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乖”小孩受伤最重,拒绝养成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从这些绘本开始

“乖”小孩受伤最重,拒绝养成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从这些绘本开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方格子老虎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乖”小孩受伤最重,拒绝养成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从这些绘本开始和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父母要少用这几句话教训孩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乖”小孩受伤最重,拒绝养成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从这些绘本开始
  • 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父母要少用这几句话教训孩子
  • 不想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家长们该怎么做?
  • 父母偏爱系列:伤害篇之讨好,看看你的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养成的
  • 一、“乖”小孩受伤最重,拒绝养成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从这些绘本开始

    书妈妈绘本,阅读伴成长!

    妈妈生气——

    宝宝马上道歉:妈妈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

    妈妈很累——

    宝宝赶紧给妈妈揉肩捶背:妈妈辛苦了;

    妈妈沉默——

    宝宝战战兢兢地看着妈妈,不敢玩也不敢动;

    ……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开始感叹:别人家的宝宝就是懂事贴心!

    可是请你细想,妈妈“生气”、“沉默”时所带的情绪,或许跟孩子无关,却使幼小的Ta如此紧张、孩子,想尽办法去“化解”、“关心”、去“讨好”。

    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过了?孩子自身的感受,谁去关心?他们的情绪,又有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呢?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敏感”

    讨好型人格的人必备的一个特质是“敏感”,他们总能十分敏锐地觉察到别人的需求,并随时准备无条件满足。

    “不敢轻易对别人说‘不’”

    他们几乎难以拒绝他人的请求,即使是一些无礼的、过分的要求,他们也难以开口反驳。

    “非常害怕与别人起冲突”

    他们躲避别人的不满,逃避争吵,回避竞争。

    “不懂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

    和朋友一起出去玩,问“吃什么玩什么”,嘴里总是挂着“随便”“都可以”。

    他们习惯性地牺牲自己的感受和诉求,去迎合他人,即使心里不高兴,也不懂得表现出来。

    "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在跟别人的交往中,把自己放在一种弱者的位置上,是讨好型人格的人获取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里说: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着极度需求。他们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过于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爱,所以往往用无底线的付出,来追寻自己想得到的。

    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而言:“我必须做得很好这样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必须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人,这样他们才会爱我”这种信念从他们的意识至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

    因此,几乎所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在成人之后都不会快乐。

    因为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通过实现别人的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他们容易受骗、上当、吃亏,最后还自卑地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样的结局。

    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1. 童年期陪伴的缺失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安全感、对他人的爱和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3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的生成期,如果缺乏父母陪伴,成年后的安全感会普遍缺失;对父母的依恋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对自己形成这样一个消极印象: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

    忽略性的亲子陪伴,在心灵上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也相当严重!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很敏感。孩子会因为你的一句表扬高兴半天,会因为你的一个眼神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长此以往,Ta会逐渐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喜欢察言观色地做事,这种“乖巧懂事”在大人眼里自然是深受宠爱,而这种宠爱更像是一种暗示和鼓励,促使孩子把这种“乖巧懂事”发挥地炉火纯青。

    2. 严厉压抑的成长环境

    考了100分——爸爸妈妈笑成一朵菊花;

    考砸了——迎来的是质问、责备甚至暴力;

    好好练琴——妈妈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厌倦偷懒——各种牢骚抱怨诉苦洪水般袭来……

    父母要求严厉,一方面会让孩子变得乖巧懂事;但另一方面,时常处于高压状态的孩子,也会逐渐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自觉地形成讨好型人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父母亲人的爱和关心。

    3. 否定式的家庭教育

    孩子想找朋友玩:“别上人家家玩,净给人添麻烦。”“咱家条件差,别老跟着别的孩子出去玩。”

    遇到争执时:“别那么不懂事,让叔叔阿姨看笑话!”

