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韩中·读书笔记」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引领孩子迈向成功之道-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四)

「韩中·读书笔记」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引领孩子迈向成功之道-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四)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卡尔维特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韩中·读书笔记」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引领孩子迈向成功之道-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四)和让家长告别焦虑,让孩子未来可期,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值得一读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韩中·读书笔记」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引领孩子迈向成功之道-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四)
  • 让家长告别焦虑,让孩子未来可期,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值得一读
  •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
  • 初小教师读书心得
  • 一、「韩中·读书笔记」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引领孩子迈向成功之道-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四)

    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引领孩子迈向成功之道

    赵定珠,韩马初级中学教师,现任八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学活动,热爱读书,勤于总结。曾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区级优秀班主任、区级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无意间经朋友推荐《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细读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使我作为一名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在教育教学中,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用自己的教育理论,把痴呆的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的教育典范故事。

    老卡尔维特是19世纪初德国的一名乡村牧师、全能教育法的开拓者。他指出:“即使再平凡的人,只要教育得法,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一让孩子在赏识中前进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使他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信息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对于成绩优的学生和不优的学生,一定都要多鼓励,多赏识,让它在催化自己,相信自己,有些家长担心赏识多了孩子将迷失自我,尾巴向上翘,适时地赏识夸奖,即使做错了,也绝不能挖苦讽刺打击。“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丑陋的东西总是令人胆战心惊”。“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了勇气,表扬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孩子可以快乐成长,正是卡尔威特这种思想造就了儿子的成功。

    二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卡尔威特认为:人一生中会有很多失败,教育孩子学会面对失败,不怕失败是非常重要的事。害怕失败,孩子的心理压力就很大,本来能够做到的轻而易举的事情也做不好,做不了;害怕失败,孩子心理会产生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想法,丧失尝试的动力,以至于长期处于无能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失败,老卡尔威特认为要这样做: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失败观;

    其次帮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明白努力的方向,使孩子看到成功的希望;最后应给失败后的孩子新的起点,在孩子的努力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鼓励他的进步。你的表扬和肯定是帮助孩子走出沼泽地的最好的精神动力,他们能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

    三教会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坚定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办事认真,志向宏伟,为人豁达,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小卡威特时经常告诫儿子:人一生要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必须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他一开始就让孩子学会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勇敢地接受,否则就无法养成持之以恒的性格,而只有坚强的人才能在挫折中找到成功的途径,犯错误,甚至失败都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要想让孩子具备能够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磨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把培养孩子敢于接受生活中的失望及失败的勇气放在首位,平静的对待孩子失望的现实,对孩子实施好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容易的接受失望,迎接失望,在以后的成长中,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不会只看到失望。对于学生要长期进行耐挫教育,疏通心理,让学生每天生活在阳光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孩子的发展。在教育孩子同时首先要让孩子要养成专心致志学习习惯,如果在学习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习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欺骗,只有学习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第二要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一部分学生不拖到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的习惯,能做的事就会更少了。第三坚持不懈的习惯,在学习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佩服卡尔威特对孩子教育那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也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确了在教育教学上应该是使用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运用正确的方法,更加高效的工作!

    来源:渭南市临渭区站南办韩马初级中学

    供稿:教研室

    撰稿:赵定珠

    编辑:赵小艳

    审核:徐永红

    一、让家长告别焦虑,让孩子未来可期,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值得一读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为人父母后,常常看着孩子就不自觉的陷入沉思:「他/她这一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希望他一生幸福快乐,但也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希望他活得自由自在,但也希望他能有出息;希望他能常伴身边,但也希望他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我可以接受他平凡,但不能接受他平庸! 凭什么别人的孩子, 可以成为精英人才,而我的孩子只能是凡夫俗子? 我觉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做父母的,最本能、最朴实的心愿。

    于是,当我发现孩子不如亲戚家的孩子能说会道时,当我发现孩子不如邻居家孩子爱看书时,当我发现孩子不如小区里的同龄孩子聪明伶俐时,我忍不住的焦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如别人?是孩子天生比较“愚笨”,还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我和爱人时常吵架……直到,我听到一个人的教子故事,我终于释然了,因为我有了答案;我也不再焦虑,因为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对孩子的未来重拾信心。


    这个人,叫卡尔威特,德国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的开创者。或许你没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你翻开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你会发现他的名字上有一个标签——「世界上最年轻的博士」记录保持者。这是他的儿子,沿用了他的名字。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例子世界上比比皆是,有什么特别的?确实没有,但是如果说,他的儿子刚出生时,被诊断为“先天痴呆”呢?


