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常驻央视、拿国际大奖…这6位著名诗人,全来自北京同一所大学!

常驻央视、拿国际大奖…这6位著名诗人,全来自北京同一所大学!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现代诗人有哪些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常驻央视、拿国际大奖…这6位著名诗人,全来自北京同一所大学!和2022年诗词大会落下帷幕,里面你最喜欢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常驻央视、拿国际大奖…这6位著名诗人,全来自北京同一所大学!
  • 2022年诗词大会落下帷幕,里面你最喜欢谁?
  • 小河像一条条血脉写岀了什么,表达出作者什么的感情?
  • 谁知道关于著名诗人海子的相关事迹和作品?
  • 一、常驻央视、拿国际大奖…这6位著名诗人,全来自北京同一所大学!

    以文字为结构,以意象为色彩,以韵律为节奏,诗歌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从1999年开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3月21日确定为“世界诗歌日”,意在庆祝诗歌这一人类最珍贵的文化和语言表达形式之一。作为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学府,北京师范大学也拥有不少著名诗人,本期推送,随小编一起认识几位吧!

    黄药眠

    黄药眠(1903.1.14-1987.9.3),中国政治活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美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历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诗歌作品有《晚风》《我死之夜》《黄浦滩的中秋》《握手》《五月的歌》《黄花岗上》《桂林底撤退》《英雄颂》等。

    钟敬文

    钟敬文(1903.3.20—2002.1.10),有“中国民俗学之父”的盛誉,是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散文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在民俗学研究、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方面卓有建树。1930年与友人合创中国民俗学会。1934年赴日留学,1936年回国。1949年9月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直至辞世。生前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著有新诗集《海滨的二月》、诗集《未来的春》等。

    启功

    启功(1912.7.26—2005.6.30),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郑敏

    郑敏(1920.7.18—2022.1.3),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新诗的创作、中西方诗歌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思想研究、诗歌翻译和教育教学事业。从上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她的创作经历了80年的风雨历程,创作活力长盛不衰。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作为“九叶派”的重要诗人,她的作品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九叶集》《寻觅集》《心象》《早晨 我在雨里采花》《郑敏诗集(1979-1999)》等。

    虹影

    虹影(1962.9.21—),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华人女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88年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代表作有长篇《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多部长篇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康震

    康震(1970.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诗词、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重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唐代散文文体发展、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唐代文学研究》编委。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系列。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栏目文学顾问、鉴赏嘉宾。

    春华秋实,励耘必结硕果。在接续百廿年的弘文励教里,北京师范大学一直重视文学教育、作家培养,鲁迅、钱玄同、沈从文、穆木天、钟敬文、郑敏等许多现代作家、诗人曾在此执鞭执教;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走出了莫言、余华、苏童、严歌苓、毕淑敏、迟子建、刘震云、虹影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诗人,形成了一个继往开来、蔚为大观的新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官微

    一、2022年诗词大会落下帷幕,里面你最喜欢谁?

    我最喜欢的是裘江。一位新人呐,和四位老手比,该有多大的难度呀!

    这四位老手中,有两位是因为打错一题和忘记答案而退场,他们就是陈更和顾世宝。陈更一直都很厉害,但是有个题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中,“消得”的意思应该是“值得”,而她却答成了“消瘦”,其实,让我答的话,会和她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我是猜的。

    刘永恒答的十二宫格的题我也会,是在“朱颜古七稀使生听十人周来”找出一句诗,我知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答案也确实是这样的。

    裘江答题时,我感觉自己了不起,竟然也能答对好几句,如九宫格中找诗句——“曲项向天歌”,对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等。看来,平时多背古诗,关键时刻就用上了。

    裘江成了擂主,同上期擂主夏昆进行比赛,最终裘江以5:4的结果胜了夏昆。裘江可真厉害!

    本场共答42题,百人团里答对最多的人是李子琳,她答对了41题。最后选出了参加下一场比赛的5人。你说,百人团里那个第六名,该多么可惜呀!

    我也想参加诗词大会,所以我要学好背好古诗词,争取我也能有机会登上诗词大会的舞台!

    二、小河像一条条血脉写岀了什么,表达出作者什么的感情?



