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洛杉矶雾霾治理长达半个世纪,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洛杉矶雾霾治理长达半个世纪,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雾霾如何治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洛杉矶雾霾治理长达半个世纪,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和远离雾霾,洛杉矶用了70年,中国几时可以治理好雾霾?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洛杉矶雾霾治理长达半个世纪,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 远离雾霾,洛杉矶用了70年,中国几时可以治理好雾霾?
  • 洛杉矶的雾霾是怎么治理好的?
  •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么样
  • 一、洛杉矶雾霾治理长达半个世纪,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编者按】

    进入冬天,各地雾霾天气频发,似乎从新闻变成常态。但不管怎样,如何治理雾霾才是问题的关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其著作《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的经验和启示》一书中结合目前中国治理雾霾的需求,分析总结了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治理雾霾的经验和教训。林伯强在书中讲到,对比美国的雾霾发生和治理经验,“对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才是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因素。 ”澎湃新闻(/12c60011ee781e65f11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6721865&x-signature=MJYtRB23uma7iYj1EtSZCWuxS9Q%3D" img_ img_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12c60011ee781e65f113">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最初的治理过程中,人们认为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此后政府关停了市内主要的化工厂,并且禁止居民在 市内焚烧垃圾。但这些措施并未改变当地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此后的调查发现大 部分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中未完全燃烧的汽油。20世纪40年代洛杉矶就拥有二百 五十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一千多吨汽油并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此后政府有针对地推行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议居民减少使用汽车出行、规定在汽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以解决汽油不完全燃烧的问题,鼓励开发使用甲醇和天然气替代汽油等。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汽车尾气同样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程度不断增大,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将这一污染的程度进一步 加深。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油品质量确实较低,从长远看政府有必要下定决心推动油品升级。与20世纪60、70年代相比,如今的技术十分成熟,不存在技术瓶颈,因此技术问题不是阻碍我国油品升级的关键,其关键是技术升级带来的成本由谁来承担。成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炼油成本提升导致炼油企业对技术升级消极对待;二是消费者对于油价非常敏感,油品升级带来的油价上升可能会遭到消费者抵触。 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治理是一个过程,因此还需要考虑高油品标准投入与治理其他城市污染源投入的边际收益平衡,即同样的资金投入提升油品质量与治理工业污染,哪个收益最大的问题。总之,成品油升级的关键不在技术而在成本。

    成品油质量升级已经提上日程表。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规定全国从2015年初开始启用第四阶段标准汽柴油 ,2018年初启用第五阶段标准汽柴油,并就最敏感的谁来买单的问题提出了基本原则,即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这对缓解当前雾霾频繁出现的情况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以洛杉矶的经验来看,炼油设施的改进和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发明很好地治理了汽车尾气,进而使当地的大气污染得到了治理。但这种经验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事实上,如今的发动机技术已经可以保证燃油更加充分的燃烧,并且北京早就开始推行高于其他地区质量的成品油,但京津冀地区仍然是我国雾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雾霾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12年煤炭提供了69 %的一次能源和79 %的电量,相比之下,石油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就要小得多,这就决定了只解决汽车尾气不能根治中国频发的雾霾问题,而且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费的迅速增加。因此对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才是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自从2007年,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就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对比而来的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高速增加。2011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2001年的两倍多,十年间年均增长9.6%,并于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再来看能源 结构,2 0 1 0年美国的能源结构中,石油消耗占3 7 %,天然气占 2 5 % ,煤炭占 2 1 %,而 2010年中国石油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17.6%,天然气占4.0%,煤炭占70.5%。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以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我国严重 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情理之中。

    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这两方面采取了行动。国务院2013年1月份确定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9月份又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从调 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对我国能源消费做出规定,要求降低京津冀等地区煤炭消耗的比 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

    如果控制能源总量和调整能源结构这两个方面的目标都能顺利实现,将会对我国大气污染乃至整个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因为这才是我国雾霾现象频发的根本原因。但短期之内两方面的目标实行起来都要有一定的难度。道理很简单,高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充足而廉价的能源,放弃煤炭采用更加清洁的能源必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政府能否承担经济增速放缓或者发展成本增加带来的后果,这就需要政府能够下定决心,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洛杉矶雾霾围城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政策得到执行的保障。严格立法确定的环保标准,对美国治理洛 杉矶光化学烟雾及五大湖污染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从1955年的《空 气 污 染 控 制 法 》到1963年的《清 洁 空 气 法 》、1967年的《空气质量控制法》等 ,再到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以及后来的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通过多次规范形成一个完善的大气保护法律体系,通过《清洁水法》、《海洋倾倒法》、《海岸带管理法》、《安全饮用水法》和《油污法》等确立了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不仅明确界定了污染物的组成,还确定了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有效帮助美国改善了环境质量,而且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学习样板。