    是的,这就是他的牛逼之处,把一个笨蛋儿子培养成了天才神童:8岁熟练掌握6门语言,9岁考上大学,14岁拿下博士学位,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他凭借一己之力,用他的教子经验,直接扭转了人类的 育儿 认知: 「孩子是庸才还是人才,不是天生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决定的。」

    换句话说,孩子的未来,取决于父母的早期家庭教育。所以,有人说:「望子成龙的父母一定要看卡尔威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是卡尔威特的粉丝,他说,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可以让小孩子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些烦恼,它是儿童快乐成才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那么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给予了我哪些帮助和启发?

    卡尔威特,用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方法,帮助200多年来数以亿计的父母,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从《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我彻底告别了焦虑,因为我发现:

    ①、孩子的未来,掌握在你的手中!你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孩子是人中龙凤,还是凡夫俗子,是由你说算了,而不是由天赋说算了。

    ②、无论孩子先天条件如何,无论家长的经济条件如何,只要教育得当,你的孩子一样可以成为人中龙凤。

    这里有个例子,曾经欧洲人做过一个实验,欧洲白人的孩子平均智商是113,非洲黑人孩子的平均智商只有89,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

    后来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出生差不多的黑人孩子,分为两组,A组仍然生活在贫穷的黑人原生家庭,B组生活在中产阶级的白人普通家庭。4年之后,对两组孩子做了智力测验,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A组孩子的平均智商依然是89左右,B组孩子的平均智商,却高达109,和白人孩子几乎没有差别!

    ③、只要方法得当,养娃其实可以很轻松。觉得养娃累的家长,是因为方法错了。


    卡尔威特的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理念,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至今仍影响着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父母,帮助他们找到 育儿 的正确方向,我摘抄几点,对我和我的孩子影响最大的,分享给大家。


    一天,老卡尔的朋友到家里玩,看到小卡尔用蓝色的笔画苹果,急忙批评道:「你怎么不告诉孩子,苹果是红色的呢!」

    父亲老卡尔淡定的说:「这又怎么样呢?就让他用自己的色彩,去渲染他自己的世界和未来吧。」

    是啊,其实每个孩子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远大的梦想,很不幸,被爱他的、但是过于理性的家长,所打断而夭折。

    看到这点,让我庆幸不已,否则我还会天天“指手画脚”的教孩子,一些我自认为正确的东西,却在无意中扼杀了他的创造力。


    我不喜欢给孩子吃零食,但也不反对,饿了就让他吃。但是卡尔威特却告诉我们:「如果孩子除了三餐之外,经常吃零食,那么胃得不到休息,血液就会全部集中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这会导致孩子的大脑机能的发育。」

    当他在1818年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他小题大做,但是,近些年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经常吃零食的孩子,智力发育,普遍比不吃零食的孩子,低10个百分点。

    如果不看《卡尔威特的教育》,我可能仍然因为无知和溺爱,而让孩子的大脑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


    有一次,小卡尔跟表妹一起玩积木,但由于搭建方式不同,两人大吵了起来。小卡尔一气之下一脚踢散了积木,表妹放声大哭。此时,长辈们都在喝令孩子,小卡尔被告知「她是妹妹,你要让着她」,而表妹则被告知「卡尔是哥哥,你要虚心向他学习。」

    可这样的劝解方式没有任何作用。两个孩子依然大哭大闹,互不相让。老卡尔在一旁细心观察,发现小卡尔与表妹的争吵,和年龄无关,所以从年龄入手来劝解,根本无法劝服他们。他们的矛盾是:「搭积木的审美不同。」于是老卡尔告诉他们:

    人的审美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每个人对美的认知不同,任何人都不应该强行要求他人,接受和认可自己的审美观。 如果你们两人都不同意对方的审美,可以通过讨论,寻求一个双方都认同的方案,而不是固执己见的争吵。

    听了这些话,小卡尔和表妹冰释前嫌,又在一起搭起了积木。 让老卡尔都意想不到的是,此后小卡尔在搭建过程中,一直在参考着表妹的方法和创意,并且在认真地思索和权衡着。

    你看,只要引导得当,孩子的表现会超越我们的想象。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与外面的小朋友玩耍,都持鼓励态度。但看《卡尔•威特的教育》,吃了一惊,他不鼓励孩子乱交友,而是严格限制孩子的社交对象。

    小卡尔的朋友,都是老卡尔精挑细选的,每当小卡尔结识新朋友后,他都会认真观察对方,一旦发现对方身上有很多毛病,就会坚决不让他们在一起玩,老卡尔说: 我的目的,是让孩子始终受到好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人先知的至理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不看《卡尔威特的教育》,我还天真的以为,孩子交友多多益善,素不知,可能让孩子偷偷染上很多恶习。

    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大大升级了我的 育儿 认知,让我从一个迷茫、焦虑、不知所措的家长,成长为一个轻松、对孩子未来充满信心的家长。

