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亡羊补牢》教案+逐字稿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亡羊补牢》教案+逐字稿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亡羊补牢寓意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小学语文教资面试《亡羊补牢》教案+逐字稿和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10-15分钟试讲的教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亡羊补牢》教案+逐字稿
  •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10-15分钟试讲的教案
  • 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如何进行说课讨论过程?
  • 一、小学语文教资面试《亡羊补牢》教案+逐字稿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学会“亡、牢、钻、劝、丢、告、筋、疲”8个字,读准音,认清形。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这个故事。

    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找出生字

    逐个讲解生字

    通过游戏巩固生字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发展顺序

    体会寓意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逐字稿】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大家都听过什么成语故事呢?哦,有坐井观天,还有呢?有望梅止渴、狐假虎威,同学们真棒!看来大家学习了很多课外知识,有一个成语故事叫“亡羊补牢”有同学知道吗?嗯,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事情吗?让我们一起学习《亡羊补牢》。

    我们先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亡羊补牢》,这里的亡是什么意思呢?小红同学,哦,是丢失的意思。那牢呢?是监狱的意思吗?哦,不是,那是什么呀?哦,是笼子,羊圈的意思,看来同学们预习得都很认真!继续加油!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说这篇课文的题目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张三同学,哦,是说丢了羊再去把羊圈补好!说得非常准确,那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小问题吗?哦,有同学问,羊是怎么丢的,有同学问,都丢了羊还补羊圈有用吗?还有的同学问,最后故事的结果是什么。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老师读大家认真听,一边听一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一会我们共同学习。(亡羊补牢……)老师读完了,给老师看看大家勾画出的生字!嗯,老师看见大家都在已经画好了,那我们一起看PPT学习吧!

    跟老师一起读:亡、亡、牢、牢!好,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读音,那谁来给我们用生字组个词呀?小A同学,哦,死亡,牢狱,好,我们再次一起读,亡、死亡、牢、牢狱!

    同学们你们会读了吗?嗯,老师听见大家的声音很响亮,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现在老师把拼音都去掉了,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现在开两组小火车,我们看看哪一组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准!从这边开始!

    好,小火车都顺利地到达终点了,生字宝宝的读音我们都读准了,那同学们记住他们的形了吗?老师补充一点,丢失的丢,上面是一撇,不是横,大家一定要注意分辨!

    接下来,同学们让我们现在把生字写在描红本上吧,一边写一边想想刚刚老师提醒的注意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好,老师看见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那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在课文里,看看大家会不会读,大家齐声朗读课文!认真读,注意字音!开始!

    大家读完了,还记得刚刚的问题吗?一天早上养羊人发现羊少了一只,羊是怎么丢的呢?李四同学,哦,被狼叼走了。是什么原因才被狼叼走了呢?哦,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呀!

    那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呢?哦,有个好心的邻居提醒他了。那是怎么提醒的呢?我们请小明同学扮演这位邻居给大家表演一下!好,小明同学表演得非常生动!看得出来邻居很热心!

    那养羊人听了邻居的话吗?哦,没有。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请张三同学表演一下养羊人!哦,大家看了张三同学的表演能感受到这时候养羊人是什么心态吗?

    小红同学,哦,有点不耐烦。还有吗?觉得邻居多事,觉得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是马后炮!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街坊和养羊人第一次对话,体会二人不同的态度!

    那第二天发生了什么呢?哦,又丢了一只羊!为什么呀?哦,因为窟窿还在,狼又去叼走了一只!那这次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呢?请全班同学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回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呢?小黑同学,哦,他肯定特别后悔,心想要是昨天就补上了就不会又丢了一只羊了!所以呀,他赶紧堵上了窟窿!那养羊人堵上窟窿以后又丢羊了吗?没有!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要是第二天养羊人还没听邻居的话继续不堵,会发生什么事呢?哦,羊又会丢了!

    大家想想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学到了什么呢?请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派个代表给大家说说!

    一小组已经举手了,一小组先来!哦,我们学到要虚心听别人的劝导。还有吗?二小组,哦,做错了事不要着急,要及时补救!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同学们知道吗?对,就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那我们生活中遇到哪些类似亡羊补牢的事情呢?请同学们课后想一想,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下课!

    一、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10-15分钟试讲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认识红、黄、绿等颜色,会听信号做动作。

      活动准备:

      跳跳糖、颜色标记(红、黄、绿)、地面布置一张大嘴巴等。

    二、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2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不补第二次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不迟

      知

      第一次不补错

      就

      第二次修补改

      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

      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4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导入

      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释题:坐井观天。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

      3、小组讨论:

      (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

      (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

      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

      2、引导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

      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亡羊补牢》

      1、小组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

      2、全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句子:“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5、抽读、齐读最后一段。讨论:这一次养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理解:后悔,事后懊悔,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你认为养羊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6、总结寓言:亡羊补牢。亡:丢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比喻: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错误发生后,应该怎样做。

      附:板书设计

      青蛙坐井观天(眼界狭小)

      天井口般大(所见有限)

      亡羊补牢

      羊丢失了第一次不修羊圈,羊又丢了

      第二次赶紧修羊圈,羊再没丢了

      比喻:错误发生了,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如果……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如何进行说课讨论过程?

