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科普创作 - 科普作品的艺术欣赏

科普创作 - 科普作品的艺术欣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科学小品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科普创作 - 科普作品的艺术欣赏和什么叫科普文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科普创作 - 科普作品的艺术欣赏
  • 什么叫科普文章
  • 科普文章怎么写呢?
  • 科普作品有哪些呢?
  • 一、科普创作 - 科普作品的艺术欣赏

    科普创作要把科学知识形象化,用文学的手段加以表现,用文学的形式讲述科学的道理,是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情节引人入胜

    科普创作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作品中科学技术的难易,也不在于是否有精美的图片,关键在于是否用文字编制出可以使读者体验某种过程的情节,并把科学和技术的内容融入其中。例如,《昆虫记》讲述了人们身边那些看起来不太起眼的昆虫的故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物理世界奇遇记》通过一个普通市民汤普金斯先生在梦中的奇遇和一位教授的若干演讲,介绍了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相关知识:相对论、量子论、统计物理、原子和原子核结构理论、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论等,文字幽默生动,深入浅出。

    科普作品大多有情节。在这些情节中,间或有人物出现,不过表现的主要不是人物的性格或相互关系,而是自然或科学的事件,以及自然界诸事物之间、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比如,火山爆发的图景、强烈地震时山崩地裂的场、农药污染使春天变得寂静的形象等,都是足以使人惊心动魄的情节;而企鹅从成配偶到育子,其间不少情节则颇有点缠绵悱恻的味道。这里的情节固然和一般所说的情节的含义有所不同,但缺少这类情节会令作品索然无味。

    我们常说,教科书式的作品平铺直叙,不能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情节。如果讲述一座火山的诞生时,仅仅叙述它的形成时间、达到的高度和抽象化了的科学结论,那确实是枯燥的,但如果能描绘出它诞生的细节,就会很吸引人。

    科普作品不仅要有情节,情节还要安排得当,有高潮、有低谷,跌宕起伏方能引人入胜。只要我们是按自然和科学本身的规律来安排情节的,就不会削弱作品的科学性。董纯才的《凤蝶外传》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这部作品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美丽凤蝶的一生,饶有趣味。凤蝶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生命形态却是多姿多彩的。按照凤蝶成长的过程,文章第一部分写凤蝶出卵;第二部分写凤蝶蜕变,即凤蝶的幼虫变为蛹的过程;第三部分写幼虫成蛹,蛹的生活还是个谜,所以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为“它始终保守秘密”;第四部分写由蛹化蝶,这是凤蝶完成了质的飞跃;第五部分写凤蝶采蜜,这是它的主要工作;第六部分写凤蝶的繁殖;第七部分写凤蝶的死亡;卵生完了,使命完成了,凤蝶的生命也就终结了,这是出蛹后的一个月光景。这里有一个比喻—“好像一盏油灯,因为油点干了熄灭了一样”,油尽灯枯,就是凤蝶的终结。文章描写得真实生动、细致入微,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把凤蝶从出卵到死亡的一生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理性之美与感性之美的巧妙结合

    科普创作要做的不是一般性的知识介绍,更不是将科技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读者,甚至强迫读者接受,科普的目的是使读者自己对科技知识产生兴趣、乐于接受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同时,科普创作不仅仅止于对科技知识本身的宣传和倡导,还在于揭示蕴含于科技知识中难以为人所知的深刻内涵。一部合格的科普作品应该将科学的理性之美和感性之美相结合。在科普作品试图清楚地讲述科技知识的同时,不能忘了使读者看到科技知识背后的深层内涵,甚至是探究科技知识过程中所展示的智慧。

    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作品《寂静的春天》揭露了人类滥用杀虫剂而导致的灾难。卡逊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人类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自然界其他事物的消长、去留,然而这样终将导致破坏和毁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长久之计,她呼吁人类根据自然和自己的需要主动帮助自然控制自身的平衡。《寂静的春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美国国内大范围的讨论,使得美国建立和完善了生态观念,并使这一观念在美国政治、法制、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较于蕾切尔·卡逊通过揭示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将产生的严重后果,使人类投入对生态的关注,中国的科普作家尹传红则从当前人们热议的转基因食品着手,关注食品安全。“吃”在人们眼中最为普遍,但又极其重要,《吃的困惑》正是通过分析“吃”背后的隐患,将作者对当前时事热点—食品安全问题的观察、研究和思考传递给读者。由此看来,理性之美是科普作品不可或缺的特征之一。在创作科普作品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理”,但“情”也同样重要。高士其就曾通过《怎样写科学小品》,提出并强调了情感和生命在科普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科普作品具有文学性,文学自古至今以引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动人,这也是科普创作应该借鉴的。布封的科普作品《天鹅》,在细致描摹天鹅优雅的姿态和泰然的神态之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对天鹅各种品质的热爱和欣赏,在描摹之余进一步抒发自己对天鹅的喜爱之情。例如,文中写道,“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这就将天鹅拟人化,将天鹅的温和、低调、不争强好胜直接道出。天鹅虽拥有实力,但从来不主动引起争端,若“别人”胆敢主动侵犯它,它也不是好欺负的。