    如果你也不甘心你的孩子,一辈子庸庸碌碌;如果你也想孩子在你的教导下, 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听话的好孩子,那么建议你看一看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对你和你的孩子,都非常重要。

    单本《卡尔·威特的教育》,32元,点击下方链接可以买得到:

    我买的是5本套装,包括《卡尔·威特的教育》、《犹太人教子枕边书》、《斯托夫人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哈佛家训》,共5本仅75元,点击下方链接可以买得到:

    二、教育书籍的读后感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范文1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感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 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 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 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又应该是朋友关系, 否则, 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 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 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范文2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作为妈妈和老师,我对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一直是更为关注一些。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习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习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习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习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习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习惯——在学习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范文3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现在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2.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3.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范文4

      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看着看着就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实我觉得每篇短文都值得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坏掉的教育理念。

      每个女人天生下来都可以做“妈妈”,但是否能做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坏妈妈,只有懒妈妈。

      今天从这篇短文开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这篇文章讲的是圆圆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上幼儿园时选择了一个学画画的特长班。有一次老师留了一幅作业,要求画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的画面,并承诺选出画的优秀作品放到幼儿园长廊里展览一段时间。画家之后圆圆用彩笔画的非常用心,甚至连吃饭都不愿意停下来。画出来的画面非常的漂亮,红红的太阳,绿色的草地、蓝色的云,上面有几个玩耍的小朋友,旁边还有一条“粉色的河流”,为了表示出是河流还画了几只鱼儿。画完了,她的妈妈表扬她画的非常的漂亮,并问她河流为什么要画成粉色的?圆圆说因为她觉得粉色特别的漂亮,就画了。

      这幅令圆圆非常引以为傲的图画结果没有被幼儿园老师选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应该画成蓝色的;白云也不能是蓝色的”。圆圆回家后把这个原因跟她的妈妈说了,并问妈妈“河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的妈妈从自来水里接了一碗水让圆圆说是什么颜色的,圆圆说是白色的。然后妈妈又把水放到了一个红桶中,让圆圆看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答不出来。妈妈把水一边倒出来一边让她分辨是什么颜色的。她的妈妈说对,水流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

      那没有颜色的水应该用什么颜色的彩笔来表示呢......如果要求我们要画的准确无误,就永远找不出一根可以画出河流的笔。

      妈妈接着说了,一幅画只有好看不好看,没有对于错。你可以运用任何大胆的颜色,只要你喜欢,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用任何的颜色!

      ——圆圆妈妈企图用这种观念来影响圆圆,呵护她的想像力,却没有能力带着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国当前教育中的束缚及桎梏的东西。中国教育中这种条条框框的方式禁固了孩子们许多灵光突现的想象力,甚至抹杀了他们敢于去想像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时候,也很喜欢画画。可是每次画画时,爸妈都是以画的像或不像来评价我画的好坏。以致于我幼小的心灵中只认为画画就要画的像,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会用画笔来表达我心中想象着的东西了,只会照着某物,用我稚嫩的画笔尽量把它画到最像。

      是什么扼杀了我还是孩童时本应丰富多彩、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恐怕就是当代教育中的那请所谓的“应该”和“不该”吧。

      我们无力和宏观的教育做斗争,只能尽量的做好身为家长的责任,好好保护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三、初小教师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小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初小教师读书心得1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本里面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本里面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老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老师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老师————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本里面对老师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老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老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同事生日祝福语

      作为一名老师————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老师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老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初小教师读书心得2

      读了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后,心中体会颇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没有经验,没有教学技巧,没有管理方法。而张思明的这本书给了我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更教我怎样才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怎样教书育人。

      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放飞美国》的作者别出心裁的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力;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我想张老师的教育就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吧!

      张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张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有一颗爱心。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的继续着他们的教与学,这是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麽比这更幸福的呢?

      张老师作为一名教学能手,在教学上取得的成就更让人羡慕,通过阅读它的数学教学的诸多方法,我体会如下:

      首先是我们自身的专业素质要过得去。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跨世纪的教师,我们要想办法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深入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那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是情感交流,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在与学生谈心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平等对话式的,多点鼓励、少些责备,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我们老师是可依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现代中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唯老师是从,常常将不合己意的灌输拒之于心扉之外。所以老师要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抛弃那种反映出“师道尊严”的上对下的说教,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况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在平时的课堂中互相配合,教学相长。

      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一个教师,他的胜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初小教师读书心得3

      寒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初小教师读书心得4

      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别的女儿回到了身边,于是想到了看一本对儿童教学的书,能吸取一些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能完成了任务。于是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章节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带女儿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初小教师读书心得5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关于卡尔维特的问题,通过《教育书籍的读后感》、《初小教师读书心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卡尔维特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卡尔维特(3)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