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她的画清新明朗,俊丽又富于激情

她的画清新明朗,俊丽又富于激情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轻风论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她的画清新明朗,俊丽又富于激情和谁有莱蒙托夫的长诗《恶魔》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她的画清新明朗,俊丽又富于激情
  • 谁有莱蒙托夫的长诗《恶魔》
  • 结合凡高的个人简历和艺术风格,谈谈他的艺术感染力和在美术史上的意义个影响
  • 著名的唐代诗人有哪些
  • 一、她的画清新明朗,俊丽又富于激情

    工笔画的体式,细腻而精致,创作起来费时费力,是很不容易高产的。马紫薇的工笔花鸟画件件都是倾心创作,可谓幅幅珍珠。她的画既保持了严谨的唐宋以来的技法传统,又不作前卫之高蹈,善于从最寻常的一花一草中去发掘灵感,展现着艺术智慧。

    马紫薇的画清新明朗,俊丽而又富于激情,是形而上的表现。她的创作以健康智慧的态度,超越自然的科学精神,经营、刻画、创造,去表现生命的本质与生活的实质。正如她自己所说: “画是随心境而来,心境随同自然而出,自然是造物使者。”

    马紫薇:1968年出生,硕士,现任保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保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保定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保定市女画家协会副主席。

    多幅作品在专业核心刊物《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文艺研究》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并主持四项省级课题。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及省市级展览并获奖。

    出版专著教材四部。荣获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保定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荣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荣获第七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马紫薇出生于书画世家,先后就学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工作后至今在高校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同时致力于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长期潜心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于教学相长之时守正创新。正是这些丰厚的人文学养和长期的艺术历练,滋养了马紫薇契合时代且富有自我个性的艺术观,也造就了她厚实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创作。

    马紫薇的画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独具匠心和个性的选材。画家的选材对于感情和美的抒发是非常重要的,最能体现画家的个性才情和艺术趣味。马紫薇的绘画在不同阶段分为紫薇系列、紫罗兰系列、玉兰系列、荷之系列等,从寻常的事物中进行提炼却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委婉幽深,传达心声。

    2、精熟明朗的绘画技法。马紫薇的绘画不囿于某种出处,完全是积学博取所来,既有对传统技法的很好掌握,又能从西画和设计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丰富多变,使她的画既有韵味,又有深度。

    3、清新俊逸的格调。马紫薇的绘画从格调上看,澄澈、热烈、空明、典雅,既有浓丽绚烂,也有素淡清洁,统一和谐中隐现着丰富的变化,使人感到素月轻风,浓香四溢。

    4、正大昂扬的境界。马紫薇的画之所以能把人带入到对健康、积极、光明、向上的美的享受中,是因为她对自然、生命、热烈、充实、灿烂有一种挚着而率真的追求。

    她的画把西画的光感、色彩巧妙地与线条造型形式结合起来,既有油画的厚重又有线条的活跃,诗情画意,情境交融,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钟情,表现出一种豁朗和正大的气象,境界高昂,闪烁着其心灵中对艺术美追求的光华。

    -END-

    书画论坛

    一、谁有莱蒙托夫的长诗《恶魔》

    第一章

    忧郁的恶魔,谪放的精灵,
    飞翔在罪孽的大地上空,
    对往日时光的美好回忆,
    一幕幕在他的心中闪动。
    他曾是圣洁的智慧天使,
    高居在上帝的天穹之中,
    匆忙的慧星急驰过广宇,
    一双明眸向他含笑传情,
    彼此注视,又彼此致敬。
    透过一层层永恒的积云,
    凝视天空中漂泊的星辰,
    心地善良的他还想结识,
    一队队被上苍委弃的人。
    那时他深得造物主宠幸,
    既有信仰,也懂得爱憎,
    未曾疑惑,不亵渎神明,
    虚度似水年华的坏习惯,
    尚不曾侵蚀他纯洁心灵……
    无数的往事如过眼云烟,
    很难把它们一一记得清。

    谪放者徘徊漫天荒野里,
    久久找不到一个安身地。
    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
    如同一分钟后又一分钟,
    按照单调顺序飞快逝去。
    他统治着这个渺小人世,
    散播着罪恶,但不欢喜:
    走遍天下未见什么东西,
    能够抵抗住他的小把戏——
    他对作恶也感到了厌腻。

    天国的谪放者鼓翼飞翔,
    飞临层峦叠嶂的高加索。
    卡兹别克山峰银装素裹,
    像一颗巨大的钻石闪烁。
    达里雅尔山谷黑黑幽幽,
    像地面上弯曲的大隙裂,
    恰似一条蜿蜒爬行的蛇。
    捷列克河奔腾不分日夜,
    像一只鬃毛飘逸的雄狮,
    怒吼声在天地之间响彻。
    兽游山中,百鸟翔蓝天,
    倾听滔滔河水引吭高歌。
    空中一片片金色的云朵,
    从遥远的南方长途跋涉,
    一直把这道河送到北国。
    河两侧的岩崖连绵不绝,
    一旦被神秘的睡意折磨,
    便向河俯垂下高高头颅,
    凝视它鳞光闪闪的碧波。
    悬崖上城堡的塔楼高耸,
    穿破云雾凛然地眺望着,
    它在群山的大门口屹立,
    像巨人一样守卫高加索。
    整个世界皆由上帝创造,
    此处另有奇异蛮荒景色。
    高傲的精灵满怀着轻蔑,
    向上帝创造物投去一瞥,
    他那高傲的额头上扬着,
    脸面上的表情神秘莫测。

    接着另一景色展现眼前,
    如一幅繁花似锦的画卷:
    那美丽的格鲁吉亚谷地,
    像华贵地毯在远方铺展。
    这是幸福又壮丽的土地!
    成行白杨像擎天柱挺立,
    丛丛盛开蔷薇饱含情意,
    丰满五色石子的河床上,
    潺潺流淌着湍急的小溪。
    婉转百灵歌唱如花女郎,
    含羞美人低头默默不语。
    一栋株悬铃树枝叶茂盛,
    树身盘绕苍郁的长青藤。
    三两只麋鹿为躲避炎热,
    怯生生地藏在岩洞之中。
    翠叶戏金辉,草木现生机,
    蓝天绿地之间万籁齐鸣,
    百千种生灵静静地呼吸。
    正午烈日烘起淫毒暑气,
    子夜时分降下甘露水滴——
    上帝总在此刻滋润大地。
    格鲁吉亚女郎美丽眼睛,
    恰似晴朗夜空中的繁星……
    天地间的景色欣欣向荣,
    谪放者的心胸沉寂空洞:
    除了冰冷冷的嫉妒之外,
    再没有新的感触和热情;
    而他现在看到的这一切,
    益发激发他蔑视和恨憎。

    古达尔老爷已白发苍苍,
    为自己建造了敞院高房,
    役使了无数忠顺的奴隶,
    把他们的血和汗全耗光。
    高高的院墙耸立在山坡,
    清晨便将灿烂阳光挡遮,
    断崖上凿出一级级石阶,
    从高高的棱塔直通小河。
    年轻美貌的小姐塔玛拉,
    脸上蒙一块白色的面纱,
    常到阿拉瓜河边去取水,
    就在这石阶上走上走下。
    这一所宅院高大又森严,
    悬崖上默默向山谷俯瞰;
    风笛鸣响着,美酒倾流,
    今天这里有盛大的席宴:
    古达尔为女儿举行婚礼,
    请亲戚朋友来参加庆典。
    在铺陈着地毯的屋顶上,
    新娘正坐在女友们中间,
    她们在那里轻歌又曼舞,
    悠闲地消磨等待的时光。
    远处高山掩住半轮夕阳,
    女郎们手击节拍把歌唱,
    此时一位佳人拿起铃鼓——
    正是那如花似玉的新娘。
    只见纤手将那铃鼓擎起,
    在自己头顶上划个圆圈,
    忽而疾跳比小鸟还轻快,
    忽而站住举目四下顾盼——
    在那令人爱慕的睫毛下,
    闪动着水灵灵的一双眼。
    她忽而轻轻地扬起眉毛,
    忽而又微微地垂低粉颈,
    那一双娇好无比的小脚,
    在地毯上不停旋转滑动。
    她心中满怀天真的欢欣,
    胜上也露出微微的笑容。

    当空皓月洒下清丽光辉,
    映照着碧波上涟漪微微,
    怎比这洁心和勃勃青春,
    怎能与这嫣然笑容比美!

    我发誓,凭着东方曙光,
    凭着子夜的星辰和夕阳,
    黄金遍地的波斯的国君,
    或任何一个人间的帝王,
    都不曾亲吻这样的眼睛!
    无数王宫中的涌涌喷泉,
    在炎热时节里珠沫飞溅,
    从未用清凉纯净的水流,
    洗涤过如此姣好的身段!
    这世界上还没有一只手,
    梳拢过这样美丽的头发,
    抚摩过这样可爱的额头。
    自从人类被逐出伊甸园,
    我敢说,南国的阳光下,
    从未有过佳人如此娇艳!

