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天才并非天生,《卡尔·维特的教育》痴呆儿到博士炼成记

天才并非天生,《卡尔·维特的教育》痴呆儿到博士炼成记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卡尔维特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天才并非天生,《卡尔·维特的教育》痴呆儿到博士炼成记和一个低能儿的天才成长记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天才并非天生,《卡尔·维特的教育》痴呆儿到博士炼成记
  • 一个低能儿的天才成长记
  •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 让家长告别焦虑,让孩子未来可期,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值得一读
  • 一、天才并非天生,《卡尔·维特的教育》痴呆儿到博士炼成记

    (一)

    你有没有羡慕过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成绩好,或是埋怨自己的孩子智力差,遗传了他爸(或妈),甚至悲哀地怀疑是因为自己太笨,没有生出聪明孩子呢?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父亲写书证明,天才并非天生,而是和早期教育相关。哈佛大学珍藏的这本书为后人开启了早期教育的先河,这本书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现在的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过,仍有很多人认为每个人先天禀赋不同。本书作者也认为:人的先天禀赋的确有差别,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他认为,禀赋100分的孩子,如果没有接受早期教育,未必拼得过禀赋80分的孩子。早期教育虽然不能让50分的孩子达到100分,但是至少可以达到80分,这同样是成功的教育。

    最令人遗憾的是,那些本可以达到100分的孩子,由于没有实施任何早期教育,可能连50分都达不到,天赋的一半都没能发挥出来。

    现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出人们的智商 。大多数人都是中等智商,智商超高像爱因斯坦、特斯拉那样的人,全世界不超过百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的主人公小卡尔·威特,在19世纪的德国,是少年成名的天才,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 、希腊语、英语这六种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化学、数学等多门学科。

    卡尔·威特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大学里教课。他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他的父亲在卡尔·威特18岁时,把对他实施的教育方法写成了书 。

    这样的天才,1800年出生时,却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他的父亲老卡尔·维特是一位乡村牧师,在52岁才拥有这个孩子。

    小卡尔一生下来就状况不良,四肢抽搐、呼吸急促。虽然父亲不愿意承认,但这个孩子明显先天不足。婴儿时期的卡尔维特反应相当迟钝,显得极为痴呆。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嫌弃他,而是用心培育。

    (二)

    写于1818的这本育儿书,属于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书里的很多方法对我们现在的年轻父母仍有借鉴意义。这些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孩子生下来那天到五六岁时的教育最关键,即在孩子智力曙光初现时就开始教育。错过了这个关键时间段,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孩子六岁之前,父母亲尤其是母亲必须亲自养育 。可以雇保姆,但只能是辅助作用,尤其是不能完全扔给别人,自己撒手不管。

    文中举例说明:有一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夫妇,在孩子五岁之前把孩子交给女管家。等他们周游世界回来后,孩子已经把他们当成了陌生人,只认女管家为母亲。

    这对夫妇没有意识自己的错误 ,反而因为儿子不听从管教,在愤怒之下把女管家赶走,导致孩子郁郁寡欢 。孩子和他们一点都不亲近,怎么可能听从他们的管教?孩子十几岁后多次离家出走,终成无法挽回的失败教育 。

    3、反对催逼式教育。有一个孩子长期被父亲逼迫学习,他的父亲反对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他来说无足轻重。

    结果,这位被预言会成为世界级数学家的孩子,考上研究生院一年后,先对数学后对法律都失去了兴趣 。早终成了普通办事员。

    4、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不要弄坏孩子的胃口。保证作息规律,让孩子拥有健康体格和健康的心情 。

    5、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育 :

    母亲做胎教为孩子唱歌 ;出生第六周开始,父亲每天给孩子朗读诗歌 ;用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的发带,拴到发出七个音阶的小钟上,敲给孩子听,训练孩子形成音乐和颜色观念;给孩子品尝味道等等。

    6、孩子半个月大时,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 ,大一点教他认物,讲故事。讲故事有技巧:请听下回分解式或者角色扮演、表演故事内容。

