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难点分析 - 整理句序的具体方法(附习题)

难点分析 - 整理句序的具体方法(附习题)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排列句子顺序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难点分析 - 整理句序的具体方法(附习题)和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解题技巧 难点分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难点分析 - 整理句序的具体方法(附习题)
  •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解题技巧 难点分析
  •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难点分析
  • 高中数学难点分析。
  • 一、难点分析 - 整理句序的具体方法(附习题)

    句式这一整个知识点内孩子们的错误总是千奇百怪花样百出,除了变换句式这一考点,还有就是句子排序让孩子家长都十分头大!今天王老师为大家分享“整理句序的讲解,非常详细哦~

    定义

    整理句序,就是把排列错乱、条理不清的几句话整理排列有序、条理清楚的一段话的练习。

    一段短文,它的句子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组织在一起的,句子前后联系紧密,不可颠倒。

    步骤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

    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

    第五步,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得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整理句序练习题

    获取文档打印版

    第一步:请先关注"跟王老师学语文"第二步:私信回复"[2019111202]"第三步:后台自动发连接到你私信

    索取下载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一、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解题技巧 难点分析

    数学二次函数解题是很多人都比较头疼的,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解题技巧 ,仅供参考

    二次函数的现状

    由于 二次函数 概念界定较为抽象,单从定义的角度来说,二次函数中含有一个自变量以及因变量,但是在梳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初中生较为疑惑,无法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简单来讲,形如“y=ax2+bx+c(a≠0)”的函数即为二次函数,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初中生对简单的定义理解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从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到函数图像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难以理解图像的作用,在做题过程中不会利用图像的直观性进行解题,不能快速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二次函数的一些基本信息。

    平行于y轴的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的问题

    由于平行于y轴的线段上各个点的横坐标相等(常设为t),借助于两个端点所在的函数图象解析式,把两个端点的纵坐标分别用含有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由两个端点的高低情况,运用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计算公式,把动线段的长度就表示成为一个自变量为t,且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及端点坐标。

    常数问题:

    (1)点到直线的距离中的常数问题: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一个固定常数”的问题:

    先借助于抛物线的解析式,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一个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进而利用抛物线解析式,求出动点的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

    (2)三角形面积中的常数问题: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定线段构成的动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定常数”的问题:

    先求出定线段的长度,再表示出动点(其坐标需用一个字母表示)到定直线的距离,再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利用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解题技巧 。

    二、中级会计考试科目难点分析

    一、中级会计实务难点:分录

    对于中级会计实务在进行备考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分录问题。那么最有效的就是能够结合着例题,将每个章节的分录进行牢牢记住,最好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能够自己将例题的分录进行手动写一遍,这样会更加熟练,在进行看书的时候对于一些例题可能会看不懂,所以更不能提记住和自己做了。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将分录进行认真学习一遍,对于从概念到做题老师都会讲解很清楚。

    入口在哪儿:

    二、财务管理难点:计算

    对于财务管理这门科目中的计算题是很多的,并且难度也是不会太低,那么对于学习这门科目的时间也不会很短,要花的时间和中级会计实务是差不多同等的。对于财务管理最难的就是公式的学习,因为看不懂符合和来源,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运用。可以跟着教材将公式进行一点一点推导出来,不断进行简化,那么对于公式的每个符号都能够进行了解,学习其阿里也会得心应手一些。

    更多关于注册中级会计师相关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三、高中数学难点分析。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2 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有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 ;
    (2) 顶点式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 ;(当已知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坐标为 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 时,设为此式)
    4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5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 个
    至多有( )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 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 ,成立
    存在某 ,不成立



