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大江东|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上海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大江东|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上海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大江东|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上海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世博会哪一年在上海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大江东|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上海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世博会哪一年在上海
  • 上海世博会为什么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寓意是什么
  • 一、大江东|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上海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资料图片

    2021年最后一天,上海又一处文化和生态地标精彩亮相:上海城区最大的沿江公园——世博文化公园北区正式开园。

    世博文化公园之所以成为地标,不仅在于其“大”,近两平方公里的规模,让上海有了比肩纽约中央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的城市中心绿地;更在于其“公”,从选址到设计的每一步,延续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生动实践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大都市寸土寸金之地变身中央绿地,书写“共享”和“文化”锦绣文章

    世博文化公园地处浦东后滩滨江核心区域,曾是上钢三厂厂房。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这里被改造成为外国国家馆云集之地。近年来,随着黄浦滨江两岸开发升级,这里已然成为上海第二个陆家嘴,可谓“寸土寸金”。有测算说,如果该地块用于商业开发,仅土地收入就超1000亿元。但是,上海下定决心,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将其打造成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高品质生态空间,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城市环境的期盼。

    2017年,上海公开向社会征集世博文化公园设计建设意见,在“老土地”上钢三厂工作了40年的退休职工吴正江提出,在园内建山,让市民游客在山顶饱览黄浦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和世博遗存。

    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意见征集中,2.24万名上海市民各自描绘了对世博文化公园的设想,近半数参与调查的市民表达了对上海世博会的怀念。顺应市民期盼,上海世博会的4座国家馆——卢森堡馆、法国馆、意大利馆和俄罗斯馆在公园建设中保留下来,并实现功能转型。

    世博文化公园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共享欢聚的城市中心公园,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分为上海温室、国际马术中心、世界花艺术园、大歌剧院等七大主题,绿地占比达80%以上,各类树木花草超过1000种。引人瞩目的是,公园内正在建设全国最高、上海市区唯一的人工双子山,高达48米。公园2017年9月22日动工兴建,将于2023年底完成主体建设,2024年实现全园开放。

    “世博文化公园紧扣‘共享’和‘文化’做锦绣文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加注重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配置更多让市民能坐下来体验和交流的公共设施,植入更多文化特色元素,打造全球的高品质、高颜值、高能级公园。”公园建设方上海地产集团负责人说。

    世博遗珍焕新与江南园林再造,让市民走进森林、欣赏园林,看到绿化、感受文化,亲近美景、共享美好

    申园一景 田泓摄

    此次开放的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占地85公顷,主要由舞动广场、静谧森林、时光印记大道、世博花园、音乐之林、中心湖、后滩滨江、申园等景观片区和景点组成。

    钢板制成的“时光卷轴”、28根钢铁树干、海宝雕像、世博钟……总长约400米的时光印记大道,展现了这片土地从工业时代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演进历程。

    法国馆等4座保留场馆与周边的欧洲风情花园、百米紫藤长廊、玉兰花林、中心草坪等景致构成世博花园,并提供更多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2022年元旦期间,焕然一新的原法国馆将举办葡香花市,让市民游客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花卉和葡萄酒文化。

    申园一景 田泓摄

    “浦西看豫园,浦东逛申园。”以传统工艺营造出来的江南园林申园,无疑是此次北区开放最大的亮点。

    申园总占地5公顷,总体规划形成北山、南水、东园、西苑的空间布局,构筑醉红映霞、古柯晚渡、玉堂春满、松石泉流、曲韵天香、秋江落照、烟雨蓬莱、荷风鱼乐八景。山环水抱之中的建筑群落,呈现了明清时期江南传统园林的风格。

    如何在开放的现代公园中营造江南园林的意境?申园突破了传统园林高墙深院的概念,以开放的态势和公园的其他部分做了自然过渡。采用“借景”手法,依山傍水,既与整座公园氛围契合,又与城市开放空间的氛围契合。

    从“城市里的公园”迈向“公园里的城市”,绿色正成为上海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

    世博文化公园只是上海绿色中最亮的一抹。

    截至2021年底,上海已建成438座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8.49%。继“一双鞋”“一页报”“一张床”后,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正在向 “一间房”扩张。

    与此同时,上海公园的大门更加开放。从2022年元旦起,一向是公园门票价格“标杆”的上海植物园将实施免大门票开放。至此,除了10余家保护类、科研类公园,上海现有城市公园基本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并且,今后纳入城市公园名录的新建公园都将免费开放。

    以建设“生态之城”为目标,上海不只是建设“城市里的公园”,还要打造“公园里的城市”。到“十四五”末,上海公园数量将达到1000座以上。到2035年,上海生态空间占比将达到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力争人均有超过13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实现全市开发边界内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将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的美好愿景化为现实。