    自家孩子字写得不好:“字写得好难看,你看人家写得才叫好看呢。”

    ……

    这样的父母,自身也倾向于讨好型人格,可能潜意识里自我价值感也很低,不自觉地引导孩子去对比,去看到别人的评价;另一方面,父母又总是希望孩子懂事听话。只有乖孩子,才会被爱,被喜欢。

    当孩子每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时,就被父母忽视、反对、斥责,长此以往孩子根本不敢表达自己,只能和父母/他人的意见一致。

    表面上看,孩子变得听话、懂事,得到亲朋好友的称赞,但实际上,孩子是胆怯懦弱,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长时间在否定式的教育下,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进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父母/他人的肯定。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自觉地讨好别人。

    4. 充斥着“不安全感”的成长环境

    讨好者往往是在一种充斥着“不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安全感的建立,来源于家人的陪伴、他人的照顾,

    1)原生家庭不和谐

    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闹、冷言冷语甚至大打出手,最后孩子深受其害。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有不安全的感受,在他的认知范围内可能会认为是自己“不听话”或者“不懂事”,才让爸爸妈妈生气。

    另一方面,他们会非常惧怕跟别人起冲突,不管是语言上还是肢体上。因为这正是他在家庭中亲历过的情景。而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听话”、“妥协”、“退让”。

    所以他们会强化自己察言观色的能力,同时对于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小心翼翼。这样的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2)未愈的创伤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有过起冲突后被打、被侮辱,经历过和别人争吵后被抛弃、被孤立等创伤,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就会使其形成胆小、时常担惊受怕的心态,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他会对“和别人发生冲突”这件事情,变得异常敏感。他们竭尽所能地试图避免一切和别人冲突的发生,以避免给自己造成伤害。

    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们不必去讨好每一个人,因为总有些人喜欢我们,爱我们,还有些人讨厌、不喜欢我们。

    因为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怕孩子是讨好型人格,不懂拒绝?先树立“边界感”

    01

    《别摸我头发:儿童社交边界感培养绘本》

    《别摸我头发:儿童社交边界感培养绘本》是一套给3-6岁孩子的社交边界感培养绘本。用6个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为什么要从小建立社交边界感,怎样处理人与人交往的边界感。

    这套书每一册一个暖心动人,都很真实地还原孩子现实中会遇到的社交问题——

    故事简单却充满智慧,把守护自我边界和尊重他人边界两个话题,巧妙的融合到一个故事中。美国很多家长都借助它,来和孩子一起讨论,关于边界感和个人空间的问题。

    这本书的主人公艾瑞儿,有一头非常个性、浓密蜷曲的黑头发,她喜欢这头漂亮的头发。但问题也来了,其他人也喜欢,他们都想摸它,而艾瑞儿却不知道如何拒绝。

    这种现象,生活里还挺常见的,小编印象中从小学到大学,遇见过好几个自来卷的同学,都曾经被“频繁摸头”过。他们尴尬又不好拒绝的样子,至今依稀还记得。

    绘本中色彩鲜明突出、富有想象力的插图,显示了艾瑞儿为了避免被摸头发,而做出的努力,她甚至逃到热带雨林里、大海里、城堡里。。。也不能幸免。

    当所有办法都行不通后,艾瑞儿反复思考,终于勇敢说出了“不”,捍卫自己的个人权利,这是其一敢于保护自己的边界。

    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时,咱们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一些场合下勇敢拒绝可以很有力量地保护自己,比如像“不要碰我的头发!”,“不要捏我的脸”!孩子会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表达。

    另外,在提出自己的要求后,艾瑞儿说出了很重要的一点——“没经过我的同意,请你们不要摸它。”也就是故事的第二点,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边界。

    02

    《诺丽的故事》

    《诺丽的故事》关注了孩子成长中最让家长感到棘手的三个问题——不会拒绝、入学焦虑和校园霸凌。诺丽总是努力做正确的事情,可当她看到学校里有人欺负赫克托时,她不敢站出来说一句话,害怕自己也被同学们孤立。内心展开激烈斗争的诺丽,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帮助赫克托吗?鼓励孩子坚持内心的正确选择,有勇气为他人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这三本书,不单可以与孩子共读,更重要的是,它也能给与父母力量,从诺丽的三个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每个小孩如何长大的努力,我们才会更深的明白,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生活的挫折,不是我们的道理,而是他的经历。

    《诺丽说“不”》的故事会汲予孩子们说“不”的力量,如何在不平衡的关系中捍卫自己,建立和维持友谊?