    与此同时,公民和环保组织的积极参与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到1970年4月22日,两千万民众在美国 各地举行大规模游行,呼吁保护环境,这一行动最终促使1970年《清洁空气法》及修正案的通过,因此4月22日也被确立为世界地球日。此外,加州的环保组织积极倡导使用天然气和甲醇等更清洁的能源替代汽油的技术,尽管因为成本问题未得到大规模普及,但替代产品的出现也给石油集团施加了压力,促使他们加快技术升级提供更加清洁的产品。

    近年来,中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PX 项目的多次受阻以及鹤山核燃料加工厂建设受到抵制就是很好的证明。随着网络社交工具的进一步普及,舆论给政府施 加的压力也会更加明显。但必须要承认,我国在这方面所做的还不够。中国公民社会也应该形成一种维权意识,通过社会舆论来监督企业,因为这种舆论会迫使政府思考取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此外,政府应当通过立法,设立强制性工业排放标准和建筑标准,确立行之有效的环保行为准则。

    洛杉矶从1943年第一次出现雾霾,到1970年《清洁空气法》正式出台,再到1990 年一级空气污染警报完全消除,历时近半个世纪。雾霾的负外部性很强,长期不能得到治理会造成很大损失。就环境成本来说,今天防治和治理某些形式的环境污染可能比未来更节省费用。我们要吸取美国的教训,长期与短期措施相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严重的雾霾问题。

    《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的经验和启示》,林伯强/著,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

    一、远离雾霾,洛杉矶用了70年,中国几时可以治理好雾霾?

    雾霾越来越严重,不知道几时是个头!

    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会历史上首枚金牌。国内的公众通过当时才刚刚大范围推广的彩色电视看到国际赛事转播,对承办这届奥运会的“天使之城”洛杉矶拥有了一个美好的记忆。然而,真实的洛杉矶,作为美国的“空气污染之都”,饱受了几十年的污染折磨,刚刚开始从烟雾蔽日恢复到了蓝天白云。

    若干年后的北京也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但这届奥运会是在空气污染之下进行的。整个北京以及华北,为了奥运会的举办而控制空气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后的北京,继续在愈发严重的雾霾笼罩之下,尽管各种应急预案纷纷出炉,但人们似乎还是只能“坐等风来”的键盘侠。

    如何治理北京的雾霾?现在雾霾之下喘不过气来的人们有着极多期盼。有人寄望于权威的科学家,有人寄望于治理汽车尾气,有人寄望于可以在一两年内通过努力而恢复蓝天白云——这一切都是真实有效的吗?这中间又有多少是骗人的神话?让我们用洛杉矶70多年来治理雾霾的经验来对照、比较一下。

    ▌雾霾的侵袭

    洛杉矶的空气污染起源于二战期间。

    很多洛杉矶人都有这样的记忆碎片:当洛杉矶面临最大的环境危机的时候,父母的朋友们都堆积了一大堆的防毒面具。当碳氢化合物肆虐之时,体育课被迫取消了。洛杉矶有名的橘郡(又名奥兰治县Orange-county),是洛杉矶一个房地产价格高昂的地区。英文字面的原意为橘子或橘红色,实际这个名字是因天空的颜色而不是水果而得名的。

    由于严重的空气污染,数十年来,洛杉矶有数十万人因此而丧生,大多数是因慢性病而亡,这个数字与当地因战争、车祸及黑帮火拼的伤亡相当。洛杉矶那个时代有篇文章这样写道:拂晓时分,如同无形的野兽,毒气开始扩散、狡猾而沉寂、悄无声息、无所不至。灰色的烟雾袭击了洛杉矶,吞噬了矗立的高楼及街边的汽车,太阳也变得模糊不清,让人们失去了对于方向的所有感知,除了脸上烧灼般的刺痛。