    7、唤起孩子强烈的识字欲望后,才开始教他识字 。比如给孩子买儿童书,并告诉他这些故事非常有趣,但是爸妈没时间讲给他,如果他自己识字,就能读懂了。

    8、带孩子见世面,周游四方 。

    9、教给孩子礼貌和同情心 。

    10、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孩子真正热爱的、广泛的兴趣 。

    (三)

    现代人对于胎教、早期教育有了一定的共识,不过对于音乐、体育、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都不够重视。反而把太多的心力用在了学习成绩上。

    上中学之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指标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 。尤其是阅读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就像老卡尔·维特做的那样,从零岁开始培养才万无一失。

    音乐 、体育、 美术等这类有利于身心愉悦的艺术类特长,同样不可或缺。顶级的科学家大都热爱音乐,而且音乐确实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所以才会有胎教音乐这种东西。

    我儿子在我肚子里时,常常听见我给他唱的歌, 还会听到 《献给爱丽丝》《秋日的私语》等胎教音乐。所以儿子从小就喜欢听歌听音乐,而且性格开朗大度,是个阳光男孩。

    儿子出生后6个多月,我就开始给他读故事了。故事书是怀孕时从邮局订阅的《婴儿画报》。每次我给儿子读《婴儿画报》,他的眼睛都会紧盯着图片中可爱的小动物,变得特别乖 ,微笑着,很享受的样子。

    再大点他就用手指点着下面简单的句子,自己讲故事了 。儿子上学以后,我给他买的书他大都很喜欢。可是儿子小学时候很贪玩,语文学的并不好,很多常用字都会认错。

    好在他有阅读的习惯,中学以后读了大量的书,而且有意捡起没学好的汉字 ,慢慢的就把语文学科这个短板补了上来。在高考中,他的语文并没有拉后腿,反倒成了助力总成绩的优势科目。

    读了此文的父母也许会说,我的孩子已经大了 ,错过了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段,我本人更是一切都晚了,难道现在回去埋怨父母没有对我进行早期教育吗 ?

    其实只要孩子没有超过14岁,最晚没有超过18岁,都有教育的必要。

    任何人的人生都会有遗憾和后知后觉 。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无法让我们穿越回去重新教育他们。我们至少可以把学到的教育方法用到孙辈身上,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负担重,多数需要父母来帮他们养育孩子。

    何况,人生在世本不易,最理性的活法难道不是“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吗 ?

    一、一个低能儿的天才成长记


    2021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了,人们心中总会升起对新的一年的希冀。在千万父母或准父母的愿望清单中,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常常在最醒目的位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父母最简单明了的诉求。

    早在1800年的德国,一个小村庄的牧师也同样对自己尚在妻子腹中的孩子寄予殷切的期望。

    他希望如果是儿子就像岩石一样刚强有力,如果是女儿就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美丽。而他的妻子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希望TA是一个健全的人。

    7月,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孩子四肢抽搐、呼吸急促,显然是先天不足。在婴儿期,他也显得极为痴呆,反应迟钝。

    然而这个孩子,8、9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了‘语、英语和希腊等6国语言,并精通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

    12岁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个令人同情的智障儿成为一个人人赞叹的神童呢?答案就在这位牧师父亲写的书里——《卡尔·威特的教育》。

    此书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联合推荐的权威教育读本,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早期教育的文献,更是一部全球销量过亿的畅销书。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说:“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鲍里斯·塞德兹说:“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中国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也说:“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位父亲老卡尔·威特是怎么把自己的低能儿小卡尔培养成精英的,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

    1. 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天才的定义是拥有一定的天赋,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天然的资质的人。也许不少父母都曾暗暗祈祷上天赐予自己一个天才,但大部分父母都明白这个希望很渺茫。

    大部分孩子都是智力平平的普通人,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但是,我们不必灰心,因为这并不意味这孩子将终生碌碌无为,只要进行恰当的教育,平庸的孩子也能激发出非凡的才能。