    她是古达尔的女继承者,
    正在最后一次曼舞轻歌,
    今天是天真活泼的少女,
    明日一切自由便被剥夺,
    成为忠顺驯良的他人妻,
    远走不知晓的他乡异国,
    去完全陌生的家中生活。
    今后的前程神秘又渺茫,
    欢快的容颜常黯然神伤;
    在此刻她依旧起舞蹁跹,
    一副单纯又可爱的模样。
    假如此时恶魔天上掠过,
    哪怕只朝着她看上一眼,
    一定会忆起往日的伙伴,
    扭过脸去发出一声长叹。

    恰巧恶魔看到了这情景,
    立即感到心头怦然而动,
    突如其来激情难以形容。
    一种幸福的声音震天响,
    久久回荡在空漠的心中。
    忽然间他重新体会到了,
    爱情与美丽善良的神圣!
    他凝视着这美妙的情景,
    对往昔幸福的翩翩幻梦,
    好像是一条无尽的长链,
    仿佛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在眼前不停地飞舞转动。
    他被不可见的力量吸引,
    开始体验到这新的忧烦。
    七情六欲突然重新开口,
    讲的是昔日真诚的语言,
    而那些骗人的花言巧语,
    绞尽脑汁都想不起一点。
    难道已将种种邪念忘记?
    上帝不曾赐予他遗忘力。
    莫非这就是再生的兆示?
    ……

    当残阳渐渐沉落于西山,
    焦急的新郎正快马加鞭,
    匆匆去参加结婚的喜宴。
    阿拉瓜河的碧波映晚霞,
    新郎平安来到青青河畔。
    一大队骆驼走在他身后,
    驮着沉甸甸的迎亲礼物,
    一头跟着一头排成长队,
    一摇一晃地向前迈大步。
    一阵阵驼铃叮当叮当响,
    前面走着西诺达尔酋长,
    这位新郎带着丰盛宝藏。
    皮带紧系在魁梧的腰上,
    弯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镶金错银的匕首别腰间,
    身后还背着雕花的长枪。
    身上的骑服绚丽又斑斓,
    用金丝绣满了美丽图案,
    宽大的两袖在迎风招展。
    马鞍用七彩的丝线绣成,
    马勒上栓着精美的丝缨,
    胯下是一匹金黄的名马,
    骏马身上已是大汗淋淋。
    敏捷的马产千卡拉巴赫,
    此时它惊恐地竖起耳朵,
    喷着鼻息从高坡上斜望,
    汹涌的波涛激翻着泡沫。
    崖岸上的窄路何其危险!
    左边是峻峭壁立的高山,
    右边是激流滔滔的深渊。
    夜幕渐降下,天色已晚,
    积雪的峰顶上晚霞暗淡,
    人马都加快脚步向前赶。

    路边有一座小小的祠堂,
    多年来供奉着一位王公,
    他死于复仇的怨敌之手,
    如今已经被尊崇为神灵。
    无论去过节或参加战斗,
    无论是匆匆地奔向何方,
    行人总要进行虔诚祈祷,
    朝着这一座小小的祠堂。
    而这样的祈祷还真灵验,
    可以避开邪教徒的刀剑。
    但勇敢的新郎心不在焉,
    没有理会这个世传习惯。
    奸黠的恶魔施展出伎俩,
    用幻想搅乱了新郎的心:
    他想自己在夜的黑暗中,
    正亲吻着新娘子的芳唇。
    突然闪出了两三个身影,
    接着响起枪声—— 出事了!
    勇敢的王公没说一句话,
    踏着马镫略微欠一欠身,
    皮帽子向眉头拉了一拉。
    他手中的枪闪动着幽光,
    皮鞭一响,又打了一枪,
    就像苍鹰一样冲向前方……
    低沉的呻吟,高昂的狂呼,
    霎时间响彻深深的峡谷。
    但是战斗没有持续多久:
    侍从中的胆小者已逃走。

    四周一切都慢慢静下来,
    受惊吓的骆驼挤在一起,
    恐怖地望着驭手的尸体。
    低沉而又单调的驼铃声,
    不久又回荡在草原上空,
    满载财宝的驼队遭劫难。
    夜间出没的鸟成群结队,
    在基督徒尸体上方盘旋。
    他们未葬于家乡修道院,
    那里石板下有平静的墓,
    他们的祖先安息在里面。

    他们的那些姐妹和母亲,
    在头上都戴着长长披巾,
    也不能带着哀伤与祈祷,
    从远方来凭吊他们的坟。
    不过有一位很善良的人,
    道旁岩石上竖起十字架,
    以便后人能够纪念他们。
    春天长起来的荆蔓藤罗,
    用绿色枝条缠绕十字架,
    安抚这些死去的异乡客。
    过往的行人历尽了艰辛,
    在基督的荫凉下歇歇身,
    疲惫的脚步再踏上归程……

    骏马奔跑得比黇鹿还急,
    仿佛喷着鼻息奔向战地。
    时而在奔跑中突然住蹄,
    使劲地鼓动着它的鼻孔,
    倾听着微风送来的声息;
    时而猛纵身向空中跃起,
    四只铁蹄几乎同时叩地,
    扬起散乱的长长的鬃毛,
    拼着性命一直向前疾驰。
    马上的骑手已不能说话,
    不时在马鞍上用力挣扎,
    两只脚死死地踏住马镫,
    有气无力的头向下耷拉,
    流淌的鲜血把马鞍染红,
    又从那马鞍上滴到地下。
    奔驰的骏马啊,你快如飞箭,
    把主人送到了女方的家;
    奥塞提人的枪弹太恶毒,
    已经在黑暗中追上了他。

    古达尔家一片喧哗哭泣,
    院子里的人挤到了一起:
    是谁的马急喘狂奔而来,
    大门前石阶上栽倒在地?
    这断了气的骑手是何人,
    衣服和武器上鲜血淋淋,
    黑褐色的面孔皱纹深深,
    还留着残酷战斗的遗痕,
    最后挣扎中还紧握着手,
    一只手把马鬃抓得紧紧?
    姑娘啊,这是你的新郎,
    刚才你还殷切把他盼望!
    他已经履行了高贵诺言,
    赶来参加他新婚的盛宴,
    只可惜中途遭到了劫难,
    从此不能再跨骏马鞯鞍!

    突然间飞来了神的惩罚,
    晴天霹雳降在无忧人家!
    可怜的塔玛拉当即晕倒,
    伏卧在绣榻上放声哭嚎。
    她胸口一起一伏地抽搭,
    泪珠一滴接一滴地滚下,
    忽闻头上似乎有个声音,
    用充满魔力的语调说话:
    “不要哭,宝贝,哭也无用!
    你的眼泪不是什么仙露,
    不能把冰凉的尸身浇醒,
    它只能烧枯处女的面颊,
    只能模糊你明亮的眼睛!
    他的灵魂已经离你很远,
    已经无法感受你的悲痛。
    他的灵魂已经脱离形体,
    沐浴在上天的光辉之中,
    倾听着天国美妙的乐曲。
    生者恩恩怨怨欢乐忧戚,
    可怜少女的悲伤和哭泣,
    对于天国之客一文不值。
    凡生者必死,此乃命运。
    我是人间天使,相信我,
    你为他发出的可贵悲痛,
    他一时一刻都不配享用!

    “在那如洋似海的太空中,
    星辰的航船队排列整然;
    它们没有舵,也不张帆,
    悠悠静静飘荡在云雾间。
    浩渺的天空无边又无际,
    一片片云朵纤细如丝缕;
    淡淡的薄云总飘忽不定,
    广宇中未留下半点踪迹。
    不论相聚日还是离别时,
    它们没有欢乐也无悲戚;
    它们对未来既无所希冀,
    它们对过去也没有惋惜。
    在烦恼与不幸的日子里,
    但愿你仅仅把它们牢记;
    但愿你也如同它们一样,
    不去管那些尘世的东西!
    “黑夜刚降下自己的帷幔,
    掩盖住高加索山的峰巅;
    魅惑于神奇咒语的世界,
    刚开始渐渐地归于静寂;
    阵阵劲风掠过悬崖峭壁,
    刚吹动原野上荒草无际;
    伏藏在草丛中的小鸟儿,
    刚在暮色中欢快地翻飞;
    葡萄藤下长着小花一株,
    夜色中刚绽开它的花瓣,
    贪婪地吞食天降的甘露;
    圆圆的月亮闪动着金光,
    刚从群山后静静地升起,
    正在怯生生地将你窥望——
    我便向着你的闺房飞来。
    我要把那金黄色的甜梦,
    吹向你柔美睫毛和香腮,
    一直到朝霞在东方上升……”

