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

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韩信点兵的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和韩信点兵主要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
  • 韩信点兵主要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
  • 韩信点兵主要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
  • 韩信点兵的数学原理
  • 一、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而站队。

    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

    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

    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

    《孙子算经》中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

    所求数被3除余2,则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

    所求数被5除余3,则取数21×3=63,63是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3的数。

    所求数被7除余2,则取数15×2=30,30是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

    又,140+63+30=233,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故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都是余2,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都是3,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

    而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故233加减105的整数倍后被3、5、7除的余数不会变,从而所得的数都能满足题目的要求。由于所求仅是一小队士兵的人数,这意味着人数不超过100,所以用233减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

    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如“韩信点兵”,“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等等,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把这个问题推广,并把解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被称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而韩信,则终于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诛杀于未央宫

    一、韩信点兵主要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

    韩信点兵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如果你随便拿一把棋子(数目在100粒左右),先3粒3粒数,不满3粒的记下余数;再5粒5粒数,不满5粒的记下余数;最后7粒7粒地数,也把余数记下来.然后根据每次的余数,就可以知道你原来拿的棋子总共有多少.
    如:3个一数余1粒,5个一数余2粒,7个一数余2粒,那么原有棋子是多少呢?
    它的算法很简单,而且在我国古代就有.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或“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韩信点兵”是较通行的名称.至于它的算法,在《孙子算经》上早有说明,后来在宋朝经过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大衍一术”.这就是外国人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是数学史上极有名的问题.
    那么到底怎样来计算呢?
    A×70+b×21+c×15-105
    其中a、b、c分别为3个、5个、7个一数的余数.如果得出数还是比105大,就再减去105,一直到得数比105小为止.
    因此你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前面问题的答案了
    1×70+2×21+2×15-105=37(粒).
    那么“韩信点兵”里为什么要3个一数,5个一数,7个一数呢?周其它的数可以吗?我们先研究一下“韩信点兵”的解法“70a+21b+15c-105”.
    我们先来看一下70、21、15、105这4个数和3、5、7之间的关系:
    (1)70=2×5×7,70=3×23+1,所以70是5和7的一个公倍数,它被3除后余数是1.
    (2)同理,21是3与7的一个公倍数,它被5除后余数是1.
    (3)15是3与5的一个公倍数,它被7除后余数是1.
    (4)105=3×5×7,是3、5、7的最小公倍数.
    根据上面的这些关系,“70a+21b+15c-105”确实是所求的得数.所以,70a+21b+15c-105被3除的余数是1.据同样的道理,这个数被5除后的余数是2,被7除后余数是2.
    那么,“韩信点兵”里为什么要用3、5、7这三个数呢?我们知道,3、5、7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1,也就是说是两两互素.于是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数,是3、5、7其中两个数的公倍数,而被另一个数除后余数是1,类似70、21、15.这也就是“韩信点兵”中的三个数的要求.
    那么不是两两互素的数,是不是就一定找不到类似70、21、15的数呢?如4、6、7这三个数,4与6不是互素,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2,而6与7的任何一个公倍数都是偶数,被偶数4除后的余数也一定是偶数,而不可能是1,所以是找到与70、21、15相当的三个数的.因此在“韩信点兵”里就不能用.
    我们也可以不用3、5、7这三个数,而换成其它两两互素的数,如2、3、11.这时的计算式是“33a+22b+12c-66”.不信的话,你可以用上文中的例子试一试,看是不是37粒.

    二、韩信点兵主要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

    韩信点兵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如果你随便拿一把棋子(数目在100粒左右),先3粒3粒数,不满3粒的记下余数;再5粒5粒数,不满5粒的记下余数;最后7粒7粒地数,也把余数记下来。然后根据每次的余数,就可以知道你原来拿的棋子总共有多少。

    如:3个一数余1粒,5个一数余2粒,7个一数余2粒,那么原有棋子是多少呢?

    它的算法很简单,而且在我国古代就有。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或“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韩信点兵”是较通行的名称。至于它的算法,在《孙子算经》上早有说明,后来在宋朝经过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大衍一术”。这就是外国人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是数学史上极有名的问题。

    那么到底怎样来计算呢?

