在治水时路过湖州,遇到一批老百姓被洪水困在一个小高地上。大家见到防风就高叫“救命”,防风这时实在很累了,但他想救人要紧,就命令四弟相公立即行动, 用自己的身子往湖里一压,把湖水挤成了七七四十九条支流,向大江大海里流去。小高地变成了一片丘陵,老百姓得救了,可是防风王却陷在了湖里。经过三天三夜,他的身躯变成了一个土丘,就像一座塔,后来大家就叫它“防风塔”。   南方雨水多,防风在这一带没日没夜地治水已经九九八十一天了。刚回到家,玄龟就高兴地迎上前来说:“鲧的儿子禹来过防风穴了。”防风和四弟相公说:“过几天,我们到涂山去一趟,和他交流交流治水的经验。”   大禹来东南治水十三年,在涂山安家娶妻,他经常外出,结交一些治水英雄。他在上游山谷里扎陂,在下游平川上开沟,头枕天台山,脚踩东阳江,很见成效。为此,舜王下令立禹为王,让萧伍当宰相。禹立朝纲,定都于越,享誉天下。防风也就归在了禹的统治之下,从此都称禹为夏禹王、大禹王或“平水禹王”了。但是,大禹王一直没有见过防风。而一遇水患防风都得亲自处理,故一次又一次地推迟了访禹的计划。   ③   就在防风去天目山治理洪水的时候,玄龟接到萧伍的通知,说禹王要交流治水经验,行赏有功之人,要大会诸侯于会稽,特别要请防风王介绍治水的经验。开会之日到了,可是防风还在山上,等他回来,接到通知就对玄龟说:“我们立即动身,可能还能赶上大会的尾声。”   因为禹王要在茅山开大会,所以山上山下,人来人往。当禹王来到会场,各诸侯都纷纷呈送贡品,山鸡、野兔、貂皮、虎骨……   大会上,禹王当众宣读了诸王治国安邦的功过,对诸侯的表现,有功则奖,有过则罚。所以大家情绪都很高涨,现场一片欢腾。这时,禹王想起了多次想要见的防风,但不见他的影子,问了几回,大家都说没有见到。又问萧伍,萧伍说:“这不是通知的问题,通知是同时发出去的,大家都按时来了,就只有他没来。”萧伍走近禹王身前,低声地说了一句,禹王就立刻沉下脸来,不说话了。萧伍请诸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要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不久,茅山四周就响起了管乐之声,大家都沉醉在舞者的翩翩身影中,忘记了时辰。   大会进行到最后一天,只见塘上来了一批人,走在最前头的是位身形很高大的人,只见他卷着的裤脚上还粘了不少没干的泥浆,后面的几十个长手长脚的人也都像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战士,都是筋疲力尽的样子。会场上有人高呼:“防风王来了。”但禹王却冷冷地说:“把防风带上来。”防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快步向禹王的三级台座走去,只走到第一级就能直面禹王了。大禹见防风高挑强壮,说话声如洪钟,一下子看呆了:“真是奇才啊!”但内心却鼓动着一股不名之气,就高声地吼道:“防风!你知罪吗?”防风正打量着被大家歌功颂德的大禹和眼前的一堆贡品,突然听到大禹的话,脱口而出:“我有罪?我勤勤恳恳操劳一辈子,治天目之洪,疏大湖之灾,我防风国内,老百姓安居乐业,我有什么罪?”大禹觉得防风的一席话还蛮有道理的,而萧伍却在一旁说:“我们大王召开这次大会,你为什么今日才来,这不是罪吗?”防风一听就怒目圆瞠:“我刚治了一处山洪,从山头连夜赶过来的,连贡品都来不及备,就只带了些玉璧玉琮来,每件玉器都是金、银二相公和老百姓没日没夜赶制完成的。”防风说完,转身就退出会场。与防风一道来的金、银二相公觉得要把情况和大禹说清楚,就高声嚷道:“大王诸侯们,刚才防风王说的情况完全是实情,请禹王原谅,三天会议我们最后一天还是赶到了,怎么就不算数了?”防风正大步退出会场,根本没听金、银相公说的话。大禹见此情景,内心更是火冒三丈了,就大喊:“把防风抓回来,斩首。”他手下的一群人士就拥了下去,萧伍最为积极地想要抓住防风,可是他个头还不及防风的腰,被防风一手甩了出去。   防风王立在山塘上,没有一个人能近前抓住他,金、银、龙、虎四相公要他一起回防风国去,但他跨回到禹王台下。昂首挺胸,像等候禹王来斩首似的。这时会场上一点声响都没有了,诸侯们在等待大禹下一步棋怎么走了。突然有位谋士说:“垒土。”众人就立即在防风王身旁垒起了土堆,一级级地高起来,但土高一尺,防风王也长高一尺,还是够不到砍他的头。又有谋士说:“火烧。”他们拿青松、翠柏、香樟等树枝围住防风搭成一个木架,形成了一个刑台,一把火燃起了它。刑台上青烟燎绕,防风在火中大笑了三声很快就化成了灰烬,人们围观了很久才渐渐散去。大禹看着这凄惨的场景,自问是不是做错了,回家后就病倒在床上。   过了十几天,他出巡察看茅山,在一块巨石上题写了“禹穴”两字,又顺便向刑塘走去。只见塘上建造起一路的七尺小土庙。十里刑塘七尺庙,他知道那是老百姓在怀念防风的义行,暗想一定要把这不得民心的影响挽救回来。   ④   大禹决定再访防风穴,认认真真地学习防风的治水、治国经验。他找了萧伍等人一起,翻山越岭、迎风涉水来到了防风国。大禹见江湖上风平浪静,国民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他们都各自分工,人人手脚都十分麻利,起坯烧窑,切土挖沟,垒石砌墙,一派繁荣景象,   禹王一行经过了几座谷岙,行过几条山路,来到了封山脚下的防风穴,阳光照在水面反射上来,把山洞映得光芒万丈,禹王不禁感叹:“真是个好地方啊!百业兴旺,国泰民安,防风还真是个好君主呢!”