    声音渐渐地消失在远方,
    空中话语也慢慢地逝去。
    她跃起身来向四周探看,
    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它不同于尘世任何情感,
    不是悲凄、恐惧和欢乐。
    万千种感情都突然沸腾,
    心灵挣断了束缚的锁链,
    燃烧的热血在到处奔涌,
    而那个新鲜奇异的声音,
    仿佛依旧耳边响个不停。
    睡眠黎明前才姗姗来到,
    合上了她那慵困的眼睛;
    却又带来充满预兆的梦,
    搅乱了她的整个心境。
    那个阴郁又沉默的恶魔,
    具有人间不存在的美貌,
    在少女的枕前弯下了腰;
    带着一往深情向她凝望,
    目光中又带着一丝凄凉,
    仿佛对她怀有深深哀怜。
    他不是自天而降的天使,
    不是她的神圣的保护者:
    他的头上没有天使标志——
    一个耀眼的光环在闪烁。
    他也不是地狱来的精灵,
    不是那邪恶苦难代表者。
    他那晴天中的黄昏时刻,
    不明不暗,非日又非夜。

    第二章

    “父亲啊父亲,息息雷霆吧!
    不要再责骂你的塔玛拉。
    您看我已哭了这么多天,
    脸上的泪痕一直也没干。
    成群的小伙子来自远方,
    他们在这里会空等一场。
    格鲁吉亚的姑娘有很多,
    我决不做任何人的新娘!
    啊,父亲呀,别责骂我,
    您看得出我正在受折磨,
    像深秋残花一天天凋谢!
    有一个精灵施展着诡计,
    赶不走的幻象将我迷惑。
    我快要死了,可怜可怜我!
    请把你愁肠寸断的女儿,
    送入神圣的修道院避祸,
    我要向救世主倾吐哀怨,
    求全能的上帝来保护我。
    人世上已没有我的欢乐,
    愿幽静的修道室收容我,
    只当是早早地进入坟墓,
    在无声的圣物前找寄托……”

    父母遵从了女儿的心愿,
    送她进一座僻静修道院,
    于是年轻又美丽的身躯,
    罩上了朴素的黑色长衫。
    但是穿上了修士的法衣,
    一如从前穿锦绣的衣裳,
    她心儿同往常一样跳跃,
    依然萦绕着杂乱的幻想。
    在烛光照耀的神坛之前,
    在庄严的时刻赞颂上天,
    她常常隐隐约约地听见,
    祷声中夹杂那熟悉语言。
    在幽静的神殿穹庐顶下,
    伴着那袅袅缭绕的篆烟,
    时而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无声无形地忽隐又忽现。
    恶魔如星辰静静地闪光,
    招手呼唤她去未知远方。

    她栖身的那一座修道院,
    隐藏在山间的绿荫中间,
    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林,
    悬铃树和白杨成行成片。
    当夜色横卧深深的山谷,
    透过树丛和修道室窗户,
    年轻女忏悔者灯光闪耀,
    映射着不远处的扁桃树。
    凄凉树下竖着排十字架,
    无言地守卫着那些坟墓,
    轻捷的鸟儿鸣唱在枝头。
    寒凛泉流泛着粼粼微波,
    在那岩石丛中喧哗跳跃,
    纷纷从陡峭的山崖落下,
    在山谷中间亲密地汇合,
    潺潺淙淙穿过花丛树林,
    繁花和绿树都披着霜雪。

    修道院北方是重重山峦。
    每当司晨女神初露娇艳,
    山谷深处慢慢升起轻烟,
    淡淡薄雾宛如蓝色纱幔,
    司礼者便向东方高声喊,
    向人们发出祈祷的呼唤,
    声音响亮的大钟在颤抖,
    惊醒整个沉静的修道院。
    在这庄严又静穆的时光,
    那年轻的格鲁吉亚女郎,
    从高峻陡峭的山坡走下,
    汲水的长颈瓶顶在头上。
    峰巅积冰雪的连绵山峦,
    此刻像一道浅紫色的墙,
    呈现在清澄明丽天空上,
    而它们在夕阳西坠之时,
    又要披上嫣红色的衣装。
    高加索之王卡兹别克山,
    超然高居在群山的中央,
    挺拔的身躯插入了云霄,
    头戴着白巾,身着盛装。

    但是塔码拉却心绪茫茫,
    胸怀充满了罪恶的思想,
    不理会纯洁无瑕的风光。
    她面前的世界变得惨淡,
    不论清晨光辉夜晚黑暗,
    一切都是她的痛苦根源。
    每当夜神降下沉沉大幕,
    她便会晕倒在圣像之前,
    然后放声大哭,泪如涌泉。
    四周的夜晚是那样静寂,

    每当塔玛拉悲切地哭泣,
    便引动过往行人的注意。
    他思忖这是山中的精灵,
    被锁在山洞而哀泣呻吟。
    于是一边鞭策胯下疲马,
    一边竖起耳朵悉心谛听……

    塔码拉常独自坐在窗前,
    满腹的哀愁,浑身栗战,
    长时间地陷在沉思之中,
    不倦的目光向远方望盼,
    长叹短叹地期待着什么,
    隐约感到神秘来客即现。
    这种幻觉并没有欺骗她,
    神秘的来客确实常出现,
    他总是带着忧郁的神情,
    百般温存与她娓娓而谈。
    就这样她多日里受折磨,
    自己也不知究竟为什么,
    常常是本打算祈祷圣灵,
    内心却向“他”衷肠诉说。
    有时因经常苦斗而困倦,
    想躺在床上求片刻睡眠,
    枕上却燃起窒息的火焰,
    吓得她跳起来,浑身打颤。
    她胸膛和两肩变得滚烫,
    无力地呼吸,两眼蒙眬,
    两臂热切地寻求着拥抱,
    企盼亲吻在芳唇上消融……

    暮色像薄如蝉羽的帷幔,
    笼罩了格鲁吉亚的群山。
    顺从着渐已惯常的爱欲,
    恶魔又一次飞到修道院。
    但他久久地徘徊在院外,
    不敢冒犯这神圣的居所。
    而且他几度要把决心下,
    放弃这个极残酷的计划,
    脱离开此地而远走天涯。
    他在那高墙外沉思踱步,
    脚步带起一股无形之风,

    树叶随风在昏暗中飞舞。
    抬眼看她的窗户在闪光,
    一盏圣明灯放射着光芒。
    原来她早已等着什么人!
    听啊,在这一片静寂中,
    远处响起了青加尔琴声①,
    伴和着行使悠扬的歌声。
    那歌声是如此婉转流畅,
    像泪水款款地流个不停;
    那歌声是如此优美轻柔,
    因为它本来非人间所有,
    而是上天为了人间造就!
    是不是有一个天使要来,
    看一看他被遗忘的朋友,
    从天上偷偷地飞临这里,
    给他唱一唱往昔的歌曲,
    安慰他心中痛苦与忧愁?
    今天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恶魔尝到了友爱的滋味。
    他想要顺从地远远离去,
    无奈腋下两翅不听支配。
    真怪!黯然无神的眼睛,
    竟淌出一滴酸楚的泪珠……
    至今在这个修道室附近,
    仍可见一块奇怪的石头,
    被那火焰般炽热的眼泪,
    被那非人间的眼泪烧透!

    青加尔琴,一种类似于吉他的乐器。—— 莱蒙托夫原注。

    他走了进去,准备去爱,
    带着颗为幸福敞开的心;
    他不禁暗暗地对自己说,
    盼望已久的新生已来临。
    期待所带来的微微颤栗,
    结局不明所带来的惶恐,
    仿佛就在这次幽会之中,
    初次结识了高傲的心灵。
    他感触万千地走进屋中,
    忽然觉到一个不祥之兆,
    一眼看到了圣洁的天使,
    美丽的忏悔者的保护者,
    仰起了带着光环的额顶,
    脸上浮现着明朗的微笑,
    翼护着她不让敌手触动。
    天使神圣的光辉如利剑,
    刺伤恶魔不洁净的双眼;
    他没有讲一句亲切问候,
    便倾吐出了沉重的责难:

    “罪恶精灵,你好不安分!
    谁叫你在深夜来到这里?
    这里并没有你的崇拜者,
    邪恶精灵未在这里呼吸,
    不要在友情和圣物上面,
    留下你恶魔罪孽的痕迹!”
    邪恶的精灵狡黠地一笑,
    这就是他给天使的回答。
    他的双眼因嫉妒而发红,
    往昔对天使的满腔憎恶,
    此刻又在他的心中苏醒。
    “她是我的!”他厉声说道,
    “保护者,你来得太晚了,
    快放开她,她已归属我!
    你不配做她命运裁判者。
    在这题无比高尚的心上,
    已打上了我恶魔的烙印。
    你的法力在此没有作用,
    一切由我支配随我爱憎!”
    天使抬起那悲凄的眼睛,
    望了望这个可怜的心灵,
    随后展开了腋下的双翼,
    慢慢消逝于广阔的天穹。