    虚实结合,寄情于景

    ——读王长征的诗集《漂在北京》

    文/郑才

    我是内蒙古偏远地区化德县的一名教师,王长征是安徽籍北漂诗人,我与王长征相识实属偶然。之前我俩没有半点交集,是网络让我有幸结识王长征,走进他的诗集《漂在北京》。

    一、结识王长征

    本人爱好文学,经常游览网络平台上的一些文章。2017年腊月的一天,我在一个文学公众号上,偶尔读到他的一首小诗《雨后》:撑着一把小伞/走向彩虹桥边/那里有清新的空气/诗意泛起的呼唤//雨渐渐停了/眺望天空瓦蓝瓦蓝/不知常娥/何时降临人间……小诗清新、淡雅,既能让人读懂又不失含蓄。“雨中撑着小伞,走向彩虹桥边”,让读者情不自禁联想起:西湖断桥上,白蛇和许仙那流传千古的美丽爱情故事。“雨渐渐停了”,抬头自然“眺望”“天空瓦蓝瓦蓝”;这里既是实写也是虚写,看到天空自然想到月亮,想起另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嫦娥因偷吃长生不老药,结果意外地只身飞到月宫,孤独寂寞,后悔不已,盼望丈夫后羿尽快救她飞下月宫、夫妻团圆。短短一首小诗,把两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巧妙地嵌入诗中,没有半点雕琢之感,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已经不言而喻,足见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读罢让人赏心悦目。

    就这样,我被王长征的诗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在文章下面留言,希望编辑把王长征的微信号发上来。没想到这个有心无意的愿望竟然实现了。几天后编辑把王长征的微信号发上来了。更让我激动的是王长征很快通过我的添加申请,自此我和他有了交集。在微信圈,我看到好几家央级网站刊登了诗集《漂在北京》出版的消息。和王长征微信联系,得知我正在北京出差,于是他在百忙之中约我见面。细心的他怕微信联系偶有闪失,又主动把手机号发了过来。按照他的提示,我从东三环双井来到西四环他的单位.此时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王长征听着脚步声,热情开门迎我进屋,没有客套话,但他让我脱去外套和给我倒水自然而真诚的举动,让我心头一热。说着,他的手机响了,我看出来,虽是周末,但他还是很忙的。于是我拿上他签名赠送的那本《漂在北京》和一本杂志就要起身离去。他盛情挽留,非要请我吃饭。我从中看出他的诚心便不再推辞,于是我俩来到附近的一家餐馆。当然,我不是想吃“请”,而是想借此机会,再和他多聊一会。

    期间,王长征给我讲了写诗的要义,诗的语言,重点说了诗歌语言的张力与表现力,虚写和实写,让我获益匪浅。

    告别王长征,按照他的提示,我来到王府井大街新华书店,迅速从书架上找到他的另一部书——《北京西城区老字号故事》。而后怀揣这两部书返回内蒙古老家。

    二、走进诗集《漂在北京》

    我一口气读完王长征的诗集《漂在北京》,不禁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该诗集共收录139首诗和三篇文章,由著名翻译家、诗人屠岸先生题写的书名。开篇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原《诗歌报》主编乔延风先生为诗集作的序言,乔先生从诗集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作了准确的点评,并对王长征给予高度赞扬。诗集背面是现当代八位著名诗人、诗评家、大学教授、有关学会、协会及出版社负责人,从各自的审美角度,对诗集及王长征作出简洁高度的评价。

    诗集第一部分“漂在北京”共辑录26首诗,内容主要是关于北漂族在北京追梦的艰难与辛酸,困惑与自信,彷徨与坚定的历练过程。“京城,伟大的造梦师”是《漂在北京》一诗的首句,像一声惊雷发人深省、令人沉思。因为“北京的夜晚/有时雾霾重重/有时飘满星星/抬头眺望/还是低头生活/全看自己的选择”;“夜色阑珊/繁华下/有人去娱乐场所纵情声色/有人借酒浇愁长吁短叹/对着清风明月唱歌”。只因你这种错误的选择,结果“有多少人轻轻而来/多少人悄悄离开”;在灯红酒绿的京城选择对了,梦想就会成真,选择错了只能碌碌无为、默默离开。