    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种神秘的烟雾将使绿意盎然的地球陷入恐慌,使绿色从一种颜色变成了人们奋斗的目标。

    首当其冲的是,全城的人都得默默忍受烟雾带来的折磨。吸入的污染物质威胁人们的健康,无论他们是否有过敏史都会产生急性过敏反应,眼睛红肿、喉咙嘶哑。他们紧握着手帕,渴望知道答案。洛杉矶市的官员强忍惊慌失措的情绪告知市民,要镇静,不要反应过度,并说太阳一旦露面,烟雾就会瞬即散退。有着严肃科学形象的工程师们,则怀疑由于一些工厂违规操作导致气体泄漏,而异常闷热的天气又使得烟雾被困在城市周围以至出现雾霾。

    在一片混乱之中,总有“代表理性”的声音存在。有一个巨大的声音就宣称:美国现代工业文明已经无所不能,治理烟雾就如同将航天员送入轨道,只需按下按钮即可做到,像使用厨具一样简单,科学将是净化空气的关键,而且还不需要过多扰乱人们的日常生活。

    ▌官员与政府反应

    1943年8月,当时的洛杉矶市长许下承诺,将在未来四个月内对这场令人恼火的烟雾进行全面彻底的整治!在当时,如果你预测说这片大地的空气在65年后仍有污染,一定会有人怀疑你是否头脑清醒,甚至怀疑你是否爱国。“空气质量一定会改善”,在当时的洛杉矶似乎早已成了一种信念。

    1943年夏天,洛杉矶市的工程部门开始寻找罪魁祸首。测试人员在户外收集了空气中的一些混合污染物的样本:氨气、甲醛、硫酸、粉尘和氯气。这一结果本该令人印象深刻,但测试人员更困惑于这些物质的来源。当洛杉矶市政厅最终指出这些挥之不去的废气源头时搞错了对象——他们通过现场勘查、对咳嗽的人进行三角测量定位以及查看窗帘脏的方向,结果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一家位于南加州市区东边的天然气公司。

    执法机关认为这家工厂就是始作俑者。联邦政府工作人员为此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他们明白洛杉矶作为二战军需产品供应地,有着90亿美元的军事合同,地位举足轻重。于是,他们慎重行事,派了调查人员,请来了特约的宣传人员,对社会大众进行广泛的解释。终于在1943年剩下的日子里,工厂停产改造,同时城市对其他烟雾源头的排放进行控制,这一切让当时洛杉矶的天空露出些许苍白的蓝色微光。高度关注空气污染的《时代周刊》,甚至立即信心十足地宣称,这些基本措施解救了城市!

    可笑的是,污染还会回来。

    洛杉矶的居民,从认识到相信,空气污染的战斗将是长期的,用掉了很长的时间。

    为了限制雾霾的影响,当时的洛杉矶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情。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所谓的“烟雾与废气委员会”,公布了一系列规定来控制空气污染,这些措施包括:禁止在后院燃烧垃圾;垃圾回收和柴油卡车的尾气排放都被严格的限制,还投资开发制造了一种除雾的装置,声称可以有效去除雾霾。

    极端的情况下,洛杉矶司法机构甚至对夏天众多而闷热的棋牌室开展了调查,认为它就是污染源。那个时代的洛杉矶,全力以赴投入到了与空气污染的战争之中。洛杉矶市政厅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空气污染控制局”。一些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和企业家无私地将自己办公室的人力投入到了治理污染当中。洛杉矶警察局新招募的警察迅速参与其中。当时的市长鲍伦甚至要求国民警卫队的200名化学专家协助治理空气污染。

    在洛杉矶,由于有如此众多的相关人士积极参与空气污染的治理,实际已经将对空气污染的治理予以军事化了。有些学校方面的负责人甚至表示,要动员学生也投入这场战争。地方检察官办公室,甚至聘请私人飞行员进行侦查和搜索,看看哪里有冒烟和废物燃烧的情况。那时候的整个南加州,似乎坚信仅仅需要一次全面的整治,便能让天气恢复良好。很多人依然相信洛杉矶有充足的时间,以为只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科学家的突破性进展,就能净化整个区域。