    (塔玛拉:)
    你是谁?你的话好吓人!
    你是来自地狱还是天国?
    你来到这里打算干什么?
    (恶魔:)
    啊,你是多么俊丽婀娜!
    (塔玛拉:)
    但你快告诉我,你是谁?
    (恶魔:)
    我就是那个常来的幽灵,
    夜半时你倾听过他声音,
    他的心与你的心曾交谈,
    你曾经猜想过他的悲痛,
    你曾经在梦中与他相逢。
    我就是那世俗的毁灭者,
    我就是那谁也不爱的人,
    我是真知与自由的君主,
    我是人间奴才们的皮鞭,
    是上苍仇敌,宇宙灾难,
    你看,我正跪在你脚前!
    我心中满怀着深深感激,
    为你带来我初淌的泪泣,
    带来我有生第一次痛苦,
    带来对爱情的低声哀乞。
    啊,怜悯我吧,请听我说!
    你只须说出那一句话来,
    便可将我送回至善天国。
    披上你爱情的神圣衣饰,
    我可以重新出现在那里,
    成为容光焕发的新天使。
    啊!祈求你倾听我的话:
    我爱你!愿做你的奴隶!
    当我初次看到你的时候,
    我突然开始厌恶我自己,
    恨自己永存和无限权力。
    我情不自禁地开始羡慕,
    不太美满的人间的欢乐。
    离开你而生是多么可怕,
    异于你而生是多么难过!
    突然间在我寂寞的心中,
    又燃起了更为光亮的灯;
    而往昔留下的创口深处,
    伤感又像蛇一样在蠕动。
    我无尽领地和无尽生命,
    如果没有你又有什么用?
    不过是响亮空洞的字眼,
    像高大的圣殿没有神灵!
    (塔玛拉:)
    不要纠缠我,狡猥的精灵!
    别说了!我决不相信敌人!
    主啊……唉!我已无法祈祷
    这个邪恶的幽灵真狠毒,
    已经抓住了我虚弱的心!
    听我说,你会毁灭掉我,
    你的语言是毒鸩和烈火!
    告诉我,你为什么爱我?
    (恶魔:)
    为什么?唉!我的美人,
    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的体内充满新的活力,
    我傲然摘去了头上荆冠。
    我的天国,你眼中地狱,
    我把过去这一切都抛弃!
    我以非人间的热情爱你,
    对此你根本就无法想象——
    用的是一切欢悦和威力,
    来自不灭的思想和幻想,
    仿佛从开天辟地之日起,
    你的娇容便印在我心里;
    它存在于永恒的时空中,
    在我的眼前飞翔个不停。
    你芳名是何等甜蜜字眼,
    它早已激荡着我的心灵!
    在天国那些幸福日子里,
    我所缺欠的只是没有你。
    啊,但愿你能够理解到,
    这是多么凄凉多么苦恼:

    好多个世纪中影只形单,
    独自欢乐,又独自忧烦,
    为善不能期待有人酬答,
    作恶不能期待有人称赞;
    为自己生存,因自己苦闷,
    没完没了地斗来又斗去,
    进行那无胜无和的斗争!
    永远有遗憾,却无憧憬,
    我感知一切,悉见一切,
    又竭尽全力去憎恨一切,
    最后蔑视天上人间一切……
    上帝刚发出对我的诅咒,
    从那个日子那一个时刻,
    令人眷恋的宇宙的温怀,
    便从此对我永远地冷却,
    呈现一派冷冰冰的蓝色。
    我看到昔日相识的伙伴,
    身穿着闪闪发光的礼服,
    头戴着辉煌灿烂的金冠,
    他们谁也不愿与我相认,
    仿佛都早已忘记了从前。
    绝望中我便开始高声喊,
    招呼与我一样的谪放者,
    但那种可憎相貌和语言,
    唉!又令我不愿认他们。

    我战战兢兢地展开翅膀,
    匆匆地飞去……飞向何方?
    我茫然……朋友抛弃了我,
    尘世对于我一如伊甸园,
    竟变得如此清冷和沉寂。
    恰似一只被毁坏的小舟,
    随顺无羁水波四处漂流,
    既没有船帆也没有尾舵,
    怎知漂到何方才是尽头。
    又如同东方拂晓的时分,
    暴风雨前的一小片孤云,
    蓝色高空染上一丝黑色,
    又不敢在什么地方停泊,
    漫无目标地随风而消逝,
    天晓得从哪里来去哪里。
    我统治尘世时间还不长,
    没多久教唆人们去作恶,
    教他们亵渎高尚的一切,
    教他们玷污美丽的一切,
    把那些纯洁的信仰火焰,
    毫不费力就永远地扑灭……
    可是那些傻瓜和伪善者,
    还用得着我去费心教唆?
    我栖身于深山幽谷之中,
    四处漫游,飞来又飞去,
    像子夜划过天幕的流星,
    笑看孤寂旅人向前遄行,
    为仿佛很近的灯火所骗,
    连同座骑跌入深渊之中,
    无济于事地高声呼救命,
    身后峭壁留下一道血痕……
    但这类罪孽深重的乐事,
    并没有使我高兴多少天!
    于是我常卷起漫天飞尘,
    同强悍有力的飓风斗争,
    披上闪电和乌云的盔甲,
    惊天动地地在空中奔腾,
    想从难逃的沉思中解脱,
    抑制住心头的愤愤不平,
    忘却那不可忘却的事情!
    未来和已往的世代人们,
    他们经历的辛劳与苦厄,
    比起我一刻痛苦算什么,
    尽管这些痛苦无人认可!
    人究竟是怎样一种货色?
    他们生命和辛劳算什么?
    他们走来了,也将走过,
    希望—— 公正法官正等着,
    它赦免人,无论有什么错。
    我的悲哀却永远在这里,
    它像我一样,永恒存在,
    在坟墓中也得不到安宁。
    它有时像毒蛇缠绕噬咬,
    有时像熊熊烈焰在燃烧,
    有时像巨石压着我的心——
    这颗心像摧不毁的墓坟,
    埋葬逝去的希望与激情。
    (塔玛拉:)
    为何我要知道你的哀愁?
    为何你要向我诉说忧愤?
    要知道,你是有罪孽的……
    (恶魔:)
    难道你就没有任何罪孽?
    (塔玛拉:)
    我们的话会被人们听见!
    (恶魔:)
    除我们自己,没有他人。
    (塔玛拉:)
    还有无所不见的上帝哪!
    (恶魔:)
    他看都不会看我们一眼:
    他照看天国而不是人间!
    (塔玛拉:)
    遭罚在地狱受难怎么办?
    (恶魔:)
    那有什么?我们一同赴难!
    (塔玛拉:)
    无论你是谁,不期的朋友!
    我已经永远放弃了安宁,
    不自禁怀着难言的乐趣,
    听你这个苦难的人诉说。
    不知道你是否在说谎言,
    不知道你是否在搞欺骗,
    啊!可怜我吧!何必如此?
    为什么苦苦地要我的心?
    莫非我在上苍的眼睛里,
    比你从未见的姑娘美丽?
    唉!她们同样美丽温柔,

    处女的被褥同这儿一样,
    也没有被凡人的手揉皱……
    不!发个最庄严的誓吧!
    说呀!你看我多么伤痛,
    你看看女人是多么痴情,
    你怎能不把恐惧的心抚平?
    你明白一切,了解一切,
    当然能够体谅我的心情!
    请你起誓,请你对我说,
    ......

    还有哦,到看去

    二、结合凡高的个人简历和艺术风格,谈谈他的艺术感染力和在美术史上的意义个影响

    凡高一生都在追求完美,图实现超人的梦想,他为自己的艺术推出一个又一个目标,这些
    目标展现了他痛苦的追求和永远无法替代的才华。凡高运用唯他所有的那种表现力量,创
    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充满激情的绘画类型,并以这种火一般的艺术激情创造出为世
    人惊叹的艺术杰作。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北部尊
    德特镇一个小康家庭。他是长子,长着一头红发,模样难看,脾气怪僻。父亲杜奥得利斯
    是专职牧师,笃信上帝,为人和善,乐施好助。母亲安娜·柯尼莉亚·卡本托斯出身于海
    牙世家。母亲的姐妹中有人患过羊癫疯,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与凡高日后非正常的精
    神状态不无关系。
    凡高的家族中有许多人都从事与绘画相关的工作。三位伯父是当时著名的美术商人:
    二伯父亨得利克·文森特在阿姆斯特丹开画廊,后迁至布鲁塞尔;三伯父在阿姆斯特丹经
    营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廊;与凡高同名的另一位伯父在海牙卖绘画材料,后来与当时最大的
    巴黎画商--古比尔公司合股。凡高与弟弟提奥最初就在伯父的店里,即海牙的古比尔公
    司工作。
    凡高幼年曾随伯父们居住在有丰富藏画的布林旋哈维的别墅里。身处艺术氛围浓厚的
    环境,凡高极早便接触到了绘画艺术。他在10岁以前所画的《狗》《草束》等素描作品线
    条果断而准确,虽然还无法见其个性,但已可预见其日后在素描上所表现出的强韧力。

    温馨的家族、慈爱的双亲和良好的绘画环境造就了凡高的善良和对自然的倾心关注和
    敏感。这些品质影响了他为爱情、友谊和艺术献身的一生。
    16岁时,凡高进入海牙的古比尔画廊工作,4年后被调往伦敦分店。工作是愉快的,白
    天他包装书画,有机会接触各种艺术珍品;晚上他利用余暇欣赏图画,有时还情不自禁地
    画上几笔。此时的凡高和所有刚走上社会的青年一样意气风发,充满了热情与朝气。