    因为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后天的教育,而不是上天赐予的天赋。

    小卡尔的出生曾让老卡尔夫妇非常苦恼,大家都安慰他们,但是没有人认为小卡尔长大以后能有所作为,能正常成长就很不错了 。

    但是老卡尔没有泄气,他对小卡尔展开了积极的早教,卓有成效地开发了小卡尔的智力,之后又不遗余力地教他知识和培养他的良好品德,最终使小卡尔成长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资质平平甚至智力低下的儿童可以借助有效的教育成为人才,天资聪颖的儿童是不是不用怎么教育也可以成才呢?答案是否定的。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讲了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时一本书都没看过,却能写出不错的诗来。大家觉得很神奇,纷纷出钱请他作诗。他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天天带他拜访别人,不让他学习。渐渐地,仲永才思枯竭,再也做不出什么好诗,“泯然众人矣。”

    所以,不管孩子天生资质如何,后天良好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没办法左右孩子的天赋,却可以用教育影响他的人生。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 夫说:“ 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

    我们不要为孩子天赋异禀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孩子智力平平而懊丧,后天恰当的教育才是开启孩子灿烂的未来的正确姿势。接下来,我会从孩子自身的成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和孩子与他人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

    2. 如何帮助孩子自身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 健康 的体魄和充实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才能在 社会 上立足。

    小卡尔刚出生时身体很差,卡尔·威特先生并不认为给他吃越多,对他身体越好,而是科学的安排饮食,不让他暴饮暴食。

    他很注重小卡尔的体能锻炼,从不把他包得紧紧的,而是让他自由活动,常常带他去户外活动,一有机会就做垂悬运动锻炼臂力等。于是小卡尔从一个体弱多病的痴呆婴儿成长为一个 健康 活泼的孩子。

    现在有些家长喜欢追着喂孩子,孩子一个劲地说吃饱了,不吃了,却不相信,拼命把饭往孩子嘴里塞。或者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他什么,吃太多也不节制,这样对孩子的身体都是很不利的。

    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供品种丰富、营养搭配均衡的食物,数量适量,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吃多少,吃完下了饭桌就收起来。中间除了喝水,不能吃零食喝饮料。然后到下一顿饭点才能开吃。

    孩子天性爱动,喜欢到处爬爬,跑跑跳跳,却有家长怕弄脏衣服,怕磕着碰着,到哪都抱着,或者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

    或者根本就不带出去,也不做运动,开个动画片给他看,觉得孩子安安静静坐着不动最省心。殊不知,大人是省心了,对孩子的成长却极为不利。

    除了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充实头脑也是孩子成长的必须。

    首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要结合孩子爱玩的天性,在 游戏 中学习各种知识,让孩子在兴趣和求知欲的推动下主动吸收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自己也不知道的,就跟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培养孩子的 探索 精神。

    注重在实践中生活中检验学过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会牢牢地印在孩子的头脑中。

    其次,学习有了一些成果,就要适时表扬孩子,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不辞辛苦继续学习的动力。

    小卡尔语言学得很好,却不喜欢数学。他好不容易学会加减法,卡尔·威特先生特地为此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会。在场的客人给小卡尔出题,小卡尔都做对了,大家为他热烈地鼓掌。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成就感,从此不再惧怕数学,后来很顺利地学会了乘除法、代数、几何等更高深的数学知识。

    最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专注力;规定时间,提高孩子学习效率,不磨蹭不拖拉;遇到问题或者困难,要坚持不懈,找到解决方法。

    3.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 健康 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和保护人,所以父母对孩子有天然的权威。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可以利用这种权威要求孩子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但是也千万不能滥用权威,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望。

    亲子关系的基石是互相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血肉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父母的提线木偶。

    卡尔·威特先生说:“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亲子之间也不例外。父母要想得到孩子的尊重,那么首先应该尊重孩子。而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让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重要。”

    有个孩子因为妈妈没满足他买玩具的要求,掐妈妈的脖子,揪妈妈的头发,别人劝阻,还吼别人,叫人家滚。这是没教会孩子尊重父母的恶果。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对英子密不透风的控制,让英子感到窒息,母女关系恶化,这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后果。

