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构建起你的知识体系(下)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构建起你的知识体系(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寄托的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构建起你的知识体系(下)和文言文.古今异义文言文中哪些古今异义的词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构建起你的知识体系(下)
  • 文言文.古今异义文言文中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 文言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 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
  • 一、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构建起你的知识体系(下)

    71. 寄托

    古义:安置,安身。

    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意思: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72. 即使

    古义:就让。

    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意思: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

    今义:假设性让步连词。  

    73. 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

    例: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意思: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

    今义:①利用不是自己的名义、力量以达到目的 ②六书之一

    74. 江河

    古义:先秦时专指“长江”“黄河”。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意思: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今义:泛指江河。

    75. 交通

    古义:

    ①勾结。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栗疏》(意思: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接交)

    ②互相通连。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意思: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

    ③交错相通。例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意思: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今义: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的总称。前者如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等;后者如邮递、电报、电话、传真、互联网等。有时仅指运输。

    76. 教训

    古义:教养。

    例: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意思: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更加惭愧的是又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子。)

    今义:①教育训诫:~孩子。②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77. 开张

    古义:广泛。

    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意思: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今义:店铺开业。 

    78. 可怜

    古义:

    ①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并序)》(意思: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

    ②可惜。例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意思: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今义:值得怜悯,值得同情。

    79. 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例: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意思: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今义:中医医生。

    80. 劳劳

    古义:忧愁伤感的样子

    例: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意思: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今义:辛苦,忙碌。

    81. 烈士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

    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意思: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82. 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意思: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83. 美人

    古义:歌伎、官妃。

    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周围的人都高呼万岁。)

    今义:美貌的女子。

    84. 否泰

    古义:坏运气和好运气。

    例: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意思: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今义:否定;平安,安定。

    85. 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荆轲刺秦王》(意思: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6. 前进

    古义:上前进献。

    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

    今义:向前行走。

    87. 情话

    古义:知心话。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意思: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

    今义: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

    88. 穷困

    古义:阻塞不通,处境困难,不得志。

    例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意思: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例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意思:烦闷苦恼,我深深地惆怅啊,独有我在此时遭受穷困命运多舛)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89. 区区

    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例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意思: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例2: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意思: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今义: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90. 去来

    古义:去了以后。

    例: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意思: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今义:去和来。

    91. 人事

    古义:做官。

    例: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意思: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92. 然后

    古义:这样之后。

    例1: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

    例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意思: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93. 肉食

    古义:食肉。指居高位、享厚禄。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意思: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今义:肉类食物。

    94. 上报

    古义:报答。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意思: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今义:向上级报告。

    95. 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例: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意思: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96. 斯文

    古义:此文;此诗。

    例: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意思: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今义:文化或文人;文雅。

    97. 虽然

    古义:虽然这样。

    例:虽然,犹有未树也。《逍遥游》(意思:虽然这样,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98. 突出

    古义:冲出来。

    例: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意思: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99. 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例: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意思: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

    今义:详细说明。

    100. 下车

    古义:官吏初到任。

    例: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意思: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

    今义:走下车。

    101. 下床

    古义:从座位上起来。床,古指一种坐具。

    例: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孔雀东南飞》(意思:媒人从坐床走下去。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

    今义:离开床。

    102. 县官

    古义:指朝廷、官府。

    例: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兵车行》(意思:官府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今义:知县、县令。

    103. 小子

    古义: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含贬义)。

    例: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意思: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你怎么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

    今义:①北方人称男孩;②对青年人的鄙称。

    104. 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意思: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105. 童子

    古义:

    ①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意思: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②未成年的人。

    例:彼童子之师。《师说》(意思: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106. 宣言

    古义: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07.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意思: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例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意思:这就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08. 寻常

    古义:经常。

    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意思: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今义:平常,一般。

    109. 颜色

    古义:神态、脸色、姿容。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意思: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今义:色彩。

    110. 奄奄

    古义:暗沉沉的。

    例: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意思: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