    《漂在北京》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催人奋进。对于那些像诗人一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追梦者来说,他们或许会遇到艰难困苦,产生困惑迷茫,碰到歧视与不屑,但他们绝不会失去独立的人格,更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尽管内心要承受巨大的痛苦。《疼痛的手指》:手指涨痛/对着它轻轻亲吻/这是我握笔的手指/这是我写诗的手指//这陌生人的异乡/有些迷失方向/我使劲扳着/自己疼痛的手指/使它们挺胸昂首//我羡慕那些没有手指的人/他们不用劳作就有收获/可我等不到收获/尽管天空正缓缓坠落……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难,也要继续追逐自己的文学梦,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在城市的中央看天”共有19首,以《在城市的中央看天》开篇:“我站在城市的中央/看不见家乡的天空”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虽然诗只有两句,但蕴含的意蕴却是丰富的;城市多是雾霾的天空,更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难以坦露的真诚,永远不像家乡那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更看不到家乡人与人之间的朴实和真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城市的中央看不到“家乡的天空”,诗人只好放飞自己的想象《眺望远山》:淡淡薄雾/映着窗外晚霞/鸟儿张开翅膀/展一幅流光溢彩的画/一首小诗/遗失这里//楼下车水马龙/小巷灯红酒绿/汹涌着虚情假谊//眺望远山/坡前微颤着朵朵野花/花间必有一位闻香的姑娘/多想带她回家……诗人运用虚实结合,比喻、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一方面讽喻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在繁华掩盖下的虚假。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家乡那种自然真诚纯朴的美由衷的赞美和向往。

    另一首《清晨》:清晨/在京城高楼之上/看到绚丽的朝霞/这景再美/也比不了我的家乡/秋天小河旁/晚霞辉映着夕阳……诗人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赞美家乡,赞美的岂止是家乡的美景!

    第三部分“城中村飘岀赞美诗”共辑录23首诗,这些诗描写刻画底层人们生活的辛酸,生存环境的恶劣及生存状态的艰难。诗人努力触及他们在“卑微并不美丽”外表掩盖下那善良的心灵,并且对挣扎在底层的人们寄予无限同情。《城中村飘岀赞美诗》:“……面黄肌瘦的农民工,/蓬头垢面的寄居者/他们衣冠不整/流浪城市”“与他们相关的词往往是——蹬三轮、收废品、打零工……/生活在城市底层/经常受到黑社会和警察的骚扰/他们的脸是黑的、黄的、紫的/布满风霜,写满艰辛”诗人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生活在底层群众的艰辛和不易;即使这样,这些看上去并不“高贵”的人们却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物质的贫穷/本该让生活困顿……/他们聚在一起/手捧圣经/神色凝重/赞美古代英雄/赞美不屈的神子/赞美自由高贵的灵魂/昏暗逼仄的室内/没有任何杂音/一颗颗虔诚的心/向着蓝天白云……”城市的工地是农民工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他们盼望挣“大钱”的地方,这里最能看到他们的艰难、辛酸和无奈,甚至是“天”塌下来的悲伤和绝望。《工地》:北风呼啸/狂吹破旧的衣衫/睡眠不足/睁着惺忪迷离的眼睛/一年之间/他先后有三位亲人/因工伤离去/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妻儿的相片/仍然没说“离去”……诗人没有用任何表现手法,用白描直击生活,全篇没有一词抒情,但表现出诗人对他们无限的同情;结尾一句戛然而止,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诗人还关注了拾荒者、乞丐、站街女、卖唱的艺人等诸多生活在底层的人;对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艰辛,表现出了无限悲悯。《感动》:公园的一个角落/铺满茂密的草丛/一个老乞丐/站在杂草中间唱歌/像聚光灯下的歌唱家/忘情投入/直到眼角沁出/两颗浑浊的泪。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天天快乐,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总有阴暗灰色的时候。

