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蛙声十里出山泉》-蝌蚪四五,随水摇曳和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蛙声十里出山泉》-蝌蚪四五,随水摇曳
说过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作品,今天想要来介绍一幅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也借此改变一下读者们的口味。提及大师齐白石,蒋勋曾有这样一句评价,评价中对于齐白石在绘画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名作几乎全是在七十岁之后创作的。
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十分讲究“气”的,年仅十八的少年王希孟能创作出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而齐白石的成才却是在古稀之年,这里并非是说齐白石老来成名比不上王希孟那样的少年天才,而是在说明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气韵”是影响一个他这一生的成就的,齐白石不到七十也无法拥有这样平静的创作心态,而王希孟若是过了盛气的少年时代而人至中年,恐怕也再难创作出《千里江山图》这样的作品。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的背后还有一个小小的创作故事,这样一幅画还关联着近代一位十分著名的文学家——老舍,他在给齐白石的一封信中写道,能否用国画表现出清代诗人查初白的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的虚心请教其实现在看来更像是给齐白石老人出了一个刁钻命题。
“蛙声十里出山泉”一句,“山泉”倒是十分好表现的,中国传统绘画中自有山水画一支可以表现这样的内容,而最难为大师的地方正在于那“蛙声十里”,一个画家如何能在纸上、二维的视觉平面上表现出人类听觉上的东西?这可真是十分难为画家的。且这“蛙声”还要是从“十里”外传来的,虽然说中国传统绘画中可以在尺幅之间表现出千里江山的气魄,但又如何在咫尺画卷之中去同时表现“十里蛙声”与“山泉”呢?这无疑是对画家创作的一大挑战,但这也正是印证国画写意巅峰的一大挑战,西洋油画艺术中绝对难以想象有哪一位画家可以接受这样的挑战。
如今我们看到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作,是让老舍先生和如今的我们都要为之惊叹的,在白石老人的笔下,不仅完美的传达了诗句的意境,还融入了齐白石大师的强烈个人风格。只见画面中嶙峋黢黑的溪流两岸中流淌出一道蜿蜿蜒蜒的山林泉水,从画面上方到下方蜿蜒流淌而来,似乎却有十里山泉之姿态。
但那最难的“蛙声”如何表达?是画上十几只刮刮乱叫的青蛙,还是如何?且看齐白石大师的手笔与创作,那山泉流淌而来,细看之下,竟然在其中游着数十只大如游鱼的蝌蚪!这可真是妙绝,谁能想到将那青蛙的幼子蝌蚪作为表现“蛙声”的办法?此处山泉中有蝌蚪游动,自然可以想见那画面之外的山泉不远处一定是有蛙声的。
四五只摇曳在水中的蝌蚪,虽然画面中并没有青蛙,但蛙声却是可以想见的了。
一、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什么?
《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蝌蚪顺水流而下。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九十一岁时,为中国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齐白石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呢,蛙声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
《蛙声十里出山泉》后来收入《齐白石全集》中,且印成了邮票。成为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名扬海内外。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51年夏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老舍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根据老舍写给齐白石的信件内容(蛙声十里出山泉,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齐白石凭借几十年的艺术修养,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画成了《蛙声十里出山泉》
作者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赏析: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画面上没有蛙,而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在四尺长的立轴上,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蝌蚪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蝌蚪游荡在溪水的源头,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可以从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蛙妈妈还在大声鸣叫,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声情并茂,惜墨如金,使人产生无尽联想!
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扩展资料:
《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背景:
1951年夏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老舍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根据老舍写给齐白石的信件内容(蛙声十里出山泉,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
齐白石凭借几十年的艺术修养,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画成了《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声十里出山泉》作者简介: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早年曾做过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无论是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齐白石都勇于尝试,其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主要人物画有《抱琴仕女图》《农耕图》《五柳先生像》《西施浣纱图》《鱼钓图》《钟馗醉酒》等。
三、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源于老舍先生给齐白石的求画信的影印件。这封信解开了一个大谜团,老舍先生写这封信时,用了两种笔和两种颜色,一种是毛笔写的,另一种是红墨水钢笔写的,这种混搭形式,为这封信的价值做了最好的提示,成了揭开一个大谜团的钥匙。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原来的流行说法是齐白石老人接到老舍先生送来的诗句后,用了三天三夜去思量如何实现老舍先生的设想,即将它变成具体的画面, 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可以让人联想到,在交配季节里,青蛙那此起彼伏的叫声。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还有一种说法是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它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
老舍先生的信抄录如下:
“敬恳老人赐绘二尺小幅四事,情调冷隽。
(一)苍苔被阶寒雀啄 渔洋山人句
以苔石作阶,二三寒雀啄轻。
(二)蛙声十里出山泉 查初白句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三)凄迷灯火更宜秋 赵秋谷句
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
(四)还须种竹高拂云 施愚山句新竹数竿,瘦石一拳。
附奉人民劵三十万,老人幸勿斥寒酸也!
老舍拜。
关于十里蛙声出山泉的问题,通过《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赏析》、《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背景》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