    对任何 ,不成立
    存在某 ,成立



    6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充要条件: (1)、 ,则P是q的充分条件,反之,q是p的必要条件;
    (2)、 ,且q ≠>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 p ,且 ,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p ,且q ≠>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 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都有
    成立,则就叫f(x)在x D上是增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 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都有
    成立,则就叫f(x)在x D上是减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减区间。
    单调性性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
    (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
    注: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 单调 单调性
    内层函数 ↓ ↑ ↑ ↓
    外层函数 ↓ ↑ ↓ ↑
    复合函数 ↑ ↑ ↓ ↓
    等价关系:
    (1)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则 为增函数;如果 ,则 为减函数.
    8函数的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奇函数:
    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 ,
    则f(x)就是奇函数。
    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奇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相同的单调区间;
    (3)、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有f(0)=0 .
    偶函数:
    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 ,则f(x)就是偶函数。
    性质:(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偶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相反的单调区间;
    奇偶函数间的关系:
    (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有例外得偶函数的)
    (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对函数f(x),若存在T 0,使得f(x+T)=f(x),则就叫f(x)是周期函数,其中,T是f(x)的一个周期。
    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
    (1)、f(x+T)= - f(x),此时周期为2T ;
    (2)、 f(x+m)=f(x+n),此时周期为2 ;
    (3)、 ,此时周期为2m 。
    10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对于函数 ( ), 恒成立,则函数 的对称轴是 ;两个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12 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 ( ,且 ).
    (2) ( ,且 ).
    (3) .
    (4)当 为奇数时, ;当 为偶数时, .
    13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指数性质:
    (1)1、 ; (2)、 ( ) ; (3)、
    (4)、 ; (5)、 ;
    指数函数:
    (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
    对数性质:
    (1)、 ;(2)、 ;
    (3)、 ;(4)、 ; (5)、
    (6)、 ; (7)、
    对数函数:
    (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
    (3)、
    (4)、 或
    14 对数的换底公式 : ( ,且 , ,且 , ).
    对数恒等式: ( ,且 , ).
    推论 ( ,且 , ).
    1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
    (1) ; (2) ;
    (3) ; (4) 。
    16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负增长时 ):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则对于时间 的总产值 ,有 .
    17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1) ,其中 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为末项。
    (2)推广: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 (1) ;其中 为首项,n为项数, 为末项。
    (2)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4)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
    注:若 的等差中项,则有2 n、m、p成等差。
    (2)、若 、 为等差数列,则 为等差数列。
    (3)、 为等差数列, 为其前n项和,则 也成等差数列。
    (4)、 ;
    (5) 1+2+3+…+n=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 ,其中 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
    (2)推广: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1)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3)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
    注:若 的等比中项,则有 n、m、p成等比。
    (2)、若 、 为等比数列,则 为等比数列。
    18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元(贷款 元,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
    19三角不等式:
    (1)若 ,则 .
    (2) 若 ,则 .
    (3) .
    20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 ,
    2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2 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
    23 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
    .
    .
    .

    24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的周期 .
    三角函数的图像:

    25 正弦定理 : (R为 外接圆的半径).

    26余弦定理:
    ; ; .
    27面积定理:
    (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3) .

    2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在△ABC中,有
    .
    2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 )=(λμ) ;
    (2)第一分配律:(λ+μ) =λ +μ ;
    (3)第二分配律:λ( + )=λ +λ .
    30 与 的数量积(或内积): • =| || | 。
    3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 = , = ,则 + = .
    (2)设 = , = ,则 - = .
    (3)设A ,B ,则 .
    (4)设 = ,则 = .
    (5)设 = , = ,则 • = .
    32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 = , = ).
    33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34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 , = ,且 ,则:
    || =λ .(交叉相乘差为零)
    ( ) • =0 .(对应相乘和为零)
    35 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 , , 是线段 的分点, 是实数,且 ,则
    ( ).
    36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
    37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 为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所对边长分别为 ,则
    (1) 为 的外心 .
    (2) 为 的重心 .
    (3) 为 的垂心 .
    (4) 为 的内心 .
    (5) 为 的 的旁心 .
    38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 .
    (5)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9极值定理: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 是定值 ,则当 时和 有最小值 ;
    (2)若和 是定值 ,则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3)已知 ,若 则有

    (4)已知 ,若 则有

    40 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 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即:

    .
    41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或 .
    42 斜率公式 :
    ( 、 ).
    43 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b为直线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 ( )).
    两点式的推广: (无任何限制条件!)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直线 的法向量: ,方向向量:
    44 夹角公式:
    (1) . ( , , )
    (2)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45 到 的角公式:
    (1) .( , , )
    (2) .( , , ).
    直线 时,直线l1到l2的角是 .
    46 点到直线的距离 : (点 ,直线 : ).
    47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 ).
    4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 ,则 点 在圆外;
    点 在圆上; 点 在圆内.
    4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 .
    50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则:
    ;
    ;
    ;
    ;
    .
    51 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离心率 ,
    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 ,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
    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
    52 椭圆 焦半径公式及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 ; 。
    53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 在椭圆 的内部 .
    (2)点 在椭圆 的外部 .
    54 椭圆的切线方程:
    (1) 椭圆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椭圆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椭圆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55 双曲线 的离心率 ,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 ,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
    焦半径公式 , ,
    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