    父母尊重孩子,尤其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许在我们大人看来,一件很小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2021年新年那天,安徽潜山市一个考了全年级第一的小女孩溺水自杀身亡了,原因是老师不相信她能考这么好,怀疑她作弊,又让她重考了一次。老师的不信任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一时想不开,酿成了惨剧。一朵娇艳的鲜花就这样枯萎了,令人扼腕叹息。

    即使孩子真犯了错,也不能随意打骂,要搞清楚事情缘由,再以理服人。

    可以说,亲子关系中,几乎所有的问题根源都在于不尊重。孩子尊重父母,了解父母的不易,就愿意配合父母,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

    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稚嫩和成长的需要,就会比较民主,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会懂得什么时候该呵护,什么时候该放手。

    4. 教孩子怎样与他人相处

    孩子在生活中,除了跟父母在一块,还会经常接触到老师、同学及其他不同的人。长大成人以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更要与 社会 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才会幸福快乐。

    与他人相处的基石,也是互相尊重。尊重别人,首先要以礼相待,不用卑躬屈膝,但也不能傲慢无礼。小卡尔年少成名,开始有些看不起别人,对别人态度冷淡傲慢,结果引起大家的反感。后来醒悟过来,才重新得到大家的认可。

    其次要诚实守信,真诚待人,助人为乐。卡尔·威特先生鼓励小卡尔行善帮助别人,还特地制作了记录好事的“行为录”鼓励他。

    尊重别人并不意味着讨好别人,尊重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意愿,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特别要教孩子明辨是非,不轻信别人。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要对别人心存善意,但不能滥用自己的善良。

    5.教育孩子是要终生学习的事业

    比尔·盖茨说:“教育是伴随终生的事情。”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也是最艰辛却又最幸福的事业。

    父母要坚信,良好的教育就是孩子光明的未来,帮助孩子长身体,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用爱和尊重呵护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安全感有自尊,有独自拼搏的勇气和力量。

    小卡尔·威特的成才像是一个奇迹,大多数父母也不像老卡尔·威特那么博学,但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人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真正的教育从不会过时,真正的爱也从不会褪色。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定会帮助爱学习的父母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道路。


    (点击关注@溪兰溪兰)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1

      书中讲述的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

      《卡尔·威特的教育》能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世界的奇才,证明了这本书的神奇和伟大。这本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孩子造就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老卡尔教育儿子的心得和教育方法。他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老卡尔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练习,所以他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老卡尔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是现在我们很多家庭忽视的,虽然我们很早就提出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只注重智力,用分数来衡量孩子。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准备很多专业的复杂用具,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习惯,尽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生活中事物的兴趣,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给孩子,鼓励孩子提问,帮助他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神童不仅具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咨询素质,一个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一位母亲和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了解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2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学可取的。比如教育孩子敏锐观察,不比如培养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尊重孩子。卡尔的父亲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所以他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从卡尔两岁就教他认字。卡尔五、六岁已能记住3万多词汇。还在两三年内带卡尔周游全国,参观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等。每次参观前让卡尔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观后将所看到的一切写出来。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年轻的父母学习借鉴。就是卡尔的父亲在培养他绘画、钢琴、小提琴、音乐等方面的兴趣不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仅此而已。

      但对书中的部分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书中彻底否定了儿童时孩子小伙伴的作用。作者认为没有其他的童年伙伴,并不意味失去了童趣,认为孩子不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他认为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这已理论成立,那不是对我们幼儿教育、学校教育的否定吗?