    1.被解雇的传教士
    当所有的事似乎都一帆风顺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凡高大受挫折的事情。1847年,凡高
    痴情地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尤尔秀拉。但这位少女并不在意这个木讷的荷兰青年,嫁给了别
    人。初恋的痛苦使凡高的心灵蒙受耻辱,性格变得忧郁和暴躁,而他的生活也从此进入了
    一段颠沛流离的时期。
    失恋后的凡高愈来愈寡言,孤寂的他在这个时候渐渐趋向宗教,深深地沉浸在超越个体生
    命的神圣思想中,无心从事画商工作。1875年12月,他悄悄地独自回乡。翌年春天被解雇
    。之后,凡高辗转于巴黎、拉姆斯盖特(英国)、布鲁塞尔等地,作过店员、教师和学徒
    工。这期间,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贫困,也很同情他们。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上。
    1877年,凡高到阿姆斯特丹准备参加神学院的入学考试。他拼命学习,每天要花费18
    至20个小时去钻研很深奥的教义和希腊文的动词变化。但艰深的功课使凡高深受打击。“
    我只希望把和平带给贫苦的人,给予他们生活的安乐,使他们安于工作,我要做这一件事
    ,却为什么要经受这么多的挫折与痛苦?”
    在阿姆斯特丹的求学期间,凡高一方面尽力实现做一名拯救人类悲惨灵魂的牧师的心
    愿,另一方面对绘画的兴趣与日俱增。他常翻看《艺术》杂志,也常到美术馆去参观。米
    勒、伦勃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给他以深刻印象,他开始临摹他们的作品,还常到野外写生
    。但这种学习给凡高带来了矛盾的心理。把万千世界搬上画布的欲望与献身传道的愿望如
    同两股烈火在他体内涌动。虽然后者(传道)暂时抑制着前者(绘画),但当两者汇合起
    来时,对绘画的热望便变成一股强烈的火焰,熊熊地燃烧起来。不过在汇合之前,尚需经
    历许多的迂回曲折和煎熬苦炼。每当凡高认为自己的想法超出正轨或是自己怠慢了应行的
    义务时,便使用自我惩罚:躺在床上,用棒子打自己的背。不久,凡高自我放逐,搬到一
    个没有任何家具的简陋房间,将漂亮衣服及其他东西施舍给别人。这种自我惩罚的倾向在
    凡高以后的生活中,隐隐地呈周期性的反复。
    1876年,厌倦了学习的凡高回到了埃登,并且已决心做一名画家。当时新寡的表姐凯
    瑟琳住在他的家里。凡高对这位表姐非常爱慕,并进而求婚。但凯瑟琳却被凡高狂热的爱
    情所惊吓,逃回了娘家。不死心的凡高追至阿姆斯特丹,把自己的手插入煤油灯中,恳求
    与她见面。其后,凡高在海牙与妓女席恩同居,在明知其行为极不检点的情况下,仍把一
    切都给了她,乃至在阿尔割下耳朵,最终在奥弗悲剧性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同样性质
    的行为,都体现了凡高强烈的自戕倾向。这种倾向不仅仅生于对宗教信仰的狂热,更是为
    了抗拒社会的不合理与世俗的种种法则,凡高的自我惩罚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这
    同时也造就了他那近乎恐怖的,狂热而执着的情感。 直到现在,很多人仍认为凡高是
    一个异于常理的天才,但回溯他绘画的历程,仔细阅读他遗留下来的一大堆书简,我们可
    以知道,凡高履行了做人所应当恪守的原则,那就是对自己诚实。他的疯狂与自杀,丝毫
    无损于他纯洁的精神。遗憾的是,始终依赖他,认定他的真挚的,仅仅只有他的弟弟提奥
    。 在埃登短暂停留后,凡高来到布鲁塞尔的传教士学校学习。1878年12月,在父亲的
    帮助下,凡高到达“火与矿物共同沉睡在大地内部的地方”--波里那日。他开设圣经讲
    座,访问贫家,还给孩子们讲课。他在一封信中说:“波里那日的风景恰似画面那样美,
    那样独特。圣诞节前是连续阴郁的日子,这几天下了雪。这些景色住房让人联想起中世纪
    的绘画,或使人想起红与绿,黑与白等强烈色彩的对比效果表现的画”信中表现了他对传
    教的热忱以及与生俱来的画家眼光。翌年1月,布鲁塞尔委员会接受了他的申请,准许他暂
    时以6个月的期限担任瓦睦村的传教士。凡高非常高兴,在这个矿工村,他以早年在基督为
    楷模,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贫苦的人们。他节衣缩食,竭尽全力帮助矿工。矿井发生事
    故时,他去看护伤员;斑疹伤寒流行时,他去护理病人。尽管如此,凡高的崇高品德却被
    教会组织讥讽为自讨苦吃,最终还以不合教规为由解聘了他。
    2.重拾画笔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凡高惊愕了,也醒悟了,他开始自省。走在波里那日下着寒雨的荒
    凉原野上,他深切地感到自己的体内存在着某种东西。在极端的消沉中,宗教性的狂热慢
    慢消失了,继之而起的,是在他脑海中流转着的对绘画的热望,这种热望正在超越其他一
    切感觉,即将奔涌出来。“我要再度站起来,我眼前的一切都变了,我的铅笔一天比一天
    容易控制,也一天比一天好。”
    1880年,经过认真思考,27岁的凡高毅然放弃了“圣职”,决定重拾画笔,借助艺术
    的创作去拯救贫苦的人们。这一打算虽然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但却得到在画店工作的弟
    弟提奥的全力相助。年终,凡高来到布鲁塞尔,开始自学美术。次年,拜海牙画家莫夫为
    师,接受正规训练。一向性急、暴躁的凡高十分耐心地学习着。他刻苦、坚定、又有观念
    性和计划性。他总是就一个题材作很多张画。从他一系列的静物画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谨
    慎地尝试着把明暗置换为色彩关系的。 《纽南教会出入的人群》(1884年)这幅作品
    便体现了凡高对光线敏感的特质。水平及垂直两个方向的动态,与明暗的强烈对比,强调
    了光线的象征性效果。在《森林中的少女》(1882年)一画中,“铺满落叶的红褐色地面
    ,因树荫而乍明乍暗,斑驳陆离……”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打动了凡高。他以饱含强烈感情
    的画笔描绘着眼前的一切。
    凡高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画些什么,要表现什么,所欠缺的只是不能随心所欲地画出
    自己想画的东西。那些表面的形状与美丽,并不是绘画的主要目标,他所要画的,是正在
    辛勤工作的劳动者的姿态,与大地斗争的人们的汗水、动作与神态。这些人就是农夫、煤
    矿工、除雪工、堆积草束的人以及其他劳动着的人。他要画他们所有的姿态与动作。对他
    来说,“描绘劳动者的动作”才是“现代艺术的核心”。他不怕破格或夸张、扭曲,他的
    愿望是能够准确地捕捉其动作、姿态。他临摹米勒的《耕作》、《一日的四个时辰》,他
    想继承米勒未完成的工作,想画“让米勒也了解的”。在探索个人艺术道路之初,凡高便
    把对劳苦民众的真挚同情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1882年1月底,凡高认识了一名麻脸、酗酒、已为人母且又在怀孕中的30岁的妓女--
    克丽丝汀·玛丽亚·贺鲁尼库(席恩)。对于她坎坷的遭遇和糟糕的生活状态,凡高很是
    同情。他倾注了全部的爱来照顾这个女人,并以他为模特儿画了一幅名叫《悲哀》的石版
    画。凡高曾试图与她共同生活下去,但她还是离开了。
    1883年,结束了与席恩的同居生活,凡高离开海牙前往德伦特。他在到处可以看到泥
    炭小屋与贫苦农家的纽·阿姆斯特丹滞留了几天。缥缈的地平线与泥炭山,工作着的农妇
    ,淡紫与白色的天空以及暴风雨似的重云,凡高将这一切留在他的画作《田里的农妇》(
    1883年)中,这幅作品是凡高在静寂的荒野中,找到自我安慰,寻回人生信念的心情写照
    ,这使得作品深具宗教色彩,从中也不难看出米勒的作品《晚钟》的影子。
    1883年,凡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中,他不断提高素描技
    巧,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黝黑,富有乡土气息。这一时期所作的《吃土豆的
    农人》(1885年)是凡高在画了许多农民写生画之后集大成的作品。为完成这幅作品,他
    作了同样构图的习作两幅。其中素描与速写各一幅。还作了许多农夫、农妇的肖像,一些
    室内静物及手的素描等。画面采用伦勃朗的光线集中法,用野性的笔触强调了人物的形体
    与姿态。他注重画面所表达的情感,而不是色彩的相互关系。“我想清楚地说明那些人如
    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里的手耕种土地……”在这幅农家“圣餐”像中,凡高无
    视都市化的现代趣味,用真挚的感情绘制出朴拙的农人的美与力。不难看出些时的凡高正
    向往着成为一名“农民画家”。
    自纽南时期起,凡高渐渐意识到色彩的神秘与微妙。1885年11月底,凡高去了安特卫
    普,在那里等着他的是鲁本斯明亮而大胆的色调与日本浮士绘版画上所能看到的更新的色
    彩语言。3个月期间,他如痴如醉地埋头学习,领略着鲁本斯的风采,接触到日本的浮士绘
    版画,并受到港都安特卫普朝气的刺激。深沉的色彩开始明朗化,笔触变大,开始注意对
    比的美,这是对色彩的觉醒。凡高准备启程前往巴黎,那个正在进行色彩解放的艺术之都
    。也正是在这时,凡高作了第一幅自画像。自此,开始了他那著名的对自我的审视。
    3.巴黎·印象派
    1886年3月初,33岁的凡高到达巴黎。巴黎自由的艺术氛围和亮丽的印象派使他大为震
    惊。他认识到眼前的这个艺术世界与他所进行的创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他急切地想去了
    解印象派,因而显得焦躁与不安。经提奥的介绍,凡高与一批印象派画家相识,并与他们
    共同探讨绘画的新技巧。当看到自己的作品也像他们一样充盈着明亮的色彩,捕捉到阳光
    下刹那的变化时,凡高的血沸腾了。他认为“新的观念出现了,和若干年以前的调子完全
    不一样的画被画出来了。”
    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这位目光锐利,独来独往的年轻人受到了印象派的洗礼。印象
    派的运动自1874年第一次展览会以来,已在当时达到极盛。莫奈、毕沙罗和西斯莱各成一
    家,他们否定了物象的固有色,只靠自己的视觉体验,再现事物于画面。这种绘画理论深
    刻地影响着凡高。虽然,初抵巴黎的凡高还不曾完全脱离灰暗的色调,但他的笔触已渐渐
    带有轻快感。他研究色彩的对比与不和谐感,学习色彩分割与素描的新手法,逐步孕育出
    超越他人境界的艺术创作。
    凡高这一时期的作品呈现为强烈而明亮的印象派色彩,新印象派(点彩派)的奥秘也
    被融会贯通。如在《塞纳河畔》这幅类似毕沙罗风格的画作上,凡高显示了他对光线的综
    合与明暗效果的全面掌握,亦体现出他对强烈色彩的偏爱。如《汤基大爷》(1887年)一
    画,深蓝与红褐相映衬,背景是绚烂的浮士绘,色调与彩度似乎都过于强烈。《巴黎风景
    》一画则尚未脱离由补色混合的灰色调,而《花束》一作则是凡高学习印象派技法的代表
    作。
    自安特卫普时期,凡高就热衷于日本的浮士绘。在巴黎,凡高经常光顾的一家专门收
    藏浮士绘的画廊。在这所“日本趣味”的中心,凡高对这里的藏品细心研究,并作了许多
    临摹。这其中,他最喜欢日本画家广重的作品。他临摹了广重的《龟户梅屋铺》,作了《
    日本趣味(梅树)》(1887年)。虽然这是一幅临摹图,但画中天空红色,大地的绿色都
    比原画更加强调,梅树枝节的线条更大胆坚强。另一幅临摹作品《雨中的桥》(1887年)
    将原画中海的灰色改为绿色,使原画的萧条感也因此消失。凡高从浮士绘中汲取特色,在
    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进而站到现代绘画的最
    前沿。
    在巴黎的生活是放荡不羁的,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纷乱的都市生活使凡高感到不安与孤
    立。他过度酗酒,胡闹,行为变得激进,神情也异常过敏。即便如此,他依然勤于创作。
    《“铃鼓”咖啡屋的女郎》(1987年)就是这期间画的。画中的女人所说便是凡高常去的
    咖啡屋的女老板奥古斯汀娜·谢加都莉。这幅画微细的笔触与色彩并置的方法,表现出凡
    高对于点彩派的倾向。
    拥有了印象派灿烂色彩的凡高,内心蕴藏着一股强烈的情感竭待渲泄。身处阴郁的巴
    黎,他天天憧憬着热烘烘的太阳,向往着更明朗的地方。因为他的心中,有十倍于太阳的
    热情,急需一团烈火加以引发。
    4.阿尔的阳光
    1888年2月,凡高到了法国南部阿尔,立即陶醉在阿尔冬雪消融、大地回春的秀丽风光
    中。在阿尔,摆脱了印象派“客观主义”描绘自然方法的凡高,凭借个人的感受,尽情地
    创作。不到三个月,凡高竟画了200多件作品。这几乎是他在巴黎的两年时间所画作品的总
    和。此时,凡高的天分完全表露出来,他本身的旋律与自然界的旋律已合而为一了。在阳
    光遍洒的麦田中,凡高象蝉一样快乐,每天由清晨到傍晚,他都不停地拼命工作。面对阳
    光明朗的阿尔,凡高的思维异常活跃。他的绘画手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把全部注
    意力集中在情节题材上,而只考虑怎样画。《阿尔的吊桥》(《兰格罗瓦桥》1888年)是
    凡高在阿尔最初的代表作。吊桥以蓝天为背景,轮廓清晰;河流也是蓝色的,河堤接近橙
    色;岸边有一群穿着鲜艳外衣的妇女;一辆马车正在通过吊桥。整个画面色彩清新,呈现
    出一派春天的景象,充分体现了在忙碌的生活中,凡高充实愉悦的心情。在《菜园》(18
    88年)一画中,阿尔近郊的田园风光和收割情景被搬上了画布。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准确的
    远近法使画面坚稳,充分表达了凡高投入自然怀抱中的安祥自信的心情。这幅画不再似印
    象派那样,颜色大片大片地铺开,在透视上由近及远,颜色虽强烈,但整个画面却平整而
    明快,极富韵律。这种源于印象派又有别于印象派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画家创作上的主
    观能动性,导致了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新表现领域的开拓,使凡高一跃成为后期印象派的代
    表人物。
    南方的夏天非常炎热,凡高因此待在家中画了一些肖像画以及《夜间的咖啡座》(18
    88年)以及《向日葵》(1887年)等作品。《夜间的咖啡座》描写的是凡高所借住的通宵
    营业的兰卡散尔咖啡馆。他觉得夜间比白天更充满生气勃勃的色彩,所以常跑到户外画星
    星。在这幅画中,桔黄的天棚与深蓝的星空形成逆向的对比,仿佛表现着希望与悔恨,憧
    憬与放浪两个主题的对照,隐约暗示凡高自身那复杂不安的精神与永不间断的呻吟。