    《诺丽站出来》这个故事在校园霸凌的问题上闪耀着灯塔般的光芒……诺丽给了更多孩子公开反对欺凌的勇气。

    03

    《方格子老虎》

    一个老虎宝宝诞生了。老虎宝宝刚出生时是没有斑纹的,必须由爸爸妈妈帮忙画上黑色条纹。所以老虎爸爸高兴地去买来了专门为老虎定做的黑色油漆。

    老虎爸爸为了让儿子与众不同,决定给宝宝画上竖条纹;老虎妈妈却不同意,一定要给宝宝画上横条纹。

    这对爱宝宝的父母争执不下,互不妥协。老虎宝宝很难过,他不想让爸爸妈妈吵架,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给自己画上了方格子,这样横条纹和竖条纹不是都有了吗?

    从此,方格子小老虎不但与众不同,还成了明星,因为数学家们可以在它身上演算数学题呢!然而有一天,方格子小老虎在路上遇到了一场大暴雨,画的方格子不见了,爸爸妈妈还会吵架吗?还会像以前那样喜欢它吗?

    04

    《没关系没关系》

    “邻居阿健无缘无故打我,狗张着大嘴冲我叫,飞机也会从天上掉下来,可怕的细菌到处都是……”幸好“我”有爷爷。

    每次“我”生病、受了欺负,或者被狗吓着,爷爷总是说:“没关系,没关系。”这是爷爷教给“我”的咒语,它创造了很多奇迹。

    不知不觉中,曾经让小男孩害怕和担心的拦路虎,都慢慢地在“没关系,没关系”的魔法中消失了。

    不再怯懦和担心,因为他明白了:即使语言不通,心灵却能相通;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坏。

    05

    《你们都是我的最爱》

    这是经典畅销名作《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作绘者再度携手创作的作品。书中用简单温馨的故事,打动每一个人的心,让大人小孩读了都好满足、好满足。 熊爹地和熊妈咪每天都告诉三个熊宝贝“你们是世界上最棒的熊宝宝。”

    但是有一天,小熊宝宝开始好奇,到底爹地和妈咪最喜欢谁呢?他们不可能都是爸爸和妈妈的最爱呀……

    这本书给孩子一个肯定和鼓励:你就是你,你有你的特色,爸爸妈妈爱你只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这种“爱的保证”在孩子成长中是最重要和最可贵的,它让孩子安心自信的在爱中成长。

    当你每天睡前为孩子读完一遍后,不妨就像熊爹地和熊妈咪一般,记得对孩子说“你(们)是世界上最最棒的小孩!”

    06

    《独眼猫一世》

    一世是一只小猫,它只有一只眼睛,村子里的动物们都嘲笑它,一世很难过,他好想跟其他动物们一样有两只眼睛啊!

    可有一天,在月牙儿的帮助下,一世见到了一只眼睛的青紫色星星,才发现一只眼睛也一样很美。一世终于不再为自己的眼睛伤心难过了,小动物们也不再嘲笑他了。

    这是一个关于“自信”和“接纳”的故事。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但每个人不能缺少的是自信。自信是人的支撑。人必自信,然后人信之;人必自重,然后人重之。

    07

    《西奥和不先生》

    《西奥和不先生》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西奥家里来了个一个不速之客,他说自己叫“不先生”。他在家里捣乱,在学校捣乱,并且不停地代替西奥说“不”!

    妈妈不太高兴,同学不和他玩了,西奥也开始讨厌这个“不先生”了。正在他想摆脱不先生的时候,小朋友命令西奥把巧克力给他,他不想给却不敢说“不”。这时,多亏了不先生替他说了“不”。西奥第一次感谢不先生的存在。

    西奥发现,原来说“不”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当西奥真心接受不先生的“不”时,不先生开始逐渐变小,直到完成了使命消失了。

    这时,西奥已经明白“不”的力量,学会了如何拒绝别人。当他把巧克力,猫和医生的事和妈妈说了以后,妈妈很高兴,他也很高兴。绘本的结尾,让我们会心一笑。当妈妈问他是否要周末去奶奶家过夜的时候,他说:好!