    第四部分“灰生活”(共22首诗),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内容。《秋风》:秋风将蝉吹老/止住盛夏的喊叫/这是什么样的风呢?/我虚空抓了一把/如同抓住了命运//我紧紧地握住/这天地的呼吸/依旧刹不住/时光前进的车轮……尽管环境偶尔有点灰暗,心情偶尔有点灰色,但永远挡不住诗人追梦的“心跳”。《灰生活》:声声灰色的叹息/很轻 很静/将整座城市浸染/灰色高楼/灰色道路/高架桥也是灰色/就连那青春面庞/也布满灰色的风霜//不醒的烟梦入夜/雨水拍打冷漠的窗棂/曲径通幽/长长的叹息/有我热烈的心跳……

    正如诗人所言:“读诗写诗……是一种精神支柱和信仰,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但诗人也坦言,“诗歌也是软弱无力的,只能改变自己,很难改变社会”,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灰暗”,诗人也只能望而兴叹。《街头》:市府广场人流如潮/被推着前进/如同水中俯仰//匆匆后退的街道/忽然泛起惊人的浪潮/天桥上/一位精神失常的女人/手舞足蹈 /没穿任何衣裳//围观者中一定有/居委会的大妈、小偷、小贩、大学生……/也一定有/公务员、教师、律师、大老板……/他们拥挤着,嘻笑着/拿起相机,掌声喝彩//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思想在世俗中/挣扎矛盾/这时,一个小女孩微笑着走来/手里举着一件/宽大的衣裳。

    面对一位精神失常的裸女,没有一个大人站出来,拿件衣服为她护“羞”,都在喝彩、拍照,而真正应该感到羞耻的恰恰是这些心里灰暗的看客。那个小女孩的出现,正是诗人良知的化身。诗人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讽刺了市井之徒的虚伪和阴暗,呼唤人间良知的回归。生活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河流的漩涡里,有的坚强,有的懦弱,有的高尚,有的卑鄙,有的坚守,有的蜕变……

    第五部分“漩涡”(共辑录30首诗),众生相在这里,群形尽相,表现各异。《胆小鬼》:街边老人他不敢扶/儿童落水快步走过/老婆被人摸默不作声/领导犯错不敢批评/家中遇盗自认倒霉/遭遇抢劫不敢报警//院子长满了荒草/隐身其中仍觉不够安全。他发誓做个强者/走上社会不过两年/他竟越来越认不清自己……讽刺了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怜可悲的人物形象,这样明哲保身的人物在社会生活里不乏其人。

    《人味》刻画了一个挣了大钱却不顾母亲,只顾满足自己虚荣者的形象。“一面是扶危济困的慈善家,一面是忙得不可开交的不孝子,上个月见到衣服褴褛的母亲,提起他,带着无比愤怒的表情——”这样的慈善家,也许人们说“好”,可他的母亲对他却是“无比的愤怒”;如此慈善,他不做最好,以免玷污了慈善家的美誉。“发财后他常常装腔作势 满不在乎/高档酒店请遍熟悉的朋友/满身散发着香水、铜臭、官味/就是闻不到一点人味”……这样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蜕变,诗的结尾是绝妙的讽刺。

    《坏天气》里面的人物却是另一副嘴脸:老板要出去办事/外面雾霾重重/我建议步行/他一下子失去/原来的好心情//“都怪工厂/冒着狼烟的烟囱”/老板听后,把眼一瞪/冲我耍起霸权主义/他说这和烟囱毫无关系/要怪就怪某些草民/烂红薯吃得太多/三天两头放屁。简洁明了的对话,加上“把眼一瞪”的神态描写,一个掌握话语权的把“天气雾霾的原因”栽赃百姓的霸道的“社会精英”形象跃然纸上。结尾“放屁”的不是百姓,恰恰是昧良心的老板。

    《学习书法》虽短小,但思想蕴含深刻:挣到第一笔薪水/换来不能吃喝的字画/一个土豪摇头发问/我只能简单作答/你为何不狠心砍掉/脖子上那个空洞的脑瓜?的确,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同样,“不能吃喝的字画”,在只能认得金钱的土豪眼里,一文不值;那无知的问话,彻底激怒了诗人,对不尊重知识艺术的人,诗人给予有力回击。