    向日葵是凡高的崇拜物,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
    写照。对于这种生长在大地上的太阳,法语中称之为旋转的太阳,英语中称之为太阳之花
    。凡高对它的喜爱和到南方追求阳光,就是对旋转、炎热的天体的一种憧憬,并试图去捕
    捉那由中心向周围旋转的分量感。《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以黄色调为主,加上一些青
    色和绿色,奏响了一支黄和绿的交响曲。画面运用了装饰性的安排,由于笔触有力,显得
    极富生命力,是凡高同类作品中的力作。
    凡高在阿尔所作的肖像画《阿尔的少女》(1888年)《阿尔女郎》等作品充满阳光与
    明朗的色调,表达朴素、坚实。凡高用纯洁的心去观察生活,凭自己的感觉描绘对象。《
    邮差卢朗先生》(1888年)一画中,凡高以藏青色为主调,为强调衣服的皱褶,使用了黑
    色线条,而制服上的金钮扣闪闪发亮,宛如星辰。棕黄、柔软的胡须又淡化了制服所造成
    的严谨,使画中人物有一种牧师般的神圣感觉。细看这些肖像画,模特的呼吸、体质与气
    息表现无遗。
    5.孤独的“友人之家”
    阿尔的凡高充满了自信。尽管物质生活极度困难,他仍然幻想建立一种可观的艺术生
    活。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构筑精神上的堡垒,凡高梦想在阿尔成立一个新色彩主义画家
    的画派,即“友人之家”(“未来画室”)。1888年,凡高向远在巴黎、布鲁塞尔的朋友
    寄出请柬,希望艺术家们都能来到阿尔,共同创造世界上最美的图画。遗憾的是只有高更
    一人于10月20日到达了阿尔。
    两个人共处的生活在开始几个星期还算和睦,到11月间,便经常因为绘画意见的不同
    而发生争执。这时的高更开始以黑色轮廓线勾出画面轮廓,再加上色面来处理,富有装饰
    味道。而凡高的品性热情似火,以自己的感觉作为唯一指南。高更也不喜欢阿尔,他憧憬
    更为原始的生活。两个固执的人开始为了各自的艺术见解对峙起来。
    12月,凡高画了一幅《凡高的椅子》,椅子周围空无一人,传达出浓浓的悲凉情绪。
    大概凡高已意识到高更将要离去,而自己又要陷入没有欢乐也没有争论的孤独境地。“友
    人之家”显然是失败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加上近9个月的狂热创作,使体力和精神均处于极
    端衰弱的凡高终于在和高更的又一次口角之后,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并把割下的耳朵
    放进信封里,交给阿尔的妓女兰秀儿,请她“好好保存”。高更要求凡高住院治疗,并打
    电报给提奥,请他立即赶来,自己则返回巴黎。提奥赶到时,凡高正陷入严重的歇斯底里
    状态,不久便被送入精神病院。
    1889年1月,凡高一度出院,他“希望在此地(阿尔)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并且等春暖
    花开时,再画些果树园。”在此期间,凡高创作了《吸烟斗的自画像》(1889年),这是
    他的自画像中极富代表性的作品。画中无论红橙相间的背景,还是蓝色的无边帽和绿色的
    大衣,都采用了纯色。皮肤为棕色,加有黄色和紫色的反光。这些颜色对比强烈,却异常
    和谐。色彩纯净明亮,富有生气,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片饱和。但即便如此,这幅画也绝非
    凡高出院后心理安定的体现,而是因为意识到旁人的白眼,面对提奥与高更时背负的沉重
    心理负担,及担心病情再次发作所产生的不安与恐惧,这种种复杂心态的表露。 自画
    像是凡高绘画艺术中最大的特色之一。凡高以自己的画笔描述生命瞬间,完全真实地凝视
    自己和表现自己。凡高的自画像若按时期分,大致如下所列:
    安特卫普时期 1885年 1幅
    巴黎时期 1886年 7幅 1887年春 1幅 夏 16幅 秋 5幅