    问题是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无论怎样雷厉风行,洛杉矶烟雾覆盖的范围比之前更大了。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住房、犯罪率和交通问题,再加上烟雾问题,人们对往日美好空气的向往,已经远远不止是因为鼻炎或者不停流鼻涕的鼻子了。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基本什么都看不见,包括地标,甚至是半英里外的交通标志。一系列对往日美好的追忆使社区老人和大自然爱好者,在面对往日洛杉矶独具特色的沙滩和山林的照片时变得多愁善感。一些英国和荷兰的飞行员宣称,他们基本没法看清整个加州有可降落的地方。

    ▌突破来自不起眼的科学家

    对于烟雾的研究,真正发挥巨大历史作用的两位科学家都是科学界的“小人物”。

    始终跟踪烟雾事件的《时代周刊》,决定让圣路易斯教授雷蒙德·塔克到洛杉矶进行实地的分析检测,试图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塔克在仅仅经过为期两周的拜访与调查后,他敏锐地将制造业中排放的废物与洛杉矶温暖浑浊的天气联系起来。塔克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当地的工业生产活动翻了一番,从工业区的烟囱、冷却池、锅炉储藏罐中释放出可怕的混合烟雾、粉尘、废气和气味。他在当时就敏锐地将城市化与空气污染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口爆炸,城市人口从二战前的90万人迅速增长到370万人。所有这一切,导致这里原来地中海式的气候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即便在上世纪的那个时期,塔克也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繁荣的背景之下,硫以及化学家族中的相似元素应为首要关注的对象,对空气中漂浮的那些只有在停尸房或者金属回收站才有的化合物反而不必过于担忧。

    机动车的废气也是次要的帮凶。1941年至1944年的时间,洛杉矶的汽车交通属于下降状态,尽管汽车尾气很可能与污染有关。塔克解释道:“但是现在污染物的成分跟尾气不一样,所以尾气绝不是造成污染的唯一原因。”塔克的报告和解释,在此后的六十多年里,成为了世界环境治理的教条。对于任何产生空气污染的项目,他在报告中声明必须在源头加以控制,我们无法控制大气,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排放。

    塔克的发现与北京以及中国对于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与“所谓的科学分析”是如此的近似,要么说明现阶段中国对于空气污染的认识与上世纪四十年代塔克的认识是一致的,要么就说明现阶段我们的认识是如此的无知与落后。

    同样是在这个历史时期,有一位眼神明亮、气质文雅的化学家阿里·哈根·斯米特出现了,这位信奉简单快乐的化学家是专门研究香味的,他只是偶然卷入到空气污染的战争当中。一天,他想放松一下,走出试验室,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他呼吸到的是一种类似漂白剂气味的空气,绝对不会令人神清气爽,49岁的他患上了严重咳嗽,干咳让他决定研究大气污染。

    他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装置,只用了区区350美元,用于研究烟雾的化学特征,以及对植物和人体的危害,并在短短几个月之后,他取得了美国科学同行6年多都没有获得的结果。这个装置的研究结果,对洛杉矶甚至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砸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他通过科学研究指出,汽车和石油业该对洛杉矶的烟雾事件负责。他的研究与塔克报告相同,都与城市化密切相关。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快速增长,汽车和石油业都把这里视为全球最肥沃的市场。

    战后的洛杉矶,承载着过多的人口以至于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到破坏。斯米特直觉地认为,造成视力模糊的原因是空气中弥漫的氧化颗粒物,这些颗粒物除了影响健康之外,还污染和破坏庄稼的生长。斯米特将矛头对准了汽车,认为汽车排放是污染的重要源头,以前汽车排放占南加州污染的2/3,而当时已经占到了85%至90%。洛杉矶的情况与众不同,他的汽车使用量大大超越其他城市,此后加州和洛杉矶加大了汽车尾气的治理,不过结果却是非常具有戏剧性,因为科学上并不能确定污染控制技术改进数百万车辆,将会导致洛杉矶出现的各种副作用。于是,生产各种尾气排放装置的制造商赚到了很多的钱,但是效果却依然很差。很多新技术生产制造的引擎,虽然声称会燃烧掉更多未完全燃烧的气体,但同时却也排放出比预期更多的氮氧化物。

    在当时,斯米特的研究结果招致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汽车工业以及汽车工业附属的智库机构,对其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攻击。斯坦福研究所甚至派出研究员,寸步不离的对斯米特进行了跟踪和监视,这让斯米特感觉非常愤怒,被彻底激怒的斯米特此后卷入大量论战,谴责经济飞速增长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他写道:对于内燃机的恶毒攻击,有时候是非常愚蠢,机器并不是麻烦的来源,使用机器才是真凶。谁说我们一定要驱动一辆3000-4000磅的车去运送一个160磅的人。人和人的行为,人的生活方式才是污染的根源。

