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中医食疗论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医食疗冬令进补,其实你没弄懂和中医提醒您冬令进补——食补药补注意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中医食疗冬令进补,其实你没弄懂
《中国临床营养网》与陕西中医药大学营养学科联合开设中医食疗专栏,每周五倾情奉献,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调查,了解更多!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辛宝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签约作者
中国临床营养网中医食疗专栏主编
中医学硕士,副教授,执业中医师,临床营养师,国家一级营养师,硕士生导师。
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
陕西中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学科负责人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食疗营养室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营养与代谢分会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分会常务理事
咸阳市营养学会执行理事长等职务。
首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中医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咸阳市十佳科普明星。
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16篇,主、参编著作15部,主持、参与省级课题5项;中华慈善总会横项课题1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比赛奖励3次。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药师等多家杂志媒体上发表多篇科普文章,参与及承担多项省、市多项健康教育项目。擅长高血压、肥胖、失眠等各种慢病及孕产妇、小儿等常见疾病的食疗营养、膏方调理。
门诊时间:每周三、六上午
地点: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四楼治未病科食疗营养门诊
预约电话:02933577812 郭老师
个人微信:344016745
冬令进补,其实你没弄懂
补益是中医特有的治法,通过进补,主要包括药补和食补,补充人体气血和营养,达到补益虚损,调节机能的效果,每到冬天,大家都在强调,“中医认为,冬季适当进补,”而且举出一大堆类似于“三九补一冬,来年五病痛”,“冬季进补,春来打虎”等等所谓的俗语来说明冬季进补是最佳时机,面对铺天盖地的“如何进补”的文章,你是否考虑过“为什么要进补”、“为什么要在冬天进补”呢?下面我们就冬季进补在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给大家做一做解读。
正源之辩——冬季进补的基础是生活习惯
有人说冬季进补非是纯中医理论,为什么要在冬天进补,很多人说是中医说的,都举出冬令进补是顺应自然,符合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但对于中医病证而言,虚、寒证的补益并不是只有冬天可以,翻阅历代的医籍,也没有哪本直接指出冬季进补为最佳的这种理论。那为什么这种非纯粹中医的理论会在民间流行,大行其道呢。笔者认为冬令进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首先,确实与季节有关,因为冬季气温低,虚寒之证冬日容易加重,再加上寒邪侵袭,诱发新病,所以古人在这个时候进行温补较多;
第二,人们饮食在冬季来说有所变化,从御寒等生理活动的营养需要来说多于其他季节,所以摄入的食物数量有所增加,从饮食补益的普遍认识来看,人们就直观认为冬天是进补的主要时间了。
第三,从补益的效果来说,很多人认为冬天补益效果较好,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依托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冬季天气寒冷,外出少,不规律的饮食起居生活方式较少,生活方式能较好的进行管理和干预,所以进补加生活方式调整,自然能取得比其他季节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民间流传冬令进补的习俗,这里面有中医的道理,但绝对不是纯粹的中医理论,更多的是生活习惯中的经验与智慧。
冬季进补——辩证才是关键
面对各种各样冬季进补的宣传以及各种良莠不齐的产品,很多人觉的如果冬季不进补,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于是乎这个冬天几乎大家都在说进补,都在做进补,但实际上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其实是有误区的,真正的冬季进补,结合自身进行辩证才是问题的关键。
中医认为,进补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从治疗上来说需要辩证进补,虚者进补,不是虚症病人不宜随意进补,即使是虚症,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脏腑之虚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的不同,绝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辨虚实,不辨脏腑直接进补,而且对于特别虚弱的病人,补益还不能一蹴而就,谨防“虚不受补”,得不偿失。另外进补的药材和食材多有温热之性,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补,反而对身体不好。虚性体质的进补必须以补益气血虚损,调节身体机能作为核心,而不是单纯的吃些补品就完事了。
进补王道——就是饮食的均衡
冬季进补,一些人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阿胶之类的补品,其实辛老师说各种补品的进补也需辨证,即便是食补,也应“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而且就食疗价值而言,那些热炒的补品,有些时候甚至不如我们日常所吃的普通食材。大多数的补品之所以昂贵,有些不单纯是因为作用效果,而是因为稀有,因为人们的心理作用,所以关键不是用什么补,而是看自己应该补什么。进补不应该跟风。
到底如何冬季食补,其实很简单,还是要强调饮食的均衡,冬季是禽畜肥满之期,羊肉、狗肉、牛肉、鸡肉、甲鱼、鳗鱼、虾等都有补益的作用,很多人就增加了肉类及补品的摄入,其实其他的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也是冬季比较好的选择,如玉米、黄豆、豌豆等豆谷类,萝卜、大白菜等蔬菜,不应该因为要进补,而忽略了这类食物的摄入,以免油腻滋补之品进食过量,反生“膏粮之变”,导致营养失衡,产生疾病。
注:文章系作者授权发布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临床营养网官方立场,如需刊登转载,请加专栏总编辛宝老师微信344016745协商,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2015年 11 月 12 号上午8:00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52947名。
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中国临床营养网更多信息。
一、中医提醒您冬令进补——食补药补注意点
本期解读: 冬季最适合用膏方来调理的疾病是什么?进补误区有哪些?如何食补?
