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学雪随风转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晏殊的闲情闲愁和晏殊在浣溪沙中表现的愁与李煜在相见欢中表现的愁有什么异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晏殊的闲情闲愁
宋统治者为了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杯酒释兵权,卸去了开国功臣的兵权,崇文抑武、优待文官,使一个王朝失去了向外的野心与锋芒,转而向内经营诗酒生活、精雕细琢的文化。这番选择,自是得失参半。后人评价宋朝,总是失落于其军事上的积弱不振、政治上的怯懦退让,以致半壁江山落入金人之手,从此偏安江南,迎来最终灭亡。然而,历史是个多面体,放下了争逐天下的欲望之后,历史却收获了一个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登峰造极的王朝。
宋王朝虽然长期处在外部力量的压迫下,它的内部统治却始终是稳定的。尽管朝臣间的所谓“党争”时起时伏,民间的造反也从未平息,但确实没有出现过真正能够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力量。而这一种特点,对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人们习惯了“汉唐盛世”的说法,但实际上,疆土狭小,国威不振的宋代,也有很多值得后人引为骄傲的地方:汴京是近代商业城市的起点,宋朝是第一个发行纸币的朝代,大宋做出了全世界最好的瓷器,做出了今人也织不出来的丝织品。
所以,宋人并没有一味留恋大唐的雄壮气魄,相反,他们更适应于本朝的纤弱气质。他们清楚知道,尽管人可以与宇宙相对,穷世间真理,在无边的精神漫游里凌空虚蹈、浪漫而瑰丽,但最终,也仍然要回归平凡、脚踏实地地生活。也就是说,宋人所过的日子更接地气,人生的一大半时日,其实都是无所事事的。吃饭、睡觉、独处、娱乐、休闲,这里头并没有那么多需要穷究的意义。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于宋人或许最为适宜。正因为无所事事,宋人最擅长感物而动,伤春悲秋,愁心一动乱如丝,所以宋词里平添了许多“闲情”和“闲愁”。晏殊作为宋初词人代表,“闲情”、“闲愁”自然少不了。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
感物而动是指人们在感受外界景物、环境的变化时,触动了内心的情绪,并有所抒发。夕阳芳草本无情,才子佳人空自悲。在对生命和世界的体验上,唐诗与宋词形成了一大一小、一扬一落、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同样写愁,唐人言愁如江河万里、渺然广大:“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这是大唐才有的自信与豪情;宋人则是:“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这是在自我的世界里孤独自伤、顾影自怜。与唐诗的万千气象相比,宋词确实显得细小纤弱。“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人间词话》)也正因为宋词的这种纤细,使得它比起其他文学体裁,犹侧重于表现人的情感世界,而记大事、述功德、论学问等于词则极不相宜,宋词是典型的内倾型的心绪文学。
晏殊这首《踏莎行》写的是时序流走所引发的淡淡哀愁。上片展示了绿暗红稀的暮春初夏景色,下片转至室内,最后以斜阳深院中的梦回酒醒,点出感慨韶光抛人的闲愁。面对绿暗红稀的芳郊景色,面对蒙蒙扑面四处纷飞的柳絮杨花,晏殊内心不免荡起春光消逝的情感之波,尽管这波纹十分细小,但却久久难以停息,这种“春风春莺”在晏殊心中所荡起的情感之波是十分精细复杂的。
这首《踏莎行》真是细到了极处!树色在地上投下了光影层次,藏在翠叶下的莺儿,挡在朱帘外的燕子,香炉中的烟雾静静上扬,追逐着空中的游丝慢慢绕转,照进院中的斜阳寸寸移动,越来越深,直到最后消失不见,暮色降临。这番景象,非得要长久地置身于安静之中,才能观察见到。
晏殊把这些风景的细处写入词中时,恐怕是经历了一种澄明如碧波、深寂如古井的心境。这一天,他白天便开了宴席,饮至微醉入睡,酒醒时已是夕照漫天。饮酒时刻心底的那一缕愁思,在梦里辗转不休。梦醒之后,便化入了深院斜阳之中,随着时光的点点消逝,无声地蔓延。一切都是无声、安静,就连愁绪本身,也并未带着倾诉的姿态和自怜的意味,只因晏殊的“愁”,没有带着非此不可的遗恨,也没有包含什么悲凉难诉的深情,它只是闲愁罢了,说不出道理,也无须认真解决。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沈谦《填词杂说》评曰:“(结句)更自神到。”用“神到”一词,形容其妙处不落实,皆在虚处。“深深”二字,不知是庭院之深,还是斜阳之深,或者它根本就在形容人的愁绪,实在很难定论。况且一深再深,显然包含了递进的意味,则庭院之幽深、斜阳之移逝、愁绪之增重,便都在其中了。
午睡醒来,若看见天边晚照已深,任谁都会有心理上瞬间的迟滞和空落,任谁都会蓦然生出一丝淡淡愁绪。此番酒后初醒,是从迷蒙的精神状态里走出来,便似人生一场大梦初觉,忽然便触碰到了时光的质感,觉察到了岁月的飞逝。生命最可悲哀的那个部分,在这样一个“斜阳却照深深院”的场景中变得清晰,无可回避。晏殊在极静的心境下,听到了时间悄悄的脚步声,抓住了时间蹁跹而过的一片衣角,这番体验,便是晏殊的感物而动,是生命意识及其引发的人生忧患,是达官贵人淡淡哀愁背后对永恒的时间与有限的生命这一二背反的思考,不止是无病呻吟而已。
说到词中闲愁,就不得不说说闲愁之鼻祖冯延巳。在宋代之前,南唐政权的宰相冯延巳就以善于在词中表现闲愁而著称。且看他的一组《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恨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这些作品都是自述其情。前一首“日日”的花前病酒,自应是闲愁,而“年年”的新愁,又原因何在呢?次首似可回答。梅落繁枝,笙歌易散,都昭示着美好事物的难以持久,加以后面的相思,更是将爱情的失落与理想人生的无法永恒交织为一体。第三首可看作前面的补充与形象展示:上片还是美丽的新柳与美妙的音乐,下片即转为柳絮飘飘,春天将去,红杏仅仅才开,“一霎”的春雨就将其摧残,所以黄莺惊破的不仅仅是浓睡,而“无寻处”的好梦又何尝不是最美好的事物与理想呢?我们很难就当是南唐的国势及冯延巳的地位同这些作品联系起来,作知人论世的阐发,如有些论家那样去发掘词中的寄托,然而其中的好景难留、人生无常之意,却是难以掩抑的。