    加州的“万人迷”杰里·布朗州长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无奈地建议人们,应该从宗教伦理中寻求帮助,而不是万事都依靠政府来解决,包括危及自身的大气污染。他的无奈其实有情可原,这就像一个中年人因为选择了“沙发+土豆”的生活方式以及垃圾食品的影响,会患上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洛杉矶人仅仅是吃药而没有选择改变食谱和进行锻炼,因为这些都需要基于“不辛苦、无所得”哲学的自我约束和自律。类似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烟雾也是不自律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自身失调这两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综合征。

    甚至法律也帮不上多大的忙。加州政府为资助穷人治疗呼吸道疾病,起诉汽车制造商赔偿1亿美元。这种案例与类似案例一样,反复曲折,结果在1969年10月8日,不顾人民大众的抗议和反对,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杰西·柯蒂斯批准了这个案例和解,他认为烟雾问题根本无关司法。加州政府为了保住现在洛杉矶著名的“共享车道”(CAR
    POOL),也进行过艰苦的法律奋战。准备了3000多页的法律文件,花费了6000多万美元。

    环保部门为了争取有利的法律支持,曾经长时期孤军奋战。他们要与汽车制造商博弈,要与联邦政府的法律搏斗,还要与被惹怒了的、疯狂抗议的路上的司机战斗。最后,终于在洛杉矶光化学雾霾事件之后的30年,也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里根政府执政期间,才在法律上获得进步,颁布了《联邦清洁空气法案》以及《加州环境质量法案》。可以想象,在这几十年中,在法律艰难出笼之前,空气污染始终在持续着。

    其实,即便通过斗争《环保法》、减排措施和方案能够控制住洛杉矶的烟雾,但是新的问题在历史长河中接踵而至:能源问题、二氧化碳减排、全球变暖等等。最终,人们将会知道舒适但高能源消耗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面对这一事实,多数人仍在妄想单纯凭借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治理污染,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今天,地球上的人们互相影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这是问题的根本,也是问题的结果。

    ▌治霾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洛杉矶与空气污染的战争,从1943年7月8日,洛杉矶出现第一场有记录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开始,谁也没想到这个污染治理工作持续了70年之久,时至今日还在继续。世界上的烟雾种类有很多,有不同的名称,有称为光化学雾霾,有称为尘霾,有的更是简单地称为有毒空气。这些烟雾的形成,都受到地理、城市和产业的影响,但它对于人类的伤害是一致的,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差距不大。对于治理中国的雾霾天气,中国政府部门是高度重视的,科技部的官员就清楚地告诉中国社会,中国仅需要30年的时间,就可以成功治理雾霾天气。

    这位官员引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专题报告研究成果认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雾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我国当前类似的污染阶段,目前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雾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他认为,在更加严格有效的环境管理要求及现代科技支撑下,我国治理雾霾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不断加强污染源头的控制、强化监测预警、严格管理和执法,同时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

    虽然同样是依据洛杉矶治理雾霾的研究资料,但安邦咨询(ANBOUND)的智库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安邦咨询的智库学者现在能够告诉社会的,只有三个简单的、具有定律意义的研究结论:

    ·任何一样宣称能够传奇般控制雾霾的措施都是无效的,但所有的控制措施加在一起就非常有效。

    ·空气污染和雾霾,真正的罪魁祸首只有两个:一个是城市化,一个是生活方式。

    ·产业发展,不是因为那个地方的经济增长,所以要选择某个产业;产业的发展,应该由地理和生态环境来决定适宜在哪里发展。

    这样的简单结论,专门从事战略预测和战略研究的安邦咨询已经讲了十几年。很多研究结论都是在上世纪末期就做出来的。不过,这些简单的结论,对于雾霾的治理而言,情形如同美国洛杉矶的那个时代一样,真实的作用微乎其微,烟雾和雾霾还在四处飘荡,而且范围越来越大。