    让城市处处有公园、公园处处是美景,使绿色成为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申城一幅“大城山水图卷”,已经徐徐展开。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一、世博会哪一年在上海

    世博会哪一年在上海

    世博会哪一年在上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世博会哪一年在上海1

    上海世博会是在2010年。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

    上海世博会申请历程:

    1,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2000年3月17日,中国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时任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

    3,2001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4,2002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5,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世博会哪一年在上海2

    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布鲁塞尔原子球塔……这些为举办世界博览会而生的著名建筑,铭刻了人类科技文明的每一次进步。主办世博会,也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

    1894年,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设想。然而,这个在中日甲午战争同年提出的主张,也只能是国人心中难以企及的梦。

    时间跨入21世纪,百年梦想终成现实。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举行的国展局第132次大会上,上海在第四轮投票中以88%的得票率胜出,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这天写下了一句话:“今天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黄浦江两岸的世博会园区 项欣荣摄

    在世界各国与各国人民之间搭建桥梁

    2010年10月24日,上海世博会结束前一周,作为世博会官方媒体的设计总监、世博会首席摄影记者项欣荣接到任务,又一次登上飞机航拍世博园区。尽管当天烟雨蒙蒙,但是从空中盘旋俯瞰黄浦江两岸的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仍然可以看到街道上、展馆外,甚至屋顶上都站满了人。项欣荣想到一句话就是“人类空前的狂欢”。也就在这天上午10时17分,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次突破了7000万,打破了预定的参观总人次目标。

    这次世博会的规模用“空前”来形容是恰当的:参观人数和参展主体最多,园区面积最大,服务供给也是历届之最,1.15万米排队休息长凳,1.1万个厕位,4.2万个降温喷头,共发放了1亿份世博导览图、1800万把清凉扇……

    沙特馆的丝路宝船、英国馆的种子圣殿,还有中国馆的动态《清明上河图》,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争相散发出绚丽的光芒。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184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欢聚在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分享丰富多彩的文明历史,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

    洛塞泰斯这样评价上海世博会:“中国广开国内各省区市大门,笑迎国际社会各方来客,在世界各国与各国人民之间搭建桥梁,这必将成为此次世博会留给全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坐落于上海世博会原址内的世博会博物馆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开馆,是上海市政府与国际展览局合作共建的中国第一个国际性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绣华说,博物馆不仅是世博文化的主要展示空间,也是各个世博会主办国相互交流借鉴的平台。最近,迪拜世博会主办方正与世博会博物馆联系,交流办博经验。

    世博会中国馆鸟瞰 项欣荣摄

    用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推动精细化管理

    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丹麦人用起重机把“海的女儿”塑像连同塑像下的巨石运往上海参加世博会。电视上的这一幕,让作家王蒙感动得流下泪来。“我原来以为世博会是物的盛典,是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经济实力与珍奇产品的地方。我不以为它会与文学发生密切的关系,我甚至于没想到它会打动到我的内心深处。”王蒙在《你好,海的女儿》里写道,“对于物的追求也只有一个目标,人。世博会要打动的是人。”

    世博会,承载着无数人的感情寄托。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项欣荣给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中年男子面带微笑,手里拿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世博我来了!谢谢老婆,谢谢女儿!”

    这位照片上的主人公名叫喻良华,是上海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当时他已是肝癌晚期,那天是坐着轮椅与妻子、女儿来看世博会的。当一家三口游玩到中国馆的时候,喻良华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站起来让妻子为他留影。这是他留给妻女最好的一张照片。

    去年,世博会博物馆策划了《十年,筑梦前行——上海世博会十周年图像展》,这张照片就是活动征集到的3000多张图片中的一张。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项欣荣说,一次展览不可能讲全世博会的所有方面,他和团队选择从情感入手,以个人的小视角,反映背后的大时代、大事件,最后发现与世博会的主旨巧妙契合。

    世博会的服务管理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世博园区试运行期间,女士洗手间排队现象比较严重。为此,世博园区专门派人去实测,发现女士上洗手间的时间平均是男士的.2.6倍。因此,世博会男女洗手间设置的比例不是1∶1,而是1∶2.5。

    用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推动精细化管理,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管理的精髓,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2020年年底,上海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

    “有形的上海世博会即将结束,理念上的上海世博会大幕却刚刚开启。”时任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在世博会闭幕前说的话,正在变为现实。

    新时代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清明节假期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浦东滨江世博段白莲泾公园。在温暖的阳光下,伴着江水的缓缓而流,男女老少在散步道、骑行道享受春风拂面。共享单车穿行在黄浦江边的花丛间,不少外国家庭漫步其中,相映成趣。