读罢冯延巳三首《鹊踏枝》,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想到了晏殊?晏殊与冯延巳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身份地位相似,都是宰相,作品风格相近,善言富贵闲愁,最重要的是,他们二者之间有一种师承关系。
刘熙载《艺概·词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如何理解晏殊“得其俊”?以前举第一首《鹊踏枝》为例子,该词并未在字里行间涉及具体情事,只是借文字表达一种心境,写出一种怅然自失,无由解脱的愁苦之情,郁郁彷徨,若隐若显。终于怅惘的具体内容与缘由,则给读者以足够想象空间。这也正是冯延巳的词中经常有的一种不可明言,不可确指的情绪。在晏殊的词里,对这一点的继承体现的非常明显,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晏殊的几首作品,尚虚不尚实,不可名言,不可确指的《浣溪沙》与《踏莎行》,在此不再赘述。这也就是评论家们为什么说晏殊得其“俊”的原因所在。
一、晏殊在浣溪沙中表现的愁与李煜在相见欢中表现的愁有什么异同
晏殊表达的是个人的孤独寂寞之仇,而李煜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二、晏殊词中透露出的淡淡哀愁从何而来?
富贵闲愁由于一生富贵,仕途风顺 ,在晏殊的词里,很难找
到对某种事物的执着、激情,也很难找到对理想的追
求、苦痛,就连常人所具的节 日狂欢和功成名就后的沾
沾自喜也没有 。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脉脉的温情,点
点的闲雅,淡淡的哀愁以及对人生的无奈和寂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
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独徘徊 。
这首《浣溪沙》里,没有屈原那“日月忽其不掩兮,
春与秋带其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离
骚》)的对理想追求无果的感慨 ;没有张先“临晚境,伤
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天仙子》)那英雄暮年、怀才
不遇的哀叹;也没有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的悲壮感叹。有的是对诗酒生活的寂寥,
以及酒后淡淡的愁绪,“以理写情,情 中有思”,明确而
透彻地写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索,其 内涵已在词外。
新词、美酒,这些东西让人感到心情轻松喜悦,突然间
感到,去年好象和今年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 台,似
乎一切依旧,似乎又明显地感觉到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而且是再也无重现的,良辰美境可以再来,但时光的流
逝却是一去不复返。在这花相似、人不同的变更中,流
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思索:眼前落花满地,凋零成土,使
人无可奈何,燕子归来 ,却是似曾相识 ,但是不是去年
的燕子今年归来 了呢?作者没有说明,却可以看出生
活并不因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拒绝新 的美好事物到
来,似曾相识,本身就包含世间万物循环的哲理,花落
花开,春去春来 。这种对生命的思绪,便在小园香径的
徘徊里延续。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
晏殊的这首代表作,历来便受到人们的称赞:明卓
人月汇选 、徐士俊参评《古今词统》卷四:(“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
妙无两。L3]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无奈花落
去”,律诗俊也,然 自是天成一段词,著诗不得。 ]赵尊
岳《(珠玉词>选评》;此等小词,流连感慨,不难于铺叙 ,
而难于歇拍。必求其恩致闲淡,写事逼真,则在此无可
奈何情绪之际 ,有非新词与酒所能解者,必不得已,只
付之徘徊怆感而已。[5]不难看出,在这首词里,晏殊所
特有的富贵闲愁,是他诗酒生活的体验,他所追求和主
张的闲雅工丽也都表现得很明显。
就算位及人臣的晏殊,也会感到韶华的易逝 ,人生
的无奈,可他毕竟生活的环境是高高在上的,因此他无
法像其他人那样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表示,但词人天
生的敏感和生活的寂寥又使他无法摆脱这些困惑,所
以,在他的《珠玉词》里,流露出难 已抑制的轻愁。如
“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谒金门》);“可奈光
阴似水声,迢迢去不停”(《破阵子》);“春去秋来,往事
知何处”(《清平乐》);“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
如流电”(《踏莎行》)等。在这些句子里,总能体会到一
种温雅委婉而含蓄的哀愁。
三、晏殊的《浣溪沙》,情致缠绵,对仗工整。表达了淡淡的闲愁,淡淡的欣喜的两句诗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关于学雪随风转的问题,通过《晏殊词中透露出的淡淡哀愁从何而来?》、《晏殊的《浣溪沙》,情致缠绵,对仗工整。表达了淡淡的闲愁,淡淡的欣喜的两句诗是》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学雪随风转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