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月14日是什么情人节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也不是元宵节,古人在这天过情人节和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说的情人节到底是哪一天?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也不是元宵节,古人在这天过情人节
公历2月14日是欧美国家的情人节,国内很多商家看到了情人节巨大的商机,于是打造了“多个”中国情人节,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个概念被很多人接受。
当然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因为这一天,男女都出来赏灯,也是约会的时候,但实际上,古人过的情人节并不是这两个节日,这两个节日就是七夕和元宵节,古人有自己的情人节,而且已经有两三三千年的历史。
古人的情人节的从《诗经》说起,《诗经郑风溱[zhēn]洧[wěi]》描写了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个习俗: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不仅仅是诗,还是在讲一个历史风俗,那就是三月三日民间上巳节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基本上可以推测,这是一场大型的情人见面会,大家在三月初三这天,大方的走到河边,相互约着对方,是否一起走走?
当时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每年春天,树木抽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于是在三月初三这天,年轻的男男女女就聚集在河边的桑林里,唱歌、跳舞、寻找或者约会自己的意中人,就像现在的大型相亲会,看到自己的意中人,或者看上了某人,就大方的走上前去邀请对方,一起走走?于是聚集在一起的男女开始逐渐成双的散开,最后两人相互赠送芍药,这样就过完了情人节。
古代人过得情人节跟现在有些类似了,比如约会、送花等等,当然没有巧克力,在当时的认知下,能够这样过情人节已经是民风非常开化了。
而到了唐朝,三月初三就变成了踏青赏花的日子,有诗为证,杜甫在《丽人行》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意思是三月初三曲江边游春丽人之多,她们意态娴雅,体态优美,临水照花,引来无数异性目光的聚焦,虽然是一首讽刺诗,但是杜甫用诗描述了一个踏青的日子是多么的热闹。
唐朝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国际的社会,尤其是长安,在唐朝,文人雅士相别和情侣分离,盛行折柳相赠。因“柳“与“留“谐音,其中寓“挽留”之意,代替了芍药,相当于唐朝的玫瑰花,这种风俗可能要追溯到《诗经》上:“昔我往已,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一个非常诗情画意的场景,我离开的时候是春天,杨柳依依,风情万种,当我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冬季,只见雪花飘飞,不见伊人。如果是在三月三,情侣远别,更是难舍难分,折柳不仅相送,而且还要嗔怒的用柳条抽打情郎,因为在古代,多半是男方会远游。
而这一去,不知相见是何年,有可能见异思迁作了陈世美,也有可能羁旅一生终难再见。所以折柳相送含有悲情意味。所以萧洒如李白者,也免不了“年年柳色,漏陵伤别”一番。
如此热闹的三月初三踏青情人节,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逐渐消失了呢,这是因为到了宋朝,理学当道,春游宴饮情人男女授受不亲,有伤风化,因此被禁止了,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更加如此,所以三月三情人节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能够保留到今天的,只有在天高皇帝远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并代代相传。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仍然可以找到三月三情人节的影子。其实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一、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说的情人节到底是哪一天?
随着西方文化与电商产业在国内兴起,中国的节日一下子多了一倍以上,光是情人节就有中西之分。每年的二月十四号和农历七月初七,便是情侣们最喜欢的节日,在各种营销之下,随处都充斥着浪漫的气氛。
不过,人们崇尚的七夕,实际上并不是中国的情人节,情侣们手捧鲜花收获甜蜜时却不知道,自己早就与真正的情人节擦肩而过了,既然七夕不是中国的情人节,到底哪天才是呢?