    控制雾霾一定要尊重科学,而就应对雾霾的科学来说,一定是系统科学。单一的措施,无论外表包装得多么华丽,结果也必将面对雾霾再度重来的挑战,这是没有用的。只有当系统性的措施发挥合力的时候,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才能真正减少。这是研究雾霾、对抗雾霾的唯一办法,而且更多的是要依靠民众自觉的力量。

    汽车的使用被广为指责,是政府部门对抗雾霾的主要对象。从美国到中国,几乎整个世界都瞄准了汽车工业。实际上,世界汽车工业早在19世纪就研制了电动汽车,在纽约,电动汽车也一度是最受出租车欢迎的交通工具。很少有人注意到,汽车的使用与城市化的关系,正是因为失败的城市空间规划,才使得汽车得以大量普及使用。

    问题在于人,以及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继续现在的生活方式,继续享受和追求所谓的现代生活方式,那么一切就无法改变。就像一位美国政治家对空气污染发出的怒吼,如果什么也不愿牺牲,自然什么也不会改变!从洛杉矶的经验来看,治理雾霾,不仅依赖政府环保单位的努力,还要更多地依赖研发机构、环保社团、产业部门等全社会的共同投入。事实上,上至州长市长下至贩夫走卒,无论执业医师还是社交名流,都对空气污染控制做出过贡献。

    当然,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因为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与污染源控制有关,也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换、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所谓“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阶段论,实际代表的是一种不良心态。如果在“胡吃海塞”与癌症之间做一选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节食而避免患癌症。更何况现在的世界发展经验,清楚警示着不记后果的经济增长是要不得的。任何一个产业,只有遵循产业和生态规律,才能健康发展,而不能以政府发展经济的愿望而改变这些规律。

    至于,中国要用多少年才能结束让城市消失的雾霾天气?

    我们相信这是一场长期的战斗,因为我们更长时间的产业调整,需要更长时间的城市空间调整,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准备法律,需要更复杂的工作才能说服大众选择理性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个时间还与雾霾的标准有关。如果用洛杉矶现在的天气标准来看,我们可能需要用将近百年时间;如果用不太严格的标准,那么也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

    二、洛杉矶的雾霾是怎么治理好的?

    国家重视起来,吸取他国的经验,还是可以治好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新一上任便利用总统令政策工具,重启备受争议的“拱心石XL”石油管道和北达科他州石油管道项目建设,以期带来就业和经济效益。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石油管道计划曾遭遇环保主义者长达7年的反对,并因此被搁置。从近因上看,环保主义者的诉求集中于对石油管道铺设可能危及沿线水源。但基于长期立场,乃是对石油工业发展充满了不信任,甚至抱有敌意,认为石油工业会造成过多碳排放,对大气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

    生存发展权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维持和进步的基础权利,而生存发展需由物质来提供支撑。天上掉不下来馅饼,任何国家的物质积累与财富聚集都是撸起手袖干出来的。因此,任何理念的实践应该统一到促进这个理念背后的产业向着社会整体福祉提升的道路上来,而不是采用一种清静无为的道家式行动,企图逆转人类文明进程与技术运用。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类工业效率不可回撤,文明进程更是不可能熄火以待蓝天。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技术进步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而不是以闹场始、以闹剧终。脱离了产业思维的环保,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徒增社会运行成本。

    而环保产业想要真正成长为一个产业,绝对不是扯着脖子喊环保理念就可以实现的。环保产业一定要有具体的支撑,能实实在在产出东西或者促使传统行业完成极高效率的资源利用。那种不愿意建化工厂、不愿意建输油管道、不愿意排放的环保,就压根儿不是产业。不是产业的东西,不应拿来阻碍产业发展。

    1943年,洛杉矶白日起霾,这是这个城市第一次被空气污染问题所困扰。此后40多年,雾霾变成了常客,甚至飞机起降都受到影响,并出现过几十英里外圣塔莫妮卡海滩迫降飞机的非常态事件。而市民除了表达抱怨外,却并不愿意放弃焚烧垃圾的权利。

    洛杉矶霾污染事件最终得以妥善缓解,依靠了技术进步的力量。当时最重要的烃类污染物,三分之二污染量由汽车尾气贡献。通过司法系统的介入支持,300万辆小汽车通过加装三元催化器实现尾气净化。到21世纪初,单辆汽车尾气废气排量降至上世纪70年代废弃排量的1%,有效缓解了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此外,炼油工艺的技术进步使得产出油品的品质得到长足优化,也降低了石油燃烧带来的有害物质排放。如今,洛杉矶空气治理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pm
    2.5年平均量仅为11每立方米微克。世卫组织2016年全球空气污染排名中,洛杉矶与40个城市在近3000个全球城市里并列18名。

