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韩信点兵,物不知数和中国剩余定理

韩信点兵,物不知数和中国剩余定理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韩信点兵的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韩信点兵,物不知数和中国剩余定理和中国剩余定理的典故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韩信点兵,物不知数和中国剩余定理
  • 中国剩余定理的典故
  • 求解下面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1,五五数之剩4,七七数之剩3,问物几何?
  • 什么是“韩信点兵计算法?
  • 一、韩信点兵,物不知数和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今天大小吴将为大家介绍在中国数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

    1 韩信点兵问题

    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一个叫做“韩信点兵”的故事说起。

    秦末时期,楚汉相争,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有一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为了统计剩余士兵的个数,韩信令士兵3人一排,多出2人;5人一排,多出4人;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据此很快说出人数:1049人。汉军本来就十分信服韩信大将军,经此之后就更加相信韩信是“天神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鼓声喧天,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汉军步步紧逼,楚军乱作一团,大败而逃。韩信由此名扬天下,被后世誉为“兵仙“,“神帅”。

    那么韩信是如何快速算出士兵人数的呢?韩信点兵问题可以用现代数学语言描述如下:若士兵人数是,则有除以3余2,除以5余4,除以7余6.

    我们也可以用同余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我们发现,若将,则可以同时被3、5、7整除,即

    所以一定是3、5、7的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由于3、5、7两两互素,则

    所以

    其中是正整数,当时

    这样,韩信就计算出了剩余士兵的人数。

    2 孙子算经与物不知数问题

    实际上,这类问题就是在求解初等数论中的同余方程组。在数学史上韩信点兵问题也被称为物不知数问题,最早记载于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转化为现代数学语言,即解整数满足的同余式

    这个问题和上文所说的韩信点兵问题类似,但是,它不具备上一个问题那么好的性质,因为无论使加上或减去一个数,都无法同时被3、5、7整除。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宋朝数学家秦九韶于1247年《数书九章》卷一、二《大衍类》对“物不知数”问题做出了完整系统的解答。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将解法编成易于上口的《孙子歌诀》: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二十一),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将除以3得到的余数乘以70,将除以5得到的余数乘以21,将除以7得到的余数乘以15,全部加起来后除以105得到的余数就是答案。

    根据这个算法,可得:

    因此物不知数问题的最小正整数解即为,事实上,23确实满足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这个问题的通解为

    其中是自然数。

    3 中国剩余定理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是一般情况,该如何处理呢?例如,有同余式: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三个同余式方程组

    那么初始问题就有最小正整数解

    因此只要能找到满足条件的即可。以为例,由同余式可得,

    因此

    所以存在使得

    因此

    其中的存在性可以证明,因为有如下定理:

    若,则必然存在使得

    对于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考虑集合中的最小正整数,只要证明这个最小正整数就是1即可。

    考虑其中最小的正整数,,只需证明且,由于互素,所以只能为1.

    这件事可以用反证法证明:若不能整除,则必有

    因此

    因此余数也可以表示成一个整数乘以加上另一个整数乘以的形式,又因为是小于的,这就和最开始的假设是最小的正整数相矛盾了,因此必有

    因此存在性得证。

    事实上这样的不仅存在,而且也比较好寻找,其中70就是既能被5、7同时整除又能除以3余1的最小正整数,所以,同理可得,,因此这类问题就有了通解:

    原来上面的古诗中出现的70、21、15这三个数是这么来的!

    一般来讲,给定个不同的素数,则同余方程组

    一定是有解的,求解这个问题只需构造基础解系:

    因此有

    因为都是素数,因此的存在性是显然的。

    求解上述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就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又称为“孙子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的传播最早在1852年由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成为了初等数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

    一、中国剩余定理的典故


    中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今天大小吴将为大家介绍在中国数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
    1 韩信点兵问题

    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一个叫做“韩信点兵”的故事说起。

    秦末时期,楚汉相争,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有一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为了统计剩余士兵的个数,韩信令士兵3人一排,多出2人;5人一排,多出4人;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据此很快说出人数:1049人。汉军本来就十分信服韩信大将军,经此之后就更加相信韩信是“天神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鼓声喧天,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汉军步步紧逼,楚军乱作一团,大败而逃。韩信由此名扬天下,被后世誉为“兵仙“,“神帅”。

    那么韩信是如何快速算出士兵人数的呢?韩信点兵问题可以用现代数学语言描述如下:若士兵人数是,则有除以3余2,除以5余4,除以7余6.