    浦东滨江的这片区域在举办上海世博会前,曾经是老式的厂房、码头和条件亟须改善的民居。上海在世博会选址之初就想到了把办博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让办博成为一项惠民工程。1.8万户居民因此告别旧房简屋,搬进环境优美的世博家园。2017年年底,黄浦江45公里滨江岸线全线开放。2020年年底,苏州河42公里滨江岸线基本贯通。“一江一河”工程,将上海的两条母亲河“还水于民”,描绘出一幅城市与母亲河水乳交融的崭新画卷。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时,看到昔日的“工业锈带”已经变成了“生活秀带”。他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参与杨浦滨江工业遗产改造项目的设计师章明,也是当初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设计者。这里原是南市发电厂。如今,高大的烟囱、工业特色明显的分离器、发电机组,在章明的手中化作了具有工业风的前卫建筑。这也是上海第一个由政府主导,把工业厂房转换成民用建筑的项目,已成为黄浦江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后世博时代的建设仍在继续。在浦东滨江 核心区的世博公园旁,占地约2平方公里的世博文化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今年夏天,这里将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沿江公园绿地。高达48米的“双子山”拔地而起,上海世博会中的“生命树”俄罗斯馆、“森林和堡垒”卢森堡馆、“游戏棒”意大利馆、“水上庭院”法国馆……这些承载市民美好回忆的场馆将以崭新的样貌华丽归来,成为展示世博文化、适合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在2020年6月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中,“五个人人”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

    在这份意见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再次被提出。未来,上海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引,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二、上海世博会为什么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迁入了城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实施《21世纪议程》而提出的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和谐。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寓意是什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幕。长期以来,世博会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竞相举办,说明它一定具有举世公认的重大价值和社会功能,而不仅仅只是推动举办地经济的发展。世博会的重大价值和社会功能,主要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对社会以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理念。每一届世博会传播的理念集中体现在其主题上,上海世博会也不例外。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集中体现了自己所要传播的理念。

      上海世博会的这一主题,关注的是全世界普遍关心、亟待寻求答案的问题。当前,人类正面临城市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不需要处理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对我国来说,当前也正处于加速推进城镇化的阶段,如何选择正确的城市发展道路,需要认真思考并汲取世界各国的经验。这一主题也很符合上海的特点。上海经历了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全过程,对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有交流的强烈愿望,也有可供交流的切身体会。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中英文有一点差异。英文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两个美好并列;而中文直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由于这个差异,一些人在谈到上海世博会主题时会有所疑虑:为什么要歌颂城市?难道乡村就糟糕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虑,除了中文表述可能导致的歧义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恰恰是这个主题暴露出一些城市的现状——很多人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不是城市的优点,而是城市带来的困惑、苦恼。可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需要很多条件的,需要我们不断做出努力。

      虽然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但城市化毕竟是人类居住形态的一种趋势。我们必须充满信心地迎接城市化带来的挑战,而不是在“城市病”面前退缩。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城市的指责上,而是需要承担责任、创造条件,让城市真正提供美好的生活。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在一次世博国际论坛上讲到:人、城市、空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结合起来,决定了我们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也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大的方面看,为了让城市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基础,需要解决三大类问题:一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人与人的冲突;二是人与居住环境即城市本身的冲突;三是人与自然大环境即人的整个生存空间的冲突。因此,上海世博会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创造条件、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理想变为现实的主题思想,即“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三者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那么,上海世博会如何传递这个理念,将其转变成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何才能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交流城市发展经验的平台?这是摆在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参展方面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被称为“主题表现”,也就是从抽象理念到具体项目的过程。比如,上海世博园区浦东片区内设置了三个展示面积都超过一万平方米的主题馆,分别表现“城市人”、“城市生命”(即把城市当成生命来呵护的理念)、“城市地球”。当然,参观者还将欣赏到300多个参展主题策划设计的精彩展示,包括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馆、18个企业展馆、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展馆以及香港馆、澳门馆、台湾馆,还有近80个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等。这些展示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同一个主题,体现在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历史条件、不同行业、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背景下,人们为了创建美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世博会从诞生之日起,“主题表现”的主要形式是展示。以后的世博会,又陆续衍生出两种新的表现形式:论坛和活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参观者将有机会欣赏到两万多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全球知名艺术家的经典节目、展现世界各大洲本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节目、展现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原生态文化节目、为上海世博会度身定制的节目以及吸引青少年参与世博的节目等。参观者还将有机会在一系列论坛上聆听到各类专家关于城市发展理念的真知灼见。

    关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问题,通过《上海世博会为什么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寓意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回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回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800字征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写一篇作文

    • 158文章网作文写作
    • e68a84e79fa5e98193339当鸟儿飞过后不留一丝痕迹,只是因为它对这片蓝天没有丝毫的眷恋,当鱼儿的眼泪被海水埋没的时候,只是因为它的生命距离死亡已经没有多久了,当小鹿奋力逃出森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