    一、关于说课的起源、地位及作用
      说课这种创新的教研形式起于1987年河南省新沂市红旗区教研室,1994年江苏省在苏州中学举行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把说课纳入比赛内容,199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委会把说课纳入了首届初中优秀青年数学教师评比与观摩活动。
      由此,说课成为了进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实验课、汇报课等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晋职、学校录用教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通过说课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成一种趋势。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均开设了“说课”栏目,说课是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什么如此热门?说课能检测执教者是否熟悉教材;能否驾驭教材;是否明白重难点及教学目标;是否理会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通过说课能体现执教者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先进,学法指导是否得当。
      笔者就此参阅有关书籍,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写说课案谈谈自己以下肤浅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
      二、关于说课的基本概念
      所谓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把自己上课的程序,运用的教学方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说给其他教师或评委听。是说课教师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向听课教师或评委将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形式。
      具体地说,说课主体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面对受众,根据组织者规定的时间与要求,依据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运用教学的相关理论、教学的基本要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实情的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把握,教学程序与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板书的设计与教学设备的准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引导、帮助、促进、合作角色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发挥,主动性的体现与展示,结合运用相关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对教学整个构思与设计过程,用口头(说)语言为主要表达工具,述说的一种形式。
      说课主体:授课教师
      说课受众:同行、教研员、专家
      三、关于说课案与教案、说课与上课的异同
      (一)说课案与教案
      1、相同处:
      (1)主要任务相同。
      (2)主要内容相同。
      (3)研究方法相同。
      2、不同处:
      四、关于说课的板块及内容
      (一)说教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手段
      (六)说教学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
      (八)说练习设计
      五、关于各板块说课内容、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说教材
      1、要点:
      (1)授课内容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常见问题:
      (1)曲解编者意图;
      (2)对文本主旨理解牵强附会;
      (3)对授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特点
      (2)说清楚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3)说清楚学情
      (4)说清楚所教内容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

      案例1:《观潮》
      教参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说课设计: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说学情16_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案例2:山雾
      说教材:《山雾》是西师版课标教教材二上课文第二课,是一篇文字清新,语言优美的儿童散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山雾在清晨由山下渐渐升腾,并在山林中弥漫以及太阳出来以后,变成露珠的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山雾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识字写字;二是学习朗读,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阅读习惯尚未养成,有一定的阅读困难,对大自然的美感悟能力差,需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阅读理解。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助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文内容与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说教材这一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依“标”扣“本”,不要脱离教材。
      2、要正确理解文本主旨,不要牵强附会。
      让我们来再看一组学生对文本主人公的解读与评价:《狐狸和乌鸦》──“狐狸很聪明!你看,它为了得到肉,很会动脑子”;《秦兵马俑》──“我觉得应该感谢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举世无双的兵马俑了”;《虎门销烟》──“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几百万斤烟渣冲入大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石灰冲入大海,对大海动植物的危害更大!”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是对文本的误解,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从根本上扭曲了教学的方向和实质。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决不会变成彼拉多。因此,教师既要激励学生进行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尊重人文主旨并追求共通见解,正确处理一元标准要求与多元解释、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领会、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要求。
      3、要恰当制定教学目标,不要拔高降低。
      无论是一篇课文的还是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符合年段目标的,三个维度整合的,简而明的。
      (1)要把握住阅读教学目标的阶段性。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2)要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更要突出语文能力。
      崔峦老师于今年暑期在贵阳举行的第五届阅读观摩研讨会上说:小学语文要唱好“八字经”:识(识字)、书(写字)、读(阅读)、记(积累)、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学习习惯)。要强化语言学习,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
      (3)要提出“三维”整合的、简而明的教学目标。
      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如,中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

      案例3 《亡羊补牢》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安排在《揠苗助长》之后的一则寓言故事。
      安排本课教材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寓意包含的深刻道理,拘于本课教材的安排别巨匠心。根据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及素质的要求。我把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寓意作为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立足教材的特点及新大纲的精神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就及时改正。
      4、通过分小组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形成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