    “不”是留在其他时候用的。西奥不仅学会了说“不”,他还知道了何时需要说“不”。

    不敢说“不”的人,活得太累,总是为了别人的事忙得团团转;不敢说“不”的人,活得不太开心,有着不敢拒绝别人的彷徨。《西奥和不先生》告诉我们,如何让胆小的孩子表达自己,学会说“不”。

    08

    《Niko Draws a Feeling》(妮可描绘的一种感觉)

    妮可喜欢把自己所看到的的东西用抽象的方式画出来:冰淇淋车的铃铛,他脸上温暖的阳光

    但包括老师和父母,没人欣赏他的艺术。

    直到他遇见了新邻居艾里斯,她能读懂妮可画中的情绪,尼科知道他找到了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

    这也告诉孩子们,我们没必要迎合别人的看法,我们总会找到一个懂自己的朋友

    一、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父母要少用这几句话教训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性格方面也是最好的,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也很重视,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教育出性格真正好的孩子,有的父母的教育出来的,可能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讨好型人格是一种病态的习惯,很难改变,患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会讨好每一个人,他们活得很累,但是又会不自觉的讨好每一个人。

    讨好型人格对孩子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他可能处处忍让着别人,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将自己的欲望控制住,成为别人想要的人,他们就算委屈了自己别人也不一定领情,有的人还会背地里说他们傻。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和父母的教育脱不开关系,有的父母希望孩子长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就会教训孩子,让孩子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能通过做父母想要他们做的事情讨好父母。

    逐渐的他们就会讨好每一个人,等父母发现了端倪,会发现讨好型人格很难纠正,他已经成为了孩子本能的习惯。

    有父母可能会问了,怎么样可以避免将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呢?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父母可以从自身做起,不想让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父母最好不要说这几句话。

    一、你就是头猪,太给我丢人了

    前段时间听一位朋友讲了她的故事,这位朋友患有轻度的讨好型人格,我一直很好奇她为什么患病,这天她告诉我了答案,朋友小时候。

    父亲对她要求很高,父亲经常拿同事孩子的成绩和她比,她考不过人家的时候,父亲就会骂她: “你就是头猪,太给我丢人了。”

    有时候父亲还会带着她妈妈一起骂,觉得妈妈生下她太笨了。

    为了不让爸爸丢人,不让妈妈挨骂,她开始讨好爸爸,爸爸每天回家给爸爸倒水,她好好学习,她不属于那种特别聪明的孩子,她就特别努力,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但是她的讨好型人格却形成了。

    长大后,她脱离了那个家庭,她看过很多心理医生,她的症状才从重度的讨好型人格变成了轻度的,但是她还是会讨好别人,发生了什么优先考虑别人。

    听到这个故事,我很心疼,没想到朋友居然有这样的经历,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骂孩子:你就是头猪,太给我丢人了,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怀疑自己,为了不被骂,讨好父母,他们就会做父母想要他们做的事情,当讨好成为了一种习惯,一切就都晚了。

    二、我不要你了

    “我不要你了”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曾听说过,父母教训孩子这句话的时候只是想恐吓孩子听话,但是他们不知道,小孩子的心思很单纯,他们真的会把这句话当真,觉得父母不要自己了,这句话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就像一个成年人没有家一般,他们便会做一些事情讨好父母,让父母不要抛弃自己,比如说,他们可能会学做家务,努力学习,尽量不让父母生气,慢慢的,他们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三、你这样做,我们就不喜欢你了

    同事小曲有一个女儿佳佳,孩子非常可爱,她出生的时候,我们还都去看过她,听同事说,现在六岁的佳佳,患上了讨好型人格,同事很担心,但是没有任何办法,心理医生也表示这个问题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

    有人询问小曲,为什么佳佳会患上讨好型人格,小曲表示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她一直想要教育佳佳成为一个完美的孩子,在孩子想买玩具站在商店门口的时候,她会告诉佳佳你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我们就不喜欢你了,在孩子想去迪士尼的时候,她也会这样告诉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再也不提这些要求了,她变得很懂事,去哪里都由父母决定,只要父母乐意就好,她没了自己的主见,一切以父母为主,小曲发现女儿不对劲之后带女儿去了医院,医生判定孩子患上了讨好型人格。

    父母不能经常给孩子说:你这样做,我们就不喜欢你了,他们会觉得父母是真的不喜欢自己了,父母云淡风轻的恐吓在孩子看来就是一把把刀,扎进了孩子的心窝,为了让父母喜欢自己,孩子就会讨好父母,养成习惯后,他们会讨好每一个人,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骨子里的习惯,更是无意识的习惯。