      读完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有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书、上网或请教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方法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的父亲认为一个人的潜能必须在5、6岁前通过早期教育开发出来,等6岁后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已错过了受教育的最好机会。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3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是一个触动父母心弦的'教育经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达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悦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开心与快乐。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乡村牧师把自己智商并不高的的儿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岁的小卡尔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将成为不平凡的人,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同时,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在书中,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习行为的培养,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方面,通过守信、善行、自律、学习诗歌、音乐、数学、历史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

      曾经,我以为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正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诉我,学习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游戏,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得当,就可以让孩子的学习轻松快乐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经我以为“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小卡尔的成长之路告诉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乐,爱好可以很广泛,生活可以很丰富,梦想可以很美好。

      在这本书里,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4

      寒假期间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推荐看《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细读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使我这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在教学中我也体会到这点,什么样的班主任,其性格和作风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德国乡村牧师用自己的教育理论把自己痴呆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并给他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足以证明卡尔威特实施的教育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一、教子有方

      卡尔威特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论我们传授什么知识首先是要激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无数教育研究证明,教孩子学习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当你的孩子有了兴趣时,学习才会有效。而孩子天性喜欢玩,在玩中教育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孩子在玩乐中释放了天性,学习更快乐!

      二、赏识教育

      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卡尔威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表扬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以成倍的提高,孩子可以快乐地成长。每个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能。我想正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这种思想才造就了儿子的成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佩服卡尔威特对孩子教育那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这也是我认为每一个家长和教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更加明确了在教学和教育应该使用的方法,我想以后在我的工作中我将运用正确的方法更加高效的工作。

    三、让家长告别焦虑,让孩子未来可期,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值得一读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为人父母后,常常看着孩子就不自觉的陷入沉思:「他/她这一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希望他一生幸福快乐,但也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希望他活得自由自在,但也希望他能有出息;希望他能常伴身边,但也希望他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我可以接受他平凡,但不能接受他平庸! 凭什么别人的孩子, 可以成为精英人才,而我的孩子只能是凡夫俗子? 我觉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做父母的,最本能、最朴实的心愿。

    于是,当我发现孩子不如亲戚家的孩子能说会道时,当我发现孩子不如邻居家孩子爱看书时,当我发现孩子不如小区里的同龄孩子聪明伶俐时,我忍不住的焦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如别人?是孩子天生比较“愚笨”,还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我和爱人时常吵架……直到,我听到一个人的教子故事,我终于释然了,因为我有了答案;我也不再焦虑,因为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对孩子的未来重拾信心。


    这个人,叫卡尔威特,德国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的开创者。或许你没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你翻开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你会发现他的名字上有一个标签——「世界上最年轻的博士」记录保持者。这是他的儿子,沿用了他的名字。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例子世界上比比皆是,有什么特别的?确实没有,但是如果说,他的儿子刚出生时,被诊断为“先天痴呆”呢?


    是的,这就是他的牛逼之处,把一个笨蛋儿子培养成了天才神童:8岁熟练掌握6门语言,9岁考上大学,14岁拿下博士学位,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他凭借一己之力,用他的教子经验,直接扭转了人类的 育儿 认知: 「孩子是庸才还是人才,不是天生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决定的。」

    换句话说,孩子的未来,取决于父母的早期家庭教育。所以,有人说:「望子成龙的父母一定要看卡尔威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是卡尔威特的粉丝,他说,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可以让小孩子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些烦恼,它是儿童快乐成才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那么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给予了我哪些帮助和启发?

    卡尔威特,用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方法,帮助200多年来数以亿计的父母,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从《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我彻底告别了焦虑,因为我发现:

    ①、孩子的未来,掌握在你的手中!你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孩子是人中龙凤,还是凡夫俗子,是由你说算了,而不是由天赋说算了。

    ②、无论孩子先天条件如何,无论家长的经济条件如何,只要教育得当,你的孩子一样可以成为人中龙凤。

    这里有个例子,曾经欧洲人做过一个实验,欧洲白人的孩子平均智商是113,非洲黑人孩子的平均智商只有89,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

    后来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出生差不多的黑人孩子,分为两组,A组仍然生活在贫穷的黑人原生家庭,B组生活在中产阶级的白人普通家庭。4年之后,对两组孩子做了智力测验,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A组孩子的平均智商依然是89左右,B组孩子的平均智商,却高达109,和白人孩子几乎没有差别!