      案例4:《十里长街送总理》
      说教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
      1、要点:
      (1)采用什么教法
      (2)教法分析
      (3)确定某种教法的理由(由教学内容及学生客观现状分析)。
      2、常见问题:
      (1)生搬硬套,穿靴戴冒
      (2)滥用教法,不讲实效
      (3)堆砌术语,云里雾里
      3、应对策略:
      (1)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生年龄等特点选择较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法的选择和为什么选择这种教法;
      (3)说清楚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教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
      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2.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
      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
      4.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
      1、要点:
      (1)说明学法指导及理由
      (2)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促进有效学习的措施
      2、常见问题:
      (1)忽视教学内容及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联系;
      (2)滥用学法,不求实效;
      (3)教法与学法割裂
      3、应对策略: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说清楚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案例1: 《春天的雨点》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
      教法:以读代讲法,读写结合,举一反三等方法。
      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在自学基础上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思考、讨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以及带题求解自学法(谈谈、划划、议议、读读)。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评:严格地讲,教学目标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学程序并列地单独作一块内容,教学目标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学重点、难点隶属于教材理解一样,所以实际上本说课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学程序两块内容,这从总体上看,似过于简略了。
      其中体会悲痛心情,指导感情朗读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评:用“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一句话,将说课由说教材转入说教学过程,转得十分自然、简洁,这反映了说课者良好的说课功底和自如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借助画像,哀乐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揭题、审题,用“课题扩充法”说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掌握快捷准确。 
      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紧接着,我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记叙了长安街上的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更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也帮助理清了文章脉络。
      评:“紧接着”这个词用得好,把第一个教学环节与第二个教学环节紧紧联在一起了。但教学过程只交代了范读课文和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两个内容,后面的学生书面练习,练习后的反馈、交流,最后的分好段落(这些内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没说。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残缺不全。试想,如果按说课中的第二步内容来评析这个教学环节,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赏读,学习第一段。
      先安排自学,自学后的检查反馈分两步走:先检查字词,突出“槐”的声,“妻”的形,而词义较浅显,不做逐个讲解,力求省时高效。再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加强发散求异的思维训练。
      第二环节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紧扣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自由鉴赏、品析朗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体作用,而且在说、读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朗读等各种能力。教学时,我始终牵握“爱戴、怀念”情感线,做到“拎一点,带全面”,第一层抓2、3两句体会人多,第4句体会人悲痛。第二层还通过练习题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引导学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点扶学“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学写“青年夫妇”和“少先队员”两句,最后抠挖“……”延伸为“万众一心”,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和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或配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我在教学中,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第三个环节是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此处还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议论解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对照板书,课堂总结。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牵引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全过程,总结归纳学法,为下文的学习作迁移准备。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课思路之一。
      这一段教学过程说的内容比一、二两个教学环节具体,在陈述“怎样教”的时候,还能结合说说为什么这样教的理由和好处,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说课与课堂教学也统一了起来。但我们将说课和与教案对照起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2.漏掉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学法的归纳、电教媒体的运用、生动的课堂讨论、相机的板书等等,这样也就使得说课中的课堂教学变得干巴巴的,无法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让人无法认识到某些教学过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层次感和艺术性,而说课时仅只用了“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一句话。如果我们不看教案,光凭说课中的这一句话,就无法分辨出包含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的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车老师的课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说课的总体思路也没有什么大不当的地方。《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车老师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处理教材,在说课中也注意突出和体现了这一特点,并且说课的语言平实、口齿清楚、功底扎实。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除了上面的说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说课的内容还欠全面一些,说理也是这样。再还有,由于教学过程也是采用客观介绍的方式,所以,教学过程这部分也说得尚不够具体和清楚,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说课的整体效果。
      (六)说板书
      1、要点:板书是将所教学的内容系统地、有序地设计好、规范地、简明扼要地展示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对文本的感悟。
      2、常见问题:一空,二满,三乱,四散,五潦草,六差错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板书设计的理由(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2)说清楚板书与教学及学习的内在联系。
      案例1:登山 
      “不必走”  “仍旧走”  列宁
      为什么? 登  “往回走”   向前走   自觉
      怎么?  山  “不能走”  跟着走   锻炼
      结果?     “太危险”  “就走”   意志
      此板书设计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课题左边是学生质疑内容,也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线索。中间部分抓住巴果茨基和列宁对话的四个关键点(语言文字训练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右边部分高度概括了学生体会到的本文的中心思想。
      特别提出的是,要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板书为教学服务。如可用左边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串问题答案的方法来抓主要内容。又如利用中间部分的板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自选一组内容,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不仅体现了从整体着手的思路,而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案例2:  28.惊弓之鸟
      慢慢飞来 受过箭伤还在作痛 一声弦响  嘣的一声
      拼命高飞  直往上飞
      一只大雁  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伤口裂开  拍两下翅膀
      边飞边鸣    掉了下来  直掉下来
      (观察)  (分析)      (推理)  (实情)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说课各板块网络结构图:
      开场白→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结束语
      说目标教师准备说板书
      重点学生准备练习设计
      难点
      六、关于说课的语言
      说课着力点在“说”和“课”字上,说是表述形式,课是表述内容。说课的三种语言:
      1、陈述性语言
      适用范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程序
      操作部分、理论依据部分
      要求:言简意明、有条有理
      2、课堂语言
      适用范围:教学程序环节
      要求:说课与上课角色的切换,上课语言力求现场性,注意语调语速的调控,使受众身临其境。
      3、肢体语言:课堂语言是用来证明说课的理论根据的要适时而用。
      适用范围:整个说课过程
      要求:做好眼神交流、不溺不久倦、不媚不冷、在平等中交流。
      4、说好开场白,说好结束语。

    关于亡羊补牢寓意的问题,通过《幼儿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如何进行说课讨论过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亡羊补牢寓意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亡羊补牢寓意(2)

    相关阅读

    • 关于亡羊补牢的现实理解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亡羊补牢寓意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关于亡羊补牢的现实理解和亡羊补牢的成语解释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