    正如在外漂泊的游子一样,诗人也常常怀念家乡,怀念家乡的亲人;诗人把乡愁化作盈盈文字,嵌入诗行。

    第六部分“在北京梦到爷爷”(共辑录18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的这种乡愁、乡亲的感情。

    《乡音》:有一种声音/亲近而又遥远/有一种腔调/模糊而又动容/藏在纯真时代/长在梦里故乡/总也看不清/却留在我的诗里//想让土生土长的乡音/在城里悄然扎根/大鼓书节奏铿锵/亮出迷人风景/然而社会文化的融合/让能听见美景的人/越来越少……家乡大鼓书的艺术魅力,虽遥远却永远让“我”为之动容;那铿锵有力的乐曲在我的梦里响起。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的融合,我的“乡音”渐渐被同化,流露出作者淡淡的隐忧。

    诗人在这部分一共写了六首怀念爷爷的诗,《爷爷的葬礼》《给爷爷读诗》《想念爷爷》《在北京梦到爷爷》《兄弟》等,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给爷爷读诗》:比今年还要寒冷的那个冬天/我失去了你,爷爷/仿佛突然失去了整个村庄/爷爷,今夜我独坐窗前听着风吼/就是这无情的风抢走了你,我的爷爷/我不能原谅它/也无法原谅自己/我再无机会给爷爷读一首诗了/爷爷,我分明感受到你的失眠/你定然有着同样的遗憾/请别嫌我这首诗苦涩/它会化作泥土变成青烟/陪伴你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乡村……

    给爷爷读诗,成为“我”和爷爷最亲密最感动的瞬间,这瞬间永远定格在诗人的心中,这至纯至真的情,化作苦涩的诗,成为对爷爷永久的怀念。《想念爷爷》:“爷爷,我今夜无眠/仿佛看到你白发飘飘/手抓黄土紧紧贴在心窝/隐隐传来你一声声苍老的恸哭/那么悲情 苍凉/声声敲打在我的心上”……正是这种对爷爷的怀念、思念,化作梦境,与爷爷在梦里相见。《在北京梦到爷爷》:“……他把手伸向我/细长的手指捏着一沓沓冥钞/‘听说你在这里吃苦……/他们送给我的钱……花不完/咳、咳……全拿给你用’//他说话断断续续/跟在世一模一样/胡子依旧灰白/一幅怜悯放心不下的样子”……

    (三)并非多余的话

    文学从来就是“人学”,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观点和诗人的思想境界是一脉相承。王长征认为:要想写出好作品,必须走进底层,贴近群众,融入生活。要关注他们,以平视的眼光看待他们。作家要有社会担当,还要有文化担当,只讲“个人主义”必定穷途末路,为人所不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生观、文学观,他的作品才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思想深刻,不仅表达了北漂族的艰难、辛酸、困惑、挣扎和梦想,更多的是诗人“以平视的眼光”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生存状况,并触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最深处。

    品读他的作品,让我切身体会到诗人那种社会担当,年龄只有25岁的他,作品却不是抒发个人感情的“小我”,而是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大我”。北漂族、农民工、乞丐、站街女、老板,经理,有钱人,艺术家,教师,领导……几乎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物群像,都一一进入了诗人的文学视野,经过诗人的审美过滤,展现出一幅幅人物众生相,让读者在这里看到了艰难与困顿、奋斗与挣扎、光荣与梦想、高尚与卑贱、还有粗鄙与龌蹉……

    王长征的诗语言朴实、简洁、凝练而不失含蓄,没有某些诗歌那种难懂的朦胧和晦涩,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对话与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的灵活运用,诗歌语言丰富多彩,给读者以灵动鲜活之感。

    王长征的诗,折射的大多是北京当今,甚至是中国当今社会的现实,是窥探北京乃至中国当今社会急剧变化的一面镜子,欣赏他的诗,不仅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诗评家谭五昌在《漂在北京》诗集背面评论:“《漂在北京》以诚实的写作姿态,展示了一个外省青年诗人漂在北京的生存窘态与精神困惑,其异乡漂泊者的北京体验的忠实记录和诗性抒写,尤其是作者源于灵魂深处的痛感经验的审美表达,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国际著名诗人洛夫在诗集《漂在北京》背面写到:“从王长征的诗里,我读到了他根植于内心的乡愁与善良,读到了诗歌的骨头与血脉,肝胆与魂魄,读到了一位热情洋溢的诗人自信与坦然、潇洒与豪迈”