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豕膏、马膏的记载。 中医主张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冬令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食补和药补。食补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为食补安全,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但食补补益力缓,虽也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药补的需要辨证施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 冬季最适合用膏方来调理脾胃疾病
肠胃 健康 是基本。冬季天气转寒—受冷空气刺激—胃酸分泌增多—食欲大开—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增多——胃黏膜不断受到刺激加重胃负担——出现胃胀、胃痛、嗳气、反酸。加上冬季运动少,胃肠蠕动减慢,也会造成食欲不振,胃胀、腹胀等症状。慢性胃炎有实证和虚证两种。 一般实证 患者会出现口苦、上腹部刺痛,这类人是 不适宜进补 的;而虚证的人则表现为上腹隐痛,受凉的时候加重,手脚冰凉、纳差、嗳气,这类患者可以用膏方来滋补。不过要选用清补的方式,药方中选偏温的药材。比如党参、黄芪、白竹等。
实例一 62岁的王阿姨人偏瘦,非常怕冷,胃口也不好,慢性腹泻三年,每天大便 5-6 次,晚上也要起夜,觉都睡不好。四处就诊,药也吃了不少,就是迟迟不见好。
医生辨证:舌淡苔白、边尖有齿痕,脉象弱,从中医病机看,王阿姨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所以容易腹泻。医生辨证施治,先用汤剂调理3 周,之后服用膏方。王阿姨服用膏方一个半月后,慢性腹泻的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的人,冬季更要注意保养。慢性腹泻主要与患者脾虚湿盛有关。脾虚则水液运化失常,体内容易积聚水湿、化生痰湿,主要是通过补气和驱湿的方法来调理。膏方具有滋补性强、服用方便、吸收迅速、疗效确切、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冬季最适合用膏方来调理脾胃疾病。
2 进补误区
儿童进补要谨慎: 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体质虚弱,适当适量“进补”可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 健康 。但小孩生理机能旺盛,不宜“进补”。尤其是甘温、 温热之物, 如羊肉、 狗肉、 鹿肉等, 这些只适宜于成年人,儿童即使体质弱,也应忌食或少食,反之则有损无益。
私自进补反受害: 张阿姨长期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疲困,认为自己体质差,自己买了人参、参芪大补膏,结果出现兴奋、 烦躁, 失眠更厉害了。这是典型的 “乱补”,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3 药补不如食补
为使冬季 “进补” 能更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中医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为平补、温补和清补等类。
平补食物: 帮助维持 健康 和生命所必须的食物;如:枸杞:阴阳双补,对于肝肾皆有不错的调理的作用。银耳:滋阴益气,既可以补脾开胃,又可以润肺清肠。山药:能益气养阴,具有健脾益胃、补肺润肠、养肝补肾等多种功效。黑豆:能补虚损,养血滋阴,具有补肾、养肝、润肠、益胃等作用。蜂蜜:能养阴补血,具有润肺、养肝、健脾和胃等功效。玉米:能抗衰补虚,具有健脾开胃、益肺宁心等作用。豌豆:豌豆能补益虚损,具有养心、清肠、护肾等功效。蚕豆:能补中益气,具有健脾开胃、润肠、护肾等作用。茯苓:能改善身体虚弱,具有健脾养胃、宁心益肺等功效。苹果:能养血生津,具有益胃、清肠、益肺等功效。
温补食物: 温阳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症状,从而增强体质。草鱼:补脾虚、促进消化。鲶鱼益气、养胃、泽肤。鲟龙鱼:活血通络、养血。鳝鱼:清肝火益气养血、通阳益脾。牛羊肉:益气补血,治精气血两虚亏,牛血行气柔肝。鸡脯肉:补血补气、温补脾胃。莲藕:能消淤清热解毒、补心升血、健脾养胃、活血锁精。但阴虚内热的体质,多食则加重阳热升火,出现咽干、齿痛、牙龈出血、便秘等症状;
清补食物: 偏凉,可清火。干贝:滋阴补肾的功效。桑葚:性寒,味甘,有滋阴补血之功,最能补肝肾之阴。蛤蜊:蛤蜊性寒,味咸,能滋阴、化痰、软坚。但阳虚偏寒体质,多食反而使体寒更甚,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
因此,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和食物, 药证不符,不但无效无益,反而有副作用。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身体虚弱、消瘦、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吃一点山药和粳米粥,如果一味地大鱼大肉进补反而会消化不良。消瘦却能吃能喝脾胃佳的人可以多吃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患有糖尿病的人在饮食上要益气养阴,高血脂的人则要采取清补,如吃一些核桃仁、芝麻等。
如果是长期药补,还需注意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蓖麻子、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虎杖、生何首乌、黄药子、粉防己、绵马贯众、夏枯草、川楝子、苦楝皮、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白及、土茯苓、青黛、大黄、泽泻、半夏、蒲黄等可能肝损的药物, 定期检测肝功能。