图片:手捧鲜花收获甜蜜资料截图
一、七夕节是女儿节
关于七夕,民间充满了各种传说,各个版本都浪漫唯美。相传,天上的织女们偷偷下凡,并且在民间湖中戏水。结果,其中一个织女的衣服被牛郎藏起来。
那位织女错过了飞天的时间,便留在凡间与牛郎一起生活,并且生了两个孩子。就在织女打定主意一直留在民间过日子时,天庭却发现了失踪的织女,并且将她抓回天庭。
经过一番周旋,天帝最终同意让这对夫妻每年都见一次面,也就是七夕。为了让他们见面,所有的喜鹊都汇聚到天上,搭成拱桥让他们在桥上相聚。
可能因为这个版本的传说太让人感动,于是人们便把这天当作是情人节,然而翻阅各种典籍都没有确切的说明,这一天就是情人节。与其说这一天是情人节,倒不如说是女儿节。
在这一天,年轻女子们乞巧、拜织女等等,女儿家在这一天过得非常充实,但是众多项目中,唯独就是没有爱情的影子。
二、元宵节便是情人节
既然七夕不是情人节,那么中国的年轻男女们是否有表达爱情的日子呢?在余光中看来,中国男女也有专门表达爱情的日子,这个日子正是元宵节。
作为杰出的现代诗人,余光中话中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他为什么会发出“元宵节既是中国情人节”的说法呢?这就得从中国的传统习俗入手了。
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中国的元宵节,
元宵节与其他节日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节日有可能是为了某一个人而形成,元宵节却是单纯的顺应节气和地方习俗而来。
如果从这一点出发,元宵节并不能当作情人节,但是,从地方习俗来看,这一天却是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最佳时间。
图片:元宵节资料截图
三、元宵节与爱情
在封建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宵禁”制度,“宵禁”制度规定,每天晚上从“闭门鼓”擂响以后,所有人一律不可以外出,如果实在有紧急的私事,必须得到守夜官兵的同意以后才可以出门。
除了官府办事人员,所有人必须等到到第二天的“开门鼓”响起以后才可以外出。如果没有得到夜巡人员的允许私自外出,轻者挨板子,严重的还得面临刑法惩治,哪怕是在风气最为开放的唐朝,“宵禁”制度同样没有放宽。
在宵禁制度下,人们在晚上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年轻男女幽会的机会也被阻隔。
不过,宵禁也不是每天都有的,每年的元宵节就是例外。
每年从正月十四这天开始解除宵禁,一直到正月十七晚上恢复,总共有三天的时间。
图片:元宵节解除宵禁剧照
在这三天里,大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随意外出,连那些深闺女子也不例外。这三天也是最热闹的,尤其是在晚上,更是人头攒动。
元宵节还有赏灯和猜灯谜的习俗,到了晚上,年轻男女聚集在花灯前赏灯、猜灯谜,美好的气氛更容易擦出爱情火苗。
不管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是描写年轻男女在元宵节的晚上寻找爱人的情景。从这些诗词中也可以看出,元宵节确实是古代男女约会的好时期。
在如此佳节,最让人沉迷的,莫过于美人与花灯,早在汉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赏花灯的习俗了,不过当时的花灯样式简单,时至唐朝时期,花灯的样式开始增多,变得更加精美,花灯除了好看,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它象征着光明,可以驱赶黑暗。
图片:元宵节时人头攒动剧照
作为新年的最后一天,中国百姓每年在这一天都会灯火通明,迎接新一年的开始。除此以外,花灯还有相思之意。
那些还未出嫁的女子,在这一天都会亲手做一个花灯,并且在灯上写上心上人的名字,然后把它放到河里,让它带着自己的思念漂向心爱之人。在社交软件满天飞的时代,这种古老的方式显得更加浪漫而有趣。
古人在元宵节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像西方人那么直接,但是,古人的爱意却像正月十五的明月一样,虽然没有太阳那么耀眼,却更显温柔。
在这良辰美景,男男女女聚在一起赏灯猜灯谜,比七夕更加妥帖,和有情人在灯火下相会,比鹊桥相会更有温度,也更加浪漫。
图片:花灯在河里漂流剧照
四、三月三,古人的情人节
除了元宵节以外,农历三月初三也被古人视为情人节,这个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也就是当时的上巳节。上巳节有水边祭祀与沐浴的习俗,每年到上巳节这天,百姓们都要到水边祭祀,还要用熏香沐浴。
古人之所以会有这个活动,主要是因为三月三是春夏交替之际,这时的阴气是最为旺盛的,也是人体最容易生病的时候,他们祭祀与沐浴,就是为了洗掉厄运,乞求女巫带给他们健康。
三月三还是春游的好时节,春深之际草长莺飞,动物们开始寻找爱侣,年轻男女的心也开始萌动,不管是踏青还是祭祀沐浴,都可以看到很多少男少女在谈情说爱。
趁着时光正好,连官府都鼓励百姓们光明正大的追求爱情,如此看来,上巳节也是男女们谈情说爱的好日子,把这个日子定为情人节并不为过。
图片:三月草长莺飞剧照
但是,不同时期的上巳节有不一样的规矩,时至晋朝,上巳节已经不再是所有人的节日了,只有贵族们才有资格结伴踏青和进行其它休闲项目。
到了唐朝时期,皇帝对上巳节又开始重视起来,还会带着后妃们出宫游行。可惜的是,随着靖康之耻的发生,社会对女人的束缚越来越严格,上巳节也因此而淡出社会。
如今,随着广西壮族申遗成功,三月三已经成为这个民族特有的情人节。
对于壮族百姓而言,什么二月十四、七月初七,都比不上三月初三,所以,壮族的三月三是最隆重的。大家在崇拜西方情人节的同时,不妨到广西去体验最为传统的中式情人节。
二、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是七夕还是其他节日?