    1888年 1幅
    阿尔时期 1888年夏 1幅 秋 3幅 冬 1幅
    1889年春 2幅
    圣雷米时期 1889年秋 3幅
    从创作时间来看,1887年夏天是创作最丰期。那时的凡高正处于初到巴黎的震惊当中
    ,他对外部世界的审视转向对自我的凝视,他不断挖掘内心世界,以此平衡心中的感受。

    凡高靠自责自伤的心情与伤害自己的行为来渲泄内心的孤独与不安。他的热情与热心
    常伴随着兴奋与冒失,从性格上则表现为急躁与率直,这使得他一直孤立于人群之外。于
    是,他不断地自审。这便是他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内,创作了42幅自画像的缘由。他以这
    种方式无情地剖析自我,探索自我,这使他感到更不安、更孤独。
    6.“痛苦即人生”
    对艺术的狂热使生活中的凡高近乎癫狂,1889年2月初,凡高的病情又发作了。5月8日
    ,凡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在这里,他画医院里的花园,画看守,
    画窗外的风景。他把自己交替出现的希望与绝望,把对生命的种种感受都融入画中。色彩
    、笔触、构图都达到动人心魄的境界。
    《黄色的麦田》(1889年)描绘的便是疗养院窗外的风景。这幅画完全没有直线的笔
    触,所有物体都卷曲着、泉涌着,金黄色起伏的麦田和火焰般的柏树,使人有微风拂、摇
    曳生姿的快乐感觉,但白色的云与粉绿的天幕构成的不透明的天空却厚重、压抑。整幅画
    面显得矛盾、忧虑。
    凡高在疗养院一直住到第二年5月,其间病情反复。发作期间,整个人陷入惊恐之中,
    有时会吞食颜料或石油,甚至服毒。发作之后,则完全平静,头脑也很清晰,一经许可便
    努力作画。这一时期的作品完全有别于阿尔时期的作品。支配阿尔时期的黄色交响乐消失
    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深刻的爱。线条变得简洁、强韧、粗大;曲线与螺旋的律动支配
    着画面。大地、天空、星夜、树木都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动感。
    《星月之夜》(1889年)是凡高色彩象征主义的名作。翻滚的天空中,星星宛如一条
    巨龙在旋动,新月成了一个漩涡,暗绿色的柏树如一股火焰从大地深处涌冒,教堂的尖顶
    不安地伸向天空。凡高改变了传统的造型方法,色彩上也改变了印象派的可观性,而强调
    主观感受的表达。这正符合凡高的绘画主旨:绘画不能仅满足于对事物外部形象的描画,
    而应在凭感觉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及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
    风格。《圣雷米的山丘》(1889年)便是一幅极有凡高个性的作品。描绘山丘的笔触形成
    一连串的弯曲,仿佛从大地中涌现出来。虽然“山不像山,轮廓那么粗大,……不过线条
    生动,强且有力,即便有点夸张,仍然不失为一幅好画。”(凡高)
    这期间提奥夫妇生下了男孩;艺坛评论家奥利维写了第一篇有关凡高的评论;《红色
    葡萄园》卖出去了,这是凡高有生之年唯一卖出去的作品。但这些好消息,并未使凡高的
    心境真正明朗起来,加之病情的继续恶化,凡高准备脱离医院这个环境。
    1890年,凡高回到巴黎,在提奥夫妇的公寓里受到4天的款待。5月17日,凡高移居离
    巴黎不远的奥弗,由关心印象派画家的医生贾歇负责照顾。凡高住在镇公所前广场的咖啡
    馆楼上,与同室的人相处很好。周围的人并不知道他来自疗养院。凡高的心情有了一段时
    间的平静。他画了许多贾歇医生和他女儿的肖像,以及当地的村营风景。画中赏心悦目的
    蓝色重新出现。作品《茅屋》(1889年)弯曲的、起伏的线条比之圣雷米时期更自在、更
    阔达;线条犹如音乐般充满节奏感;笔触时强时弱,轻重缓急,十分自在。奥弗这个美丽
    的地方使凡高感到了如归故里的安乐。然而,这种平和安祥并未持续多久,忧伤和郁闷再
    次席卷心头。
    带有浓烈悲剧性的作品诞生了。它们是两幅预告死神来临的作品--《暴风雨似的天
    空与麦田》(1890年)和《群鸦乱飞的麦田》(1890年)。凡高在巴黎曾作过一幅《孤鸟
    翔空的麦田》(1887年),清新明朗,仿佛可以从画中听到远处的歌声。而《暴风雨似的
    天空与麦田》却用浅色调把窒息、焦虑的心情和对现实的失望完全表现出来。《群鸦乱飞
    的麦田》则用强烈浓郁的色彩,画出凝视死神袭来的苍凉心情。凡高的暗示手法已经十分
    成熟。凡高的艺术生涯已达到巅峰,他的生命历程也随即接近尾声。
    当得知一直接济自己的弟弟提奥因为结婚生子,经济出现拮据时,凡高的心被彻底击
    碎了。“我把钱还给你吧,现在我就去寻找自己的归宿”,给弟弟写完这段文字后,1890
    年7月27日,凡高和往日一样,背着画架走向麦田,在距离他住宿的地方数百米远的农家庭
    院旁,他举起手枪放在胸口并扣动了扳机。子弹没有打中心脏,他又摇晃着走回卧室。当
    天晚上,凡高口含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还和来看他的提奥谈起他的艺术见解。至晚
    上时,他开始虚弱,延至半夜(7月29日凌晨1时30分)便停止了呼吸。
    “痛苦即人生”,这是凡高最后的感叹。

    三、著名的唐代诗人有哪些

      唐代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其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其成就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同时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特别是在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以下是著名的唐代诗人介绍,欢迎阅读。

       1、王 勃(650~675) ,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士。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 炯(650~692) ,弘农华阴(陕西)人士。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 ,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士。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 ,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士。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 峤(约645~约714) ,赵州赞皇(河北)人士。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 ,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士。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 ,汾州(山西汾阳)人士。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8、陈子昂(661~702) ,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士。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9、张若虚(约660~约720) ,扬州(属江苏)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脍炙人口,号称“孤篇压全唐”的名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具有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0、张 说(667~730) ,原籍范阳(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封燕国公,与苏頲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当时无人能及,一生著作宏富。被誉为开元名相,一代文宗。代表作:蜀道后期。

       11、苏 頲(670~727) ,京兆武功(陕西武功)人士。时称小许公,文笔很好,与张说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代表作:汾上惊秋。

       12、贺知章(659~744) ,越州永兴(浙江萧山)人士。人称四明狂客,贺季真,诗狂。其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

       13、张九龄(673~740) ,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士。才华出众,直言敢谏,有名贤相。代表作:照镜见白发、感遇、望月怀远。

       14、王 湾(?~750) ,洛阳人。《次北固山下》一诗写景如画,意境开阔,对仗工丽,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格调壮美,妙绝千古,颇受推重。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江南意)。

       15、王 翰(687?~735) ,晋阳(太原)人士。与王之涣、王昌龄被后人誉为边塞三王。擅长绝句,尤擅描写边塞生活。诗多古体,苍凉奔放。代表作:凉州词。

       16、王之涣(688~742) ,并州(太原)人士。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与王翰、王昌龄被称为边塞三王。以描写西北边疆风光著称,其诗气势磅礴,音韵优美。绝句成就很高,惜流传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称佳品。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

       17、王昌龄(698~约757) ,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士。世称王江宁,绝句与李白齐名,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与王翰、王之涣被称为边塞三王。擅长七言绝句,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妇女心理。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绝句驰名,为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出塞、闺怨。