    王长征从10岁时发表了第一篇散文,到现在一直坚持写作。高中时,他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小说。上大二时,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心向未来》。在北京四年期间,他相继出版四部个人专著,《漂在北京》就是其中的诗集代表,被中国诗歌春晚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佳诗集”。

    短短几年,王长征荣获许多文学奖项:《百花园》杂志“2015年度优秀作品提名奖”,《奔流》杂志“青年桂冠诗人奖”“第二届中国长诗奖”“首届杨万里优秀诗歌奖”“首届阳关诗歌奖”;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中国“长诗奖”共有17位诗人获奖,其中有著名诗人北岛、欧阳江河、洪烛。“首届阳关诗歌奖”参赛诗人671位,诗作4022首,共有三位诗人获此殊荣,王长征就是其中一位;从获得这两个大奖的难度可见一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王长征的诗歌已经走向成功,为众多的读者和专家所认可。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王长征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90后诗坛的领军人物,因为他年轻,因为他有才华,更因为他有“社会担当”“文化担当”…………

    作者:郑才

    通讯:内蒙古化德县政协文化研究促进会

    三、谁知道关于著名诗人海子的相关事迹和作品?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4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 海子20年祭的图片 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创作初期 海子在创作初期受朦胧诗人江河,特别是杨炼的影响,形成了诗歌创作的方向之一“史诗”的创作。这些长诗创作,虽然评论界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艺术结构,还是其鲜活的奇崛的语言,都显示了海子的诗歌天才,对于这些巨构的解读,将使海子杰出的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形象日益突显出来。但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诗。这些抒情短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最为触目惊心的是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锥心泣血的体验和对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当阅读《活在珍贵的人间》、《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时,那些热烈而汹涌的诗情就扑面而来。但这似乎还不是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就需要阅读《亚洲铜》、《麦地》、《麦地与诗人》、《五月的麦地》、《祖国》、《黎明》等诗。 因其诗歌的杰出成绩,海子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2001年,其被广为传诵的明快亲切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另一篇经典代表作《麦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在当时极为罕见。海子去世后,其作品很快得到诗坛承认并给予极高评价,有关海子诗歌的深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根本上来说海子一生爱过6个女子。他第一个所爱的女性是生养他的母亲操采菊,自当不说。 另外还有6个女孩或者说女人,曾经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暂生命中出现过,闪烁过。 关于这6个女人,据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的描述:这6个女人分别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芦花”和“李华”。在《扑》中燎原仅仅以“B”、“P”、“A”、“S”、“H”和“L”等“虚拟”字母予以替代。 这6个女人,或者可以统一定义为“海子的情人们”,有的是曾与海子建立正式情人关系的,有的则是在情感上引导过海子,有的占据着海子内心的女神形象的化身…… 然而他的爱情 ,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这个在他生命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的女性叫波婉或者B。 她是海子在法大当老师时候的学生之一,她活泼可爱,对自己诗人的老师异常崇拜。