    A×70+b×21+c×15-105

    其中a、b、c分别为3个、5个、7个一数的余数。如果得出数还是比105大,就再减去105,一直到得数比105小为止。

    因此你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前面问题的答案了

    1×70+2×21+2×15-105=37(粒)。

    那么“韩信点兵”里为什么要3个一数,5个一数,7个一数呢?周其它的数可以吗?我们先研究一下“韩信点兵”的解法“70a+21b+15c-105”。

    我们先来看一下70、21、15、105这4个数和3、5、7之间的关系:

    (1)70=2×5×7,70=3×23+1,所以70是5和7的一个公倍数,它被3除后余数是1.

    (2)同理,21是3与7的一个公倍数,它被5除后余数是1.

    (3)15是3与5的一个公倍数,它被7除后余数是1.

    (4)105=3×5×7,是3、5、7的最小公倍数。

    根据上面的这些关系,“70a+21b+15c-105”确实是所求的得数。所以,70a+21b+15c-105被3除的余数是1。据同样的道理,这个数被5除后的余数是2,被7除后余数是2.

    那么,“韩信点兵”里为什么要用3、5、7这三个数呢?我们知道,3、5、7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1,也就是说是两两互素。于是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数,是3、5、7其中两个数的公倍数,而被另一个数除后余数是1,类似70、21、15。这也就是“韩信点兵”中的三个数的要求。

    那么不是两两互素的数,是不是就一定找不到类似70、21、15的数呢?如4、6、7这三个数,4与6不是互素,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2,而6与7的任何一个公倍数都是偶数,被偶数4除后的余数也一定是偶数,而不可能是1,所以是找到与70、21、15相当的三个数的。因此在“韩信点兵”里就不能用。

    我们也可以不用3、5、7这三个数,而换成其它两两互素的数,如2、3、11.这时的计算式是“33a+22b+12c-66”。不信的话,你可以用上文中的例子试一试,看是不是37粒。

    三、韩信点兵的数学原理

    秦王暗点兵问题和韩信乱点兵问题,都是后人对物不知其数问题的一种故事化。

    物不知其数问题出自一千六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原题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二,五五数之三,七七数之二,问物几何?"

    这道题的意思是:有一批物品,不知道有几件。如果三件三件地数,就会剩下两件;如果五件五件地数,就会剩下三件;如果七件七件地数,也会剩下两件。问:这批物品共有多少件?

    变成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就是:有一个数,用3除余2,用5除余3,用7除余2。求这个数。

    这个问题很简单:用3除余2,用7除也余2,所以用3与7的最小公倍数21除也余2,而用21除余2的数我们首先就会想到23;23恰好被5除余3,所以23就是本题的一个答案。

    这个问题之所以简单,是由于有被3除和被7除余数相同这个特殊性。如果没有这个特殊性,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也更有趣得多。

    我们换一个例子;韩信点一队士兵的人数,三人一组余两人,五人一组余三人,七人一组余四人。问:这队士兵至少有多少人?

    这个题目是要求出一个正数,使之用3除余2,用5除余3,用7除余4,而且希望所求出的数尽可能地小。

    如果一位同学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问题,也能利用试验加分析的办法一步一步地增加条件推出答案。

    例如我们从用3除余2这个条件开始。满足这个条件的数是3n+2,其中n是非负整数。

    要使3n+2还能满足用5除余3的条件,可以把n分别用1,2,3,…代入来试。当n=1时,3n+2=5,5除以5不用余3,不合题意;当n=2时,3n+2=8,8除以5正好余3,可见8这个数同时满足用3除余2和用5除余3这两个条件。

    最后一个条件是用7除余4。8不满足这个条件。我们要在8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数,使之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为此,我们想到,可以使新数等于8与3和5的一个倍数的和。因为8加上3与5的任何整数倍所得之和除以3仍然余2,除以5仍然余3。于是我们让新数为8+15m,分别把m=1,2,…代进去试验。当试到m=3时,得到8+15m=53,53除以7恰好余4,因而53合乎题目要求。

    我国古代学者早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例如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他著的《算法统宗》(1593年)中就用四句很通俗的口诀暗示了此题的解法: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甘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

    除百零五便得知。

    "正半月"暗指15。"除百零五"的原意是,当所得的数比105大时,就105、105地往下减,使之小于105;这相当于用105去除,求出余数。

    这四句口诀暗示的意思是:当除数分别是3、5、7时,用70乘以用3除的余数,用21乘以用5除的余数,用15乘以用7除的余数,然后把这三个乘积相加。加得的结果如果比105大,就除以105,所得的余数就是满足题目要求的最小正整数解。