    父母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毁了孩子,让孩子养成病态的性格,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了,虽然父母的心思我们可以理解,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要用对方法。

    二、不想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家长们该怎么做?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在父母面前,会变得小心翼翼的,对于父母的命令是绝对的服从,内心上也比较自卑。

    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那么,家长们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是不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

    小孩子难免会犯错,因为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懵懂的,在一些事情上肯定会犯错误的,而作为父母,不应该不问缘由,直接就指责孩子。

    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可能还会动手打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家长可以跟孩子好好的沟通,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有些家长总喜欢干预孩子的一切决定,将孩子的事情都提前安排好了,孩子只需要执行自己的命令就好了。

    父母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孩子出现依赖性,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脆弱,不知所措。

    因此,家长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三、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

    对于大人来说,可能喜欢一切东西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不喜欢家里的人反对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说啥,她都得做到。

    家长认为听自己话的孩子,就是个好孩子,不管孩子的愿意不愿意,觉得自己这么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而有些家长认为好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孩子喜欢的,长期以往下去,孩子就会变得压抑,沉默寡言的。

    因此,家长们要给孩子说不的权利,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毕竟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三、父母偏爱系列:伤害篇之讨好,看看你的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养成的

    前言:根据权威研究表明,讨好型人格一般有家庭原因, 社会 文化原因,个人原因。三个方面单独或者联合作用产生的,而我的论点和权威研究有点出入,我要加上先天基因这个因素进去。

    只有天生外向性格的人才会去讨好别人,内向的人会把自己锁起来,形成另一种自卑的人格。

    下面是我分析的结果

    第一点它的逻辑:父母偏爱导致长期受到批评和忽视导致的结果。

    批评:是因为父母不那么爱你,外面受气有情绪,然后就盯着你一点点犯错,就要开始骂你有些强势的甚至会动手打孩子。小孩子的时候哪里懂那么多,只会吓着留鼻涕流眼泪,只会真的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才不爱自己。

    忽视:父母吃饭的时候总是把肉分多点另一个孩子,买衣服和鞋子也是买贵的给另一个,平常对你们说话的语气也是不一样的。你试着反抗过质问为何要这样区别对待。但是总是被父母的巧言巧语躲过去,要不然直接来上一句小孩子你懂什么?你是不懂什么,不过确实知道被父母忽视。

    世人一直以为父母对孩子是无上伟大的而我不那么认为。其实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伟大的,哪怕你打他骂他忽视他,孩子还是深深的爱着父母的。

    所以为了让父母满意孩子放弃了抵抗学会了讨好。

    当有一天父母回到家后,询问爸爸妈妈工作累不累,再倒上一杯热水来。这时候父母的语气还有脸色是温柔的,那一刻孩子得到父母的爱,也学会用讨好来获取爱的方式。


    第二点强化:在学校中得到buff增强

    让我们看看在家庭养成的相处模式来到校园生活之后的情形。讨好型人格身上有一种名为软弱的气场,老师一眼就能认出来了,在通过几个回合的接触已经确定你是乖孩子了。那么请问你如果是一位老师想管好一个班级你当如何去做?


    要是我的话:就是先给乖孩子树立荣誉称号,打上好孩子勤奋听话的标签,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形成遵守纪律的良好氛围,再给坏孩子给予一些鼓励让其好好进步。

    在学校里你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听课,勤奋学习就能得到老师的支持表扬,每天都能得到老师的笑脸相迎。在学校得到的正面回馈比家里的还要多,而且老师的认同让家人也感到欣慰和高兴,所谓的快乐加倍。

    除了老师的疼爱,你在校园里还是同学眼中的模范好朋友。借作业抄你不会拒绝,给人家送情信也是你去代劳,打扫卫生也是你包办了一大片,帮助差同学辅导功课也是你代劳。


    其实你偶尔会羡慕班里面那一小部分坏孩子随心所欲的样子,这样的念头总是一闪而过。 你很快就忘记了,继续回到家庭和学校给你设定的程序中,完成自己的角色扮演。

    第三点:危害性

    1 人格危害:错误的心理逻辑

    对别人感受特别敏感,没有主见,很难拒绝别人,不敢去请求别人帮助,缺乏原则和规矩。

    其实说白了:就是委屈自己,卑微的讨好别人,成为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是种不 健康 的心理行为模式,并非心理疾病。当所做所谓能得到正反馈的时候一切都还好说,但是一旦得不到正面反馈了,就会爆发出强大的负面能量。

