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大?和人与人的安全距离是多少?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 人与人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 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依据通常情况, 人们的心理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和夫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当无权进入亲密距离的人闯入这个范围时,会令人不安。在拥挤的公共汽车、地铁和电梯上,由于人员的拥挤,亲密距离常常遭到侵犯。于是,人们尽可能地在心理上保护自己的空间距离。在西方,当你在电梯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里碰到拥挤的局面时,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你不能同任何人说话,即使是你认识的人;你的眼神必须始终避免同他人眼神的接触;面部不能有任何表情;人越拥挤,你的身体越不能随意动弹;在电梯里,你必须看着头上的楼层号码等。

    个人距离: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大概从45cm~120cm,就像伸手碰到对方那样,虽然认识,但是没有特别的关系。这是在进行非正式的个人交谈时最经常保持的距离。和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cm以外为宜。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端。

    社交距离: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大概是120~370cm,就像隔一张办公桌那样。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一次,一个外交会谈座位的安排出现了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没有放增加距离的茶几。结果,客人自始至终都尽量靠到沙发外侧扶手上,且身体也不得不常常后仰。可见,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关系需要有不同的人际距离。距离与情境和关系不相对应,会明显导致人出现心理不适感。 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也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他(或她)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的感受。这时,相互间的目光接触已是交谈中不可缺免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公共距离:是指人们在公共场合的空间需求, 除了公共汽车、电梯等特定场合外,一般都在 3 米以外,如公园散步、路上行走、在剧场前厅等候看演出,还有演出者与听众、教师讲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等等。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间距离也有差异。一般说来,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相应会大一些。此外,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也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无法考虑自我空间。若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合,人们的空间距离就会扩大,如公园休息亭和较空的餐馆,别人毫无理由挨着自己坐下,就会引起怀疑和不自然的感觉。我们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一、人与人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美国心理学家邓肯提出的人际安全距离是1.2米。在公共场合里,与人交谈的距离应该保持这个数字标准,过远会显得疏离,过近会令对方感到威胁。

    在交谈的前两个阶段中,必须要恪守安全距离。具体的距离数字以交谈时的舒适感为标准。在这开头的十分钟里,不要着急去拉近距离。等度过了交换信息的阶段后,若仍然有进一步沟通的愿望,可以尝试找机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比如,在聊到一些对对方表示关慰的话题时,可以尝试着上前一小步,这会让你的关心显得更真实、更急迫。再比如,你可以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用上前一步的方式,更近距离地去表达。这会令对方感到被信赖,有“你已把我当自己人”的安全感受。

    扩展资料:

    安全距离在最初的沟通阶段,是必须遵守的法则。但过了最初的攀谈阶段,巧妙地去打破它,可以缩短彼此的心理间距。

    安全距离逐渐缩短的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亲密度不断增进的过程。当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彼此心理上也会发生亲密变化:会更愿意认同这个距离自己最近的人,是自己最值得信赖的亲密朋友。

    安全距离到亲密距离,就是这样发生转变的。安全距离也并非人人适用。懂得安全距离的人,会是大家喜欢的社交对象,但若不懂得缩短它,你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二、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美国心理学家邓肯提出的人际安全距离是1.2米。在公共场合里,与人交谈的距离应该保持这个数字标准,过远会显得疏离,过近会令对方感到威胁。

    在交谈的前两个阶段中,必须要恪守安全距离。具体的距离数字以交谈时的舒适感为标准。在这开头的十分钟里,不要着急去拉近距离。等度过了交换信息的阶段后,若仍然有进一步沟通的愿望,可以尝试找机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比如,在聊到一些对对方表示关慰的话题时,可以尝试着上前一小步,这会让你的关心显得更真实、更急迫。再比如,你可以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用上前一步的方式,更近距离地去表达。这会令对方感到被信赖,有“你已把我当自己人”的安全感受。

    扩展资料:

    安全距离在最初的沟通阶段,是必须遵守的法则。但过了最初的攀谈阶段,巧妙地去打破它,可以缩短彼此的心理间距。

    安全距离逐渐缩短的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亲密度不断增进的过程。当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彼此心理上也会发生亲密变化:会更愿意认同这个距离自己最近的人,是自己最值得信赖的亲密朋友。

    安全距离到亲密距离,就是这样发生转变的。安全距离也并非人人适用。懂得安全距离的人,会是大家喜欢的社交对象,但若不懂得缩短它,你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三、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距离,物与物之间要保持,人与人之间更要保持。开车,归根结底就是个保持距离的问题。情感,说来说去也是距离没把握好。所以无论情感事故还是安全事故,首先考虑的是距离。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

    1. 公众距离:3.7米~7.6米。在公共场合,无关系或不认识的人之间是这个距离最合适。这里指的是机场、码头拉着行李箱时的距离,而不是排队过摆渡车或挤地铁。

    2. 社交距离:1.2米~3.7米。这是一个桌上吃饭或到某单位办事的距离,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3. 个人距离:46厘米~122厘米。这是同事之间或拥挤办公区域的距离,若是低于半米,就会感到不舒服,特别是不同性别的人。低于半米就意味着入侵。

    4. 亲密距离:15厘米~44厘米。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4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多少?》、《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多少?》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大?和人与人的安全距离是多少?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
    •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人与人的之间的距离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