    今义:气息将绝。

    111. 羊角

    古义:一种旋风。

    例: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意思: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今义:羊的犄角。

    112. 养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意思: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今义:保养身体。

    113. 以往

    古义:从这里开始,向那里

    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并召来官吏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

    今义:从前。

    114. 以为

    古义:把……作为

    例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意思: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例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意思: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今义:认为。

    115. 以致

    古义:用来招致。

    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意思: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今义: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后果。

    116. 因为

    古义:因此创作。

    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意思: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17. 有意

    古义:

    ①愿意。例: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意思: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

    ②有某种打算。例: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意思: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今义:故意。

    118. 约束

    古义:遵守约定。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19. 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例: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意思: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

    今义:自由自在。

    120.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意思: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今义:比喻帮凶、走狗(贬义)。

    121. 指示

    古义:指出来给……看。

    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22. 至于

    古义:

    ①达到。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意思: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

    ②达到……的结局。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意思: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今义:另外提起一事。

    123. 智力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意思: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今义:人的观察、记忆等能力

    124.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例: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意思: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今义:父亲的父亲。

    125. 大风

    古义:麻风病。

    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意思: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蜷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今义:很大的风。

    126. 秋天

    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今义:秋季。

    127. 扶老

    古义:拐杖。

    例: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意思: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今义:扶着老人。

    128. 举手

    古义:告别时的动作。

    例: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意思: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129. 怠慢

    古义:懈怠轻忽。

    例: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意思: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

    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

    130. 口舌

    古义:言语、言辞。

    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131. 山东

    古义: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 时秦以外的六国。

    例: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意思: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今义:山东省。

    132. 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意思: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今义:①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②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133. 明日

    古义:第二天。

    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意思: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今义:①今天的下一天。②不远的将来。

    134. 于是

    古义:在这时。

    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意思: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35. 老大

    古义:年纪大了。

    例: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意思: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今义:①排行第一的人。②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

    136. 作文

    古义:写文章。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意思: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137. 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

    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意思: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138. 鄙贱

    古义: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今义:鄙视,轻视。

    139. 厚遇

    古义:好好招待。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

    今义:优厚的待遇。

    140.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意思: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141. 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

    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142. 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

    今义:尽情。

    143. 虚心

    古义:使……谦虚。

    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144. 骨肉

    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

    例: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意思: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今义:亲生骨肉。

    145. 句读

    古义: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意思: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今义: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一、文言文.古今异义文言文中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一、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词古今异义整理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
    加(更;增加)
    假(借助;不真实的)
    信(的确;书信)
    河(黄河;泛指江河)
    橹(盾牌;划船的工具)
    赢(背负;胜或获得)
    走(跑;不行)
    次(水边;量词)
    向(从前;对、朝或偏袒)
    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
    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
    再(第二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来、原则)
    床(坐具;卧具)抑(或者;抑制)
    归(女子出嫁;回来)
    比(等到;比较)比(紧挨、并排;比较)
    渠(他、它;水道)
    去(离开、距离;往)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
    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
    危(高;危险)
    但(只;但是)
    略(夺取;简略)
    将(请;将要)
    或(有人、或许;或者)
    爱(吝啬;喜爱)
    固(本来;坚固)
    诸(之于、之乎;众、各)
    择(区别;选择)
    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
    稍(逐渐;稍微)
    诚(果真、如果;真诚)
    赞(引见、介绍;称赞)
    拜(授官;一种礼节)
    除(授官;除去)
    安(养生;安定、安然)
    鄙(边境;轻视或粗俗)
    池(护城河;水塘)
    摧(伤心;破坏或折断)
    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
    按(查究;压住或按照)
    都(大;都市或全)
    病(困苦至极;疾病)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齿(年龄、岁数;牙齿)
    伐(功业、夸耀;坎)
    顾(拜访;回顾或照顾)
    会(恰逢)聚会或会议)
    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迁(放逐;迁移)
    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
    害(嫉妒;祸害或害处)
    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
    遣(休、被夫家赶回娘家;消除或派遣)
    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适宜;特殊的或惊异的)
    要(邀请、相约;要求)
    严(尊重;严格或严密)
    卒(死;士兵)
    寻(不久;寻找)
    章(花纹;文章或图章)
    速(招致;速度快)
    寝(丑陋;睡觉)
    二、古汉语中常见双音节的古今异义整理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
    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婚姻(儿女亲家;结婚)
    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行路(路人;走路)
    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
    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痛心(痛恨;极端伤心)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便利(吉利;方便)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
    浩荡(荒唐;水势浩大)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
    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县官(官府;县令)
    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流涕(流眼泪;流鼻涕)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同气(同胞兄弟;同类)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更不必说;连词)
    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
    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
    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开张(广泛扩大;开业)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
    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结束(整好装束;完毕)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往往(处处;常常)
    中间(中间夹杂;里面)扶老(拐杖;扶着老人)
    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
    恰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大风(麻风病;大的风)
    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中间(当中夹杂;当中)
    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
    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
    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
    无赖(胡作非为、活泼好玩;流氓、无理取闹)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出众的人)
    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满意的请采纳哦!