    我们也可以用同余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我们发现,若将,则可以同时被3、5、7整除,即

    所以一定是3、5、7的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由于3、5、7两两互素,则

    所以



    其中是正整数,当时

    这样,韩信就计算出了剩余士兵的人数。

    2 孙子算经与物不知数问题

    实际上,这类问题就是在求解初等数论中的同余方程组。在数学史上韩信点兵问题也被称为物不知数问题,最早记载于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转化为现代数学语言,即解整数满足的同余式

    这个问题和上文所说的韩信点兵问题类似,但是,它不具备上一个问题那么好的性质,因为无论使加上或减去一个数,都无法同时被3、5、7整除。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宋朝数学家秦九韶于1247年《数书九章》卷一、二《大衍类》对“物不知数”问题做出了完整系统的解答。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将解法编成易于上口的《孙子歌诀》: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二十一),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将除以3得到的余数乘以70,将除以5得到的余数乘以21,将除以7得到的余数乘以15,全部加起来后除以105得到的余数就是答案。

    根据这个算法,可得:

    因此物不知数问题的最小正整数解即为,事实上,23确实满足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这个问题的通解为

    其中是自然数。

    3 中国剩余定理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是一般情况,该如何处理呢?例如,有同余式: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三个同余式方程组

    那么初始问题就有最小正整数解

    因此只要能找到满足条件的即可。以为例,由同余式可得,

    因此

    所以存在使得

    因此

    其中的存在性可以证明,因为有如下定理:


    若,则必然存在使得
    对于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考虑集合中的最小正整数,只要证明这个最小正整数就是1即可。

    考虑其中最小的正整数,,只需证明且,由于互素,所以只能为1.

    这件事可以用反证法证明:若不能整除,则必有

    因此

    因此余数也可以表示成一个整数乘以加上另一个整数乘以的形式,又因为是小于的,这就和最开始的假设是最小的正整数相矛盾了,因此必有

    因此存在性得证。

    事实上这样的不仅存在,而且也比较好寻找,其中70就是既能被5、7同时整除又能除以3余1的最小正整数,所以,同理可得,,因此这类问题就有了通解:

    原来上面的古诗中出现的70、21、15这三个数是这么来的!

    一般来讲,给定个不同的素数,则同余方程组

    一定是有解的,求解这个问题只需构造基础解系:

    因此有

    因为都是素数,因此的存在性是显然的。

    求解上述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就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又称为“孙子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的传播最早在1852年由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成为了初等数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

    二、求解下面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1,五五数之剩4,七七数之剩3,问物几何?

    23+105n。

    题目意思是说:有一堆物体不知道有几个。如果三个三个分组,最后会剩下2个;如果五个五个分组,最后会剩下3个;如果七个七个分组,最后会剩下2个。问这些物体一共有几个。

    除以3余数是2的数字有:2、5、8、11、14、17、20、23、26…

    除以5余数是3 的数字有:3、8、13、18、23、28…

    除以7余数是2的数字有:2、9、16、23、30…

    我们发现,满足三个条件的第一个数字是23。所以23是这个问题的一个解。

    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并不是唯一的。3、5、7彼此互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05。也就是说,105除以3、除以5或者除以7都没有余数。

    如果一个数字x是满足要求的,那么在x上加上几个105都不会改变它对3、5、7的余数。比如,23是满足要求的,那么23+105=128也是满足要求的,23+210=233也是满足要求的。

    所以这个问题最后的解就是23+105n,其中n=0,1,2,3…。

    扩展资料:

    孙子定理(剩余定理)是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见同余)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余数定理。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

    《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问题,以及以上具体问题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数学文献中也会将中国剩余定理称为孙子定理。

    余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是计算机密码学的基石之一。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欧拉、高斯等人,都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先贤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韩信点兵”问题只是一个例子,这样的问题有更加普遍和系统化的表示方法。而这个方法,就被世界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获得世界公认的古代数学成就之一。

    三、什么是“韩信点兵计算法?

    这个还是比较容易的,常出的题型如“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就是这个数除以三的余数是二的意思),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韩信点兵算法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剩余定理)
    我们来假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下式;
    x≡2(mod3),
    x≡3(mod5),
    x≡2(mod7),
    根据中国剩余定理,
    m1=3,m2=5,m3=7,a1=2,a2=3,a3=2,
    m=m1m2m3=3×5×7=105,
    m1=m/m1=m2m3=5×7=35,
    m2=m/m2=m1m3=3×7=21,
    m3=m/m3=m1m2=3×5=15,
    y1=m-11modm1=35-1mod3=2,
    类似的y2,y3自己写,用word打这些慢麻烦的
    写出了y2,y3后;我擦了辛辛苦苦打的求和在这边不知道用哪个语言才能显示
    (我还是口述吧,x=求aimiyimodm的和从i=1开始到3)
    =(2×35×2+3×21×1+2×15×1)mod105
    =23
    23即为所求数
    ,第一次回答很水,很多都没深入告诉你比如m-11其实-1是上标1是下标,
    上标-1表示的是m1的逆{即x≡mm-1a(modm)=x≡a(modm)}不写了
    希望你能看懂,要是没看懂
    可以在问我总之我表达能力不是太强

    关于韩信点兵的故事的问题,通过《求解下面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1,五五数之剩4,七七数之剩3,问物几何?》、《什么是“韩信点兵计算法?》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韩信点兵的故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韩信点兵,物不知数和中国剩余定理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韩信点兵的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韩信点兵,物不知数和中国剩余定理和中国剩余定理的典故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
    • 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韩信点兵的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从韩信点兵,看我国古代数学有多牛和韩信点兵主要说明了怎样的一个数学道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