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扬州八怪最著名的郑板桥 最贵的竹子《竹石兰蕙图》4600万元欣赏

扬州八怪最著名的郑板桥 最贵的竹子《竹石兰蕙图》4600万元欣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竹石郑燮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扬州八怪最著名的郑板桥 最贵的竹子《竹石兰蕙图》4600万元欣赏和郑板桥的字画最著名的一幅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扬州八怪最著名的郑板桥 最贵的竹子《竹石兰蕙图》4600万元欣赏
  • 郑板桥的字画最著名的一幅是什么?
  • 墨竹图题诗诗意
  • 扬州八怪中谁的成就最突出?谁的画最出色?
  • 一、扬州八怪最著名的郑板桥 最贵的竹子《竹石兰蕙图》4600万元欣赏

    2011年6月7日北京匡时拍卖行上拍了一幅备受瞩目的画,扬州八怪最著名人物郑板桥的《竹石兰蕙图》,经过激烈竞争,最终以460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郑板桥至今的最高纪录。

    郑燮 竹石兰蕙图 水墨纸本 立轴

    这幅作品是郑板桥画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了刘母卞太君八十大寿所画。郑板桥存世作品是比较多的,而竹石兰是他最常见也是画得最多的题材。此幅画尺寸纵184cm、横93cm,如此大尺幅的力作在郑板桥的画作中极为罕见。

    郑燮 竹石兰蕙图 落款

    清朝“扬州八怪”中以郑板桥的事迹最被人熟知流传也最出名,书画诗文皆一流,恣情山水,多与文人相游。最爱画的题材是竹石兰花,所画之作凛凛有生气,书法自创“六分半书”,被称之为"板桥体"。他以隶书笔法形体而掺入楷书,创造了这种介于楷隶之间,而隶书多于楷书的字体。由于隶书又称"八分",因此郑板桥戏称自己所创的这非楷非隶的书法为"六分半书"。楷隶参半,在画史地位上和后世影响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了这幅作品。

    比较有意思的是此画的钤印。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收录的郑板桥的印章共计95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吃饭穿衣

    二十四年前旧板桥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七品官耳

    郑燮之印

    这些印章在郑板桥的画中中较为常见,也比较著名。而此幅《竹石兰蕙图》的钤印相当有趣:乾隆东村书画史、丙辰进士。也没有自己的姓名印。可见这幅作品不是郑板桥卖画时的应酬之作,而是精心为之。

    郑燮 竹石兰蕙图 局部

    郑板桥画石头主要从元四家的倪瓒画法而来,以简劲的线条勾勒出轮廓而不加渲染,又用斧劈皴法简单的皴擦,而且“石不点苔”,与竹兰就会相得益彰,凭添雅气。岩石虽以简单的几笔皴擦出来,却给人坚挺的感觉,“秉得坚刚性”。

    郑燮 竹石兰蕙图 局部

    郑板桥所画的竹子下兰蕙虽然是寥寥数笔,却独具精神,“有数里之香”。兰叶的画法是钉头鼠尾描,在洒脱中显得极其秀气。以墨挥毫表现出兰叶之妙,笔法借借草书之法,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脱尽时习又秀劲绝伦。既增添了画面之美,又增添了胸次之香,正所谓“春兰满径芳”。

    郑燮 1975年 竹石图 天津艺术馆藏

    郑板桥另有一幅《竹石图》藏于天津艺术馆,创作年代与《竹石兰蕙图》相差不大。但尺寸略小,也是奉赠他人的画作。劲挺之竹立于巨石之前,岩石一如既往的简略,竹叶浓淡干湿很有趣味,可惜画中无兰花,无处闻得“郑家香”,较之《竹石兰蕙图》构图布置略显凌乱。

    郑燮 墨笔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

    而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笔竹石图》,纵127cm,横57cm。此画比《竹石兰蕙图》早16年,正值郑板桥壮年时期。郑板桥在扬州等候官缺,以卖画为生,画风多变。构图较为险绝,多湿笔,由淡墨作折带皴画出,竹叶数丛皆从岩缝中斜伸出来,用淡墨简略之笔写就。然而因为生活的窘迫,心境的偏激,此画较之《竹石兰蕙图》尚未入化界。

    郑燮 兰竹图 上海博物馆藏

    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兰竹图》,纵172cm,横91cm,山崖掩映在兰竹之间,灵芝点缀其间。画面右上角有大段题跋,诗曰“高山峻壁见芝兰,竹影遮斜几片寒。有“各适其曳,各全其性”之句。此幅《兰竹图》创作时间比《竹石兰蕙图》晚五年,尺寸比《竹石兰蕙图》小很多,灵芝略显草率,而竹叶与兰花也都比较简单。

    郑板桥擅画小画,不擅大画,此幅《竹石兰蕙图》尺寸之大较为罕见,如此巨幅作品在郑板桥的传世书画中也是难得一见的。且创作时间上为画家高峰时期,用笔老辣多变,画面疏朗而意境幽远,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可以说是郑板桥所有问世作品中最好的一幅。

    乾隆三十年(1765年),郑板桥在贫困中与世长辞,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时年七十三岁。

    一、郑板桥的字画最著名的一幅是什么?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e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北京某拍卖行曾将郑板桥的《竹石兰蕙图》以539万元拍出,从而创他个人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

    二、墨竹图题诗诗意

    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的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疾苦号寒的怨声。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的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三、扬州八怪中谁的成就最突出?谁的画最出色?

    个人认为郑板桥成就最突出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2.高其佩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4.李鱓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5.黄慎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8.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在场州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无疑,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思想和众多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继承的宝贵遗产。

    继“四僧画家”之后,又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 、高翔和罗聘。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扬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有的终生不仕,有的经过科举从政,一度出任小官,却又先后被黜或辞职,终以卖画为生。他们生活比较清苦,深知官场的腐败,形成了蔑视权贵,行为狂放的性格,借助书画抒发内心的愤懑。

    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带有某些反传统的意义,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但在当时,他们并不能够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视为左道旁门,而受到“非议”。其实,正是他们开创了画坛上新的局面,为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关于竹石郑燮的问题,通过《墨竹图题诗诗意》、《扬州八怪中谁的成就最突出?谁的画最出色?》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竹石郑燮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竹石郑燮(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