后来他们大胆地相爱相恋,海子度过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难忘而快乐诗意的时间,他为波婉写下了包括《历史》、《中午》、《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写给脖子上的菩萨》、《打钟》等等抒情小诗,寄托对波婉浓烈的爱意。期间他还写下了如《亚洲铜》等现在脍炙人口的篇什。但最后由于家庭及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的关系逐渐疏远。在伤痛间海子写下了《浑曲》、《肉体》、《我感到魅惑》等诗歌 。 在海子的诗歌生命中,一股比较恒久和稳定的支持和鼓励力量来自白佩佩或者P。这个比海子年纪大,而且已经生儿育女的女人,一直充当着海子的情感港湾,以及精神的依托者的角色。她欣赏海子的诗歌才华,她在海子的影响下重拾起自己诗意的笔,她为海子开解情感的死结……他为这个红颜的姐姐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最著名的有《美丽的白杨树》、《日记》等等。她曾经多次被海子拥抱着,曾经为海子而跟家人闹矛盾……但白佩佩毕竟是理智的,她能体会海子的快乐和痛苦,她甚至能为他提供一种依靠,她为此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知道并感谢海子对她的一往情深,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儿女……所以每次她都非常自责,她总是“发怒”,用姐姐的语气迫使海子“放开双手”——最后白佩佩迫于外界尽量减少了和海子的单独往来,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海子有始到终最依赖的女性。 安妮或者A是海子的崇拜者,也是诗歌爱好者,海子曾经教过她写诗。她爱着海子,但海子并没有感觉到,她只能在北京毕业后回到家乡四川。海子对安妮的爱是在跟波婉出现矛盾后,经好友骆一禾的提醒开始的。可最初海子依然纠缠在和波婉的感情矛盾之中……等海子再去找安妮的时候,她已为人妻。但他并不甘心,安妮是他继波婉后真正的最大的爱情依托,他甚至幻想跟安妮结婚——他多次南下四川和安妮畅游,他们发生了关系。她和安妮一起游乐,一起写诗,好不快活。这时期他写给安妮的诗歌包括《大风》、《雨》、《冬天的雨》、《玫瑰花》、《王冠》和《玫瑰花园》、《五月的麦地》、《长发飞舞的姑娘》等篇什,海子对安妮的爱意,安妮对海子的情深都能在诗歌中一一捕捉得到。海子和安妮的关系最后被安妮家人发现而不得不选择分开。 海子对诗芬或者说S的情感是白佩佩希望培养的,但事实上并没有成功。诗芬是海子失去波婉后最直接的一个情感寄托,她成熟稳重,深爱着海子,为海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但她缺乏诗意,但海子却不喜欢这点。他知道诗芬对自己的爱,也努力试图去培养这段感情,他曾为她写下了《献诗——给S》、《不幸》,但他失败了,这段时间他正和四川的安妮交往甚密……诗芬的离开对海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时间他也只一心投入到自己长诗的写做之中…… 芦花或者H,这个被海子的母亲称之为“原本是我家媳妇”的女人是海子的同学,或许可以用“青梅竹马”来比喻两人曾经的关系,但自从海子考上北大并留京工作后,芦花也嫁人。海子每次回家都会去见芦花,对她的感情也保持着最高度的纯洁和真诚,他甚至告诉自己:下辈子一定要娶芦花,他为她写下了《村庄》、《女孩子》等一些零碎的小诗。 如果说“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和“芦花”在海子心目中是以人的形象出现,那么“李华”或者说L的出现形象则是神。海子很崇拜西藏文化,他觉得诗人李华是西藏文化的代表,对她抱着崇高的敬意,甚至把她说成是“雪域的女神”或者可以这么说李华是海子唯一崇拜的一位中国诗人之一,他甚至跪倒在李华面前要求让他在她房内留宿一宿,要完成“心行合一”,但遭到李华的拒绝……海子和李华的亲身接触大概就那么的一次,他因而写下《黑翅膀》、《我飞遍草原的天空》等。 海子对情感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精神层面的,甚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天马行空:譬如在诗歌《麦地》写到的“妻子们兴奋地/不停用白围裙擦手”——“妻子们”显然是海子的内心表露,他的情感寄托不是一人的;又譬如《四姐妹》同样蕴藏着这样的情感“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四姐妹”大概指的就是海子一生中最牵挂的4个女人——波婉、安妮、诗芬和白佩佩。整个结局,作为诗人的海子都是悲剧性的,他的生命出现过快乐和温存,但一切最终回归悲剧——海子的悲剧,爱情的悲剧。 海子的爱情就在这6个女人中曲折而艰难的结束了他悲剧的命运!最终在爱情的不断轮回和失落中他最终带着纯洁的《新旧约全书》、悠远的《瓦尔登湖》、辽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踏上了山海关的铁轨,带着对母亲深深的忏悔、带着对六个女性深深的爱恋,用诗人极端而决裂的方式走向了他的天堂。

    关于现代诗人有哪些的问题,通过《小河像一条条血脉写岀了什么,表达出作者什么的感情?》、《谁知道关于著名诗人海子的相关事迹和作品?》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现代诗人有哪些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