    按这四句口诀暗示的方法计算韩信点的这队士兵的人数可得:

    70×2+21×3+15×4=263,

    263=2×105+53,

    所以,这队士兵至少有53人。

    在这种方法里,我们看到:70、21、15这三个数很重要,稍加研究,可以发现它们的特点是:

    70是5与7的倍数,而用3除余1;

    21是3与7的倍数,而用5除余1;

    15是3与5的倍数,而用7除余1。

    因而

    70×2是5与7的倍数,用3除余2;

    21×3是3与7的倍数,用5除余3;

    15×4是3与5的倍数,用7除余4。

    如果一个数除以a余数为b,那么给这个数加上a的一个倍数以后再除以a,余数仍然是b。所以,把70×2、21×3与15×4都加起来所得的结果能同时满足"用3除余2、用5除余3、用7除余4"的要求。一般地,

    70m+21n+15k (1≤m<3, 1≤n<5,1≤k<7)

    能同时满足"用3除余m 、用5除余n 、用7除余k"的要求。除以105取余数,是为了求合乎题意的最小正整数解。

    我们已经知道了70、21、15这三个数的性质和用处,那么,是怎么把它们找到的呢?要是换了一个题目,三个除数不再是3、5、7,应该怎样去求出类似的有用的数呢?

    为了求出是5与7的倍数而用3除余1的数,我们看看5与7的最小公倍数是否合乎要求。5与7的最小公倍数是5×7=35,35除以3余2,35的2倍除以3余2,35的2倍除以3就能余1了,于是我们得到了"三人同行七十稀"。
    为了求出是3与7的倍数而用5除余1的数,我们看看3与7的最小公倍数是否合乎要求。3与7的最小公倍数是3×7=21,21除以5恰好余1,于是我们得到了"五树梅花甘一枝"。
    为了求出是3与5的倍数而用7除余1的数,我们看看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否合乎要求。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3×5=15,15除以7恰好余1,因而我们得到了"七子团圆正半月"。
    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所以"除百零五便得知"。

    例如:试求一数,使之用4除余3,用5除余2,用7除余5。
    解:我们先求是5与7的倍数而用4除余1的数;5与7的最小公倍数是5×7=35,35除以4余3,3×3除以4余1,因而35×3=105除以4余1,105是5与7的倍数而用4除余1的数。
    我们再求4与7的倍数而用5除余1的数;4与7的最小公倍数是4×7=28,28除以5余3,3×7除以5余1,因而28×7=196除余5余1,所以196是4与7的倍数而用5除余1的数。
    最后求的是4与5的倍数而用7除余1的数: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4×5=20,20除以7余6,6×6除以7余1,因而20×6=120除以7余1,所以120是4与5的倍数而用7除余1的数。
    利用105、196、120这三个数可以求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解:
    105×3+196×2+120×5=1307。
    由于4、5、7的最小公倍数是4×5×7=140,1307大于140,所以1307不是合乎题目要求的最小的解。用1037除以140得到的余数是47,47是合乎题目的最小的正整数解。

    一般地,
    105m+196n+120k (1≤m<4,1≤n<5,1≤k<7)
    是用4除余m,用5除余n,用7除余k的数(105m+196n+120k)除以140所得的余数是满足上面三个条件的最小的正数。
    上面我们是为了写出105m+196n+120k这个一般表达式才求出了105这个特征数。如果只是为了解答我们这个具体的例题,由于5×7=35既是5与7的倍数除以4又余3,就不必求出105再乘以3了。
    35+196×2+120×5=1027
    就是符合题意的数。
    1027=7×140+47,
    由此也可以得出符合题意的最小正整数解47。

    《算法统宗》中把在以3、5、7为除数"物不知其数"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70、21、15这几个特征数用几句口诀表达出来了,我们也可以把在以4、5、7为除数的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105、196、120这几个特征数编为口诀。留给读者自己去编吧。
    凡是三个除数两两互质的情况,都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求解。
    上面的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在中国称之为孙子定理,国外的书籍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关于韩信点兵的故事的问题,通过《韩信点兵主要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韩信点兵的数学原理》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韩信点兵的故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韩信点兵的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和韩信点兵主要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