    56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 .
    (2)若渐近线方程为 双曲线可设为 .
    (3)若双曲线与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4)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总是 。
    57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双曲线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双曲线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58抛物线 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 焦半径 .
    过焦点弦长 .
    59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
    (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
    (3)准线方程是 .
    60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
    61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6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6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 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64 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 = , = 则:
    (1) + = ;
    (2) - = ;
    (3)λ = (λ∈R);
    (4) • = ;
    65 夹角公式:
    设 = , = ,则 .
    66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 , 是 上任一点, 为 间的距离).
    67点 到平面 的距离: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 是 的一条斜线段).
    68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 ,其表面积 .
    69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
    (正四面体高 的 ),外接球的半径为 (正四面体高 的 ).
    70 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
    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
    71排列数公式 : = = .( , ∈N*,且 ).规定 .
    72 组合数公式: = = = ( ∈N*, ,且 ).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 ;(2) + = .规定 .
    73 二项式定理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
    的展开式的系数关系:
    ; ; 。
    74 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1+A2+…+An)=P(A1)+P(A2)+…+P(An).
    75 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
    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1• A2•…• An)=P(A1)• P(A2)•…• P(An).
    76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77 数学期望:
    数学期望的性质
    (1) . (2)若 ~ ,则 .
    (3) 若 服从几何分布,且 ,则 .
    78方差:
    标准差: = .
    方差的性质:
    (1) ;
    (2)若 ~ ,则 .
    (3) 若 服从几何分布,且 ,则 .
    方差与期望的关系: .
    79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
    式中的实数μ, ( >0)是参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对于 ,取值小于x的概率: .

    80 在 处的导数(或变化率):
    .
    瞬时速度: .
    瞬时加速度: .
    81 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是曲线 在 处的切线的斜率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
    82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C为常数).(2) .(3) .
    (4) . (5) ; .
    (6) ; .
    83 导数的运算法则:
    (1) .(2) .(3) .
    84 判别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当函数 在点 处连续时,
    (1)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大值;
    (2)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小值.
    85 复数的相等: .( )
    86 复数 的模(或绝对值) = = .
    87 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 ).
    88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
    ①若 ,则 ;
    ②若 ,则 ;
    ③若 ,它在实数集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

    高中数学公式提升
    一、集合、简易逻辑、函数
    1. 研究集合必须注意集合元素的特征即三性(确定,互异,无序); 已知集合A={x,xy,lgxy},集合B={0,|x|,y},且A=B,则x+y=
    2. 研究集合,首先必须弄清代表元素,才能理解集合的意义。已知集合M={y|y=x2 ,x∈R},N={y|y=x2+1,x∈R},求M∩N;与集合M={(x,y)|y=x2 ,x∈R},N={(x,y)|y=x2+1,x∈R}求M∩N的区别。
    3. 集合 A、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 或 ;求集合的子集 时是否忘记 . 例如: 对一切 恒成立,求a的取植范围,你讨论了a=2的情况了吗?
    4. 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 如满足条件 的集合M共有多少个
    5. 解集合问题的基本工具是韦恩图; 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6. 两集合之间的关系。
    7. (CUA)∩( CU B) = CU(A∪B) (CUA)∪( CUB) = CU(A∩B); ;
    8、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p、q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真且真,同假或假)

    p q P且q P或q
    真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9、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互 逆