    在这个进程中,洛杉矶的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并突破千万辆。洛杉矶人民成功为自己争得蓝天的同时,不忘继续享受着现代工业带来的便利生活。

    数罟不入洿池、网开三面,这些中国古代先圣先哲已经意识到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理念,值得后来者悉心领会、传承发扬。但没有技术产业支撑的环保理念更像是一种在现有社会框架下的存量博弈,随着权利意识的复苏,现代社会不可能总是通过存量调整来实现平衡。未来的世界是人类生产力得到充足释放的时代,大消耗、大排放趋势无可逆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限制型环保理念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促成矛盾激发。只有制造型、再工业化的环保,才是真正的环保路径。

    环保理念是人类产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诞生的先进观念,但没有人有权力以剥夺他人生存及发展权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蓝天梦。绿色发展是当今中国决策层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引领中国能源制造业进入更高效、更清洁、更高价值产业链形态的指导思想。任何有志于为母国创造更好福祉与环境的个人,都应为之努力以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被多知无方的环保主义理念所迷惑,最终虚度时光。

    三、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么样

    前些年,雾霾对于中国人而言非常陌生。就在这两年时间里,雾霾不仅被我们熟知,而且大半个中国的人们都深受其害。其实雾霾并非中国独有,早在几十年前的美国洛杉矶就已存在。美国记者奇普•雅各布斯、威廉•凯莉在洛杉矶土生土长,从童年时代开始,他们的记忆里就不断出现雾蒙蒙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人们在雾霾中挣扎和抗争,乃至最终胜利的全过程。2008年,通过数年的资料搜集和采访,他们合作撰写《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一书。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生态学家曹军骥通过精准翻译,推出此书中文版。
      各部门相互协作治理雾霾是基础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记录了“烟雾之都”美国洛杉矶市60多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发展和防治等历史细节。虽然这是一本生态科普书,但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通过纪实小说般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下的人们生活的众生相。本书中讲到,洛杉矶第一次受到雾霾的攻击是在1943年7月8日清晨。当人们从睡梦中醒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以为受到了日本人化学武器的攻击:空气中弥漫着浅蓝色的浓雾,走在路上的人们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很多人把汽车停在路旁擦拭不断流泪的眼睛。政府很快出来辟谣,称这并非日本人的毒气,而是大气中生成了某种不明的有毒物质。
      对于雾霾的认知及其治理,洛杉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过程。1949年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经过反复科学实验,第一次探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本质:机动车尾气与工业废气在太阳光作用下反应生成臭氧,这个突破性发现,到目前都是美国甚至全世界制定空气污染标准的科研基础之一。洛杉矶为了治理雾霾,花费了心思、下足了决心。治理雾霾如同治理环境污染一样,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部署指挥。为此,洛杉矶专门成立“烟雾与废气”委员会,该委员会公布了一系列规定,以控制包括后院垃圾燃烧、垃圾回收和柴油卡车尾气排放。洛杉矶市政厅更是不甘示弱,特别成立一个新的部门:空气污染控制局。该局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致力于监管小型烟雾危害的法庭,于1955年2月开始举行听证会,对违规排放过量尾气的汽车车主处以最低50美元罚金或5天监禁处罚。洛杉矶深知雾霾对环境的破坏性和对人体的伤害性,面对这样的天敌,若不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治理雾霾就会成为一场口水仗,最后整个城市的市民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我国深受雾霾其害的城市,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总是高呼口号,但是没有具体的部门付诸实施。当然,治理雾霾和城市建设计划不一样,雾霾乃肉眼看不见、双手摸不着,甚至来无影、去无踪,这给治理在客观上增加了难度。我国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执行力不可谓不强,但是各部门相互配合时,常常出现相互推诿、各自为阵的现象。这样的情绪只会弱化治理雾霾的决心和力度。国内城市是否会像洛杉矶那样成立雾霾治理的专门机构不得而知,但是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却是当务之急。
      协调经济发展与雾霾治理关系是关键