二、冬季(冬至后)进补的好处方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人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应讲究“养藏之道”,适时进补,更好地发挥食材、药材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节令食品
民间有谚曰:“冬至进补,春天打虎。”全国各地的冬至节令食品,无论是北方的饺子、馄饨,还是南方的汤圆、赤豆粥,一多半都与数九寒天里的食补有关。
▲饺子
传说河南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是酷寒严冬,因记挂那些冻伤耳朵的穷乡亲们,到了冬至那天就到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
Tips祛寒娇耳汤
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每人一大碗汤,两双娇耳。
▲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汤圆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赤豆粥
传说上古时候共工氏的儿子不学无术,作恶多端,后来死于冬至,死后变成疫鬼祸害百姓。此鬼最怕赤豆,故此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粥、赤豆饭吃,借此驱鬼避邪,防灾去病。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
Tips冬至食补
宜于冬季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雪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
?平补:猪肉及其肝、肾、肺等,蛋类、母鸡、鸭、豆腐等,芹菜、萝卜、桂圆、蘑菇类、蜂蜜、蜂乳等。
?滋补:甲鱼、鲫鱼、淡菜、海带、海蛰、梨、橘、苹果、香蕉、百合、芝麻、绿豆、赤豆、豌豆、黄花菜、银耳、燕窝等。
?温补: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内脏,狗肉,公鸡,鹅,海参,乌贼,鹿肉,大枣,核桃,扁豆,薯芋类,葱,蒜,韭,姜,蚕豆,小麦粉,酒类等。
除了注意食物的选用外,还须注意烹制技法:滋补食品,宜清炖、清蒸或煨汤,口味清淡;温补食品,宜红烧或酱卤,口味浓重;平补食品,可二法兼用,口味则以平和为主。
Links中医膏方
补膏,又称膏方,是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共同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入冰糖或饴糖等调味。服用时,放在杯中以开水冲服,一天两次,十分方便。膏方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一般需连续服用五十天。配制补膏最好请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与所患疾病,进行处方,如同量体裁衣一样,制成完全适合于患者的特点的补膏。膏药配置需要一周时间,因此打算在今年冬至进补的人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延误最佳进补时机。
冬至?亚岁宴
冬至“亚岁宴”近年来逐渐流行。冬至进补,未必要用十全大补膏,普通食物精心挑选、细心烹煮,正可做出节令的最佳筵席。
▲凉菜:麻油拌菠菜
原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头盘:胡萝卜炒猪肝
原料:胡萝卜250克,鲜猪肝250克,生姜、味精、精盐、菜油各适量。
制作:将胡萝卜、猪肝均洗净,切成薄片。将炒锅置旺火上,下油适量烧热,先放入胡萝卜片,煸炒至将熟时,再下猪肝一起煸炒片刻,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起锅装盘。
功效: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2及铁元素,有补肝、明目、养血的功效;胡萝卜能提供丰富的维A,可促进机体正常生长繁殖、维持上皮组织、防止呼吸道感染与保持视力正常、治疗夜盲症。
注意:动物肝脏不宜与维生素C同食。
▲主菜:羊肉炖萝卜
原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注意:萝卜不能和人参、西洋参、首乌同服。羊肉禁与南瓜同食。
▲时蔬:炒双菇
原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适量,花生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制作:将水发香菇去根、去杂,洗净后切成薄片;将鲜蘑菇去杂洗净,切成薄片。炒锅内下花生油,烧热,放入姜末炒香,加入香菇片、蘑菇片煸炒几下;再加入酱油、盐、白糖、料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再加入鲜汤烧开;放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香油推匀装盘即成。
功效: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菌类食物。鲜蘑的有效成分可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力。
▲主食:海鲜粥