    互 互
    互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互 逆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10、你对映射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A→B中,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它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够成映射?
    11、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
    ①如果函数 对于一切 ,都有 或f(2a-x)=f(x),那么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②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③若奇函数 在区间 上是递增函数,则 在区间 上也是递增函数.
    ④若偶函数 在区间 上是递增函数,则 在区间 上是递减函数.
    ⑤函数 的图象是把函数 的图象沿x轴向左平移a个单位得到的;函数 ( 的图象是把函数 的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
    函数 +a 的图象是把函数 助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a个单位得到的;函数 +a 的图象是把函数 助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
    12、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标注了该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3、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常见类型记住了吗?函数y= 的定义域是 ;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弄清了吗?函数 的定义域是[0,1],求 的定义域. 函数 的定义域是[ ], 求函数 的定义域
    14、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时,你注意到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了吗?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15、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取值, 作差, 判正负.)可别忘了导数也是判定函数单调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16、函数 的单调区间吗?(该函数在 和 上单调递增;在
    和 上单调递减)这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
    17、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呀.
    18、换底公式及它的变形,你掌握了吗?( )
    19、 你还记得对数恒等式吗?( )
    20、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解”转化为“ ”,你是否注意到必须 ;当a=0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 .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
    二、三角、不等式
    21、 三角公式记住了吗?两角和与差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 二倍角公式:________________;解题时本着“三看”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看角,看函数,看特征”,基本的技巧有:巧变角,公式变形使用,化切割为弦,用倍角公式将高次降次,
    22、 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正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是否为单调函数?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23、 在三角中,你知道1等于什么吗?(
    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 常数 “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同角关系公式:商的关系,倒数关系,平方关系;
    诱导公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4、 在三角的恒等变形中,要特别注意角的各种变换.(如 等)
    25、 你还记得三角化简题的要求是什么吗?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不含三角函数、且能求出值的式子,一定要算出值来)
    26、 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你还记得降幂公式吗?cos2x=(1+cos2x)/2;sin2x=(1-cos2x)/2
    27、 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 )
    28、 你还记得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
    29、 辅助角公式: (其中 角所在的象限由a, b 的符号确定, 角的值由 确定)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
    30、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图象的草图能迅速画出吗?能写出他们的单调区、对称轴,取最值时的x值的集合吗?(别忘了k Z)
    三角函数性质要记牢。函数y= k的图象及性质:
    振幅|A|,周期T= , 若x=x0为此函数的对称轴,则x0是使y取到最值的点,反之亦然,使y取到最值的x的集合为 , 当 时函数的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当 时要利用诱导公式将 变为大于零后再用上面的结论。
    五点作图法:令 依次为 求出x与y,依点 作图
    31、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还记得吗?
    平移公(1)如果点 P(x,y)按向量 平移至P′(x′,y′),则
    (2) 曲线f(x,y)=0沿向量 平移后的方程为f(x-h,y-k)=0
    32、 有关斜三角形的几个结论:(1) 正弦定理: (2) 余弦定理: (3)面积公式
    33、 在用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意义?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向量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
    ②直线的倾斜角、 到 的角、 与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
    34、 不等式的解集的规范书写格式是什么?(一般要写成集合的表达式)
    35、 分式不等式 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x的系数变为正值,奇穿偶回)
    36、 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绝对值?(一般是根据定义分类讨论)
    37、 利用重要不等式 以及变式 等求函数的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a,b (或a ,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38、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a、b、c R,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9、 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怎样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 或 )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40、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增减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
    41、 对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转化为最值问题)
    三、数列
    42、 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1)若 ,则 ;(2) ;
    (3)若三数成等差数列,则可设为a-d、a、a+d;若为四数则可设为a- 、a- 、a+ 、a+ ;
    (4)在等差数列中,求Sn 的最大(小)值,其思路是找出某一项,使这项及它前面的项皆取正(负)值或0,而它后面各项皆取负(正)值,则从第一项起到该项的各项的和为最大(小).即:当a1 >0,d<0,解不等式组 an ≥0 an+1 ≤0 可得Sn 达最大值时的n的值;当a1 <0,d>0,解不等式组 an ≤0 an+1 ≥0 可得Sn 达最小值时的n的值;(5).若an ,bn 是等差数列,Sn ,Tn 分别为an ,bn 的前n项和,则 。.(6).若{ }是等差数列,则{ }是等比数列,若{ }是等比数列且 ,则{ }是等差数列.
    43、 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1)若 ,则 ;(2) , , 成等比数列
    44、 你是否注意到在应用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时,需要分类讨论.( 时, ; 时, )
    45、 等比数列的一个求和公式:设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公比为 , 则

    46、 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 是数列 的前n项和,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 b为常数)其公差是2a.
    47、 你知道怎样的数列求和时要用“错位相减”法吗?(若 ,其中 是等差数列, 是等比数列,求 的前n项的和)
    48、 用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 了吗?
    49、 你还记得裂项求和吗?(如 .)

    关于排列句子顺序的问题,通过《中级会计考试科目难点分析》、《高中数学难点分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排列句子顺序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排列句子顺序(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