他们来到了洞穴深处,只见玄龟和金银相公都聚在一起,商量着为防风王筹办一场盛大的追悼典礼,见大禹一行进来,立刻就静声无言了。玄龟一见萧伍,就激动地说:“你这害死防风王的罪魁祸首。你在开会前一天才把通知送到这里,就算当时他在也不能按时赶到茅山。防风王第三天赶到,这怎么能算是迟到呢?”大禹当即质问萧伍,萧伍只得说是他有意使防风迟到的,因为他见禹很器重防风,而防风的治水本领又比自己强,要是防风被大禹重用了,他宰相的位置可能就不保了,所以就设计了这个陷阱……   大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跟了自己十几年的朋友居然是个小人,当即就把他驱逐了出去。大禹又听玄龟和金、银相公讲述防风的事迹,深深地觉得自己误杀了一个有本领道德又高尚的伟人,感到非常内疚。他翻阅了防风的著作,决定吸收到自己的《夏律》中去,并特别增加了内容,如重用人才、防备内奸、立言立德、自我戒备等等。玄龟听了夏禹的一席话和他巡视封山前后的仪态,渐渐冲淡了大禹杀害防风的怒气,同意在封山建一座防风庙,把每年的8月25日作为祭奠防风王的日子,把防风王葬于王城北面的高墩上。   禹王以为这些工作已能弥补他错杀无辜的罪行了。但是,防风国的很多老百姓并没有原谅他。有的人已立誓不再拜禹,要为防风王报仇。在禹王巡视防风国回茅山的路上,有一批携弓揽箭的山神拦住了他的去路。大禹高呼:“我是夏禹啊!”山神们不理不睬,不住地拉弓把箭射了过来。禹王的卫队冲了过去,抓住了两人,两人没说一句话,突然抓起两支箭刺向自己的胸口,两股殷红的鲜血喷到大禹的脸上,大禹见两人死了,就命令手下人拿出两团不死草塞进这两人口中,他们就立刻生还了。大禹说:“他俩是防风国的臣民,是为防风报仇才来攻击我的,让他们回去吧。防风真是有幸啊!有这么忠诚的臣民。”   大禹回到茅山的第二天早上就停止了呼吸。大家遵从他的定命:衣衾三领,苇椁四寸,桐棺三寸在会嵇山旁营葬,执行了他的“死于山者葬于山,死于陵者葬于陵”的制度。旁取火石一块镌铭“窆石”,立庙禹崩于会稽,在位十岁,寿百六十岁。   防风国臣民永远都不会忘记防风王的恩泽,他们在各处修造了防风庙。在隅山南面的朱岙(后名横塘,在苋桥)即建有一个较有规模的大庙,用土木做成的神像,龙首牛耳,祭拜时奏防风古乐。人们往往忘情地长夜歌吹,尽情地怀念他们的祖先——防风王。这习俗延续了几千年。孔子在《鲁语》中也提到过。直到上世纪40年代,还能见到这座防风庙呢!
      编辑本段交通信息
      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馆新馆)公交站点及停靠线路:   良渚博物院正门: 491A(良渚文化村环线)    良渚博物院后门: 491A(良渚文化村环线)   良博(良渚文化博物馆): 313路(和睦新村-瓶窑站)、348路(武林门北-瓶窑南站)、491A(良渚文化村环线)    良化:478(余杭东门头-良渚)、787(临平北站-瓶窑汽车站)    杭州汽车西站:坐91路到汽车北站,换乘348路   杭州汽车南站:坐516路到和睦新村,换乘313路;   杭州汽车北站:直接坐348路;   杭州汽车客运中心站:坐69路到汽车北站,换乘348路;   杭州城站火车站:坐188路到汽车北站,换乘348路;   杭州火车南站:坐537路区间到城站火车站,换乘188路到汽车北站,再换乘348路;   杭州余杭高铁站:坐761路区间到临平北站,换乘787路;   杭州萧山机场:坐机场大巴(杭州市区线),到武林门北,换乘348路。

    关于奇怪的动物的问题,通过《对于良渚文化的理解》、《良渚文化村的规划情况,谢谢各位指教哦》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奇怪的动物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奇怪的动物(5)

    相关阅读

    • 地球上最奇怪的8种动物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奇怪的动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地球上最奇怪的8种动物和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那世界上奇异的动物有哪些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
    • 地球上10种奇怪的动物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奇怪的动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地球上10种奇怪的动物和世界十大变异动物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
    • 全球十大怪异动物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奇怪的动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全球十大怪异动物和全球十大最怪异的动物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