    布封笔下天鹅的品格,比许多人的品格显得更为高贵、优雅。如果不是出于喜爱,怎么会把天鹅描写得如此可敬可贵?又如,“它不在我们所能强制或幽禁的那些奴隶之列。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将天鹅热爱自由,从不向“主子”“暴君”等低头的天性一一道出,使人们产生困惑,这哪里是在描写天鹅,分明在描绘一个人。是的,作者是在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向往、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自己的情感一股脑儿寓于天鹅这一拥有高贵、优雅形象与喜爱清静、自由的个性的动物之中,充斥于文章之中的是作者本身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对暴君、不平等的厌恶。这正如劳伦兹在他的《所罗门王的指环》序言里所表达的,一位作家如果怀着诚挚的情感,怀着对生活的热爱,能将自己与自然及其他事物相融合,必将成为一个叙写动物故事的高手。因为只有真正对生活及周边事物有着诚挚的喜爱之情,他才能够如此细致入微地感受自己的生活及周边环境,并能深入观察每一个细节。这样的人应当是非常快活的,因为出于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被他体验与观察到的事物总能使他快乐,使他发自内心地舒服,这样所描写出来的动物故事、宇宙奥秘也同样向读者传递了他的快活,使阅读他的作品的人也快活起来。

    地质学教授、科普作家刘兴诗根据自己在灾区的见闻,加上自己长年研究地质学积累下来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写出了《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一书。在书中,作者以汶川大地震为切入点,不但详尽地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而且将自己在汶川地震灾区的真实感受一一道来,这样真挚的情感,使读者感觉仿佛就身处汶川地震灾区,且与受到地震灾害伤害的灾民一起感受人类在地震面前的脆弱与伟大。

    细节描写形象感人,富有生趣

    形象化是文学性的重要体现,细节描写会将描摹的对象形象化。科普作品借助具体的细节描摹,将枯燥、概念化甚至抽象难以理解的科普知识写得生动有趣,这是科普作品文学性的重要体现。

    科普创作者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理性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即实地观察自然或做科学实验,这样才可以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些。董纯才的《凤蝶外传》来源于作者实际观察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描摹,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法布尔的《昆虫记》将各种昆虫的形态和习性描述得细致入微,使读者阅读时如同亲身伴同法布尔在炎日下或密林中观察一样,这首先是由于法布尔讲的是自己亲身观察的成果。

    本文摘编自《科普作品创作与欣赏》,作者:高杨帆, 孙正国。科学创造未来,人文温暖世界。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与您共同关注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前沿与科学传播,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人文在线,创造有价值的阅读!欢迎关注、点赞、留言、转发、参与赠书活动,联系邮箱:kxrw@mail.sciencep.com。

    今日图书推荐

    科普作品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写作科普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即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以一种相对简单、偏文学的方式向公众传播,这也是科普作品写作的精髓所在。本书从欣赏视角对科普作品的写作和赏析进行了探讨,共分为七章,探讨了科普作品写作的基本内涵与国内外科普写作历史、科普作品的特征、科普创作文体形式、科普写作方法与技巧、科普作品欣赏理论等,旨在帮助科普作品创作者转换视角进行科普创作。本书适合科普写作爱好者以及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一、什么叫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就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使之为读者所能理解的文章。科普文章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

    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扩展资料:

    科普作品的特点及要求: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一般认为,专业人员拥有的信息相对更加充分,更加符合科学精神,其传播的科学理论和知识相对而言比普通作者或大众更加经得起考验和推敲[]。因此,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份量、权威性也是普通作者所不能比拟的。

    这类作者构成医学科普期刊作者的主要来源。在该专业领域受到多数同行认可、获得一定社会职务(如专业委员会的常委、主任委员等)、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其撰写的稿件或接受采访的采写稿更容易受到读者欢迎和信任。同时,这些专家撰稿或接受采访的稿件对于提高医学科普期刊在医务人员的影响力和撰写科普稿件的号召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二、科普文章怎么写呢?

    科普作品要从以下几方面写:

    1、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思想性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应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

    3、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科普创作的实质,就是把不通俗地科学知识表达出来,否则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4、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目的。作品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在抽象的概念中兜圈子,或堆砌资料,照搬照抄,迎合低级趣味,这些都应在科普创作中杜绝。

    科普创作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1、命题: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疑问式、警句式、故事式、比喻式,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2、开头:科普作品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发人深思的问题、开门见山的回答开头,也可以用描述性、议论性、起首点题等方式开头。

    3、结尾: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无论哪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求文字简洁,能够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为科学献身精神。

    三、科普作品有哪些呢?

    科普作品有:

    1、《极光》

    《极光》是英国科普作家、极地探险家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所著的《极光》一书,文笔好,知识丰富,内容严谨。这是一场盛大的逐光之旅,也是作者的自我发现之旅。

    全书终结处,作者对人生、对极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既感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存在意义。也感动于一些人终其一生,只为追逐一个理念或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更惊叹于人类承受痛苦的能力、忍耐力,推动后又重生的恢复力,但无论如何,虽然未来充满变数,但希望永在前方。

    2、《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最新版本是第六版,第六版总主编是韩启德。

    50年来,这套书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

    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

    3、《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的科普著作,首次出版于1988年。

    在该书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论中存在的未解决的冲突,并指出了把量子力学、热动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存在的问题,该书的定位是让那些对宇宙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了解他的理论和其中的数学原理。

    4、《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是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历史类科普著作,于2012年首次出版。作者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5、《细胞生命的礼赞》

    是1974年由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易斯·托马斯所撰写的一本书,由二十九篇文章结集而成,中文全名《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6、《昆虫记》

    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7、《科学发现的逻辑》

    是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创作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主要讨论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

    关于科学小品文的问题,通过《科普文章怎么写呢?》、《科普作品有哪些呢?》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科学小品文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科学小品文(1)

    相关阅读

    • 科普创作 - 科普作品的艺术欣赏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科学小品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科普创作 - 科普作品的艺术欣赏和什么叫科普文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