原料:稻米200克,青鱼150克,虾仁150克,鲜鱿鱼100克,水法海参100克,葱、姜、盐、糖、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米以清水淘洗干净,用少量油拌匀;葱、姜洗净,葱切葱花,姜切丝。海鲜(鱼肉、虾肉、鱿鱼、水发海参)切小件清洗干净,放入开水中氽烫,再用冷水冲凉,和盐5克、糖5克、胡椒粉3克拌匀略腌。锅中倒入10杯水烧开,放入米粒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小时左右,放入所有的材料同煮至熟,加入盐5克、胡椒粉2克,再撒入姜丝和葱花即可。
营养:青鱼除含丰富蛋白质、脂肪外,还富含硒、碘等微量元素,有抗衰老、抗癌作用;虾仁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肉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鱿鱼富含钙、磷、铁元素,利于骨骼发育和造血,能有效治疗贫血;海参含胆固醇低,脂肪含量相对少,对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病人及老年人堪称食疗佳品。
注意:海鲜不宜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海参与醋相克,且不宜与甘草同服。
三、冬令如何进补?
专家们推荐说,冬令进补的食物应该恪守三种功能: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
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令进补有讲究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们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当然,为了提高进补质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进补的时间、方法等常识。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那么,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有关专家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至于补什么,如何补,最好还是请教医生。
食补更重要
江苏省中医院的一位内科专家介绍说,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促使排尿增加,较多的钠、钾、钙等无机盐随尿排出,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物。专家建议,在多吃蔬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甲鱼、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等食品,这些食品味道鲜美,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寒冷而过度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对身体虚弱者尤为适宜。
缺啥补啥,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考虑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类症候,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最好从中年开始进补
如今,为了增强体质和保持身体健康,不少人开始注重进补。有人认为“晚补不如早补”,以致闹出了“小孩长胡须”的后果。江苏省中医院专家提醒说,进补有年龄限制,过早进补容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过晚则可能错失良机。
传统医学认为,正常人进补,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内经》记载说,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40岁后则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而女子35岁前身体健壮,面貌娇嫩,头发生长旺盛;35岁后,精力开始不济,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4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界限。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是在4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并逐渐加重。如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患者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又如老年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临床发现X光片改变通常在30-40岁以后;更有谈虎色变的癌症发病时间分别为,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胃癌好发于40-60岁,肝癌好发于30-50岁之间。
如此看来,40岁开始进补不仅适宜而且必要。此外,中医认为,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既能进补亦能受补
关于中医食疗论文的问题,通过《冬季(冬至后)进补的好处方》、《冬令如何进补?》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医食疗论文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