    ③、只要方法得当,养娃其实可以很轻松。觉得养娃累的家长,是因为方法错了。


    卡尔威特的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理念,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至今仍影响着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父母,帮助他们找到 育儿 的正确方向,我摘抄几点,对我和我的孩子影响最大的,分享给大家。


    一天,老卡尔的朋友到家里玩,看到小卡尔用蓝色的笔画苹果,急忙批评道:「你怎么不告诉孩子,苹果是红色的呢!」

    父亲老卡尔淡定的说:「这又怎么样呢?就让他用自己的色彩,去渲染他自己的世界和未来吧。」

    是啊,其实每个孩子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远大的梦想,很不幸,被爱他的、但是过于理性的家长,所打断而夭折。

    看到这点,让我庆幸不已,否则我还会天天“指手画脚”的教孩子,一些我自认为正确的东西,却在无意中扼杀了他的创造力。


    我不喜欢给孩子吃零食,但也不反对,饿了就让他吃。但是卡尔威特却告诉我们:「如果孩子除了三餐之外,经常吃零食,那么胃得不到休息,血液就会全部集中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这会导致孩子的大脑机能的发育。」

    当他在1818年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他小题大做,但是,近些年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经常吃零食的孩子,智力发育,普遍比不吃零食的孩子,低10个百分点。

    如果不看《卡尔威特的教育》,我可能仍然因为无知和溺爱,而让孩子的大脑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


    有一次,小卡尔跟表妹一起玩积木,但由于搭建方式不同,两人大吵了起来。小卡尔一气之下一脚踢散了积木,表妹放声大哭。此时,长辈们都在喝令孩子,小卡尔被告知「她是妹妹,你要让着她」,而表妹则被告知「卡尔是哥哥,你要虚心向他学习。」

    可这样的劝解方式没有任何作用。两个孩子依然大哭大闹,互不相让。老卡尔在一旁细心观察,发现小卡尔与表妹的争吵,和年龄无关,所以从年龄入手来劝解,根本无法劝服他们。他们的矛盾是:「搭积木的审美不同。」于是老卡尔告诉他们:

    人的审美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每个人对美的认知不同,任何人都不应该强行要求他人,接受和认可自己的审美观。 如果你们两人都不同意对方的审美,可以通过讨论,寻求一个双方都认同的方案,而不是固执己见的争吵。

    听了这些话,小卡尔和表妹冰释前嫌,又在一起搭起了积木。 让老卡尔都意想不到的是,此后小卡尔在搭建过程中,一直在参考着表妹的方法和创意,并且在认真地思索和权衡着。

    你看,只要引导得当,孩子的表现会超越我们的想象。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与外面的小朋友玩耍,都持鼓励态度。但看《卡尔•威特的教育》,吃了一惊,他不鼓励孩子乱交友,而是严格限制孩子的社交对象。

    小卡尔的朋友,都是老卡尔精挑细选的,每当小卡尔结识新朋友后,他都会认真观察对方,一旦发现对方身上有很多毛病,就会坚决不让他们在一起玩,老卡尔说: 我的目的,是让孩子始终受到好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人先知的至理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不看《卡尔威特的教育》,我还天真的以为,孩子交友多多益善,素不知,可能让孩子偷偷染上很多恶习。

    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大大升级了我的 育儿 认知,让我从一个迷茫、焦虑、不知所措的家长,成长为一个轻松、对孩子未来充满信心的家长。

    如果你也不甘心你的孩子,一辈子庸庸碌碌;如果你也想孩子在你的教导下, 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听话的好孩子,那么建议你看一看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对你和你的孩子,都非常重要。

    单本《卡尔·威特的教育》,32元,点击下方链接可以买得到:

    我买的是5本套装,包括《卡尔·威特的教育》、《犹太人教子枕边书》、《斯托夫人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哈佛家训》,共5本仅75元,点击下方链接可以买得到:

    关于卡尔维特的问题,通过《《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让家长告别焦虑,让孩子未来可期,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值得一读》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卡尔维特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卡尔维特(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