    二、文言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八)也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九)焉
    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十)因
    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 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墨池记》)

    (十一)且
    1. 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十二)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十三)矣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十四)乎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十五)所
    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
    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可译为“被……吞掉”) (《童趣》)
    4.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
    1. 指示代词,译为“那”。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fú,句首发语词。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例:夫齁声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十八)遂
    1. 副词,可译为“就”、“于是”。例:遂逐其师。(《曹刿论战》)
    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例:恐遂汩没。(《上枢密韩太尉书》)

    (十九)虽
    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然
    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 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二十一)故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十二)苟
    1.连词,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 副词,可译为“苟且”。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 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例: 苟无饥渴。(《君子于役》)

    (二十三)会
    1. 副词
    (1)适逢,恰巧。 例:会宾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密州出猎》)
    2. 动词
    (1)回合,聚会。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2)体会,领会。 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或
    1. 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 副词
    (1)有时。例:或王命急宣 。(《三峡》)
    (2) 或许。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二十五)诸
    1. 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众。例: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 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三、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

    当阅读古诗文遇到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双音节词语时,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古今词义。他们之所以会混淆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主要是因为这些古汉语词汇中的双音节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书写形式一模一样,看到它们马上联想到它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常用义,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诠释,从而偏离了古汉语的词义。当阅读古诗文遇到这类词语时,如不稍作辨析,易混淆古今词义,造成误解,从而偏离文意,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对于容易混淆的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能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辨析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句意和文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下面借鉴三种辨析方法,并介绍如何运用这三种辨析方法来区分古今词义的差异。
      一、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词是音义结合的产物。所有的词都以具体的词义作为它的内容,都以规定的语音作为它的外在形式。因此,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来判断词义间的差异。例如:
      《谏太宗十思疏》:“塞源而欲流长者。”“长者”并不是指现代汉语中年纪和辈分都高或年高有德的人,“长”在现代汉语里有两种读音“zhǎng”和“cháng”,“长者”不读“zhǎngzhě”,应读“chángzhě”,“长”指的是流得长远,它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者”是语气词,不译。
      《报任安书》:“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句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读“fú”,朗读时应是“夫(fú)人情莫不贪生恶死”,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夫人(fūrén)”混淆。“妻子”应读作“qīzǐ”,因为“子”在句中是有实义的,指“儿子”,“妻子”指妻子和儿子;而现代汉语中的“妻子”读作“qīzì”,“子”是词缀,没有实义,“妻子”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我们在朗读或说话时,除了会根据标点符号采取不同的停顿外(语法停顿),为了使内容的语意层次分明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我们还会在语句中间稍作停顿(逻辑停顿)。在语句中间停顿时,我们一般会选择在词与词组成的整体意义之间停顿,从而使句义有层次地、有突出的表现出来。“用停顿跟可能的停顿作词的记号,以辨认词的界限,这倒是一个好的方法”。[1]所以说,用朗读时语音的停顿,可以把词跟词的界限划分开来,以此来判断词与词之间的意义的差异。例如:
      《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后悔”并不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事后懊悔”,它是形容词“后”+动词“悔”,朗读时可以在“后”字后面有一个简单的停顿“后/悔遁而有他”,“后悔”应理解为“后来,反悔”。
      《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至”并不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的连词,“以”字和它前面的“无”构成古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用法“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拿来……”,“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可以在“以”字后面有一个简单的停顿“无以/至千里”,来区别它们的古今词义的差异。
      《鸿门宴》:“从此道,至吾军。”“从此”在句中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从这个时候起”的意思,“从此”是介词“从”+代词“此”,意为“从,这”,朗读时应在“此”后有一个简单的停顿“从/此道,至吾军”。
      二、结合上下文语境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周围的事物必然会有所联系。词语也一样。因为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2]对于一些古今词义差异特别大的词语,或是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的词语,应该利用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
      《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因此,“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在此处是“可爱”之意。
      对于古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组,它们是两个相临的单音词,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因此要把它们的古今义区别开来,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例如:
      《过秦论》:“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句中“爱人”在现代汉语里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把这个词义放到句中去,怎么也说不通。因此只能把它们分开来理解,“爱”指爱护,“人”指人民,“爱人”指爱护人民。
      对于一些受语法修辞影响的词语,单独的一个词是不能看出它在用法上的不同的,它的词义只能在具体的语境中体现出来,再利用上下文语境来分辨其古今词义的差异。例如:
      《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收集,保藏,“经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筹划并管理或泛指计划和组织;而在此句中,“收藏”和“经营”都是词类活用的词语,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的是金玉珠宝。
      三、比较互证法
      运用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这种训诂方法,可以称作“比较互证”。[3]它是王宁先生和陆宗达先生总结的训诂方法,因为词与词之间相异才能比较,相同才能互证。因此,运用这种方法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不仅有较高的实用性,而且对于课本中一些未加注释的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通过考证大量文献资料证明其异,也可以做到信而有征。
      有些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课本中并未加注释的,这些词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似乎也说得通,但细敲之下,却发现不然。如“行人”、“寡妇”:
      《孔雀东南飞》:“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句中的“行人”、“寡妇”并未加注,是否暗示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等同呢?“行人”不是路人,而是在外之人,包括经商和从军的;“寡妇”不是死了丈夫的女子,而是独守空闺寡居的妇人,与行人相对应。行人可以指出行在外经商的人或者从军戍边的战士,在魏晋南北朝习见,例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二》:“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先秦汉魏晋 南北朝诗·梁诗卷八》:“行人从此别,去去不淹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九》:“闺阁行人断,房栊月影斜。”《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四》:“行人消息断,空闺静复寒。”唐代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因为丈夫不在家,出门在外,在家独守空闺寡居的妻子与出门在外的丈夫互相思念,才会有“起彷徨”的说法。不然,死了丈夫的女子“起彷徨”是有违封建礼仪的,也不是作者的本意。虽然“寡妇”在现代汉语中指死了丈夫的妇女,而在古代汉语中“寡妇”却多指独守空闺的妇人,例如《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勾践将伐吴,徙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儿,内舍多寡妇。”“寡妇”都指独守空闺的妇人。因此,听见鸳鸯啼鸣,“行人”驻足而听,勾起思家之情;“寡妇”则心神不宁,思念远方的丈夫,这是符合课文的语景的。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运用训诂学的比较互证的方法,通过对古文献资料的考证,判定它的词义,区别它的古今义。同时,对于辨析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要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使辨析更为准确。

    关于寄托的意思的问题,通过《文言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有哪些?》、《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寄托的意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寄托的意思(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