元宵更纯正。七夕不过是有个传说而已,而元宵才是中国古代情人门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三、古代情人节到底是七夕节还是元宵节
七夕节在如今依然被称为中式情人节,可是在古代,七夕节则是被称为“乞巧节”,女子们会在这一天准备一只蜘蛛,希望它能在盒子里结网,一次来祈求自己心灵手巧。而古代的情人节则是更多地体现在“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元者,头也,初也,第一的意思。宵者,夜也。我们马上就要迎来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普天同庆!大家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
那时的女子,平时都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婚姻大事,只能盲婚哑嫁,由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杜丽娘一般,整日感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能在梦里想想柳梦梅。
那时的男子,最爱对月抒怀,一心想着功名富贵、红袖添香。比如贾雨村,心里想着偶然回看他几眼的娇杏,自作多情地认作是“巨眼识风尘”,口里却只能吟些“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功成名就之后,方才抱得美人归。
娇杏因是丫环,所以没太多防闲,因此才被贾雨村看到。正经的闺阁小姐,多是庭院深深阁几重,根本不让外面的男子见到的。韩寿如果不是身手矫健,善于飞檐走壁,想要窃玉偷香,纯属痴人说梦。
每年,有且只有那一天,年轻女孩可结伴游玩。单身汪们早早吹起了冲锋号,收拾打扮停当,便开始在香车宝马、花灯笑语中穿梭寻觅,大肆海选心上人。
女孩儿们,又何尝不小鹿乱撞,渴望着一次浪漫的邂逅!一个个美钗华服,秋波流转,笑语盈盈!只想遇一潘郎,引他上前相认,续那前世尘缘!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作里再现了元宵灯会上的大型相亲会。春风吹暖,烟花绚烂,吹落如繁星,飘散似细雨。大路两旁,香车宝马,人潮熙攘,闺秀佳丽,骋目盈怀。耳畔眼际,凤箫传情,玉壶辉耀,狮舞龙飞,热闹非凡。
尽态极妍,美不胜收,目不暇给!心中偏爱那一人,装饰美丽,面容如画,更兼姿态纤巧,声娇语媚,幽香盈袖,动人心肠!只是秋波那一转,便隐入人群之中!
这厢抓耳挠腮,后悔不迭。偶一回头,心上人正站在那空疏的地方!或者,她也偷偷喜欢上了这个男子,拣着人少处,好让他看到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代的另一位诗人欧阳修,则在《生查子·元夕》里,用他的清词丽句,记载了一个元宵节发生的爱情悲剧。
去年元宵,良辰美景,灯火通明。一双小儿女,打着看灯的幌子,相约在那水边桥头。柳枝垂,月初悬,灯尚未全亮,热恋中的人儿等不及了。好不容易守到黄昏,两人便急急出门。
大街上,车水马龙,繁花似锦,彩灯如画,两个痴情人,眼里心上,却只有对方。那一夜,月正明,灯正好,情正浓。
今年元宵,月亦圆,灯亦好,伊人何处?只剩这男子,空落落地伫立水边,望月伤怀,抚柳思人,徒留伤悲。
或许是时空阻断了恋情,或许是爱人嫁作了他人妇,或许是爱人随家人远迁他处。这男子,空换了一身春衫,说不尽的风流潇洒,伊人却没法看到!眼看着灯火阑珊、游人散尽,自知无望的男子,泪满襟袖!
尽管元宵节是古代男女私会的好日子,但并不是古代的情人节喔。有人说,元宵节是古人的光棍节,专门解决婚姻大事的。有人却说,明明是古代的有情人,搭乘了元宵节的顺风车。
关于2月14日是什么情人节的问题,通过《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是七夕还是其他节日?》、《古代情人节到底是七夕节还是元宵节》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月14日是什么情人节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