    2 第二点:出来 社会 后无所适从

    当踏入 社会 那一刻起,你将面临:工作,朋友,爱情:三个人生课题。

    首先来说说

    工作:一味的讨好只会被老板无情的压榨,其实你也不是没得到反馈。老板画的大饼给你的鼓励的话语,让你为之一振。但是假的东西都是有被捅破的那一天的,


    你会慢慢的发现自己做的多拿的少,做的多相应的也错的多,其他同事拿一样的钱日子过得比你潇洒多了,不满归不满。你又不敢去和老板提出要求,只能把气自己往肚子里咽下去。

    而且你的软弱会被有心的同事盯上,表面上很受欢迎,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实际上背后很多同事把你看得一文不值,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你根本融合不进去,融合进去也只是每次充当吃亏的角色。

    更有甚者,无论你怎样讨好,连假装给你一个好脸色看都不给。因为这种人是从人格上直接否认你了,说白了就是看你不顺眼。


    没有人告诉你:职场上是注重工作效率,注重个人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来交朋友谈感情的场所,所以职场是不需要你花费精力做老好人,只需要你做好本分工作就可以了。


    你都不按照规矩来,把职场当成了一个交友 游戏 ,你不碰壁谁碰壁啊,放心吧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接下来说第二点:朋友

    在校园时代小打小闹,帮点小忙无伤大雅,但是出来 社会 后就不同了。

    出来 社会 后你还按照那套逻辑来行事,但是你的好朋友们已经很快适应了 社会 环境,他们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你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乖宝宝,感觉挺好的。


    现在他们看向你的眼神多了一点鄙视,脑中一直琢磨怎样在你身上沾一点便宜,已经变成了提款机的角色。 讨好型人格是性格障碍,并不是智力障碍。你是能感觉出来的,这是你在人生中的第二次碰壁了。


    没有人告诉你 社会 上的友情是靠:相互吸引尊重,提供交换价值。

    再来说说爱情 :讨好自己的另一半没有逻辑上毛病,但是在没有较好的颜值前提下,你会喜欢上一个提线木偶么。讨好在爱情里会产生另一种现象没有主见。

    今天晚上吃什么好了?宝贝你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吧我无所谓。 旅游 去哪里玩好?这时候你发表了一下个人意见,但是一听对方说不想去,连商量的勇气都没有,马上改口一切听你的。

    叼那卡 爱情是有商有量在打闹中磨合升华的。 除非你有较好的颜值和身材,要不然没有人会喜欢和一个木呐的只会说你喜欢就好了我无所谓的机器人交往了。

    那为何会沦落到如此下场?

    我的答案如下

    家庭里的链接:你---父母

    校园的链接:你--父母---老师---同学

    家庭和校园都是闭环的内网,遵守善良和丑恶的定律,你讨好的付出就能得到回报,在家里能讨父母喜欢,在学校里就算是其他同学不给你脸色看,但是没有老师不喜欢乖孩子。


    而且在时候还给你贴上一个高尚的人格标签,再给你的行动贴上一个善良正义的标签堪称完美。

    但是出来 社会 后变成了外网的世界:里面夹着利益,丑恶,潜规则,人性等复杂成分,遵守的是丛林法则,讨好的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也有可能得到伤害。

    你的那一套逻辑不管用,而且还处处碰壁。你高尚的人格标签被否定了,你做的好人好事变成傻逼的代名词。

    你一直习惯把世界分成白色和黑色,善良和丑恶。只有这样你才能感觉安心,找到存在感。

    但是出来 社会 后没人告诉你:世界不是黑色的,也不是白色的,它是灰色的不好也不坏。

    你在看看以前在学校淘气的学生,活着潇洒的样子。你内心剩下茫然,老天待我不公。分不清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 社会 道德的沦陷,陷入深深的负面情绪之中,


    关于方格子老虎的问题,通过《不想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家长们该怎么做?》、《父母偏爱系列:伤害篇之讨好,看看你的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养成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方格子老虎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方格子老虎(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