      对于雾霾治理,地方主政者的鲜明态度是关键因素。《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一书中,作者在谈到洛杉矶强化雾霾治理时,对加州州长杰瑞·布朗赞赏有佳。杰瑞·布朗和加州空气资源局主席奎因要求:汽车制造商在1975年安装催化转化器并重新设计汽车引擎,在源头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这也导致一些创新的出现,比如“清洁燃烧汽化器”,可以减少引擎盖下汽油的大气混合燃烧后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杰瑞·布朗和奎因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技术,以解决石油危机,如太阳能就是不错的选择。杰瑞·布朗不仅呼吁技术创新减少污染,还在生活观念变化方面给予市民鼓励。如,他建议加州居民尽量拼车或者乘坐公共汽车上班。为此,他还在洛杉矶圣莫妮卡高速公路开放了第一条“拼车专道”,该车道允许拼车和公共汽车可以比私家车更快的速度行驶。这种既省钱、又环保的出行方式,受到洛杉矶市民的普遍欢迎。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除了来自政府部门的决心和努力之外,普通市民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本书 “人民在行动”章节中,专门介绍了市民对雾霾治理作出的贡献。
      我国各大城市治理雾霾,当前遇到一个双向矛盾:一方面,为了刺激GDP增长,经济发展部门大力鼓励发展汽车产业,市民们在车价下行、各种购车优惠面前经不起诱惑,纷纷加入有车一族的行列,以至各大城市出现车满为患的困局。数量猛增的汽车数量,排放的大量废气成为空气变得更为糟糕的导火索。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部门为了控制空气环境质量下滑的趋势,积极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倡导市民们以点滴行动捍卫环境。在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种压力面前,很多城市出现了以经济发展之矛戳环境保护之盾的黑色幽默。洛杉矶治理雾霾的历程虽然只是一座城市的案例,但是折射出全人类的生存状态。洛杉矶雾霾治理给当前我国治理雾霾提供了很多借鉴之处。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期。在社会整体转型阶段,努力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是摆在地方主政者面前的一道考题。当然,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以牺牲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会接受时代的清算。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目前专家们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是雾霾产生的原因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理念、方式有直接关联,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洛杉矶治理雾霾带来的启示
      阅读《洛杉矶雾霾启示录》后,笔者认为我国治理雾霾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重视科学研究。上世纪40年代初洛杉矶面对席卷而至的雾霾时市民不知所措,经过大概10年的摸索,才发现机动车与工业尾气的光化学反应产物是污染的肇因,之后的控制都是围绕这个科学结论展开。没有高水平科研成果做支撑,好比瞎子摸象,不仅污染控制的效果差,甚至污染控制的基本方向都是错的,甚至出现越治理越污染的局面。当前,我国在科学研究中,已经将雾霾的形成之研究纳入到重大课题中,并且将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和人才支持。将来的研究结论究竟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其次是要有治理雾霾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正如本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从洛杉矶出现第一次出现雾霾时,谁也没想到污染治理工作时至今日还在继续。有的政府官员在公众面前信誓旦旦声称只要用几年就能治理雾霾,这种提法未免武断,显得有点盲目自信。洛杉矶的空气质量虽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相比之下,这座城市污染仍高居美国各大城市之首,由此可见污染控制的艰巨性。“短平快”和速战速决的心理,对于雾霾治理是不利的,只要抱着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雾霾治理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
      最后是需要采取联动方式,以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个部门通力配合共同治理污染。洛杉矶空气质量改善,不仅依赖环保单位,还要依赖研发机构、环保社团、产业部门等全社会的共同投入,上至州长、市长,下至普通市民,都对空气污染控制做出过贡献。另外,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与污染源控制有关,也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换、人民生活方式转变等有关。当前,作为每一个公民而言,树立环保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理念是关键,如果大家有意识地节省电、气、油、水、纸张的使用,以朴实生活拥抱每一天,晴空万里白云悠悠的好天气必然会到来。

    关于雾霾如何治理的问题,通过《洛杉矶的雾霾是怎么治理好的?》、《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么样》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雾霾如何治理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雾霾如何治理(4)

    相关阅读

    • 盘点各国治理雾霾的政策方针应对措施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雾霾如何治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盘点各国治理雾霾的政策方针应对措施和国外都是怎么治理雾霾的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
    • 雾霾治理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雾霾如何治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雾霾治理和治理雾霾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