       18、孟浩然(689~740) ,襄阳(湖北襄樊)人士。世称孟襄阳,又称孟山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擅长五言诗,描写山水风景的作品很有名。山水田园诗为主要题材,诗作清幽闲雅,清新恬淡,平易自然,情景交融,在白描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颇受世人推崇。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

       19、王 维(701~761) ,原籍祁(山西祁县),后迁蒲州(山西永济)。名字合之为维摩诘,世称王摩诘、王右丞,当代诗匠,逝后诗佛。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诗歌古、律、绝众体兼长,古诗从大处着墨,近体诗则不求辞藻华美,淡淡数笔,却形象生动,意味深长。作品主要是山水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刻画细致,变化多彩。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为盛唐山水隐逸诗派代表。通音律、工书画,亦官亦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突出贡献。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汉江临眺、终南别业。

       20、李 白(701~762) ,祖籍陇西成纪(甘肃秦安),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唐属安西都护府),五岁移居绵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莲乡。号青莲居士,人称李太白、谪仙人,被誉为诗仙、诗侠,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追求理想,向往光明,抨击时弊,揭露奸佞,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内容十分广阔。各种题材和主题的抒写,各种形式和语言的运用都能随心速所欲,挥洒自如。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于豪迈奔放的热烈抒情中,蕴含着一种雄伟俊逸之气,于瑰丽绚烂的色彩里,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浪漫色彩浓厚,为历代诗人所少有,是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古朗月行、静夜思、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渡荆门送别、关山月、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杜 甫(712~770) ,祖籍襄阳,生于巩(河南巩县)。人称诗圣,世称杜工部,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别号少陵,与李白并称李杜。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以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有时雄浑奔放,有时沉郁悲凉,有时辞藻富丽,有时平易质朴。他的五七言古诗在叙事中夹杂议论,把重大事件和抒情写景交织在一起,为后来白居易等人提倡的新乐府运动开了先河,他的五七言律诗注重声律对仗,着力锤炼,更臻成熟,视为典范。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忧国忧民,饱含爱国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被称为“诗史”,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望岳、春望、绝句、佳人、前出塞、兵车行、咏怀古迹、旅夜书怀、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天宝末怀李白、咏怀古迹。

       22、崔 颢(704~754) ,汴州(河南开封)人士。善诗,与王维齐名。早期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格调高雅。《黄鹤楼》一诗天造地设,一气贯注,文华空阔,潇洒清丽,诗句高响入云,文气一贯到底,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李白赞不绝口。代表作:黄鹤楼。

       23、高 适(702~765) ,河北沧州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气势雄浑,笔力雄健,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感情真挚,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尤擅七言歌行。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领军人物。代表作:别董大。

       24、岑 参(715~770) ,祖籍南阳,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士。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长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彩浓烈,变化多姿,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5、张 继(约715~约779) ,襄州(湖北襄阳)人士。其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不逢迎权贵。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代表作:枫桥夜泊。

       26、常 建(708~765) ,长安(西安)人士。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间有边塞之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

       27、刘长卿(709~790?) ,河间(河北河间)人士。擅长写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以山水诗见称,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自成一家。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

       28、韦应物(737~792) ,长安(西安)人士。人称韦苏州或韦左司。山水田园诗派诗人,歌咏隐逸,有渊明风度,并称陶韦,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长于描写自然风景,善用白描手法。“真而不朴,华而不绮;高雅闲淡,自成一家。”白居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代表作:滁州西涧、西塞山、寄李儋元锡、送汾城王主簿。

       29、张志和(730?~810?) ,婺州金华(浙江金华)人士。号烟波钓徒、玄真子,浪迹先生。工诗词,《渔歌子》(一称《渔父》)五首为早期文人词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尤传诵人口。代表作:渔歌子。

       30、卢 纶(748~800) ,河中蒲(山西永济)人士。大历十才子之首。诗风雄壮,以军旅诗雄放豪迈著称。代表作:塞下曲。

       31、耿 湋(734?~787后) ,河东(山西永济)人士。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清淡质朴见长,朴素无华而风格自然,对人民深表同情,是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颇有名气。代表作: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

       32、孟 郊(751~814) ,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士。人称寒酸孟夫子、诗囚,与韩愈并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代表作:游子吟。

       33、贾 岛(779~819) ,范阳(河北涿县)人士。人称苦吟诗人、诗奴,与孟郊齐名。郊寒岛瘦,注重雕琢,刻意求工。代表作:寻隐者不遇。

       34、韩 愈(768~824) ,河阳(河南孟县)人士。世称韩文公、韩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齐名、与孟郊并称。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在文章内容上提倡言之有物,在形式上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代表作:早春呈水部员外郎。

       35、柳宗元(773~819) ,河东解(山西运城)人士。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山水诗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幽峭明净,风骨凛然。代表作:江雪。

       36、王 建(767~830) ,颍川(河南许昌)人士。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和元稹、白居易等相呼应。擅长乐府、歌行宫词。代表作:新嫁娘、早发汾南。

       37、张 籍(768~830?) ,原籍吴郡(苏州),少时侨居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镇)。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其诗现实性强,语言通俗生动。代表作:野老歌。

       38、李 绅(772~846) ,润州无锡(江苏无锡)人士。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其诗反映当时农民的辛劳和痛苦生活,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悯农。

       39、白居易(772~846) ,原籍太原,后迁下邽(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童年在宿州符离度过。号香山居士,又号嗫嚅翁、醉吟先生,世称诗魔、诗王、白傅、白文公。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倡导新乐府运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加以发展革新。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明白晓畅,摇曳多姿,通俗易懂,以俗为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以讽喻诗为主调,以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时政得失为其长。晚年闲适诗,潇洒旷达。

      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3000多首,首屈一指。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声名远播朝鲜和日本。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长恨歌、琵琶行。

       40、刘禹锡(772~842) ,洛阳人。被誉为诗豪,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风格清新,语言生动,笔锋犀利,自然沉稳,格律精确,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时人推崇。政治讽刺诗,观点鲜明,风格刚健爽朗,讽刺辛辣有力。《竹枝词》富有民歌风味,开朗流畅,具有鲜明特色。代表作: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竹枝词。

       41、元 稹(779~831) ,洛阳(河南洛阳)人士。与白居易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在诗歌形式上,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代表作: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

       42、胡令能(785~826) ,隐居圃田(河南中牟)。人称“胡钉铰”。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为仙家所赠之诗。代表作: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

       43、李 贺(790~816) ,洛州福昌(河南宜阳)人士。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诗三李,人称诗鬼。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在语言形象上精思独造,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形成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雁门太守行、南园诗。

       44、杜 牧(803~约852) ,京兆万年(西安)人士。人称杜紫薇,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诗歌英气勃发,清朗流丽,简洁明快,尤擅七绝。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的贡献。代表作:清明、山行、泊秦淮、赤壁、赠别、江南春。

       45、李商隐(813~858) ,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士,后迁居山西永济。号玉溪生、樊南生,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并称唐诗三李。擅长律、绝,想象丰富,富于文采,构思精密,形象优美,情致婉曲,多有清词丽句,具有独特风格。常用含蓄手法,把深厚的感情细致而又曲折的表现出来,耐人回味,能引起人们不少联想,感悟力强。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的贡献。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有着极高的造诣。代表作:夜雨寄北、无题、锦瑟、乐游原。

       46、温庭筠(812~870) ,太原祁(山西祁县)人士,人称温八叉,与李商隐并称温李、长于乐府,辞藻华丽。多恻艳之词,温柔含蕴,写情委婉,读之令人感伤。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花间派的开创者。代表作:侠客行、西洲曲。

       47、曹 邺(816~875) ,桂州阳朔(广西桂林阳朔)人士。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也有一些山水佳篇。写下不少千古名诗。代表作:官仓鼠。

       48、薛 能(817?~880?) ,汾州(山西汾阳)人士。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能僻于诗,日赋一章”,“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代表作:怀汾上旧居。

       49、罗 隐(833~910) ,余杭(浙江余杭)人士。自号江东生。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一些诗句成为经典名言。代表作:蜂。

       50、聂夷中(837~?) ,河东(永济)人士。以田家诗为生民疾苦呼吁,为世所重。代表作:咏田家。

       51、杜荀鹤(846~907) ,池州(安徽太平)人士。语言通俗,宫词很有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的社会动乱和阶级矛盾。代表作:再经胡城县。

       52、司空图(837~908) ,祖籍临淮(安徽泗县东南),幼迁河中虞乡(山西永济)。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诗作恬淡有味,吸收禅悟理论,融入诗意,影响深远。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代表作:塞上、有感。

    关于轻风论文的问题,通过《结合凡高的个人简历和艺术风格,谈谈他的艺术感染力和在美术史上的意义个影响》、《著名的唐代诗人有哪些》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轻风论文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轻风论文(1)

    相关阅读

    • 她的画清新明朗,俊丽又富于激情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轻风论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她的画清新明朗,俊丽又富于激情和谁有莱蒙托夫的长诗《恶魔》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